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中国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班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望谟县第六中学八(20)班
黄学仪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畅谈梦想,认识行动起来,为梦想努力读书。
2、学会读书方法,初步理解,要实现梦想就要坚持,特别是学习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旺则国兴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梦则是中国梦。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呢?习近平主席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感受“中国梦”
1、PPT出示名人梦想 茅以升(造桥故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讨论:你还知道我们有那些梦想?
三、读书以追梦
同学们,伟大总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国之危难之际,激励了多少读书人前仆后继投入救中国的行列。一转眼,“中国梦”的概念响彻中华大地,鼓舞着人们向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读书人的参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知识来作为推动力,而读书获取知识,知识武装大脑,实现了个人梦,进而实现中国梦。今天我们敞开心扉 讲讲你读书的故事吧!
1、我是这样选择书的
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喜欢的书,说说自己是如何选择书的,教师引导多读名著。
2、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以点带面,爱读书的同学带动、感染其他同学,分享如何利用“边角碎料”时间,多读书。
3、读书方法大家谈
请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课前搜集的读书方法。
4、分享我的读书座右铭
PPT出示一部分读书名言,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喜欢的名言
四、我学到了什么
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回忆本节课内容:
1、经常读名著的请举手
2、爱读漫画书的举手
3、同意老师的建议下决心多读名著的请举手
四、激情小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洪流淹没了高大的城 池,埋葬了高雅的殿堂,有些历史不忍回顾。书籍可以被焚烧,读 书人可以被坑杀,但阻挡不了的是读书人对于梦想的追求,大浪淘 沙,我自岿然不动;釜底抽薪,但我心中有梦。“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让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现“中国梦”!
第二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领悟中华不振的表现和原因。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领悟中华不振的表现和原因。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在上次考试中,有一题是要写学习的名言或警句,很多孩子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这个故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书空——“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左边窄右边宽。齐读课题。(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121页,自己读自己的。(板书?号)
生自由练读
二:生字新词,初步感知
5:课文读完了,词语会读吗?
PPT出示: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词语,等下同桌一起汇报。请你们来读,一个接着一个。他们读对了,你们就跟着读,好吗? 疑惑不解 风和日丽 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 左顾右盼 铿锵有力 衣衫褴褛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踊跃回答 帝国主义
6.课后要求我们找出并抄写这些四字词语,有些同学误认为四字词语就是成语,其实不然,比如这些词语中 “帝国主义、踊跃回答”等并不是成语。有些成语也并不一定是四个字,课文中就出现了一个七个字的成语,谁找出来了?(打破沙锅问到底)
7.“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请用“打破沙锅问到底”说一句话。
8.周恩来小时候就是一个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请看这些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对话,注意动作、语气、语调。9.谁来试一试,你们是?老师来读旁白。重点指导:不解的问,疑惑不解。三:精读品悟
10:周恩来只有这些疑问吗?不是,他还有——(回答第六自然段的内容以及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课文哪里告诉我们周恩来还有很多很多的疑问?连省略号都注意到了,你读书真仔 1
细。是的,正是有这么多的疑问,驱使着周恩来闯进了租界,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周恩来的脚步,一起去租界看一看吧。请你读一读第七段(PPT出示第七段)11:读一读,比一比,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你读的真好听,老师这样读,你们听,有什么不同?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走进了租界。
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学校是走进校园,回到家时走进家门,因为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出入,而一个“闯”字告诉我们,租界是不容许中国人随意进入的地方。
12: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都要闭上眼睛哦。(PPT出示第八段,老师读)
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交流感受。
13: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你的心,请你读一读:“他们——一旁”。请你也读一读
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着,此时,她在哭诉着什么? 她在哭诉着什么?
自己的亲人被汽车轧死,她能不痛苦,能不痛哭吗?女孩子们,请你们读一读吧。
14:肇事的洋人在干什么?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15:是啊,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却得不到帮助。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却得意扬扬。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死亡,这个洋人却得意扬扬,幸灾乐祸,他的良心何在?是什么让他在中国的地盘上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用伯父的话说是——中华不振。你看到了,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他在干什么?请你来读:“她原指望——了一通。” 那个耀武扬威的巡警在干什么?请你来读。
中国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而中国的巡警不但不帮助自己人,反而大声训斥中国妇女。那个可恶的巡警,此时,他在训斥些什么?
16:看到此情此景,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孩子们,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17:同胞惨死在面前,中国巡警不但不帮助妇女,却大声训斥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满腔愤怒,却不敢惩处。
他们紧握的拳头是对洋人的恨,对洋人的怒,可是他们却不敢惩处。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处”。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是我们却只能把这些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一读这个字,再读,再读。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
18:现在,你们知道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了吗?——中华不振(板书)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出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真好。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还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19:虽有满腔愤怒,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你读出了什么来?无可奈何、愤怒。请你读一读?
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因此:妇女的亲人被轧死,却得不到帮助。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却得意扬扬。
中国巡警帮助中国妇女,却训斥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满腔愤怒,却不敢惩处。
孩子们,正因为有为虎作伥的中国巡警,忍气吞声的中国民众,所以才中华不振啊!
20:你们觉得:当时的周恩来,他在想些什么呢?
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21: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有志少年周恩来忧国忧民,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孩子,今天的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五:拓展阅读
22:有了目标,更要有行动,同学们想知道周恩来是如何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的吗?请同学们拿出阅读资料自己默读。时间:一分半分钟。
《勤奋好学的周恩来》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重,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数得满分。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
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所以,他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犹豫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那时候,他对学习目的已认识得很清楚。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作文中 3
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做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他是在苦苦地打基础,作准备呀!
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校长称他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同学说他是在万苦千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第二年,经老师推荐,学校破例免去了他的学杂费。周恩来成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在南开学校4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追求进步、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青年了。
通过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六:小结
正因为他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所以他在南开中学非常勤奋,因此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留学前夕,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周恩来远赴日本留学,希望学习先进的科技救国救民,假如这个志愿没有实现,他会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国人。
梁启超先生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七:作业布置
1:写一写:孩子,有了目标,你会怎样做呢?请将你的计划写下来。2:读一读:了解更多周恩来的故事。推荐阅读《周恩来的睡衣》、《飞机遇险的时候》
八: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 中华不振 惩 九:教学反思
书中自有满乾坤,一字一句须斟酌。教育之路漫且长,课堂机智要加强。菩提无树镜非台,奈何师恩断人肠。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杏花香。
第三篇: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坚定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收集我们先辈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并在活动时讨论。
2、在黑板上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
三、活动过程:
1、由主持人读一段话,引入班会的主题。女主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国家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在60年前,我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经过许多先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艰苦抗战,才终于结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男主持:经过了众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奋战,才使我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齐读:我们需要继承先辈遗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七(5)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主持:首先请听这个有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吧。(张沁同学)
2、分组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了解周恩来的事迹。男主持: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正是在众多的先辈共同努力下,才把祖国有如今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举出两个例子来。给表现好的组加分。
3诗朗诵《我爱这土地》 ·艾青
4、诗朗诵(两位男生:顾豪君 刘泽轩)——《灵魂》 女主持: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豪情到国歌声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悲壮
男主持: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到王昭君“何如一曲琵琶
5、资料
9·10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购买钓鱼岛,意图将其“国有化”。
9·11上午日本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从2012预算的预备费中拨出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三个岛屿,将其“国有化”。与钓鱼岛所谓的“地权者”正式签订“买卖合约”。
9·13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约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至此,我国已履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义务,完成了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的所有法律手续
9·14 中国海监船队6艘执法船与日方对峙。
5、面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我们该怎么做呢?
6、那为了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我们又该如何做?
男主持人: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国,我国有丰富的资源,但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国家每一项的人均值相对较低。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为了我们国家能够迎头赶上,我们的怎么办,该如何去做。请同学们踊跃发言,把你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告诉大家。
学生参与讨论、发言。
男主持: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很多同学都提到了,在现阶段,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7、教师寄语 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才是力量,没有科学文化你何以谈报国?出了这道校墙,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的纷繁复杂。是我们单纯稚嫩的思想所必须接受的。只有在校园里学好知识,打好基础,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看世间风云变幻,谁主沉浮?
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腾飞,“振兴中华”的伟大任务就由我们来承担,同学们,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由我们托起,让这句不朽的名言不再成为空谈,不再成为口号。
8、主持人宣布 女主持:我们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在经过同学们精彩的论述后到此结束。
齐读:感谢各位同学及老师参与!参考资料: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第四篇:主题班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活动班级]:初一(5)班
[活动背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交朋友,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人们的阅历,丰富人的各种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识字面的进一步扩大,自主意识的逐步提高,有很多学生开始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在他们有这种阅读需求的时候,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传输良好读书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是知识的源泉,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读书事例,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2、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并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书也会给你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爱看书。[活动准备]:
1、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2、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3、好书推荐 [班会过程]:
一、介绍读书节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设立世界读书日的目的
“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在于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三、读书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中华儿女为书而生,为书而死,为书而乐,为书而苦,几千年来书与无数的伟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我们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阅读水平事关祖国的未来,事关民族的兴衰。
四、名人读书的故事
1、匡衡,西汉著名经学大师。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读书。匡衡邻居家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他想到邻居家读书,却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了起来。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匡衡成了一个有学的人。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3、毛泽东
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到了武汉。夏天的武汉有 “火炉”之称。可是毛泽东照样每天看书写字。书上的字很小,只好加大照明度,这样房子里的温度就更热了,汗水不停的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工作人员立即送上毛巾,请毛泽东把汗擦一擦。毛泽东接过毛巾,风趣的说:“读书也要付出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4、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后来因为苦读诗书,终于成为我国一名著名的文学家。
5、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
有一天,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校长,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后来,周恩来成了拯救中国的一代元勋。
五、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弥尔顿
3、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4、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
5、读书可以抚育青年,慰藉老年。读书可以增进幸福,消灾解愁。在家时,给你带来快乐;外出时,让你心旷神怡。
——(古罗马)西塞罗
六、好书推荐
1、《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
如果要在美国儿童文学中挑选一部最杰出的作品,非《夏洛的网》莫属。这部讲述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童话故事,出自美国散文大师怀特之笔。它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被许多大人奉为生命中的经典。不可不读。
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位文学教授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是一本自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来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话的女孩。她最终获得了哈佛的学位,并在国际讲坛上用自己也听不到的声音震撼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
这本书里,我们从海伦·凯勒身上得到的是一种力量!顽强、富有毅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在艰难中不断进取。就像马克·吐温说的那样:“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已从一个娇纵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而这本书正讲述了19世纪这个伟大的故事。”
3、《草房子》
《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他历年创作的多部少年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红瓦》、《细米》、《青铜葵花》,都保持着典雅的格调。曹文轩的这部少年小说,讲述60年代初,一个水乡小学的故事。故事里有孩子也有大人,但作者都是是用孩子的视角在讲述故事。故事里有欢笑,也有少年人的忧郁,有大喜也有大悲。这是部能深深打动人的书。
曹文轩的文笔非常优美,清新之中透出典雅的气质。如果要学习写作,曹文轩的作品是非常好的老师。
七、交流下读书学习的方法和表扬鼓励同学。
八、总结
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也可见读书在古人的修身养性、启发思维方面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读书,不仅是公民个人素质的一个提升,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所以,让我们从今天起,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让我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读书,不断地完善自我,陶冶情操吧!
第五篇:为中华之崛起而树中国梦
为中华之崛起而树中国梦
夸父逐日死而方休,何也?其有梦也。
愚公移山坚定不移,何也?其亦有梦也。
华夏之地,历经千秋,万代之国也。纵观古史,血继炎黄之脉,业承尧舜之才,夫华夏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雄无数,群贤迭泳。丝绸之美,享誉八方;长城巍峨,天下奇绝;更有四大发明者,福泽宇宙,真可谓地大而物博也。环之列国皆畏此之势而俯首称臣也。然世事无常也,变化莫测。至清末,上昏下庸,贪腐盛极,拥权者固步自封,骄奢淫逸,不思进取也。自诩天朝上国,天下唯我之大。国力日衰,蛮夷利其然也,垂涎三尺,遂用鸦片之毒残害国人,国门洞开。天朝上国,犹若以卵击石,秋风扫落叶,屡战屡败。祖宗之土日削月割,如弃草芥。众国仿效,狼狈为奸,毁我圆明,日寇凶残,屠我同胞。泱泱古国,毁于爱新觉罗氏,何也?国人丧之梦也,人无梦则国无梦,国无梦则恒亡矣!
时至今日,先辈前仆后继,中华已初显富强也,然勿忘前人之鉴,不可自满也。是故众人应为中华之崛起而树中国梦也。
中国梦,经济之兴。汝若国贫,教育何兴,军力何强也。经济者,国之根本也。民之食不饱,无心投于建设,置正业于不务,终沦为偷盗抢劫之徒。民乱则国乱,国乱则大祸至也。列强侵袭,鲸吞肉食神州之地。国之战矣,军粮无所供,纵有九牛二虎之力,然将士食之不饱,饥肠辘辘,先败与精力矣。无所金银,军饷难及,战而无神兵利器,必败也,国亡矣。国贫,幼无所育,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呜呼悲哉!君不知索马里,烽火连年,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何也?国穷,经济不振也。是故国之欲富,必先大兴其经济也。经济振兴之路当以科学之光普照之,引国外之先进,补吾之不足,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掌握核心之术,莫受制于人。届时,中国制造亦中国研发,华夏之工厂密布于五洲四海。国,必富也。
中国梦,教育之兴,任重而道远。泱泱大国,文化五千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中华之傲也。然国民受封建禁锢已久,再者因近代之战乱,文革之祸害,国人疏于教育。时至今日,国初显富强,民生虽安逸,然则轻于教育者众多,文盲比比皆是。今有奸邪之人,蛊惑新疆之民,曰:自焚可羽化成仙也。遂自焚于市,惨不忍睹。众人惶惶不可终日。受蛊惑之民,皆乃无学识者,假若其曾皆受于教,此迷信可不攻自破也,悲剧何有?俗曰:无文化者,真可畏惧也!今国发展之步伐犹如快马加鞭也,而其民之素养如老龟漫步也,龟何能及马邪!步履不齐,此乃大弊端也,近日虽未见其大碍,日久必见其弊。教育不兴,民智不化,民风日减,文化之精髓无以继承,国魂将失。或曰:富者莫受于教万贯家财终不保,穷者莫受于教而穷根难拔也。君不知,今居于贫困山区者无所教,皆渴于知识,如嗷嗷待哺之婴孩,殷殷之心,盼之切。政府当排万难而设教其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夫日本者,二战虽败,满目疮痍,然其重教于民,百废俱兴,今乃成强国也。是故,教育之大兴,全民受教,国之必兴。
中国梦,军事之兴,乃国之保障也。犹想当年,成吉思汗何能征战四方,军事之强也。清军何以屡战屡败而疆土不保,军事弱也。鉴之前人,以史为镜。堂堂中华,须有神兵也,退能守,进能攻。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令敌闻风丧胆。时下,美帝联合其鼠众,欲禁中国海军于自家门前作困兽之斗也。是故,当以自强不息,披荆斩棘,破其岛链,振我中华之神威。军事之兴,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同胞之于国门外,外人不敢欺也;军事之兴,国土方能寸土不失,外人皆畏我神威也;军事之兴,方能保世界之和平也。
中国梦,法令之明,治国之根本也。众所皆知,前有巨贪和珅,鱼肉百姓,其财可敌国也,今有文强勾结作奸犯科之人,欺行霸市,众人苦不堪言。其何敢妄为也,置国法之不顾也。是故当明法令。地方政府广听于众,纳谏如流。非民畏官,而官畏民也。非民服务于官也,而官乃民之公仆也。严申律法,使之完善,遵之守之,惩恶扬善。日行而不畏其抢,门开而不畏其盗。官民同心,共创法制社会也。
中国梦,齐我山河,普天同庆。宝岛琉球,自古乃我神州之地也,两岸乃一家。然其迟迟未能归。国人皆翘首以盼,日思夜想,望其归兮,归兮!钓岛之争,愈演愈烈,东瀛小国,恶狗仗美帝之势,占我疆土。犹骂吾掠其领地,贼喊捉贼,不耻为天下笑,举国悲愤。国土一日不能齐。牵肠挂肚痛于心,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毫厘国土,胜若千金。国之不全,若金鸡缺足者,终有痛矣,尚不能不动,空有其身,何傲之有?故欲奋起于世,必先齐其身,后方可奋起也。
万丈高楼,始于一砖一瓦。少年有梦,则国有梦。举国同心,中国梦非梦也。待我中华复兴日,定是世界为我欢呼之日。届时,国民皆以华夏子民为豪,客至四方,皆受外人之敬爱。外人莫敢杀我渔民者,强国莫有觊觎吾领土者,皆畏我中华之神威也。鳏寡孤独,伛偻提携,皆有所养。孔孟非独中华之师,亦为世界之师也。李杜之诗非独流传于国人,亦世界之万口传也。
既为天鹅,何为混迹于鸭群也?
既为蛟龙,何为匿藏于混沌也?
你我当自强,再续中华之光辉画卷。精修于学,励志于心,付之于实,万千青年当为中华之崛起而共树中华梦也!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庞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