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2: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

第一篇: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

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

威尼斯的中国梦 2013年06月28日 06:38 AMFT中文网编辑 盛立宇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1893年 4月19日,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策划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双年展,他的发起人正是当时的市长里卡多·塞瓦提可,就这样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界威尼斯双年展拉开了帷幕。

“中国人来了。” 2013年5月31日,威尼斯的皮诺美术馆门口,一个意大利门卫扭头对伙伴嘀咕了一句。

这是5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前一天。水城阴雨,但街道和美术馆里中国面孔突然多了起来。他们大都是来参展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5月28日到31日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这四天是双年展的预展,威尼斯迎来艺术界的名流和媒体,各种展览开幕,酒会和派对无数。艺术家忙于布展之余,还要接待藏家,美术馆代表和记者。现在,他们终于从各种紧张和焦虑中解脱出来,可以好好看看威尼斯呈现的当代艺术景观。保守估计,这里的中国艺术工作者接近两千。威尼斯双年展有百余年历史,是当代艺术界的盛会,但中国艺术家与之的渊源并不长。80年代,中国受邀参展,送去了剪纸和刺绣,与当代艺术的趣味格格不入,交流中断了十年。直到1993年,意大利外交官茀兰(Francesca Dal Lago)牵线,16名中国艺术家才再次受邀参加主题展“东方之路”。其中有王广义,方力钧,张培力等日后为人熟知的名字。当时的中国媒体和这些艺术家一样,显得兴奋和生涩,艺术刊物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获取国际身份”,大众媒体则称“初步亮相”已经“轰动海外”。只是少有人知道,这十几位艺术家挤在一个展厅里,房间的一半还被人挤掉。

时过境迁,20年后的很多中国艺术家已对国际舞台轻车熟路。2013年五月,超过300位中国艺术家登陆威尼斯,中国平行展数量近20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以其影响力,威尼斯双年展吸引这么多中国艺术家不足为奇。但如果有哪位艺术家声称自己轰动水城,行内人可能会问一句,哪个展? 参展≠出名

简单来说,当今的威尼斯双年展有主题展,国家馆和平行展三个组成部分。主题展体现双年展总策展人的意志,为整个双年展定调;国家馆类似世博会,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场馆里自由命题;而平行展由非盈利艺术机构向组委会提交申请,获得许可后举办。平行展虽是威尼斯双年展正式组成部分,但内容没有必定联系。虽有“批准”,但无“审查”。曾梵志作品:无题

既然如此,平行展水平就各有高低,参展艺术家也是各路英雄。数百人的中国艺术家队列中,有一部分得以跻身关注度较高的展览,如曾梵志的一对大画幅作品“无题”展出在收藏家皮诺的海关大楼中庭;而艾未未的作品也入选两个平行展,一个国家馆,并引起不少话题。在国际上,这些艺术家或有学术认可,或能制造争议,在双年展舞台上,也自然成为一张中国名片。

但更多人并不在当代艺术的图谱上,对他们来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机会。第一次参展的艺术家,大都希望能够遇到“伯乐”,获得学术上的肯定。对于更急功近利的人而言,一件“去过威尼斯”的作品,则可能带来更高的市场价值。

但这很难。包括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在内的各种展览有上百个,每个展览的作品又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即便是好作品,也很容易被淹没。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作品往往只能留人驻足几秒钟。艾未未作品:Bang

即便如此,威尼斯还是让中国艺术家趋之若鹜,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自掏腰包参加平行展。预展期内,威尼斯主岛酒店客房大多在每晚五千元以上,很多人选择住在岛外,每天火车往返,三餐披萨。如果在威尼斯两周,带上助手,交通和运输花费可达几十万。交不起旅费的艺术家,往往用作品抵开销,展出后的作品交由赞助商收藏。300多位中国艺术家中,绝大多数参加的是平行展,数量大大超过上届。

批评随之而来。很多评论家称国内策展人和艺术家“急于登场”,甚至是“做给国内看”。一些展览剑走偏锋,在作品选择和策展理念上偏离传统,引来指责。有中国艺术家称,相当一部分平行展“丢脸”。“未曾呈现的声音”

今年欧洲天气反常,五月底的威尼斯只有十多度。孙平只穿了一件松垮的体恤,手和衣服上面满是油墨。他六十岁,皮肤黝黑,眼袋很深,刚刚完成一件形式激烈的作品。他并不掩饰愤怒。他受邀到威尼斯参展,但展览的主办方广东美术馆却在表演开始前三十分钟拒绝作品展出,原因是作品涉嫌淫秽。这位以“反体制”和“身体”为标签的艺术家也做出回应,强行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一名穿肚兜的女子用下身和毛笔写的书法。众人围观,闪光灯喧哗。

孙平参加的这个展览叫做“未曾呈现的声音”,是个巨型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约170位,展出场地近五千平米,是所有平行展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这个展览上,不止一件像孙平这样充满了争议,甚至让人感到荒诞的作品。这台耗资近两千万的巨展被很多人批评为“一无是处”,是威尼斯中国平行展中受到议论最多的一个。

30号下午,展览在威尼斯军械库93号展场开幕。虽与中国馆隔岸相望,但交通不便,找到这里并不容易。穿过好几个空旷的展厅,才找到发布会现场。这里是明显的“中式”:嘉宾坐一排,面向观众,逐位发言。场间,几个化了浓妆的意大利小姑娘把大红短旗袍撑得满满,来回穿梭,被几位摄影爱好者一阵连拍。

现场的几百人中,大部分是参展的艺术家。其中一些人成熟的艺术观和另一些人静态的思维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和无数作品挤在一起,左手油画,右手雕塑,众声喧哗。个别国际人士显然有些困惑,对身边懂英语的友人讲,我觉得这实在是太大了...视频:未曾呈现的声音现场整个场面让人似乎穿越回到国内。策展人王林说,这是他有意呈现的景象。这个展览就是要让西方听听中国的声音。他的前言是28个字:“艺术使中国不是世界的威胁,请听听来自中国艺术家真实的声音。” 争议平行展

并非所有人都买他的账。一些评论家说,展览布局糟糕,作品与作品之间,缺乏视觉和空间上的联系,显得逻辑混乱。一位知名艺术家在微信中说,展览形同“农贸市场”,而策展人应该被“吐槽”。

现场一位旅居海外的艺术教授说,从选择艺术家,选择作品,到安排作品实现和布置,策展人不知所云。以至于难以从策展概念,策展研究层面来谈论这些展览。

“太不讲究,”这位策展人说。“比如你要装修一个房子,里面各种家具,先还不涉及到装修品味的问题,先得把东西摆对吧?总不能把床放在厕所里面。” “未曾呈现的声音”部分作品

策展人王林是知名美术批评家,现在正要面对这些批评。这位儒雅且有明显东方意识的四川美院教授说,现场这些让人困惑的“中国观感”,实际上是他有意为之。他故意把展览做的迷奇,局部拥挤,压抑,为的是在威尼斯现场呈现一个中国式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验。他有意抗拒西方美术馆清心寡欲的观看方式。至于这个体验是否带来愉悦,他并不在意。在王林看来,批评者众,是因为触动了当代艺术的既得利益。他说,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了艺术明星既得利益的一个小圈子。规则制定者是西方策展人,藏家,以及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而他想做的,是超越西方艺术制度和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呈现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原本的生态。这个景象真实,全面,也因而不可避免地复杂,艺术家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形态,也必然不是“既得利益”者熟悉且认可的。

王林的说法道出了一些实情。文革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圈的确是由一部分驻华外交官和记者介绍到国外。他们的审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批评者们说,这是后殖民主义的延伸,而中国艺术家是在迎合,甚至向国外策展人献媚。

类似的批评延伸到中国国家馆,认为官方意识形态绑架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像孙平那样的行为艺术家,就不可能得到中国国家馆的入场券。评论家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就迷失在在西方语境和中国官话两者之间。但也有人说,过分强调这些背景,是在卖弄悲情,本质上还是在向西方艺术体制撒娇。看过好几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顾振清说,太多展览打“中国牌”,却都达不到挑战和竞技的水准,他笑称,别人问他,到底平行展,国家馆,有中国人参加的这些展览,哪个稍好?

他说,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台湾馆!

但或许否极泰来。这位艺术界的老兵说,中国艺术家去威尼斯,追逐双年展的学术性,总比一位追逐拍卖会和博览会好,去了双年展后,他们看到问题,获得经验,与国际艺术圈人士交流意见,知道什么才是好展览。这种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启示会像醍醐灌顶,“是真正的洗礼。” 威尼斯“去神圣化”

在北京工作的艺术家任芷田就有这种体会。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他发现,各种平行展,国家馆,优秀的作品其实很少。再加上中国艺术家大规模“赶集”,威尼斯双年展已经光环退去,参加了也称不上荣耀。他个人不寄望这个舞台成名,反是观察世界,发现自己的作品和世界水准的距离,这方面的收获更多。威尼斯对他来说,已经只是另外一个秀场,最终的话语权还是看作品的分量。

曾经一度,艺术圈内有人去海外做展,无论反响如何,都声称自己轰动欧美。这种把戏在信息开放的当今已经越来越容易拆穿。参展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中,如果有人作类似声明,也只会被嘲笑。

哪怕把威尼斯双年展看做当代艺术圣坛的人们,现在也应该修正看法。威尼斯的确展过很多大家,但这里却不是设定标准的场所。威尼斯双年一度制造明星,但时至今日,西方艺术精英却想扭转这种局面,不为市场服务,而是试图更加平铺直叙地呈现当代艺术作为知识生产发动机的面貌。本届双年展主题“百科宫殿”无意呈现视觉奇观,也没有堆砌明星,就是体现了这种愿望。前去双年展的人们也应知道,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大师云集的展览,而是一个艺术生态。当代艺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几十年的瑞士藏家乌利·希克说,意义之一在于制造辩论。如果此言有理,那么中国艺术家在威尼斯舞台上的表现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作为一个几百人共同完成的行为艺术,这不算一个坏作品。

曾梵志作品照片版权:?Palazzo Grassi, ORCH orsenigo_chemollo

第二篇:双年展观后感

 周四去看了双年展,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显然我就是这个外行】

这里我还是说点什么的好

首先很多人进了美术馆的院子就会直奔大楼,进去看展

其实美术馆外周围一圈也很有看头

我的记性不是很好,很多作品名字都记不清了,请见谅

最明显的是院子里的火车,枕木,古老而破旧

其实车厢可以上去看【而且不管你有没有票】

车厢里很奇怪,黑漆漆的,墙上写满了“正”字,怪吓人的里面的东西也很奇怪,大家还是自己看照片吧

 还有门口墙壁上的五彩蚂蚁,yuki说,看了很难受,有点吓人

我倒觉得还好,蛮新鲜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还有中国古建筑的廊柱,那种只用插接,不用钉子的东西【好大一个】

这些东西其实还好,不怎么会让忽略

忽略的是美术馆另一边的东西,有些展板

是各个街道居委的板报,一些上海印象,双年展的历史

很耸的一件事:有块展板上有上海各个大学的校门照片,有新有旧

但是最矬的就是同济的大门,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只有砖头木板= =,哪找出来的还有个就是人民广场历史变迁的照片【据我们文化产业的老师说,这是向社会征集的】,这些照片都很平民,说不定会看到什么眼熟的人

还有就是美术馆周围一圈的花坛,里面种的是水稻,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

其实这个也是听文化产业的老师说的,据说还原100多年前的人民广场【农田】

 美术馆的票子,呃~~~学生票5元

虽说我们都递上了学生证,不过人家看都没看,估计只要递上5块钱【看上去有点学生样】就

可以糊弄过去了

一楼的冷气很强劲呃~~好舒服~~~

要说我也说不清楚了,还是自己看图吧

 虽说每个展品都有简短的文字介绍,但是基本无用,根本不懂作品的含义,除非是个别很明显的但是显然,中国艺术家的介绍作品好懂点,文字介绍把意义挑得比较明

还有看到一些有趣的人,我和yuki都做了些嘲事

有个很cosplay,很哥特的女孩?女人?还是小姐合适点

穿得一身黑,连头花都是黑的,头发拉得笔直,人很瘦,皮肤偏白,艳红色的口红,最耸的是

她的手提袋,是个小棺材= =【就是吸血鬼睡的那种】呃~~人家是搞艺术的吧~~

为了偷拍人家,yuki让我站到那女的边上,假意拍我实则是拍那女的= =

 这个展很大~~~,好好看,3.4个小时少不了

不过真的看不懂,坦白说有些事我们也可以做到,摆个摄像机在一边,就这么拍一天,就算艺

术作品了,这个~~~~~~【这种东西还不少,总觉得作品水平良莠不齐】

看完展,我两都觉得走得累死了,走在人民广场,看着高楼大厦,呃,觉得好俗气【受某部影

像作品的影响,感觉中国人造楼像是无聊的斗气,没事摆阔一样】,不过这种影响应该也只是

过眼云烟得了

今年的双年展说是把火车开进了人民广场,在美术馆的花坛里种起了稻子,宣传的卖点自然颇具冲击力。报载开幕的第一天上海美术馆几乎“爆棚”,说得我心里痒痒的,急着要去观看。结果第二天临走,发现相机的电池没电了,无奈只能冲完电再去,于是第三天一早,我准备停当后兴致勃勃前往美术馆参观。由于主办方采取了限流措施,虽然也排着队,但据说人数比开幕那天少多了,尽管我仍有拥挤之感。

这届双年展的主题叫“快城快客”,据主办方介绍,展览的着眼点在于关注当下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以后人的角色的快速转换。这个题目有些大,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阐述着这一主题。作品中既有实物的也有平面的;既有绘画的也有装置的;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既有传统的也有前卫的,作品集中展现了世界各地艺术家对于城市化、市民化的这一全球性趋势的作出的反应和思考。

半天浏览下来,一些颇具亮点的作品给我留下较深印象。诸如:

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不锈钢材料制作的蚂蚁,密密麻麻爬满美术馆的外墙草地,似乎暗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规模一再扩大,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非常狭小;

另一组群雕“人面恐龙”,创作者以荒诞的表现手法在向人们倾诉那种对远古时代的追忆,让人很自然地产生恐龙的绝迹与眼下地球人口爆炸之间的某种隐忧;

放置在入口处正对面草地上的几匹马的雕塑,秀气、纤弱,俊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就是马中的“白领”,这马几乎没有一丝马应有的强悍和雄壮,这是否暗喻在越来越安逸舒适的都市环境中一部分人的某种身体机能正在退化?

这是一幅巨大的油画作品,斑驳陆离的画面,各色人等集聚在这里:有姚明,刘翔,韩寒,有杨振宁、翁帆夫妇;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中国人中间还有不少洋人面孔„„拥挤、杂乱、骚动„„,这不正是我们每天生活在这里的这座城市吗?

一架差不多真机般大小的飞机模型,机翼下,一边是一辆一半已经开进飞机机仓的小轿车,而另一边却连接着一辆手扶拖拉机,三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以这种独特的组合方式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

这象是长途汽车的出站口,各色不同的包裹行李零乱摆放一地,虽然没有行李的主人出现,但这件作品已经在明白地告诉人们,又有新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城市里来了,这中间或许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许有到都市寻求发展的淘金者,更或许有背井离乡的农民工„„。

一个布置有序、气度不俗的客厅,而所有家具上面洒满厚厚的一层白糖,荒诞离奇的场景象要告诉观展者一些什么„„

这是一位台湾艺术家的作品,大门边上一块狭长的花坛改种的一小片水稻,象在无声地提醒人们,面对繁华喧嚣的都市,你可曾知道,它的前身也曾是风吹稻浪的田畦„„。

二楼一件微缩实物作品使我驻足良久,这是一间半人多高、一人来长的小房子,按比例缩小的床铺、饭桌、蹲坑,煤炉,桌上的电扇,地上的暖瓶,塑料篮里的鸡蛋,搁在柜子上的电视机,上下阁楼用的木梯,贴满旧报纸的门等等生活起居所需都拥挤不堪地堆塞在里面,一眼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让人一下就认出这是上海无数个亭子间,二层阁中的一员,------这不正是我们当年曾经的居住之所吗?

要说这次双年展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放置在入口处的那列火车了,旁边铁制的三个真人般大小的年轻人肩背军用挎包,手里挥动“红宝书”,走进后面的一节车厢,厢体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正”字。看到这些,只要是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铺天盖地的上山下乡运动。

清楚记得那时我的一个堂弟在黑龙江农场支边,过完春节返回这天,我与另一个堂弟去北火车站送他,寒风凛冽的冬夜,映入眼帘的那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啊:火车站里里外外人山人海,每人手上大包小包的行李,在水泄不通的车厢里为了抢占一个行李架空间,小伙子几乎是踏在人的肩上去抢;当列车启动的汽笛鸣响,父母、兄弟、朋友、情侣,大呼小叫的,抱头痛哭的,细心叮嘱的„„,一双双手攀着车窗,脚步随着缓缓前行的列车移动。这时,同去送行的我的堂弟突然放开他哥哥的手,从棉大衣口袋里拿出二根烟花,猛吸了二口烟,迅速将其点燃,漆黑的火车站上空一串五彩烟火腾空而起,送行的人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片刻后便是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与亲人离别的复杂情绪突然被这烟花点燃而爆发出来。虽然事后我这位尚未成年的兄弟被车站民警带走训话,不免有些沮丧,但这天晚上这二支普通烟花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美丽、最精彩、最难忘的烟花燃放场面。

站在这列锈蚀斑驳的火车边,我被深深触动,想得很多很远,一件艺术作品能拨动人的心弦,启动人的思绪,与之产生共鸣,这应该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处吧。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只有深切地关注并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变革之中,融入于“人”的命运之中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只有打动人的情绪,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作品才能获得艺术生命。

这便是我观看08双年展的一点感悟吧。

第三篇:深圳双年展参观感想

深圳双年展参观感想

深圳之行结束了,十分感谢淑德女子书院的老师们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使我能够有幸加入此次双年展之行。匆匆两天来回,但是我们却参观了了虔贞女校和双年展的主会场—南头古城,以及外加一场戏剧,虽然行程匆忙,但这却是一次收获颇丰的视觉盛宴和心灵之旅。

此次参观的首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虔贞女校,虔贞女校位于浪口社区,起初觉得它像一个不起眼的民居。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王主任详细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所屹立百年不倒的传奇,惊叹它的无穷魅力与活力。

在早在一百多年前,教会学校已经开始倡导男女平等,并且付诸行动,从香港开始逐步建立女校,并广泛推广到广东的客家地区。一大批外籍教师涌入客家地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西方文明与客家文化融合的如此完美,教会学校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重男轻女思想的转变。这让我感触颇深,当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飞速发展,但男女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很严重,性别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女性在职场依然受到歧视,传统观念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依然承担着主要责任,父权观念影响下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导致性别失衡,种种现象表明推动性别平等是多么重要。此外,历史是有痕迹的,百年教育留下的是长长久久、生生不息的文化传递。中西文化的碰撞,不只是对客家人,对传教士的后代来说,也是影响深远。因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原因,也因为刚好自己在做城中村综合治理的相关项目,所以我就更加留意虔贞女校在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和方式,街道主导可以在城中村社区中将文化建设做的如此之好,真正体会到满腔热血的去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也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我们在城中村发展过程中,真的不能只是简单的推倒重建,也应该注重加上软环境的建设。

第二站是南头古城,这里也是一个城中村,也就是双年展的主会场。当讲解老师带着我们穿行在巷子里的时候,很惊喜有很多改造之后的艺术品,工艺坊,以及新建的“议事厅”,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中,还有门口有条不紊的打麻将的村民,巷子里推着一车沙子的建筑工,一切好像都互不打扰。双年展的主题是发展和传统的融合,也在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城中村,关注城中村里的群体,从开始参观我就在想,展会结束后,给南头古城留下了什么,会不会对它以后的发展产生一些影响,繁华褪去的展会之后,村民们的生活还是像以前那样吗?在展厅中还有一个关于深圳市城中村变迁的资料室,参观时匆匆中翻阅了一些,对于城中村改造治理到底应该应该怎么样,我受到了些许的启发。

晚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相逢尴尬时》,在时代的大背景和个人生活水乳交融,时代在变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时代影响我们,我们也在塑造着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剧中的男女主,相比于男主的犹豫和迷茫,似乎女主更加独立果敢,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女性的追求吧,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就像剧中女主所说的那样“做自己的女王”。

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在参观中细细品味,但这一定会带给我们思想和观念的启发。

第四篇:中国梦

“中国梦” 和“境外势力”

“中国梦”近来是个很热门的议题,人们往往将其比拟于“美国梦”,而忽略两者的重要区别:“美国梦”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成分,而“中国梦”则是集体主义的宣传口号。但是作为百多年来的强国梦理想,“中国梦”确实是力图赶超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

从这个角度,“中国梦”相对于“美国梦”的一个明显劣势,便是北京在大力宣扬“中国梦”的同时,出现要提防“境外势力”的宣传高调。除了藏、疆、香港等地,就连学术界里都提出要警惕“境外势力”渗透的说法。而防范所谓“境外势力”,实际便是排斥和控制有“海外关系”的人士。越是邻接“境外”,越是如临大敌。新近的香港普选争议是明显例子。

正是在对“境外势力”的态度上,如《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引用报道,美国华裔作家刘柏川的新书《华裔美国梦》(A Chinaman's Chance)点出了“美国梦”相对于“中国梦”的重大优势:“海外关系”人士实现“美国梦”的巨大机会和成功。

刘柏川强调的是华人华裔通过精英教育和个人奋斗被美国上层社会完全接受的事实。这一竞争优势,使得美国并不需要担心中国的崛起,除非中国也能同样接受容纳来自境外的人才。

刘柏川本人便是例子:作为台湾移民第二代,他是耶鲁大学本科和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双料常春藤精英,担任过克林顿总统的演说撰稿人和内政顾问,后来创办了公民大学(Citizen University)。

类似的华裔人士,可以举出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哈佛商学院)、奥巴马政府要员卢沛宁(普林斯顿本科、哈佛法学院)和陈远美(哈佛大学),以及被北京官方传媒攻击为“香蕉人”的前华盛顿州州长、奥巴马政府商业部长和驻中国大使骆家辉(耶鲁大学)。

就是在近日的新闻里,也可以顺便举出2014年民主党纽约副州长初选候选人吴修铭(哈佛法学院毕业、首次提出“网络中立性”的法律专家),以及共和党罗德岛州州长候选人、得到罗姆尼支持的克兰斯顿市长冯伟杰。

这里牵涉到的题目,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与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里总结的历史规律:国家强盛成功的长远关键,是具有“包容开放性的国家机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上述华裔人士,只是大量与“境外势力”有关系的美国移民第二代成功的一部分。

被茶党怀疑出生在非洲、暗里信奉伊斯兰的奥巴马总统,是美国容纳“境外势力”的最好例子:生父和继父都是外国人,而一位同父异母兄弟至今生活在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美国是新大陆的移民国家。那么在欧洲旧大陆老牌列强中,前法国总统萨科齐是移民第二代,历届法国政府包括当今社会党政府部长中,穆斯林移民第二代层出不穷;在英国,当今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也是如假包换的移民第二代(父亲比利时波兰裔,母亲波兰人),新近因抗议加沙战争辞职的英国内阁大臣赛义达·瓦尔西(Sayeeda Warsi)女爵士是巴基斯坦移民的女儿,担任过保守党主席;在德国,上届默克尔政府副总理、前自由民主党魁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osler)是被人领养的越南孤儿。

正如《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不仅仅验证于现代社会,中国称雄世界的汉唐盛世,同样展示了对“境外势力”的包容开放性。

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最敌对的“境外势力”是匈奴。可是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却是汉武帝的五名顾命大臣之一,其后裔 “七世内侍,何其盛也!”保护汉家皇室安全的最精锐御林军,则是长安的匈奴族骑兵——长水胡骑和宣曲胡骑。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中“境外势力”人物比比皆是。唐代“蕃将”为人熟知,曾经占据了朝廷官员的一半。比较隐讳的是通过当时“精英教育”——科举制度进入政府高层的境外移民后代。《北梦琐言》卷五记载: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这就是说:连续四名唐朝宰相,都是西域外族移民的后代!大唐帝国包容“境外势力”的气度,绝不亚于今天的美国。两者都说明今天“中国梦”的重要缺失——封闭排他性体制。

第五篇:中国梦

中国梦·我的梦

□记者 阮宝夫

昨日下午,在市区迪荡新城财智大厦,白领沈女士登陆“鲜果派”水果配送网站,下单预订水果车厘子。不到两个小时,一箱新鲜的智利产车厘子就送到了办公室。“这真是太方便了,办公室一族能吃上新鲜水果了。”沈女士说。

开网站送水果的是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程化佳和他的4名同伴,他们瞄准了新鲜水果的配送空间,建起一个生活物流平台,意欲用“服务到门”的贴心物流叩开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

这群大学生的创业灵感,来自网络。前不久,程化佳在一论坛上看到一网友发的帖子,这位网友称自己很忙几乎连买水果的时间都没有。不少写字楼白领随后跟帖,附和说买水果确实是件难事。

既然存在这种商机,为何不开设一个水果配送专业网站帮助解决白领们的难题呢?程化佳的这一想法提出后,立马得到身边4名同学的认同。经过一番紧张筹备,昨天,“鲜果派”水果专业配送网站正式开通。

“尽管水果配送网站才开业,但已经得到不少消息灵通的白领一族的青睐,单子马上就来了。”程化佳告诉记者,他们实行24小时网络预订,并且承诺当天预订当天配送,最快可在一小时内将水果送达客户手中。

在他们推出的这个网站中,可供市民选择的水果琳琅满目,而且隔几天还会有一款特价水果推出。1.5公斤装的精品芦柑会员价仅需10元、精品猕猴桃仅需每盒98元、陕西特级红富士每箱108元……程化佳说,水果价格不贵,送货及时,白领们自然喜欢。

这位大学生创业者告知,如果碰到客户有亲戚朋友生日或是住院,他们也提供水果配送服务。客人通过网络下单,支付宝结完相关费用后,他们就立即将水果送到客户手中,“我们的利润空间,就是客户的时间”。

“日后,这种直投配送的方式将是种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很大,但要想掘这桶金也会有不少困难。”程化佳说,在他们之前,也曾有人意欲开拓这个市场,但坚持几个月之后,都悄然关门收场。不过他们却信心满怀,只要找准客户,并且保证水果质量好价格合理,客户一定会越来越多。

程化佳和他的伙伴们还有更大的设想,如果新鲜水果配送受到欢迎,业务发展良好,日后他们还会考虑给客户们配送农产品,像净菜之类。“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就会努力跟进。这个市场,对我们充满了吸引力。”

女白领时兴微信买水果

精明商家抢占电商细分市场

本报讯(记者龚齐飞 实习生胡哲)两斤新鲜草莓,20块还送货上门。昨天,在中南路一家写字楼上班的陶小姐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用微信订购的水果,不少朋友回复询问详情。感觉不错的陶小姐积极向朋友推荐这家“武汉果农”微信账号。

记者在微信公众账号中,以“水果”为关键词搜到近两百个账号,“武汉水果”也可以搜到十多个账号。随着微信的兴起,在微信上卖水果的电商多了,但将水果精准卖到高端写字楼,瞄准女性白领的水果电商还不多。

一位老板黄川说,他今年2月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开始卖水果,最开始在中南商圈开展试吃活动,送水果求关注,一个月下来有了几百个微信订户,每天可以卖出去300多斤水果,日销售额1500元左右。目前,他只针对中南商圈写字楼配送水果,可微信预定,支持免费试吃、货到付款。除了每天亲自进货,把关水果质量外,黄川有时还要外出“练摊”,低价“消化”当天滞销的水果,“保证水果新鲜、品质好,回头客就多,七成客户是女性白领”。

做过团购网站、开发过网络点餐手机应用,黄川对电商有自己的理解。“卖水果是一个尚未被大型电商触及的领域。而针对商圈写字楼,正好满足了白领上班时间对水果的需求,这是一个细分的新市场”。

下载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梦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

    “中国梦·劳动美”纪念“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3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 1、“安康杯”竞赛活动最早是由 于年发起的。 A、内蒙古总工会,1998年 B、包头市总工会,1984年 C、......

    中国梦

    中国梦 随着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梦”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然而我......

    中国梦

    “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不过,......

    中国梦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在位置:首页 | 辉煌十年发布时间:05-25浏览次数: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访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我们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甚至都不用加直译。今年,我们人人都在讨论中国梦,各行各业都把中国梦跟自己挂起钩来。但是这种关注也好、联......

    中国梦

    我的梦, 是青春洋溢的意气风发 我的梦, 是志在四方的挥斥方遒 我的梦不在那个遥远的天国; 我的梦就屹立在东方的热土! 我的梦启航于长江; 我的梦孕育于黄河! 我的梦,像一面神奇......

    中国梦

    我的梦,中国梦 合:我说着中国话;我写着方块字;我吃着中国菜;我学着中国史; 我听着东方红…… 甲:你是一只引颈高鸣的雄鸡, 用英勇守护着如画的疆土。 乙:你是一位慈祥勤劳的母亲, 用乳......

    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作文600字 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必须要以国家的强大为坚强后盾。上个世纪火得一塌糊涂的美国梦,都是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为依托的,而那正是美国经济最繁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