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持久战读后感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姓名 学院 年级与专业
学号
石破天惊,永志后人——评毛泽东《论持久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管理学院
石破天惊,永志后人
——评毛泽东《论持久战》
众说纷纭,谁来拨开迷雾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 《论持久战》
1937年7月7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深重的民族灾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烧杀淫掠,肆意横行,中国大好山河接连沦陷。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极大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救民族于危亡的英勇斗争开始。
抗日战争近十个月以来,东北和华北早已沦陷,特别是1937年12月,国民政府首府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制造了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近30万中国军民遇害。中国军队虽然夺得了平型关和台儿庄大捷,但面对东方最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难以与之抗衡,节节败退。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一部分军民对抗战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而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宣称落后的中国“战必败”,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
然而,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建立政权的蒋介石,则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力量的介入,迅速打败日本。在我党内部,一些同志认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
中国抗日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中华民族的命运究竟何去何从,众说纷纭,举国上下,人们普遍都在迷茫之中。
为了理清人们混乱的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历史上几乎空前绝后的《论持久战》讲演,石破天惊地指出:中国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论持久战》的发表,全面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清醒地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为全民族的前途拨开了迷雾。
无懈可击,全面细致冷静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么,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无懈可击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又全面细致冷静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
首先,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他清晰地看到,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和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
下面,根据《论持久战》原文,我们具体来分析敌我双方的这四个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经过近代以来的明治维新,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拥有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军队。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封建王朝的覆灭、资本主义革命的失败、军阀政府的割据混战以及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已经没有统一的政府,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很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决定了其战争的帝国主义性,战争的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以及侵吞别国领土来扩充自己的资源和商品市场等等。因此,它发动的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是违反人类道德、破坏国际秩序的,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为了争取民族解放、为了人民的福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进步和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
(3)敌小我大:日本国土狭小,“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日本妄图通过战争来攫取资源,掠夺财富,但若长期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必然会把它原有的资源都消耗掉。中国则是一个大国,虽然经济基础薄弱,但“地大、物博、人多、兵多”,通过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必然能够为长期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是野蛮的侵略战争,公然违反人类道德,公然挑战国际秩序,公然破坏世界各国的利益。虽然它能够得到世界上法西斯力量的支援,但是必然也同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更重要的是本国利益受到损害的各个国家的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对力量会逐渐远远大于其援助力量,因此日本是失道寡助的。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正义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减轻了世界反西斯力量的作战压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直接受到日本法西斯的冲击。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乐于支持和援助中国,所以说,我们是得道多助的。
这四个特点之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疯狂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速胜,而是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抗战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若不发生重大战略失误,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加速消耗,中国的综合优势不断增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基于上述四个特点,毛泽东坚定地指出,“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错误 的、主观片面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特点,把它当作衡量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速胜论”者则夸大了其他特点,而忽视了敌强我弱的特点。这两种理论都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所以,毛泽东主张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为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在众说纷纭、局势烦乱、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毛泽东能够不为所扰,站在战争全局的高度,站在全民族未来的高度,对于中日双方各个方面力量和优劣进行全面、细致、冷静剖析,行云流水、无懈可击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他对民族的前途命运充分的自信、十足的把握,实在令人惊叹钦佩。
基于上述四个特点,毛泽东还科学地预言,抗日战争必将是一场持久战,对我方来说,其过程必将包括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他相应地指出,在第一阶段,我们应该主要采取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仍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但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
毛泽东在抗战开始十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就描画出了整个战争过程的轮廓,这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参战双方透彻深入地研究,作出的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后来的战争进程,也与毛泽东的预测几乎如出一辙,毫无争议地证明了毛泽东的战略描画是完全正确的。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石破天惊,燃起民族信心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论持久战》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经宣扬便震惊国内外,石破天惊般唤醒了中国人民,石破天惊般指明了战争的方向,石破天惊地提出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极大地燃起了全民族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对当时战局影响重大而深远。
今年84岁的老新四军丁柯回忆说:“当时对形势我们都忧心忡忡,脑子乱得很。记得当年6月,我在南京路的三友毛巾厂,一个由地下党员组织的读书会上,商务印书馆的职工姜士雄介绍了《论持久战》的内容。大家一听,都很激动,最后我们一定会胜利,万恶的日寇一定会被打败,要去解放区,去延安!” 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三连连长贺继光回忆道:“当时我那本《论持久战》一看完就被借走,传来传去,回来时都皱巴巴了。吃苦牺牲都不怕,就怕没方向,这一看就明白了。”
《论持久战》的发表,也在国民党的高层引起了震动。据说,当时号称“小诸葛”白崇禧一气读完《论持久战》后,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读后,感到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得到了明确答案。
这样的震动,还影响了全中国的战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就连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也不禁在读完后拍案叫绝:“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这是划时代的著作!”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爱泼斯坦等参与下,《论持久战》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等出版,在世界各国产生广泛影响。著名诗人卞之琳曾经写下题为《<论持久战>的著者》的诗篇:“手在你用处真是无限/如何摆星罗棋布的战局/如何犬牙交错了拉锯/包围反包围如何打眼/下围棋的能手笔下生花/不,植根在每一个人心中/三阶段,后退,相持,反攻/你是顺从了,主宰了辩证法/如今手也到了新阶段/拿起锄头来捣翻棘刺/号召了,你自己也实行生产/最难忘你那“打出去”的手势/常用以指挥感情的洪流/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
由此可见,《论持久战》一文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甚至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战争,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的作用,并极大丰富了人民战争的内涵和意义。全国军民在此思想方针的引领下,浴血奋战整整八年,终于驱逐了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迎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
永志后人,现实意义深远
七十多年前,《论持久战》所阐述的持久战观点和战略战术,指引了全民族的方向,激励全国军民彻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我常常在思索,为什么《论持久战》能够有如此大的力量?经过琢磨,我认为,首先,是毛泽东同志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细致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无可争辩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抗战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制订了一整套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极大地武装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思想,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在以后的抗战实践中,中国人民正是遵循了人民战争的规律,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勇敢、机智、顽强的运动战、游击战和艰苦的阵地战,创造性地发明和丰富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人民战争形式,一步一步夺取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毛主席“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思想,今天仍为多少军事家津津乐道。
除此之外,《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时,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矛盾的因素;在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 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等等。让日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的创造性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思想的运用和透彻发挥。可以说,这部宏篇巨著,处处都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
《论持久战》所表现出的辩证分析、全面考察问题的方法以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将永志后人。今天,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它仍然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论持久战》不仅是一篇军事战略论述,更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录,给我们很多关乎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感触启发。
人无时无刻不出在社会环境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形势的影响。所以,一个人首先要认清形势:要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与不足,知己知彼,从容不迫;面对逆境,不要太盲目乐观,亦不能灰心丧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保证思路明晰,总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
其次,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有许多时候需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要走一条非常遥远的路,任何成绩的取得一般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磨砺和奋力拼搏。
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
在国家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治国理政,更应当认真汲取这一著作中的养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总体上讲,《论持久战》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的成功尝试。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发展实际紧紧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的国家建设与治理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就可能走歧路、走弯路、走邪路。
具体地说,《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军事科学研究,建设国防现代化,应对可能发生的地区冲突甚至侵略战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平和发展,是21世纪世界环境的大主题,建国65周年以来,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但是,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要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地区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国家领土争端日益频繁。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军国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一直蠢蠢欲动。比如,近年以来,日本政坛右翼势力不断膨胀,煞费苦心修改和平宪法,企图让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中日围绕钓鱼岛的领土争端、朝鲜半岛核危机不断升温,另外,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在领海问题上的争端也日益凸显。我们现在一再强调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这军事斗争的准备中,战略战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一点,《论持久战》中知己知彼、人民战争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可否认,由于我国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的提高都需要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过程,所以,在今后一段长的时期内,我军的装备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客观上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一旦爆发军事冲突,我们在军事装备上将不一定占优势。因此,毛泽东同志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一整套 具体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指导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国防如此,《论持久战》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深有启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让世界瞩目。GDP总量,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我们可以列出一系列漂亮的数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飞速发展,我们的官员有不少认为中国发展已经鲜有阻碍,人民生活已经富足,因此贪腐享乐之风不同程度出现。在百姓特别是当代青年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地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落和偏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有所弱化。其实不可否认,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有许多薄弱和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民生问题解决等等。我们眼前还有诸多难题。这不是说泄气话,而是保持一种清醒的认知。只有认清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它们。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盲目乐观,消灭新时代的“速胜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谋求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归根结底,我们要利用《论持久战》中充分浸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现实国情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创新思想实事求是。
《论持久战》一文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才能,更彰显了无比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如我文题,这不只是几万字的薄文,而是在当时石破天惊引领全民族独立解放的一个纲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足以影响几代人的几乎空前绝后的的鸿篇巨制。《论持久战》于中国,于世界,都将是永志后人的伟大的局势军事著作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著作,我们应当详细参透文章的意旨,让其中浸透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并在现实发展中加以利用,让它灿放于历史星河,让它的成果遍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它的思想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奋斗过程。
第二篇:《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一次次在危难时刻,他把 我们的党,人民,和人民军队从泥潭中拉出来,又一次次领导我们的人民军队克服重重困难,使其发展壮大!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建立红色根据地,一次次反围 剿战争的胜利,再到长征途中,创造为世人称道的四渡赤水。尤其是决定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抗日战争,毛泽东更是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创造性地提出了 《论持久战》,成功预计了这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将面临的战争结局——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而只能是持久战。
毛 泽东同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他往往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战争)进行表述。这是毛泽东不单纯是一个军事家的体现!它是一 个政治家,一个哲学家。所以他的思想方向首先应该是先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其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
毛 泽东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 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备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将其视为克敌制胜之法宝,组织军事专家深入学习。自己也更是认真研读,又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并不夸张!
政 治家和统帅应该作出的最重大的和最有意义的判断,是根据这种观点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他不应该把那种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战争看作是他应该从事的战争,也不应该想使他所从事的战争成为那样的战争。这是所有战略问题中首要的,也是涉及面最广最基础的问题。这种军事家已经不单是一个军事家而已,他从全局从全 民族来考虑这场战争,来看下 《论持久战》的前一段语句: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 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 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主席的经典论断!也就是《论持久战》的结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在战争的过程中„„使 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 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 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一九三六年七月与斯诺谈话)“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由 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 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这些就是结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伴随着祖国的迅速成长而成长。感受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伟大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世界其他民族的那份壮志雄心!所以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亚于我们以前的任何一代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我们来完成!
21世纪的我们,更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好主席当年的那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想应该是比单纯的学习那段历史抑或那段文字,对于我们来说更有价值!
第三篇:《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一代伟人毛泽东有很多令人钦佩的地方,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他的逻辑思维、辩证思想,在论持久战中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并不像大多数人一样,随便断言中国的胜败。他认为既然说胜利,那么就得有胜利的依据。反而言之,你说失败,那又为什么会失败呢。毛泽东对每一个问题的论证都是严谨的,循序渐进句句在理,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推断出来抗日战争在持久中胜利的结论。
《论持久战》是一篇深刻的文章。之所以认为其深刻就在于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这些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意义非凡的。
第一、对于“持久”二字的领悟。
先就企业而言,比如说我们的汽车后市场。市场还未成熟,切勿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和行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要妄想一朝一夕成就伟大的业绩。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根据实际慢慢推进。
当年的抗日战争,是要通过武力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土地。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品牌战,则是要通过谋略将潜在消费者的意识收归旗下。尽管两者的目的和手段都不一样,本质却是相同的,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要打赢这场战争我认为可以分为五步:首先是要有做品牌的想法,其次是有系统的规划,接下来就是品牌推广、品牌维护,最后则是品牌回馈。
就个人而言,尤其是刚刚进入公司的新人,不要脑子里总想着晋升,想着自己为什么没有好的发展。职场新人总是跳来跳去,到头来一事无成的例子比比皆是。选对了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在学习中成长,坚持下来的才是成功的。
金恒德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途的企业,记得面试的时候段总说过一句话“公司给了你机会,怎么发展就看你自己了。”这句话对于金恒德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样的,发展靠个人,成功靠坚持。
第二、严谨的态度。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很多人都会犯一个错误——说闲话,尤其是无凭无据的闲话。且不说公司制度,就谈根据。我们议论的问题往往都是无凭无据。记得有一个经典的游戏“传话筒”,就是第一个人看题板,之后用动作传递给下一个人,一个接一个的。往往到了最后一个人那里,答案跟题板上的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的事情传到自己的耳朵里已经不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了,那我们又何须在意、何须八卦呢?
还有我们无意中传的一句话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是很大的困扰,那么我们为何不把时间用在别的事情上呢?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非正式组织,这个组织发展好了对于公司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发展不好可以会对企业造成危害甚至是威胁。所以希望金恒德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成为非正式组织茶余饭后讨论的重点。那么我们这个企业就会慢慢的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发展的企业。
第三、经验之谈。
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不断的在总结经验,这一点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那成功的背后又能给你我什么启示呢?我认为凡事都要总结经验,事情做过了之后要知道回顾,做好了想想怎么才能做到更好,做不好的要检讨哪里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在以后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
第四、谦虚的态度。
论持久战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所说的只是一个概论,希望诸位研究讨论,给以指正和补充。”在一个企业中,无论你是领导还是职员,都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当然谦虚并不是不自信,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难免会有想不到疏忽的地方,为什么不去争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呢?
第五、远见与预测能力。
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在内,看问题并不是很长远。只是看到眼前的状况就轻易的下决定,结果一无所有。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以前的公司的一个同事,他很有能力,刚来公司的时候,公司给的职位只是一个最低职位——营业员,他看的很长远,看中的是公司的氛围和前景。而且他综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部门没有领班。他认为自己努力、踏实做事就一会会得到晋升。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成为了部门的领班。最后,就是他的脚踏实地、远见还有能力,使他成为了公司唯一一个从普通员工成为经理的传奇人物。
第六、速战速决,切勿优柔寡断。
毛泽东总结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持久中速决。我们生活中、工作中会面临很多决断的时候,我们就要权衡利弊速战速决。我前两天学车就对这点深有体会。前几天练路的时候,前面有车的时候我总是一边想变道,一边又想减速停车,结果想来想去变道停车都来不及了。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有两个或几个解决方法的时候,就要果断的选择其一,不要错过了最佳时机。
第七、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在这个超速发展的时代一直被人们挂在嘴边。那么创新的源头是什么呢?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有改变现状、改变事物的想法,然后付诸行动,这样才会产生新事物、创造新传奇。金恒德是一个大舞台,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同样的机会,如何在台上翩翩起舞只能在你我了。
上面是本人的拙见,希望大家对我的感想提供宝贵意见。
招商四部胡晓力
第四篇: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前言:
这几天,我读了毛泽东爷爷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其根本原因就是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中日两国、两军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得出来的,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主要内容: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回答了这样两个问题:中国会亡吗?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速胜吗?不能,战争是持久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这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总的,基本的规律。这一规律是通过对中日战争双方的特点的全面、客观的分析所得出来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可以说,毛主席的这一席话可真是说到问题的点子上去了,这是因为,第一,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强国,而中国呢,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从敌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力来说,它在东方又是第一等的,在世界上也是五、六个著名的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而在当时,我们国家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等各方面都明显地不如对方。从这一点来说,就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不可避免,而中国的抗战不能速胜的基本依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持指出的,在“日本方面„„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可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其次,敌人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而我们的反侵略战争却是进步的和正义的。这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和中国抗战的持久和最后胜利的主要依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调上得到了持久战和这种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是啊,中国这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直至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之后,是一次比一次走向成熟,特别是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给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带来了曙光,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国内革命战争后,我们的党和人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经验方面,更加走向成熟。同时,也锻炼出了一批能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这就为我们抗战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了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同时„„(也)锻炼了中国人民”,是啊,从救国救民的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中国人民,必然会认识到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从而能够更加坚定地打好这场长期的反侵略战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在当时,除了速胜论之外,还有着另一种更加悲观的论调,那就是亡国论。毛泽东同志指出“亡国论者只看到敌强我弱这一特点,在实践中,亡国论所产生的妥协倾向,什么”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没有两样“,可以这么说,对于亡国论和速胜论,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这两者都是十分有害的,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两论”,它可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打赢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关键,如果不能很好地来认识和克服它,那么我们的抗战就无法顺利进行,更不用说能够取得最后胜利了。为此,为了克服“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同志着重指出“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啊,唯心论和机械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才能指导我们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军事科学研究,建设国防现代化,应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我们现在一再强调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这军事斗争的准备中,战略战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价值
《论持久战》中的许多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军的装备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会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果一旦发生侵略战争,我们在军事装备上仍将处于劣势。因此,毛泽东同志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一整套具体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指导我们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不仅如此,对于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也仍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可以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国家在建国几十年来曾经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相当曲折,究其原因,这问题的主要根节就在于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国情,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失误,我认为,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一文中,毛主席当年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矛盾,根据国情制定战略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结语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第五篇: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之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其根本原因就是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中日两国、两军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得出来的,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问题的提起是在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⑴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述说得是相当精辟,相当正确。因为只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最终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充分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某些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只有军队对日作战即可,而无需动员广大人民参军参战,用军队打几个胜仗就能将日寇赶跑,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利了,日阀就在精神上丧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一席话,使速胜论在不少人头脑中扎下了根。他们认为,这日本鬼子不堪一击,打几个胜仗也就胜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赶回老家了。一时间,速胜论高调频起,甚嚣尘上。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的这些幻想也随之迅速破灭。5月19日,徐州沦陷,这时,国民党内的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又传播开来。而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在共-产-党内和群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存在着侥幸心理和轻敌思想,幻想速胜;而有些人则对抗战信心不足,悲观失望。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速胜论者,迷信国民党的正规战,轻视人民群众和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赞成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可以说,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都是走极端的,是不科学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而有些人却恰恰办不到这一点,为此,毛泽东同志及时写下了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