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消失的古村落(含5篇)

时间:2019-05-14 11: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消失的古村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消失的古村落》。

第一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消失的古村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消失的古村落

【背景阐述】

2012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对全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上报了1.2万个传统村落,仅占中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不到5000个。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传统古村落不同程度遭受损害,尤其是古村落所积淀的民俗及邻里文化,也逐渐从人们眼前消失。

2013年,记者报道了甘肃省景泰县永泰古镇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及人为的破坏导致古城遭毁弃,这一报道引起相关环保人士的关注。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迫使古城居民不断向外迁徙,人口锐减到100人。目前,永泰古城已没有当年气势恢宏和繁华景象,城外除了一望无际的荒滩外,还矗立着几座孤零零的城墙,景象非常凋零。

2013年12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考点分析】

原因:首先,先天条件的制约,使此类地区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路。生态环境破坏后,人口流动使得相应的民诉文化也遭受损失。

其次,居民缺乏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由于自身经济来源有限,难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划保护。

再次,当地政府对古城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可持续,可操作的具体保护方案,再加上当地居民收入来源的匮乏使得大量迁徙,形成枯城。

对策:首先,完善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古村落保护的法律制度。关键是要做好规划,对古村落及古城的空间规则、保护规则和行为规则等明确法律依据,明确保护对象及保护对象周边范围内的建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其次,统筹古村落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文化积淀厚重的要限制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结合开发。

再次,建立古村或古城的档案,并将其保护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完善民族文化村申报与退出机制,对其保护形成激励和奖罚机制。

最后,政府应通过政策对古村落合理保护开发,靠公共财政的倾斜让枯城更宜居。在生态治理前提下,改善古城环境突破农业有限发展的瓶颈,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

古村落文化逐渐消失这种现象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如果生态平衡被打破,如果忽视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传统文化消失问题会加剧居民对于乡愁的认知,因此怎样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及文化保护之路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更多资讯请咨询中公教育江西分校:http://jx.offcn.com/?wt.mc_id=bk11653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二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必备热点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必备热点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一:阳光政府与责任政府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二:整治庸官懒政与公务员

道德建设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三: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四:水利建设与防灾减灾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五: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六:收入公平与税收制度改革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七: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八:慈善事业公信力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九:社会诚信与征信体系建设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一:阳光政府与责任政府

【关键词】

转变政府职能三公消费公开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听证制度 行政问责 四项基本制度 权力监督 权力阳光运行 科学决策 问计于民 政府节约 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

【背景链接】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三公消费的公开透明,不仅是公众的基本权利,更是责任政府的基本义务。阳光政府的四项基本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

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包括: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温家宝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二:整治庸官懒政与公务员(微博)道德建设 【关键词】

廉洁政府 高效政府 政府工作作风政府形象 政府效能 治庸风暴 问责机制公务道德 思想教育 科学选拔领导干部 政绩观 绩效测评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舆论监督

【背景链接】

公务道德是促进公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的一系列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2011年来,“庸政”、“懒政”现象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各地掀起了治庸风暴。武汉市以“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的“治庸问责”行动,剑指吃、拿、卡、要等50种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并开通“治庸”投诉热线,接受群众电话举报投诉庸官、懒官和散漫官,还专门设置一个办事机构,称之为“治庸办”。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三: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

【关键词】

政府微博官员微博 部门微博群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表达意见 阳光行政 政务公开 打造透明政府

【背景链接】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并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网络问政全面展开。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被选为网民关注的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10大经典案例。微博对社会生活和政府行政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45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15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

【标准表述】

第一,网络问政是了解民需、调查民意的“直通车”,有助于政策的策划。第二,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有助于政策的制定。第三,网络问政是提高效率、转变作风的“加速器”,有助于政策的执行。第四,网络问政是评价政策、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助于政策的评估。第五,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有助于政策的监督。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四:水利建设与防灾减灾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抗旱减灾 自然灾害 水资源管理 水利建设 灾害防治 节约用水 水价调整 经济安全 生态安全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1年7月8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按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

——温家宝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五: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人才强国 提升国家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结构 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

【背景链接】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1年10月,全球信息技术经济创新“教主”、苹果CEO乔布斯的去世,引发了全球对乔布斯现象的思考,中国也不例外,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外国人的离去如乔布斯这样引发人们自发的缅怀和深思。对于中国而言,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也在做着全方位的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与飞越,需要乔布斯这样的领军人物。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不断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胡锦涛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温家宝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六:收入公平与税收制度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二次分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说: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胡锦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温家宝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七: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诚信 落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9月6日,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开荒种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温家宝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八:慈善事业公信力

【关键词】

慈善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 诈捐门 陈光标现象 慈善透明度 慈善账目公开 慈善组织体制改革慈善监督 道德规范

【背景链接】

2011年,慈善事业丑闻频出。6月,微薄炫富、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几乎成为慈善腐败的代名词。8月,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合作项目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其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竟为年仅24岁的主席之女,而青基会面对慈善腐败的质疑,欲说还休的态度,让中国慈善事业雪上加霜。9月,宋庆龄基金会面对腐败质疑也犹抱琵琶。官方数据显示,从6月份到9月份,官方慈善捐款数目锐减,部分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标准表述】

慈善机构在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真诚呵护公众的善心,不仅可以化危为机,推动实质性变革,重新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还能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整体的进步。

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三靠能力道德,四靠监督。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九:社会诚信与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学术造假 商业欺诈 加强诚信教育 政府诚信建设 清正廉洁 完善法律 加大惩治力度 征信系统全覆盖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温家宝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十:见义勇为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道德滑坡 提高公民素质 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社会 法律制度建设 证人保护制度 追究惩戒机制

【背景链接】

2011年,由于许云鹤事件被称为“天津彭宇案”,各地频现“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案例,“要不要扶老人”成为社会争议的话题;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后,18个路人经过她的身边见死不救,让她的生命之火慢慢黯淡„„除了道德的谴责,缺乏好人有好报的社会环境以及制度保障,是此类事件一再发生的根本原因。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

——汪洋

实际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需要制度保障。在道德谴责力量不够强的情况下,关键是要建立保障制度!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务犯罪

http://zj.offcn.com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务犯罪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23日,记者从贵州省检察院获悉,近期省检察院印发《贵州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坚决铲除“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毒瘤”。《方案》强调,全省各级检察院要强化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和激励群众积极参与专项惩治,形成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人人喊打的法治氛围。据了解,此次专项工作从今年初开始,为期一年,分动员部署、全面实施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进行。

【权威论述】

2015年11月,据最高人民法院网消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认真总结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经验,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周强指出,依法惩治重大职务犯罪,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促进廉洁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能作用,依法严惩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大力加强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审判工作,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为促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公解析】 【含义】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原因】

1.政治素质低、精神文化空虚。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

http://zj.offcn.com

2.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约。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的疏漏。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1]。

3.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良好的权力观。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办事的干部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最终导致执法犯法,后悔莫及。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

【危害】

1.动摇国家政权的根基。它将破坏政权的稳定,导致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危机。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根本对立的。它的滋生蔓延会危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的稳定,导致政治危机。

2.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和发展,不少国家公职人员把自己所掌握的本属于人民的权力资本化、商品化,搞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处于各级领导权的国家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如果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个人私利或任意亵渎职责,必然大大地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3.破坏市场经济及其发展。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犯罪,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严重危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因为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资源短缺和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家有限资金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经济上讲,职务犯罪是权力的设租活动,必然加重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问题,破坏社会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优化配置,导致资源经费和资金流失,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

【保障措施】

1.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职务犯罪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危害性,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具有法定的职能,因此,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通过查办和揭露职务犯罪,形成声势,形成威慑,惩罚犯罪者,警示、教育教育公民,在办案中要突出查办大要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

http://zj.offcn.com

管理部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渎职侵权的职务犯罪案件。

2.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检察机关针对发案单位负责人在行使职权和公务人员活动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独断专行;案发单位物资、财务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有较大漏洞;案发单位疏于防范,屡次发生职务犯罪,甚至发生“窝案”、“串案”;案发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庇护犯罪,知情不举或以其他形式干扰办案等等情形,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加强防范,在职务犯罪预防发生方面起到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3.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各个部门和行业,应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的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岗敬业,勤政廉政教育,切忌走过场和流于形式,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

4.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预防网络。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从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采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科技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防治,因此,该项工作必须纳入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总体格局之中,作为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联系制度,以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全面推动预防犯罪工作的开展。

浙江中公教育

第四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信息爆炸造成认知鸿沟,与制造谣言相比,分辨谣言往往需要公众具备很多科学常识和社会知识。这些谣言利用公众对自身健康安全特别关注的心理,使得一些人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第二,新媒体快速发展,使得造谣生事的门槛相对变低,辟谣破谣的成本则随之抬升。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通过造谣打击竞争对手,一些自媒体为了点击量、阅读数甘愿铤而走险、颠倒黑白,挑动公众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

第三,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存在焦虑,对现有食品监管体系显得信心不足等等,也不无关系。

[影响] 食品安全谣言其负面杀伤力不容小觑。一个谣言可能威胁一个行业的生存,一个谣言可能阻碍一个产业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各类食品安全谣言,不仅给相关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其危害还在于干扰了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工作,打击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埋下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

[参考对策]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打好整治食品安全谣言的“组合拳”。

第一,要秉持揪住不放、顺藤摸瓜、查出元凶、严惩不贷的零容忍态度,让谣言的始作俑者付出经济、精神和信用的巨大代价,真正产生击其七寸、敲其痛点的震慑与遏制效用。与此同时,受损失的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也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造谣者追讨经济损失。

第二,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扭转人们对食品安全“只定性,不定量”的“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心理,进而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过滤。

第三,最为关键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信。只有人们对食品安全不恐慌,才不会轻易相信食品安全谣言。

第四,权威信息发布要跟上,提升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一旦出现食安危机,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威专家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以精准的科学解释树立消费者的信心。

总之,题海战术绝不仅仅是多做题,还要针对不同的模块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以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去做题。在公考备战中,我们即将面对的就是2018国考的独木桥。相信很多考生,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将本次国考作为备考的一次勇敢尝试。那么申论成为众多考生的拦路虎。想要成为国考的佼佼者,暑期,成为众多考生实现突破的重要时段。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申论备考中,制定规划。切勿盲目复习。

第一步,认识申论。

在备考之前,对申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写三段就可以啦。”作为懂申论,知申论的考生来讲,一定要走出这样的误区,申论不仅仅是写作文,它是由五大题型组成,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五类。每个题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非单纯的文章写作。因此,考生在第一步应该对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一类题目的本质特点和答题方法。在此向考生推荐由李永新老师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公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申论》。书中详细的对申论的五大题型及作答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步,遨游题海。

题海战术在公务员考试中是最为实用的战术。申论也是如此,对申论有了初步了解,五大题型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就需要用题目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推进考生对三年内的国考真题进行详细的研读,并且再次基础上,对模拟题目也要加以练习。在题目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专业指导,巩固提升。

随着考试竞争越发激烈,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水平也有所提升。通过报班学习的方式学习公务员所有课程,成为现在考生备考的必经阶段,因此,漫长的暑期,考生也是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报班学习之中。中公教育师资水平雄厚。考生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专业的指导,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考生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该做哪些准备呢?为了让各位考生多一点底气、多几成胜算,中公教育专家友情提示: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准备工作也该即刻启动啦!

一、夯实内功,体现政见

大多数考生为在校大学生,目前正处于暑假期间,正是备战国考的好时间:没有课程压力,学习环境专一。此时,各位考生千万不要贪玩,更不能掉以轻心。国考笔试难度要高于省考难度,尤其是申论部分,如果不经过系统复习,很难取得高分。同时,一些考生受到专业限制,报考岗位往往竞争者人数众多,若不尽早准备,脱颖而出的难度较大。由于部分考生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更难抽出时间备考,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有疏于学业,对笔试内容淡忘已久,很难在笔试考场上大显身手。总而言之,不论是在校生还是上班族,若已将2018国考提上日程,还是早早梳理笔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支招给广大考生,可以多浏览一些新闻报纸和新闻类节目,比如《新闻1+1》《焦点访谈》就是非常不错的新闻类节目,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出自己的政见,形成政府思维,从而实现思想先行。

二、熟悉真题,知彼知己

此阶段考生需熟悉真题,通过熟悉真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不同题型的作答方法,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从考试内容来看,申论包括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五类题型,这五类题型各有特点,解题技巧与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初步了解与练习,多数考生仅仅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要想有所突破还需要抓住暑期这段时间夯实基础、提高答题技巧。申论除了大作文还包括小题型,大作文考察语言功底与积累,小题型考察解题技巧与方法,本阶段应侧重深度、系统的复习,对申论各类题型进行全面把握,中公教育为考生量身打造了暑期集训等课程,帮助考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备考。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月份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月份汇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取消特权车牌

【背景问题】

(1)在治理交通拥堵的社会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特权车”一直反映强烈。这些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乱用警灯、乱鸣警笛、乱闯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党政机关形象,影响了交通秩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诟病。

近期,为打造阳光政府、文明政府,全国多地纷纷取消“特权车牌”。公众一方面给予掌声,另一方面又对此喜中带愁。他们希望不仅仅只触及到“特权车”这个表面,而更应致力于解决其背后的深层次特权问题,彻底根除特权思想。

(2)“陕O”车的劣迹严重影响了政府及公安部门的形象,何时才能取消?近日这个话题在被网民反映后,得到陕西省政府领导的重视,目前省政府已经责成省公安厅于2010年底前取消“陕O”号牌。

网民反映:这几年“陕O”车横冲直撞,不遵守交规,只要有钱有关系,私人老板也可以挂个“陕O”车牌,严重影响了政府及公安形象。

省政府办公厅回复意见称,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问题非常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对“陕O”号牌开展清理整顿,研究取消方案。目前,省政府已经责成省公安厅于今年底前取消“陕O”号牌。

(3)“车辆O牌蜕变成了„特权‟的反面标识!”来自民进的任可明委员,在2010年陕西省两会上建议公安机关取消陕O车牌,对执法车辆挂警用车牌、公安系统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及干警的私车挂普通车牌。

任可明委员说,陕O车牌主要用于公安机关车辆,为公安机关方便执法曾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拥有陕O车牌的车辆交通违法现象近年来有增无减。开陕O车的人大多具有特权思想,闯红灯、压黄线、逆行、乱停乱放、乱鸣喇叭、超速行驶,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深恶痛绝,但敢怒不敢言。目前,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浙江、湖南等省市已经取消了O牌,可见取消O牌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端正警风、和谐警民关系、顺乎民意的一件大好事。

(4)青海省将全面停止使用“青O”公安专段民用号牌,将“青O”号牌公开向社会发放,有效解决当前“青O”公安专段民用号牌车辆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突出问题。

青海省公安厅副厅长陆元庆介绍,青海省公安专段民用“青O”号牌自1995年启用以来,在保障各级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处置突发事件、执行紧急救援、快速处置现场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青O”号牌使用数量增多,交警管理较松,加之一些“青O”号牌车辆驾驶人员存在特权思想,影响了公安机关形象,引起群众不满。

为顺应法治社会发展,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青海省公安厅决定全面停止使用“青O”公安专段民用号牌,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青O”号牌车辆及时录入违法系统,依法处理。

陆元庆说,为防止“青O”号牌继续成为潜在的特权车,青海省公安厅拟定先期向西宁市和海东地区车辆管理所适时投放“青O”号牌,按照《机动车号牌管理规定》依法注册登记,利用计算机程序编发号牌,由车主自行选号,确保工作透明公正。

(4)2010年9月1日,陕西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从当天起至12月初,陕西省所有使用陕“O”号牌的机动车一律更换为普通民用号牌。根据陕西省公安厅计划,12月1日起,一律禁止陕“O”号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再看到陕“O”号牌车上路行驶,群众可以直接报警,由公安交警部门对其依法查扣。

实际上,从2003年河南洛阳等地对警车的专段号牌进行改革开始,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都陆续采取措施取消“O”字特殊号牌车。

作为较早取消“O”字头牌照的城市,从2004年1月1日起,上海公安系统、政法单位及社会相关单位停止使用公安沪“O”专段号牌,改用普通民用或沪警号牌,使用普通民用号牌时不再设专段区域。此后,北京、重庆等地均采取类似措施。2010年1月1日起,浙江省也全面停止使用浙“O”号牌。

“O”牌就是公安专段民用号牌,其历史始于1995年。之前公安部门使用公安专用号牌,即GA号牌。1995年1月,为促进公安队伍的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维护公安机关的声誉,公安部决定取消公安号牌,除警车外,其他车辆统一换发使用车牌代号为“O”的专段民用号牌。然而,由于“O”牌是公安车辆专用,其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等“特殊权利”,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也争相使用“O”牌,一度造成“O”牌车泛滥。

数据显示,浙江全省共核发公安“O”牌5608副。从1995年到现在,陕西省共核发陕“O”号牌7056副。而1994年7月至2007年底,四川交警部门相继为省直党政机关和中央省属驻成都企事业单位核发川O专段号牌2.4万副。

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的一些“O”牌车在特权思想作祟下违法乱纪,横冲直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O牌车日益成为特权车、霸王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诟病,因此,各地陆续开始取消。

【观点描述】

(1)现在社会所担忧的问题是,如果特权思想和特权制度依然存在,那么,即使换掉了特权车牌,也不能消除“特权车”的存在。因为车有特权不仅仅是因为一块牌子,还有其他的很多因素,比如通行证,比如工作证,……。只有改变“特权思想”,加强执法部门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透明度,营造让交通、交警及车辆管理部门执法者挺直腰杆的执法环境,这才是彻底消除“特权车”的正道。

(2)专家老师认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省市陆续开始取消原来“O”为标志的公安牌照(含汽车、摩托车、临时试验用号牌),这些政策大大增强我们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因为,“小小车牌”的改变,背后折射的是社会进步。不管当事人是否意识到,“O型车牌”的“还俗”,唤醒的是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平等意识,是对特权淡化。

(3)取消特权车牌举措固然好,关键还是看落实,看执行。不能将好的举措,在执行当中变了味,更不能是换汤不换药,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例行公事”。取消特权车牌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公平,在于完善政府机关的形象,而不是只图表面形式上的变化。因此,取消特权车牌后,监管一定要跟上,让该举措的形式与内容真正统一起来。如果只是外面换了个马甲,一些车辆的特权“里子”依旧,那么,打造清正廉洁政府的实效就很容易落空。

(4)治病要治根,治理特权车还要从思想和制度上入手。专家老师认为,首先,要教育权力部门要树立平等意识,摈弃特权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杜绝特权车的特权路径选择。最后,是要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取消“O号牌车”无疑是一大进步,是政府向特权宣战释放出的一个积极信号,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这样,我们离和谐社会的脚步就会更快些。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看待招录工人农民当公务员

今后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人保部称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

降低招录门槛是发展趋势

从国家以往的考录公务员模式看,学生、知识分子占据了绝大多数,而真正有基层一线工作经验、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人、农民中考取公务员的则是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学历等过多的限制性条件把他们拒之门外。

国家把公务员的考录视野投向普通工人和农民,降低招录门槛,无疑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大好事,也是公务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助于政府落实亲民政策

通过人事革新,给优秀农民、工人创造出直接参政、当公务员的机会,值得期待。

基层农民、工人作为最了解民间疾苦的人群,作为对民众疾苦直接感同身受的人群,一旦大量进入公务员群体,除能直接改善公务员群体结构之外,还会对党和政府执政方针的落实,以及亲民爱民政策的落实大有益处。

先从降低文凭要求开始

当前绝大多数的公务员招录,学历要求的起点就是本科,这对大多数工人、农民来说根本无法逾越,这也意味着中专文凭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只是特例。

此前,四川遂宁在改革公务员招录时提出报考者要具有国家承认的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而现在招录工人、农民为公务员能否先从降低文凭开始? 而只有先越过文凭关,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才能成为现实。当然,这还需要改革公务员招录只有考试一条路的方式。

还需建立正常的退出制度

公务员队伍需要稳定,但如果太稳定势必使一些公务员产生惰性,如有些公务员上班时间打游戏、外出打牌、喝酒等。而一些公务员之所以敢如此“牛”,皆因其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而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的意义何在?在于降低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门槛,能让各种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建立正常的退出制度。一边降低门槛,一边扩大退出渠道,唯有如此,才能使公务员队伍永远保持活力,永远保持为民服务的本色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党的先进性与生命力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这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日子。历时-卑半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向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不同寻常的贺礼。七千多万名党员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洗礼,进一步焕发出蓬勃朝气;走过八十五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八十五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最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奋进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向着全面小康生活迈进的伟大历史转变,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这一奇迹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八十五年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只有五十几名党员的党发展为今天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敌制胜、在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奋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拓创新,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品质,始终把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前提。八十五年来,党的先进性作为一面光辉的旗帜,吸引和凝聚全党全民族共同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党的先进性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排除万难、开拓前进;党的先进性作为一种伟大的力量,催生和激发全党全民族无穷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八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证明,党的先进性长在,党的生命力永存。

千秋伟业,代代相承。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继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年光荣传统的历史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风貌的时代创新。

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先进性就长在;与人民共命运,党的生命力就永存。先进性的保持,要靠长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先进性的发展,要靠全体党员在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与时俱进。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我们一定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要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巩固和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扎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通过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加强经常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八十五载辉煌已经载入史册。今后的几十年,将是中国发生更加深刻变化的伟大时代。到2010年,我们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21年,我们党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基本_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使命鼓舞和召唤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承包治安权

【背景问题】

(1)2010年7月15日开始,一家保安公司与湖南省邵东县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签订协议,以每月7.5万元的承包费,在夜里10点到次日早6点,为邵东县城区提供有偿治安巡逻服务。政府让保安公司“承包”当地社会治安,引发广泛争议。

(2)每到夜里10点,在湖南省邵东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就会有4人一组巡逻人员,穿着统一的保安制服,头戴白色头盔,手持电筒和橡胶警棍,步行在各个街道社区。这些负责县城夜间治安防控的,是邵东县政府花钱雇佣的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保安队员。

从7月15日开始,这家保安公司与湖南省邵东县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签订协议,以每月7.5万元的承包费,在夜里10点到次日早6点,为县城区提供有偿治安巡逻服务。

根据协议规定和县综治办的要求,保安公司进行夜间街面的治安防控,对可疑人员和可疑车辆可以进行盘问;对正在实施“两抢一盗”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控制,然后交公安机关处理;巡逻保安在巡逻中抓获违法嫌疑人在物质奖励上视同见义勇为行为,按抓获嫌疑人数量,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

(3)县政府与保安公司签订的承包治安巡逻协议中,还规定了“抓人”指标,并依“抓人”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惩处理。

协议第七条规定:乙方在承包期内每月至少完成抓获被刑事拘留的违法犯罪嫌疑人2名以上,乙方安保人员抓获犯罪嫌疑人,按见义勇为奖励标准奖励,每少抓一人扣承包费2000元。通过巡逻,乙方巡逻区域和时段内,当月未发生可防性刑事案件,不扣承包费。此奖金按见义勇为奖励的审批程序审批后兑付。

(4)从7月15日至今,保安公司承包治安巡逻已实施两个月。邵东县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朱学明说,通过实施情况来看,“保安公司上街巡逻的效果还是蛮好的,刑事发案大幅度下降”。但是,邵东县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保安公司承包夜间治安巡逻是不是政府出租公权的广泛质疑。网友将矛头直指政府“转包”治安权:社会治安防控、打击违法犯罪是政府职责内的事情,保安公司承包治安巡逻就是承包了政府的公权力。

很多民众质疑:国家和纳税人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到公安部门,维护治安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如今政府又用公共财政去雇佣公司来做这个事,其背后有没有利益勾结?公安机关是否存在渎职行为?

据了解,邵东县有湖南最大的一个派出所——红土岭中心派出所,有民警128人,加上其他辅警,实有警力300多人。但是,在面对城区面积不过20平方公里的一个不大县城的基本治安时,这个派出所的所长李爱军认为还是“警力不足”,所以需要雇佣保安。

更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广受质疑,邵东政府有关方面态度却很坚定。朱学明说,如果(让保安公司“承包”治安)效果不错,县政府将与保安公司签订至少一年的正式合同。将来发展势头好的话,还准备再引进一家保安公司参与白天的治安防控。

(5)根据签订的《邵东县城城区夜间治安巡逻协议书》,“乙方保安人员在巡逻时对可疑人员或可疑车辆可以盘问,但必须交公安机关处理”。有网友质疑:如果仅仅是口头盘问而不进行盘查,又如何取得违法证据,确定是否是违法犯罪行为呢?如果进行盘查,是不是事实上就行使了与警察一样的执法权呢?

在邵东县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墙上,贴着治安巡逻的承包区域和详细的巡逻路线图,摆放着相关营业执照。公司总经理杨斌说,保安巡逻只是治安防控的辅助力量,不能等同公安巡逻,“根据协议,我们没有执法权”。

朱学明强调,保安的巡逻与公安的巡逻在职责和职能上有本质区别,保安巡逻不入户不进店,仅仅是路面治安防控,对街面正在实施作案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进行现场抓捕,而且抓捕之后必须立即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保安没有对犯罪嫌疑人审查、处罚以及其他的权力,“没有处罚就不存在有执法权的问题”。

但是,有过参与治安联防经历的长沙市社区干部叶盛认为,这种做法有创意,但效果好坏要看监管是否有力长效。一些事往往时间一长,监管就会松懈,乱用执法权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到那时即使对保安公司和保安人员人员作出处罚,但对政府的影响已经造成,最后还是要政府来“擦屁股”。这种做法“风险很大”。

(6)邵东县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多万,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10万。这个县城近几年频频爆出将公德、公权“商业化”标价的新闻。2008年,邵东县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将见义勇为明码标价,对于抓获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市民,在表彰的同时奖励2000元至一万元不等的现金,此举一度激发当地民众广泛参与,甚至出现“职业抓手”。“见义勇为商业化”引发巨大质疑。在今年将治安权“商业化”承包中,规定“抓人”指标并依“抓人”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惩处理,是整个协议书条款中最受质疑的一条。人们担忧:对于素质不太高的保安来说,金钱的诱惑很有可能导致他们为了奖金乱抓人、制造冤案。受雇保安分内的工作居然也要按“见义勇为”来奖励,实在荒唐。

(7)对于质疑,朱学明解释说,既然是市场化运作,就要用经济杠杆来衡量结果,保安公司每抓一个嫌疑人奖励2000元,是因为他们工作做出了成效。定指标是一种责任的激励措施,“并不是说允许他们胡乱抓人。”

虽然面对质疑和争议,但邵东县这种“花钱买平安”的做法似乎“初显成效”的效果却让邵东方面坚信自己走“商业化”的道路并没有多大问题。朱学明说,第一个月,保安队员就抓了6个犯罪嫌疑人,第二个月抓了3个,两抢一盗可防性案件下降了25.3%,“效果蛮好”。他说,保安公司承包路面治安巡逻,如同物业管理一样,只是业主变成了政府,小区变成了城区,为什么这么一变就会有这么多的质疑?

【观点描述】

(1)雇佣保安替代警察夜巡,这种极富“创意”的“转包”治安权做法,不得不让人钦佩当地政府的“勇气”与“智慧”。说其“勇气”,是因为在一个稍具法治常识的环境中,政府“转包”治安权力都是要面对广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质疑;说其“智慧”,实在是这种“转包”不仅巧妙地卸掉了其法定职责,还无需政府自己“埋单”。

然而,这种于法无据的做法丝毫经不起推敲,很可能流为现代法治的“笑柄”。宪政社会,公民向政府支付赋税,就是为了“购买”包括警察在内的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与服务,如果这种安全与服务可以转包给其他人,公民缘何不直接向别人“购买”,还额外负担供养一个“中介者”呢?

(2)专家老师认为,即便是协议下的转包,承包方也不能获得执法权主体资格。执法权是公民以立法的方式授予政府部门,在未取得公民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嫁给另一方,否则即是一种渎职。虽然当地一再强调保安“没有执法权”,但我们看到,保安公司在进行夜间治安防控时,可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盘问,对正在实施“两抢一盗”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控制,请问这不是执法权是什么? 总而言之,公权商业化运作的背后,是职能部门对法律义务的推卸与背弃,而其最终伤及的将是公权自身的根基。

(3)我们需要构建治安防范体系,为民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专家老师认为,维持社会秩序,传统上就是政府最基本的一项职能。而治安交由“他人”承包,就等于是撤了政府职能中上最不该撤的一项职能,其结果就会产生政府职能错位的后果。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个全能政府,因此有必要放权,但要放的是管理经济和干预市场的权力;但就提供法治、秩序和公共服务而言,政权权力不仅不应该放,反而还应该加强。转变政府职能,不能一味削减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尤其要避免以市场化为借口,把一些已经比较“缺位”的基本职能,比如维护社会治安功能更小化、最小化,以至完全推回给社会。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留守人员问题

当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员外出打工后,个别能够在外安家立业,于是举家外迁。而大部分农村只留下了“三留人员”:小孩、妇女和老人,即所谓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分别由“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引申而来)。

一、留守人员现状

1.群体庞大

中国农业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员,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

留守群体的调查,恰好与日前关于流动人员的报道相呼应。我国目前流动人员规模保持2亿以上,其中78.7%为农业户口。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在制造、批发零售和服务业领域就业,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

8700万加上2亿多,就产生了近3亿这个可怕的数字和庞大的“流动+留守”群体。这意味着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农民属于这个群体,大约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而这个群体,基本上就是为生存而挣扎的群体,他们就是“底层人民”的大部。

2.问题突出

农村留守群体的困境日益加剧的老问题自从东奔西走的打工者出现,留守群体即已诞生,“留守问题”随之而来。近年来“打工潮”日益波澜壮阔,“空巢”家庭大规模涌现,留守群体的生存状况就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与担忧。

早在2005年进行的《农村留守人口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即已指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满意度。此外农民对生活的不满也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即对农村的资源、基层村组织不满。

(1)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如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来源不稳定;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医药支付能力较差,部分老人生病时缺乏照料;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老人是最大伤害等。

(2)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教育情况令人堪忧、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性格行为存在缺陷、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和困难。

(3)留守妇女

近期的相关报道把绝大部分关注投给了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因为她们面对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加重、心理健康受损、文化素质提高受限、发展机会减少、安全感降低、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加重、家庭稳定性降低等诸多问题,仍在苦苦支撑。让一个女人既当爹又当妈,既主外又主内,既干高强度的体力活又管孩子的教育学习,人何以堪?

二、深刻原因

最简单的原因留守群体出现,正是相对于大批“流动人员”不得不离乡背井去“讨生活”,而离乡背井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贫穷,因为固守乡土、男耕女织的生活已难以继续。其实无须案例,2亿多流动人口“奔赴”低薪高危行业的现实,足以反证农村贫穷。

农村依旧贫穷一方面,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农村缺乏发展机会、农村太穷,另一方面,城市收入高、可以见世面,一推一拉之间,农民必然要外出打工。经过20几年的“推拉”积累,“流动人员”就飙升到2亿多。与之“配套”,留守群体也壮大到今日的8700万。这确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农村的历史就是贫穷的历史。

城乡差异造成了农村人员的外流和留守困局,而差异的成因正是因为多年来的城乡“剪刀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剪刀差”,主要通过压低农村的产品价格来剥夺农民的剩余,促进了城市逐渐繁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剪刀差”则转为压低农村生产资料的价格(主要是土地)和农民工劳动力的价格(即农民工工资)来获取城市发展的资本。在“剪刀差”的作用下,城乡差别在这些年来并没有缩小,而是在继续扩大。我们看着城市的日益“繁华”,听着“城市(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呱噪,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农村发展并未如传说般日新月异。

三、解决措施

针对农村“留守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工会、妇联、团委等各级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积极对策,为“留守人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安心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做好稳固的后方工作。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一是加大农村机械化耕作程度和范围。尽量提供一些诸如联合收割机这样的农村专业化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农民工”家庭无青壮年劳力的劳动压力,同时也蕴含着许多商机,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二是加强村级综治工作。加强镇级派出所警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夜间安全巡逻队,给村级治安员适当生活补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三是鼓励“农民工”回乡探亲。保障“农民工”的法定节假日,最好能开通“农民工”专列,给他们提供节假日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2)丰富农村娱乐活动。各级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借组织、农业、科技、林业、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之力,针对农时变化,组织“留守人员”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镇、村、街道办事处腰鼓队、健身队等文艺团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秧歌舞比赛、卡拉ok大赛、打羽毛球等活动,扬文明新风、树乡村正气,使广大“留守人员”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快乐,同时,通过丰富业余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减少赌博、偷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3)增设“留守儿童之家”等社会机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社区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鼓励教师担负起“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责任,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另外,充分利用乡镇“福利院”,成立“留守老人之家”等机构,把“农民工”家庭的年老体弱、生活难以自理的“留守老人”集中照管,可以要求“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妥善解决农村家庭留守成员的教育管理和权益保护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建立相关工作机构,提供有利条件,抓好统筹协调,形成共同关心留守家庭成员的良好格局。同时,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留守人员”问题,研究制定涉及农民工利益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积极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各级劳动部门、职能技术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时,要把劳动技能、文化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市政建设问题

暴雨首先造成了交通瘫痪:广州的一些主干道如广州大道、广园路等,有的地方水深竟达3米,车辆、行人被困途中数小时,部分地铁线路停运,200多辆快速公交车(BRT)被困,白云机场138个航班被延误。更严重的是,暴雨给不少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不少农田被淹被毁;很多临街商铺被迫停业,一些商品被水浸湿后报废;广州多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遭遇“灭顶之灾”,成百上千车主面临修车、理赔甚至诉讼困扰;有些小区供水系统也在暴雨中受损,居民或将在一周左右无法正常用水。

9日,广东多地再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截至10日7时,已有19人因灾死亡。

2009年,广州投入了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

投入很多,决心很大,成效却并不明显。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朝升说,这可能跟建筑垃圾非法排放有关。另据广州市政建设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暴雨固然来势汹涌,但是这次多个地下停车场严重被淹的情况也暴露出广州停车场设计和建设的缺陷。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韦小鸿认为,广州应急体系并不完善,气象部门仅提前一小时预警,而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部门如市政、交通、公安等也没有及时联动起来应对。

“主要是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广州市水务局工程师。新黑点多发在路面施工密集的地方,大量建设工程改变了地形地貌或排水设施现状,给城市排水带来不少挑战。

“显然地,在投入巨资整治提高排水标准后,特别是迎接亚运会,一方面广州各项工程建设量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广州的汛期,如何合理统筹这些项目,把对城市、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降到最低,是广州市面临的又一个新考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说,暴雨致使新问题要求今后政府决策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过于注重效率,经济高速发展下,工程上马快,等到出现了问题才来补救,付出了较高的社会成本。”

“城市内涝,就像一种„富贵病‟。”城市给排水系统专家、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周玉文指出,一方面目前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另一方面,地上建设得越繁华,地下支撑起这种繁华的投入就越大,但我们现在地上和地下投入的差距很大,地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研究提高防洪排涝标准,要进一步增强超前意识,在原有的防洪抗灾基础上,提高堤围、城市街道、地下空间等防洪排涝标准。

第二、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划分应急等级,不同等级政府有相应水平的应急措施,就不至于在突发事件面前出现政府管理职能缺位的情况。

第三、着重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水务、市政、城建等部门要对整个城市排污、排涝情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先从治理低洼地区等脆弱点入手,随后整体推开,尽快理顺标准,进行扩建补建工作。

第四、还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建筑垃圾的排放有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地下停车场的排水系统建设要严格验收,对水淹车辆造成的损失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第五、政府应当建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防灾应急机制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体系,纳入城市日常管理之中。建立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当着力培养一批处理应急突发灾害的专家,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应急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扩大内需不能全靠发消费券实现

我国当前最紧要的任务还是拉动消费。不少城市都发放消费券,有的甚至发放购房券,目的都是为了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消费券都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措施,是在特殊时期针对特殊人群的补贴,实质是一种代金券。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发放消费券是拉动内需短期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比如发放旅游券,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直接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几个相关产业。同样,购物券、教育券等形式的消费券也有一定的拉动消费的作用。

消费券这个新生物铺天盖地而来,旅游消费券、购物消费券、购房消费券……不一而足。生活似乎进入了消费券的时代。全国各地都想在消费券上做出文章,希望借消费改善目前的状况。但我认为,各地在发放消费券上不能搞“一窝蜂”和“平均主义”,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和市场的供求需要来定。

中国有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发钱或消费券,不如用来扩大投资或补贴民众创业。针对我国经济刚刚起步的发展现状,急需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的投入力度,因此扩大投资是眼下拉动内需的首选。从效果上看,扩大投资的实质是“花钱买增长”,其效果立竿见影。而发放消费券的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区分不同的人群来加以分析。对于富裕阶层而言,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消费券的发放有可能对其原有消费产生挤出和替代,总支出却并未因此而增加。而中低收入人群手中的消费券,却又会因其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特点,而不得不拉长消费时间,总支出增长缓慢。

刺激消费是一个长期战略,发放消费券等做法只能收一时之效,从长期来看,扩大投资对社会的总体效果要比发消费券好得多。国家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投资,鼓励普通民众创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比如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等。这将从根本上激活整个经济体系,增加民间财富,从而培养起民众长久的消费能力。而从短期效果来看,是否发放消费券,还得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应该一哄而上。

不可否认,在某种意义上,发放全民消费券能对消费市场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能否真正拉动内需呢?相对来说,发放消费券对于社会低收入人群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中高收入者作用极其有限。另外,民众对食品消费安全乃至整个市场消费始终心存疑虑,无法消除担忧。加之行业垄断、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等市场顽疾始终得不到有效救治,致使民众的消费欲望难以被激发出来。

要真正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政府必需加强推进住房、教育、医疗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消费品的改革,建立覆盖面、普及率极高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民众增强消费能力消除后顾之忧;必需千方百计拓宽民众家庭收入的来源;必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秩序,建立法治、诚信的消费市场。刺激消费必需立足长远,从保持市场长久可持续的消费活力出发,提振民众消费信心和能力,这才是拉动内需的最佳途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电子版权问题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05年8月的一个判决中,曾确认中华书局享有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著作权。汉王电纸书D20国学版中收录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华书局认为汉王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制作发行的产品中收录中华书局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侵犯其对作品享有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获取报酬权等权利。将汉王公司告上法庭,并遭索赔92万余元。

内容版权被认为是电纸书能否占领市场的发展“瓶颈”。在电纸书产业链之中,版权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槛。由于电纸书内容整合平台缺乏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出版社大多只肯提供两年前的作品的数字版权。很多出版机构和文字创作者对电子化图书抱有天然恐惧,不想让图书业重蹈因全球廉价MP3播放器的泛滥,唱片业数字化的覆辙。要电子书市场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新闻出版总署要在对电纸书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市场行为。

一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数字出版技术企业的发展,因为推动数字出版的进步必须依靠科技。

二要建立产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稳定发展。

三要重新立法,因为原有相关法律已经不适应目前时代特点,只有行业联盟和法律有机结合,整个数字出版行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国家公务员网 www.gjgwy.net 2011-01-13 浏览:

13480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尊严

[涵义]温总理解释“尊严”的含义有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尊严”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一朵开在“蛋糕”上的花。人民能不能活得有尊严,还要看“蛋糕”做得大不大、分得好不好。

[措施]给人民以尊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国家的尊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尊严能离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那份扬眉吐气的自豪感,透露出幸福与尊严。

其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制度的完善。自由、平等和博爱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前提,民主、法治和宪政是实现人的尊严的重要保证。只有整个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才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歧视,并享有尊严。

再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个体的自尊。保护和实现人的尊严,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自爱、自重、自律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只有尊重别人,他人才会尊重自己,也只有充分享受权利并认真履行义务的成熟的公民才能真正成为赢得社会尊严的主体。

最后,能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与公权力的依法施行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当政府权力被运用于保障公民权利,当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当公民的权利丰满坚实、公共服务健全均等之时,一个更有尊严、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也将随之来临。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移民

【背景问题】

(1)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司司长杜平,在2010年4月21日说,目前我国已经从贫困地区迁移出的生态移民达到70万人。

杜平在于银川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年会上说,我国西部有很多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且扶贫的成本太高,只有通过移民才能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

我国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西部地区700万农民通过移民来促其脱贫。我国的生态移民坚持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民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基础上进行移民。此外,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条件要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都统筹考虑。国家还提出,一定要注意让移民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要建立新的产业。各种政策要配套,比如土地的使用证、新的户口证,都让移民拿到手。真正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

杜平说,目前我国政府组织的移民包括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为了保护一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者让一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但生态移民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靠政府解决移民接受地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移民的安置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

(2)2010年7月16日,据相关消息,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启动大规模生态移民,以加快治理石漠化步伐,巩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黔东南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62%,是国家28个重点林区之一,拥有自然保护区23个,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但同时,黔东南也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近年来,采取将兴林与富民结合,在石漠化生态困境地区重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方式,建立绿色银行,让荒山重披绿装。

从黔东南州政府了解到,为了保护绿色银行不被破坏,黔东南正在争取被纳入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务院扶贫办的国家科技扶贫示范区,希望能够安排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帮助黔东南实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工程,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山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财政困难的地区,免除生态移民工程的地方匹配资金。

另外,黔东南正在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即按照森林生态保护者的投入成本、为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限制开发的机会成本,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等核定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对象和范围,实施生态建设补偿,并争取从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建立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启动长江和珠江流域生态补偿。

(3)森林过度砍伐、山体千疮百孔,仅仅2平方公里的县城竟然挤下近5万居民并且还在增加……说到底,都是一种人与人争地、人与自然争利的不和谐画面。许多看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现场的地质专家都担心,在类似地形地貌很多的西部,下一个舟曲会在哪里。

到过舟曲的许多人都疑问,既然山大沟深、环境恶劣,何不将村民整体搬迁,生态移民到山清水秀、草长莺飞之地对于小部分人脱困脱贫,移民固然可以迅速起效;但笔者认为,移民只能是权宜之计,找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那把钥匙才是解决问题之本。

其一,往哪里移是一个大难题。西部地形复杂,本来留给我们生存的空间就不大,建设新的定居点又可能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造成影响。有人建议移民新疆或者其他地广人稀的地方,但生活习惯、民族传统等又会带来新问题。

其二,就像甘南州一位官员向笔者所说,舟曲当地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才1000元,吃饭取暖怎么能不砍树劈柴盖房子、修路就地开山取材也是迫于成本考虑。不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搬到新地方还是一样要向大自然索取。

其三,很多西部山区险要之地,人类已经生活了上千年,只要尊重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丰衣足食的日子不是没有,怎么科技和经济进步了反而不行到要移民的地步。

一位舟曲村民曾说,那里泥石流历史上很多,但正是泥石流冲击扇形成的土地相对更加肥沃养活了祖祖辈辈。倒是近几年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密,还都盖在泄洪区域,成为放大灾害的“人祸”,而许多外来村民恰恰是从周边环境更恶劣的地方“移民”过来的。

今年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近期召开的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西部建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也成为下一个十年新的战略目标。

【观点描述】

(1)“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如果生态移民可以成为村民通向美丽新世界的一扇窗口,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发展、提高,那么生态移民将成为保护区人民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好时机。因此,生态移民不能盲目移,要在行动之前做好规划,解决怎么移、怎么安置等问题,使生态移民成为群众整合优质资源的发展机遇,成为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行为。生态移民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大社区共建的力度,使相互矛盾的两方面相互协调,早日走向双赢。

(2)“生态移民”或许是是从根本上,对偏远地区群众进行扶贫的可行之路“之一”,但是戴斌老师需要客观地说,只是“其中之一”,但不会是“唯一对策”。但是多年的实践来看,专家认为,我们需要解决移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移民的生活、生产问题,通过金融贷款支持统一考虑,能享受低保和新农保等政策的尽量纳入范围;另外,生态移民点上的基础设施配套要完善,水、电、路、村部、商店和学校等各方面建设要跟上;对生态移民要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确保一户有一位掌握农业技术的人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各单位进行对生态移民的对口帮扶工作,齐心协力帮助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决不能“一搬了事”。

(3)生态移民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主要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被迁移者在原居住地是否已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已经构成潜在的威胁。至于这些人的生活状况或者生产方式如何,不应该成为启动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因为判断一种生产或生活方式是否合适,除了衣食住行这类客观标准外,还有这个人的主观意愿,包括民族、文化、宗教、社会、传统、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不违反法律,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强制。政府和其他人不能越俎代庖,强制他们接受自以为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很多时候,生态移民虽然是不得已的选择,但移民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最好办法。通过迁移或相对集中区域内人口,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性活动,把这些人力暂时难以恢复的区域设为“生态无人区”,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这是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可是,专家认为,移出去的人们怎么活下去,怎样才能活得更好,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十二五”规划解读内需问题

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内需问题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一提法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因此,华图提示:广大公务员考生在内需问题上需要更加重视。

当前内需的主要问题:内需不旺

内需不旺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在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的状况是,出口长期低迷,内需“一蹶不振”,只有投资“一支独秀”。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全国为11242.85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为4532.88元,占10%的低收入户为6195.32元,占20%的中等偏下户为7993.67元,占20%的中等收入户为10344.70元;占20%的中等偏上户为13316.63元,占10%的高收入户为17888.18元,占10%的最高收入户为26982.13元。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全国为3660.68元,低收入户为2144.78元,中低收入户为2652.77元,中等收入户为3286.44元,中高收入户为4191.25元,高收入户为6853.69元。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等收入户及其以下的家庭均未达到平均消费水平。

二、内需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高房价抑制内需

就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来说,早就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价了。世界通行房价收入之比,一般是3——倍,而在我国,竟然达到十到二十几倍。现在的楼市,已经彻底把中等以下收入人群赶出购房者之列,成了富人的游戏、资本的工具、财富的吸盘和投机、投资者的赌场。据中原房产调查,目前购房者60%以上为短线和长线投资客户。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投资型需求一旦超过了25%,房地产市场将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事实也是如此,没有购买房屋之前,谁也不敢消费;有幸成了“房奴”,谁也没有能力消费。

(二)现有的收入分配情况下,劳动者报酬的比例相对比较低

在GDP中,劳动者报酬的份额在逐步下降,比如说从1995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GDP当中的比例从51%下降到39%。但是,同时企业盈余从23%上升到3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劳动者报酬在分配收入结构中有所下降。

(三)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

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收入的差距比较大;二是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差距比较大。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现在的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对未来的消费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有些人有钱不舍得花,为保证未来长远的支付。

三、解决内需不旺的措施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民群众近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4)要加大刺激农村的消费

(5)加强市场消费环境的建设,要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制,加强监督。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

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挑战的应急之策,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

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必须把“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作为着力点,必须把“落实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作为关键环节,必须把“五项工程”和“七项行动计划”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思想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干部队伍建设五项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注重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投资拉动、扩大消费、增加出口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立足省情,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持续扩大投资规模,力求通过重点项目建设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带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

第三,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同时,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三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稳固和壮大发展基础。同时,抓住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推进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径,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通过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机遇、拓宽发展空间。

第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作为扩大内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作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幽默认真政府网站

【背景链接】

说到政府网站,公众的印象是大部分都比较正式,非常严肃,规规矩矩的,除了看相关的政策信息,很多人都不会经常关注。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网站,尤其是在留言咨询这个板块,不管网友的问题是多么五花八门或者稀奇古怪,管理员都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有问必答,而且口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没有官腔,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网友的困惑。因此被称为“最幽默但又最认真”的政府网站,这让大家眼前一亮。

【标准表述】

[观点争锋]

甲方:“最幽默政府网站”体现的是执政品格

“最幽默最认真”政府网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公共治理不妨多一些温和与幽默,而“有问必答”理应成为一种政府品格。多一些这样的及时互动,多一些这样的温情与幽默,就会赢得一份尊重。笔者认为,公共治理理应多学习一下这个“最幽默最认真”政府网站,理应改变一下以往冷冰冰、硬邦邦的老面孔,多一些宽容的雅量,多一些温情与敬意,能有意识地学会一点从容的气度、感知幽默的能力,这是一种应有的政府品格,也是公共治理和社会生活及国民成熟自信的体现。最幽默但又最认真的政府网站值得推广,最认真政府网站应该更多一些。

乙方:政府网站毕竟不是逗乐场所

政府的回答是否得当,第一位的标准是“有用”,能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如果政府的答复“管用”,虽然语言表达枯燥,也不算大问题;反之,如果语言生动活泼,但却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又有什么用?

[深层剖析]

让政府网站的回复也可以如此亲切,仿佛自己长辈般的答疑解惑,说到底还是以民为本,把百姓当做自家人。反观很多的政府网站,给大家造成门庭冷落的印象原因如下:

其一,更新速度是“千年等一回”,有人建没人管,有些地方政府网站的所谓“新闻”还停留在建站时,有的甚至官员早已“犯事”进了监狱,门户网站上还依然在岗。对于群众反应的问题受而不理,有问无答,该发布的消息没上网,该公开的信息找不到,群众的邮件无人阅,百姓的投诉无人看,难怪被称作“沉睡”的政府网站,唱起了空城计。

其二,表里不一,网站首页建的很漂亮,所有栏目一应俱全,但点动鼠标,要么打不开,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就是几年前废话。对待网友的问题咨询以不变应万变。再有的就是网站漂亮,更新速度也快,就是不允许有不同声音,只要有让当地政府或官员不舒服的话语,一律删除。

其三,比起不作为,有的政府网站也乱作为,比如“不洗脸”照搬其他政府网站的内容,或者网站有一大堆谈美女的文章,而政务信息栏目却是空空如也,甚至两个地方整个网站都是100%雷同,如此政府网站,怎能网络民心呢?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百姓的事儿难也难在认真二字,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的留言咨询就是一扇通往民心的窗户,从“管理员”这个虚拟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的真实心态,由此可见,正规并不等于打官腔,恰恰是低姿态的俯身才让我们看到高姿态的心态。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众的安全感

【背景链接】

从足球打假反赌,一批“大鱼”落网,到扫黄风暴席卷,“天上”重回“人间”;从世博、亚运安保,筑牢“护城河”,到力保校园安全行动,当好“护卫天使”……过去一年,时时闪动金盾,处处照耀警徽。近日推出“2010十大公安„给力‟行动”,让人看到公安工作不是“浮云”,是相当“给力”。

“给力”的公安工作,能给人以安全感,也正源于此。当接送孩子时看到警车在学校门口巡查,当取钱时抬头看到取款机上方的防骗提示,当看到民警深夜还在街头查酒驾……正是这些点滴细节,让我们能够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让我们能安心地把钱款汇给亲人,让我们能轻松地在街头漫步;正是这点滴细节,让我们时刻能感受到身边有强力的保护,让我们能建立起对公安工作的信任,产生弥足珍贵的安全感。

实际上,“给”的不仅是“力”,更是公众的安全感。所谓的安全感,是因为外部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觉。正因给力的公安工作,才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才有了公众对外界的掌控感和可预期感,也才有了放心、舒心的安全感。

【京佳点评】

公众是否有安全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安全感首要的前提是“信任”。如果没有对社会管理者的信任,谈何放心、舒心。我们看到,“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违法犯罪,可以说是公众最痛恨什么犯罪,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里。正是这样的决心和态度,让公安工作能取信于民,也才让公众的安全感有了坚实的基础。

也要看到,在“权利时代”,公众已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每个人都从眼见耳闻中进行判断,在安全感的取得上,同样如此。不管工作总结出现了多少激动人心的数字,也不管这些数字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安全感只能来自每个个人的切身感受。

“给力”的工作,也是时代的要求。细览人民网所列举的“十大”,可以看到,很多针对的是当前出现的新情况:电信诈骗可谓“新型骗局”,跨境诈骗更让人防不胜防;假发票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损害到公众的利益;酒后驾车也是机动车近些年来迅速增长带来的新问题……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没有创新的工作方式,难以做好这些“必答题”。而公众也正是在这样与时俱进的工作举措中,感受到公安工作的贴心与效率。

实际上,公安工作还有很多“给力”的地方。技术的更新、社会的变化,让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同样也让公安工作的手段更丰富。这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同样可以让公众去除疏离感、惶恐感,得到权威感、安全感。

给群众以安全感,是公安部门的职责。公权力来自公众的赋权,而公众之所以让渡部分权力,正是因为集合起来的权力,能提供个人需要却又无法拥有的公共产品,比如良好的社会秩序,比如内心的安全感。公安部门的“给力”工作,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最基本的行政伦理;公众的安全感,不仅是公众的心理需求,更是公安部门存在的原因。愿公安部门工作更“给力”,公众的安全感也更丰盈。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江西黎川县分别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黎川县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办法(试行)》等规定,规定均指出领导干部每年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及婚姻变化、配偶子女移民状况及有价证券、股票、基金等经济投资情况等。同时提出领导干部虚报瞒报可免职。

【标准表述】

官员公示财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和关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一是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不谋私、不贪利,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公共管理工作。但是很多地方的人民任然不信任政府(基层政府),认为政府没有把国家的各种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真正贯彻实施,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巨大“灰色收入”。进行任前财产公示能够真正让老百姓知道领导干部财产增减是否合理,这样也能真正消除误解,政府与人民才能团结一致,为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处理出策。

二是监督方式的多样化一直是党和政府开展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任前财产公示使广大干部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也确保了反腐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对于领导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大家普遍是欢迎、期待的,也一定有着积极意义的。这对于推进开县反腐倡廉工作、建设好优质领导干部队伍以及促进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涵义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大体有三种主要类型,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一,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

第二,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省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试验基地、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

第三,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切实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第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节能技术推广等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组织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项目。

第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扎实开展国家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工作,综合运用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品牌培育等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第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更新教育观念,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鼓励个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八,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九,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竞争,促进合作,宽容失败,崇尚理性质疑,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茅台的“涨”声

【背景链接】

享有“国酒”美誉的茅台,新年伊始在国内掀起涨价潮,愈演愈烈之势竟波及万里之遥的美国南加州。由于当地茅台酒价比国内价格低廉不少,近几周开始,多家华人超市的茅台酒一夜之间售罄脱销,一瓶不剩。

“中国制造”在海外被抢购一空,按正常市场逻辑来看,是件大大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好事,甚或会激发出爱国热情。而此次,肇始于国内的茅台抢购风,劲吹到美国,在CPI高涨的社会语境下,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观点】

一、茅台酒涨价是“刮到哪里都是涨”的自主行为,缺少政府管控和干预。

继五粮液集团牵强而势利地以“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为由涨价之后,茅台酒厂也不甘示弱,打着“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利益”的幌子,自2011年1月1日起上调了产品出厂价格20%。撇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是否正当不说,单单其作为国内高端消费酒品的代表,涨价与否完全凭兴之所至,自主决定,就在商业伦理上站不住脚。现在非计划经济年代,但也不能唯利是图,丧失底线,完全罔顾由此引起的中间商囤积居奇、公款消费水涨船高、行业无规则竞争加剧等社会问题。这理当被国家物价监管部门视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及时予以警示和“亮剑”的,却至今不见谁出来有个郑重表态。至于茅台酒厂将组成10个工作组赴全国强推“限价令”,违者将撤职云云,属“自查自纠”性质,其目的应该是为了遮挡下舆论的质疑和政府究责,再相机行事。

二、“层层盘剥”销售体制致使海外茅台成“奇货”,会反过来助推涨价风潮。以在市面最受欢迎的53度飞天茅台酒为例,为什么每瓶出厂价格由499元上调到619元后,到了零售终端,会一路暴涨到接近1400元的天价?关键是国内酒企走的基本都是四级代理的营销模式,即全国总代、省代、市代到终端零售。出厂价之上,每层代理都会抽取10%甚至更多的利润;另外还有进酒店、商场的“包店”模式,酒水专供权被买断后,进店费、促销费,还有销售员、领班、采购等各个环节都有“油水”可揩,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得由消费者埋单。而在国外,尽管所售茅台酒不多,但由于流通环节少,其价格比国内要低近一半,因此囤积渔利,不但具有可能性,更具有了必然性。近期海外人士纷纷携茅台回国,就足以证明。笔者担心这会助推国内的酒品涨价风潮,使市场更为混乱。

三、茅台“风”吹海外未必香。可以预见,鉴于需听命于茅台酒厂“限价令”的,只有其旗下的经销商和直营店,百货超市、烟酒店、餐饮等其他渠道多多,且无法加以约束,如果没有行政压力的介入,茅台涨价的趋势很难被抑制住。那种“国人喝的倒是高价茅台”的虚荣,其实来自于“被荣耀”,囊中羞涩的百姓被一点点褫夺消费“国酒”的权利,无论如何都会给一些人带来心理伤害。

要还市场以稳定、有序,需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入手进行“追本溯源式纠偏”。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前提是要存在竞争型产品和市场;而茅台由于资源稀缺,以销待产,事实上已成为垄断性产品,任由其自行定价,只能让消费者逆来顺受,瞠乎其“外”。茅台涨价对全国物价形势的“示坏”作用,要远超“茅台变贵了”本身。茅台方面为涨价造势之时,曾炮制出一个“国家利益说”;作为企业可以巧舌如簧,为自己缺少责任感的行为寻找合理依据,但对政府管控部门而言,无论如何不应该受其“忽悠”。不健康的市场状况亟需改变。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天价过路费”的公信力

【背景链接】

河南农民时某因被指控8个月偷逃368万余元高速公路通行费,而被平顶山中院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判决生效后又峰回路转,其弟供述,时某是替其顶罪,法院决定重审此案。1月16日下午,“时建锋偷逃368万过路费判处无期徒刑”一案出现新的信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做出决定,认为平顶山中院在审理时建峰一案时,存在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判决结果损害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决定对相关审判人员予以责任追究。这个决定顺应了民意,扞卫了法律,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

【观点】

“时建锋偷逃368万过路费判处无期徒刑”的审判明显存在着问题,判决引起这么多人质疑,反映了法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知识存在漏洞。在人们眼里,法院法官是严格按照程序审判案子的,重事实重证据是最基本的一条。可从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的这个案子来看,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个事件给人们带来诸多思考,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司法的公信力问题。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公布后,引发了众多质疑,这时律师出来说“量刑合理”;14日又以出现“新的证据”为由,表示要对该案启动再审。这样的折腾实为罕见。在几天时间里出现反复,最后竟然闹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的问题,实在令人吃惊!如此情况,让人们还怎么相信法院的判决?法院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的,是定纷止争的,它的公信力甚为重要。如果把这一点也丢失了,那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然而,从去年对赵作海错案启动再审程序,到此次的司法问责,河南高院的及时纠错,不仅表明法院有勇气直面自己体系内的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尽管司法领域各司其职,尽管问题的出现原因很多,但如果每个部门都能守土有责,都能践行“群众路线”,摆脱利益羁绊、维护公平正义,不仅可以增强司法的公信力,也会让更多的人信任法律、选择法律。

当然也应看到,审判阶段出现的问题,许多时候根源未必在审判本身。审判只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处于问题解决的下游。社会层面遗留的问题夹杂着法律层面上的困境,传导到了作为神经末梢的案件审判上。当社会纠纷中产生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累积下来的包袱有可能像“最后一根稻草”,成为司法难以承受之重。即使退缩到刑事诉讼领域内讨论,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在案件的审查判断上仍未脱离“接力棒”模式的老毛病。除非有重大证据变化,否则后一诉讼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确认和配合,纠错功能难以发挥。一旦侦查或审查起诉存在问题,错误地立案或起诉,考虑到未决羁押可能带来的国家赔偿问题,法院只能被动地作出有罪甚至罪重的认定。

偷逃过路费案的离奇判决,挑战了人们的日常性判断,稀释了社会对法院裁判的认同度。如何让审判沟通社情民意?就现行制度而言,检察院有人民监督员,法院有人民陪审员,实际上都能在沟通民意的基础上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办案。只是,人民陪审员“陪衬化”现象,使他们并不能像制度预设那样参与重大案件的决策,而不参加庭审过程的庭长、主管院长等审委会成员却有实质上的决定权。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也只限于检察院自侦的职务犯罪案件,而不包括普通刑事案件。其实,此类可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的案件,恰恰最需要有随机选取的普通民众以自由、诚实和秉承良知的参与,并发挥其在合议中对案件的影响力,同时监督法官的审判过程。

只有坚持司法的人民性,司法制度才会有无限的生机活力;反之,偏离司法的人民性,司法工作就会陷入困境和险途。作为社会公正的“测震器”,司法的敏感神经能感受到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因此也可以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司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方式,正义的实现就会更加直观,法治的前景也会多一份希望。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被乞讨儿童谁来关注

【背景链接】

他们,每天饿着肚子被迫去向路人乞讨,为了能多讨几块钱,人贩子故意用刀子、用硫酸在他们身体上制造出累累伤痕;他们,有的是被拐卖,有的被父母遗弃,像牲口一样被鞭打、被驱使;他们的家在街头、在桥下、在田野,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有“爱”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没有春天……

当媒体将“被乞讨”儿童——这群行走在社会边缘的孩子的滴血人生,一点点揭露给人们看的时候,除了难堪的沉默,还能说什么?

一直以来,对这一群孩子,我们的社会除了偶尔向他们投射几缕怜悯的目光之外,何曾为他们做过些什么?媒体报道说,有人看见疑似“被乞讨”儿童,向110报警,报警台挂掉电话;拨打城管举报热线,接线员答应派人过来看看,可1个小时过去了,没见城管执法人员前去调查了解情况。有保护儿童权益之责的有关机构都对此视而不见、无所作为时,还有谁能为这群沉默的受害者带来春天?

【观点】

儿童是我国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儿童受到虐待后,往往因为年龄太小,无法自己申诉。如果加害人是儿童的父母,或者儿童没有监护人,就更没有人为儿童说话。儿童虐待案件就会像没有发生一样,只留下沉默的受害者。社会不能对儿童虐待不闻不问,保护孩子的生存权应是第一位的,这需要民间的观念转变以及相关政府机构的持续努力。

目前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综合性法律,对责任主体规定得并不明确,„谁都可以管等于谁都不管‟,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此外,不仅责任主体不明确,更重要的是责任意识不明确。就拿上述媒体报道的疑似骗拐儿童举报难来讲,公安部门虽不是专司儿童保护的机构,但是对疑似骗拐现象的不闻不问,是不是失职;城管虽不具抓捕人贩子的权力,但单是从市容管理的角度,当街头疑似“被乞讨”儿童出现,城管即有追问、追查之责;其他有责任保护妇女儿童的机构,应当向有关司法、行政部门传递信息、吁请他们关注。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谁都可以管并不等于谁都不管,而是从各自的角度共抓共管,多管齐下,焉有治理难一说?如果缺乏责任意识,即便是明确了职责,给予了权力,也不过是形同虚设。

中国有无必要建立一个类似美国儿童福利局的机构?关键在于需要一个统一的行政部门,对所有的儿童服务进行协调和监督。如苏格兰行署有权力协调与儿童福利有关的所有部门,包括教育、健康、警察、司法等;再如印度,虽然没有专门的儿童部,但是设立了妇女儿童发展部,能够起到牵头和协调各个与儿童有关部门的作用。在中国,操作上既可以是新的单独的机构,也可以是某个部委下设的司局,但这个部门必须有行政权力来协调与儿童相关的各种服务。

目前,我国的儿童保护工作实际上主要依靠公安部门,包括打拐、制止儿童虐待等工作,都是找公安部门。但是,公安部门不是专司儿童保护的机构,在儿童保护方面存在着“不告不理”的现象。共青团和妇联虽然有保护儿童的职责,但都不具有行政权力。现在,我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设立了儿童福利处,但儿童福利处目前的权限只限于孤残儿童救助。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国家级的儿童福利局,来切实保护儿童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会为人父母,自然界的动物尚知道保护幼小,虐待动物事件频发时曾遭受人民强烈谴责,那么,更何况人类这一智慧族群。只要心中存有一丝爱与同情,都会伸出关切的双臂,一如那个在街头狂打电话的举报者一样,给予“被乞讨”儿童力所能及的帮助。

“被乞讨”儿童是沉默的弱者,但他们始终能看见、听见。当他们因贫病被遗弃,因沦为乞讨工具被咒骂、被拳打脚踢,因社会相互推诿责任被当成空气视而不见,他们稚嫩的心灵可能也被播种下冷漠、谎言和仇恨。人们常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这些“被乞讨”儿童群体,我们给予了他们怎样的现实?他们又将如何回报我们一个未来?

国家公务员网 www.gjgwy.net 2011-01-29 浏览:

13770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物价调控中的民本利益

【背景链接】

中央自去年底出台一系列应对物价过快上涨的“组合拳”以来,我国各地的物价调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整体物价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局面。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不容忽视。天气的频繁异常为产量的提升增加了难度,加之10年全球粮食供应下降,如果2011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不出现显着增加,则会使得粮价进一步上扬。分解物价上涨压力,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实现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必须在今后的政策调控时,尽力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力度不当现象的发生,兼顾菜农、菜贩、商家、居民等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尤其要在倾向农民生产的基本利益上做好文章,狠下功夫。

【观点】

众所周知,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奉献的多,农民得到的少;农产品价格处于被低估的地位,相比工业品价格和城市工资的上涨,农产品价格涨得并不算多,农民劳作一年,收益十分微薄。有测算,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一般仅为零售价的20%—30%左右,实际利润就更少。作为一种公平的市场补偿,农产品价格保持小幅、适度上涨,有利于保护菜农种植积极性、增加市场供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农产品不断涨价,尤其是去年,“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等新词不断见诸网络,嬉笑间透出的不是褒义,而是无奈。

其实,农产品生产第一个环节的农民本该从这轮物价上涨浪潮中获益,但实际上接受调查的粮农、菜农都说没有感受到这轮涨价带来的好处。蔬菜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中间商获取了蔬菜产业中间的大部分利润,零售商利润占流通过程总利润的比重高达50%,而菜农利润仅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不足15%。而副食品涨价有60%涨价利润到了流通环节手里面,只有10%到了生产环节手里面。无数的事实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获益最多的还是流通领域。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很多菜农并没有蔬菜可供销售,无法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利益。

因此,政府应以农民为本,全面落实“国16条”、“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相对均等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物价调控的基本点和着力点,适当倾向农民利益,努力实现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生活救助机制、价格补贴机制和农产品定价机制,让农产品的利润通过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机制传导进农民的口袋,对农民丰产增收,确保农业健康发展、市民正常消费与和谐社会构建更有效。

在保证农民不吃亏的同时,政府调控物价还应让市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消费不吃力。对于城市低收入人群而言,物价过快上涨对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压力

总之,物价涨跌关系到多方利益,宏观调控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各级党委政府除应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在短期内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障民生外,还应考虑春节,立足当前,着手长远,逐步提高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收入水平,增强民众的通胀抵抗力,努力实现各方利益和谐共生的“包容性增长”。

下载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消失的古村落(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消失的古村落(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纵横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热点事件】 1.科研是一份事业——吴宇恩 2005年,吴宇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刚进入清华园的头一年,吴宇恩学业成绩不是很理想。大三时,吴宇恩曾在李亚......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讲解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廉洁操"事件 【社会问题的背景】 “廉洁自律保健操”引发网络关注,据悉,“廉洁自律保健操”是由广东省委党校与惠州市纪委、龙门县委合作......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合集)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古文化的根 【背景链接】我国历史悠久,遗存自然就丰厚,除了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还存有大量的“活态文物”——古村落。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调任带走 车,留下了什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辆公车。诗里描述的是湖北广水,该市的官员上调,将单位的车也一起顺走......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地球云教育: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热点一:扶贫开发工作 背景链接 2013 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 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工作,会议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8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热点每日精选 申论观点:就业问题的破解之法 2013-05-17 就业问题及解决的两个方面 有工作、有饭吃、有房住、有学上,也是百姓最基本的愿望。“......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5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热点每日精选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民生建设的经典语句表述 2013-05-24 1.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努力在使全体人民学有所......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问题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