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

时间:2019-05-14 12:2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

第一篇: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共29首)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怨 / 伊州歌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宫词·故国三千里

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送崔九

唐代: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唐代: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第二篇:水墨唐诗300首—杜甫《绝句三首》

水墨唐诗300首—杜甫《绝句三首》

唐诗内容简介

此三首绝句写蜀中战乱的情景。其一写群盗甚於虎狼;其二通过难名的诉说,写人民的苦难;其三写官军对人民的掠杀。

前年渝洲刺史被杀,今年开州刺史被杀。盗贼四起比虎狼还凶,虎狼食人尚肯留下妻子。

一家十一口逃难到蜀地,只剩下一人离开骆谷。说到两个女儿被掠时生离死别的情景,不禁向天嚎啕大哭。禁军兵马可称骁雄,施暴大略和党项羌、吐谷浑差不多。听说在汉水杀了很多人,把妇女留在军营。

唐诗欣赏

前年渝洲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第三篇: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

摘要: 本文将日本和中国两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式――俳句和唐诗绝句作一个对比,选取其意境美这一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作品为例,着重介绍了意境美之寂静、余情、纤细之美,并对“空”、“虚”之美作了简单的论述,以期对读者理解其文学作品有所裨益。

关键词:俳句 绝句 意境

前言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唐诗的五言绝句,也以其因小见大、以少总多、有平仄韵律,流传甚广,至今仍广为后人所传颂。这两种诗体,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两国的文学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尤以其简短的字句,传达深刻、幽深的意境,为后人所尊崇。笔者在此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加深对这种诗体的理解,体会其意境之美,也期望对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参照。

1.俳句及唐诗的基本知识

俳句,为日本的一种格律诗,是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其中的感动或感受,用语言凝结在17个音节中的诗作,其韵律为五七五,十分简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唐诗的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五言绝句。亦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姊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出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2.松尾芭蕉与王维

诗人的人生经历,对于其作品的创造,对于其作品的内容乃至情感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诗人人生经历的考究。探讨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日本的俳句和唐诗绝句的两位代表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加深我们对其作品意境美的把握很有帮助。

2.1 松尾芭蕉(公元1644―1694),伊贺国上野人,本名宗房,初号桃青,后改芭蕉,又名钓月轩、泊船堂、天天轩、华桃园、栩栩斋、风罗坊。少年时事上野城代藤堂新七郎良精,做其嫡子主计良忠近侍。良忠爱好文学,曾就安原贞室及北村季吟学俳谐,俳号蝉吟。年轻的宗房受了他的影响,也很早就对俳谐发生了兴趣。宽文七年(1667),蝉吟患病夭折,宗房当时二十三岁,感叹之余,辞别主家,赴京都投入了季吟门下。宽文十二年(1672),宗房二十八岁,又离开京都到了江户,据说曾在小石川关口町做开凿水道的役夫,备尝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不顾生活的极端贫困,仍然不断钻研俳谐,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同时开始设帐授徒,宝井其角、杉山杉风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投入他的门下的。宗房在深川开始结庐(即芭蕉庵)隐居是他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具体年代众说纷纭,大致是在三十岁以后。宗房在此改名为芭蕉,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悉心于俳句一道,精益求精,艺术上也渐臻炉火纯青的境界。天和二年(1682)草庵失火烧毁,芭蕉迁居甲州。后来由于山口素堂等奔走集资,芭蕉庵才得以重建。芭蕉虽然回到了旧宅,但是几年的做客生活引起了他对旅行的强烈爱好,促使他把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四处云游上。贞享元年(1684)秋,芭蕉在门人千里陪同下出行,写下了《野游纪行》。在后来的出游途中,他著有《芳野纪行》以及《更科纪行》、《奥州小路》等作品。元禄三年(1690)芭蕉小住于石山幻住庵,翌年又移居嵯峨落柿舍,相继写下了《幻住庵记》与《嵯峨日记》,同年十一月又回到了江户。元禄七年(1694),芭蕉在两年余的静居后又一次作长途旅行,经伊贺、奈良来到大阪,在园女亭的文会上发病,虽经门人厚加看护,亦无起色,延至十月十二日在大阪的客舍逝世。正是由于芭蕉“町人”的出身以及他的经历,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这些素材贴近生活,符合俳句广为流传的要求,也培养出了他俳句中的优美意境的灵感。

2.2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附近)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今山西蒲县附近)人。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年十五以后,作诗存者甚多,如《题友人云母障子》、《过秦王墓》、《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开元七年(719年),他十九岁,赴京兆府试举解头,《李陵咏》、《桃源行》、《清如玉壶冰》等即作于当年。他精通佛学,擅长音乐和绘画。他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意象玲珑。他一生创作良多,在后世广为传颂的作品也数不甚数,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终南山》)“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新晴野望》和《魏川田家》等都写出了深刻的优美意境。

3.意境之美

3.1寂静、余情、纤细之美

松尾芭蕉的俳句和王维的诗,都不同程度地描写自然,衬托自然,以动写静,以静制动,恰到好处,让人闲情逸致,回味悠长,余情浓浓,尤其其中的纤细之美,细腻生动,令人遐想与憧憬。当然,王维所处的年代在芭蕉之前,早了近一千年,也有的学者认为,松尾芭蕉是受王维的影响,在这里并不作过多的论述,但也丝毫不影响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

基本上与字面意义相同,根据这个原则创作的俳句在芭蕉的作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这一首:“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译为:静寂的池塘,青蛙蓦然跳进去,水的声音呀!)这是芭蕉集中最脍炙人口之作,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芭蕉也自认为是新调的第一句。正冈子规评道:“芭蕉独居深川草庵,静思世间流行的俳谐。连歌陷于陈腐,贞德俳谐遂兴,贞门亦陈腐后,谈林又另创意境。然谈林亦不过流行一时,终非万世不易者。于是徘运亦一变,采用了长句法,杂以汉语,渐渐摆脱了贞门的洒脱与滑稽。我门第等盛唱此道,我亦时而为之,然再三再四过奇之后忽生厌倦,甚厌此体。但是既不可复归谈林的鄙俗,也不应仿效贞门乳臭而蹈袭连歌旧套,必须另创一体才能安心。这样首先要减少聱牙的汉语,尽量使用平易的国语;然而国语音多意少,因此要在十七字中充分表达我之所思,就只得最大限度地省略无用的言语和事物。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作句呢?芭蕉脑海中如起蒙蒙大雾,惘然而坐,非醒非眠。在万籁俱寂忘想全消的瞬间,窗外传来了蛙跃古池之声。这时既非自己所道,又非旁人所语,在芭蕉耳边响起了‘蛙跃入水声’的一句。芭蕉这才如梦方醒,在略为侧首沉思后抬起头来时不觉破颜一笑。”这段关于芭蕉作句时的心情的设想是很有趣的。下面与高滨虚子的评语作一比较:“以前的俳风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花鸟倒是内蕴的,从这一句开始,花鸟才被提到表面上来。”又说:“子规以为芭蕉由于‘古池’句而大彻大悟,对于把青蛙跃古池这样平凡的事也咏成俳句自己也感到惊奇。芭蕉领略自然之妙,而且功夫老道。他的兴趣之处皆在于自然,此后他的方针就是要着眼于自然。子规也想把俳句引导到描写大自然的道路上去。并且子规说这句题材平凡,实际上它暗示了芭蕉内心的感动,大地回春,樱花初绽,草木萌芽,正是所谓惊蛰之时,地中百虫都开始活动,青蛙亦然。静止的古池之水也温暖起来,于是乎青蛙跃入其中,这是四季变迁的一种表现。芭蕉常说自己以‘四时为友,而劳身心于花鸟之中’。”又说:“我家院中有一小池,内养金鱼。冬季金鱼皆潜伏水底。某天我看到漆黑的东西在水面上游,仔细瞧去,原来是何止千万的蝌蚪。过了几天,我策杖来到金鱼池畔,忽听‘嘭’的一声,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只大青蛙跳进水里去了。我顿时感到了‘古池’句,同时开始真正理解了芭蕉的名作。”从正纲子规等的话语中,我们也看到了芭蕉俳句中幽深的意境之美。从中,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某地的一座千年古刹里,有一间千年的古池,池中的睡莲在皎洁的月光中,娇脆欲滴,而周围又是一片寂静,静得那么出奇,连风声也没有,这时,忽然有一只青蛙“扑嗵”地跳进那一口水池中,水面发出的声响是多么地让人心醉呢!就连水中的仙女也会被此情此景所感动,而被惊醒。这也许就是芭蕉的俳句的意境的精华之所在吧。于是,我对这一俳句的翻译为:“月朗星稀夜,幽静古莲池。忽闻田鸡跃,惊动水中仙。”再来看这一句:“枯枝に?とまりけり秋のくれ。”译为:“秋日今向暮,枯枝有鸟栖。”虽然乍一看为消极的秋暮之作,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而是吟咏春光,表现出在闲寂的天地中自有生意的,活泼泼的世界。另有:“?一つ?つけてうれし伊良古崎。”译为:“伊良古崎冬日到,喜见只鹰击长空。”为轻快之作,这一句表现了芭蕉在旅行途中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伊良古崎(地名,在爱知县)一带,遍植松树,此句能令人联想到晴和的冬日,飞鹰盘旋于松林上空以及旅人观此精神为之一振的情景,意境非同一般,让人回味,观察十分细致。王维的诗,如《山居秋暝》,写山村傍晚雨后的景色,在一派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恬适之美。他的另一类山水诗,则借对远离尘嚣的大自然的寂静境界的描写,表现内心深处空寂禅意的体验和追求。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在高度净化的意境中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其中《鹿砦》、《竹里馆》、《辛夷坞》等篇,无不体现诗人在寂寞中对大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细细感悟。他还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并且意境开阔,往往体现出景物给人的整体印象。在他的笔下,田园风光水色明净,峰峦碧翠,田家生活安详、悠闲,是一个闲适自得的诗人眼中的田园。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首诗,诗人以远处传来的人语声和夕熙在林中青苔上洒下的光影,来衬托山林的空寂幽静,有声有色,色是运用“反差”(光与暗),声是以动衬静,疏淡自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在密林丛中,透过树叶,一缕缕阳光,依旧那样静静地照射在绿绿的青苔上,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依旧那样安详与自然,这是多么平静的一种心态与感悟。其描写的细致入微让人回味,余情浓浓。再来看这一首:“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虽是一首送别的诗,但其中的“日暮掩柴扉”一句,暗示了当时的情景以及诗人所处的环境:一个天色将近黄昏,周围十分寂静的世界,具有典型的农村田园气象,意境十分优美。

3.2“空”、“虚”之美

二位诗人的诗中,不仅描写了田园的寂静与纤细,也从另外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的“空”、“虚”之情,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寄托了诗人置身于世外,向往清静自然的心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凄美。芭蕉的“古池”句,在幽美的意境中透露出诗人的空虚、寂寞、无聊之情,他十分清闲,闲得发慌。其“枯枝”句,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实际上衬托了芭蕉对秋暮的一种伤感,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描写出了一幅凄凉之画卷。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诗人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维的诗中也是如此,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也反衬出当时的“空寂”之意境,使人感觉到,好像只有太阳懒懒地照在青苔上,而没有别的更令人感动之物。其“日暮”一句,也通过描写傍晚的夕阳以及柴扉,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情,心情十分消极、低沉。

结语

俳句与唐诗,都是两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体,影响也十分深远。本文仅从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一部分诗作中来体会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并且其“寂静”、“余情”、“纤细”之美与“空”、“虚”之美不能够截然分开,而是互相包含,互相参照。从中,我们也许能够获得创作的灵感和美的享受,并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希望为大家加深对两位诗人的了解有所裨益。当然,对二位诗人以及其诗作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第四篇: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

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

—以松尾芭蕉与王维作品为例 潘贵民 田少郁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本文将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大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式作一个对比,选取其意境美这一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作品为例,着重介绍了意境美之寂静、余情、纤细之美,并对“空”“虚”之美作了简单的论述,以期对读者理解其文学作品有所裨益。关键词:

俳句

绝句

意境

前言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唐诗的五言绝句,也其因小见大,以少总多,有平仄韵律,流传甚广,至今都还广为后人所传颂。这两种诗体,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两国的文学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尤其以其简短的字句,传达深刻、幽深的意境,为后人所尊崇。笔者在此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加深对这种诗体的理解,体会其意境之美,也期望对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参照。

1.俳句及唐诗的基本知识

俳句,为日本的一种格律诗,是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其中的感动或感受,用语言凝结在17个音节中的诗作,其韵律为五七五,十分简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唐诗的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五言绝句。亦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姊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出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2.松尾芭蕉与王维 诗人的人生经历,对于其作品的创造,对于其作品的内容乃至情感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诗人人生经历的考究。探讨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日本的俳句和唐诗绝句的两位代表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加深我们对其作品意境美的把握很有帮助。

2.1松尾芭蕉(1644-1694)伊贺国上野人,本名宗房,初号桃青,后改芭蕉,又名钓月轩、泊船堂、天天轩、华桃园、栩栩斋、风罗坊。少年时事上野城代藤堂新七郎良精,作其嫡子主计良忠近待。良忠爱好文学,尝就安原贞室及北村季吟学俳谐,俳号蝉吟。年轻的宗房受了他的影响,也很早就对俳谐发生了兴趣。宽文七年(1667),蝉吟患病夭折,宗房当时二十三岁,感叹之余,辞别主家,赴京都投入了季吟门下。宽文十二年(1672),宗房二十八岁,又离开京都到了江户,据说曾在小石川关口町作开凿水道的役夫,备尝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不顾生活的极端贫困,仍然不断钻研俳谐,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同时开始设帐授徒,宝井其角、杉山杉风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投入他的门下的。宗房在深川开始结庐(即芭蕉庵)隐居是他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具体年代众说纷纭,大致是在三十岁以后。宗房在此改名为芭蕉,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悉心于俳句一道,精益求精,艺术上也渐臻炉火纯青的境界。天和二年(1682)草庵失火烧毁,芭蕉迁居甲州。后来由于山口素堂等奔走集资,芭蕉庵才得以重建。芭蕉虽然回到了旧宅,但是几年的作客生活引起了他对旅行的强烈爱好,促使他把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四处云游上。贞享元年(1684)秋,芭蕉在门人千里陪同下出行,写下了《野游纪行》。在后来的出游途中,他著有《芳野纪行》以及《更科纪行》《奥州小路》等作品。元禄三年(1690)芭蕉小住于石山幻住庵,翌年又移居嵯峨落柿舍,相继写下了《幻住庵记》与《嵯峨日记》,同年十一月又回到了江户。元禄七年(1694),芭蕉在两年余的静居后又一次作长途旅行,经伊贺、奈良来到大阪,在园女亭的文会上发病,虽经门人厚加看护,亦无起色,延至十月十二日在大阪的客舍逝世。正是由于芭蕉“町人”的出身以及他的经历,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这些素材贴近生活,符合俳句广为流传的要求,也培养出了他俳句中的优美意境的灵感。

2.2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附近)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徒家于蒲,遂为河东(今山西蒲县附近)人。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年十五以后,作诗存者甚多,如《题友人云母障子》《过秦王墓》《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开元七年(719年),他十九岁,赴京兆府试举解头。《李陵咏》《桃源行》《清如玉壶冰》等即作于当年。他精通佛学,擅长音乐和绘画。他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他一生创作良多,在后世广为传颂的作品也数不甚数,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终南山》)“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有《新晴野望》和《魏川田家》等都写出了深刻的优美意境。

3.意境之美

3.1寂静、余情、纤细之美 松尾芭蕉的俳句和王维的诗,都不同程度地描写自然,衬托自然,以动写静,以静制动,恰到好处,让人闲情逸致,回味悠长,余情浓浓,尤其其中的纤细之美,细腻生动,令人遐想与憧憬。当然,王维所处的年代在芭蕉之前,早了大概一千多年,也有的学者认为,松尾芭蕉是受王维的影响,在这里并不作过多的论述,但也丝毫不影响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

基本上与字面意义相同,根据这个原则创作的俳句在芭蕉的作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这一首:“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译为:静寂的池塘,青蛙蓦然跳进去,水的声音呀!)这是芭蕉集中最脍炙人口之作,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芭蕉也自认为是新调的第一句。正冈子规评道:“芭蕉独居深川草庵,静思世间流行的俳谐。连歌陷于陈腐,贞德俳谐遂兴,贞门亦陈腐后,谈林又另创意境。然谈林亦不过流行一时,终非万世不易者。于是徘运亦一变,采用了长句法,杂以汉语,渐渐摆脱了贞门的洒脱与滑稽。我门第等盛唱此道,我亦时而为之,然再三再四过奇之后忽生厌倦,甚厌此体。但是既不可复归谈林的鄙俗,也不应仿效贞门乳臭而蹈袭连歌旧套,必须另创一体才能安心。这样首先要减少聱牙的汉语,尽量使用平易的国语;然而国语音多意少,因此要在十七字中充分表达我之所思,就只得最大限度地省略无用的言语和事物。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作句呢?芭蕉脑海中如起蒙蒙大雾,惘然而坐,非醒非眠。在万籁俱寂忘想全消的瞬间,窗外传来了蛙跃古池之声。这时既非自己所道,又非旁人所语,在芭蕉耳边响起了‘蛙跃入水声’的一句。芭蕉这才如梦方醒,在略为侧首沉思后抬起头来时不觉破颜一笑。”这段关于芭蕉作句时的心情的设想是很有趣的。下面与高滨虚子的评语作一比较:“以前的徘风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花鸟倒是内蕴的,从这一句开始,花鸟才被提到表面上来。”又说“子规以为芭蕉由于‘古池’句而大彻大悟,对于把青蛙跃古池这样平凡的事也咏成俳句自己也感到惊奇。芭蕉领略自然之妙,而且工夫老到。他的兴趣之处皆在于自然,此后他的方针就是要着眼于自然。子规也想把俳句引导到描写大自然的道路上去。并且子规说这句题材平凡,实际上它暗示了芭蕉内心的感动,大地回春,樱花初绽,草木萌芽,正是所谓惊蛰之时,地中百虫都开始活动,青蛙亦然。静止的古池之水也温暖起来,于是乎青蛙跃入其中,这是四季变迁的一种表现。芭蕉常说自己以‘四时为友,而劳身心于花鸟之中’”又说:“我家院中有一小池,内养金鱼。冬季金鱼皆潜伏水底。某天我看到漆黑的东西在水面上游,仔细瞧去,原来是何止千万的蝌蚪。过了几天,我策杖来到金鱼池畔,忽听‘嘭’的一声,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只大青蛙跳进水里去了。我顿时感到了‘古池’句,同时开始真正理解了芭蕉的名作。”从正纲子规等的话语中,我们也看到了芭蕉俳句中幽深的意境之美。从中,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某地的一座千年古刹里,有一间千年的古池,池中的睡莲在皎洁的月光中,娇脆欲滴,而周围又是一片寂静,静得那么出奇,连风声也没有,这时,忽然有一只青蛙“扑嗵”地跳进那一口水池中,水面发出的声响是多么地让人心醉呢!就连水中的仙女也会被此情此景所感动,而被惊醒。这也许就是芭蕉的俳句的意境的精华之所在吧。于是,我对这一俳句的翻译为:“月朗星稀夜,幽静古莲池。忽闻田鸡跃,惊动水中仙。”再来看这一句:“枯枝に鳥とまりけり秋のくれ。”译为:“秋日今向暮,枯枝有鸟栖。”虽然乍一看为消极的秋暮之作,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而是吟咏春光,表现出在闲寂的天地中自有生意的,活泼泼的世界。另有:“鷹一つ見つけてうれし伊良古崎。”译为:“伊良古崎冬日到,喜见只鹰击长空。”为轻快之作,这一句表现了芭蕉在旅行途中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伊良古崎(地名,在爱知县)一带,遍植松树,此句能令人联想到晴和的冬日,鹰飞盘旋于松林上空以及旅人观此精神为之一振的情景,意境非同一般。让人回味,观察十分细致。

王维的诗,如《山居秋暝》,写山村傍晚雨后的景色,在一派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恬适之美。他的另一类山水诗,则借对远离尘嚣的大自然的寂静境界的描写,表现内心深处空寂禅意的体验和追求。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在高度净化的意境中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其中《鹿砦》《竹里馆》《辛夷坞》等篇,无不体现诗人在寂寞中对大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细细感悟。他还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并且意境开阔,往往体现出景物给人的整体印象。在他的笔下,田园风光水色明净,峰峦碧翠,田家生活安详、悠闲,是一个闲适自得的诗人眼中的田园。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首诗,诗人以远处传来的人语声和夕熙在林中青苔上洒下的光影,来衬托山林的空寂幽静,有声有色,色是运用“反差”(光与暗),声是以动衬静,疏淡自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在密林丛中,透过树叶,一缕缕阳光,依旧那样静静地照射在绿绿的青苔上,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依旧那样安详与自然,这是多么平静的一种心态与感悟。其描写的细致入微让人回味,余情浓浓。再来看这一首:“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虽是一首送别的诗,但其中的“日暮掩柴扉”一句,暗示了当时的情景以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天色将近黄昏,周围十分寂静的世界。具有典型的农村田园气象,意境十分优美。

3.2“空”“虚”之美 二位诗人的诗中,不光描写了田园的寂静与纤细,也从另外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的“空”“虚”之情,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寄托了诗人置身于世外,向往清静自然的心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凄美。芭蕉的“古池”句,在幽美的意境中也透露出诗人的空虚、寂寞、无聊之情,他十分清闲,闲得发慌。其“枯枝”句,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也衬托了芭蕉对秋暮的一种伤感,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描写出了一幅凄凉之画卷。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诗人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维的诗中,也是如此,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也反衬出当时的“空寂”之意境,使人感觉到,好像只有太阳懒懒地照在青苔上,而没有别的更令人感动之物。其“日暮”一句,也通过描写傍晚的夕阳以及柴扉,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情,心情十分消极、低沉。

俳句与唐诗,都是两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诗体,影响也十分深远。本文仅从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一部分诗作中来体会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并且其“寂静”“余情”“纤细”之美与“空”“虚”之美不能够截然分开,互相包含,互相参照。从中,我们也许能够获得创作的灵感和美的享受,并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希望为大家加深对两位诗人的了解有所裨益。当然,对二位诗人以及其诗作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

[ 2](清)蘅塘退士选编 梁海明译注,唐诗三百首[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

[ 3]冯沅君、陆侃如、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 [ 4]叶维廉 中国诗学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1月 [ 5]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7月 [6]谢六逸

日本文学史

[M]日本:东京堂,1991年

[ 7]彭恩华,日本和歌史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年4月 作者简介: 潘贵民(1980.6—)男,湖南长沙宁乡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中日比较文学。

田少郁(1982.12—)女,河北石家庄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双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办公室 邮编:427000 电话:0744—8202123;*** 电子信箱:hankimin@163.com

第五篇:《绝句二首·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绝句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作品原文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字词注释

花欲燃:花红似火。

白话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作品鉴赏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下载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近一行白鹭上青天。--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远 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 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

    绝句

    《绝句》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庄培芳 教学内容: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学说明: 本诗是《绝......

    绝句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

    绝句

    《绝句》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

    绝句

    绝句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

    绝句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重难点: 1......

    唐诗

    唐诗 引言 中国两千多年诗歌史,唐代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留下的诗篇统计如下(载《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八号) 体载时期数量 五言古诗初唐663 盛唐1795 中唐2447 晚唐561 七言古诗......

    唐诗

    唐诗简易版 五言绝句:行宫(元稹登鹳雀楼(王之涣) 新嫁娘词(王建) 相思(王维) 杂诗(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山中送别(王维) 问刘十九(白居易) 哥舒歌(西鄙人 )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