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文化遗产:泰国班清阿考古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泰国班清阿考古遗址
世世代代下来,泰国班清村民对随处可见的陶器碎片相当熟悉,但这并未引起他们的注意。直到1966年,一名旅泰的美国人发现了这块宝,班清千年历史文物逐渐出土……泰国班清阿考古遗址世界青铜文化始祖?泰国班清阿考古遗址概况:●国家:泰国 ●类别: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年份:1992年班清拥千年历史的陶瓷,埋藏地底多年依然完整。班清遗址中出土有众多形状不一的陶器,在浅黄的底色上,绘着深红色的图案。班清阿考古遗址(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位于泰国的乌隆地区,是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诸多遗址中广为人知的一处,也是研究最为彻底的一个遗址。这里因为几千年历史的青铜器具接二连三出土,引起考古学家注意。这些青铜器具经过测定后,才惊讶发现班清是东南亚最重要史前聚居地,是人类文化、社会、科技进步中心。班清被视为人类文化遗产地,于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挖出20世纪便盆1966年,一名旅泰美国人前往班清旅游,在偶然机会下,发现了遗址中的陶瓷碎片,就这样,埋藏千年的文物一一被发掘。1974年。联合国资助泰国艺术厅及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博物馆的一批考古学家,前往该遗址进行挖掘考察。挖掘时,他们从地下挖出了一个20世纪便盆。当他们挖到5公尺深处时,赫然发现了公元前250年文物,当中就有墓穴祭品、龙骨陶器及脚镯手镯等。考古学家研究这些出土文物,发现班清遗址的早期人类,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具,比起西方青铜时期(Mesopotamia)还要早500年,因此班清文明有可能才是世界青铜文化的“始祖”。掌握青铜冶炼技术1975年,考古学家在班清其他地方发现了一处墓葬,里头尸体用几层陶器碎片覆盖着。考古学家也陆续挖出了陶器、石器、红彩陶、青铜器和一些金银制品。大量文物中,班清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在班清遗址上发现最古老青铜,高含锡量以及华丽装饰,显示出一定制作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约在公元前2000年,班清一带的居民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班清文化的繁荣期,班清人制作了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勺把上刻有栩栩如生的动物。这幅图呈现班清千年前人类的生活。出土的青铜手镯,部分已断截。古人雕工深厚青铜时期之后,班清经历了铁器时期。在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也在遗址上发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制作的铁制手镯、铁制矛头、铁脚镯等铁制品。这些铁制文物经过详细分析后,证实其铁是从专用的矿石中提炼出来,但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来呢?这就是专家感到不解地方。此外,在班清发现的早期黑色雕刻陶器类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黑色雕刻陶器。丰富多样的班清陶器,从其制形上来看,有些是颈部很细的高花瓶,这需要很高的制作技巧;有些则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刻有精致的图案,显见古人的雕工深厚。班清国家博物馆展示了当年的遗址,而陈列的陶瓷不是真实的。展示在博物馆内的班清陶瓷。当地的居民多数以制陶瓷为生。2011年10月14日《中国报》副刊
全球超过80000家酒店,Apple101助您轻松订房,出行无忧,绝对优惠价。入住期间付款,多数客房可免费取消!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Mesopotamia, thailand, world heritage, 世界文化遗产, 泰国, 班清阿考古遗址, 青铜时期
第二篇:考古证明中国磁山遗址是世界黍粟种植起源地
考古证明中国磁山遗址是世界黍粟种植起源地
记者10月16日从在河北省武安市举办的中华磁山文化节上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考古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新石器遗址内出土的粮食灰化样品进行科学鉴定后认为,磁山遗址不仅是世界粟的发祥地,也是黍的起源地,中国黄河流域黍的栽培历史有可能追溯至约一万年前。
磁山新石器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发现于1972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在磁山遗址进行三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共发掘灰坑468个,发现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层厚为0.1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在2米以上,数量之多、堆积之厚,在中国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极为罕见。专家估计,这些粮食的重量有5万多公斤。
农业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考古遗址中腐朽灰化的粮食的鉴定方法,对于东亚地区旱作农业起源的历史,特别是对中国武安磁山新石器遗址为世界粟(也叫谷子,小米)起源地这一观点,一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课题组通过对现代粟、黍(也叫糜子、稷子、大黄米)及野生植物小穗颖片、内外稃片不同部位、不同细胞层的植硅体分析,明确了区分鉴定粟、黍植硅体的5种鉴定标准。
利用上述新方法,通过对磁山遗址5个窖穴46个灰化样品和磁山博物馆藏的1个灰化样品进行植硅体的系统分析和不同实验室9个碳14年代学测定,发现这些窖穴样品中的粮食中,早期农作物是黍,其年代距今约10000―8700年前,粟则在距今约8700―7500年期间少量出现。磁山遗址黍、粟的出土,提供了磁山遗址黍、粟出土年代为目前已知最早的证据。
吕厚远说,研究表明,在中国北方半干旱区,在全新世早期黍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暗示了黍可能是在这一地区独立起源的。正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繁荣一样,小麦和大麦向肥沃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平原的传播,孕育了灿烂的西亚史前文化;黍和粟类作物起源以及向肥沃的黄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传播,不仅为史前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为中华文明进入更高级的阶段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遗址博物馆的资料还显示,磁山遗址中与大量黍、粟一块儿出土的,还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约6000余种,这些发现都为寻找中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另据了解,作为黍、粟的发源地,如今的武安市所产小米品质优良,色泽金黄,入口甘甜糯香,极富营养,有“中国小米之乡”的美誉。“十一五”期间,武安市把小米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10大产业之一。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28号公告,批准对武安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更多阅读
《科学》:黍稷类作物很可能最早在中国培育种植 吕厚远小组东亚旱作农业起源研究获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