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生活必背考点
围绕公民的问题
1.国家性质2.权利3.义务4.原则5.民主监督6.民主决策7.有序参与政治
围绕政府的问题
1.国家性质2.政府性质3.职能4.宗旨5.原则6.行政7.决策8.监督9.权威
围绕共产党的问题
1.国家性质2.地位3.性质4.宗旨5.作用6.执政方式7.执政理念8.指导思想
围绕国际社会的问题
1.构成2.国际关系3.世界多极化4.外交政策5.时代主题(障碍)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
1.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节的产物 2.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3.属性:
1).阶级性(根本属性)2).主权性(最重要属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 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意义。2.人民民主专政: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3).人民民主内容:民主与专政结合 4).人民民主特点:
A.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性、民主权利广泛性)B.真实性(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5).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A.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B.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政治保证)。*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条件:
A.中国国籍的公民 B.年满十八周岁 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意义: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四、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参与政治应遵循的生活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六、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2.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 积极:
1).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2).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消极:
1).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4).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七、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 2).间接选举 3).等额选举 4).差额选举
*人民代表选举方式:县级以下直接选举,县级以上间接选举
八、民主决策 1.民主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推进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2.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九、民主管理
1.民主管理方式: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主要途径:自己选举当家人。3.民主管理的原因:
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5).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十、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
4).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2.如何进行民主监督: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十一、如何有序参与政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提高政治素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十二、政府
1.政府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人民受政府管理,政府为人民提供服务。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服务的的能力和水平。2.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4.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5.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6.求助投诉的多种途径:
1).热线电话 2).信访部门
3).建立行政裁决制度
十三、政府的权力 1.必要性: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
十四、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一)权力监督与制约
1.政府权力需要制约的原因:
1).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权力是把双刃剑。
A.政府权力运用的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B.权力一旦滥用,超越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败贻害无穷。
2.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体系。3.政府监督:
1).政府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2).政府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国家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4.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3).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4).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5).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二)政务公开
1.内容: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政府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2.意义:
1).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2).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权益。
十五、政府的权威 1.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2.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3.如何树立权威: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十六、人大代表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每届的任期--五年。3.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义务:
1).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
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3).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十七、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权利: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组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 2).其他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 3).其他国家机关受人大监督
十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一)政权组织形式
1.我国政体、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活动准则: 民主集中制
1).含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体现:
A.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B.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基本内容:
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种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准则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 制度
2).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十九、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 1.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 2.性质:
1).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2).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作用: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4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1.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关键: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三)坚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邓小平理论
A.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总路线 C.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A.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1).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前提、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机构:政治协商制度
6).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7).主题:团结、民主 8).职能: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9).优越性: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C.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二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二)民族关系原则 1.原则:
1).平等(首要原则)*政治上已完成,经济文化上存在不平等。2).团结(重要原则)3).共同繁荣(根本原则)(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2.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国家:
A.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性仰自由的政策 C.坚持依法治国,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2).公民:
A.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C.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坚持党的领导,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前提、基础:国家统一 5.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二
十一、宗教政策
1.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
十二、国际社会(一)主权国家 1.种类:
1).按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按经济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3.表现
1).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2).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4.权利:
1).独立权 2).平等权 3).自主权 4).管辖权 5.义务:
1).不侵犯别国 2).不干涉他国内政
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二)国际组织 1.分类:
1).政府性和非政府性 2).世界性和区域性 3).一般性和专门性 2.作用:
1).积极:
A.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B.协调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C.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2).消极:国际组织受大国控制 3.联合国
1).性质:世界性政府间的世界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他国内政 4).中国地位: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5).中国对联合国的作用:
A.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机器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B.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际关系
1.实质:利益关系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 3.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4.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5.国家合作基础:共同利益 6.冲突根源:利益对立
7.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国家利益(四)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原因: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这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正义的 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2.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坚定的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公民:
A.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B.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C.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D.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二十三、世界和平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3.不和平的原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恐怖主义 4.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 5.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怎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二十四、世界多极化趋势
1.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2.国际竞争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广大发展中国家。二
十五、我国外交政策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5.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意义:
1).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2).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7.怎么做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3).坚决反对各种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二篇:必背考点
渐进模型Incremental model选择性直觉 Selective Perception 美国宪法U.S.Constitution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政策执行 Policy implementation政策评估 Policy evaluation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 目标群体 target group
公共分析关注于政治中“什么人得到了什么”以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和“它取得了哪些成功。“我们不仅关注政府追求哪些政策,我们同时关注政府为什么追求他们所做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都会有哪些后果。
公共选择理论承认,政府必须履行市场无法处理某些职能,这是必须纠正一些“市场失灵”。首先,政府必须提供每个人必须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包括了两项对宗教自由的保证:(1)“国会应该不因任何一个宗教的建立而提出诉讼。。”2“或者禁止自由履践”。第十四修正案中关于合法程序的条款使得这些对于宗教自由的保证从国会有效传达到各州及其下属机构(包括学区)。
各州的公立高等教育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团体-政府官员、立法机构、董事、学院和大学的校长以及教职员工。通过对州立学院和大学的支持,美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由州政府来负担的。联邦对科研予以支持,想各种学生提供的贷款项目也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贡献。
1.Public policy is whatever governments choose to do or not to do.2.Model is a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some aspect of the real world.3.Political activities generally center on particular government institutions-congress, the presidency,courts, bureaucracies, states, municipalities, and so on.Public policy is authoritatively determined, implemented, and enforced by institutions.4.Public choice
Public choice is the economic study of nonmarket
decision making,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analyses to public policymaking.5.Game theory is the study of decisions in situations in which two or more rational participants have choices to make and the outcome depends on the choices made by each.6.Educational vouchers
A more controversial version of parental choice involves educational vouchers that would be given to parents to spend at any school they choose, public or private.1.Public advocacy requires the skills of rhetoric, persuasion, organization, and activism.Policy analysis encourages scholars and students to attack critical policy issues with the tools of systematic inquiry.2.It is an art because it requires insight,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in identifying societal problems and
describing them, in devising public policies that might alleviate them, and then in finding out whether these policies end up making thing better or worse.It is a craft because these tasks usually require some knowledge of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ciology, law, and statistics.3.Uses of models
Simplify and clarify our thinking about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Identify important aspects of policy problems
Help u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focusing on essential features of political life
Direct our efforts to understand public policy better by suggesting what is important and what is unimportant Suggest explan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and predict its consequences
4.The policy process
1.Problem identification 2.Agenda setting 3.Policy formulation4.Policy legitimating 5.Policy implementation6.Policy evaluation
9.Groups in higher education
Trustees Presidents Faculty Unions Students
5.理性主义
A rational policy is one that achieves “maximum social gain”;that is, governments should choose polices resulting in gains to society that exceed costs by the greatest amount, and governments should refrain from policies if costs exceed gains
Know all the society’s value pre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ve weights
Know all the policy alternatives available
Know all the consequences of each policy alternative Calculate the ratio of benefits to costs for each policy alternative
Select the most efficient policy alternative
6.媒体的影响
Identifying issues and setting the agenda for policymakers
Influencing attitudes and values toward policy issues Changing the behavior of voters and decision makers
7.Formulating policy
Policy formul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alternatives for dealing with problems on the public agenda.policy formulation occurs in government bureaucracies;interest group offices;legislative committee rooms;meetings of special commissions;and policy-planning organizations, otherwise known as think tanks.8.政策的制定
Direct lobbyingCampaign contributionsInterpersonal contactsLitigation designed.Grassroots mobilization
First,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the time, information, or money to investigate all the alternatives to existing policy
Second, policymakers accept the legitimacy of previous policies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completely new or different policies.Third, there may be heavy investments, in existing
programs sunk costs, which preclude any really radical change.Fourth, instrumentalism is politically expedient.Finally, in the absence of any agreed on societal goals or values ,it is easier for the government of a pluralist society to continue existing programs rather than to engage in overall policy planning toward specific societal goals.Group theory begins with the proposition that
interaction among groups is the central fact of politics.According to group theorists, public policy at any given time is the equilibrium reached in the group struggle.The whole interest group system-the political system itself-is held together in equilibrium by several forces.First, there is a large, nearly universal, latent group in American society that supports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prevailing values.Second, overlapping group membership helps to
maintain the equilibrium by preventing any one group from moving too far from prevailing values.Finally, the checking and balancing resulting from group competition also helps o maintain equilibrium in the system.Society is divided into the few who have power and the many that do not.The few who govern are not typical of the masses that are governed.The movement of novelties too elite positions must be slow and continuous 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avoid revolution.Elites share consensus.Public policy neither does nor reflects the demands of masses but rather the prevailing values of the elite
changes in public policy will be incremental rather than revolutionary.Active elites are subject to relatively little direct influence from apathetic masses.First, elitism implies that public policy does not reflect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so much as it does the interests, value, and preferences of elites.Second, elitism views the masses as largely passive, apathetic, and ill informed;mass sentiments are more often manipulated by elites, rather than elite values being elites and masses flows downward.Elitism also asserts that elites share in a consensus about fundamental norms underlying the social system that elites agree on the basic rules of the game, as well a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itself.
第三篇: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主体一: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
2、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5、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主体二:政府
1.政府的性质、宗旨、责任(基本原则)
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表现: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1)科学民主决策
如何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2)依法行政(为什么?怎么做?)
①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重要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②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立法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①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重要性: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②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法制。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4.政府的权威
从根本上讲,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主体三:人大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人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
6.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主体四: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我国的政党制度(名称、地位、基本内容)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主体五:政协
1.人民政协的性质: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3.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国际社会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时间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四篇:政治生活会考必背
2011年会考政治生活必背提纲
热点材料: 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民生问题、经济调控、幸福感、);重大国际性盛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气候大会(坎昆会议);物价调控、楼市调控、城市治堵;重大灾害: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建党90周年;利比亚撤侨;社会管理创新;嗮账单;食品安全 1. 我们的国家性质是:人民的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哪里?(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哪里?(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⑴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⑵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⑶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和渠道是什么(一定要注意区分)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意义?(开门立法的意义)
⑴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⑵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进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6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有和意义?
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7.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什么要求?
A 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监督权 B 必须采用合法手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凡涉及到公民这一主体:国家性质、权利和义务、原则、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8.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国家行政机关。
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9.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的职能 3.我国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
⑴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⑵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0.政府权利为什么需要制约和监督?
必要性:权力一旦被滥用,越过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重要性: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
③才能更好地和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用。
11.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1)行政系统内监督:上级政府,监督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
(2)行政系统外监督:a 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 b 人民政协的监督c司法机关的监督d社会与人民的监督e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凡涉及到政府这一主体: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各是什么?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凡涉及到政党这一主体: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三原则有何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1)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5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然性+优越性)
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16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4)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7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维护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和国家间共同利益的关系?
(1)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4)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19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制定依据是什么?(决定因素)宗旨是什么?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制定依据(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1)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
目标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凡涉及到国际关系这一主体: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利益、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依据、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