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媒体资讯融入性别平等教育方案之行动的研究
媒體資訊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研究者:鳳西國中教師 蔡瑞真 指導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楊淑晴
壹、研究背景及動機
近年來,由於社會結構不斷改變,兩性角色分工亦隨之扭轉。以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兩性觀念,在現今社會中不斷受到質疑與挑戰;然而,性別意識及性別刻板印象乃社會文化長期建構與形塑的結果。於今媒體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的學習管道不再侷限於課堂上教師知識的教授,許多知識源於圖書、媒體或網路,幼年時的童書閱讀,乃至電視廣告、娛樂性的電影、網路資源等,然而經由各式媒體不斷播放,閱聽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接收到許多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或是為達效果而刻意誇大的兩性特質媒體等;倘若能借助資訊科技的發展,適時運用於教學之中,以多媒體教材的呈現及網路學習平台的使用等,使學生在資訊擷取與分享過程之中,有更多的機會將所接收到的有關性別議題的訊息,加以深入討論、省思批判、解構並澄清既有的性別刻板價值觀,將有助於學生對資訊媒體所提供訊息有多元學習及省思管道。
因此,研究者欲將媒體訊息融入性別平等課程設計並運用的相關學理基礎及教學策略,並結合K12數位學校資訊網路平台取代傳統黑板上課模式,實施及討論此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方案,並在課程實施期間對相關議題進行修改及討論,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之性別平等教育方案。
貳、性別平等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所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以配合教育部所頒訂之九年一貫的性別等議題之課程目標並輔以資訊科技平台,分別以「男人婆V.S.溫柔漢」、「誰最命苦」、「都是廣告惹的禍」、「童話急轉彎」四大部分。
一、教學方案之設計
以深入淺出、自我檢視、學生相互省思的方式,設計一套可實施於國民中學之資訊科技融入性別平等教育之教學活動方案。此教學方案設計理念,嘗試由學生的易接觸的繪本圖書為起點,如:「威廉的洋娃娃」、「朱家的故事」、「頑皮公主不出嫁」等,以及檢視電視廣告媒體兩性不平等的不合理現象,作為此課程終點,並將教材留置於K12數位學校網站上,營造資訊化的學習環境。目的在於讓學生藉由網路平台即時議題討論與分享、運用作業單方式再次自我檢視及探討媒體中不當的性別意識及其無形的影響中,建立並培養正確的性別觀念,希冀21世紀e世代之新新人類具有性別平權新思惟。
二、性別平等課程教學方案的實施
本研究實施期間為94年4月至6月。由於電腦教室空堂及班級時間等行政聯繫配合問題,直接選取一班為實驗教學班級,由研究者親自帶領每周一次於綜合領域教學時間進行45分鐘的「媒體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方案」,該活動方案分四單元並連續進行六周。叁、性別平等課程的回饋
於此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之後,95%的學生認為能減低其性別刻板印象,97%的學生認為今後會更懂得的尊重異性,89%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分擔家事,有79%的課程後能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更無顧慮的表現自己的能力,有82%的學生表示能以更正確的態度去欣賞每個人不同的優點及個性,多數學生均認為自己有所收獲,且均對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利用K12數位學校網路平台進行教學,學生在填寫作業單及線上討論情況也相當熱烈,對這樣網路學習方式,表示喜歡且也願意主動學習。
一、教學單元迴響篇
讓學生表達「溫柔與剛強的對話」、「家中超人_誰最命苦」、「來找廣告的碴」、「童話急轉彎」四個單元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單元?為什麼?由學生發表其參與本活動課程之心得與感想,其結果彙整如下:
學生對於此性別平等課程實施方案中,「找廣告的碴」可謂是叫好又叫座。有21人表示「來找廣告的碴」單元,是他們最喜歡且印象最為深刻;多數的學生,認為這個單元很有趣、很好笑,還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感覺很不錯。個案班級學生們表示原來由單純地看廣告、接收廣告中表面上為達銷售目的而傳達的訊息和意涵,還能學習及覺知廣告也傳達較深層的涵義,更是驚訝地發現廣告中竟有性別刻板印象存在,如在一些顛覆傳統印象的廣告「蠻牛_男人真命苦篇」等,輕鬆中也能學習性別平權的觀念。
票選第二名是「童話急轉彎」單元,因為所選繪本「頑皮公主不出嫁」及「灰王子」,和學生印象中白雪公主及英勇王子的形象迥然不同,13位同學中多數被其有趣、有想像力的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學生們分別表示故事情節中顛覆傳統童話人物印象,頑皮公主的風格和調調令人特別欣賞,把王子和公主的形象都改變了,和以前的童話故事很不一樣、更趨於現代,結局也令人意想不到與普通的結局相比,非常有創意也有特色而使學生深感興趣。學生表達喜歡「童話急轉彎」單元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學習,可以藉機欣賞故事,而且有故事情節會比較容易了解,深入省思後還能學習到不少道理。
綜合以上所述,學生對於顛覆傳統刻板印象且多視覺呈現的課程,較感興趣。對於設計期待解構其既有刻板印象特質所使用的溫柔與剛強的對話單元的「奧利佛是個娘娘腔」和「威廉的洋娃娃」以及家中超人單元的「朱家故事」繪本,不若後兩單元的廣告及童話改編繪本引起較多的迴響。
二、性別意識的覺醒篇
經過了六個星期,四個單元有系統地將性別平等教育方案實施之後,於課程最後總回饋時,多數學生自覺對性別意識的覺醒,且認為這幾次的課程,能他們更了解性別刻板印象,對性別平等概念的認識,更進了一步認為這樣的課程,學生表示還滿開心的,讓我得到更多更不一樣的知識,學到的事很多,表示非常喜歡上這堂課,也讓他們更深入了解『性別平等』概念,認為這種課程還滿有意義的。也有學生認為許多性別刻板印象,在現代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打破了傳統,追求更新的知識,很高興。由同學的回饋可歸納以下四點:
(一)覺察性別刻板印象的存在:學生由上課之始,到結束回饋省思之後,發覺自身刻板印象的存在,領悟到男女性別只是一線之隔,能力與性別間並不能劃等號,雖保有性別刻板印象,但至少對性別刻板印象沒那麼強烈了,還要再努力掃除,讓男女間會變得更融洽。
(二)兩性平等概念的建立:個案班級男生覺得這幾節課使其了解性別刻板印象及如何學習尊重異性,並表示此性別平等的課程,了解到男女生其實能力是差不多的;而女生則有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認為現代社會中,不該再有性別刻板印象,男和女只是先天身體結構的不同,能力和智慧是靠個人努力與性別無關,兩性應該尊重彼此,和諧相處。
(三)家事是全家的事:許多男生表示經過這幾節課後,學會尊重異性和差異,了解分擔家事是全家一起做的,家事更不是媽媽的事,要能幫父母分擔家事,讓父母更輕鬆。
(四)學會尊重差異:同學們如此表示著上了這幾的禮拜的課,讓我更能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他人,也可以更接納別人;不論男女,都不應該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及尊重,其實男生和女生的能力一樣,除了生理有些差別外,男女本來就是平等的,對於男人婆、娘娘腔,也不應該抱持著懷疑的眼光,也不以傷人的話〈如,男人婆等〉去批評別人。因此,從教育紮根,就是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最重要的一環。
(五)第一次的網路學習的親密接觸:
此次課程以網路學習方式,採開放式線上即時討論及問卷填寫的方式進行,學生在上完課程之後,回家後仍可以網路上課並繳交作業,還能觀看同學對問題討論的看法,因此大多數同學表示這是第一次用網路學園上課,利用網路教學上課真好玩,做功課都用電腦做,很輕鬆又很有趣,都肯定這樣的教學及學習方式,甚至沒想到網路也可以上課,對此感到很新鮮、很有趣,很喜歡用這種學習方式,更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和這次類似的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可知多數的學生均對本課程單元進行教材及方式感到滿意,並希望有機會能更深入了解性別平等課程,及使用網路進行教學及學習課程。肆、研究發現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性別平等教育」已是課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議題。除了課目整合,也多出許多彈性及空白課程時間,看似得以多加運用以作為六大議題討論之用。然而這些課程通常都僅止於大型週會演講或是為配合政策而實施一或兩節課之宣示性課程,實施成效實為有限,研究者於此行動研究中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有系統課程介入喚醒學生的性別意識
學生們紛紛表示課程介入後,更加了解性別刻板印象、學會尊重差異、覺察家事是全家人的事,顯見此課程的介入改變學生對性別平權意識。
二、個案班級學生從性別平等意識模糊到覺察
根據教學方案介入前所填答的問卷結果顯示,多數學生仍具性別刻板印象,其中男生的性別平等觀念,略比女生為低。從會嘲笑別人「男人婆」、「娘娘腔」到認為這是有個人特色需彼此包容、從被動接受媒體訊息到覺察其中的性別偏見。可見,透過有系統的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能使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從檢視自己的性別偏見到覺察所持的迷思,最後能身體力行與實踐。
三、學生積極參與、樂於表達意見,建立尊重、包容與和諧的班級氣氛
當學生們對於”娘”和”MAN”這種具性別偏見的形容詞對班級同學進行議題討論時,由於網路平台開放且無隱私可言,所有送出的文字誠實地印打在螢幕上,所幸學生討論的正反意見皆有,不傷害到任一同學,並在這樣熱絡環境之下充分發表及討論。在課後回饋中有許多同學,很高興夠過此次課程更加了解班上同學的看法及想法,這是在課程設計的意外收穫!
四、透過網路大量運用媒體資訊,擴展學生學習視野
學生回饋多表示這是第一次利用網路上課,覺得新鮮、有趣,利用多視覺的學習媒材讓平常沒時間看的圖書、廣告等,看了好看的故事,學習到課本外的知識,增加了學習的廣度和視野。
五、學生的回應給予教師省思及增能的力量
從學生們每次上課的表現,熱烈討論及填答中,讓教師從教學中反覆思索再次檢視教學策略及引導方式之適切性,亦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及內容以符合教學方案的切實需要。學生們的熱烈回應,更是促進教師積極增能再次進行課程的最佳動力。伍、結論
國民小學現階段僅規定每年需有四小時的性侵害防治課程,實不足以建立國中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在本研究進行之中,研究者所實施之課程在上課時明顯感受到學生亟欲求知與發表的渴望,可見國民中學實有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實施之必要性,基於此,研究者建議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實施,應透過正式的、有系統的課程設計方式,建構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陸、參考文獻
何春甤(民87)。天生男女—性別的社會養成。晏涵文(民84)。性教育。台北:性林文化事業公司
林綠紅(民91)。性別、家庭與繪本-從繪本看家庭的樣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38-44。
謝臥龍(民87)。規劃無性別歧視之課程與教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6-29。
葉明芬(民90)。國民中學兩性平等教育融入式教學實施研究-以家政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Banks.B.M.(1993).Multicultural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ods.In Banks,J.A.& Banks, C.A.M.(Eds.)(1993).Multicultural Educational: Issues and Perspectives.Needhan Heights, MA: Allyn & Bacon.Bitters, Barbara A.& Foxwell Susan(1993)Wisconsin Model for Sex Equity in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Bulleti No.93374.ED358372.Wisconsin:Wisconsin University.
第二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方法简介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二、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四、行动研究法的特征
(一)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二)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四)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性不够
六、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第三篇:田园教育,适合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2015年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项目方案
田园教育,适合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根据学校实际开发与实施,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田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展“田园教育” 不能局限于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从农村学生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着手田园教育,开展了以田园教育为主的活动育人课程开发研究。二、研究理念
让每个学生在绿色田园中健康快乐成长。三、研究愿景
田园是一种精神,一种乐趣。根据让每个学生在绿色田园中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我校的研究愿景是:开放创新,打造现代田园,宁静致远,成就百年伟业。我们将以开展田园教育为依托,打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研究目标
1.绿色田园:回归自然的教育品质,构建多生态的田园课程,打造有机灵动的绿色课堂。
2.人文田园:充满儒雅的文明品味,传承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打造文明融合的多元文化。
3.现代田园:追求卓越的办学品格,成就魅力创新的智慧老师,培育健康快乐的幸福学生。
4.开发出活动育人校本课程。五、研究内容
1.绿色田园:
(1)绿色种植 将学校内闲臵田地包干到班,让学生进行绿色种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认识各种植物,种植各种蔬菜、果树、小麦、玉米等,让学生真正亲身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劳动中获取直接的认识。
(2)绿色养殖 学生可以将自己家中的小动物(比如小兔子、鸽子、小蝌蚪、金鱼、鸡鸭等)带入校园,进行饲养管理,为同学们
提供观察研究机会,丰富养殖经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 “随笔化习作”提供真实性素材。
(3)绿色艺术 学生在责任区内自主设计各种绿色种植图案,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将蔬菜或者水果加工成艺术品;利用黑板报,墙壁、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书写绿色诗词歌赋,描山绘水;为班级绿色命名,在校园合适位臵安臵农具,渲染校园氛围,把校园建设的更具有田园风味,将校园打造成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天堂。
(4)绿色课堂 我们要在教室里用各种花草进行点缀,班级文化都与田园文化有关,更重要的是打造有机灵动的绿色课堂。将我校趣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田园教育进行有效整合,让同学们在绿色、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5)绿色课程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出适合各年级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六年级的绿色田园诗词集萃,三年级的蔬菜种植,四年级的果树管理,五年级的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管理。
(6)绿色管理 活动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六自” 原则,即自己采(收获)、自己买(种子、肥料)、自己带(家中现成的可利用的物品)、自己想(提高产量、提高质量)、自己做(创新培育方法)、自己评。
通过田园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幸福、一粒粮食的辛苦,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田园、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小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进而在亲历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2.人文田园:
通过田园教育,培养一批新时期绿色儒雅少年,让校园处处充满儒雅品味。开展“田园三字经”诵读、“人文田园古诗诵读比赛”、“讲文明、习礼仪”演讲比赛、结合学校的写字、武术、美术等特色教学,社团活动等培养师生的儒雅品味。做儒雅学生: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读经典书、发标准音相结合,与艺术修养相结合:练就一项愉悦身心的艺术项目:乐器、剪纸、绘画等。与习武修德相结合。当儒雅教师:新时期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做全能型教师,三笔字、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等。为了达到传承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打造文明融合的多元文化,在举行的各种形式的田园教育活动中,创造积极的氛围,评
选出不同称号的绿色儒雅少年。绿色儒雅少年具有知书达理的气质,有宽容豁达的心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交流沟通的能力,更有一种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3.现代田园:开展具有现代气息、现代风采,现代特色的田园教育,学校应不断追求卓越的办学品格。通过开展田园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升办学品味,充分发挥学校名优师和年轻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利用田园这块主阵地,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开展“读书育人”、“写字育人”、“武术育人”、“文明礼仪三字经诵读”活动,并把田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趣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学生喜欢的绿色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绿色、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特别是我校的写字和武术特色教学,在田园教育的积极推动下,武术、写字等特色教学将会具有独特的魅力,意义更加深远。通过田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批魅力创新的智慧老师。
六、具体实施
三月(播种希望月)学校制定田园教育活动育人实施方案、开展计划,田园教育各种制度和奖励措施。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学习,各年级分别制定田园教育活动育人实施方案,计划。各班级以自己喜欢的绿色植物命名,并提出相关的班级呼号,班内设立种植角;学校在主甬道两侧、绿色田园南侧墙面书、画田园诗词等。布臵田园展室:学生手工制作的农具模型,展示农具的变迁,学生用农产品制作的艺术品:可参照海尔:麦秆、玉米皮编织品,葫芦、南瓜雕刻品,叶子绘画、玉米粒、米粒、绿豆等绘画作品等。高年级各班分配种植区,学生自主种植,学校找合适醒目位臵建葡萄架、葫芦架等。学校开辟养殖教室:配备养殖架,开辟鸽子、鱼、兔子养殖区。
四五月(快乐成长月:在这个期间进行管理、交流、记录等)各年级各班根据爱好开展育种活动,并对种子的萌芽,生长等进行观察、记录,写出观察日记,进行交流。一二年级进行学礼仪、树新风三字经诵读活动,三四年级进行学雷锋演讲比赛,五六年级进行田园古诗词诵读活动。
各年级各班对所包责任区进行精心管理。一二年级到高年级蔬菜区认识并观察各种蔬菜,了解蔬菜与人类的关系。三年级对所种植蔬菜进行移栽种植管理。四年级对校园内的桃树进行管理,五年级对经
济作物小麦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等管理。六年级同学继续搜集有关田园方面的诗词歌赋并进行诵读活动,积累农业谚语,进行随笔化习作展评。
各年级各班对田园教育活动项目进行横向和纵向交流,互相观摩学习,交流探讨,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合五一劳动节,在学校开展田园劳动观念、劳动技术教育培训,增强学生深入探究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学习的平台。
六至九月(幸福收获月)学校针对各班田园教育项目进行展示评价。一二年级进行学礼仪、树新风三字经诵读比赛。三年级对所种植蔬菜情况,观察日记,心得体会,随笔化习作等进行展示。四年级对校园内的桃树的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搜集和积累信息的情况进行展示。五年级将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冬灌技术,小麦分蘖期管理技术,小麦储存技术等进行展示。六年级在进行以上种植劳动,观察学习、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将搜集到的有关田园方面的诗词歌赋汇编成册,开展诵读比赛活动,传承我国的灿烂文化。组织各项评比:先进田园班集体。评比儒雅学生:虚心竹、优雅兰、博学梅、不屈松等,辛寨小学儒雅少年。结集校本教材。教师技能大赛:三笔字等。
七、问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2——2015.7)问题研究准备阶段
制定田园教育实施研究方案,确定问题领导小组和问题实施小组,聘请问题指导小组。
第二阶段(2015.8——2015.12)问题研究实施阶段 根据活动方案进行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学校根据方案安排各项实践活动,并积累和整理活动资料。
第三阶段(2016.1——2016.7)问题研究总结阶段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学校汇总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经验等,教师写出总结报告,学校写出总结报告,汇报成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田园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论文、报告。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开发。如:《田园诗词集》、《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写字》《武术》等。
3.田园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4.使农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九、问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障
在每学期的学校财务预算中,学校拿出不低于3万元作为问题经费。
2.人员保障
学校抽调各学科业务骨干教师参与到问题实践研究。3.制度保障
学校修订师德考核制度,将参与本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与教师师德考核“能”“加分项”挂钩,以适当的分数体现。
十 问题研究分工(见附件1.2.3)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问题组 附件:
一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领导小组 二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实施小组 三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指导小组
附件1: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张洪芳
成员:孟庆海 张传亮 孟宪辉 刘 伟
附件2: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实施小组 组长:孟庆海 副组长:张传亮 刘伟
成员:张军吉 刘丽芳 张新亮 李保玉 王瑞丰 陈旭超 附件3:
辛寨镇辛寨小学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开发指导小组
县教育局科研室 陈荣昌 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树民 辛寨镇教办 白永刚
第四篇:柳州市“关爱行动”之科普教育进基地暨“温暖志愿行 共铸中国梦”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柳州市“关爱行动”之科普教育进基地
暨“温暖志愿行 共铸中国梦”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4年1月10日下午15:00—16:00
二、活动地点
太阳村中心校
三、活动内容
启动仪式、爱心捐赠、开展“七彩课堂”
四、参与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柳南区委员会、柳南区教育局
邀请单位: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
五、活动具体流程
1.启动仪式;
2.领导讲话 ;
3.爱心捐赠(捐赠物资:棉被10套、书包80个、科技书籍1套);
4.“七彩课堂”活动:向学生宣传科学知识、辅导学生学习英语,志愿者与学生开展户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