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心故事儿歌名言
《王祥卧冰求鲤》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妈妈是船,爸爸是帆,我在船上坐,送我到对岸。对岸有树,对岸有山,对岸是花园,花儿真鲜艳,妈妈受苦,爸爸受累,看见我快乐,心里比蜜甜。我长大了,爸妈老了,黑发变白发,背驼腰又弯。我就是船,孝顺是帆,爸妈坐上船,幸福过晚年。爸妈最亲,家最温暖,一辈传一辈,孝心到永远
1、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6、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1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8、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1、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2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3、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31、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3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5、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第二篇:孝心感恩儿歌
《孝心童谣》
孝顺长辈是美德 齐心协力共参与 尽上一份我的力
遇到好吃学孔融 大人先尝我后吃 学习知识是重点 德智体美全面抓 莫让长辈多操心
奶奶在家最辛苦 买烧洗涮样样做 最早起来最晚睡 我帮奶奶敲敲背 好让奶奶心情畅
爸爸工作最操劳 东奔西跑常出外 回到家里很疲惫 我为爸爸倒杯茶 好让爸爸得喘息
妈妈在校课程忙 上课讲着喉咙痛 腰儿发酸眼儿花 递上苹果让妈尝 好让妈妈清清火
长辈想事我优先 爱我无私无所求 我应深知长辈恩 从小有份报恩心 凡事多想长辈情 万事都应做最好 长辈开心是孝道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的家 家里有爸爸妈妈 扶我学走路, 教我学说话
辛辛苦苦把我喂养大
我爱我的家 最爱是爸爸妈妈
练好咱身体,勤奋学文化 自强自立让您少牵挂
我爱我的家 孝敬好爸爸妈妈
多干家务活,争做好娃娃 传续孝心全家乐开花
孝心童谣
我有一个幸福家,爷爷奶奶爸和妈,五人相爱一样深,我们从来不吵架。爸妈下班回到家,为他洗脚又捶背。
爷爷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奶奶头发白花花,我给奶奶搬凳子,爸妈笑着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我是小新乖娃娃。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孝其亲乃草木。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重情重义做孝子,代代相传铭记心。
妈妈教育我: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家贫出孝子,过乱世忠臣,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孝心歌
勿以不孝身,枉为人子皮。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羊有跪乳而,鸦有反哺义。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谨记忤之教,孝心到永远。
《孝顺奶奶》
小板凳儿,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面片儿。奶奶嫌我煮的硬,我给奶奶剥花生儿。奶奶乐得直点头,说我是孝顺的小孙孙儿。
《孝心到永远 亲子儿歌》— 儿童歌曲
妈妈是船 爸爸是帆 我在船上坐 送我到对岸 对岸有树 对岸有山 对岸是花园 花儿真鲜艳 妈妈受苦 爸爸受累 看见我快乐 心里比蜜甜 我长大了 爸妈老了 黑发变白发 背驼腰又弯 我就是船 孝顺是帆 爸妈请上船 幸福过晚年 爸妈最亲 家最温暖 一辈传一辈 孝心到永远 妈妈受苦 爸爸受累 看见我快乐 心里比蜜甜 我长大了 爸妈老了 黑发变白发 背驼腰又弯 我就是船 孝顺是帆 爸妈请上船 幸福过晚年 爸妈最亲 家最温暖 一辈传一辈 孝心到永远 一辈传一辈 孝心到永远 一辈传一辈 孝心到永远
第三篇:孝心故事
孝心故事 大白香象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
迦尸国王非常着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么不吃东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
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 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着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么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着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
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 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
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抚摸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着了 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
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 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么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着儿子泪流满面。父亲不仅有酒可以喝,因为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着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孝经故事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爱,设法避免祸害,但却毫不怨恨,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常在历山耕种。因为舜的孝行这么难得,感动了上天,致使他耕种的时候,有象出来协助,有鸟帮他锄草。
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事迹已传播很远,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当时的领袖帝尧为找寻替任的接班人而问计于四岳(四时之官),四岳一齐推荐了舜。于是帝尧决定深入对舜进行考察,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观察他对内对外的为人。舜成亲后,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尽媳妇之道,关照弟弟,尽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贵出身而破坏家庭的规矩。舜对尧的九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一点也不迁就,使他们为人更敦厚谨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态度。
舜在历山耕作,由于和气谦让,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受到感染,变得能够互让,和洽相处,田界也不计较。舜去雷泽钓鱼,那里的人慢慢都能放下争执,互敬互让。舜在河边造陶器,仔细认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马虎的人见了,感到惭愧,跟着渐渐也就做得精致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产生很大感召力,人们都愿意亲近他。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偏僻,但一年后就变成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帝尧于是很赏识舜,奖赏给他高级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贵的琴,一群牛羊,又为他修建了粮仓。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象看到,很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洁粮仓那高高的上盖,然后暗中纵火,要烧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预先给舜准备了竹笠,一手一个张开如鸟的翅膀,乘风飘下而不死。瞽叟又与象设计让舜修井,然后推下沙泥土块活埋他,得手之后三个人瓜分舜的财产,象要琴和舜的两个妻子,而牛羊衣物粮仓归瞽叟及后母。幸舜在两个妻子安排下,预先在井旁凿开一洞,下井后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来的时候,象正占据舜的房子抚弄那架名贵的琴,见到舜而终于感到惭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后母和象合计害他,但仍然和过去一样,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并没有一丝埋怨。
帝尧对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让舜去做,终于认为舜的品德确实好,而且能干,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愿意出来辅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义,母有慈,子女孝顺,兄长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长,远近的部族都对舜异常尊敬,便将帝位传给这贤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禅让。舜以一介平民,一跃而为虞朝的帝王,纯是孝与忠所致。吕纯阳师尊在《吕祖全书》中介绍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于第一位,为“旋转乾坤,纯忠纯孝,揖让大德神圣,有虞大舜帝,无极至尊”,备极尊崇礼敬,要求我道中人,对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坚志奉行,细心体会”,“朝夕拜诵,广布人间”。三十六孝
舜的故事
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
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空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虽然继母和弟弟的不继怕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中兴报国
(孝是显扬父母的名声,不只荣耀祖先,更便后代景仰)夏朝王位传到相的时候,寒浞把帝相杀了,谋夺了江山。而皇后这时已怀孕并逃回了娘家。没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带大并常常告诉他要光复华夏。
当少康二十岁的时候,少康便遵从母亲的教诲。离开了母后对达虞国。虞王见少康后,觉得他能成大业,因此把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县及一旅的兵力送给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励精图治,国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少康眼见复国时机已到,就联络父亲之旧臣,一举攻进京都,光复了国土。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顺的人,善于继承祖先的志愿,善于记载祖先的事迹。在这里,少康做到的,便是继承祖先的志愿。
纯孝感君
(孝是当自己有福时,要顾及双亲)
周朝颍孝叔,是春秋郑国人,生平事母至孝。家里有甚么好吃的东西,都一定让母亲先吃。
当时,郑国君主庄公因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乱后,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则被放逐到城颍,并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
一日,庄公请颍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并问其原因,孝叔则表示当看着美味的肉时便想起家中的母亲,母亲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并希望庄公能把肉赏给母亲吃。
当庄公听到此番话后,突然显得沉默悲痛的模样。孝叔见状便问个究竟,庄公便把母亲和弟弟造反的经过说一遍,并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的经过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会,便指出:“只要掘一个地道,在地道中相会不就得了吗?”庄公立刻同意并派人处理,结果庄公便在地道中与母后相见,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还感动国君孝母,后人都称他为“纯孝”。立身行直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征,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
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
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于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彩衣娱亲
(孝顺没有老幼之分,也没有终止的时刻。)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
古人评价
虞舜,即是舜,姓姚,一说为妫()姓,有虞氏,名重华。相传尧年老选择继承人时,“四岳”即四方的部落首领推举了舜。尧对舜经过三年的严格考察,然后命他摄政。舜巡行四方,消灭了鲧、共工、兜与三苗。摄政八年而尧去世,舜继位,后来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继承人。
传说,舜的生母早亡,父亲是一个瞎子,娶了后妻后厌弃前妻生的舜。“瞽”(),瞎眼。“瞍”(),眼睛中没有瞳仁。舜生性至孝,即是行孝臻于至极。他的父亲很顽劣,用一个“顽”字来描写其
性格实在妙得很。《说文》:“顽,()头也。”“顽”,就是难劈开的囫囵木头疙瘩。诸位可以想象到其父的顽固、固执、愚蠢、不开窍的那种样子。
他的后母很嚣,“嚣”也一字传神,《说文》:“嚣,声也。气出头上。”《段注》:“声出而气随之。”诸位也可以想象到,其后母那种撒泼、刁蛮、无理取闹的喧嚣的样子。他的弟弟是后母生的,叫象,性情很傲,《说文》:“傲,倨也。”此一“傲”字也把其弟的傲慢不逊、趾高气扬的神情表露无遗。舜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过着日子,其父母以及其弟都不善待他,甚至要谋害他。《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
《史记》记录传说的两件事就可以看到舜生活的艰难、险恶与至孝。当舜被四岳推举出来后,尧还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并赐给舜仓库、牛羊和许多财物。但是,舜之父母及弟还想陷害舜。
一次,瞽叟又想杀害舜,就让舜爬上高处去涂抹仓廪。瞽叟就在下面纵火焚烧仓廪,希望就此烧死自己的儿子。但是舜很机警,用两个斗笠护卫自己,且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轻轻跳下,又逃离了火境,没有被烧死。
后来,瞽叟又想杀害舜,让舜去挖井。舜有防备之心,因此顺便挖了一个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挖井越来越深,瞽叟就和象一起倒土来填井,想以此来活埋了舜。但是,舜又机警地从暗道逃出,脱离了险境。
瞽叟与象很高兴,认为舜死定了,因此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于是接下去的分家中,象要求分得舜的那张琴和两个老婆,即尧的两个女儿。他就住进了舜居住的地方,还操着那张琴。
没有想到,舜突然回来了。象惊愕不已,装模作样地说:“我正思念您舜,好不忧愁!”舜却说:“然,尔其庶矣!”是的,你与我兄弟之间的友悌情谊可以说很深厚了!
《史记》:“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达到了“至孝”的境界,那种胸怀的描写很感人,当然也感动了尧,这也是选他为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种“至孝”,又成就了一种天地之间的孝的“感应”,出现了诸多动人的情景。因为舜的“至孝”,竟然获得大象与鸟类对孝行的感应,于是在历山耕耘时,大象来帮助他耕地,鸟儿帮助他耘田播种,孝行的感应竟然能达到如此地步。
历山在哪里?众说纷纭。史称禹舜建都于蒲坂,也即是在今天永济市南。历山是山名,也称首雷山,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但是也有传说是山东济南之南,即今天千佛山一带。还有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份都有历山,大都附会为舜耕作的遗址。
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制造的器物质量都很好。文中的“苦窳()”是指粗劣不合格的意思,“不苦窳”就是质量好。他到雷泽打鱼,虽遇到烈风雷雨也不会迷失方向。“雷泽”,是古泽名,又名雷水,在今永济市南,或说即雷夏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
舜对父母至孝,“虽竭力尽瘁,而无怨怼之心”。这就是竭尽心力与劳苦,“瘁”就是劳苦的意思;然而没有怨恨之心,“怼”(),怨恨的意思。帝尧听闻到舜的至孝,“使总百揆”,使他总管国家大事。“揆”(),就是管理的意思。帝尧还让九个儿子侍奉他,并将女儿嫁给他;传说中的娥皇、女英,就是尧的两个女儿。帝尧,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说他曾经设立官员掌管时令,制定历?,在位九十八年。
舜为帝以后,依然尽孝,载着天子的旗帜去看望自己的亲人瞽叟,尽儿子的孝,并且还封自己的弟弟象为诸侯。此可见地位变了,却不记前怨,不念旧恶,依然竭尽孝悌之道。舜在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逝世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就是所说的零陵。这山就在今天湖南宁远县南。
《二十四孝》开始第一篇安排虞舜的故事,很有深意:一从时代上来说,具有久远性,虞舜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人物;“五帝”一说,便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二是从人物的地位上说,具有权威性。三是从影响来说,具有广泛性。四是综合起来说,最有典范性。
再从《孝经》这一角度看,回应了《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孔子所说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舜,就是这样的先王,有“至孝”的“至德要道”,也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典范。当然这故事也回应了《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舍去故事中古人原始思维的一些东西,而抽取其合理的内核,则有三点可说:一,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怎样去行孝?那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人。二,孝绝不是“愚孝”,舜的种种逃生的机警与智慧,就是“至孝”中的聪明之孝,而不是愚蠢之孝。三,古代选拔人才时,孝行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今人又有何启发?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古代典范。
舜对家人祸心的不嫉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
第四篇:孝心故事
我的孝心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就是孝顺父母长辈,尊老敬老。有孝心,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发美德。生者父母也,是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抚养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做人,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我们一家三口人,我觉得妈妈是最辛苦的。因为她在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学生后,回到家,不仅要包揽一系列家务活:洗衣、做饭、打扫清洁等,还会腾出时间辅导我、督促我学习,陪我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下象棋、五子棋、跳棋、军棋。妈妈真是太辛苦啦!在父母羽翼下渐渐长大的我,也渐渐地懂事了,觉得应该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十岁那年暑假的一天清晨,我一觉醒来,发现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起床,一问才知道,妈妈说她头晕乎乎的,想多躺会儿了再去给我做早餐。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我一骨碌爬起来,安慰她说:“老妈,你睡着,今天我来给你做早餐——下鸡蛋面。”看着妈妈一脸复杂的神情,我拍拍胸脯说:“妈——,您放心,我就按照您平时给我做的那样来做,您就等着吧!”说着,我咚咚咚跑下楼,洗漱完毕,准备开工。我先打开煤气罐阀门,再扭动燃气灶开关,跳动的蓝色火苗似乎在为我加油。我往锅里放点油,等油热了再加上两瓢水,当水沸腾后,才往锅里放两把面。看着面条在锅里翻上滚下,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少加点盐,尝尝咸淡,如果淡了,就再加点。然后敲破两个鸡蛋放在碗里,打成蛋花倒进锅里,再放上一点儿生抽、鸡精,撒上葱花,关掉阀门、开关,哈哈,鸡蛋面大功告成!这时,妈妈也从楼上下来了,我知道她是不放心我,我赶紧拉着妈妈坐到餐桌旁,小心翼翼地为她端上我第一次下的鸡蛋面。妈妈欣慰地笑了,她一边尝着,一边夸我。我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吃着早餐,并信誓旦旦地说,以后下鸡蛋面我包了!这一年里,在妈妈忙碌的时候,我又让妈妈享用到了我学做的美味鸡蛋青菜火腿肠炒饭。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是妈妈吩咐的家务活,虽然有时我不大情愿,但最后我都按要求完成了。
真正主动承担家务活、关爱父母长辈,是我进入天门外校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每次学校放双休,我带回去的衣物由最开始是妈妈叫我放进洗衣机里洗,到现在我一回家就放进洗衣机里洗,然后拿去晾晒到收取、叠放整齐。
今年春节前,家里进行大扫除,我负责拖、扫楼梯,擦楼梯扶手。那天,虽然气温有点低,可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冷。看着干净的楼梯、锃亮的扶手,我特别自豪。第二天,天气晴朗,妈妈说要把窗帘拆下来洗洗时,我抢过妈妈手中的木梯,蹭蹭蹭,爬上去,在妈妈的提示下,把家里几个大窗帘全部拆了下来。当窗帘洗干净晾晒后,我又帮妈妈把其中两个大窗帘的挂钩穿进去,虽然有些挂钩穿得我这个毛孩子心情烦躁,但在妈妈的引导下,我还是完成了这一要心细的任务。望着挂上去还散发出淡淡清香和阳光味道的窗帘,刚才累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除夕那天,吃过午饭,我就和爸爸联手撕掉旧的春联、门神等,然后,我负责剪胶带,爸爸负责粘贴。当大红灯笼挂好后,我们全家来到大伯家团年。餐桌上,我在饱尝各色佳肴的同时,也向大伯大妈、爸爸妈妈、姑妈、哥哥姐姐们送上了新年的祝福。饭后,我还帮姑妈照看了好半天孙子呢!长辈们笑呵呵地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元宵节一晃就到了。看着爸妈忙着准备丰盛的晚餐,我也加入到其中——搓汤圆。开始,我揉捏不均匀,不仅没搓圆,还容易散裂。后来妈妈叫我要注意湿度适当,反复揉捏,慢慢的,我终于搓出一个个大弹珠似的汤圆。事后,看到妈妈偷拍我搓汤圆时的照片,我呵呵地笑了。
今年暑假,我们和小姨一家一起去看望外公外婆。小时候,外婆曾悉心地照看过我,外婆爱我,我也爱外婆。一到外婆家,我就兴冲冲地下车,提着我让妈妈在富迪买的中老年营养麦片、黑芝麻糊、果珍等,一边大喊着“婆婆”,一边走进屋里。却发现外婆行走十分不便,妈妈着急地说:“妈,您的风湿又严重了?”当得知她老人家可能是坐骨神经痛并已打过针了后,妈妈说她来烧火做饭,我赶紧扶着外婆到厨房做下,说:“我来炒菜!”我和姐姐陪着外婆说话,妈妈小姨择菜淘米。外婆看到我在妈妈的指导下炒青豆、煎荷包蛋——外婆特棒的厨艺,不住地夸我长大了。尽管在厨房里汗流浃背,可看到受到病痛折磨的外婆脸上的笑容,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热,心里反而觉得很爽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警言时时提醒着我这个如一棵沐浴在亲人们爱的阳光雨露下成长的小树苗似的少年,学会孝顺,传承孝道。可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唯有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为他们分担一点点家务,学着关心他们,体谅他们,陪伴他们,永远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第五篇:孝心故事
帮父母做家务心得体会
有人说父亲是山,母亲是水,我总觉得不确切。父母亲,不单单只是山或者是水,他们都是山和水!山山水水一向保护和养育着我们,此刻的我虽然只能做做家务来帮父母减轻生活的一点点负担,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其实,帮忙父母做事,只是讲孝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有体会,不能只做不思,也不能只思不做。父母养我们,我们要报恩。怎样报恩至少我心里就应心存感恩,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苦衷,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然后要行动起来,为他们做事,小到家务事,大到父母老时做到老有所养。因为,他们既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唯一不会背叛的最好朋友。绝大多数状况下,父母是唯一能够不顾一切帮忙儿女的人。因为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细绘着那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星期天我吃完饭已经八点了这是妈妈才慢慢的走进家。看见妈妈劳累的样貌,于是我决定为妈妈做一件家务――洗碗。
我是第一次洗碗,所以很兴奋。我先拿出清洁水,再把它挤到洗碗用的小手帕上,然后用它在脏碗上擦一擦,最后用水把碗冲干净。我就这样一个一个把碗洗干净的。此刻一个个脏碗变得干干净净,亮晶晶的。
我拿起一个碗放在我面前,瞧!碗好像一面镜子,我红彤彤的小脸袋儿“印”在了碗上,闪闪发亮。
洗好碗,衣服都湿透了,紧紧地贴在我的身上,我很累很累,我想:我洗一次碗就这么累,妈妈天天洗碗多累啊!
妈妈本来一脸的疲惫,此刻全没了,变得就像天使一样春风满面。原先妈妈的心也容易被儿子的一小点儿的“成就”满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这作儿子的心里乐开了花。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向在为了我们操劳。以前是我们小,还不懂的孝敬父母,可此刻。我们就应去孝敬父母,报答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哎。我这才发现帮妈妈做事的感觉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