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医学理论综合指导: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医患间的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信息交流过程。医患间的交往,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或沟通过程。医患间所交流的信息十分广泛,既有同疾病的诊治直接有关的内容,又包括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同时,交往也是医患双方借以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的过程。因为在交往中.医生或护士作为一名在救死扶伤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对于患者所表达的痛苦和不幸不会完全无动于衷;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和主观感受也可能影响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从另一方面看,意识清晰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也不会没有感觉,从而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或情感活动。
(一)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医患间的交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往,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包括动作和躯体的两个方面,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它们与身体运动和非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
建立有益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正常交往,医务人员不仅应当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言语活动,及时向患者传递有益于患者康复的信息,注意昕患者的言语表述,而且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动作、手势与表情,并注意仔细地观察患者的这些非言语形式的表现,为诊治疾病寻找依据。
(二)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医患交往和相互作用,可以在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两个水平上发生。在技术水平上,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技术性的医学知识,为患者做出诊断。
与治疗,包括采集病史、进行体检和心理检查、安排实验室检验、开处方以及其他具体处置等等。在这个水平上,医务人员的言语指导和解释虽然是采用非技术必备的语言向患者传达的(为了便于患者理解),但医患交往的基础仍是医生对医学科学的应用。在非技术水平上,医患间的交往像任何社会关系中的交往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两种水平的交往和相互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例如,非技术水平上交往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病史的采集,促进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水平上的交往。
所谓患者的依从性,又称之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的执行医嘱率。患者的依从性不高,是交往不良最直接的结果。有人提出如下公式来说明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性: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患者的依从性
在临床中,患者的依从性有时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如Bergmar等人(1963)调查了一组链球菌感染的患者,门诊处方注明用10天抗生素,而58%的患者只用了3天就停药;到了第6天,停药者达71%;第9天已有83%的人停药1只有17%的人完全遵循医嘱。调查还发现儿童口服抗生素的依从性只有8%。
第二篇:关于2014年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安排的通知
关于下达2014年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安排的通知
基础医学院、各临床学院、后勤管理处、学生处:
根据学校关于对医学类专业学生实施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文件规定,现将2011级医学各专业(不含留学生)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考试内容及形式
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范围为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六门课程学习内容,题型均为选择题(单选、多选),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要求学生自备铅笔、橡皮擦涂卡,并携带学生证和身份证入场。
二、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定于2014年8月31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考试地点为校本部或附属教学医院教室,具体考场安排详见附件。
三、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由基础医学院负责命题、制卷、阅卷以及校本部考场监考教师安排;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动员和考生座次编排工作;考场环境、清洁由后勤管理处负责。
四、凡到附属教学医院教学的专业,其考试试卷的领取、考场及监考人员的安排由专业管辖学院教务部门负责。
五、凡2011级医学类各专业学生(含已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参加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不参加者均按旷考处理。
请各有关部门按照学校各级考试工作职责及有关规定,做好考试管理工作,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特此通知。
附件: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考试安排表及补考名单
教务处
2014-7-2
第三篇:1301《学前教育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
主要题型及分值是:填空20%,名
词解释题20%,简答50%,案例分析
10%。开卷考试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 和具体性等特征。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 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4.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与水平独自游戏,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无所事事、旁观、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协作游戏六种类型。5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宣泄受压抑的欲望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6.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 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7.游戏的儿童的游戏不 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8.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
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他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学
15、户外游戏场地从结构特征上可以分
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为 传统游戏场地 和 创造性游戏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场地。
10、构成儿童游戏环境的因素有两大类:
16.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儿童的一类为物理因素/物质环境,一类能性游戏,有利于其动作和大肌肉是社会因素/人际环境。
运动能力的发展。
11.是指儿童在游戏环境中人
17、每天可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
均所占窨大小,也即室内拥挤程度的自由游戏时间,一般不少于30 的指标,数值越 低 表示越拥挤。
分钟。
12、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
18、研究表明,来自完整家庭的儿经单
戏材料、游戏时间。亲家庭的儿童开展象征性游戏的能
13、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
力更强,他们更倾向于以物代物,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
游戏的内容也更丰富。
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19.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
14、游戏的社会环境包括扮演,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电视、课程方案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 角
15、影响幼儿游戏的个体因素包括:性色游戏。别差异、个性差异、年龄差异、健
20、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社会性、象征性。
响。
21、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
16、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宜性;参与性。方面。
17.从广义角度看,游戏环境 指游戏活
22、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
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 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括物理环境和 精神环境。
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10、构成游戏的物理环境的因素包括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时间。时间。
11、常设的室内游戏区域有:角色游戏
2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区、建构游戏区、益智游戏区、表
分别是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演游戏区。个体 因素。
12、一般而言,30人的班级设置4-624、表演游戏 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
个室内游戏区域为宜。的游戏活动。
13、游戏区域的空间布置应体现以下几
25、个特征:区隔性、相容性、立体性。创造性。
14、生长在放任自流家庭中的儿童,游
26、表演游戏的特点是表演游戏
戏 合作常常失败。
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27、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布景、道具、服饰与角色。28.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
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28、嵌、螺旋排列、堆积,黏合,穿、编的技能。
29、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30、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
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31、角色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32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33.规则游戏的特点有、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34.规则游戏的构成要素有游戏的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35.规则游戏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的规则,竞赛性规则。
36、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目、游戏要有 趣味性、考虑幼儿的 年龄特点。
37、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常以学样、你变我也变等方式构思,以促进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范围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转移 及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38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
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
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39、游戏观察的常用方法包括、定点法、追踪法。40、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41、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使用游
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42.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冲突。
43.游戏的定点法也称,即观察者在游戏过程中固定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44.游戏的追踪法也称 定人不定点法,指观察者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集中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45.游戏观察的扫描法也称,即观察者对班级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
46、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47、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48、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游戏空间安
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49、游戏评价 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50、从幼儿游戏评价的时间来看,游戏
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价。
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
51、从评价的参照体系来看,游戏评价
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可分为 定性评价 和 定量评价。
7、结构游戏是指操作各种结构材料进行物
39.体造型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创造容,促进幼儿合作、交往的玩具。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40、成型玩具对
8、规则游戏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幼
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创5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编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41、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
9、体育游戏是指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
儿园孩子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能低机能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游戏。于 2 个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能低
10、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
于3 个小时。下进行的游戏。
11、幼儿园游戏观察是教师在真实、自
二、名词解释题 然的游戏情景中对幼儿行为表现进
1、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
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一定规则,伴随着愉悦情绪,自发、12、扫描法又称即时段定人法,即对班
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里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
2、游戏环境指的是幼儿游戏活动提供的的时段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各种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观察。
境两 个层面,游戏环境可分为户外
13、定点法即定点不定人法。观察者固
游戏环境和室内游戏环境。定在游戏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
3、空间密度指的是每位幼儿在游戏环境
什么观察什么,只要来到这个地方中占的空间,即室内拥挤程度。我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国相关法规规定,室内幼儿人均不
14、追踪法即定人不定点法。观察者事
少于2万平方米,户外不少于4万先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平方米。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状况。被
4、机能性游戏也叫感觉运动游戏,是最
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早的一种游戏形式,由简单的重复随到哪里。
运动组成。根据游戏对象的不同,15、线索提示法即事先提供几个观察的机能性游戏分为两类:指向自身的要点,让观察者在观察游戏时根据动作游戏和指向外物的游戏。提示对照使用,啬观察的目的性。
5、玩物游戏是以小肌肉动作能力的发展
16、幼儿园游戏评价是指以教育中的学
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为主的游戏。前儿童游戏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
6、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
价值上的判断。
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
17、指以运用智力为主的游戏形式,将
2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棋牌类、拼摆类。
18、指那些以运用体力为主、有一定活
动强度的游戏形式。包括角抵类、球类、投射类、冰水类、杂戏类。
三、简答题
1、游戏的特征有哪些?
答:(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哪些特征?
答: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即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即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适宜性,即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参与性,即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3.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2)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3)在户外进行的游戏,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能增强幼儿对环境谈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4)游戏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而愉悦的心情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4、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答:(1)游戏扩展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2)游戏保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5、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答:(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燕尾服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6、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答:(1)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7.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8.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9.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境的创设。
10、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答:(1)角色游戏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为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生和独立脚点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2)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独特的想象活动为
14、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是什么? 儿童创造性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答:(1)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间。而且这种想象活动,是对儿童原有象玩具,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引知识、经验的巩固和运用,从而促进其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2)教师以认知能力的发展;(3)角色游戏中的角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色扮演和对现人际关系的反映,有力推发起者与指导者介入幼儿游戏。(3)应利动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了良好品德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15、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哪些?
11、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1)游戏答: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实现。(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仍较简单。(2)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动。(3)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
12、教师如何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现场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4)幼儿喜指导? 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答:(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
16、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是什么? 戏主题;(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答:(1)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角色;(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进行个别教育;(4)教师可扮演角色,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2)有计划地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5)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戏的愿望。
动的能力。(3)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
13、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有哪些特点? 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答:(1)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赖主作交往能力。
题形象玩具。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
17、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哪些? 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2)答:(1)游戏的主题广泛、丰富,能反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映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象。(2)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3)小班性、独立性与集体性。(3)角色份演逼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的关系。(4)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就模仿玩什么。(4)小班角色游戏以个(5)会自制玩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戏。(6)会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18、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3答:(1)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2)指导幼儿园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3)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4)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价,也是幼儿对自己、同伴言行的评价。
19、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1)教师示范表演;(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20、教师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21、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22、教师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23、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 答: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24、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即要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2)灵活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25、积木游戏的指导要点是什么? 答:(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2)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26、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27、幼儿玩具的作用有哪些?
答(1)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2)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5)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6)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8.配备玩具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要根据幼儿无教育任务配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配备玩具。(3)要坚持卫生与安全的原则配备玩具。(4)要坚持经济耐用的原则配备玩具。
29、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发展道德思维,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2)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发展(3)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良好道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德意志品质的发展
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
35、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的要求 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1)根据游戏特点全面合理安排各种活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动区(2)游戏环境以清晰的界限划分区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域(3)充分挖掘空间实用价值,提升空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间利用率(4)活动区体现出层次性和发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展性(5)注重室内游戏环境的教育作用 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
36、目前国内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的主要问题
清洗、修补等。
(1)空间密度过大,拥挤现象突出 30、游戏与学习的关系(2)游戏区域界限模糊,设置缺乏合理性 答:(1)游戏不是学习,是一种嬉戏性行(3)游戏环境单一,缺乏刺激性 为(2)游戏不同于学习,但两者关系密(4)游戏环境规划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 切(3)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37、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31、游戏和发展的关系(1)教师可以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答:(1)游戏反映儿童的发展(2)游戏强期准备,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保证游化儿童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 戏的有效开展。(2)教师可以从多方面、32、游戏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关系 多角度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准确判断幼答:(1)游戏保障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进行针对性的(2)游戏是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重要途指导。(3)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参与径(3)儿童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幼儿游戏,带动幼儿深入游戏,提高幼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儿游戏水平。(4)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等,这种能力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适时并愉快地结束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以实现的。儿童的运动能力便伴随游戏行自我评价或互评、他评,总结游戏开水平的提高而向前发展。
展情况,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教师介
33、游戏与幼儿能力发展的关系 入幼儿游戏并进行指导的方式通常有三答:(1)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游种身份:参与者、协助者和旁观者。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儿童观察、记
38、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游戏促答:(1)减少玩具种类,增加相同玩具进儿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游有数量;游戏主题要鲜明,尽量不要频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探索与创造力 繁更换主题。(2)教师以平行者和合作
34、游戏与儿童道德启蒙的关系
者的身份价入游戏,通过榜样暗示和角(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学习道德知识,色间语言交流来指导幼儿游戏。(3)小
4班幼儿往往分不清同伴的现实身份和角
色身份,常常混淆身份,导致游戏进程混乱,教师要及时直辖市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减少冲突。(4)游戏结束时教师要鼓励激发幼儿对游戏的举,并带领幼儿整理游戏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
39、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1)引导鼓励幼儿独立提出主题,通过协商方式分配角色,培养其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集体意识。(2)参与幼儿游戏,扩展游戏情节,增强幼儿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游戏内容的新颖性。(3)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时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反思,加深幼儿对角色及其关系的理解,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提高。40、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1)利用语言提示直接指导,引导幼儿展开想象(2)指导幼儿利用协商方式,独立开展合作游戏并解决游戏进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自制玩具,促进幼儿综合能力提高。(3)引导幼儿深化游戏主题,避免角色扮演表面化。(4)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反思游戏主题及内容的深度,提高幼儿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自我评价能力。
41、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的游戏违反生活常规时(2)当幼儿游戏时间停滞过长时(3)当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不愿与他人交往时(4)当幼儿游戏行为不符合成人要求时(5)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争执时(6)当幼儿游戏延伸出新的主题时(7)当幼儿做一些不良游戏时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小朋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他们搭建出各种高大漂亮的住宅楼,还贴上了楼号,装上了漂亮新颖的“窗户”、“门”,在住宅楼的附近搭建出幼儿园、医院、超市、公园、停车场等建筑。通过给这些建筑物挂招牌,小朋友们还认识了许多字,培养了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还注意引导小朋友们怎样美化环境,小朋友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区”里种上各种绿树、鲜花,在“楼房”周围铺上绿油油草坪,摆上路灯、亭子、长椅、垃圾筒等公众设施。在老师的不断启发引导下,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答: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包括:
(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有二,第一,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灵活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根据幼儿的举、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第二,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当及时高速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法强加给幼儿。
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
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上的游戏活动。
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处主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答: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 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
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
答:角色游戏中,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有:第一,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第二,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第三,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第四,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第五,使幼儿恰恰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案例中教师用的是第四种方法。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5.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这是教师哪一种指导策略,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的理论原理和优点。
第四篇: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指导纲要之综合实践活动学业水平考查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考查科目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学业水平考查》
一、考查目的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考查,旨在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为实现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考查,旨在推动学校认真负责、全面完整地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普通高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各项内容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参与和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养成学生主动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服务社会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服务。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考查,目的还在于促进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项内容规定的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形成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共享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为
学生形成完整的高中知识和能力结构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考查原则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考查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提升,推动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注重考查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以及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性原则:考查既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更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包括对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计划、开题论证、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结题答辩等实践过程的考查,以及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活动参与、投入程度和能力养成的考查。
(四)多样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还可以是学生;考查方式多样,采用档案袋评价、成果展示与交流、协商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五)可操作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考查内容具体,对活动过程中主要涉及的行为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均有明确要求;考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程序简约易行。
三、考查内容与要求
(一)研究性学习
高中三年,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个不同类型(如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项目设计类等)的课题研究,每个主题必须提供的考查证据如下:
社会科学类主题:课题开题报告(2000字以上)、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活动实施过程中收集的文献资料一份、访谈提纲一份、访谈记录一份、调查问卷一份、调查报告一份、活动过程照片5张、小组阶段交流记录一份、结题答辩记录一份、研究报告(3000字以上)、活动小结一份(300字以上)。
自然科学类主题:课题开题报告(2000字以上)、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活动实施过程中实验方案一份、实验记录一份、实验研究报告一份、活动过程照片5张、小组阶段交流记录一份、结题答辩记录一份、研究报告(2000字以上)、活动小结一份(300字以上)。
项目设计类主题:课题开题报告(2000字以上)、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方案一份或制作的模型一个、活动过程照片5张、小组阶段交流记录一份、结题答辩记录一份、研究报告(2000字以上)、活动小结一
份(300字以上)。
(二)社会实践
高中三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不少于15个工作日,其中参加校外活动的时量不少于10个工作日,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如下几个方面自主选择三项以上活动作为考查内容,每项内容各提供证据一份:
1.行业体验活动:如军训、学工(商)学农、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
2.学校传统活动:如学校值周值日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成人仪式以及其它重大节日活动等。
3.社团活动:如各种校内社团组织的活动。4.参观调查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会机构、人文或自然景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和访谈。
5.交流访问活动:如参加国际、国内各种文化交流项目等。
(三)社区服务
高中三年,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总时量不少于10个工作日。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如下几个方面自主选择两项以上活动作为考查内容,每项内容各提供证据一份。
1.通用内容:如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科普推广活动、文娱演出、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等。
2.特色内容:城市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社区辅导(如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板报宣传、维持交通秩序
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参加农忙、乡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镇村公共卫生等。
3.自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等。
4.义工活动:如助学、助老、助残、关注弱势群体等。
四、考查方式
(一)总体要求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项内容是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体系中的考查科目,采取单项考查的形式进行。
2.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水平考查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考查时间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确定,考查评分采用将原始分(100分为满分)换算为等级的计分方式,考查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100分-90分为A(优秀),89分-75分为B(良好),74分-60分为C(及格),59分-0分为D(不及格)。
3.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在每个研究课题完成后结合课题成果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查,学生该学科的总成绩为历次考查成绩的算术平均值(百分制)进行换算转换为等级记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两项内容的考查,可以在每学年末进行,也可以在记录历次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高中阶段参与活动的情况一次性进行综合考查。
4.学校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水平考查后,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市教研部门对学校考查结果的信度进行综合评估,最后由省教育厅委托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对学校考查结果的信度进行综合评估。
(二)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项内容考查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研究性学习活动] 1.所有参加考查的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登记表》(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2.提交以下材料:
(1)提交每类课题的过程材料
包括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可附实物成果)、原始材料(包括开题答辩过程记录、收集的文献资料、小组活动记录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与访谈记录、设计图纸、答辩PPT文稿和活动照片等)、个人小结。
(2)提交成果鉴定表
包括自我鉴定、组内鉴定、指导教师鉴定,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3.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组织教师,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评分表》(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逐项评分,评定学生成绩。
4.公示学生成绩,接受学生申诉和意见反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最终进行成绩认定。
[社会实践] 1.所有参加考查的学生填写《社会实践考查登记表》(由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2.提交社会实践原始材料。其内容包括实践活动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活动时间、活动项目或内容、活动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和感悟等内容。
3.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组织教师,按照《社会实践考查评分表》(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逐项评分,评定学生成绩。
4.公示学生成绩,接受学生申诉和意见反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最终进行成绩认定。
[社区服务] 1.所有参加考查的学生填写《社区服务考查登记表》(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2.学生提交参与社区服务的原始材料。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和感悟等内容。
3.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组织教师,按照《社区服务考查评分表》(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逐项评分,评定学生成绩。
4.公示学生成绩,接受学生申诉和意见反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领导小组最终进行成绩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