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姓名:孔颜
班级:会计164
学号:1631508107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文: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应当如何去弘扬民族精神。
一: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二: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因为民族精神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
四:因为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即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团结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强大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民展,而且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是否有高度的民族精神,便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五:因为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失去这一精神基础,国家便失去长期统一、稳定,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因为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当今世界,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大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及经济扩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威胁的结伴而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的错综复杂形式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和紧迫。
七:因为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并成为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八:因为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九: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二:我们要在校园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三:我们应当弘扬和培肓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校园生活中
四:我们要从树立爱囯思想主义做起,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二篇:大学生应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大学生应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中国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伟大精神。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它们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国魂,其中民族精神是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身负国家重任,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祖国的优良传统永传于世,并打造出更好的未来。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不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喊出来的口号,它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了大一上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先人倡导的民族时代精神,化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凝聚着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十世纪风风雨雨,终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辉映环宇的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惊天动地,气贯长虹。解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我国人民用智慧和生命弘扬光大了一幅幅壮丽的中华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包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1998年的“抗洪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努力攀登”的崇高精神,以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2003
年抗击“非典”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正是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敢于胜利”在内的伟大民族时代精神,靠的是亿万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的力量,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愈挫愈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个个灾害。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业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中华民族也历经过坎坷曲折的道路,遭受过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在16、17世纪以前,勤劳聪敏的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写道:“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就是到15世纪,也还远远超过欧洲”。据他统计,从打通丝绸之路到18世纪,中国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的重大发明创造就有30多项。我国的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明末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故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当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时,封建帝王们却在大造皇宫、园陵,大修长城、御道,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机会,社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长枪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个泱泱大国沦落为西方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割”的对象。据统计,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共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先后被割去了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1000亿两白银。满清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丧失了民族精神,导致中华民族一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丧权辱国的危亡之中。但富有爱国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七十多年里,开展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无数革命先躯,为了救国救民,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情怀,以“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展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内在的精神动力。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使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职责。
第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第二,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第三,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
第四,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第三篇: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
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入21世纪,我们要始终立于时代潮流的前列,紧扣世界大势和时代主题,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本质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根基。时代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和现实升华,是被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要求,成为爱国主义的新形态与时代精神的核心。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筑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所在,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形成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的道德修养原则。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观点主张,都坚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在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考虑个人利益时应不违背道德原则,不得伤害社会和他人利益。重视强调对人的尊重关心,提倡互爱互助,构建和谐亲善气氛。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他将“仁”同“爱人”相联系,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要求。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仁”,“博施济众者,可谓仁矣”。主张人与人相和,就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给对方以便利,特别是对有困难者以帮助和救济。人格精神表现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而生的两方面:一曰“自强不息”,二曰“厚德载物”。在《易经·易大传》中,最早提出“刚健”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表现为人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刚健自强”的思想,历来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载物”则是中华传统伦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怀,也是实现刚健自强的现实途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张君子应象大地那样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承载与容纳万物,从而使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圣人。这一优秀的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人生,凡事多从好处看,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其二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长处,取长补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廉和态度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注重加强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各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儒家学派指导道德修养,提出了诸如“立志”、“学习”、“克己”、“内省”、“实践”、“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立志”是做人的开端,是成才的根基。“三等可以夺帅焉,匹夫不可以夺志”,而“立志”的核心是“志道”,即志向要远大,崇高“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员与议也”。“克己”是说为达到一个崇高的道德境界,必须克制自己的私欲与主观偏见,使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行为方式符合道德的要求。“学习”是道德修养的基本手段,在古代儒家经典里,“学习”主要是对道德理论,道德规范的学习与了解。《论语》的开篇词,便是孔子对道德学习的感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将道德学习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仅要学习经典,还要向道德先进典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省”就是不断地反思自己,察觉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即时发现即时改正。“慎独”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断创造先进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进行具体的理论综合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既要求我们正确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要求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唱响和谐文化建设主旋律,才能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华民族前进发展集中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倡导坚持弘扬褒奖符合这个伟大事业和基本实践,使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这个伟大事业和基本实践中发挥导向教化作用,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实践,收到切实效果。
第四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即民族至上观念。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梁启超作为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精神的第一人。他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从“反清复明”时期,“中国人”作为民族观念开始提出,到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这全新概念,到成为民族主义发展里程碑的“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深化,被赋予着新的内涵与精髓。随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的荣辱兴衰而不断成长,成为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意识形态,成为每个国人珍藏在心中的心灵之石。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需从各个方面做起。其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其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其三,做到自立自强、坚强刚毅、宽厚待人、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民族精神的目标在于:领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一片废墟的日本国土,多少年的苦心经营,多少年的努力奋进和踏踏实实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强大?又是多少中国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
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的心态。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
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发展到今天,已是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然而它自强不息的向上进取精神仍在,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仍在。中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以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吸收容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今天的大学生,站在时代要求的前列,将是有希望挑起祖国大旗的“脊梁”。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努力高扬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步伐将在祖国灿烂的曙光中响起!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崔坝小学二(1)班主题班会
一、主题构思。
1、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响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倡议,对学生精神文明进行再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切实培养和造就即将活跃在21世纪的今日小公民。
2、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明白作为21世纪建设者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并且懂得要想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三、教育重点
通过主题班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四、教育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五、教育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六、教育形式:演讲、唱歌、朗诵、舞蹈等。
七、课前准备。
1、场景布置、多媒体课件。
2、编制脚本,选好演员,排练节目。
八、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男)世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女)世上最动人的诗篇赞美的是祖国永恒的春天;
(男)世上最神圣的情感爆发的是对祖国的真挚爱恋。(播放图片)
(女)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世上最美丽、最伟大的母亲。她经历了五千年的世道沧桑,哺育了十三亿炎黄子孙。
(男)最了不起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人是中国人。
(合)二(1)班“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二)第一篇章————中国了不起
(男)今天的活动拉开的第一个篇章是(齐)——中国了不起
(女)中国,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每当提起他,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神圣的感情,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男)中国,真了不起,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无论在文化、体育还是在科学、建设方面都体现了“了不起”。让我们来说说我们知道的中国了不起的事例吧!(女)请欣赏第一组八名同学的表演:齐颂祖国了不起 学生发言:
1、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56个民族和睦相处。中国,了不起!2、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发达的手工业,著名的丝绸和瓷器,先进的冶金、造船技术,辉煌的文学艺术等,无不推动着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了不起!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28个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第三。如: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的万里长城、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被誉为“高原圣殿”的西藏布达拉宫、还有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数不完的古迹,说不完的历史。中国,了不起!4、中国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也是中国的一大珍品。中国书法享誉世界,精湛的书法作品令世人称奇。了不起啊,中国!
5、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51枚金牌,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体育项目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体育事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祖国,了不起!
6、“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人类太空行走的梦想,证明了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赶上了美国和俄罗斯。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中国了不起!
7、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中国真了不起!
(齐)中国真了不起,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播放图片)
(三)第二篇章——中国人了不起
主持人(男):中华民族真是个了不起的民族,是个无比伟大的民族。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活动的第二篇章——(齐)民族精神
熠熠闪光。
(女)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
做了不起的中国人”。那么我先来考考大家,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甲:中华民族精神包括爱国、诚实、自强不息、宽容„„等优秀品德,我希望做个让外国人敬佩和羡慕的中国人。
乙: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保留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要开拓视野,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发展。(女):说得真好!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一起看看。全班齐读(大屏幕显示什么是民族精神。)男: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有“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虎门硝烟,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还有王二小、刘胡兰,更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以这样的豪情捍卫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他们不愧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女)民族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继承与发扬下,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有请讲解员()为我们讲解
1、永远不变的是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灵魂。
2、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飞天,中国人的航天精神令世人敬佩。
3、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永远都是和平的天使。
4、在突发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的抗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情感; 振兴民族,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同学们,请记住我们的责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吧!努力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让了不起的中国这面大旗永远高高飘扬!
(四)第三篇章——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女)是啊,我们要努力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男)接下来,我们进入活动的第三篇章——(齐)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女)了不起的中国人真多,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有请第四组齐颂中国人了不起。甲:建国初期,大批爱国学子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建设新中国。因为钱学森的归来,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 “导弹之父”。
乙: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被称为“两弹元勋”。还有杨承宗、钱三强、朱光亚、程开甲、王大珩、陈能宽 等一大批爱国人士归来。
丙: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丁: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戊:我喜欢姚明,他征战NBA,是亚裔第一个被选拔为“状元秀”的人。他改变了世界看中国人的“高度”,他是中国体育走向全球的标志性人物,他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声誉,而且为整个亚洲赢得了尊重。(合)中国人了不起!
男: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在这片黄土地、黑土地上,有多少英雄豪杰慷慨高歌,多少仁人志士无私无畏,他们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女: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不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了不起的民族之一。
主持人(男)中国人是真了不起。同学们,那未来的中国要靠谁呢?(齐答:靠我们。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你们有什么行动呢?
我认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做起。我认为我们要从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掌握好本领,为祖国明天的辉煌,牢牢把握住今天。W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不讲话,不随意晃动。我们要尊重国旗。
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赞成学习很重要的观点,但同时我认为品德更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小事中注意自己道德品质的培养,比如说在校园里在楼道里行走要慢步轻声,礼让右行。课堂上,坐要坐正,站要站直,这是对老师的一种礼貌与尊重;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讲文明讲礼貌。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我们要从一些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守秩序不乱挤等等,尤其是在国外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给咱中国人丢脸。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课间餐不浪费,节约水电,为节约国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严格遵守郑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做一个热爱班级的好孩子,为二(1)班得到更多的流动红旗而努力。
我认为爱国首先要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中国人。
主持人: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也想说一句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女:让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男: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无论走在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女:不会忘记自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男:请欣赏大合唱《龙的传人》。
女:“弘扬爱国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次的主题队会一定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永远激励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主持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