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1:0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

第一篇: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

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纳川段)

改扩建工程施工监理询价采购公告

重庆市德感工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对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改扩建工程的施工监理服务工作进行询价采购,欢迎合格的监理服务机构参加竞标。

一、采购项目编号:德园询(2014)7号

二、采购项目内容:

1、工程名称: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纳川段)改扩建工程

2、工程地点:德感工业园

3、工程规模及内容:

(1)工程规模

①、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主要由以下路段构成:河东路K0+000~K0+717.917段,全长717米,标准路幅宽24米,行车道宽16米;兰溪路K0+532.981~K0+940段,全长407米,标准路幅宽32米,行车道18米;河东支路K0+000~K0+322.732段,全长322米,标准路幅宽15米,行车道11米。各路段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建设排水等综合管网、人行道等附属设施。

②、园区大道(纳川段)改扩建工程:起于园区大道与石稻路交叉路口,止于平溪河桥梁东侧桥头,含与东江大道、河东路平交匝道工程,含匝道全长约1公里,城市Ⅰ级主干道,标准路幅宽36米,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采用SMA(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建设排水等综合管网、人行道等附属设施。

(2)施工监理范围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图及变更设计图所示的道路工程及其市政管网、边坡挡防等主附工程的全部施工作业及其交竣工验收、缺陷责任期的全过程监理服务。

4、工程工期

本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120日历天。

二、参与竞标相关条件:

1、资质要求: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及以上资质。

2、投标限价:该工程施工监理服务包干费用的最高限价为¥49.23万元(人民币大写: 肆拾玖万贰仟叁佰 圆整)。

3、付款方式:、合同签订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价的20%作为预付款;、项目路基工程交验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至合同总价的50%;、项目主体工程交工验收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至合同总价的80%;④、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完善相关资料后20天内,监理人提交结算申请,经审核后付至结算金额的95%;⑤、余款在工程缺陷责任期届满、完善相关手续后15日内结清。

4、询价采购公告及报名时间:2014年 2月12日— 2月14日。

5、报名及获取询价采购文件地点:

重庆市德感工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403办公室)

地 址:江津区德感工业园 邮 编:402284 联系人:牛建渊 电 话:47856398 重庆市德感工业园区建设公司 2014年2月12日

第二篇: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1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 第三章 工程概况.....................................................................................4 第四章 工程规划设计.............................................................................4 第五章 投资估算.....................................................................................6 第六章 资金筹措.....................................................................................6 第七章 施工组织、实施与管理.............................................................7 第八章 工程招投标.................................................................................7 第九章 综合效益评价.............................................................................8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9

附工程预算书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安江街道

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前 言

新安江街道物华天宝,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质优且量大的水体,特别是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下游10公里的冷水恒温区,水质清澈见底,水温常年保持在14度-17度,是饮用水、饮料和啤酒行业绝佳的原料,是生物、化工行业理想的冷媒,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新安江街道于2006年在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下游朱家埠地块建立了水产业基地,整个区块共规划用地约500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已平整土地300亩。投资总额2亿,占地约90余亩的农夫山泉二期项目目前已正式落户朱家埠。现朱家埠水产业基地还有可供地块150亩。新安江街道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以机械设备、精细化工、碳酸钙、饮用水、有色金属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企业主要集中在岭后、原下坎工业园区及有机硅B区块(新蓬工业园区)。

街道有机硅B区块是经省科技厅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地处新安江街道南郊2公里320国道旁,规划总面 1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积2000亩。作为街道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用地,有机硅B区块已完成一、二、三期1100亩土地平整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6亿元。现有入园企业25家,投产企业13家,在建企业12家,其中街道重点企业10家。园区企业主要有电力电容、白沙化工、顺发化工、永辉工艺、恒信铜材、新博家纺、力豪家纺、鹏程塑料等老牌重点企业及成长型规上企业,企业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税3000余万元。园区现可供土地300余亩,土地招拍挂19.5万元/亩,投资强度与密度都严格按省政府有关文件、政策办理,外地人员和外来企业来街道投资都可享受建德市政府及新安江街道的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新安江街道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轮驱动,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经济、城市旅游休闲经济、生态型效益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是投资创业的天堂,休闲居住的胜地。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安江工业功能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入园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发展也日新月异,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税源。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人口的增加较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由于工业功能区内原先的排水管网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园区的发展需求,排水管网不够 2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善。特别是园区尚且没有单独的污水管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简单,造成新安江水体的污染,对城区居民产生影响。目前的排水管网也年久失修,堵塞、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不足。因此急需对目前的工业功能区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将雨水、污水进行分散排放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既可消除污水对城区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又可减少对下游地区和城市的污染。

新安江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工程的改建,推动了园区基础建设进程。完善排水管网收集系统,使园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项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环保实事工程。

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地区规划完善:新安江街道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关工程配套完善:新安江街道城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为园区的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出路”保障。

环保意识强:新安江街道对环保工作十分重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给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

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新安江街道区域优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功能区的迅速兴起,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同时,街道也是建德市水库移民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之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移民工作和移民项目管理十分重视,将其列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许多移民和移民子女都在园区内的企业上班,为园区和企业的发展,作出了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贡献和努力。受园区目前的排水管网能力限制,许多企业的生产得到限制,企业效益缩小,影响了在此工作的许多移民的工资福利。因此,该建园区排水管网建设,是园区企业的强烈愿望,也是广大移民的呼声。

第三章 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的主管网部分,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两部分。投资估算的内容包括按常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完成的建、构筑物、工艺管网的投资。

本项目的施工主要为管网工程,雨水管网总长4054米;污水管网总长1450米。其中包括开挖土方、进水井砌筑、检查井砌筑和部分路面拆除和修复。

二、项目建设地点: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

三、项目名称: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建工程;

四、项目建设单位:建德市人民政府新安江街道办事处;

五、计划实施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完工。

六、项目总投资:约306万元,分期实施。

第四章 工程规划设计

一、编制依据。

1.《建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20)及相应图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德市建设局(2001年11月)】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2000—2020)及相应图纸【建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2001年11月)】

二、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根据建德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从工业功能区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4、管网布设选择最佳路线和合理的高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省,收集面最广,支线最短的目的;

5、将建成区管径合宜的雨污合流管道,改造成雨水,另行铺设污水管,以减少路面的开挖,降低投资费用,减少废弃管网。

6、设备选型合理、可靠、先进,合理选用新型管材;

7、对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求减少投资、节约能耗、降低处理成本,充分体现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工程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运行管理的可靠性;

三、标准及规范。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J50318—2000)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J50282—98)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J14554—93)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J3028—199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97年修订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供排水用铸铁闸门》(CJ/T3006—9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第五章 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说明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建工程,总长约5504米。本期工程预算造价306.12万元。

附工程预算。

二、编制依据

1、《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规则》(2003版);《浙江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杭州造价信息》(新安江)有关文件、及地方市场价格。

2、规费、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税金等按有关文件规定计取。

第六章 资金筹措

资金来源:申请上级部门补助为主和街道自筹相结合的方法筹 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资金。

(1)、街道自筹资金257万元;(2)、申请上级部门补助资金49万元。

第七章 施工组织、实施与管理

1、建立组织:在街道的领导下,建立专门的项目工作班子。专人负责争取资金及筹资,建设小组及聘请监理单位负责施工监理和安全,以及各类问题的协调,处理迁拆等费用。

2、施工形式:按照建设程序实行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实行公开招标制,选择有资质证书的施工企业施工,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并聘请质量监督员进行施工全过程监督管理。

3、实施计划: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底完工。

4、工程质量:施工全程邀请建设质量监督部门监督,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小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八章 工程招投标

1、招标方式。

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形式进行竞争性招标。在建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公开发布信息。

2、招标文件的编制。

该项目委托具有资质的招标代理中介进行预算的编制及中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招标地点为建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委托建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主持。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中标通知。

在投标书有效期截止前,对拟中标的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4、合同签订。

由中标单位与承包单位在一个月内签订合同,合同内容是本次招标的工程量、施工图的全部范围。

5、项目施工。

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及设计施工图施工。

第九章 综合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

此项目实施后,给工业功能区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提升,企业加快生产和发展得到有效保证,企业利润得到新的提升,不仅给国家和地方增加了税收,而且在园区工作的移民群众的收入也得到提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了新安江街道的城市基础硬件设施,提升了街道的招商引资环境,为街道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此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大大加强了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切实保障了移民的身体健康,并给下游水库的水环境带来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移民的心声愿望得到了解决,移民期望得到满足,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新安江街道工业功能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解决了街道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进程,加快工业经济的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给街道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该项目可直接受益整个区域人口,其中移民1000多人,该项目切实可行。

2、建议。

1、有关部门应近早批复本项目,并在建设过程中给予更多支持。

2、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做好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合理确定施工周期,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3、本项目街道规划的重点项目,工程施工面较宽而且与群众接触多,项目实施阶段,要注意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要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使工程如期完工投入使用,早发挥效益。

4、项目建成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街道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真正实现项目建设按总体规划要求,满足使用功能,服务于社会。

2011年11月25日

第三篇:对我区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对我区生态工业及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沙湾区委党校谭玉玲

今年5月26-30日,沙湾区组织了首批由机关、乡镇、企业50名党务干部组成的 “世博之旅”团队集中赴上海,参观游览“2010年上海世博会”,亲身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五天时间,党务干部们通过看影像、观模型、听讲解,了解世界先进企业的发展历程,体验专业水准的创新设计,提前感受未来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企业与环境的融合互进,感慨颇多。笔者现结合沙湾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对生态工业的认识,以及如何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科学认识生态工业理念的现实意义

生态工业是在实践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时,在产品、企业、企业间三个层次中仿照自然生态系统而形成的工业生态链和闭路循环,使参与企业产品生产的所有物质都能循环利用,而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极少,甚至为零排放的理想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它致力于解决工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

自从18世纪蒸气机发明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莱茵河水体污染,伦敦毒气污染等环境事件。直到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才开始达到有效治理。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走什么样的工业化发展之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如何以极小的环境

代价换取工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极为有限,因此我们付不出也付不起沉重的环境代价。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求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要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财富。即实行生态工业,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是现阶段工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二、加快我区生态工业发展步伐

沙湾建区24年来,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不少冶金机械行业资本,规模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0户,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连续4年居全市第一(11个区县),全省20位(181个区市县)。其中德胜集团、西南不锈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斯堪纳公司铸造制品出口欧美国家。沙湾已从区域型发展向融入乐山经济圈、实现大发展的转变,全面推进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铸造、原材料为主体的产业经济结构。2008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70.3亿元;二产对财政的贡献率达92.5%,比2005年提高109.7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实现59.2亿元,比2005年提高125.1个百分点。工业在区域经济中已处于绝对支柱地位。但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除了要面临资金、技术瓶颈、市场瓶颈,更面临着资源、环保瓶颈的制约。生态工业摒弃了传统工业发展中把经济与环保分离,使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的弊端,它把不同阶段产生的废物循环使用,实现了废物低排放或零排放,真正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真正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

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双赢。因此,推进生态工业建设是区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就如何发展我区的生态工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和交流。我区大部分企业对实行生态工业的价值,生态工业的策略以及实行生态工业的费用和效益等都缺乏认识。总是认为那是花钱多、收效少的事,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这就是要求我区政府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应利用各种培训和组织企业到外地生态工业园考察学习,宣传介绍国际国内生态工业先进典型等手段,多渠道加大对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把生态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的内部激励系统中,在企业的领导层中逐步树立生态工业的新概念、新思维。

(二)做好规划,稳步推进。围绕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建立循环产业链的目标,区政府在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建设和发展中,要认真做好规划,并有计划地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如:西南不锈钢进行尝试,使这些企业在企业间、产品间互相向上下游拓展,使上游产品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形成环形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严禁超标排放,利用市场手段,激励有条件企业采取全过程控制,对采用零排放、闭路循环,资源再生的企业,在污染物排放配额分配、环保认证申报、环境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节能降耗的企业,要在项目争取,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必由之路

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美国从1993年开始就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美国已经有近20多个生态工业园区。现在,国际上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是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企业,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投入或原料,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

在我国,最典型的就数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该园区正以上市公司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以蔗田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框架,通过盘活、优化、提升、扩张等步骤,建设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建设高品位的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污染向零排放目标靠近。

四、运用生态工业理念建设好我区生态工业园区

2008年,沙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建设西南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1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市场短缺的板管带材、不锈钢冷轧板、深镀层板以及不锈钢五金制品、防盗门、钢构架等产品。四川西南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是产业园内的龙头企业。经过近2年多的不懈努力,园区已初具规模。目前,来自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的数十家投资商签订

投资协议11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同时,产业园还与5家银行签订银园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48亿元。园区已经成为全区招商引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和拓展城区发展空间的平台。

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使企业成为生态工业的主体,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严把入园关。一是对污染较重且不能有效治理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园区;二是对科技含量低、以资源消耗性为主的小型企业全部纳入拟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三是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能够有条件实现物质和能源转换的项目入园。对入园企业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等方面提出综合控制要求,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二)精选试点企业。在现有入园企业中,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尝试。首先是在实现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企业内部物料循环,再选择相关有协同和共生关系的企业,通过园区的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和协调系统逐步实现企业间物质和能源的转换。比如可以探索西南不锈钢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不锈钢生产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废酸镍、铬等重金属回收利用项目和铁氧体化综合利用研究,引进对不锈钢废水、酸洗母液中的“混酸”、重金属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的公司,同时对不锈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固废进行合理利用处臵。经处理后的无害化污泥则作制砖等综合利用,部分废水回用于企业生产环节,以解决园区的生活有机废水污染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直至“零排放”。

(三)培育良好环境。一是要大力开展生态工业理念的宣传,引导企业把生态工业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让企业法人真正成为发展生态工业的组织者、创造者和执行者;二是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资金注入、土地配比、人才供应等方面向生态性企业倾斜;三是要对污染重、治理力度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对治污能力强,废物排放量小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四)加快循环产业建设。通过循环产业来处理区内无法解决的副产品和废料,作为现有企业的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系统。

2010年6月6日

第四篇:关于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

关于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与水质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特点所带来的北方缺水态势,造成每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是优化我国水资源空间配置、缓解北方缺水的重大举措,工程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水质监测、水量保证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问题

1.核心水源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困难骤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地处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否决了一批拟建的黄姜加工项目,关停了一些造纸企业和黄姜加工企业,企业的“关停并转”直接造成财政收入每年减少约3648万元;规划迁建企业121家,迁建期内年减少市、县财政收入2.9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低污染的新兴产业,每年需增加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约4.89亿元。另外,生态移民投资2003年—2010年为7.89亿元,2011年—2020年为9.85亿元。资金缺口剧增,短期内可能造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2.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到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使北方受水区受益的同时,对水源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约束。无论是从社会公平还是生态公平的角度,受水区都应该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然而,根据各地土地淹没面积大小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的现行办法,使得十堰市得到的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最小,生态贡献多、生态保护责任大与生态补偿力度小的矛盾日益突出,矛盾的突显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转,因此,需要重新构建起更合理的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使生态补偿切实到位。

3.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对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前提,构建科学、优化的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目前,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大范围内农业和蔬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管理缺乏基础支撑,无法确保调水决策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流域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并基于监测结果对现有影响水质的产业进行调整,对现有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这些工作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仅仅依靠当地政府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层面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进行协调处理和投入。

4.中线工程对调水不确定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对可调水量的分析与规划中,主要依据的是1956年—1998年天然入库水量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按预计的人口及产业增长率和固定额定需水量情况下计算的上游需水量。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出现了1956年以来的最小年入库水量。因汉江上游来水严重偏少,2006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两度降至死水位以下运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完成后,陕西、湖北两省在汉江上游规划的梯级开发及调水工程涉及的水量就达数十亿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气候变化及上游用水量方面的因素考虑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完成,甚至出现枯水期无水可调的局面。

二、建议

1.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肩负着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保障库区水质的重大责任。目前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在强调核心水源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保持其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是南水北调工程稳定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在现行经济模式与管理体制下,核心水源区实现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有较大难度,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建议国家以核心水源区为地域范围成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下面简称“试验区”),给予试验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兼顾供水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①探索构建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地方政府、管理人员政绩的新的评价体系,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②加大中央对试验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长治工程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农村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中央投资比例,逐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支持的试验区水源保护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和生态保护资金;③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南北双赢”的原则,探索建立受水区域城市对口支援试验区县市的机制。围绕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受水区通过项目投资、资金注入、技术支持、人才派遣、市场共建等多种途径,帮助试验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在互惠互利中达到南北双赢的目标。

2.建立支撑南水北调运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在失去相关产业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全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核心水源区的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进行合理生态补偿。①优化生态补偿额度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生态补偿额度时,建议兼顾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水污染防治投入、水土保持投入、生态移民搬迁费用及其他损失费用等;机会成本指十堰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放弃的经济发展收益。按新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十堰市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总额在2003年—2010年约为66.8亿元、2011年—2020年约为79亿元。②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建议采取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市场交易为辅的方式进行,建立“以水补水”的良性循环机制。适当提高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明确开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使用费,用于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建议以核心水源区范围内的区县为单元,根据“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③进一步丰富补偿的内涵,除了资金补偿以外,建议将技术、智力支持作为补偿项目,构建“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建设机制。建议在对核心水源区进行资金支付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增强核心水源区自身的造血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核心水源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的力度,帮助核心水源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支持核心水源区发展对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保障南水北调安全的水质监控系统。在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控制断面增设水质监测站点,使水质监测站点覆盖全流域所有重要支流。在具体站点位置规划中应兼顾行政区划,使监测结果能够反映主要污染区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翔实数据。①在现有水环境监测网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工业、生活排污口和农业生产区,通过优化监测网点布局,进一步增强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监测的能力;②引入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实时监测能力和遥感技术的空间大面积同步监测能力,增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时空监测能力;③在现有水质监测机构和站网的基础上,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环境监测中心,协调流域内现有各单位水质监测站点,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共享,规范水质监测流程,实现流域水质一体化监测,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④合理规划污染控制分区,构建污染防治分区责任制,增强水环境管理能力。

4.建立降低南水北调水量风险的保障机制。应高度重视库区上游水利工程的水量截留及气候变化对调水水量保证的不确定性影响。通过建立水量保障与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影响核心水源区稳定供水的风险,保证中线工程“有水可调,安全调水”。①气候变化使得流域内降水的变幅增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入库流量的稳定性降低,中线工程可调水量的不确定性逐年升高。建立成立相关机构,构建与气象部门有效沟通的平台。在确定年调水量调度方案前,动态分析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建立可调水量的气候评估机制,降低调水中的气候变化风险,构建调水运行中的气象风险预警机制。②联合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利部门,建立水资源规划协调机制,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水库截留与调度水量,避免水资源开发的无序性。在可调水量难以长期保证的情况下,考虑从区外调水,保证调水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对库区上游各水利部门的统一调度,以保证调水的安全性。另外,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由于水库调蓄库容的变化,消落带的位置和范围都会随之发生改变,新的消落带问题需要加强监测,以减少水量变化的生态环境风险。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我国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的一项创世之举,更是新世纪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次重要实践。“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是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库区污染治理显然难以持续,关键是要通过政策倾斜,增加投入促进核心水源区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管理模式优化,使受水区与供水区实现双赢,促进共同发展,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世纪丰碑。

下载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津区生态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园区大道(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