2003年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时间:2019-05-14 11: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3年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3年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第一篇:2003年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2003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下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A.1989年4月1日颁布,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B.1989年12月26日颁布,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C.1989年12月26日颁布,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D.1990年4月1日颁布,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题由行政主体相对方的当事人构成,主题双方通常是处于

服从领导和被领导、命令和服从的不对等地位。由此出发,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双方当事人一致意见的表示 B.行政主体只履行职权不履行职责,行政相对方只能听从 C.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应有双方相互约定,或者自由选择

D.行政主体对违反义务的一方可以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制裁或者强制执行 3.根据行政法原则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部的授予才能存在

B.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合理判断决定行政作为或者不作为 C.有时是一种行政行为,即使没有违反合法原则,也可能引起合理性问题 D.行政主体对违反义务的一方可以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制裁或者强制执行 4.根据行政法原则判断下列关于行政机关的职权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行政机关的职权,相对于行政相对方面而言是一种义务 B.行政机关的职权,相对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而言是一种义务 C.行政机关的职权,相对于行政相对方面而言是一种权利

D.行政机关的职权,相对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而言是一种权利

5.指出下表中哪部法律的行政执法主体与该法规定的行政主题不一致?()

A.A B.B C.C

D.D 6.《城市规划法》作为行政法规有其广泛的法律渊源,指出下列哪项不应该属于《城市

规划法》的法律渊源?()

A.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的规范性文件

B.地方民族自治条例

C.省政府有关城市规划的决定、命令

B.地方法院对《城市规划法》法律条款的解释

7.下列四项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试指出其核心内容是哪一项?()

A.城市发展目标

B.城市土地利用

C.城市空间布局

D.城市建设部署

8.下表中黑点表示的法律层次,哪一项是错误的?()

A.A B.B C.C

D.D 9.下列哪项是不具有行政立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

A.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会、首府城市人民政府

D.市属区人民政府

10.下列关于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重要意义,哪一项不确切?()A.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全局 B.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未来 C.关系到社会的公众利益 D.关系到经济的竞争实力

11.指出下列中已颁布施行的法规中,哪一项属于行政法规?()A.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B.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C.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D.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12.城市规划的权利体现在改变&协调管理对象的行政行为。下表中城市规划管理权与对应的行政行为对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判断下列几种情况?哪种情况属于消极行政?()

A.李工办事一向认真,总是严格一句规划和有关规定审批建设工程,按时完成任

务,被建设单位誉为原则性强

B.王工条理性差,丢三落四,在工作周期那常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但对建设单

位热情有加,还受到好评

C.张工办事热情,对建设单位考虑不周的问题,在不违背规划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下,能出主意,使建设工程得到顺利批准,受到单位来信表扬

D.赵工作风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总是打不起精神,经常完不成任务,受到领导

批评,建设单位意见也较多

14.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主体个阐述,哪一项是不完全正确的?()

A.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有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编制

B.设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C.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D.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15.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阐述,哪一项有误?()A.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

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B.建制镇规划区是指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因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の

区域

C.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重大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

D.城市规划区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16.在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中,下列审查的重点内容哪一项有误?()A.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

B.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D.是否达到了《城市规划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

17.下面列出两个法律法规之间规定有所差别的地方,试问哪一项的内容列错了?

()A.《城市规划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所称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但不含县城

关镇 B.《城市规划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村镇规

划编制办法》所称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

法执行 C.《城镇体系归还编制审批办法》规定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县城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规定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

规定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至15年

D.《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规定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至15年 18.城市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如果将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作为决策层面的管理,那么,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应是下列哪个层面的管理?()A.审批

B.策划

C.执行

D.反馈

19.下列关于城市分区规划的阐述,哪一项是不对的?()A.分区规划宜在市区范围同步开展,各分区在编制过程中应及时综合协调

B.分区规划的界限划分,宜根据总体规划的组团布局,结合城市的区、街道等

行政区划,以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物确定

C.分区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应在和总体规划中的近期建设规划期间相一致

D.分区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A.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B.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C.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D.近期建设项目竖向设计

21.下列城市详细规划的几项强制性内容,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

A.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B.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筑总量

C.规划地段各个地块规划的建筑高度

D.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规定

22.某市辖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经专家评审后认为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应当由下列哪个部门通知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修改?()A.省、自治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县人民政府

D.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23.某省新成立的规划设计单位,拟申请暂定乙级设计资质,应由下列哪个机关批准?()

A.省建设厅初审,批建设部批准

B.省建设厅批准

C.市规划局初审,批省建设厅批准

D.市规划局批准

24.某市九成改造地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达到如下指标,试问哪项不符合要求?()A.居住区的绿地率为 25%

B.次干道的绿地率为 20%

C.商业中心的绿地率为 15%

D.机关的绿地率为 25% 25.某城市次干道的人行道按4倍人行带计篇.非机动车道为单向4车道,绿化按照有关规范设计,其道路断面如下图所示: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通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于规范》指出图中标示的数据哪一项不符合规范要求?()A.3.00米

B.1.50米 C.4.00米 D.1.50米

26.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的概念哪个是不确切的?()A.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B.具有综合配套的小区。街坊、组团 c.居住区人口规模3至5万人

D.在城市用地分类中居住用地的统称 27.某小区对区内实有车辆进行统计,如下表:

按照《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换算为标准停车们应该为()A.20个

B.21个

C.22个

D.23个

28.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应当与下列哪项直接对应?()A.居住区的区位

B.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 C.居住区人口规模 D.上一层次规划

29.在城市用地分类中,城市高压走廊下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A.计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的供电用地 B.其中的水面不计入城市用地 C.其中的农田不计入城市用地 D.按地面实际用途归类

30.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直径小于下列哪项数据时,环道的外侧缘石不应做成与中心岛相同的同心圆?()A.30米 B.40米 C.50米 D.60米

31.规划长距离输水管线时.输水管不宜少于两根。当其中一根发生事故时.另一根的事故给水量不应小于正常给水量的()A.60%

B.65% C.70%

D.75% 32.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作整体思考时,运用模糊思维和准确思维。两者比较,模糊思维是()A.对相对静止状态的把握

B.更接近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各个环节 C.各个发展价段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D.随着时间,地点、条件不同,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33.在下列程序中,指出哪项不应属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方案)审批的前置程序?()A.对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技术论证

B.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C.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须经同级人民代农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D.城市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公布城市总体规划

34.在城市规划和现划管理中.下列行政行为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A.制定城市规划

B.核发建没项目选址意见书 C.查处违法建设

D.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5.外部环境既为城市规划管理活动提供条件,又能起制约作用.影响城市规划管理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环境?()A.自然环通

B.经济环境 C.政治环境

D.人文环境

36.下列提从《城市规划法》各条款中摘抄的部分内容.指出哪条与该法的原文不符?()A.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权的选址和定点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B.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C.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D.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没。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 37.下列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方而的葵本术语.哪一项及枯设的? A.道路红线—双划的城市汀路路幅的边界线

B.建筑红线—城市通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C.建筑间距—两株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D.容积率—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值 38.下列哪项不应是城市规创管理的任务?()A.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B.保璋城市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的权威,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 C.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D.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39.城市规划管理实行的“一书两证”制度,指的是()A.城市观划编制资质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建设顶目可行性场究报告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D.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0.下列城市规划实施管理阶段与其法律凭证的对应关系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41.县级以上城市人民吹府城市汉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坡内建设现目选址和布局的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这项工作中.下列说法哪项是不准确的?()A.应当了解建设项目建议书阶段的选址工作 B.应当参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选址工作

C.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内容是建设项目的用地范田和规划设计条件 D.对符合手续的项目,应在审批期内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2.下列关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目的,哪一项有误? A.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符合城市规划 B.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 C.综合协调建设项目选址中的各种矛盾 D.保障各类建设工程合法有序地施工建设

43.下列关于城市新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依据.哪一项有误?()A.城市规划依据

B.土地权属依据 C.法律法规依据

D.经济技术依据

44.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指出下列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出让、转让的规划清理工作?()A.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直辖市、市和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政划行政主管部门 D.建制镇人民政府

45.下列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几种关系中,哪一种关系阐述是正确?

()A.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土地使用证的重要依据

B.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土地使用证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重要依据

C.用地单位同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其联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D.用地单位同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其联合核发建设土地使用证

46.城市建设用地用地选择及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下列哪种用地的自然破读

不符合《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规定?()A.城市中心区< 20% B.居住用地 < 30% C.工业用地 < 15% D.仓储用地 < 15% 47.下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作用,哪一线有误?()

A.确认有关建设项目在城市规划区内选址和布局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B.确认有关建设活动合法地位和有关建设范围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C.作为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和凭证

D.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文件

48.下列建设工程归还管理程序图式中,哪个过程中的内容有误?()

49.对违法建设处以吊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处罚,应属于下列哪一种行政处罚?()

A.申诫罚

B.能力罚

C.处分罚

D.财产罚

50.某建设单位在总图设计中,比原规划设计条件规定的建筑红线多退若干米,为城

市提供了公共空间,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相应提高了其容积率。问这是运

用了下列哪项原则?()

A.激励原则

B.协调原则

C.民主原则

D.弹性原则

51.某单位拟对建成区内的一幢宿舍进行扩建。审查其扩建方案时可直接引用《城市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哪项标准?()

A.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B.住宅建筑净密度

C.住宅间距

D.绿地率 52.竖向规划设计应该在哪个规划层次进行?()

A.分区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53.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的具体规划管理办法依法应哪个机构制定?()

A.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设市城市人民政府

54.下列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有关条款内容,哪一项有误?()

A.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是对城镇体系规划阶段的规划说明

B.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要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C.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对已不存在的“文化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D.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成果一般有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55.某城市规划居对一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的公共建筑,提出**60米,审查方案后 同意地上2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并核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

可证。经竣工验收,建筑密度高度未变,但是发现二层的设备层改为标准层,地下增至

四层,共增加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6000平方米。监督检查部门

认为,对这种严重违法行为应以最高罚款5000元/平方米,罚款2250万元。

在听证中,建设单位承认违法事实,但认为在施工中发现地质状况与设计不符,致使挖深20 余米,于是增加了地下二层并修改了内部设计将设备层移至地下,未能及时补充办理审批手续,承认违法是不对的,要吸取教训,但并未影响城市

规划,请求免于处罚或减轻处罚。在讨论如何处罚时,下列议论哪个意见是比较正确的?()

A.违法事实确凿,不能姑息迁就,如果免罚或者轻罚就是鼓励违法,也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提出挑战,应坚持原议

B.考虑到违法的原因和事实,还应考虑违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本案应合理听取建设单位的听证意见,行政处罚除了合法性外,还有合理性原则,我们应该

运用自由载量权,应予适当的轻罚

C.对该单位如果轻罚或者免罚,人们就会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凭建设单位这一席话不坚持原则,肯定会说我们随意性太大,滥用职权 D.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说出来的话,不能随便改变,凭听证说的那些话,把

罚款降下来,不是打了自己的嘴巴吗?将来规划局还有什么威信?应该坚持

原议 56.下列哪一项不应当作为风景名胜区等级划分的条件?()A.景观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B.景区规模的大小

C.景区内宾馆、餐饮、休闲服务设施的标准

D.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游览条件 57.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A.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B.因科字研究需要必须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应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C.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D.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58.下列有关长途汽车站在城市中的选址条件.你认为哪项不正确?()A.中小城市客运站宜靠近过境公路布置 B.大城市客运站宜布置在市中心区边缘地带 C.客运站应避免与学校,居住区相距过近D.大城市应设两个以上客运站

59.根据《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村庄,集镇规划期限()A.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 B.由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 C.由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 D.由乡,镇人民玫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I 60.《县城镇体系规划偏制要点》系2004年4月发布:目前尚属试行,试问在哪些县试行?()A.在各方面条件较好的百强县 B.由省(区、市)政府指定的重点县 C.乡村城市化试点县

D.由县政府中请经过批准的县

61.指出下列哪些条款来源与之对应的法律名称一致?()A.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通路发展规划—(城市道路管理条例)B.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公路的保护一《公路法》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占压地下管线进 行建设—《城市规划法》

D.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应当与公路保特规定的距离并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以免影响公路的运行安全和场通—一《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62.根据《消防法》判断下列哪些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A.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审核,验收等监督检查,不得收取费用

B.对于特大火灾事故,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 C.民用机场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

D.在没有车间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63.根据《建筑法》的规定,下述哪些建筑活动必须领取施工许可证?()

A.与房屋建筑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

B.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

C.依法核定作为文物保护的纪念建筑和古建筑的修缮

D.军用房屋建筑工程

64.下列不得设置户外广告的几种情形中,哪一种阐述不确切?()

A.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B.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C.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D.历史文化名称,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保护区 65.下列行政法行为,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制监督?()

A.公民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不廉洁行为进行检举

B.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检查

C.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们对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执法情况实施检查

D.某建设单位对城市规划管理局一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向该局提

出疑问,要求给予答复

66.公民的权益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行政救济的途径使自己的权益得到维护。下列途径中,公民不应该选择的是哪项?()A.行政监督

B.行政复议

C.行政诉讼

D.行政赔偿

67.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下列违反建设进行行政处罚时,哪一项应当并处罚

款?()

A.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的违法建设

B.责令停止建设,予以没收的违法建设 C.责令采取改正措施,限期改正的违法建设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违法建设

68.某单位因违法建设于2002年4月15日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单位经仔细研究

《行政复议法》,并请教了一些相关人士,于6月25日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复议,结果引起争议,下列一轮哪个是正确的?()

A.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认为已经超过申请复议时效,不予受理

B.某单位认为,4月15日至6月25日期间应该扣除8个双休日和“五一”休假,才超过50天,应该受理

C.某人士认为,双休日和“五一”休假是不可抗力,应予受理

D.另一人士认为,期间的双休日和“休假”就是一种障碍,应从消除之后才可起算日期,不受理没有道理

69.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工作,除了要加强和完善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制度,尚需形成一种机制,以强化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工作,这种机督制是()A.行政监督、行政效率、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B.行政检查、行政负责、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C.行政效率、行政责任、行政行为追究机制 D.行玫检查、行政纠正、行欢责任追究机制 70.下列哪项不属于工程性基拙设施?()A.能源供应

B.交通运输 C.环境保护

D.医疗卫生 二.多项选择题

71.下列关于城镇休系.城市,建制镇,集镇和村庄的法律法规定义,哪几个是完全正确的?()A.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B.城市是指国家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和市 C.建制镇是指乡,民族乡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D.集值是指经县人民玫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E.村庄是指农材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72.在建立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关于“较大的市”概念, 是指下列哪几项?()A.直辖市

B.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C.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不满100万的市 D.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E.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73.指出下列已颁布施行的城市规划相关法规中,哪几项属于部门规章?()A-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B.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c.城镇个人建造住宅办.法

D.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E.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74.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指出下列哪些行政行为属于行政沟通?()A.规划局内部讨论详细规划编制的年度计划 B.规划局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纪律

c.规划管理人员向行政相对方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D.详细规划公示

E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前,召开部门联席会议

75.下列哪几项是《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所作出的明确规定?()A.城市新区开发应当具备水资源、能源、交通、防灾等建设条件,并应当避开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古迹

B.开发区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依法实施规划管理 c.城市新区开发应当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

D.开发区内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前提,以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E.开发区必须依法编制开发区规划

76.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要素.判断下列条款与之对应的构成要素正确的是()A.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法一一假设 B.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一一假设

C.在城市规划区内末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一一制裁

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 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处理

E.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假设 77.城市规创管理的方法之一.是运用一些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 行规划管理。指出下列哪些是规划管理可采取的经济手段?()A.价格 B.利率 C.控股 D.罚款

78-城市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的含义是().A.市一级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擅自下放的要立即纠正 B.城市规划区内农村的规划建设由农村清理部门自行管理

C.设区城市不设区级规划管理机钩,确有必要的可设派出机构.D..各类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都江堰市要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管理 E重大建设项目安排与规划有矛盾时.要服从市政府的决定 79.下列关于城镇体系舰划的规划期限.哪几项是正确的?()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0年 B.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20-30年 C.市域城镇休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D.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20年 E.镇城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年

80.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发展小城镇要防止遍地开花,首先要做好规划,要以 现有布局为基础,发展重点应是()A.对全国有影响的城镇

B.县城

C.有条件的建制镇

D.地理位置优越的建制镇 E.规模较大的建制镇

8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下列哪几方面的内容?()A.区域协调发展和资源利用 B.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C,环境保护和风景名胜资源管理 D.城市与村镇行政区划 E.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82.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实质的阐述,哪几项有误?()A.城市规划是一项非政府性质的职能 B城市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手段 C.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经济活动 D.城市规划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 E.城市规划是协调城市环境的空间艺术

83.下列城市用地的类别代号组成中.哪几组有漏项或多项?()

A.R=R1+R2+R3+RB.M=M1+M2+M3+M4

C.T=T1+T2+T3+T4

D.S=S1+S2+S3+S4

E.G=G1+G2+G3+G4 84.按照《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执制度暂行规定》注册规划师应有下列哪些权利?()A.对其经办的规划成果与图件有签名盖章权 B.对其经办的城市规划许可证件有签名盖章权 C.保守工作中的技术和经济秘密

D-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工作的法律、法舰 E.按照规定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85.城市规划编创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各级标准的某些项目及其承担规划任务的范围见下表:

该表所列内容,哪些项目是错误的?()A.A

B.B

C.C D.D E.E 86.经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由于实行国家待定优惠政策,因而具有一定的持殊性,在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方面下列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开发区总体规划可以纳入城市总体观划,但不受其约束,以免影响实施优惠政策

B.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应插手管理工作

C.开发区的总体规划直接报送批准设立开发区的机关审批

D.修改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E.建设单位在开发区进行各类工程建设,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即可进行建设

87.下列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几项法规规定,哪几项阐述是正确的?()A.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应当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

B.出让的地块,必须具有土地权属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C.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必须附具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D.依法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E.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受让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划设计条件进行局部调整,但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88.下列建设用地规划生理程序图式中,哪几个过程中的内容有误?()

89.下列各城市各称与对应的建筑气候分区中.正确的有()

A.呼和浩特一一I

B.乌鲁木齐—ii

c石家庄—Ⅲ

D.海口—Ⅳ

E贵阳—V 90.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要,并考虑空间开发实施步骤和有关设施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城市地下空间不限于城市规划区范围 B.实行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

C.有防空地下室的新建民用建筑必须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横向相关空间应该互相连通

E.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方应协调配合

91.下列市政管线平面排列次序中,哪几组排列位置是正确的?()

92.下列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几个概念.哪几项有误?()

A.历史文化名城,一---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B.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

C·历史地段—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地段

D.历史地段保护一-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E.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93.下列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单中,哪几组是完全正确的?()

A.南京、南阳、南昌、南通、济南

B.徐州、毫州、衢州、赣州、郑州

C.巍山、乐山、琼山、鞍山、舟山

D.丽江、镇江、江陵、江孜、都江堰

E.西安、延安、集安、淮安、安阳

94.极据《保护世界文化扣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下列哪些不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

A.古迹

B.建筑群

C.遗址

D.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E古旧书、资料

95.下列哪几项是《城市舰划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有明文规定的条款? A.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B.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应当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C.在临时川地上不得修建水久性 D.在如p刃C创区内进行恤时建 E.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土地利 96.依法行政是城市规III廿理应当

依法行政鱿是()。

A.对城巾规划管理的职能、权限加以坦蔽 B.让公民、法人享有管理城市的权力

C.依靠法津、法规等法制手段保障社会公众利益 D.以强制的形式把城市规划纳入社会管理中

E.规划管理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法律手段相结合 97.以下哪些检查、监督行为属于法创监督内容?()

A.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某市城市规创局的执法情况实施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B.某市城市规划局对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实施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通知其立即停工,听候处理

C.城市政府在检查工作时发现城市规划局某工作人员执法不当,损害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责成该局作出吊销许可证的决定

D.公民在与城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接触中发现有些行为不当,向有关部门检举

E.城市规划局发现已经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采取欺骗手段取得的,经调查核实,发出吊销该许可证的决定

98.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这种违法可以表现为()o

A.行政机关违法和行政相对方违法

B.实体性违法和程序性违法

C.责任性违法和非责任性违法

D.作为违法和不作为违法

E.主动性违法和被动性违法

99.指出下列关于行政领导的概念哪些是不正确的?()A.行政领导是指由组织部门任命的自然人

B.行政领导是指由组织部门任命的同一机关内的领导集体 C.行政领导是指上下双方共同行政行为的过程

D.行政领导是指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E.行政领导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行政行为

100.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下列哪些应属于公务员的权利?()A.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依法处理 B.受理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申请 C.参加城市规划有关专业的学习和实习D.对本单位领导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E.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和守法遵纪,崇尚效率

第二篇:备考 注册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复习提纲(第一章)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复习提纲1 2012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时间为2个半小时。)

应考提示:

考生在考试时要注意: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都要在答题卡上作答,单选题和多选题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在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的时候,事先要认真地看看答题卡上题号的顺序,是横着排的还是竖着排的,别在这个上面犯错误。其实我们就要认真地答卷,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考。

复习提示:

大家在面临考试日子一天一天接近的时间里,复习的时候还是要把握大纲,从“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要求中找重点。“了解”的范畴是对该内容的要求较浅,试题所占的比重较少,基本内容掌握就足够了;“熟悉”的范畴是仅掌握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适当了解一下相关知识的拓展内容,试题会占到一定比重;“掌握”的范畴是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外,还需要适当掌握相关知识的拓展内容,试题占到比重也会更高。

法律和法律规范

第一章 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

第一节 行政法学基本知识

行政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研究对象为行政法,范围比较广。行政法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依法行政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是我国走上社会主义法制轨道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学习行政法学基本知识的目的是推进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

一、法律与法律规范

1、法律的概念 法律泛指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一般指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的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而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专指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社会关系的,法律与权利、义务的概念不可分。

(4)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规范。违反了它,就要受到国家的制裁。这是法律规范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的重大特点。

2、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整体的基本要素或单位。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逻辑上周全的,遇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形式上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其实施的保证。

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构成要素,但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和效力

3、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定由3个要素: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是适用规范的必要条件,即实施某种行为可以适用法律规范;

处理是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规定人们应当作什,不能做什么。

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接受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

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法律规范。

4、法律规范的效力

法律规范的效力,也成为法律效力,就是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效力包括:等级效力和效力范围。等级效力:是指法律体系中不同渊源法律形式的法律在规范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一是,法律效力的等级首先决定于其制定机构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制定机关的地位越高,法律规范效力的等级越高。二是,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中,按照特定的、更为严格的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其效力等级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三是,同一制定机关按照相同的程序就同一领域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法律规范时,后来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先前制定的法律规范,四是,同一主体在某领域既有一般立法又有特殊立法时,特殊立法通常高于一般性立法。五是,某国家机关授权下级国家机关制定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法律、法规时该项法律、法规在效力上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制定的法律、规范。

效力范围: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

时间效力范围:即法律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是否溯及既往。我国法律一般不溯及既往,即对法律规范性文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实不适用该法律的规定。如有例外,必须说明。

空间效力范围:即地域效力范围,是指从地域范围上确定法律对人、对事的效力。对人的效力:中国公民在国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在国外,原则上仍然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在我国的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员以及他们举办的企业组织或社会团体,同样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如我国另有规定,则依该法律办理。

行政法学的概念、作用和调整对象

二、行政法学基础

1、行政法学的概念、作用和调整对象

概念: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利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利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居于各子法之首。

作用:行政法保障了行政政权的有效行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调整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包括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是在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主体与其它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监督行政关系:是国家权利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关系。包括:国家权利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司法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行政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渊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在我国,行政法一般来源于成文法。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成为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在法律渊源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

(2)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适用全国范围,是制定行政法规范和其它法规、规章的依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次于《宪法》,但高于其它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最重要的渊源之一。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适用全国范围,是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及规章的依据。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数量大,是行政法的主要渊源。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其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法规只在民族自治机关的管辖区域内有效。在我国的法律渊源中同地方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6)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分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性政府规章作为法律渊源,其数量大大超过地方性法规。但其效率不及其它法律形式。在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中,只具有参考价值。

(7)有权法律解释。有权法律解释是依法享有法律解释权的特定国家机关对有关法律文件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主要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8)国际条约与协定。由签约国制定,适用于条约和协定涉及国内规定的范围(9)其他行政法渊源。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法律文件、行政机关与有关组织联合发布的文件等。

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使用的法律渊源有其特殊性,只适用于该特别行政区。行政合法性原则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原则:

行政法应当遵循的原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它规定行政法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根本性质。另一类是一般的行政法原则,即基本原则。位于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所有的行政法律规范。在一类是行政法的特别原则,这类原则位于基本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局部行政规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名具有其它原则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②行政法治原则有助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及解释。③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法误差或执法偏差。④行政法治原则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必须服从法律的基本准则和法制、民主及人权原则在行政领域的运用和体现。即合法性原则是以法制、民主和人权原则为基础的。

行政合法性,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1)行政主体合法。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应具备相应资格。行政主体合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依法行政必不可少的条件。

2)行政权限合法。行政权限,指行政权力的边界。行政权限合法是指行政主体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对社会活动进行调整的行为应当有法律依据,应当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包括:时间、空间范围限制;手段、方法限制;权力运用程度限制;目的、动机限制等。超出授权范围的行政是越权行为,而越权行为是无效行为。

3)行政行为合法。即行政行为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手段、方式、程序进行。行政机关作出对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4)行政程序合法。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公正的保障。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力,同样是为法。程序的作用是有效防范行政权力的专断和滥用,保障行政机关作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公民接受行政决定的能力。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多的行政决定是无效的。

5)其他原则。例如: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等。强调依法行政并非限制行政活动。现代行政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如明亮、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这类行政应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可以说“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称之为消极行政。第二类是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的,如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咨询、行政建议、行政政策等。这类行政则要求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限内积极作为,称之为积极行政,或“服务行政”。

行政合理性原则

(2)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出现和运用是行政法的一个重大发展。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公平正义的法律理性)。合理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合法的前提下,在行政活动中,公正、客观、适度地处理行政事务。行政合理性原则应该包括:

1)行政的目的和动机合理。行政行为必须出自正当合法的目的;必须出于为人民服务、为公益服务;必须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范围合理。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法律的积极明示和消极默许的范围内,不能滥用和擅自扩大范围。

3)行政的行为和方式合理。行政权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符合人之常情。包括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日常生活常识、人民普遍遵守的准则和一般人的正常理智的判断。

4)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合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特别是作出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行政处罚,面临多种行政手段和措施时,应该按照必要性、适当性和比例性的要求作出合理选择,则其合理而从之。

合理性原则的产生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的条件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2)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的合理解释,采取具体措施。

3)法律规定了具体明确的范围和方式,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承认和保护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应当对其行使加以控制。

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理性原则只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通常,一个行政行为触犯了合法性原则,就不再追究其合理性原则;而一个自由裁量行为,即使没有违反合法性原则,也可能引起合理性问题。随着国家立法进程的推进,原先属于合理性的问题,可能被提升为合法性问题。

一般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对待。行政主体针对多个相对人实施行政决定时应遵循的规则。行政主体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时,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歧视。行政主体先后面对多个相对人时,对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变更和消灭,应当与以往同类相对人保持基本一致,除非法律已经改变,对不同的情况要求区别对待。

2)比例原则。行政权虽然有法律上的依据,但是必须选择使相对人最小的损害方式来行使。比例原则和平等对待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行政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正常判断。对于行政决定合理与否,难以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只能用大多数人的判断为合理判断,即舍去高智商和低智商的判断,取两者中间值即为合理判断。

4)没有偏私。行政决定上的内容没有偏私的存在,而且要求在形式上也不能让人们有理由怀疑可能存在偏私。这就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决定时不受外部压力的干扰,对所处理之事没有成见,在作出决定之前,未私自与一方当事人接触过等。

行政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则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一方。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在行政中应该保持一致;合法性原则必须讲求“合理性”的度,与合法性原则相协调。

依法行政

5.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监督,都要依照法律进行。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

(2)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以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的。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因为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依靠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的。如果各级行政机关都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管理,这样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不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根本就谈不上依法行政;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的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但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3)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组织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行政职责,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4)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理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对因此受到财产损失的行政相对人,应依法给予补偿。

6)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有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不正当行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

三、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具体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直接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服务关系、合作关系、指导关系、行政赔偿关系。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法并不对所有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因此,行政法律关系范围比行政关系小,但内容层次较高。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行政法权利的享有者和行政法义务的承担者。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以相对方为另一方当事人。行政法主体包括所有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1)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决定,并能独立承担实施行政决定所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一方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未必就是行政主体。构成行政主体的要件是:

·依法成立的组织。该组织是由有权机关依法批准成立;包括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

·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与职责。

·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

·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后果;包括法律规定的有利的后果和不利的后果。2)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包括外部相对人和内部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是行政管理中被管理的一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处于原告地位。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是:

·行政参与权,包括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参与行政程序;了解行政信息等。·行政协助权,包括报告权、制止权、扭送权等。

·行政保护权,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应当获得国家行政的合法、正当、平等的保护,当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不法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行政机关提供行政保护,否则有权提出行政诉讼。

·行政受益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据法律从行政主体那里获得某种利益,如获得行政机关的奖励等。

·隐私保密权,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公开行政相对人的隐私。行政相对人享有对自己的隐私保密的权利,行政主体有为行政相对人的隐私保密的义务。

·行政监督权,行政相对人对国家行政工作享有监督权;对行政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对不法工作人员的控告和揭发权;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赔偿和补偿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了财产损失,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获得赔偿或补偿。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恒定性。行政法律关系还具有法定性。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可能性。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一定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存在的基础,是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有如下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设定单方面性。这就是说,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赋予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行政权,其意思表示具有先定力,无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对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义务时,行政主体可以运用行政权予以制裁或强制其履行,行政相对人却没有这种权利。

2)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当事人没有自由约定的可能。

3)行政主体权利处分的有限性。行政主体的权利就是集合和分配公共利益的权利。它对于相对人而言是权利,对于国家和行政主体而言是职责或义务,是权利和义务、职权和职责的统一体。行政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行政纠纷的不可调解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以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为直接原因。法律事实通常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法律事件:是指能导致一定法律后果而又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如:洪水、地震等。这些事件都能在法律上导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根据人们的意志所为的行为。法律行为的产生必须是出于人们的自觉地作为或不作为;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必须是为法律规范所确认,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规范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变为现实的由行政法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在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消灭前,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称之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如:一方当事人发生了变化或者内容发生了变化,都会使行政法律关系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原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消灭。如:双方当事人消灭;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消灭,如:权利和义务使用完毕,或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被撤销;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消灭;均会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导地位,公民、组织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与此相反,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通常居于主导地位,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只是被监督的对象,公民、组织有权通过监督主体撤销或者变更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而获得救济。

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四、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行使公共权力,对外部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1)行为主体,即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法定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2)行为的客体,即行政管理的对象,就是行政行为所指向的相对方; 3)行为的内容,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实现的管理任务; 4)行为的形式,即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5)行为结果,即行政行为的实施,必定要引起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1)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依据。

2)裁量性。行政行为的裁量性是由其权力因素的特点决定的。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就未来事项作出预见性的规定。其批准、许可、禁止、免除,通常都涉及行政相对方未来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行政行为必须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因素。

3)单方意志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性的行为。可以自行作出执行法律的命令或决定,无须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争得对方同意。

4)效力先定性。效力先定性是指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在没有被有权机关宣布撤销或变更之前,无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对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服从。

5)强制性。根据行政法的原则,行政主体在行使职能如遇障碍时,在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克服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其行政权力和手段,或借助其他国家机关的强制手段消除障碍,确保行政行为的实现。

6)无偿性。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如收税)、维护和分配都应该是无偿的。任何乱收费、乱摊派都是不允许的。

行政行为的内容

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1)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依据。

2)裁量性。行政行为的裁量性是由其权力因素的特点决定的。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就未来事项作出预见性的规定。其批准、许可、禁止、免除,通常都涉及行政相对方未来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行政行为必须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因素。

3)单方意志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性的行为。可以自行作出执行法律的命令或决定,无须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争得对方同意。

4)效力先定性。效力先定性是指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在没有被有权机关宣布撤销或变更之前,无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对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服从。

5)强制性。根据行政法的原则,行政主体在行使职能如遇障碍时,在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克服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其行政权力和手段,或借助其他国家机关的强制手段消除障碍,确保行政行为的实现。

6)无偿性。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如收税)、维护和分配都应该是无偿的。任何乱收费、乱摊派都是不允许的。

行政行为的内容

3.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一旦成立,便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果和作用,表现为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与强制力。

确定力。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撤销。行政主体非依法定理由和程序不得随意变更行为的内容,或者就同一事项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不得否认行政行为的内容,随意改变行政行为的内容。要求改变行政行为必须依法提出申请。

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对于行政相对方,必须严格遵守、服从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未被依法撤销、变更之前,负有执行该行政行为的义务,任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不能干预这种执行;都要受到该行政行为的约束。

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的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其履行该义务。这种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依职权所作的执法行为,不需要事先得到法院的判决。这种执行力又称“自行执行力”。但是,自行执行力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强制执行,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中的警告行为。一般而言,行政行为只是在行政性对方拒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行政行为才需要强制执行。

多数情况下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应立即执行,但并不是都立即执行。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法律规定的暂缓执行的行为;行政主体不具备强制执行手段,须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

公定力。行政行为在没有被有权机关宣布违法或无效之前,即使不符合法定条件,仍然视为有效,并对任何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无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合法有效。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4.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生效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行为的成立。一个行政行为只有具备法定要件,才能有效成立,才是合法的。一般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1)即时生效,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相对方立即生效;(2)受领生效,行政行为须为被相对方受领才开始生效。受领,即接受、领会,是指行政机关须将行政行为告知相对方,为相对方所接受,一般采用送达的方式;

(3)告知生效,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的内容采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对方知悉;

(4)附条件生效,行政行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一定的条件,在所附期限到来或条件消除时,行政行为才开始生效。如:行政法规、规章的生效,往往附有一定的期限。

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是:

(1)主体合法。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否则行政行为无效。行政主体合法包括行政机关合法、人员合法、委托合法三方面的内容。

(2)权限合法。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以一定的权限规则实施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事项管辖权的限制;行政地域管辖权的限制;时间管辖权的限制;法定手段的限制;法定程度的限制;法律、法规设定条件的限制;委托授权的限制。行政主体只有在上述法定职权限度内实施行政行为,否则无效。

(3)内容合法。是指行政行为中体现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权利、义务的影响与处理都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受法律羁束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自由裁量行为,必须符合法定幅度与范围。行政行为的内容应明确、适当,体现公正合理;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4)程序合法。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定程序,任意作出某种行为。一是要求行政行为性质要与相适应的法定行政程序要求相符合;如:行政许可程序是申请、审定、核发。二是必须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如:说明身份规则、听取意见规则等。

行政行为的分类

5.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分类方法很多,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在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有下列几种:

(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按照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制定和发布普遍行为准则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能对未来发生约束力,可以反复使用,可以起到约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用的行为。包括:制定法规、规章,发布命令、决定等。编制城市规划也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的其核心特征是:行政行为的不确定性或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是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约束力,且具有后及力,其不仅适用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以后要发生的同类行为和事件。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法律特征,并经过起草、征求意见、审议、修改、通过、签署、发布等一系列程序。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等。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对特定的人或事件做出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与措施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将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具体化,是在现实基础上的一次性行为。在已有行政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定规则。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与具体化。其内容只涉及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

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政奖励与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

(2)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和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作标准,可以划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所谓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的法律效力的行为,如行政处分、行政命令等。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

(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以受法律的约束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没有自行选择、斟酌、裁量的余地,如税务机关征税等。自由裁量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范围等作了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机关可否主动作出行政行为标准,划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授予的职权,无须相对方的请求而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称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等。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有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

(5)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以决定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把行政行为划分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单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单方意思的表示,无须征得相对人同意即可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双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务目的,与相对方协商达成一致而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合同。如果行政关系多方当事人为了一定目的,经协商达成一致而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称为多方行政行为;又称为“行政协定”或“行政协议”;如行政机关与群众组织签订的各项协议等。双方行政行为与多方行政行为在性质上没有多大区别。

(6)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划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法定的形式,或遵守法定程序才能生效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必须以书面形式加盖公章才能生效。如果不需一定方式和程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可以成立的行政行为称为非要式行政行为;如公安机关对醉酒司机采取强制约束的行为。要式行为,就其形式而言是羁束性的要求;而非要式行政行为属于自由裁量性规定。采取非要式行政行为应受到严格控制,一般在情况紧急或不影响对方权利的情况下,才能采取。

(7)作为行为与不作为行为。所谓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积极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奖励、行政强制等。不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如“集会游行示威法”中规定,对于游行、集会申请,主管机关对申请“预期不通知的,视为许可”就属于不作为行为。

(8)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行为。是以行政权作用的方式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为标准划分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主体以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带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实施的直接影响相对方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或者对个人、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者,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特定的行政争议或民事争议案件所作出的裁决行为;它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以行政机关为一方,以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各人为一方的三方法律关系,具体包括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行为,如行政终局裁决行为、国家行为等。

行政指导

6.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灵活的行政方式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行政指导的含义。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基于国家法律原则和政策,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灵活的运用非强制手段,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但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其内涵:一是行政指导的实施宗旨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对行政管理的需要。二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指导是根据其职责和承担的具体任务进行的,只要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事项,行政主体均可以对其实施行政指导;除一些行政指导具有法律依据外,多数的行政指导的行政行为是基于法律原则以及行政组织法上的职能规定作出的,有的则是直接根据国家政策灵活作出的。三是行政指导没有强制力,行政相对方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或者配合,因而不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

(2)行政指导的种类。行政指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有无法律依据分为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和无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以作用的性质分为促进性行政指导和限制行政性指导;以指导层次分为宏观性行政指导和个别行政指导;以行业和部门管理可以分为建设、教育、商业等若干行业类别,如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产业政策等均属行业指导;以功能为标准分为管制型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促进性行政指导,如事先阻止违章建筑即属于管制性行政指导,调停相对人之间的争执,避免酿成事端,属于调整性行政指导,促进性指导是指行政主体为使行政相对方的行为合法化而给予的行政指导,如规划报建指导等。

(3)行政指导的意义。行政指导是对目前法律不完备的及时补充。由于立法周期、费用等限制,尚不能完全满足行政管理对行政立法的需求,难以周到地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和具体对策。行政机关可以利用行政指导等措施实施管理,可以起到对“法律空白”和传统“依法行政”手段的补充。

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管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行政管理具有明显的“命令一服从”的关系特征。二战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市场经济国家随着经济民主化的趋势,相应产生了行政管理民主化的趋势,由于行政指导是在行政相对人的自愿同意和协助下进行的,与强制性法律手段相比,行政指导更具民主性,更符合行政相对人的意愿,从而减少行政阻力,更有利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其特点是: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根据国家机关的性质不同,我国的立法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权力机关的立法是享有立法权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行政机关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可以为有效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作出执行性解释,这种解释同样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2.行政立法是从属性立法

行政机关的立法从属于权力机关的立法,是权力机关立法的延伸和具体化。其从属性决定了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地方性法规的效率分别高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地方性规章。

3.行政立法的强适应性和针对性

行政立法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立、改、废,因此具有周期短、节奏快、数量大的特点。通过制定行政规范和规则的活动,为作出具体行政责任提供依据。

4.行政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行政立法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是由国家行政管理事务广泛、多样性所决定的。国家机关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地形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立法主体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行政立法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可以采取多样的发布形式,如:国务院批准主管部门发布,主管部门直接发布,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等。行政立法的名称也是多样的,如条例、规定、办法等。

二、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 1.行政立法主体

依据我国的刑法、组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分为以下几类:(1)国务院。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具有以职权立法的权力和依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法律授权立法的权力。可以制定行政法规;依照最高权力机关授权,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暂行规定或条例;具有对规章的批准权、改变权和撤销权。

(2)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有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在本部门权限内制定规章的权力。我国的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都没有规定国务院设立的直属机构享有行政立法的国家职权。其行政立法权来源于单项的法律、法规的授权,制定的规章要经过国务院批准后才能作为行政规章发表。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我国的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给予依法授权,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行政立法;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在其权限范围内,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制定行政规章;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就其职权范围内的行政事项制定行政规章。

2.行政立法原则

(1)依法立法的原则。行政立法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机关只有在宪法和组织法赋予行政立法权后,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行政事务性立法;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关于相应问题的规定立法;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立法;行政机关行使紧急立法权,必须符合宪法所设定的紧急状态条件。

(2)民主立法的原则。行政机关以依照法律进行立法时,应采取各种方式听取各方意见,保证民众广泛参与行政立法。一是要建立公开制度;行政立法草案应提前公布,并附有立法目的、立法机关、立法时间等内容的说明,以便让人们有充分的时间发表对特定立法事项的意见。二是要建立咨询制度,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和咨询程序,对特别重大的行政立法进行专门咨询;公民有权就立法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甚至立法行为本身请求立法机关予以说明和答复。三是建立听证制度,将听取意见作为立法的必经环节和法定程序。并公布对立法意见的处理结果。.

(3)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结合的原则。行政立法具有层次性。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或者改善某一行政领域内的行政事务的管理;最终目的是实现和增进公民的权益,保护人民的幸福。因此,行政立法要正确处理好维护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益之间的关系。在为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提供具体法律依据的同时,要注意规定的合理、适当,不能不当地限制甚至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立法要在社会协调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社公平与行政效率之间取得相对平衡。

(4)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在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人权和公平行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以最低成本制定出最高质量的行政法律规范。建立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和时效制度。

3.行政立法程序

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照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步骤。根据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行政立法的实践,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编制立法规划、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审议通过、签署审批、发布备案。

4.行政立法的法律效力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是指行政法规在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若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行政法规时,应该决定在该地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围,在一般的情况下,中央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或者行政规章,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约束力。地方性规章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行政许可的原则

三、行政许可的原则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 1.合法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进行。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3.便民原则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的过程中,应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许可的过程中,能够廉价、便捷、迅速地获得许可。

4.救济原则

救济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求国家予以补救的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权;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信赖保护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除非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公众利益的需要,确需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6.监督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制度的监督制度;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同时,行政机关也要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查处。

行政许可的分类

四、行政许可的分类

现行的行政许可很多,数量很大。按照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将行政许可分为以下几类:

1.普通许可

普通许可是指行政机关准予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是运用最广的行政许可。其主要特征:

①对相对人行使法定权利或者从事法律没有禁止但有附加条件的活动的准许; ②一般没有数量控制;

③行政机关实施普通许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普通许可主要适用于: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活动;基于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人和法定经营活动;利用财政资金或者由政府担保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贷款的投资项目和涉及产业布局、需要实施宏观调控的项目;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物品的生产、销售活动。

2.特许

特许指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向相对人转让某种特定的权利的行为。特许的功能有:

①相对人取得特许权一般应当支付一定的费用,所取得的特许权可以转让、继承; ②特许一般有数量控制;

③行政机关实施特许一般有自由裁量权。

特许主要适用于下列事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人等。

3。认可

认可指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技能的认定。其主要特征有: ①一般要通过考试方式并根据考试结果决定是否认可;

②资格、资质证的认可,是对人的许可,与身份相联系,不能继承、转让; ③没有数量限制;

④行政机关实施认可一般没由自由裁量权。

认可主要适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核准

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的判断、确定。主要特征是:

①依据主要是技术性和专业性的; ②一般要根据实地验收、检测决定; ③没有数量控制;

④行政机关实施核准没有自由裁量权。

核准主要应用于以下事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产品、物品的检验、检疫。5.登记

登记是指行政机关确立行政相对人的特定主体资格的行为。登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向相对人获得某种能力向公众提供证明或信誉、信息。主要特征是:

①未经合法登记取得主体资格或者特定身份,从事涉及公众关系的经济、社会活动是非法的;

②没有数量控制;

③对申请登记的材料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通常可以当场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④行政机关实施登记没有自由裁量权。登记主要适用于确立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事项。

行政许可的程序

五、行政许可的程序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1.申请与受理

申请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拟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活动的意思表示。行政许可可以以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提出,也可以由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不必都要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后,申请事项依法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因而对其申请予以接受,称之为受理。自受理之日起行政许可期限的规定开始适用,行政机关即负有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义务。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申请人可以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追究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2.审查

行政许可的审查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对已经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查的过程,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必经环节。审查质量直接影响行政许可的质量。

审查方式主要有:书面审查、实地核查、当面质询、听取第三人(利害关系人)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等。行政机关可以依据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结合行政许可事项的性质,相应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审查行政许可的申请材料。

3.决定

决定是行政许可机关根据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审查的结果,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过程。行政许可的决定是根据审查认定的事实作出的。

行政许可决定有颁发证件的,也有不颁发证件的。颁发证件的种类有: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证书;资质证、资格证或其他合格证书;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法律、法规

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不颁发证件的可以在行政许可申请书上加注文字,说明准予行政许可的时间、机关及内容,并加盖公章;或者与申请人签订行政合同等,对于行政许可的申请,行政机关不作为行为视为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相对人救济权。

行政许可的期限:行政许可法规定了20日的一般期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对于多个行政机关,实行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期限,行政许可法规定办理时间不超过45日。颁发、送达行政许可的期限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的10日内完成。

第三篇:2013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3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建设五位一体。A.民主法制 B.生态文明 C.城镇化 D.现代化

2.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是()。A.行使权力 B.公民第一 C.讲究实效 D.勤政廉洁

3.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不包括()。A.宏观经济调控 B.微观政策制定 C.国有资产管理 D.个人财产保护

4.下列法律法规的效力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法律>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5.下列关于行政合理性原则要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范围合理 B.行政的主体和对象合理 C.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合理 D.行政的目的和动机合理

6.根据公共行政管理知识,下列不属于政府公共责任的是()。A.政治责任 B.法律责任 C.道德责任 D.司法责任

7.根据《立法法》,较大的市是指()。A.直辖市

B.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的市 C.城市人口100万及100万以上的市

D.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市 8.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C.《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D.《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9.根据《城市规划制图标准》,下列图例中表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是()。

10.根据《城市规划制图标准》,点的平面定位坐标系和竖向定位的高程系都符合规定的是()。

点的平面定位

竖向定位 A.北京坐标系

相对高程 B.西安坐标系

黄海高程 C.WGS-84坐标系 吴淞高程 D.城市独立坐标系 珠江高程

11.下列不属于有限司法解释的是()。A.全国人大的立法解释 B.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C.公安部的执法解释

D.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解释 12.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基本原则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自由裁量 13.《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比较,没有出现的规划类型是()。A.近期建设规划 B.分区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 D.详细规划

14.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A.村庄和集镇规划 B.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C.乡村发展布局规划 D.新农村规划

15.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所定义的是()。A.城市职能 B.城市性质 C.城市发展目标 D.城市发展战略

16.下列关于规划备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镇人民政府编制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B.城市人民政府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C.镇人民政府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D.城市人民政府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17.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其附件主要是()。A.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B.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C.规划委员会制度、公众参与程度等建立和运行情况 D.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18.根据《城乡规划法》,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A.规划区 B.建设用地 C.中心城区 D.适建区

19.下列关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B.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适当调整或减少控制指标和要求

C.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指标和要求

D.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20.根据《城乡规划法》,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修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B.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C.因省、自治区政府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D.经评估需修改规划的

21.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实际,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行政法律责任就是行政责任

B.城乡规划中的行政法律责任仅是指建设单位因客观上违法建设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C.城乡规划行政违法主体,既可能是规划管理部门,也可能是建设单位 D.城乡规划行政违法既有实体违法也有程序性违法

2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许可证属于行政许可的()许可类型。A.普通 B.特许 C.核准 D.登记

23.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内容的()。A.选择建设用地位置 B.核定土地使用性质 C.提供土地出让条件 D.核发选址意见书

24.根据《城乡规划法》,下列关于建设用地许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建设用地属于划拨方式的,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B.建设用地属于出让方式的,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C.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修改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D.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

25.下表中的数据为Ⅰ、Ⅱ、Ⅵ、Ⅶ建筑气候区内的“住宅净密度”和“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的数值,都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是()。住宅层数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hm2)A.低层

1.2 B.多层

1.7 C.中高层 25

2.2 D.高层

3.5 26.根据《城市规划制图标准》,下图为单色用地图例中的居住用地图式和说明 图式

说明(图)居住用地b/4+@ 其中,b为线粗,@表示绘图者自定的()。A.线条密度 B.线条宽度

C.需要增加的项目 D.线条间距

27.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要求为基础。A.日照 B.采光 C.消防 D.防灾

28.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有地形可供利用时,宜采用()系统。A.重力输配水 B.分区给水 C.分质给水 D.分压给水

29.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下列用地类别代码大类与中类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R=R1+R2+R3+R4 B.M=M1+M2+M3+M4 C.G=G1+G2+G3+G4 D.S=S1+S2+S3+S4 30.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下列关于土地使用制度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B.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不属于市场行为

C.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简称 D.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31.根据《物权法》,国家对()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A.国有土地 B.集体土地 C.宅基地 D.耕地 3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属于()行政行为。A.作为 B.不作为 C.依职权 D.依申请

33.下列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程序中,不正确的是()。A.地块出让前—————

提供规划条件作为地块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B.用地申请—————

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 地块出让合同

建设单位用地申请表 C.用地审核————— 现场踏勘 征询意见 核验规划条件

审查建设工程总平面图 核定建设用地范围

D.行政许可————— 领导签字批准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4.每公顷建筑用地上容纳的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是指()。A.建筑密度 B.建筑面积密度 C.容积率 D.开发强度

35.通过出让获得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时,受让方应遵守原出让合同附具的规划条件,并由()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A.出让方 B.受让方 C.中介方 D.委托办 36.“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定出自()。A.《文物保护法》 B.《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C.《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D.《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37.根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下列符合场地规划规定的是()。A.老年人设施场地内建筑容积率不宜大于1.0 B.老年人设施场地坡度不应大于5% C.老年人设施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新建不应低于40%,扩建和改建不应低于35% D.集中绿地面积应按每位老年人不低于1m2设置 38.“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的规定出自()。A.《城乡规划法》 B.《土地管理法》 C.《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D.《物权法》

39.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核内容的是()。A.审核建设工程中申请条件

B.审查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 C.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

D.审核建设工程设计人员资格

40.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包括()。A.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B.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进行具体安排

C.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D.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41.下表中关于建制镇人民政府的职能都符合《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是()。镇职能名称

县城所在地镇 省级政府指定的镇 其他镇 A.总体规划编制

- B.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 C.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

○ D.乡、村庄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 ○

42.某市在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学校,须经()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A.2/3以上的村民同意 B.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 C.房地产交易

D.有关部门办理划拨手续

43.根据《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老年服务中心是指()。A.为老年人集中养老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家居形式的居住建筑 B.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C.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和场所 D.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44.下表不同建筑气候区内的城市中,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日不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是()。

建筑气候区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A.Ⅰ、Ⅱ、Ⅲ 大寒日

大寒日

大寒日 B.Ⅳ

冬至日

冬至日

大寒日 C.Ⅴ、Ⅵ 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 D.Ⅶ

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

45.可以接受建设申请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镇是指()。A.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镇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 C.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 D.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 46.某乡镇企业向镇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申请,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核发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结果被判定是违法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其原因是()。A.镇人民政府无权接受建设申请,亦不能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B.乡镇企业应向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经审核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C.乡镇企业向镇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申请后,镇人民政府应报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D.乡镇企业应向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经审核后交由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4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一些术语进行了规范定义,下列定义中不正确的是()。A.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B.停车率是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C.地面停车率是指地面停车数量与总停车位的比率

D.建筑密度是指在居住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48.根据我国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层次,下列正确的是()。A.《城市用地分类代码》-通用标准 B.《城市用地评定标准》-基础标准 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专用标准 D.《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专用标准

49.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下列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A.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B.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C.风景名胜区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 D.历史文化名城自批准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保护规划

50.使用或对不可移动文物采取保护措施,必须遵守的原则是()。A.不改变文物用途 B.不改变文物修缮方法 C.不改变文物权属 D.不改变文物原状 51.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A.规划区 B.适建区 C.保护区 D.建控区

52.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历史建筑;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尽可能实施()。A.整体保护 B.分类保护 C.异地保护 D.原址保护

53.下列城市全部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是()。A.重庆、大庆、肇庆、安庆、庆阳 B.桂林、吉林、榆林、玉林、海林 C.岳阳、濮阳、南阳、安阳、襄阳 D.乐山、佛山、黄山、巍山、唐山

54.下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中,规划图纸比例尺均符合要求的是()。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分布图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图 重点保护区域保护界限图 A.1/5000-1/10000

1/5000-1/10000

1/500-1/2000 B.1/5000-1/10000

1/5000-1/10000

1/5000-1/10000 C.1/500-1/2000 1/500-1/2000

1/500-1/2000 D.1/5000-1/10000

1/500-1/2000

1/500-1/2000 5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对在历史城区内市政工程设施的设置做了明确规定。下列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A.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污水处理厂 B.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贮油设施 C.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水厂

D.历史城区内不应保留燃气设施

56.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的地区。A.风貌协调 B.拆迁改造 C.保护更新 D.建设控制

57.下列关于划定城市紫线、绿线、蓝线、黄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城市紫线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划定 B.城市绿线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划定 C.城市蓝线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划定 D.城市黄线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划定 58.根据《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抗震设防区的一些市政公用设施,组织专家进行抗震专项论证。下列不属于进行论证的设施是()。A.结构复杂的桥梁 B.处于软粘土层的隧道

C.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D.防灾公园绿地

59.某市经过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后结论如下:“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地段;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用地抗震防灾类型Ⅲ类或Ⅳ类。”根据上述结论判断该场地适宜性类别属于()。A.适宜 B.较适宜 C.有条件适宜 D.不适宜

60.根据《城市防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当城市遭受多遇地震时,要求城市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A.城市一般功能正常 B.城市一般功能基本正常 C.城市功能不瘫痪 D.城市重要功能不瘫痪

61.下列城乡规划技术标准的标准层次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城市规划基础资料搜集规程与分类代码》是基础标准 B.《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是通用标准 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是专用标准 D.《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是专用标准 62.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中规划步行交通系统应以步行人流的()为基本依据。A.速度和密度 B.观测和预测 C.分布和构成 D.流量和流向

63.我国的居住区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确定的。A.建筑间距 B.环境保护要求 C.建筑密度 D.卫生要求

64.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工程管线干线综合管沟应敷设在()下面。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C.人行道

D.绿化隔离带

65.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在冲刷严重的河岸、海岸,可采用()保滩护岸。A.坡式 B.重力式

C.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 D.顺坝和丁坝

66.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下列绿地不属于大类的是()。A.生产绿地 B.其他绿地 C.工业绿地 D.防护绿地

67.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居住组团内的绿地应该归属于()。

大类 中类 A.公园绿地 社区公园 B.公园绿地 小区公园 C.附属绿地 特殊绿地 D.附属绿地 居住绿地

68.下列不符合《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的是()。A.军事设施都应划入军事禁区,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B.国家对军事设施实行分类保护、确保重点的方针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当考虑军事设施保护的需要 D.禁止航空器进入空中军事禁区 69.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A.停业整顿 B.限期改正 C.承担赔偿责任 D.作出检查

70.根据行政法学原理,以下属于程序性违法行为的是()。A.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B.越权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C.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内容

D.未经审核批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1.根据《城乡规划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

A.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行政执法部门 72.某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尚未提出申请,就上门为其发放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行为的错误在于核发规划许可证应该是()。A.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B.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不作为的行政行为 D.非要式的行政行为

73.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行政监督检查的内容不包括()。A.验证土地使用申报条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B.复验建设用地使用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是否相符

C.对已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放线的工程,检查其标高、平面布局等是否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相符

D.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检查、核实有关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

74.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某建设工程认定为“违法轻微,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且能自动改正”。对其处理的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关于规范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是()。A.以书面形式责令停止建设 B.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

C.责令其及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处建设工程造价15%的罚款

75.下列关于城乡规划行政复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行政复议是依行政相对人申请的行政行为 B.行政复议是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具有可诉性 D.行政复议决定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

76.在下列情况下行政相对人拟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的是()。A.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B.经过行政复议但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

C.认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D.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77.根据《行政复议法》,下列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他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B.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C.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上一级主管部门是被申请人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78.下列不属于《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行政救济制度的是()。A.对违法建设案件的行政复议

B.对违法建设不当行政处罚的行政赔偿

C.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的城乡规划的行政监督 D.司法机关对违法建设方的法律救济 79.《城乡规划法》中规划的强制拆除措施,不属于()行政行为。A.单方 B.不作为 C.依职权 D.具体

80.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警告 B.行政拘留 C.管制 D.罚款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错选都不得分)81.根据行政法律关系的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B.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双方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C.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D.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 E.行政相对人有权通过监督主体而获得行政救济 82.根据行政法学,下列属于行政行为效力的是()。A.公信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E.公定力

83.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包括()。A.主体合法 B.权限合法 C.内容合法 D.身份合法 E.程序合法

84.根据《城乡规划法》,()的组织编制机关,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E.镇总体规划 85.《城乡规划法》对()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C.城市、镇总体规划 D.城市、镇详细规划 E.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86.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城市规划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强制性内容。A.人口规模 B.区域协调发展 C.公共安全

D.风景名胜资源管理 E.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87.下列连线中,其内容是由该法律规定的是()。A.土地出让权的获得与开发《土地管理法》 B.确定土地用途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确定建设用地性质 《城乡规划法》 D.房地产转让

《土地管理法》

E.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88.下列哪些法律中规定了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方式进行出让以获得土地使用权?()A.《物权法》 B.《建筑法》 C.《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D.《土地管理法》 E.《城乡规划法》

89.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包括()。A.地块位置与范围 B.地块使用性质 C.地块使用权归属 D.地块开发强度 E.地块出让价格

90.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老年人设施应选择在()的地段布置。A.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较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B.对外公路、高速道路等交通便捷、方便可达的交叉路口 C.具有良好基础设施条件 D.靠近居住人口集中 E.远离污染源、噪音源及危险品的生产储运 91.根据《文物管理法》,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是()。A.珍贵文物 B.历史文化名城 C.历史文化街区 D.历史建筑 E.古文化遗址

92.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A.高度 B.体量 C.外观形象 D.色彩 E.居民

93.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建设()。A.各类宾馆酒店 B.生态资源保护站 C.游客服务中心 D.景区疗养院 E.培训中心

94.根据《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对抗震设防区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抗震专项论证。

A.属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的市政公用设施 B.结构复杂的城镇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和隧道 C.五千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D.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共同沟工程、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E.超出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适用范围的市政公用设施 95.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对()宜根据需要做专门的研究或编制专门的抗震保护规划。

A.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B.城市规划区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C.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区 D.城市中心区

E.城市重点保护建筑

96.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七级地震,地震烈度为9度。政府可以依法在地震灾区实行的紧急应急措施有()。A.停水停电 B.交通管制

C.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

D.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E.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

97.城市雨水量的计算参数,包括()。A.暴雨强度 B.径流系数 C.频率系数 D.汇水面积 E.重现期

98.根据《城乡规划法》,确需修改依法审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该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这在行政法学中属于()。A.立法听证 B.行政决策听证 C.广义的听证 D.狭义的听证

E.具体行政行为听证 99.根据《行政复议法》,()属于受理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A.制定城中村改造安置补偿办法 B.解决城中村改造安置补偿个体纠纷 C.审核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

D.核发城中村改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E.对城中村违法建设作出处罚决定

100.根据行政法学知识,下列哪些属于行政违法的表现形式?()A.行政机关违法和行政相对方违法 B.实体性违法和程序性违法 C.故意违法和过失违法 D.作为违法和不作为违法 E.法人违法和自然人违法 参考答案 1 BBDDB 6 dBCCB 11CDBBA 16adBAC 21baCBD 26DAADA 31DDDBB 36ACDDD 41BBCDB 46CCDDD 51CDCAC 56DaDDA 61CDDAD 66CDABD 71BBDDA 76daDBC 小写字母为不确定答案

多选确定的答案有:

82bcde 83abce 84ace 85bce 86bcde 88acd 89abd 90ace 91de 92abcd 95abce 97abd

第四篇:2011注册规划师管理与法规真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分析

某县城,西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风景名胜区,南部、东部均为平原。高速公路从西北穿越县城,顺着水源地(北江)直至东南方向仅靠县域的区域中心城市甲。县域共设置5个重点镇,10个一般镇,一般镇的人口、规模都均衡。重点镇A位于西部,山区中间,仅一条公路与外界连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镇B位于西北部,有高速公路环绕,重点发展商贸和旅游,周边有2个一般镇,距离较近,B镇上方还建设了个水库2,临靠水源地;重点镇C位于北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重点发展建材、旅游,风景名胜区旁边设置了个水库1;重点镇D位于南部,仅一条公路与县城联系,重点发展商贸;重点镇E在东部,紧靠高速公路和北江,临近区域中心城市甲,重点发展化工和物流。2009年,城镇化率42%,规划2020年,总规划人口80万,城镇人口30万,还有重点镇镇域人口2.6万一个,一般镇0.9万人口一个。试分析问题。

二、总体规划分析

某镇区,北侧为水源涵养地和景区,城区中部有条过境公路,城区南北仅一条主干道,城区(过境公路北侧)西部为工业,临靠景区,东部为居住和商业等,布置了一个卫生院。城区(过境公路南侧)多为居住用地,并沿过境公路布置了长途车站,在县城的南端,有一所小学。该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现在准备发展电解铝等产业。一个垃圾填埋场位于景区和水源涵养地中间。试通过产业发展、布局、市政、道路分析问题。

三、小区总平面分析

某小区,北方寒冷地区,日照系数1.7,住宅层高2.7,小区北侧为快速路,东侧为主干路,南侧为次干路,西侧为支路。小区在快速路与主干路立体交叉口附件设置了东出入口,在西侧支路上设置了北出入口和南出入口。小区商业沿小区北边、西边布置,部分高层住宅东西向布置。楼宇之间布置了地下停车场,与小区中唯一一条道路连通?(或者说是小区内建筑间的联系仅有一条道路)。小区西南方向设置了一个小学,并在小学西侧布置一个停车场。

四、分析方案可行性

某县城,由一条西南-东北的高速公路A将城区分割2块,北侧为旧区,南侧为新区。高速A在城区有2个接入点。新区南侧有一条与高速公路A平行的高速B,现在,政府想对高速A进行改造。方案一,将高速A的2个接入点,分别背向往外移至城市边缘区域,原有的城区段,改为高架,并通过主干道,将旧区、新区连接。并沿路布置防护绿地。

方案二,将高速A城区段向高速B移动,与B共用一条公共走廊,不过因为线路移动,需要拆除城区外围一个镇区、一个村庄。试分析方案可行性。

五、案例分析。

某地,控规,1.5容积率,居住,出让给某公司。某公司依法取得用地许可和工程许可。在施工时,发现地块东北角有一文物。经市文化、规划等部门鉴定,对该处文物,划定了保护区范围,明确建筑控制线,同时县会议纪要决定,将该地块的东北角用地性质调整为G1。

某公司认为,建设用地范围减少,可建部分被减少,要求在重新划定的用地范围时,提高地块容积率,规划局同意了这一请示,将容积率调整为1.6。问:1.规划条件可以改么?为什么?

2.规划条件如果可以改,那么在重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规划部门应做什么? 3.规划条件不可以改,那么是否需要重新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规划许可?

六.可行性分析。

某城,面临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在城区北部开始建设一条专用铁路运输线,与城区南侧的现有车站连接;现有2个线路A、B。A线直接穿越城区中间,与南侧现有车站相连,城区中间两侧为住宅,B线则是从城区外围,绕着工业用地与现有铁路连接;二是城区北侧临靠码头、公路、铁路,拟实行公铁水联运,发展商贸物流园;三是新农村建设加速,准备建设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城区的东部为3个乡镇,西侧忘了。

分析线路A、B,推荐一条线路。

在城区布置的1-8号地块中,合理安排一个物流园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

七、案例分析

指出处罚决定书中的错误 建设单位:某公司 地址:某地 负责人:某某

经查实,某公司在某地建造了办公楼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该公司违法了行政许可法第四十条、六十四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按照造价的20%进行处罚,建造单价为770,建筑面积为7709平方米,共罚款107万。

如果不符,可以在60天内向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或者在30天像法院提起诉讼。某规划局 某日

第五篇:2008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模拟试题

第 22 题 1954年6月,建工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建设会议,会议着重研究了()。

A.城市建设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B.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C.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D.当前城市建设的障碍及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 23 题 取得乙级证书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承担的规划设计任务包括()。①受本省或本市委托承担本省或本市规划设计任务范围不受限制;②20万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和 各项专项规划的编制;③各种详细规划;④研究拟定大型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

A.①⑦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

第 24 题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对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其中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颁证的是()。

A.甲、乙级B.甲级C.全部D.乙级以上

第 25 题 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它是第一次()。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有组织的大规模经济建设C.由国家正式实施的、具备了组织性和计划性双重性的大规模经济建设D.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建设

第 56 题 行政复议决定可分为()。

A.维持决定、补正决定、履行决定B.维持决定、行政诉讼、补正决定、撤销或变更决定C.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决定D.维持决定、履行法定职责、撤销或变更决定和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第 57 题 加强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A.加强思想教育工作B.树立典型的职业道德榜样C.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D.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第 58 题 目前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有两座,是指()。

A.敦煌和吐鲁番B.洛阳和曲阜C.平遥和丽江D.敦煌和拉萨

第 59 题 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的是()。

A.环境保护与治理B.法律规范C.城市总体规划D.经济技术

第 60 题 《城市规划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A.确定城市的划分方式B.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C.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D.确定城市的开发和改建的方向

下载2003年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3年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练习题《管理与法规》(范文模版)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练习题《管理与法规》(3) 1、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为( )。 A.综合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政策性 E.时序性 2、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的规划布......

    注册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常见考点

    1.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法方——统筹兼顾 2. 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听证制度) 3.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城市规划条例 4.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违法建设 5. 行政......

    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精选(6)范文

    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精选(7) 1、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中需包括。 A.土地使用权权属证件 B.土地出让协议......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读后感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读后感 一座城市如何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模式在世人面前,很大程度上最近读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它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矛盾与两个问题”即管理者(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五篇模版)

    北京建筑大学 本科生课程作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班级:规10-1姓名:杨惠明 学号:2101021011321成绩: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 摘要 :城市规划管理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

    《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相关知识4

    第四章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重点提示 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了解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2.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 了解计算......

    2013年注册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真题(含5篇)

    2013年注册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真题 1、 2、 3、 4、 5、 6、 7、 8、 9、 公共行政中心的核心是? 政府的经济职能? 法律法规的效力 行政合理性原则 “立法法”中较大市是指......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五篇范例)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