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

时间:2019-05-14 11: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

第一篇: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

本文是文学论文,本论文在探讨长篇问题小说的悬念叙事上,首先把叙事学作为理论支撑,用叙事学这一研究方法把文本从外部进行悬念叙事分类,从内部进行叙事视角,叙事时间。文章类型: 硕士毕业论文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第一章 悬念叙事与长篇问题小说

第一节 悬念叙事的类型

“悬念是时有发生的经验事实,是难以分析的。”但是如果把悬念限定成读者阅读小说时的心理起伏状态或者是人物被迫回答一些到最后才被回答的问题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叙事作品的探讨来分析这里所产生的悬念。但是悬念在我们所阅读的小说中大多时候是受作家控制的,当作家在创作时悬念的设置受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出现。有时悬念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观众片刻便能知道答案,但是有时当整个故事快结局的时候才给出答案。在涉及到时间先后顺序的一些情节中,悬念的存在可以是对以后将要发生的某些事情的预告,或者是对某些至关重要信息的暂时保密而产生。悬念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依托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支撑,本章节通过结合所选的三个长篇成长问题小说中的悬念在小说中位置的需要来探讨悬念的类型。

一、整体悬念

整体悬念即贯穿作品始终的悬念,它的表现形式是在故事的开端就迅速的抛出一个悬念,但是不急于揭露这个悬念的答案,通常来说这个悬念会一直持续到作品末尾才会揭晓谜底。整体悬念巧妙的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的主题上来,让读者按照作者所给出的思路去思考,当谜底揭晓的时候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硕士毕业论文辅导老师微信:7 6 6 0 8 5 0 4 4

李凤群的《颤抖》在小说开头写到,每个人都会有秘密,但是有的秘密就会像过去的日历一样被尘封,不会让人去碰触到。但是“关于我的秘密会令一些人失望。”那作者在这里写的秘密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让人失望呢。跟着小说人物的自叙,我们知道了她小时候被人猥亵过,她有一个泼妇似的母亲,她有着一个被自己所看不起的农村背景,曾经帮助过好朋友与有妇之夫偷情,如此多的不堪入目的事情,但是读到最后,读者才恍然大悟,她所说的秘密是她与一个男人之间的精神交流。精神交流七年才鼓起勇气去找这个与她精神契合的人。作为一个有耐心的读者,不可能看了故事的开头就直接过度到故事的结尾。当读者在文章开头,便遇到作者为他设置的悬念的时候,这个悬念持续到故事的结尾便是整体性悬念。当然对一部称得上比较成熟的长篇成长问题小说而言,单靠一个整体悬念来布局谋篇未免也显得太过于单薄与无力,在故事的发展中自然还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延伸出更多的局部悬念,来延长读者对作品的兴趣。.......................第二节 悬念叙事对读者的作用

一、悬念叙事对读者阅读期待的激发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曾指出:“司各特的声望是建立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基本因素之上的。他会讲故事,他有使读者处于悬念之中并挑起读者的好奇心的质朴能力。”在这里所说的“悬念”通常指的是悬念使读者在阅读产生的一种心理起伏的过程。以下的讨论是叙事中悬念所起的作用主要从悬念对读者阅读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论述。当读者阅读小说时所产生的阅读期待,可以概括为是读者在对某个具有曲折情节的期待。美国作家辛格在讲述他对故事的理解时强调,首先故事当然是读者喜闻乐见并且愿意听的,其次,当读者愿意去阅读也就是有兴趣知道后文,这后文的曲折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故事一开始读者便猜到了接下来事情,那么将要讲述的事情便失去了吸引力,那么这样的故事讲得再好,这也不能称之为故事。中国古典小说历来讲究的就是文贵曲而不贵直,故事的魅力主要是取决于读者对后文的好奇以及迫切的想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而悬念恰好是抓住读者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的心理,使得读者具有阅读完整个故事的激情。罗兰﹒巴尔特对悬念特点的解释便是,悬念造成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构成了人类理智上的激动,而不是生理上浅层次的刺激。W﹒C﹒布斯在他的《小说修辞学》的书中,他把小说能够使读者产生兴趣的价值分为认知的、性质的、实践的这三类。作家在运用悬念来进行叙事的时候,就是看中读者总是想知道事件的真实状况,可能是简单的物质环境,或者是外在环境的真实性。就是通过这种吸引才使得小说完成了他的使命即供读者阅读,通过阅读体现出小说的价值意义。

悬念叙事普遍存在于小说之中,尤其是对一些篇幅较长的长篇小说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了。此处我们要讲的是悬念对于长篇问题小说的叙事作用,即悬念可以延长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且冲破读者因为长时间阅读所遇到的接受阀限以及阅读临界点。“根据现代动力心理学的研究,常人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专心致志地介入其中的最长单位时间是十一秒,超过这个时间就需要主体采取强制措施。这种强制对篇幅较短的作品自然不成问题,但在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时则是个障碍,因为过多的强制会使心理产生疲劳”。...........................第二章 长篇情感问题小说的悬念叙事

第一节 悬念叙事中的时间顺序

时间在一篇叙事文中是比较重要的,在大多数叙事性较强的作品中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作家对时间的掌控能力所决定的。即使时间平缓也不觉得故事索然无味,即使时间紧张也让人有放松的余地,这种张弛有度的时间驾驭能力,是考验作家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这一张一弛中考验的是作家如何将故事中多维的并且相互纠缠的共时性事件用恰当的方式描述出来,这就是叙事文中时间顺序要探讨的问题。

一、顺序叙事与悬念

顺序叙事也可称之为线性叙事,主要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事。顺序叙事的悬念是可以被自然的藏匿在故事发展的时间中,利用对时间的把握来使读者对故事的发展产生期待。顺时叙事悬念著名的理论是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理论”,两个人在火车上聊天,当一切都很平静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爆炸了,此时观众都非常惊讶,然后才回过头来想到原来桌子下面有个定时炸弹,在这爆炸声之前,观众所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但是如果把这一情节变换一种表现方式,先让读者知道桌子下面埋有炸弹,并且是会在 15 分钟后爆炸。这样的话,原本平常的谈话景象就变得不那么平常,这种观众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并不是因为叙述的有意隐瞒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而是观众在什么都知道的情况下,就会参与到谈话中,时刻的想要告诉正在谈话的人“别聊了,桌下有炸弹”。在第一种叙述中,观众只有在 15 分钟后的爆炸时体验到了悬念的魅力,但是在第二种中,观众可以享受满满的 15 分钟的悬念。在艾伟的长篇小说《盛夏》中第37到40节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是冯英杰在水塔上事先埋好炸弹下一步便是诱引丁来成上水塔,但是引诱失败,丁来成也知道了冯英杰想要杀他为父报仇,另一方面王培庆把柯译予引上水塔发现了炸弹,丁来成上水塔救柯译予,最后炸弹被王培庆点燃了。丁来成最终还是被冯英杰埋下的炸弹炸死了。这里的故事情节在叙事时间上并没有做过多的处理,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这里给读者的悬念便是,大家都知道水塔上有炸弹,当冯英杰预谋杀害丁来成的时候悬念便开始了,知道冯英杰得知父亲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身亡便放弃了杀害丁来成,读者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来。当冯英杰与丁来成的事情告一段落时,谁知冯英杰埋下的炸弹被王培庆利用,丁来成上水塔救人,眼看王培庆放弃了反抗,故事就这样就结束了吗,但是突然点燃了炸弹,丁来成牺牲了。就是在丁来成以为王培庆放弃反抗走神的时候,读者也随之放下紧张的状态,冷不丁的炸弹在丁来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爆炸了。这种线性时间上的悬念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强化时间的流逝,让读者对故事中不知情的人物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紧迫感。这种类似“定时炸弹理论”所引起的悬念就是典型的顺序悬念,它使得整个情节的叙事重心都悄然的被转移到时间流逝中,而故事的悬念通常都在后半部或者结尾处解开。..........................第二节 悬念叙事中的时距

时距所讨论的便是故事实际延续时间和叙述它们的文本长度之间的关系,时距的探讨主要是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其作品的节奏,不同的事件所占据的文本的篇幅说明了作者希望各个部分引起读者注意的程度不同。根据罗钢的《叙事学导论》一书时距可划分为四种,省略、概要、场景和停顿。以下的讨论是在罗钢所做的划分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本篇论文的需要将时间变形分为以下两种形式进行讨论:时间膨胀与时间压缩。

一、时间膨胀与悬念 在现代的小说中,通常为了表现人物精神上的某些困扰,例如人物心里始终被某事所纠缠,导致他在与人的对话或者是潜意识中都会不断的重复。这种同一件事重复叙述给我们并不会是一种重复累赘的感觉,在悬念叙事上,通过重复叙述让读者会更加的想知道,叙述者不断的重复到底是为了说明怎样的一件事情,产生怎样的效果。至于是怎样的效果,当然只能是阅读完整个文本才能够知晓。因此读者对阅读的期待也可以通过重复叙述来强调叙事目的,这里所产生的悬念使得读者也只能是跟随叙事者的脚步一步步的走下去来探知结果。在梅晓鸥想与卢晋桐划清界限准备去医院打掉肚里的孩子的这部分,当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卢晋桐找到了医院想极力挽回一切。极其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作者在这里让人物的行动受阻,本应该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却被无限期的拉长了。卢晋桐来到医院找到了梅晓鸥其实就可以当面的劝阻她来保住孩子,但是在文中卢晋桐用蹩脚的英文好不容易找到了梅晓鸥,这里却出现了医生与护士的阻拦,他们认为卢晋桐给梅晓鸥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不应该让他见到梅晓鸥,就是这种西方式的热情,使得梅晓鸥更加的纠结更加的缓慢的去执行她将要去做的事情。这里便用梅晓鸥的心理活动延长了叙事的时间,使得叙事的时间比故事的时间更长,读者读到这部分的内容时对卢晋桐能否阻止梅晓鸥的悬念期待越来越强烈。这种在等同的时间里让人物行动受阻来产生悬念的叙事手法也是颇为常见的,叙事时间的膨胀为小说故事情节的跌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第三章 长篇成长问题小说的悬念叙事...........................25 第一节 视角与声音的悬念表达......................25 第二节 聚焦与盲点的悬念表达.....................27

第三章 长篇成长问题小说的悬念叙事

第一节 视角与声音的悬念表达

从声音的角度上来说,声音的发出受制于视角的范围。当视角没有关注在某个人的身上时,声音便无法表达此人物的感受。仍以《颤抖》为例,表哥对“我”的猥亵,“我”没有为副经理与徐文锦的偷情做好掩护,以至于后来文锦死了。当丈夫还在追求“我”的时候,“我”身体本能的对他的抗拒。诸如此类的情节,全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的,全书没有给表哥、文锦、还在追求“我”时的丈夫视角,因此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内心世界。来猥亵“我”的表哥,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知道后,他再见到“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没有通知文锦副经理的老婆来了,以至于让文锦离职,我们无从得知文锦是否在心里埋怨过“我”,离职后的文锦又是何等的无助与绝望。当“我”的身体一次次推开深爱的我丈夫时,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何等的痛苦。《颤抖》全文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一切,我们就只能跟随“我”的有限的视角来感知小说所描写的一切。正是这种有限的视角与自我修饰的声音让我们更加真实的感知“我”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的期待我的成长。在《认罪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金金的自叙,我们能够听到的也都是金金的声音,偶尔也会有梁知、梁新等其他人的心理活动,但是大多数诸如此类他人的心理活动也都是通过金金翻开日记或者是找到什么笔记之类的才能够窥探到的,这就是有限的视角造成了声音的围困。《认罪书》整个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女人为爱报复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金金作为叙述者在表达她的思想,诉说她的感情,她对梁知的爱有多深,她对梁知的恨的有多深,她对梁新的愧疚有多深,这些东西都是通过人物的自我表现所体现出来,跟其他人没有多大关系。就是因为声音的发出者是金金,所以读者一阅读便会沉浸在金金给我们所营造的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所听到的也都是金金想让我们知道的,在自叙式的呈现中,很大部分的内容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情感,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一面沉浸在叙述者给我们所营造的世界,一方面也得有自我的思考,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内心的流动过程。.........................结语

本文基于胡亚敏、申丹、罗钢、米克·巴尔、徐岱、里蒙·凯南、热奈特等人的叙事学中能够涉及悬念叙事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人民文学》在 2013 年到 2014年间比较有代表性的 9 篇长篇小说进行悬念叙事研究。在问题小说的外部结构上,将问题小说的悬念分类分为整体性悬念和局部悬念。在设置局部悬念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有顺时性悬念与逆时性悬念,顺应性悬念与逆变性悬念。同时,也探讨了悬念叙事对一部问题小说的重要性,悬念叙事从自身来说,就是提出问题,延缓答案揭晓的时间,这一技巧的运用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都更加的有趣。正因为悬念叙事使得整个文本都附有生命力,那么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会有意的使这一技巧很好的糅合在小说中,读者也通过阅读,产生由好奇,紧张到最后知晓答案之后的放松,从而获得精彩的体验。大多数的问题小说都是为读者而生的,在叙事性作品中为了更好的传达出作家的思想,那么使得情节的更加精彩叙事更加的有趣,悬念叙事是必不可少的。从问题小说的内部上来讲,在情感类长篇问题小说中,因为情节是他取悦读者的一大法宝,所以在情节叙事上,叙事顺序与叙事时间便成了它的一大特点,顺序、预叙、倒叙的设置都有其不同的功能,但是对整个长篇问题小说本身来说悬念叙事的各种技巧与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叙事,更好的使得文本能够吸引读者。在本篇论文中情感类的问题小说占的篇幅最大 9 部占了 6 部,他在叙事时间上的悬念叙事也将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在具象的文本之中,叙事时间的运用叙事时距的不同使得每个细节都为之不同,不同的事件用不同的时间节奏,或快或慢,使得整个叙事节奏错落有致,读者也跟随着叙事的起伏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在一部自叙式的长篇问题小说作品中视角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叙述视角所展示的是其视角所见的内容,从某个视角的视野看事物就必定会产生一定的视角限制,这种视角盲点就是我们所谈论的悬念的产生,成长型的长篇问题小说就是利用这种叙事的空白来让读者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来。最后,整篇论文是从问题小说的外部悬念叙事构架与内部具体的悬念叙事的设置来展开论述,从而证明悬念叙事对长篇问题小说的技巧上和吸引读者的阅读期待上的重要性。参考文献(略)

第二篇:新闻媒体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自闭症患者媒介形象研究——以《羊城晚报》《联合晚报》为例

新闻媒体硕士毕业论文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自闭症患者媒介形象研究——以《羊城

晚报》《联合晚报》为例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人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媒体如何报道自闭症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发现媒体自闭症报道存在的缺陷,帮助媒体及时矫正报道问题,消除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错误。

文章类型: 新闻媒体学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患者在语言、社会互动与行为模式的发展与表现比一般人缓慢且不同。由于每一位自闭症患者所呈现的症状的多寡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改用自闭症光谱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 ASD)来统称具有自闭症核心障碍但症状轻重不一的群体。在分类上,除了典型自闭症与高功能自闭症外,还包括雷特症、儿童解离障碍、亚斯柏格症及其他尚未确定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到目前为止,医学尚无预防与根治自闭症的方式。但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有助于自闭症患增强语言、社会互动与认知能力。为唤起世界各国政府及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提升社会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联合国在 2007 年 12 月倡议把每年的 4 月 2 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1.1.1 自闭症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自闭症现已成为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病症之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2007年发表的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数据显示:美国每150位儿童,有1位确诊患上自闭症,而每85位男孩,有1位确诊患上自闭症。而到2012年3月,调查数据显示:每88位儿童中有1位患有自闭症。这些数据表明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病发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 2006 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自闭症已占中国精神残疾首位,儿童自闭症开始被列入精神残疾范畴。根据《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2012 年在各类机构学习的自闭症儿童患者人数仅有 1 万 1000 人,而患病儿童数量超过百万,还有许多自闭症儿童没有被发现和诊断,更不用说治疗。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目前中国尚无权威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人数统计。根据香港自闭症联盟的估计,联合国 2007 年统计全球共有 3500 万自闭症人口,若单纯以全球及中国内地总人口数字比例来推算中国内地的自闭症人口,这样粗略计算得到的中国内地自闭症总人口约为 722.58 万人。4在中国台湾,根据卫生福利部的统计资料显示,自闭症者的人口数在 2015年第一季共有 13375 人,由人口数据显示,平均一年增加近1000 人。新闻媒体硕士毕业论文辅导老师Q: 1 9 6 6 7 1 5 4 4 0........................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医疗知识的推广除了靠教育及政府机构宣传外,媒体的传播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环。媒体对医疗卫生的报道,有助于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医疗知识认知,同时媒体对疾病的传播塑造了公众对疾病的态度与形象。然而,若媒体传播不正确新闻信息也会给疾病本身、给患者形象带来负面效果,容易为疾病贴上标签,在公众心中留下刻板印象。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医疗健康知识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媒体的报道直接影响到公众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患者的社会形象。当社会大众对于自闭症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新闻报道时,媒体呈现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媒体如何报道自闭症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发现媒体自闭症报道存在的缺陷,帮助媒体及时矫正报道问题,消除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错误认知,避免对自闭症患者标签化。通过对中国大陆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分析,自闭症的研究多存在于医学领域、社会学领域及心理学领域,而在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仅有 5 篇,分别为《健康传播视野下大众媒体自闭症报道的议题呈现——以〈新民晚报〉为例》、《大众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偏差和建议》、《自闭症群体的媒体形象分析——以〈楚天都市报〉为例》、《自闭症群体媒体形象建构研究》和《我国电视媒体自闭症报道的现状研究》。鉴于研究数量的有限,因此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自闭症报道规律性的全面认识,媒体如何呈现自闭症患者形象,自闭症报道是否只流于表面,这些研究都将是对媒体自闭症报道的检验,也可以让媒体更好地重视自闭症的报道议题,引起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第 2 章 《羊城晚报》与《联合晚报》自闭症报道情况分析

2.1 两者自闭症报道数量与形式分析 2.1.1 两者报道数量分析

《羊城晚报》从 2000 年开始出现对自闭症的报道,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31 日自闭症报道共 352 篇,各年报道数量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自闭症的报道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 2000-2010 年这十年间,自闭症报道量上升较为平缓,2010 年出现一个小高峰,紧接着在 2012 年和 2013 年报道量急剧增加,超过 50 多篇。

2010 年 6 月 18 日电影《海洋天堂》上映,引起了社会及媒体对自闭症的关注,该影片由李连杰、文章、高圆圆等知名演员主演,讲述一个父亲倾其所有,守护自闭症儿子的感人故事,让公众对自闭症有了初步的认识,基于这部电影的上映,媒体对自闭症的报道数量出现了一个小的增长,达到 28 篇。而2012 年深圳相继发生自闭症儿童被锁家中跳楼事件、自闭症儿童被家长联名赶出学校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的关注,媒体对自闭症的报道数量由此急剧增加,超过 50 篇。

《联合晚报》早在 1988 年就出现自闭症的报道,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日自闭症报道共 283 篇,从下图可以看出,整体报道量都不是很多,其中在 1989年、2001 年和 2007 年出现相对比较明显的峰值。.........................2.2 两者自闭症报道主题与语气分析 2.2.1 两者报道主题分析 《羊城晚报》关于自闭症报道主题从下图可以看到,宣导活动是自闭症议题的重要呈现方式,共 117 篇,占比 33.2%,约占整个报道内容的三分之一。其次为自闭症相关研究 53 篇,占比 15.1%,自闭症患者个人及家庭心路历程 51篇,占比 14.5%,政策法规及权益讨论有 46 篇,占比 13%。其余按照百分比的高低依次为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的自闭症形象(占比 11.6%,41 篇);非犯罪的特殊案件(占比 4%,14 篇);其他(占比 2.8%,10 篇);自闭症患者为受害者的犯罪事件(占比 2.6%,9 篇);对自闭症患者的态度及观感(占比 2.3%,8 篇);自闭症患者为犯罪者的犯罪事件(占比 0.9%,3 篇)。

《联合晚报》自闭症报道最多的议题也是宣导活动(占比 30%,85 篇);其次是自闭症相关研究(占比 19.4%,55 篇);再次是自闭症患者个人及家庭心路历程(占比 19.2%,54 篇)、政策法规及权益讨论(占比 15.5%,44 篇)。其余的报道主题占比相对较少,在 10%以下,分别为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的自闭症形象(占比 7.0%,20 篇)、非犯罪的特殊案件(占比 2.8%,8 篇)、自闭症患者为受害者的犯罪事件(占比 2.1%,6 篇)、自闭症患者为犯罪者的犯罪事件(占比 1.8%,5 篇)、对自闭症患者的态度及观感(占比 1.1%,3 篇)和其他(占比 1.1%,3 篇)。............................第 3 章 《羊城晚报》与《联合晚报》报道对比分析及成因探讨..................44 3.1 两者自闭症报道对比分析...............................44 3.1.1 报道均以正面语气为主,并未出现“污名化”.........44

3.1.2 《羊城晚报》报道量因节日、突发事件变化明显,《联合晚报》则无明显趋势......................45 第 4 章 研究结论及对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建议.................................50 4.1 研究结论...........................50 4.2 对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建议.................51

第 3 章 《羊城晚报》与《联合晚报》报道对比分析及成因探讨

3.1 两者自闭症报道对比分析

3.1.1 报道均以正面语气为主,并未出现“污名化” 本研究发现《羊城晚报》与《联合晚报》在自闭症的报道上均以纯新闻居多。在消息来源上,最常引用的消息来源是自闭症患者及家属,其次为医护人员/专家学者,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在报道语气上,两者皆以正面报道为主,中性及混合其次,负面语气较少。

以往在对健康议题的报道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媒体对疾病的报道有偏差,如艾滋病报道媒体常以消极负面的比喻,如“黑色档案”、“世纪绝症”、“20世纪黑死病”等词语,把艾滋病描绘得耸人听闻,引发公众的恐慌。但本文通过对自闭症报道分析发现,媒体报道主要以关爱的姿态,呼吁社会关注特殊儿童,且对于自闭症儿童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媒体的监督报道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如《羊城晚报》2012 年出现的自闭症儿童遭家长联名上书赶出学校事件,媒体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上学问题进行了追踪,同时还在专栏刊登了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特稿《从自闭症儿童入学审视教育公平》,显示出对该事件的重视,最终以《被拒入学自闭儿重回学校》删除为该事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第 4 章 研究结论及对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建议

4.1 研究结论

自古以来,疾病往往包含了社会与文化上的意义,特别是当病因不明且脱离、破坏了文化中既有的模式时,常被赋予神秘性,或被贴上外来、异己的标签。25自闭症于1943年被发现,却错误归为“源发于儿童期的精神病”,在成因上也被错误归因于心理问题,认为自闭症是由于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孩子缺乏互动,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的,并引发“冰箱母亲”理论的出现,造成严重的曲解。从《羊城晚报》和《联合晚报》关于自闭症报道的分析来看,媒体对自闭症的重视程度不够,报道的次数及比重还有待增加,虽然从分析结果来看,自闭症的报道并未出现“污名化”现象,但先入为主的自闭症认识凸显了社会大众对自闭症认识的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媒体报道不够重视,缺乏对自闭症病情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自闭症研究的缓慢及错误归因,形成“刻板印象”,认为自闭症是由于心理有问题,自闭不与他人接触,但事实上,自闭症是生理问题。

有关自闭症的用词,一直存在着多种提法。在中国大陆的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自闭症又常被成为“孤独症”,社会及媒体报道中常把自闭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雨人”、“星儿”等。在中国台湾地区,为了减少偏见和歧视,也有将“自闭症”更名为“肯纳症”的趋势。如今与自闭症相关或相似的症状已经扩展成为广泛性发展障碍,但在中国大陆广大媒体报道中和家长的口中,仍常使用“自闭症”或者“孤独症”的称谓来概括所有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从本研究可以看到,媒体给自闭症患者贴标签的现象依旧严重,虽然给自闭症患者起名为“星星的孩子”本意是为了减少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但是当媒体在报道时,大量使用“星星的孩子”、“星儿”、“星爸星妈”等词语,形容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未免不是对他们的另一种伤害,这种标签将他们与普通孩子区隔开来,经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隔阂。

参考文献(略)

第三篇:毕业论文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

题目: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毕 业 论 文(设计)

——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XXX 类 型 XX 专 业 行政管理 层 次 XX 指导教师 XX 日 期 XX

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

摘要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我国政府无不面临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危机事件的威胁。每一个危机事件无不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严重的损失。面对灾难,政府危机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对于塑造媒体和公众的价值观、引导媒体和公众的正确舆论导向、满足公众知情权、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有效应对和处置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基于公共危机管理视域,以“H7N9型禽流感”事件作为实例,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公共危机,政府职能,信息公开,禽流感

录一、二、绪 论.........................................................1 公共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1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1

(二)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2

三、从“H7N9禽流感” 事件看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现状................2

(一)“H7N9禽流感”事件回顾.....................................2

(二)“H7N9禽流感”事件反映我国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3

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5

(一)增强政府官员及公民对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意识.................5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相关制度.........................5

(三)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体系...........................6

(四)维护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危机信息公开渠道...................6

五、结论...........................................................7 参考文献:............................................................7

一、绪

自2000年以来,各种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如2001年美国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5年国际金融风暴等,这些惨重的灾难无不给各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国内而言,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席卷着我国大地,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给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2001年广西南丹矿难事故;2003年的“非典”危机(SARS);2005年的禽流感危机;2007年的北方雪灾;2008年的西藏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危机、新疆七五事件;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等等,从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危机无处不在,人们时刻面临着危机事件的威胁,危机事件不仅影响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些危机事件已经日益成为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2008年《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我国政府危机信息公开提供了依据。但从我国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暴露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危机信息公开中还存在着诸如地方政府缺乏危机信息公开意识、媒体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公众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地方政府如何保持危机信息公开,以及在危机信息畅通的情况下,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应对危机不仅已成为必要,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确保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公共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

关于政府信息的概念,学者们的观点有些相似。聂辰席认为,政府信息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刘恒认为,政府信息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颜海认为,政府信息是指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拥有的信息。陈富智认为,政府信息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所拥有的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内容。我国《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记录、保存的信息。

无论从行政过程还是实践上看,政府信息公开在整个危机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者们就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刘恒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主动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的人、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一种制度。聂辰席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纪新青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无条件向公众公开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以促进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本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同于政务公开,虽然两者都强调政府部门应该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公开办事流程。但政府信息公开不仅强调政府要公开其行政事务,还强调政府要将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过程中所获取的行政信息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是一种权力层面的公开。

(二)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危机预防和识别能力

在危机情境下,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去收集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各种信息,并且在原有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哪些危机信息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以及可能给政府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对那些容易引发危机事件的潜在危机信息进行有效的防护,力求在短时间内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不仅使危机事件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预防,还给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对于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舒缓公众的恐慌心理

公共危机在爆发的过程中,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公众迫切希望第一时间听到政府权威的声音。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告知准确的危机信息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大大地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公众无法从政府权威的渠道获取准确的危机信息,那么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就会严重误导公众视听,不仅使公众感到紧张,还不利于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

3、有利于促进危机事件的快速应对

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的处置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媒体将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处置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及时、准确地公布于众,不仅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还会促进危机事件的快速应对。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需要社会各界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公共危机。比如汶川大地震中,当政府将地震受灾情况通过主流媒体公布于众时,社会各界都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使灾区很快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三、从“H7N9禽流感” 事件看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现状

(一)“H7N9禽流感”事件回顾

今年3月底以来,“H7N9”成了网络热词、新闻焦点和民众关注的重点。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1、政府防控方案 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当日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报告制度。自4月4日起,在已报告确诊病例的省份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通知要求,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时报告,并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情溯源、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政府采取的措施 2013年3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3月30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依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已按照相关预案和方案开展防控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预检分诊工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相关疫点进行终末消毒,并储备必要的药品、器械,做好病例救治准备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根据疫情形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公众健康。上述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有关国家通报。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北京市流感发病已成下降趋势,从实验室监测情况来看并未发现有H7系列病原出现,根据卫生委昨天对人感染禽流感的通报,将于2013年4月1日起加强对该流感病原的监测,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而言,将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关注,一旦发现疑似该病毒感染者的患者须及时上报。

和十年前“非典”疫情相比,这一次我国政府的应对显得更为从容有序。通过准确的新闻发布,使公众及时获知了包括疫情未出现大规模扩散、尚未发现人传人证据、H7N9病毒不耐高温公众无需过度防范等多方面的信息。由于有了真实、准确、及时更新的疫情信息,公众对疫情表现出了相应的理解与淡定。事实证明,谣言止于公开,互信缘于透明。

(二)“H7N9禽流感”事件反映我国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和公众的公共信息公开意识不足

我国政府现如今对于公共危机的信息公开意识明显不足,对于民众往往是持隐满、压迫的态度。同时,民众对于自己的知情权也没有维护意识,对于政府的行为无有效的维权行为。政府一方面是从政府官员的角度出发,在现在的政府官员中,仍然有一部分人没有完全摒弃“官老爷”的思想和习气。虽然我国政府在大力倡导“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观念,但是,在现实状况中,许多政府官员还有就封建时代的官员形象,鱼肉百姓,不把百姓当成主体,不尊重民众的权利意识,而这种意识和思想往往是建立在政府官员自身狂妄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意识的代女性表现就是蔑视公众的智力,认为公众的教育水平以及判断能力都不适宜承担事实的真相,尤其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这部分政府官员就认为,一旦公众面对公共危机的事件真相,将会引起更大大范围的社会集体恐慌。,由于我国在信息公开方面相应法律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公共危机信息的发布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随意隐满、压制、谎报,甚至处于对记得利益的考虑而以他们的方式和时间进行特别处理。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民众缺乏尊重,对于相应的政府信息,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为了部门和个人私利,而对相应的信息进行隐满,欺骗公众,隐满事件的真相,行为方式极其恶劣,一切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不是社会和民众出发。

2、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存在问题

(1)尚未出台普遍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指导政府信息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能知道一般性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但是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同时也缺少了在公共危机爆发时期对特殊信息需要例外公开的相关规定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它与《政府信息公开法》仍不能相提并论。目前,就世界范围内而言,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以及保证其正常实施的配套的办法和法规,然而反观我国的现状,就事实而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仍旧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中。

(2)缺乏紧急状态法律中对危机信息公开的规定 当前,我国还缺乏-部完整意义上的《紧总状态法》,我国在紧急状态方面的空白,对于我国整体的安全来说足一个隐患。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其它法律对于危机的发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必须设定专门法律,清晰的规定行为人的权力和相应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每个违法行为都处于法律的制裁之下。用专门的法律规范政府包括社会团体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的权力与责任。如果缺乏专门的法律,就会导致行为者在公共危机信息报告、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责行为,但并不但没有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制裁,而且受到损失的广大民众更是救济无路,赔偿无门,同时,这样的一种现状更是无疑又赋予了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信息公开方面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3、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完善 我国政府实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一称,信息往往集中在某此部门,为这些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在发生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时,职能部门分割、地区消息封锁、信息相对集中、不对称性严重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和严重,对于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资源的互通、对流存在层层壁垒。正是由于信息资源在各职能部门缺乏共享,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又极其困难,所以不同部门在进行管理和决策时,行政效率往往因相关事件信息的滞后和不完整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决策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属于高度单一化的管理,中央集权比较严重,层级比较多,当中央政策颁布实施后,往往出现失真的情况。而地方政府报送的信息也因层级过多,人员冗杂,导致了向上报送的信息不及时。尤其严重的有的地方政府出于本部门的利益,特别是在遇到公共突发事件时,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对地方利益的考虑,或者官员出于对个人既得利益的考虑,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甚至有意隐满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或者避重就轻,把重灾报成轻灾,把大难报成小难;或者选择拖延上报信息的时间。由于政府本身上下级之间缺乏合理有效、快速高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机制,当公共危机爆发时,相关机构对信息,尤其是公共危机信息的灵敏度和共享性都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水平和速度,而且吋常会由于层级节制过多,而出现信息误传和漏传。

4、政府网站在公共危机信息发布中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服务度仅为22.6%。尽管很多政府门户网站都建立了信息公开的相关板块和栏目,何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这段特殊时间段内,政府网站上有关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内容却极其的单一和高度概括,大都是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事态进行一个大概的报道,很多具体的信息都模棱两可,令人难以捉摸,而至于那些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政府控制公共危机的方式手段等内容更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公开和公布,也没有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这一有利平台对民意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从而给广大的公众造成了现在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公开的感觉;虽然政府对某次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确实有公开,但公开的相关信息不全面、不具体;虽然政府对现有的互联网网络和门户网站都有利用,但利用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正是由于政府网站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以及信息更新过慢、常年无人问津等问题。影响了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发布的重要作用,甚至没有人会去在意政府网站上都公布了些什么,加剧了政府门户网站的“空心化”和“形式化”。

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一)增强政府官员及公民对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意识

政府官员对于信息公开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布相应的相信,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消除民众对于危机事件的恐慌。因此,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的监督和督促,对于下级部门应当主动公布信息而未公布的现象,应当顺应民意要求,及时推动和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避免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负面情绪和揣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和骚动;另一方面,要在广大的地方政府及其政府官员中继续强化信息公开的正确理念,抛弃原有愚昧的信息公开观念,树立“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正确取向,明确既不能为了公开而公开,也不能擅自缩小公开的范围工作原则。在公共危机发生的特殊时期,要针对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有关信息不充分以及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公众普遍高度关注等特点,及时的通过新闻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及时向社会民众公布公共危机事件具体的情况,透明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一方面消除了民众对于公共危机的恐慌,另一方面也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社会的帮助,减少国家解决危机发生后压力。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和不安,相反的是,全国一心,共同援助汶川地区,行政全国上下,同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与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充分透明有着直接的关联。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相关制度 在判断出公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后,相关部门应当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按照公共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险系数向社会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了政府部门在发布相关预警时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方位、立体式的通知形式,以加快和扩大预警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在最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事件的发生。通过及时、并且充分准确的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的公开,不仅能够安抚公众恐慌的情绪,还能够赢得公众在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理解和支持,还能够有效防止行政应急权力的滥用,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危机公关,有效的提升政府的权威度和公信力。相反,如果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对不及时,并且没有公开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那么便给各种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政府部门在主观上给接下來的工作人为地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这样不仅不利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和解决,甚至会变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所以,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当秉着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态度,及时、准确、全面、充分、真实、客观地公丌与公共危机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正确引导大众舆论导向,以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公共危机事件在最短时间内的顺利解决。

(三)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体系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要遵循梯度原则。即:首先由政府最高层发布信息;其次是公共危机涉及的具体职能部门发布信息;然后是公共危机应对现场的总负责人发布信息;最后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发布信息。

根据信息发布梯度理论,我们认为,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不同层次组织人员的不同工作内容和各自责任,充分发挥信息公开的稳定民心、赢得支持和教育公众的重要功能。

(1)政府最高层发布信息省长、市长等;分管副省长、副市长等;政府首席发言人危机爆发初期,事态不甚明朗之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政策层面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原则是:信息要真实,立场要一致。

(2)危机涉及的具体部门安监、环保、公安部门的负责人或其首席新闻发言人危机应对初期。

(3)危机应对现场的总负责人事故处理小组组长调查组组长等危机蔓延时期(危机应对的过程中)。

(4)专业技术人员发布信息安全监督员、消防人员、从事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等。恢复时期、结束时期或者是常规时期持续时间较长,作为危机预防和危机教育的一部分。

(四)维护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危机信息公开渠道

地方政府官员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政府网站在危机信息公开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定期接受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加强对地方政府网站的应用和维护,提升地方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地方政府官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进而完善地方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等。地方政府网站要时刻关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并根据公众的真实需求提供相关的信息,便于公众查看。尤其是危机发生时,地方政府网站更要起到为公众服务的作用,便于公众查看危机信息,做好危机防范和应对工作。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飞速发展,地方政府网站必须以分秒必争的观念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危机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当发生危机时,地方政府网站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抢占话语的主动权,充分的利用新兴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危机信息,告知公众危机事件的灾害程度、影响范围、最新发展情况,地方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公众的防范策略等,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导向,号召公众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共同完成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公众通过查看地方政府网站,便可了解真实的危机信息,既避免了公众的恐慌,又使谣言不攻自破,有助于危机事件的快速化解。

五、结论

“危机”这个词孕育着绝地逢生的机会,然而其本身却又危险重重。如果能够确认识、妥善处置,危机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甚至危难会演变成加深政府与人民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契机。对政府而言,认真总结历史危难经验教训,努力将突发危难事件转变为机遇,积极改革及创新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从建立完善法律制度、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主动开拓信息传播途径、正确对待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加强政府及广大公民的知情权意识几个方面着手,以更加理智的心态对待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信息公开,以更加细致、亲民的方式处置公众危机,从而全面化解公共危机,并且树立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舜禹,王泽宇.地方政府机构编制信息公开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1:58-59.[2]徐晓明.社会组织监管信息公开中的政府供给机制问题研究[J].法治研究,2013,08:31-40.[3]曲丽.法治视角下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责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4]王轶.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合法权益之程序保障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8:16-17.[5]邢啸天.浅析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问题与完善[J].知识经济,2010,13:38.[6]白清礼.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评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08:41-44+95.[7]梁芙蓉.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中美档案利用服务比较探析[J].山西档案,2011,04:61-65.[8]刘可文,杨涵雯.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论析——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20.

下载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学硕士毕业论文长篇问题小说悬念叙事——以2013-2014年《人民文学》为对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