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学风建设应该更偏重制度规范-开篇理论(原创)1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发展在一定时期的高度。大学学风建设,致力于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而学风作为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它的建设是校园参与者长抓不懈的永恒主题。那么,大学学风建设,我方认为应该偏重制度规范,原因如下:
首先,我方必须承认以下几点,那就是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自律与制度规范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自律在学风建设中带来的主观能动性和促使学生发挥内在积极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的大学生,其思想价值观念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导致了个人独树一帜的自律标准及参差不齐的自律水平,针对学风建设要求的学生应融入宿舍,班级,专业。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大集体,个体差异性与学风建设所需的整体性之间矛盾如此明显,在学风建设中要更倚重学生自律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和发展需要。
其次,让我们来看制度规范。制度规范连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成为相互之间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与沟通枢纽。在相互交流中,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制度,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积极性,反而在学风建设中担负起引导的重任,给学生自律指引方向。
第三,校园制度无疑总结许多前人经验,凝聚诸多智慧结晶,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为大学生活扫除盲目,相较于学生自律在事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其前瞻性可见一斑。
第四,校园制度统筹个人与集体,学生与教职工,建立统一的标准,起普遍约束力使校园生活、学习风气由无序向有序稳步过渡。
因此,学风建设偏重制度规范相较于偏重学生自律,更有利于学校营造优良学习环境,创造优良学风新格局,使学生明确奋斗方向。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制度规范将学生不拘一格、如信马由缰的自律化整为零加以整合,使个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构建和谐校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推动社会发展,不正是大学的奋斗目标吗?
综合以上,我方认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跟偏重制度规范。风潮汹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奔腾。我们相信完善的制度规范辅以学生个人的自律,我们必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篇:大学学风建设应该更偏重制度规范-总结陈词(原创)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
华丽的辞藻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情理的升华。纵观整场比赛,对方辩友想证明学风建设要偏重学生自律,但是一没有客观事实依据,二没有合理的逻辑推理。最总结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堪一击!
首先,一个严肃的辩题需要一个严肃的立论,对方辩友引经据典,借古论今,无非是在向大家强调学生自律的重要性。可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方从始至终哪里说过学生自律不重要了呢?请各位随我看看大屏幕,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比较性的辩题,是制度规范与学生自律哪个在学风建设中更应偏重的问题!而不是制度规范和学生自律谁更重要的问题。因此,偷换概念,修改辩题,此乃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另外,对方辩友在刚才的论辩过程中经常会提到“如果怎样”,如果没有制度规范会怎样,如果没有学生自律会怎样,如果这个,如果那个,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如果我方辩友今天集体拉肚子,是不是对方就直接赢了这场比赛呢?因此,不尊重客观事实,盲目进行缺失性比较,此乃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二个错误。
见识了对方辩友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我为大家回顾我方论证过程。第一,我方一辩在开篇理论时已经指出了,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有力举措,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是大学教学育人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只有以系统的、全面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为基础,才能维持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才能更好的进行学风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
第二,我们再来明晰一下学生自律与制度规范的定义,自律是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产生的约束力,属于自控力;而制度规范则是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产生的约束力,属于一种监督和引导。大学生正属于心智日趋成熟而不成熟、人格日趋完善而不完善的阶段、学生自律与制度规范固然都很重要,但在学风建设中制度规范相比学生自律显然更重要:没有有力的制度规范进行引导,大学生仍然不成熟的心智和不强的自控力在学风建设中会凸现很多短板与问题。因此,偏重制度规范可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第三,我方二辩一直在问对方辩友,学风建设的所需的整体性与学生自律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学风建设的迫切性与学生自律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学风建设所需的稳定性与学生自律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决?但是对方辩手却始终无法给全场的观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又怎么能说大学学风建设应偏重学生自律呢?
与学生自律相比制度规范作用范围更广,而且有普遍约束力、统筹性、方向性、前瞻性等诸多优点,在学风建设中,这显然比偏重学生自律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更偏重制度规范。
我校党委书记许从年教授在2008年教学工作会议上说过:“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学校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相信在以制度规范为主,学生自律为辅的学风建设中,我们一定能够开创出东华理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本辩词系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辩论队原创,转载敬请标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大学学风建设应该偏重于学校管理驳论
Q1:高校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那么这些现状的出现我们能说是没有他律的规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行已经有足够的规章制度管理且不起作用
A1:学校有了足够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无法落到实处,这不正是管理不到位吗?所以我们不正应该更注重管理,难道说因为规章制度没落到实处没管理好就要放弃。我们正是还在不断完善和补充法律的同时,不断追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Q2:他律总是在问题出现后进行惩罚或约束,是一个事后诸葛,而自律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制度必须内化到内心才有作用。
A2:对方辩友殊不知管理也有预见性管理,相比起自律依赖于每个不同个体的自省自察,具有相当大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而管理能给人一个规范制约,规范人的行为,帮助大部分学生克服负面情绪与惰性,培养良好的学习规范,更加系统性和普遍性。
Q3:学风发展的目的是人才培养。学校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很明显是人生命的自由成长,人的自由成长更应当是学校教育的追求。我们的学风发展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的丰满、发展和幸福,是为了营造学生明丽澄澈的人生,是为了引领人由理性的必然王国迈向精神的自由王国,实现生命的质的提升。概言之,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高度自律的人,即让学生学会自律。
A3:确实如此,教育的理想应该是守护学生天性的自由,激发天赋的潜能。然而这些却不是按对方辩友所说概言之,教育理想就是要高度自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除了行为上的要自律,更重要的是乐观开放的思维与内心。而后者单靠自律是培养不到的,更需要学校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有良好的机制激励学生不断创新。鼓励教师进行个体生命的人文教育以及宽容悲悯的爱的教育。
Q4:从个人的成长层面。从长远来看,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以达到全面发展这样一个高度。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管理是客观的,缺乏变通性,它的时空性使之不能每时每地都约束人的行为。A4:管理本身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没有什么管理体系是万能的,如果对方辩友试图要我方证明某套管理体系是万能的才是应该注重学校管理,那么实在是强迫我方违背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管理首先是可以改进的,绝对不是僵化和死板的,恰巧我们反对的正是僵化和死板的学校管理,而自律也未必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因为自律是带有的是每个人不同的特殊性,往往具有随机性,而好的管理却能促进更普遍的学生自我约束,甚至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Q5:从纵向来看,要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并不是简单的制度规范就能够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向学的自身作风。
A5:学校的学生每年都是流动的,我们要如何保障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呢?学校本身是一个教育的地方,应该是想办法培养学生的修养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靠每年引进高素质的学生来提升学校实力。所以我们才提倡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无论怎样的学生进入到一所学校,都能在这个管理体系下,约束其不良行为,激励其发展,守护其人性的自由,真正从本质上实现一所学校的教育功能,提升学校实力。从这个方面看,这是科学的管理,才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Q6:自律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貌,让学风建设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闪光点,也正好符合了国家以德治国的理念。
A6:我国除了以德治国,更重要的还是依法治国。只有有了严格有效的管理规范,人们才会统一自觉的遵守,而孔子儒家学说的修身养性,固然没错。但我们提倡自律应该是提倡个人自律,而不是说要靠自律治校,更不可能靠自律治国,因为人性本身自有其阴暗面,必然要通过外在力量约束人性的恶,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必要的恶就会成为必然的恶,学生天性的惰性,就会成为必然的行为上的懒惰。
Q7:古人悬梁刺股,目不窥园时,又何曾有人监督?我们承认,自律也存在些许弊端,但是只有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以自律为主体,他律为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人生。
A7:很多名人名言都是讲自律固然没错,因为说这句话的人他是一个个体,他不是一个群体的管理者。从微观的角度,我们固然应该提倡每个人注重自身的自律意识,但是这些话的意思绝对不是告诉我们,学风建设等即十分宏观又对整个群体有巨大影响的建设要靠每个人微观人的自律作用。学风建设作为一个宏观的事物,必然需要靠学校掌握其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大部分个体共性,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管理体系。
Q8:学风建设过程中,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决定了自律的这种内在自觉性才是关键所在。
A8: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原因,即内部依据,内部矛盾。外因是指外部原因,是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但是由于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是内因的,在另一场合则成了外因。反之亦然。内外因之说,本来就需要结合实际,不是绝对的正确。以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来讲,学生个体微观的自律意识应该是外因,而学校管理,作为学校本身的体制之一,却是彻底的内因。
Q9:在都具备等规则制度的情况下,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文明现象也逐步减少,这正是由于学生的自律能力不断增强,进而更加能够发自内心的约束自己。
A9:对方辩友所说的,正好是一个管理对人的约束的过程。而且小学到大学这个过程中,对方就能通过不文明减少证明了人就越自律了?孩子天性活泼善良,大人却往往多疑猜忌,可见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文明现象的减少也未必是出于自律,也可能出自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向规章制度妥协,慢慢懂得遵守道德法律的过程。这不正是管理对人的约束作用么?
Q10:恩格斯说:在低层建设中自律和他律共同参与,保障了文明底线。在高层建设中自律则高屋建瓴,拓宽了文明的渗透范围,引领着文明的发展方向。显然,我们并不否认他律的不可或缺及辅助和保障作用,但自律的功能分配和责任划分使后者具备了完整意义上的决定性。从本质上看,自律是最终载体,其程度高低也必然影响着他律的实现。只有从内心构筑起一道兼顾的防线,才能彻底的与不文明现象说再见。关键:恩格斯坑我,帮对手解决了,第一步第二部谁更重要的问题
Q11:大学学风建设相比于中小学,是一种更开放、更高层次地建设活动,是一种在精神文明层次上的建设。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让学生自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控制能力吗?可以这样说,大学学风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和一个最根本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在这所大学学习的学生是否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如果学生自律习惯没有养成,那么一所大学的学风建设就没有成功!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