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之叙事类民间口头创作
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之叙事类民间口头创作
高尔基曾经说:“不了解民间口头创作,就无法了解劳动人民真正的历史。” 世界文学的源头始于英雄史诗、童话、传说、歌曲、谚语、谜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间口头创作。民间口头创作是语言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汇聚了人民集体创作的的口头艺术作品,没有具体作者。
民间口头创作的历史十分悠久,他产生于人类文字诞生之前,却很晚才成为人们自觉研究的对象。俄罗斯的民俗学产生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数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人民不断创造上述作品,口耳相传,世代承袭。这些作品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愿望和梦想。
叙事类民间口头创作,顾名思义,即叙事性质的口头创作,按照题材又分为壮士歌,民间童话故事,传说、神话和鬼怪迷信故事等。
一、壮士歌(Былины)
壮士歌是一种叙事性歌曲,歌颂古罗斯历史上的英雄事件或个别场景。古罗斯的英雄史诗壮士歌产生于古罗斯国家形成并得到巩固的10世纪。壮士歌以现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某些壮士歌主人公的原型是现实中的人。然而,壮士歌很少保留准确的现实描写。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人民是这些作品的创造者,其中反应了人民的世界观、人民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评判和队社会关系的理解以及人民的理想。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俄罗斯壮士歌传统上分为基辅(киевский)和诺夫哥罗德(новгородский)两个系列。基辅系列壮士歌的事件发生在基辅罗斯的首都,主人公是俄罗斯的几位光荣的勇士:伊利亚·穆罗梅茨、多勃雷尼亚·尼基季奇和阿廖沙·波波维奇。此系列的壮士歌包括约50种紧密相关的故事情节。贯穿各个情节的基本思想是赞美故乡,培养爱国之情,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自尊而战。
与基辅系列的壮士歌不同,诺夫哥罗德系列的壮士歌表达了商人对财富和奢华的追求,他们的大胆游历精神以及精干、豪放和无畏。诺夫哥罗德的城市生活在其中得到了鲜活的再现。公元11-12世纪,该城市已经是一座富庶的贸易之城。关于商人萨徳科的壮士歌在诺夫哥罗德系列壮士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关于萨徳科的故事人所共知的有三个情节:致富奇迹(чудесное обретение богатства),与诺夫哥罗德城打赌(спор с новгородом),在海王的宫殿做客(пребывание на дне у морского царя)。人民通过萨德科塑造出一个魅力四射、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人形象。
俄罗斯的壮士歌大多是在19-20世纪记录下来的。壮士歌的内容多姿多彩,学界已知的情节大约100多种,各种变体和不同版本达3000种。
二、民间童话故事(Народные сказки)童话故事是口头讲述的引人入胜、难以置信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俄罗斯的童话故事通常分为动物童话、魔幻童话和日常(笑话类和小说类)童话。最古老的是有关动物的童话,晚些时候产生了魔幻童话和笑话故事,再后来出现了小说类童话。
动物童话(сказки о животных)的基本特征十分明显,即:其主人公都是动物。《狼和山羊》《落入深坑的动物们》、《狼和七只小羊》、《笨狼》、《狐狸和大虾》等动物童话在俄罗斯特别受欢迎。俄罗斯的民间动物童话和寓言一样往往被看成是对人的隐喻。狡猾的狐狸、胆小的兔子、贪婪的狼是经常出现的童话主人公。
魔幻童话(волшебные сказки)和其他所有童话的主要角色都是人,这是它们与动物童话的首要区别。魔幻童话的主人公风华正茂,他到了成家的年龄,精力充沛,对成年生活做好了准备。但他先要接受严峻的考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神奇力量。奇妙的想象是魔幻童话的基础。因此,飞毯、快行靴、隐身帽、神器桌布、起死回生的仙露等宝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主人公战胜蛇妖、老妖婆娅加以及长生不老的科谢伊所代表的邪恶力量。魔幻童话表现出人们对真理和正义战胜邪恶的憧憬。
俄罗斯日常生活题材童话(бытовые сказки)的数量十分可观,占所有童话的半数以上。其中笑话故事和小说类童话的地位尤为突出。日常笑话类童话以无所不在的笑为基础,笑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和战胜敌人的法宝。该题材童话的主人公在家庭或社会中没有地位,通常是贫苦农民、雇工、小偷、士兵、忠厚老实的呆子、受气的丈夫、与他们对立的是有钱的庄稼汉、神甫、老爷、法官、小鬼、“聪明的”兄长、凶恶的妻子、人民利用一切愚弄方式表达对负面人物的蔑视、日常小说类童话为叙事类民间口头创作增添了新的特质,即: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开始通过心理冲突折射故事情节。日常小说类童话的题材反映的是个人生活,主人公通常是劳燕分飞的恋人、名声遭到玷污的姑娘、被母亲逐出家门的儿子、无辜受折磨的妻子、受兄长诋毁和残酷惩罚的妹妹等。心理描写令小说类童话开始具有长篇小说式的,前文学的特征。
普希金、果戈理、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谢德林、高尔基都曾经在创作中使用过民间故事的情节。在俄罗斯,关于民间童话故事最著名的一本书是俄罗斯接触民俗学家阿法纳西耶夫编纂的《俄罗斯民间童话故事集》(народные русские легенды),其中收录了约600篇童话。
三、传说、神话和鬼怪迷信故事(Предания,легенды,и демонологические рассказы)传说、神话和鬼怪故事属于非童话类民间口头散文创作。传说是关于过去的口述故事,是“口述的历史”。对传说的记录早于其他许多民间口头创作体裁。传说的主要功能是保留民族的历史记忆。传说记叙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事件,其主人公是国家、民族、历史、具体阶级或阶层的代表。如,关于普加乔夫的民间传说(предание о пугачёве)和关于叶尔马克政府西伯利亚的民间传说(предание о покорении Сибири Ермаком)等。神话是通过艺术的和诗意的形式来讲述的历史事件传说。如果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神话概念,那么可以说这是一种具有奇幻因素,却又被信以为真的民间口头创作。在俄罗斯,关于“基捷日城”(о граде)和“白水国”(о беловодье)的神话广为流传。
古代文献记录了大量有关部落始祖、民族征战等内容的传说和神话。有关公元2-6世纪历史事件的民间传说在《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 в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中得到了体现。《往年纪事》(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保存了斯拉夫人和古代突厥部落阿瓦尔人在7世纪征战的传说。事实上,古罗斯编年史对公元9-10世纪事件的记叙完全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可以通过阿法纳西耶夫的杰作《俄罗斯民间神话集》了解俄罗斯的民间传说和神话。
古代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族的祖先)曾经信仰多神教。他们承认多神的存在,赞颂祖先和大自然,崇拜雷神庇隆、太阳神达日鲍格、风神斯特利鲍格、世间万物之祖罗德、家畜和财富的庇护者维列斯、妇女手工劳动的庇护者女神莫科什等。在罗斯接受基督教以后,斯拉夫人的诸神灵不复存在。保留下来一些民间鬼怪故事,即通常与家神、林妖、水神、人鱼、沼泽怪物等低级神灵有关的迷信故事。
总之,俄罗斯的叙事类民间口头创作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代代相传的口头故事,传承了俄罗斯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篇: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 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
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
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二、圆满完美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
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象的抽象性.概括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结束语;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自己欣赏、使用,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第三篇:畅游艺海,情系民间——有感忻东旺的创作写生
畅游艺海,情系民间
——忻东旺的创作写生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的角度对忻东旺的创作写生做了深入的分析,通过他的创作写生手法及他的情感世界的追求,阐述出他在艺术探索上取得的成就,他独特的油画语言特征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他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吸收,使他表现出更为本土性的油画作品,他的人文精神使他的艺术充满了力量。
关键词:忻东旺; 创作写生; 艺术; 油画
[作者简介] 邓亮生(1975—),男,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广东省潮州市桥东街道韩山师范学院,521041。***。dengls2007@163.com
忻东旺是中国油画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将自己的个性、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感受注入到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中,画笔直追艺术的灵魂。忻东旺认为:“追求精神目标是一切艺术的使命,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全新视觉感受的时代,写实艺术必须牢牢守住精神这根底线,否则将失去文化意义。”(1)由此,他笔下艺术形象突出了“精神”二字,失去对形象精神的刻划,艺术将变得苍白。忻东旺不仅具有学院派的扎实绘画功底和造型塑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画面充分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有着真诚的人文情怀。他是一位还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在写实主义的空间中拓展出新的领域,无疑,忻东旺的艺术成就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的。
一、忻东旺的艺术写生之美
读一本好书是心与灵的交融,观赏名师作画是美与情的升华。忻东旺喜欢直接面对模特写生创作,直接感受生命的呼吸。写生不等于习作练习,没有情感的进行物象写生最终归于习作的套路练习,忻东旺的艺术写生是画家与模特心灵的对话。
在忻东旺的创作写生中你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才华与智慧,还有那一种惊人的敏锐观察力,他的写生作品是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画面。严谨,认真,细致和执著是忻东旺追求艺术的原则,从一开始摆放模特就讲究光线,环境和道具,充分考虑适当的位置和角度,最终达到模特姿势能体现其的精神面貌,光影效果能更好体现出来。随后忻东旺在调色盘中放颜色和起笔构图都非常有序和认真,起笔构图最为反映他作画那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他的目光是那么专注,尽管他在刻画从局部入手,但都是胸有成竹,笔笔到位,下笔如神。构图用笔如国画中的工笔写法,讲究形与神的相结合,在画面形象形体起伏虚实变化中突出神韵。他曾经在课堂上说过,作画的第一笔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它对接下来整幅画的刻画好与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娴熟的技巧,敏锐的观察,内在的修养和生活感受是忻东旺老师达到如此艺术写生高水平的要素,从其每次写生之作就能看出,他的笔与刀的油画技法娴熟精到,还采用了揉、压、刮、扫和堆等油画技法,画面的亮面与暗面处理效果协调、整体,具有艺术大师伦勃朗的油画艺术之美。忻东旺除了具备绘画基础中整体观察,比较观察和色彩观察之外,还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状态的捕捉。如作品《闷热的天》以干脆娴熟的技艺捕抓住对象人物的一刹那表情,表现出戴着高度近视镜的中年人面临“下岗”的一丝无奈神情,画中人物微闭的双眼饱含忧忧的迷茫,紧闭的嘴巴更是把这种神情展露出来。他笔下作品多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个体生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正是他敏锐感受力是其他人所不及的。从对他的《身份—卖画布的老李》、《客》、《外面的世界》、《打工》、《装修》等多幅人物写生作品的赏析发现,画面中人物的神情是刻画最好,最用心去表现的,意随笔到,艺术形象感人深刻,他的艺术写生之美就凝聚这点之上。
二、忻东旺的创作情感之源
美术家的创作是一次情感表达的过程,是其主体能动性的反映,在创作中体现出美术家
主体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修养,美术家的主体性就在于: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
(2)当面对忻东旺的作品,感受到的是其主体情感的表达,及对生命的关注,他的取材普通平凡,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场景和人物,但表现出来的是生活中那份沉重,画面的组织,人物的比例,人物的造型结构都是作者情感意识下进行的,创造出了个性、新颖的民众形象。忻东旺的艺术追求,是将敏锐的绘画表现力与关注普通群体融为一体的,在他的技艺背后有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吸收和借鉴,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朴实,真情,淳风之美的结晶和物化,是与本土民俗、宗教相结合产生的民族艺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只有站在深厚传统文化土壤上才凸显其艺术张力。广博学识,融为贯通,吸取精华,这正是忻东旺的创造情感之源。2010年10月忻东旺的山西之行,对山西石窟雕塑进行临摹与写生,通过画笔临摹与写生的方式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体悟传统壁画线与色的灵动。伟大的艺术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脱离传统文化难以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这全球文化变幻莫测的风云中,紧紧抓住传统文化才能显现出自己的本土个性和民族性,个性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认识到这点,忻东旺的艺术追求一直在探索中从传统民间文化中找到灵感。在他创作写生的起稿开始就注重以线塑造,将形与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用笔如书写字体,极为讲究神韵传情,生动之余把握住对象的神态。忻东旺创作题材多为普通人,早期多画水彩和国画,并有所建树,在省、国家各大展览比赛上时有获奖,如中国画作品《惊蛰》在1991年获“中国的四季美展” 银奖,这对他日后油画创作找到更宽泛的探索空间。1990年代以后,街道和车站开始进入忻东旺的视野,他在这些地方发现了似曾相识的面孔——民工。(3)寻求到用油画的方式去描绘这类群体将更突出艺术的表现力,技法上也采用小刷子的运笔,犹如国画行笔,力求笔笔生动,朴实的技法中传递出生命的本质,这不也是吸取传统艺术精华这所在吗?
三、忻东旺的创作写生探索之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用在忻东旺身上是很贴近的,认识忻东旺的人都会为他的那股勤奋探索的劲,而佩服不已。忻东旺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成名作《诚城》画于1995年,此时忻东旺正是年轻小伙子之时,但以敏锐的视角表现了90年代以来那一特殊的群体——民工,五个人物形象造型淳朴憨厚,刻画出他们惊诧的目光中充满着希望的神情。画面技法沉稳有力,造型严谨生动,块面的笔触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忻东旺谈到他的技法时说使用块面笔触来源于民工用抹子腻墙的方式,这种犹如雕塑般的力量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这幅作品是画家对转型社会下新群体的关注和情感表达的开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新生代写实风格,这幅作品获得“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银奖,使他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同时期创作的另一幅作品《明天·多云转晴》更加突出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力,画面经过组织、加工、提炼、夸张和概括等主观艺术处理,向观众展示市场经济社会下民工群体的状态,它的艺术价值已经不仅仅是绘画审美本身上了,更是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进程,承载着关注社会,关注民众的责任感。
忻东旺对艺术的探索伴随着他的情感世界的变化和艺术观的丰富,2001年欧洲艺术考
察之旅,让他近距离欣赏到众多大师的经典之作,体悟大师艺术的芳香,惊叹大师对细节的精到,细节既是画面处理的微妙,也是思想情感的深入,考察回来后他开始对油画技法更深入的研究,画面的层次尤显丰富。从他近年作品与早期作品相比较,我们能看出他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成就,2004年油画作品《早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这幅作品题材与构思上贴近生活,人物形象塑造准确生动,把握住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人格的艺术形象。忻东旺的探索是成功的,但前方的路还很长,他将以人文主义者的精神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中国著名油画家技法讲座—忻东旺新写实主义油画》,贾德江 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页
(2)《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第153页
(3)《中国油画名作100讲》,刘淳 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第301页
第四篇:文化部关于同意邀请乌克兰基辅民间创作中心艺术团到浙江演出的批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文市函〔2004〕2408号 【发布日期】2004-12-14 【生效日期】2004-1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同意邀请乌克兰基辅民间创作中心艺术团到浙江演出的批复
(文市函〔2004〕2408号)
浙江省文化厅:
你厅浙文外[2004]200号请示收悉。
经研究,同意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邀请乌克兰基辅民间创作中心艺术团一行41人,于2005年1月至5月到浙江演出。
请主办方严格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演出,并依法纳税。
请你厅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此复。
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