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共5篇)

时间:2019-05-14 12: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第一篇: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2009 年9 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2006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的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支撑。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先进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中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又进一步阐述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旗帜和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引导,这是我们灵魂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内涵、增强与时俱进的必备品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的优秀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引导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又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这就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这是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举措。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战略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2500 多年前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大同,就是指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几乎同时代的老子则设计了一幅没有欺压,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所谓理想社会蓝图。孔子、老子的大同思想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出发,表现出对远古原始社会的一种怀念和追恋。但这种大同思想对中国历代思想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中的全人类之间那种不分贫富贵贱,充满真正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和产生于古希腊斯多噶学派中的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的思想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应当是当今全球化核心内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并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什么是正确的理想信念? 正确的理想信念绝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和理论。它是被一种理论

所征服,并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依然自觉自愿、斗志昂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去为之奋斗,这才叫理想信念。马克思两次拒绝德国当局的高官引诱,长期忍受贫困生活,经常典当衣物以换取食物,三个孩子死于贫困或疾病,其中小女儿死了三天竟无钱安葬,40 年如一日奉献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这才叫信念。“九·一八”事变后的1935 年,毛泽东就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全国解放后,在失去5 位亲人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本可以让自己唯一健康的儿子毛岸英享受美好和平生活,但却决然把他送上枪林弹雨的战场,这才叫信念。苏东剧变后,针对马克思主义失败的论调,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不要惊惶失措”,“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这才叫信念。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有着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与楷模。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时,我们更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时的信仰就更显得“金贵”。这时的信仰,就更能识别、考验、锻炼一个人。信仰正确和坚定,就是“真金”,真金不怕火炼。

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新时代,什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这就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所说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认为,这其中完全体现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

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党的最低纲领相统一,就必须反对两种倾向,一是不顾我们国家当前

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用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代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采取的经济政策,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认为党的最高纲领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因而是无限渺茫的,甚至是空想,今天不必再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了,企图引导人们一切向钱看。

因此,我们一定要反对过去“左”的作法,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党的纲领规定了党的最终目标和最近目标,指明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方向。为了实现党的纲领,无产阶级政党还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政治路线,以及与这一路线相适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在一定时期基本纲领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必须与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关系相适应。把远大理想置于不同社会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加以切实推进,才能使宏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都始终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仅凭主观热情,企图超越历史阶段,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脱离当时的实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则只能影响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大跃进时期,我们曾不顾实际,搞“一大二公三纯”、“穷过渡”,试图“取消商品经济、按需分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地方又大闹“割资本主义尾巴”,结果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正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党从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它源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又经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这是党的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化和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含糊,毫不动摇。在现阶段,不坚持贯彻这条基本路线,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不可能是一个自觉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共产主义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八十多年前我们党成立和七十多年前建立红军时,都是要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早在1945 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邓小平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在1980 年还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反而不能提倡,而且要对这些口号进行批判,难道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如果这样的话,我国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呢? 江泽民同志多次明确指出:“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见”,“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胡锦涛同志再三强调,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相关论述,我们要认真、全面、准确和科学地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不要最高纲领,不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只讲最低纲领,只讲现阶段的任务,这将至少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会使我们的最低纲领失去灵魂,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不竭的动力,最低纲领所规定的现阶段的具体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二是会把现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最低纲领误认为是党的全部任务和最终目标,也会如列宁所说,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了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因此,在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时,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当然要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毛主席在1945 年就说,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现阶段的目标奋斗,看不起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示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主席这一论述,现在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共产主义也绝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仅存在于理想天国里的“上帝”,是永远也不能实现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与慰藉的“价值观”和乌托邦。其实,共产主义一是作为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二是作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形态,三是作为共产党人为崇高理想而奋不顾身、牺牲一切的精神道德形态,四是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存在和运动的物质形态,这四种形态早已在世界和我国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发展着。我们在为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的同时,又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要迷失前进的方向。千万不要认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虚无缥缈,与我们离得很远或没有一点关系。2003 年在伏尔加格勒大学与一位30 多岁的年轻女教师交谈时,我问她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在哪里? 她低下头半天不语。我很纳闷,等她再抬起头时,我发现她的眼眶里充满泪水。她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平时我们都回避,不想回答、不想思考,这样心里还好过一点。这个问题是我们心灵上的疮疤,你这一句话,把我们心上的疮疤又揭开了。我们的心都在流血。30 多岁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前后的社会发展状况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对比。苏联解体后,我们现在的实际生活水平突降了一半,伏尔加格勒洲男性人均预期寿命10 年整整降低了10 岁,女性降低了5 岁。过去,我总认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虚无缥缈,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毫无关系,现在看来,绝非如此。”(最新统计数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2%,而二战中才下降22%)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也坦陈:“实际上连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一样,对苏联解体有着负疚、负债、负罪之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亲手把苏联给葬送了,起初我们心满意足地觉得这是件好事,现在我们感到深深 的痛苦,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俄罗斯近十几年的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那些似乎虚无缥缈和我们每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理想、信念、主义、道路”,实际上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我们每个人和家庭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

泰戈尔曾说:“鸟在黎明的黑暗时,感觉到光明唱出的歌。”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是指不单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盛时,更要在其十分困难时,看到它的生命力,看到它必然的发展趋势和光明的前途。实践证明,当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和制度处于高潮时,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往往估计不足,急于求成;反之,则容易信心不足,悲观失望,甚至导致各种机会主义盛行。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时,我们更加需要强调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此时的理想信念,显得愈加纯洁、真诚、宝贵和坚贞。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极有可能害人害己甚至误国害民。腐败分子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都是信仰动摇所致。

如何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呢? 我认为:

1.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主席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价值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真理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动力观。我们是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论者,是价值观、真理观和动力观的有机统一论者。立场、观点、方法,价值观、真理观、动力观,全部有机统一到人民群众这一主体上。我们深知,离开群众,任何人、任何集团和政党,必然一无所成。群众中的个体是一滴水,一滴水很容易干涸,但一滴滴水汇聚在一起,便成溪成河,成江成海。对于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歪风邪气和错误潮流,群众在一定条件下、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无能为力,显得风平浪静,但在特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掀作巨浪,翻江倒海。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永久站立在人民这块大地上,我们才能永久成为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

全心全意为着多数人利益的人分外高尚,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为我们所不齿。2. 要认认真真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决定》指出:“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首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强烈、深厚的学习愿望。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

秀文化的成果,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十分严谨的体系,而且它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动摇和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目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动荡,再一次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生机勃勃地发展,再一次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坚定信仰,就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永远充满热情。

真正学懂弄通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够变聪明,眼光就能穿透几十年历史风云。3. 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认真关注、深入思考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一是决不能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对前途丧失信心,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倒退都是没有出路的。二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拒绝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宁可把风险、困难估计得足一些,也千万不要因为估计不足而在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陷于被动。”

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

比如,大力加强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认清这场危机的根源和发展的各种可能趋势,为党和政府妥善应对谏言献策;积极开展新中国成立6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伟大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研究,深入研究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研究如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围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研究如何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特别是收入分配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世界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周边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深入研究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有效地扩大党内民主,遏制腐败现象,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等,努力推出更多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对党和政府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

4. 要坚持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是马克思主义反复强调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的源泉。

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

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既要立足当代,又要立足国情;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深入群众;既要了解历史,又要了解现实;既要认识中国,又要认识世界。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学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实践,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科研方法,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我们的学术研究才有价值。当今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时代召唤着我们。应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首先要利用各种机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很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在理论界争论不休,实际上,在普通老百姓那里早已经解决了。到最底层,到自己家乡和自己的亲戚朋友那里去。到路边小店,到建设工地的民工中去。

在网上看各种论坛,接触各种不同观点。

5.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内容,随着形势、时间、任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的理论,就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要求;其中的实际,就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程度,在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破除迷信。毛泽东同志在1945 年党的七大上就明确指出:“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不再向前发展的。”[6](p.14)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要勇于理论创新。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不应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又决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某些具体论述,力求在研究国内外所有重大问题上得出符合实际的新思想,从而

回答新问题,以指导我们新的实践。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都是以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为特征的。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坚持,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真理才会抬头。联系实际和解放思想没有止境,勇于探索和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我们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始终把敢于创新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开拓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正在干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我们党从来没有领导过市场经济,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国际资本直接、全面地打交道。我们这艘社会主义的巨轮驶向了波涛汹涌、暗流旋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海。我们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严峻挑战。别的任何的理论无法解决我们当代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我们中国的实际,创新符合我们自己实际、国情、道路和利益的理论,我们才能一直走在阳光大道上,这只能靠我们自己。没有自己的理论,只能当别人的俘虏。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在这一方面担负着光荣艰巨而又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时,苏联理论界总体上软弱无力的状况值得我们引以为前车之鉴。6. 既要有勇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勇气,又要有勇于修正错误的气度。任何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理论工作者,在对重大问题发表看法之前,应该是十分自由的;甚至在一念之间可以决定发表任何直至完全迥然相反的意见。但意见一旦发表,则极不“自由”,会被有情或无情的历史所记载,更会被社会的实践所检验。当然,“覆水”亦可收,这就不仅需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更需要有修正错误的气度。这是因为随风摇曳往往很容易,甚至还可能常常得到“好处”,而坚持真理往往有代价,但勇于否定自己、修正错误则往往是比坚持真理还要痛苦的事。因此,党员理论工作者,不应该有任何的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也应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历史同时也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

有没有自我批评精神,是衡量是否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十分重要的标准。因此,我们既要勇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也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包括理论观点与工作中的错误。人往往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实质上,常常要做蠢事。向真理投降,并不是什么丢脸面的事,实质上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高风亮节。

7. 要改造主观世界。

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也有消极的影响,它也催生、调动了一些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杨绛先生在其《洗澡》的新版前言中说:“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做人要正直、正派、有起码的良知。朗月清风,扪心自问,要自醒、自警、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共产党人的私利是与党、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我们是一元论者;我们所说的政治信仰与人格追求是从内在到外在完全一致的统一体。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实质上是政治信仰与人格追求相分离,这样的人口头上也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但内心世界的人格追求实质上是为一己私利。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有时照搬教条更容易,更能给人带来“好处”;有时说真话也需要付出一定甚至很大的代价而使人“口将言而嗫嚅”,所以,以非马克思主义的“行动”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竟成了有的人的“常态”。在社会主义高潮时,可以号称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来谋取一官半职;在社会主义低潮时,就可能落荒而逃,甚至用别的主义来声讨马克思主义,用另外一种主义和方式来继续为自己谋私利。这样的人在思想理论倾向上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左”还是右,都不是其本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的使然,而只不过是受谋私欲望的驱使、见风使舵而已。这就是有的人随着形势忽而极“左”,忽而极右的根本原因所在。口头上背诵马克思主义词句,行动上谋一己私利,这也决不是什么“僵化”、“教条”,在本质上,只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脱离、背离甚至是背叛。口头上说一套,行动上另外一套,这是人民群众最为反感的作风,这也是苏共垮台的根本缘由之一。衡量一个人对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坚定、忠诚,往往是在社会主义低潮之时。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只能是水。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出

党、国家、民族和人民所需要的精品与大家。有一个好的世界观,是一个人毕生的巨大财富。我们并不一味反对考虑个人利益,但切不可过分。辛弃疾词曰:“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勺?”钱财聚敛太多,有什么用处? 私心太重了,也缺少朋友;患得患失,就可能整天惴惴不安;尤其是做了点违规违法的事,更会时时提心吊胆,担心东窗事发。仅从个人私利角度讲,月朗风清之时,无诈无愧,也有利于自己身心愉悦、健康多寿。

第二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

那么,我们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我认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

1、抓住思想信念教育这一重中之重,着力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政治共识。突出抓好理论的深度引导,注重运用理论文章、通俗读物、理论电视专题片,积极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重大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日为契机,推动工作不断拓展深化,注重挖掘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积极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3、抓住公民道德建设这一基础,着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诚信建设与公民责任为重点,以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建章立制为根本方法、积极解决人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深化面向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到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之中,体现在学生守则、师德规范、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到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成材的各个阶段。

5、现在是英模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各个方面对典型宣传工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工作,多宣传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多宣传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先进典型,多开展学习先进、争先模范的群众性活动,让先进典型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们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贸管理系市营101王茜

第三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1-2012年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主题班团日活动

主办: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党工委

2012年5月10日

一、活动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系团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期待和自身重视程度、认识水平和自身实践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加强其践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的检验和锻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我系团员的日常行为之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二、活动目的:

1、强化对我系团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我系团员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提高我系团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引导我系团员抵制错误思

潮、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我系团员共同理想教育。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及自强不息四个基

本方面对我系团员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汲取和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要求我系团员应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己任,切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懂得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大学校园,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活动主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活动对象:

教育系10级、11级各班全体同学(09级可自行选择是否参与)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A.活动时间:

5月13日:召集各班班长、团支书开会通知活动事宜;

5月14号到5月28号:各班班级自选时间举办班团日活动,并提前一周通

知党工委负责人;

5月30号之前:各班级上交活动总结等相关材料(活动照片、活动策划书、会议记录、活动心得等相关材料)

B.活动地点:

各团支部可自行决定

六、活动内容:

A.活动要求:

各团支部活动应着重加强团员思想的教育,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内容深刻并符合“切合主题,力求创新”的原则,展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事迹、挖掘并结合本班特色,尽量避免形式单

一、内容陈旧的班团日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团支部成员的积极性。

B.活动形式:

原则上在户内进行,在完善展示规定的展示内容基础上班团日活动形式自定(晚会形式除外)。

备注:各团支部在活动进行时可向各组织、各班级同学发出邀请,需要通知系党工委成员到场监督打分。

七、活动评选:

A.评选内容:

活动现场评委评分(70%)

活动后期汇报材料{活动汇报心得、活动照片(背面需标明团支部名称)和活动策划书、会议记录,5月30号之前上交材料}(30%)B.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三等奖3名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备注:如有问题可以联系工作人员

周颖:***郑小凤:*** 陈李婷:

***

2011---2012教育系主题班团日活动“现场”评分细则

2011---2012教育系主题班团日活动“后期汇报材料”评分细则

第四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广东省东莞市关工委(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6年来,我们对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认识,在领导机制和组织形式上,总结了“八个坚持”(即坚持以中央16号文为指导,坚持属地管理、镇社(村)结合管理体制和党政主导、团委主抓、各部门配合、关工委指导领导机制,坚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原则,坚持就地、就近、就便原则和落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要求,坚持培育好一批实践基地,坚持建立好一支辅导队伍,坚持地方党政与院校结合,坚持建立总结交流、成果共享制度)的经验;现再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宗旨上,提出些初步看法。

2003年东莞市开始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那是高等院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市大学毕业生比1993年增长5.8倍。据市关工委在12个镇区的调查,这一年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仍有7.8%,这些大学毕业生因岗位、工资原因不愿就业的占59.2%,而就业后不干的占42.4%,在就业的大学生中到企业的只占19.7%,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脱离社会实际。为此,全市在团委主抓、关工委指导下,开展了大学生暑期创业实践活动,侧

—1—

重引导大学生了解企业,也让企业了解大学生,全市发动了一百个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践,端正就业观念,激活创业精神。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要让大学生端正就业观问题,首先要帮助大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04年,在省关工委指导下,我们把创业实践活动概括为以“十个一”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2005年和2006年,我们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明确认识到,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体验教育、社会调查、创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他们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拥有肩负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有利于他们在多元化体制中树立主导和谋求共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基础。

我们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初,逐步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实践活动的宗旨,大概有如下做法:

一、开展以弘扬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立志报效祖国的志向。

弘扬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核心课题。东莞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篇,揭开了反帝斗争史的第一页;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华南地区最早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敌后根据地,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有着不少光荣史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个课题,开展了大学生“走进近现代史”的 —2—

专题教育活动,让他们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鸦片战争海战馆、东江纵队纪念馆、“抗日亭”、袁崇焕公园、榴花战斗纪念馆、抗日英雄黄友烈士纪念碑、邓氏纪念馆等等,以及访问东纵老战士,让大学生了解东莞的过去,感受东莞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各镇区都结合本地历史传统,组织大学生开展这项主题活动。大朗镇100多位大学生在东江纵队当年与日寇惨烈战斗的烈士纪念碑前,面对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大学生叶慧萍说:“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不忘过去,热爱祖国,牢记使命。”并表示回校后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好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自己。据我市19个镇区的调查,2007年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团员占85.8%,其中党员占15.8%。大朗镇的本科生(2007年)134人,全部是党团员。2008年是我国重要的一年,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响亮地提出了“中国加油,青春飞扬”为主题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事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开展主题活动。寮步镇组织大学生看望在铨讯电子厂学习的北川学子,与他们交谈慰问;城区大学生上街募捐。这些活动使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升华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去年l月的雨雪冻灾使东莞东站每天滞留7~8万人,常平镇700多名大学生利用寒假自动组织起来,到车站协助疏散回归的旅客,帮助旅客提行李,扶老携幼,突显了我国“一人有难众人帮”的民族团结精神。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眼光投向历史深处,认识自己因使命而存在,为使命而献

身。“用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

—3—

东莞在近30年来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例子。每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在这个大课堂中学习,有的组织大学生参观“东莞改革开放成果展览馆”,有的镇区的主要领导亲自向大学生介绍本镇区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有的组织大学生社会调查,前两年(2006、2007年)全市共有3608名大学生组织了107个调查组,在“五老”的辅导下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富裕地区妇女就业情况》、《当地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成果,当大学生了解家乡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得到深化,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009年,将迎来60周年国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了“爱我祖国“‘爱我家乡”主题教育,着力深化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认识历史,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成为实践活动的主题;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开展以“三深入”为要求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社会精神。—4—

当前我市大学生多数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中,他们脱离社会实际,脱离体力劳动,脱离劳动群众,较少关心社会,与社会实际有相当距离。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让他们听报告和参观学习,更要让他们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要走进社会、接触社会。

社会调查是走进社会的重要方式,沙田镇大学生邵佩环在社会实践时参加虎门港建设的调查。起初,她对征地建港很不理解,且居民对拆迁意见颇多,她在调查中,通过问卷、访问等方式,既了解群众的实际要求,又了解建港工程的需要,很好地理解了党委政府的政策,沟通了党政和群众的关系,与拆迁办同志一起去做拆迁户的工作。

企业实践是走进社会的重要方面。大朗镇大学生罗用酬是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的,他家庭比较富裕,住有洋楼,还开办了一家纺织厂。他认为在自己工厂实践,别人会把他看成“老板仔”,于是到一家针织厂劳动实践,在生产第一线上同工人“三同”。暑天,车间30多度高温,他满头大汗,缝制一件衣服员工仅用10多分钟,他却摆弄个把钟头,手累眼累;休息在工人宿舍,睡铁架床,吃粗米饭,6人共用一把吊扇。就这样同工人生活工作了半个多月,并与一位叫小强的工友交上朋友,小强家贫辍学,可在艰苦的劳动环境中,仍刻苦学习,报考成人高中,令罗用酬感动,也令罗用酬惭愧,他在心得中写道:“除了羞愧,更多的是觉醒”。就是这种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直在鞭策他前进,前年他毕业

—5—

了,被录取在银行最基层工作,点数货币,把手指割破了仍坚持不懈。

开展以“三深入”为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把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奉献家乡、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面对金融海啸的经济形势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深刻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

三、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磨炼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了践行“八荣八耻”主题教育,让他们“知荣辱,树新风”,从“低层做起,从艰苦的劳动做起,从我做起”。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的启发下,大前年开始,就有5000名大学生走上生产第一线,贴近劳动群众,体现劳动价值,接受劳动群众的熏淘。长安镇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与环卫工人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在上街清扫垃圾的艰苦劳动中锤炼自己,在环卫工人那种不怕艰苦、不甘平凡、不忘增强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感悟下,大学生深化了“不管哪个岗位,只要你艰苦劳动,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认识,自立自尊,不等不靠。大学生麦丽霞同环卫工人度过一天后说:“我读懂了,即使最累最苦,也是人生的价值。”他们跟环卫工人建立很深的感情。这里摘录他们在总结中的一段描述:当人们还在熟睡时,他们就在 —6—

大街上刻下一步一步的脚印,在草坪中滴下一点一点的汗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几的的价值……。这就是人生的价值。社会也是人们从最小处最低层作出贡献而发展的。就是这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人生和奋斗,读懂了奉献和使命,磨炼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艰苦奋斗意志。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培养了肩负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促进了让大学生创业就业。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2008年我市在校应届大学生已达16015人,比2005年的7704人增加了一倍还多。虽然,市有数万家外资和民营企业,但大学生就业形势仍趋严峻。加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生产和服务性企业去;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家长以及党政领导十分操心的问题。

经过6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逐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我市实际,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引导他们,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他们,不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他们。使大学生从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得更实在,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逐步地转变了择业观念,端正就业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开展了多样的主

—7—

题就业观教育,有些镇区举办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班、有的召开创业座谈会,更多的是组织大学生采访成功企业家,邀请他们向大学生介绍创业成功的历程和积累“第一桶金”的艰辛,石排镇组织10多名大学生专题采访12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并编写《彩虹总在风雨后》一书;还有的组织大学生搞工商模拟市场“我的第一桶金”、“商业一条街”等。长安镇几年来都开展这项活动,去年有400名大学参加“我的第一桶金”创业活动,设有62个摊位,为期9天,让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坚定了创业意志,也积累了创业经验。大学生郭志强,摆了家手工艺店后,表示“毕业后经营一家手工艺花店,去实现自己确定的成功始于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地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树立尽力能上则上,也安心从低做起,敢于迈出到企业工作的第一步等正确的择业观念,从原来的坐等政府安排、片面追求物质待遇,转变为积极自谋职业、追求自我价值,贴近社会实际,把就业看成是对社会的责任。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推动下,近年我市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有几个变化:一是就业率较稳定。据东莞理工学院的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清溪镇去年有107个大学毕业生,已有102人找到了工作岗位,剩下5名中有两人“考研”,3人因健康原因暂未就业。二是就业结构明显变化,到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2007年中堂镇就业411人,其中到企业工作占45.7%;该镇潢涌村2005~2007年大学毕业生323人,100%就业,到生产性服务性企业的245 —8—

人,占了75.9%。三是升职较多。潢涌在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锻炼被提升为管理人员的占73.9%;凤岗镇雁田村2005以来到企业工作的大学生都当上管理人员,其中90%当了厂长。四是敢于创业、自主经营增多。沙田泥洲大学生李洁林创办东莞市梦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石排大学生黄沛良创办东莞时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业就业紧密结合,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社会群众、学生家长以及大学生的欢迎。

(注:该文曾收录在《广东省关工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选编》中并于2009年5月10日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他山之石”栏目刊发。现由学校关工委办公室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经验交流”专栏2009年10月13日所载同名材料重新整理;整理执笔:林羽,审核:马定科。)

—9—

第五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一、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借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夯实价值基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而展开的,并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理想具有扬弃现实、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特征,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同时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就能够引导他们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致给“纪念五四青年节80周年”的信中所提出来的,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要求,就能够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三、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

毫无疑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超越性。马克思从人的解放意义出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传承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以人为本”思想又蕴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当代中国人文意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历史互动过程。从本质上考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超越性并不由于任何外在制度因素限制而被磨灭被消解,恰恰会随着制度历史的曲折发展一再反复被提上人类精神生活的议事日程,并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而成为人类进步的根本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如果只谈集体而不谈个人,那这样的集体也只是虚幻的集体,是不为个人所依托的集体;相反,如果只谈个人而不谈集体,那这样的个人也只是孤独的个人,只是失去寄托的个人。前者是用集体淹没了个人,后者则是用个人否定了集体,因而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的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价值取向上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冲突,在两者的相互联结和统一中促进其价值实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

第一,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的科学内涵体现为四项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泽东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从党的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轨迹中,我们基本上知道了什么叫人生观。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人生目的,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人生在世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人生态度,就是怎样立身做人,怎样对待和处理人生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人生评价,就是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生评价是人生观的基础。

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要自觉地坚决地做到“四个反对”与“四个树立”。第一,反对利已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第二,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奋斗拼搏的人生观。如果一个人活着只是满足个人的吃喝玩乐,那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呢?那只能是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讲的“猪栏的理想”,必然走向堕落和歧途。倘若“你活着为享乐,我活着为享乐,大家一起来享乐”,谁来为社会和他人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呢?与之相反,奋斗拼搏的人生观认为,幸福与奋斗、拼搏紧密相连。幸福的源泉在劳动和创造之中,在谋求集体利益的奋斗之中。只有人人都奋斗拼搏,对社会尽职尽责,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才能提供人们享乐的物质条件。这种人生观揭示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无产阶级从来不反对正当的个人幸福和适度的物质享受,但要求必须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创造和生活享受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统一起来。马克思有句名言:“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恩格斯也曾深刻地指出:“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反对游戏人生的人生观,树立郑重对待人生的人生观。在思想品德上,应追求志存高远,建功立业,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在工作作风上,应追求令行禁止,艰苦朴素,勇于开拓,百折不挠;在生活情趣上,应追求健康向上,以苦为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在行为仪表上,应追求服饰整洁,文明礼貌,举止端庄,开朗大方。有一位名人说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是短暂的,但她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好与坏、成与败、善与恶、荣与辱、顺与逆都有一个临界点,这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看你是游戏她,还是郑重对待她。”在社会生活中,权力地位、金钱美女、安逸享乐,富贵荣辱等五花八门的诱惑,始终影响着我们。我们只有树立郑重对待人生的人生观,才能做到善于把握自我,见权不争,见钱不贪,见色不迷,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学习和工作。

第四、反对消极颓废的人生观,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认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持这种人生观的人,坚信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坚信自己的事业必然取得胜利,因而其人生态度始终是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的有了这种人生观,就能在人生征途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对这个问题,大家熟悉的陈毅元帅曾经讲过一段话,非常深刻。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蒋介石派出重兵,对朱德和陈毅率领的起义军进行围追堵截,斗争异常艰苦。在这样的形势下,部队士气低落,一些人悲观动摇起来。为了在困境中保住这支队伍,坚定大家的正确信心,陈毅召开全体军人大会,亲自作政治动员。他说:“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不等于中国正确的失败,中国正确最终会成功的。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情况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后来,这支队伍在朱德和陈毅的率领下,终于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于井冈山。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陈毅元帅的这段话,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逆境和挫折失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驾驭人生之舟乘风破浪,扬帆前进。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作为本课的结束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3.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不断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既需要积淀了优秀价值目标的民族精神的浸润和滋养,也需要代表了先进价值走向的时代精神的牵引和推动。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因而也正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一、稳定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才能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好地感染、熏陶、启发和激发社会成员,促使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和转换,推动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基础。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当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的时代,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西方道德观念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观念包括荣辱观念的多元和混乱现象,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耻辱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当前,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如下问题:首先价值观颠倒。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个人主义为荣辱标准。于是,一些人不以勤劳、节俭、敬业为荣,不以懒惰、奢侈、游手好闲、厌学为耻,反而把辛勤劳动的人讥为“不懂生活”,把节俭的人讥为“抠门”“守财奴”等等。他们期待的是不劳而获,追求的是骄奢淫逸。由于荣辱观念颠倒,制毒贩毒、抢劫盗窃、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傍大款、倚高官,不一而足。其次,价值观扭曲。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原因是市场经济本性驱使青少年注重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和来自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再次,价值观辨别能力差。人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众、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社会羞耻感的普遍下降。放弃自律,追随无耻,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麻木、容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对于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对待荣辱问题,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人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树立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热爱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危害祖国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耻辱的行为,危害祖国的人被人们称作“汉奸”“卖国贼”而留下千古骂名。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力量,同危害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二是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崇高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把脱离人民群众、危害群众的利益看作是一种耻辱。

三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崇尚科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公民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愚昧无知是科学的大敌,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对伪科学和愚昧迷信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有效的抵制。

四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勤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品格。劳动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树立为中华强盛而辛勤劳作而感到光荣,以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为耻辱。

五是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损人利己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精诚合作,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六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中国古代就特别重视诚信,把它看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治国安邦之道。孔子把诚信看作是人的基本品德,强调人们要“言而有信”,并主张把诚信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基本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反对“见利忘义”;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时,要把义放在首位。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坚持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反对见利忘义的行为。

七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必须加强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法律和纪律是社会正常运行和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必须使公民树立起法纪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要在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价值导向,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八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贪图享受,使人自毁前程。这种荣辱观就是要教育高中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属于基因重组。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

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一般来说,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这个定义表明,基因工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首先,外源核酸分子在不同的寄主生物中进行繁殖,能够跨越天然物种屏障,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到新的生物中,而这种生物可以与原来生物毫无亲缘关系,这种能力是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个特征是,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的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这样实现很少量DNA样品“拷贝”出大量的DNA,而且是大量没有污染任何其它DNA序列的、绝对纯净的DNA分子群体。科学家将改变人类生殖细胞DNA的技术称为“基因系治疗”,通常所说的“基因工程”则是针对改变动植物生殖细胞的。无论称谓如何,改变个体生殖细胞的DNA都将可能使其后代发生同样的改变。

Genetic engineering, also known as gene-splicing techniques and DNA recombinant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lecular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to modern methods as a means of ge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ccording to pre-designed blueprint for building hybrid DNA in vitro molecules into living cells and then to chang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bio, access to new varieties,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the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Genetic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t and the cell engineering, enzyme engineering,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microbial engineering together form a bio-engineering.The so-called genetic engineering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o operate on the complexity of gene technology, is recombinant.Is the in vitro recombination of foreign genes into recipient cells after, so that the receptor cells in gene replication,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expression operation.It is employing the method for the need of a donor of genetic material-DNA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extrac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 vitro enzyme with the appropriate tools for cutting, put it with the DNA molecule as a carrier link together with the vector and then into a mor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receptor cells, so that foreign substances in which the “settle” for normal re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resulting in a brand new technology of new species.It overcomes the incompatibility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and obstacles.Genetic engineering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70s of this century, the birth of a new bio-technological sciences.In general, genetic engineering refers to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he gene level, it is the employer required for the method to a biological donor of genetic material-DNA molecules extracted in vitro with the appropriate tools enzyme after cutting it with the DNA molecule as a carrier link, and then together with the vector into a mor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receptor cells, so that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in which the “settle” for normal re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to gain a new new species breeding.This definition shows that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features: first, exogenous nucleic acid molecules in different host organisms to reproduce, to cross natural species barriers, the genes of an organism from any place to the new species, And this creature can no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original biological, genetic engineering, this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first.The second characteristic is that a small fragment of DNA identified in the new host cells for amplification, so that DNA samples to achieve very small amount of “copy” a large amount of DNA, but also a large number of no pollution of any other DNA sequences, the absolute purity The DNA molecule groups.Scientists will change the human germ cell DNA technology called “gene-line therapy”,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genetic engineering” is the germ cells of plants and animals for the change.Whether named, change the DNA of individual germ cells are likely to make the same changes in offspring.浅谈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

伊·卡·那查连柯曾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之一。歌唱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歌唱者在创造歌唱艺术产品的劳动中,无论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上,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心理因素与歌唱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歌唱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但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高级精神系统控制并将他们协调起来,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

心理因素始终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感情的发生和发展,歌唱活动的高级行为是心理意识的外在生理反映,歌唱艺术是人的心情艺术,歌唱离不开感觉与知觉、意识、想象、情绪和情感、能力以及个性等重要心理因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

一、主要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

(一)感觉与知觉对歌唱的作用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正如列宁所说:“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映象。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任何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1感觉所提供的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保证,这些信息的缺损将给自身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威胁。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每一事物都有各种各样的个别属性,他们同时分别作用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各种传导神经直至大脑,经过皮质的分析综合作用,便对这个事物的整体做出反应。

感觉与知觉是简单的心理现象,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感知是认识过程的基础和低级阶段,没有感知材料,人的想象、思维等高级的认识活动就不能产生。人也不可能产生复杂的情绪体验以及指向一定对象的兴趣、需要和动机”。○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令人愉快、令人心碎、令人激动的音乐。这些音乐或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或间接控制人的各种情绪和感情,进而产生各种美妙的,难以言传的音乐感觉。音乐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音乐心理现象,只有通过它才能分辨、意识音乐的各种属性,感知音乐的节奏、音色、音高等等;只有通过它才能了解演奏音乐的最佳运动姿势和运动速度。音乐感觉越丰富、越精确,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也就越完整、越具体、越形象和越深刻。因此,我们在演唱一首新的歌曲之前,先要视唱几遍,对歌曲的总体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和把握、感觉它的旋律走向、感知它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歌曲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意识对歌唱的作用

意识是能够被自己觉知(又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把人的意识结构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控制。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在歌曲的处理方面——速度、力度、音量等。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声乐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是无意识的。在课堂上有个别同学害怕唱高音,但是当他没有意识到所唱的音高是平时所恐惧的音高时,有时就能较自然地唱出这个音,可一旦老师告诉他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后,让他再唱一遍时,他往往就唱不好甚至不敢唱,这说明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活动。

(三)想象对歌唱的作用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虽然我没有到过内蒙古草原,但我根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诗歌和有关图片,可以在头脑中描绘出草原风光。

“音乐中的想象是人在原有的,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形象基础上,通过拼接、重塑而行成的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3大脑在接受音乐信息时,不但能产生音乐的知觉形象和音乐表象,而且还能形成新的音乐形象。同时,大脑根据外界的音乐表象或自我描述,也能形象地感知未曾见过的事物的形象。音乐想象在音乐活动中,特别是在认识音乐、改造音乐、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等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没有音乐想象,也就没有音乐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发声的位置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经常运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凭借自己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机能中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如采用“比喻”的方法。例如,在要求学生打开喉咙时,教师常用“打哈欠”的感觉来启发引导。此外,教师正确的演唱示范,用尽可能具体的音乐形象来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歌唱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建立起对声音和方法的精粗或优劣的辨别能力。教师适当的范唱,能给学生实际的感性认识,正确的示范还能胜过太多的或重复的讲解,使学生能在正确的示范中,找到自己发声上的差距和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启发学生准确记住自己最好的声音,并逐步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

(四)情绪和情感对歌唱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情绪指个体在参加活动中其生理上获得的一种相关体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的,并受人自身的社会条件制约。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见这样的学生:平时在上课训练的时候,演唱自如、情绪饱满,但一旦客观环境改变了,情绪就会与之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某种心理压力,造成歌唱者难以发挥其正常的水平,给歌唱带来困难甚至失败,同时,长此以往很容易令歌唱者对自己的演唱失去信心,从而气馁、颓废。所以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虽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歌唱者的情绪。因此,在教学和学习中,要调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正如美学家叔本华所说:“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的心的原因。”叔本华的精辟论述,一语道破了情感与音乐的本质关系。

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演唱者的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应与歌曲相一致。例如,我们在唱舒伯特《小夜曲》时,声音不宜过大、速度缓慢、感情细腻;而在演唱《黄河怨》时,就不能用《小夜曲》的情感表现。我们经常用“声情并茂”来形容优秀演唱者的出色表演,可见情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五)能力对歌唱的作用

“能力是指人在高效率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综合特征”。○4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所从事的音乐活动中,发现他是否具备某种音乐综合能力。一个人,他的乐感、节奏、音准以及声音条件、音乐表现都特别好,于是我们会说他具有演唱能力。同时一个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对歌曲思想的表达。例如,一个学生的声音条件不是很好,她的音域在c1-f2,可她非要唱《岩口滴水》(d2-c3),这样就很难将歌曲顺利完成,所以,我们在选择歌曲时,应量力而行,不能只求歌曲的难度,还应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同时,文化修养也是能力的表现。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演唱者很难理解歌曲的所创作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个性对歌唱的作用

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各有特点。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由人在适应或改变现实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内部动力系统。所谓个性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

人的性格和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血质和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多血质与胆汁质为外向型,而粘血质和抑郁质则属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重视外在世界,一般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善活动、爱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歌唱者,在演唱中,一般不会有“怯场”心理,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内向性格的人则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遭受失败的反映比较更为敏感,这种内向性格的人怯场心理矫治起来相对困难一些。有些学生在单独上课时,能够正常发挥,唱的也很好,但一旦旁边有人,他就非常紧张,无法正常歌唱。这说明:人的个性影响着歌唱的发挥。

另外,人的个性还受遗传、欲望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音乐史中,常常能找到这样的例子:父代和子代之间的音乐遗传因生理和环境因素的相近,使音乐气质、音乐风格有某些相似。李斯特的父亲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音乐家,李斯特继承父业成为了一名杰出的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祖孙三代都以编写舞曲为主,以优美的舞曲音乐创作和演奏著称,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当我们了解到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二、解决歌唱心理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歌唱技巧方面

歌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声乐文化。仅仅学习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音乐基本理论修养。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一个研究、理解、处理的过程,如对歌曲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甚至有关地区的风俗民情都应有所了解。“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音字,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2、综合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能反映一个人的艺术品味的高低。声乐家沈湘教授告诫我们:“不要把时间单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

任何动人的歌唱,无论是语言、音乐、感情的宣泄和意境的创造,都是演唱者生平生活和艺术积累在内心融化后的产物。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可能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从而产生对作品的兴趣和认识,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作的热情,在演唱中使歌曲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

(二)做好准备工作

一个歌唱者对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出现害怕、紧张等心理问题。如果对歌词不够熟悉,而害怕忘词;如果与伴奏没有配合默契,而担心会在唱时出丑等。可想而知,当歌手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作品,肯定会产生紧张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准备工作。

1、选歌

在挑选择歌曲时,尽量不选择超出自己最佳音域范围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适合,可反复实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更换曲目。

2、练歌

拿到一首新歌,首先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视唱练习,熟悉乐谱,注意旋律、节奏等问题;其次要熟背歌词,分析、研究歌词的意境,确定其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气、语调等,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在演唱的过程中就不会担心错词、忘词;再次解决歌曲中疑难问题及情绪情感,将歌曲中的强弱对比、高音的处理、歌曲的思想感情以及用怎样的情感进行演绎;最后要与伴奏反复磨合,配合默契。

3、注意用嗓卫生与保健

“嗓音是人声歌唱的“乐器”,嗓音的健康与保养是否得当,关系着歌唱者的艺术生命”。○5

(1)应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科学合理地用嗓。错误的发声方法是导致嗓音损坏和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努力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要防止用声过度而造成的嗓音疲劳。

(2)保持身心健康。人体的健康是嗓音的物质基础。常言道:体壮声洪,体弱声虚。只有具备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使嗓音持久不衰。同时心理的健康也同等重要,轻松舒畅的心理状态,不但有利于歌唱嗓音的发挥,还对嗓音起保护性作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滥用烟酒及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加强日常的嗓音保养。

(三)克服心理负担

我们歌唱的目的是要把作品的内涵及演唱者的心声奉献给听众,给他们一种美的享受,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办不到这一点的。歌唱者的心理活动关

系到歌唱者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因素会给歌唱者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反之将会给歌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

1、克服歌唱时的紧张情绪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须培养、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意识,如此才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情绪,这是完成艺术表现的前提。歌唱者在演唱前总觉得嗓子不适,有分泌物、咳嗽或喉咙发干等,心神不定、情绪烦躁等,而且越是有这样的感觉就会越紧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演唱的发挥,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尽量放松,坚定镇静的意念,牢记自己的目标,把注意力、意志集中到歌唱的过程中去。同时,演唱前可做适当的伸展运动。

2、建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影响歌唱的正常发挥。在演唱时要有“破釜沉舟”的想法,要充满自信,情绪积极兴奋,心理上保持相对的冷静,不受外界任何的干扰,将情感完全投入到歌曲当中;也可以在心理上给自己一定的暗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为自己加油打气。

歌曲中,最能抒发情感的地方,一般就是最困难、最令人担心、甚至恐惧的焦点,也就是歌曲中高音出现的地方。帕瓦罗蒂说:我也时常担心自己的声音不够丰富,不够明亮,然而,这不是我真正的目标。我追求的是清澈而带有金属的音色。因此,如何调整好心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歌曲进行中,高音出现的地方都是歌曲激昂和极度兴奋的乐段,此时歌曲中高音的思想感情与我们发声的感觉一定要协调一致,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以情带声,丰富的感情对唱高音有极大的帮助,唱高音时一定要有信心,排除一切杂念,施展你的歌唱技巧,毫不犹豫地把它唱出来。

3、加强舞台实践

首先应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就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小型的演出,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体会舞台感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这对于“怯场”的歌唱者,是非常有易的,不仅积累了经验还会大大增强自信心。只要用心的去歌唱,不论唱好唱坏,都会得到掌声与喝彩的,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我最真诚的、最自然流畅的声音传递出来,我们就是成功。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教学与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心理学与歌唱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与控制,同时良好的心理又可促进歌唱发挥,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歌曲作品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艺术表现,都需要良好的心理因素令起发挥的更为淋漓尽致;任何歌唱者都要以饱满的情绪、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歌曲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唱出歌曲的风格,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受到心理因素的作用。在相同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巧的条件下,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演唱者演唱的水平的发挥好坏和演唱的成功与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在教学,还是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作用。

下载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讲稿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奉献闪耀在平凡的岗位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姓名:许建平学号:210991264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在这......

    第四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确立中国特......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

    作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摘要5篇

    作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摘要:当代大学生承载者国家复兴的新希望,建设祖国,我们责无旁贷,首先,我们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不断深化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培养未成年人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