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心理的小学见习报告
见习报告
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在这里我着重讲儿童这一群体的个性心理。根据三分法,个性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由于见习时间有限,就我及我所在小组观察所得,主要讲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发展。其中包括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儿童情感的发展。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在这时期中,儿童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生活环境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有了很大变化,在活动中儿童反映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促使他们的心理迅速发展起来。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3、集体意识和个体的逐渐完成。
我去见习的是一年级的两个班,发现他们常常容易为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并记忆所学课文,更没有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都要教师、家长督促。刚入学的儿童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这就造成了它与客观要求的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思维的抽象概括性之间的矛盾。儿童是矛盾的主体,所以要引起儿童主观的需要,儿童要学习,而且变成积极学习的实际活动。而发展儿童的需要与愿望,有两种教法,一种是压服,恐吓,或斥责的方法;另一种是启发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儿童自觉要求。我见习的两个班恰好分别用了以上两种方法。用第一种方法的班级,从上课到下课都是死气沉沉的,催人入睡,表现在:1,开始教师要求学生们背上一节所学的课文,学生们背得不太齐,有的快,有的慢,有的一边背一边开小差。2,教师说:“现在大家拿字帖(把贴读成第一声了)出来„„”学生们听了,一边慢吞吞地找字帖,一边小声地说“字帖(第三声)”,然后教师说:“我只叫你们拿字帖(第三声)出来,没有叫你们说话,给我闭嘴。”学生“啊”的一声,张大嘴,无语。我愕然了,居然这样对待学生的纠正,这种回答能带给学生什么好的影响呢?而且字帖的帖应该是第四声的,平时都教错了。3,写字时,一个男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那明明是横,字帖里的却是点?”老师:“字帖里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学生“哦”,无力地垂下头,继续写。明显的,这种方法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采用第二种方法的班级:1.上课铃一打,学生们都迅速有序的回到座位,坐姿标准,大部分人都跟着读生字,声音响亮整齐、朝气蓬勃。2,老师提问时,往往一个问题还未说完,学生们就积极地举手,生怕老师看不到,又大喊:“老师,我来”。3,该班采用星星表扬法,根据某个同学或某组表现来决定星星的个数,拥有星星越多,越能表明该生或该组是聪明的好学生、好孩子,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们整节课都非常活跃与兴奋,在开心刺激的竞争环境中识字。为了儿童健康发展,我们要防止采用压服与恐吓的消极方法。
星星表扬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也是学习动机形成的一种方法,有了好的学习动机,就有了好的学习态度,进而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培养学习的兴趣,这又成为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不过这种方法对低年级才有明显的效果。
一年级上课时,教师一会儿要他们读书,一会儿拼音,一会儿抄生字,这些活动形式使他们很感兴趣。所以一个优秀老师应善于利用儿童驻学习形式的变化感兴趣这一特点,巧妙地使这些过程围绕教育内容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不论对错,老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我想这也能培养儿童兴趣。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故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到了高年级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学习的兴趣就降低。所以老师要重视组织儿童参加有益的游戏和劳动,引导儿童向健康方向发展。防止有害游戏的消极作用。一年级小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形状知觉还是存在的,例如把圆形说成球等。
儿童观察的发展特点:
1、从被动到主动或从不自觉到自觉。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不能根据目的要求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上课时必须由老师明确指点清楚课文或黑板上的图表,用这样的对话“小眼睛,看黑板”来让小学生跟着观察,小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调控,而且对观察的事物易被新鲜的东西所吸引,忘了正在观察的东西。例如,老师在讲解挂图时,他上一秒看黑板,下一秒就被邻桌的惊呼声吸引了注意力。因此,老师每隔几分钟就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请听,我听”,更要指导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目的的调控自己的感知觉。
2、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3、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小学儿童在观察时,是杂乱无章的,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缺乏系统性,年级越低,这种特点越突出。针对以上特点,观察能力的培养,应注意:
1、运用对比原理;
2、运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根据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原理,老师在黑板中写字或批改作业时,重要的地方,都用彩色粉笔或红笔等标出,使儿童易分辨。例如两个易混淆的生字,在不易分辨的部位,要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3、运用对象间各种组合的特点。在制作课件时,为了使儿童能容易区分不同对象或部分,要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加以区分,避免混淆不清。
4、发挥词在直观教具(或实物)运用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观察事物时,缺乏有意性和目的性,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教师在教儿童观察时,首先要提出观察任务,而且语言表达要明确、简炼。如我见习的班上,教师需要学生用手练字时,老师会说:“小手。”学生说:“伸出来。”
注意不是认识过程,而是认识过程的一种属性发,这种属性是指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意识的指向与集中,是一切认识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童年儿童大脑两半球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转换比较迅速,所以儿童的感知很容易从一个客体转到另一个客体上。小学的低年级的无意注意仍起着很大作用,只要老师一松懈,就分散注意力,玩笔,聊天,用书打架,东张西望等小动作。所以老师要不厌其烦地提出各种要求:请坐好,请看黑板,放好你的笔。刚开始这种有意注意是被迫的,但到了一定年级后,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高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守规矩,很安静。小学低年级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当老师讲课讲得活泼生动,富有表情时,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很兴奋与期待;反之则兴趣缺缺,注意力不高。
儿童注意特性的发展:
1、注意稳定性。低年级儿童对于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抽象的公式、定义、注意易分散。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到了高年级,学生对一些抽象的词更能集中注意力。童年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七岁到十岁的注意集中时间约有二十分钟,十岁到十二岁约有二十五分钟,十二岁以上儿童约有三十分钟。所以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上组织得紧凑,内容直观生动,方法多样化,在学习时保持注意是比较有用的。
2、注意范围的发展。小学儿童看书时,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的,越高年级阅读范围越大。
3、注意的分配、。初入学的儿童不能同时注意上课的要求和自己的行为。如老师要求写字或看书时坐的姿势要直,但当他们集中精神写字时就不再注意坐的姿势,又要老师提醒。又如老师提问时,学生站起来顾着答问题而忘记站要站直而站得东倒西歪的。又如老师问一个学习别人读到哪里,他会问问其他人。儿童不善于注意的分配是因为对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到高年级就达到自动化的获得。
4、注意的转移,这是因人而异的。难易受下列因素制约:(1)、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例如,下课期间刚发完已批改的试卷,学生注意在试卷上,要他们立即上课,转移注意,就比较困难。(2)、引起注意转移新活动的特点。例如学生正在认真复习功课,老师进来答疑,如果答疑的问题是第二天考试可能碰到的,学生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或作业,将注意转移到老师的讲解。(3)、与个体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有的兴奋抑制的转换比较灵活,有的比较迟缓。这就造成个体注意转换的差异。所以当老师要求他们读书时,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还在做习题。
第二篇:心理护理见习报告
心理护理见习报告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多数患者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而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护士只有贯彻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才能真正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
在医院学习与观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对患者护理心理沟通及疏导的有效方法和经验,这使我受益匪浅。并能让我更好地树立专业而规范的护理心理学理理论及简见解,为以后真正走向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见习过程中,我发现患者在发病初会出现不同的明显症状。如焦虑症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神经过敏、震颤、心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腹部不适,皮肤湿冷、苍白、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气促、呼吸深大、血压升高等体征。癫痫患者会出现抑郁心情、自卑心理、孤独感觉或悲观情绪。精神病会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会下意识地抵触医务人员。此外患有强迫症、心理障碍、失眠、精神焦虑、神经衰弱或情感障碍等病的患者会受其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份、生活环境、社会角色及个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表现不同的发病症状。
在发病后,患者的心理问题会趋向不同的方向,如精神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幻视、幻嗅、幻触等多种假性幻觉。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及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会很容易失去控制,从而趋向严重化。如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会出现无用妄想、罪恶妄想、惩罚妄想、疾病妄想、贫穷妄想、幻听等症状。患有心理疾
病的患者时常会出现忧郁、心情沮丧或掉到谷底、无望、易流泪、悲伤、激动易怒、害怕与恐惧、寂寞、无聊、感情淡薄、对自己不满意、满足感减少、兴趣明显减退、失去幽默感、低估自己能力、悲观、自我谴责(常感到罪恶感或无价值感)、低自尊、容易感到挫折、社交退缩、时常健忘、思考、注意、决断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意志丧失、作业效率或生产力皆减少、自杀意念及行为、胸部沉重苦闷与强迫回想旧事等不良症状。而有经验的护士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及不同的患者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治疗。因此,护士在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必须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多种科学的有效的专业的治疗手段,使患者症状和心理得到改善。能够回到社会上继续自己的学习、工作、建立家庭、养育孩子和老人,与周围的人正常的交往,获得周围的认得认可。行为趋向正常化。不再受到周围的人的排斥和抵触。
护士还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通过这一次宝贵的护理心理见习的学习,让我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及重要性,从而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了心理护理学的重要价值及内在意义。相信,以上的诸多宝贵经验将会使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心理教育教师见习报告
心理教育八中见习报告
盐城师范学院 教科院09(4)孙哲
见习学校:盐城市第八中学
见习时间:2012.4.23---2012.4.27
指导老师:陆芳
见习班级:初一(2)班
见习教师:孙哲
我这次见习的地点是盐城第八中学,为期一周,见习内容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学习课堂教学方法。每个班级分配五个人,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开展了见习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我们组选择“感恩父母”作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主题,该主题的选择契合了初中生叛逆的心理特点。主讲人为我们组公选的一位同学,其他组员积极配合,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效果。课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情景剧引出主题;主体部分为“爱的天枰”的游戏;欣赏音频;课后作业。
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首先,初一的学生自觉性较差,加上本身正处于渴望被关注,爱表现的时期,所以课堂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需要主讲人有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我们组的主讲人在开课之前教大家“鸭嘴”静音的手势,另外其他组员也在下面维持纪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再次,在分享的环节中有的同学天马行空、答非所
问,甚至有的不讲文明,这让我们的主讲人感到很尴尬,所以一位教师也要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应付突发状况。
我们组安排张军华老师来听课,整体效果还是较好的,老师给了我们几点建设性建议。
二、课堂教学方法学习
盐城第八中学并没有配备教育心理学课程,所以我们在学习课
堂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通过对各科的听讲。
我不对各科老师作具体陈述,只根据一些问题作一些总结。首
先还是课堂纪律的问题。政治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罚站、在教室不停的走动、在讲课的过程中用眼神制止扰乱秩序的学生;语文老师的课堂秩序比较好,不言而威,而且他的随机应变能力好;英语老师提高自己的声音而且平时已经树立了严厉的形象,课堂秩序也较好;最后是教数学的班主任,直接带了根教棍到课堂,下面当然是鸦雀无声。在这个方面我觉的罚站和带教棍是欠妥的,属于治标不治本,与我们的心理教育课程是及为不符的。另外是在讲课方法方面。政治老师直接是照本宣科,提出重点,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语文老师做的较好,幽默风趣,能够积极的回应学生发散的思维且教学内容条理清晰。
三、见习团队
见习期间,我们在工作上,与队友团结完成任务,相互帮忙,集体
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相互借鉴经验,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所有的问题都在团结
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结束语
为期一周的见习就这样结束了,我也在见习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教学
经验和教学方法,为以后实习,甚至走上工作岗位都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体会到了作为心理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也懂得了只有对学才能生真心付出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在见习中,初一年级主任将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
工作,这让我遗憾的意识到我们教育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这更让我感到我们这一专业道路的艰巨与责任重大。
附活动方案:
敞开心扉,学会感恩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主题
敞开心扉,学会感恩
(二)课程对象
盐城第八中学初一(2)班全体学生
(三)课程目标
1、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让其发现及感受父母的关怀与爱,促进亲子关系和谐融洽,感恩父母;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感恩教育,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课程流程
本课程共由四个环节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一)活动一
情景剧《啰嗦的爱》闪亮登场;
人物:初中生敏敏,爸爸和妈妈
事件:一天中午,妈妈刚下完班回家,看看时间,敏敏差不多该放学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快速地准备饭菜。过会,饭菜差不多做好了,正好敏敏放学回家了。只听敏敏在外面大喊:“妈,妈,妈!我没带钥匙,快给我开门呀!”爸爸在一旁看着足球赛,隐约觉得门外有人敲门,就问到:“老婆,外面是谁在敲门啊?”这时,妈妈开门,见是敏敏回来了,非常高兴。一边帮她拿书包,一边问道:“敏敏,今天这是怎么了,火气怎么这么大啊?今天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啊?你看你,真是的,这么热的天,怎么也不带太阳帽啊?把皮肤晒黑了怎么办啊?对了,你们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你报名参加了吗?我可希望我的宝贝女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哦!对了,还有……”“妈,你有完没完呀?这个不用你管!我今天胃口不好,不想吃,天天给我补营养,我都吃腻了,不吃了不吃了!”然后,敏敏就回自己的房间了。妈妈在一旁愣了……
目的:师生讨论,表明观点,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课堂主题
(二)活动二
《爱的天枰》
活动简介:
1、每四位同学一组,右边第一位为小组队长;
2、每位同学用心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难忘的事情,以及自己
曾为父母做过的让父母感动的事情,分别写下来,限时5分钟;
3、小组内部分享讨论彼此的写下的难忘的事件,小组长将组员们记录
下的父母为学生做过的事件以及组员为父母做过的事件分别以数字的形式统计到发放的卡片上,限时5—10分钟;
4、各小组组长将卡片贴在黑板上的天枰上
注:代表父母为我们所做事情总数的卡片贴在“父母的天枰”上,代表我们为父母所做事情总数的卡片贴在“我的天枰”上
活动讨论:师生就天枰的“轻”“重”展开讨论
目的:深化课程主题,感恩父母
(三)活动三
播放感恩父母的视频—《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目的:趁热打铁,再次打开学生心门,以视频短片叩之
(四)活动四
精致《档案袋》
活动简介: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感受,用心为爸爸妈妈制作一份精致的档案袋,档案内容可包括:
1、爸妈的生日;
2、爸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3、爸妈穿几号鞋;
4、送过爸妈什么礼物等等
目的:布置作业,深化主题,总结深思
总结: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无私地养育了我们,感恩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无私地引导我们走向知识的殿堂,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人,因为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有意义。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感恩万事万物……因为感恩,使我们变得更像个高贵的人类。希望同学们时时刻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做感恩之事。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第四篇:小学见习心理课教案
课题:做好自己,快乐成长
一、课堂设计:
同学们即将离开小学的的课堂,走进初中的校园。最后的日子里,他们是开心,是失落,是彷徨。离别之际,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做好自己,保留自己内心的纯真,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肯定自己。
二、辅导目的:
1、通过课堂设计,让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目标与人生方向。
2、学会如何控制自己。
(一)教师:
1、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
2、引导学生通过小游戏来认识自己。
(二)学生:
1、通过游戏,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哪些理想。
2、学会如何控制自己。
三、辅导方式:
1、小游戏
2、交流讨论。
四、辅导前准备: 多媒体、白纸、笔等。
五、辅导步骤:
(一)导入:自我探索
1、让学生拿出纸和笔,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一种植物,你希望是什么?并将这种植物画下来,解释你选择这种植物的理由。”
2、学生动手自我测试。
3、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选择了某种代表自己的植物,是因为这种植物有和他相同或者他所希望具备的特质,可以投射出对自己的期望。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选择相同植物的人,选择的理由却不尽相同。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游戏看到真实的自己、理想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二)猜猜30秒。
规则:学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闭上眼睛,耐心地等待,自己估计到30秒时睁开眼睛并举手,看谁猜得最接近30秒。
目的: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现在的小学生缺乏耐心,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浮光掠影的一个原因。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心。温馨寄语:
带着理想和梦想上路,在未来回过头来就会发现,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你没有丢失自己。
第五篇:小学见习报告
班级:11小教一班姓名:梅翠云学号:20111201137
铜山县张集中心小学见习报告
2011年12月23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铜山县张集中心小学。首先未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刻在墙上的八个大字“解书作文,通文立德”。见之知其意,再联系老师说的,张集小学以书法见长,不禁明了。
张集小学是位于通山县的一个充满特色的小学。它特别注重学生们的书法练习,不仅如此,在学校建筑中,也有书法的影子。如在教学楼旁的一边,有王羲之的汉白玉塑像以及书法墙。其上,有《兰亭集序》等各位大师的书法作品的雕刻。此外,还有许多篆章。除此之外,更有一座未名苑,其中陈列着老师、学生所作的毛笔、硬笔、粉笔等书法作品。观赏时,不禁感慨:幅幅清晰工整,笔迹苍劲有力,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看了不禁心虚。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教学区。当时是学校统一规定的练字时间,我们可以自行进入教室观看。一大批人涌入教室观看时,那些小孩子头也未抬,个个认真的书写着,而老师则在一旁指导着,不时纠正着学生的坐姿、握笔方式,而我们则在桌间自由观看。看到一个个小学生握着钢笔认真书写时,又禁不住感叹:勤奋,这就是未名苑中诸多作品的由来呀!
看后,不禁想,这所学校如此重视对学生的书法培养,究竟为何?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汉代的杨雄曾说:“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学好书法能更好的陶冶内心世界。此外,练习书法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使学生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心情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练习书法可锻炼学生的韧性与耐力。
从上看来,张集小学让学生练习书法的作为是明智、有远见的。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这些练习了书法的学生有何优势吗?首先。练习书法应当是他们陶冶内心的一种手段而不可能作为一项专门的课程从而去继续钻研下去。而就其作为陶冶内心的手段看来,学校将书法练习作为一项硬任务布置下去,不免会让孩子们产生抵触感。此外,如果安排过多的时间去习书法,势必会适得其反。再者,现在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如果将其过多的压制着,去学书法,必然会压抑孩子们的天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所以说,张集小学可重书法,但不可太过注重,简而言之,就是凡事要有度,要掌握一定的度,方可让事情正方向发展。
看好学生们的练字状况后,学校又组织了一场跳绳比赛,六个年级都参加了,学生们都很活泼。看到这里,更坚信:教育要全面。又联想到我的小学,感觉很平淡。对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小学是人教育的基础阶段,更是人心性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教育犹为重要。而作为学校,更应从学生发展的来安排教学,要贴合学生发展实际,那样才真正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总而言之,张集小学重书法的做法一定发程度上有利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对其心性有着重要的陶冶作用。然而,教育更应全面发展,要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所以,张集小学在重书法的同时,不仅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更应注重对学生们其他
各方面的培养与发展,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