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农村调查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农村调查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曹阳诺 学号:113280119 年级专业:11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班 《关于“体验农村,奉献社会”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及增加农民收入党的措施
调查报告的人:曹阳诺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1日---2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白龙沟队杨洞宝沟村 调查对象:农村现住人员
调查目的:充分了解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如何让贫困地区迎头赶上,改善农村面貌,使全社会共同农村支持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调查地点的简介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省七县结合部,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我所调查的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位于淅川县与丹江口市交界,拥有将近2000人。然而,目前留下种粮的人数不到300人,几乎全部是老人和孩子,村村有几家仅仅留在,大部分只是房前房后长满了荒草,周围的土地曾经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现在看不到农作物的新景,在寒冬的笼罩下,长满了一地艾蒿的干支。二.在国家如此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农民为何还要丢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业呢?带着这一些疑问,我通过与长辈交流座谈,结合自己家的变化,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那一代视土地为“命根子”、“金旮旯”,认为只要自己勤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吃喝不愁,就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更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壮的体魄更快、更直接、更简捷、更省力的获取更大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粮失去了激情。
2、“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粮主力军锐减。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到3000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2000元到2500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1200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800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3、农业技术人才匮缺,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就汉阴来看:由于受政策体制、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安排到乡镇工作的大多不是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是复退军人,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学过农业科技知识,更不懂农业技术,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业务指导。乡镇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就仅仅停留在组织几场培训、发发宣传资料、宣讲宣讲中央的新政策上,泛泛而谈,没有人真正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给农民讲技术、讲要领,很难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所需的科技知识,形成了农民对新技术不会用、不敢用,从而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4、惠农政策落实不匹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造成了“粮补”、“良种补”均变为“地补”,形成了农户只要有耕地,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在化肥、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化肥、农药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增长速度依然缓慢。笔者认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虽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具体到生产过程中则表现为发展的盲目性: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近年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采购成本不断上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导致在该区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大量落后的生产工具仍在使用,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较慢,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高成本、低产出的对比关系极大地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农业比重过高,过于分散的农户生产,且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现状。虽然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要看到,缺乏市场组织,缺少足够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应对能力,整个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未能有效形成农业的服务体系和完备的市场应对机制,农户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导致了在无情的市场风险的冲击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农村改变面貌的问题
问题一,基层干部队伍及农民素质不适应。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差,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满足于够吃够喝,农闲时节有60%以上的人成天打麻将、斗地主,缺乏干事创业精神。二是文化素质低,73%的农民都是初中以下学历,有50%的农民对农药使用、科普知识等无法掌握,很难接受新事物、使用新科技。三是技能培训少,有85%以上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
问题二,村容村貌改变难。一是受传统思想影响,90%以上的农民建房讲风水、论朝向,以致农村院落朝向方位各有不同,外观设计各有差别,整体效果难以体现。二是不按规划建设,住宅修建自行其是,住房、畜圈同处一院,“三堆”没有场地, 后院通道不能畅通,呈“一条街两排房,到处都是垃圾场”的脏乱景象。三是基础建设困难,村民为了方便生产,有60%的农户喜欢分散居住,以致开展公路、电网、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尤其是山区,现在通道还是土路,一逢下雨基本道路不通,信号覆盖不好,与外界沟通需要到半山腰,影响与外界的联系。
五.增加农民收入的党提出的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内容:
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要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2.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3.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其他地区也要对本省(区、市)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此外,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大力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
今后,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文件还提出,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要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
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1.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为农民进城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央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各地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
2.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技能。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为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还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另外,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多予、少取、放活”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让农民增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2003年十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北京
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6496元,比上年增加616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5%,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0.3个百分点。
上海
2003年上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58元,比上年增长7.2%,增幅为近6年来最高。
天津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5861元,比上年增长10.3%。
江苏
省农调队的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4239元,比2002年增加243元,增长6.1%,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
浙江
省农调队抽样调查显示,浙江农村居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2002年增加491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实际收入增长7.8%。
广东
省农村工作会议宣布,全省农村居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4053元,比上年增长3.6%。
广西
自治区农调队调查显示,全区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2095元,比上年增加82元,增长4.1%。
山东
省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山东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为3150.5元,比上年增长6.7%。
河北
省农调队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2853.3元,比上年增长6.3%。
四川
省农调队的抽样调查显示,四川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2230元,比上年增加122元,增长5.8%。
重要文献备忘录
文献名称
《人民日报》刊载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14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2·18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19
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吴官正)2·23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温家宝)
3·1
六.总结
通过此次的调查,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协调能力,学会了多角度考虑问题。农业的发展关乎社会的进步,粮食的生产与14亿人口息息相关,解决好农民问题,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希望全社会,尤其作为大学生,好好掌握先进的技术,更好的尽可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通知
关于开展寒假社会实践的通知 主题:体验河北奉献社会
形式:社会调查
活动原则:
1、坚持“深入基层”的原则。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工厂、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理论价值的调查项目,进一步提高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2、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提倡大学生利用寒假还乡的机会,深入当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3、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学院每一位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一次调查研究,写一篇调查报告,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学科优势,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要求:①、装备学院全体学生每人开展一次调查,并写一篇调查报告; ②、在媒体上注重宣传报道;
③、寒假结束后对先进集体、个人的优秀报告予以表彰。调查题目:
调查选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五大领域入手。参考选题如下:
1、贫困村经济发展出路调查
2、农村信访稳定调查
3、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调查
4、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途径调查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调查
6、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调查
7、农民素质培训和就业调查
8、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调查
9、农村发展现状调查
10、农村耕地保护调查
11、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调查
12、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
13、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状况调查
14、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
15、农村免除农业税后农民负担问题的调查
16、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
17、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
18、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查
19、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
20、农村学龄儿童辍学状况调查
21、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22、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23、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
24、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
25、农村非物质文化状况调查
26、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27、农村“红白事”消费调查
28、农民工健康问题调查
29、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调查
30、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31、河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32、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调查
33、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调研
34、农村人口不断外流情况下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
(注:黑体部分的题目为重点参考题目)
格式要求:
1、写作格式。标题:一般采取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调查报告》;可
以用双标题,正题为新闻式标题,副题为公文式标题。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
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过渡到正文。正文:可包括活动内容、调查资料、调查结果、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等。参考文献:应注明作者、著作(文章)、出版单位、出版日期。
2、版式要求。正文章节采用三级标题排序。一级标题形如一、二、三排序;
二级标题
(一)(二)
(三)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2.3排序。字体要求:主标题
3号字黑体,居中;副标题小4号黑体,居中;论文内各标题4号黑体;正文宋
体小4号字;参考文献宋体小4号字。
3、参评作品选题要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求了解新情况、新发展,发现新问题、新经验,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建议,主报告不少于5000字,可另
附研究附件和翔实调查材料;
4、以参与和调查发现为依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具有原创性。
注:社会实践已经纳入正常教学范围,按修学分计,希望大家能高度重视。
装备制造学院学工办
2011年12月30日
第三篇: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包括了农村经济发展,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因为人们群众是社会社会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现代化就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农村的经济已经成为现在的热门话题,农村经济情况仍不容乐观。农村人口可分为三部分,其一务农其二经商其三打工,社会各界对农村及农民问题不重视,或言重心轻,名重实轻,造成了农村中的诸多怪现象。本文通过对某村进行调查从而各种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 发展 教育 解决策略 调查心得: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而文明的农业国之一,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经济发育严重滞后,农场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起得比较完备,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及其低下,而农村劳动力则严重过剩。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推行了很多惠农政策,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存在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过剩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农业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国家,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占农村总劳动人数的50%左右,除了一部分进城打工外,仍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占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我国农业人口太多,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耕地相对于劳动力而言严重不足,农民数量相对于耕地资源显示出大量过剩的趋势,所以农村人口数量过多耕地过少导致劳动力与农业资源之间很难很好的匹配,从而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其次,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良种、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运用栽种新技术和机械耕种作业方式,减少了田间管理,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很多劳动力,加快了农业劳动力剩余趋势。再次,城市扩容征用土地,工业建设开发征用土地,致使农村劳动力 过剩。例如水电建设库区移民,不是把库区居民转成城市居民,而是把农民从这一地区移到另外的某一个农村地区安置,从而挤占另外一个地区的农村土地,使农村人均土地进一步减少。此外,拓宽道路、新建公路也占用了不少良田土地,进一步促使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一方面,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造成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抑制了农民创收和消费的热情与信心,无田可种,无业可就,无社会保障的无业游民给农村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危及社会安全;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闲散在农村,而使第三产业等方面的产业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任务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甚至有的村干部利用村官职权收取贿赂,不为民做事;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要靠”的思想十分严重。有的村子虽然有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而不顾集体的致富;其次,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如我村,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再次,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道路交通的不完善,将会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流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水利设施落后,水坝、水窑修建的数目过少,一遇到干旱天气便无法满 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最后,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很多组织建设杂论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村民小组无垃圾处理池,垃圾到处乱倒现象十分普遍;最后,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 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驼”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心理,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五、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农业结构单一 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11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年,在全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目前,全村经济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烤烟那些都不具规模,只有很少地区可以种植,而且收入相当低,农民只有一小点收入,大部分收入被商家占去,农民收入只有一点点劳动费。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渔、副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下,无法使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六、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未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的自主投资生产的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将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现阶段我国农村既面临着原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加上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从农村外迁,农村 老龄化进程高于城市成为一个进一步发展趋势。综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势十分严峻。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形成城市化浪潮,其中16——40岁是迁移人口的主体,有户籍迁移、自发迁移等,经济发展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发展机会多,农村人口迁移率高,农村则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空心村”现象,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农村人口老龄化产生了很多的影响,最主要是对计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在我村,极大多数的老人将自己的养老问题寄希望于下一代,并与自己的儿女同居或护卫邻居。在国家实行计生计划后,他们习惯的看到男孩比女孩在很多方面都有传统优势,而且女孩出嫁后基本上不承担养老责任,更确切地说,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主要落在了男孩儿的肩上,传统观念导致重男轻女、遗弃女婴等现象在很多地区还存在,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此外,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的加快,社会资源必然要倾向于老年群体的的消耗,给社会劳动者增添生活的负担。事实上,农村较低水平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发展现状,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人口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薪就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代际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八、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投入存在严重困难和矛盾,阻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偏低,设备添置没有经费来源;其次,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费附加被取消后,没有其他的稳定的经费来源给予补充,乡村经济发展滞后,财力有限,无力投入教育,特别是山区的一些乡镇二、三产业不发达,实际可用财力只能保工资,有的乡镇连保工资都困难。这种财政状况,乡镇财政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危房改造等实际上没有能力,只能靠其他渠道集资或争取上级支持,勉强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劳动量大,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去,也直接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解决策略:
一要加强农村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上下联动,完善农村现代教育资金管理体制,保证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加大投入力度,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营造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村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的扶植力度。
二、加强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区。
三、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特色,努力实现农业再增效,重点发展粮食、畜牧、蔬菜等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以特色增加农业效益,以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特色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四、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体等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乐有其所,抓好环境综合整治,从实际出发,抓好乡村道路、排水、绿化、美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为农民提供良好适宜居住的环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针对农村的发展问题,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关注度,农民们也要自力更生、努力发展经济教育等各行各业,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进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的富裕。
第四篇: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1、对某市居民的购物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超市以其3倍的优势取代了商场成为了某市人购物的首选场所,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90年代初,超市以其自由的购物环境、方便的结帐方法和实惠的商品价格博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并迅速占领了市场,这是一项成功的尝试,不仅给顾客也给商家带来了“丰收”。
当然,商场作为传统的购物场所,还是以“老大哥”的身份占据着排行榜的第二位,但以1:3的差距输给超市,是否应该好好想想该怎样重新吸引客源呢?!
也有很多人选择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但大多数是年轻人以及白领。这说明人们对这种新型购物方式了解还不是很普遍。希望未来它能为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
2、对某市居民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因素的调查结果:质量是人们在购物是最注重的因素,这与我预想的相同。可见在做不到“价廉物美”的时候,人们宁可选择“物美”。
其次便是“个人喜好”,占到总数的1/4还要多,由此说明某市人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购物已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经济和精神负担。“买自己所爱,爱自己所买”已成为新购物时尚。
再次人们的品牌意识渐渐树立,有1/5的被调查对象说他们对名牌商品的质量、信誉比较放心,所以宁可价格稍微贵一点,只要用得放心也就无所谓了。
另有5%的人选择了服务,这与以前看售货员脸色买东西的时代大不同;现在哪个营业员敢对顾客不客气,顾客一投诉,那个营业员轻则该月奖金报销,重则被“炒鱿鱼”。这不仅是为了提高信誉以增加客源,更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
3、对某市居民购房方式的调查结果。有39%的的被调查者属于保守派,选择了攒够了钱再买,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不过有人为了买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奔忙一辈子,到老了买了一所房子却没等享几天福便撒手人寰了,而那所辛苦一辈子得来的屋子便必然转到了其儿女名下,这难道说不是一种悲剧吗?
其次是选择首期付款+公积金贷款+按揭贷款,选择该项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相信自己赚钱的能力,所以这辈人就享受上了,早早地有了私房,住腻了就出租或是转手,得来的钱再买更新的更大的。
其中只有13%的人选择了向亲友借钱购房,这与中国传统的“在家靠父母,再外靠朋友”的俗语大相径庭。在现代社会向父母借钱说不出口,毕竟他们养了你二十几年,花的钱和情是你一辈子都换不清的,你还好意思伸手向他们要钱?由于计划生育,亲人也少得可怜,到时候还不了钱,他们又不好意思上门要债,结果弄得双方都很尴尬,调查报告《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再说朋友,也都是这年纪,这经济水平,能有什么钱?
4、对某市居民度双休日方式的调查结果。从上图可以看出,有34%的人在双休日里做着我未曾预想到的事,一问才知,他们在双休日里仍要工作或学习,我不得不感叹现代生活真的如此繁忙吗?
接下来,有1/5的人选择了整理家务,选择该项的以中年人居多,他们平时工作繁忙,儿女又正于读书阶段,双休日他们便在家陪孩子,做家务,补补睡眠等。
还有16%的人选择了上街购物,这和以前的赶集很像,是中国人传统的渡假方式。
另有10%的人选择了用上网来度过双休日,这其中有九成以上是十几、二十几的年轻人。
各有6%的人选择了文化消费和健身运动,这在前几年看来还是浪费时间的事,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精神文明以及全民健身已经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了。
只有5%的人选择了走亲访友,这样的人情关系是不是过于淡泊了?
5、对某市居民对“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评价。
有93%的人选择了“没有过时”或“应赋予新的内容”。其实这两项的意义大致相同,当问及对于应赋予新的内容的理解时,其回答相仿:该花的时候就花,毫不心疼;不该花的时候一分钱也不浪费。
我本以为生活在现代都市里人们,赚得多花得也多,会认为“勤俭节约”是老一辈人才恪守的道德观念;这代人会认为学习上一代人的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是有违于新新人类“舍我其谁”的准则的。而这次的调查结果实在叫人高兴,我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好地得到了延续。
6、哪项消费占您个人收入的比重最大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生活必需品,这类人走向两个极端——离退休人员和刚刚步入社会的打工者。
其次是选择文化娱乐健身的,说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再次是有15%的人选择了子女消费,其年龄在25~35岁和35~50岁两个段之间,正于青黄不接之际。而选择应酬交际的4%的人的职业都是私营业主。
7、您会花多少钱在“包装”自己上
有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用于化妆品以及服装、首饰等包装物上的钱占了个人收入(或零花钱)的30%或以下,本小组成员认为这是最恰当的用法。当然不乏因为工作需要或个人喜好特别注重外表的,这些人花一半甚至更多的钱在“包装”自己上。没有人选择用90%的收入去装点自己。
第五篇: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2011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关于市场价格变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2月份 调查地点:珠海
调查对象: 超市,百货,个体经营者,消费者
姓名:张淼
系别:机械系
专业班级:数控1班
学号:17 姓名:满彩凤 系别:机械系
专业班级:数控1班
学号:13 姓名:唐晓珊 系别:机械系
专业班级:数控1班
学号:18 姓名:苏萌英 系别:机械系
专业班级:数控1班
学号:16 姓名:谢晓斌 系别:机械系
专业班级:数控1班
学号:30 姓名:陈榆墅 系别:机械系
专业班级:数控1班
学号:40
关于市场价格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们于2010年2月份,对珠海的部分超市、百货商店、个体经营者、消费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把握当前社会物价发展情况,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访问法和文献法
我深入香洲、拱北附近的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我多次上网查询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并找了近几年的物价情况的资料,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物价上涨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三、调查结果
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分析,我得出:物价上涨对百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粮油等日常用品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时代性。
(一)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① 粮油涨价:去年11月份食品价格突然上涨3.7%,造成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月突增0.5个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7%,油脂价格上涨6.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6%,都是10月涨幅的数倍。
在百姓看来,买东西的最大体会就是贵,以前8毛的青菜,现在涨到2块5,疯涨1块7;鸡蛋从3块4涨到4块2。猪肉的价格在七月份一度比去年同期上涨了86%,以北京为例,就在4月30日,市场价为每公斤13元,而5月21日,市场价提升为16.6元,升幅27.7%。而从6月29日到7月23日的升幅高达23.95%。猪肉价格一年上涨了百分之五十,鸡蛋和其他食品的价格也在飞涨,普通的一顿饭:一个青菜,一个肉就花去将近三十块。这将迫使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要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一来购买食品。
②
能源价格上涨:据百姓透露,去年煤炭600元每吨,今年1000元每吨,涨幅40%。而在这个方面,山西省对出省的煤炭征收附加费的决定已经得到了
国家的同意,这就意味着我国多数省份用煤价格仍将上涨。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三大石油集团老总日前都表示,与国际价格相比,国内价格依然偏低,需要与国际接轨。同时,国家还将继续提高石油资源开采的资源成本,国内油气价格将可能继续上涨。能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取暖、做饭,甚至交通工具的选择
③ 产品成本上涨:XX年年原材料价格仍将保持坚挺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11月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了36.3%;去年2月木材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了21.2%;建筑所需的钢材、石制品等都有了相应的价格提升。
④ 工资上涨:据相关资料显示,劳动力的报酬近年来也一直呈增长态势。央行去年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物价等的上涨,使企业及用人单位不得不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可尽管如此,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却经常听到“物价飞涨 工资不涨”的抱怨。我想这不是工人不知足,而是工资的涨幅与物价涨幅不成正比啊。有这样两个例子:1.尽管百姓短期可以忍受物价上涨的不满,但民众对于专家政府单位的解释斥为是在搞数字游戏。据美联社发自北京的一篇报导说,对31岁的北京铁路技术工人张学仪(音)来说,在北京买菜的经历越来越痛苦。猪肉价格一年上涨了百分之五十,鸡蛋和其他食品的价格也在飞涨,迫使这位31岁的铁路工人被迫把家庭每个月三千元的收入中三分之一用来购买食品。2.一退休职工说:“去年给我们退休工涨了130元,就有人高呼万岁,口号声未落,物价狂涨,我们更跌入水深火热深坑中,退休金增加与物价上扬相比,正如我们骑自行车与f5赛车赛跑。现在又说给企退人员增点钱,看来就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我们的自行车怎么赛得过物价这高速的赛车啊!”
物价的飞涨,工资的小涨,是百姓生活中的一对矛盾啊,本以为涨工资是好事,可遇到了涨的更快的物价。现状就是:还不如没涨工资之前的日子好过。那么,百姓的生活应如何保证?
(二)物价上涨的原因
关于物价上涨原因,众说纷纭,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总结一下,有如下原因:
㈠ 供求规律的长期表现形式为供不应求;㈡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一年之内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上涨了5%,就是增值了5%,现在我国的各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出口销售,国内自己人消费的其实很少,因为大家的钱都拿去买高价房了,谁还有多余的闲钱用来自己消费? ㈢ 国家宏观调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㈣.经济过热是导致目前部分物价上涨的原因,就如众多生产商看到某种商品有
利可图,有钱可赚,就蜂拥而至,疯狂地生产这种商品,导致这种商品过剩,相关行业过热,产生一定的经济泡沫,而其他一些无人问津的商品生产,就会因产量下降,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使得物价飞涨;
㈤。地方政府由于地方利益的原因,让大量国家资金涌入过热的部门,所以过冷的部门缺少资金,如大部份民营企业。这也就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粮食丰收的情况下,中国粮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一般人认为,粮食丰收,粮油价格应该下跌,这些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完全行不通。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1).物价上涨的影响
1.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混乱,失业率上升,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2.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展开。
3.会造成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失衡,造成商品积压;也会影响卖主的利润。4.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2)应对物价飞涨的对策
1.由于市场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所以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综合调控。
2.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及时调整市场供应;从技术资金上为农民提供支持,鼓励其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市场供给;做好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工作,确保为鲜活农产品提供绿色通道;另外,政府也要求物价、工商、农业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扰乱市场、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稳定物价。
3.要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特别是要在当前这一阶段要求各地政府加大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力度。
4.为了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政府也要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工作,要及时合理地提出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以及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
5.加强价格行政执法。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以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严
肃查处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以及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维护正 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继续执行2007年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 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提高失业保险金的规定,落实对高等院校学生食堂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建立低保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7.鼓励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应对。价格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杠杆,要鼓励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消化价格上升的影响;同时,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节约消费。
8.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根据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对粮、油、肉、蛋、奶、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将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查问卷
1.请问你是?
()A 农民
B 普通职工
C高层人员
D老板
E其他
2.物价上涨对你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
()A 很有影响
B 一般
C没有影响
3.请问你认为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物品?
A日常用品
B蔬菜肉类
C汽车用品
D其他
4.你认为物价上涨在哪方面不合理?(可多选)
A食品
B商品房住宅
C日常用品
D水电费
E其它
5.面对近几年的物价上涨你有什么打算?
A努力工作,能省则省
B趁现在还是这个价格买多点,以防以后更贵 C没有打算,反正物价涨不涨也快要消费
D其他
6.你认为物价上涨最有可能受什么影响?(可多选)
A天灾
B黑商的控制
C经济市场的自发结果
7.你认为物价上涨可以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吗?
A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较好的作用,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就会有反作用B完全没有作用 C其他
8.你认为我国的物件上涨与国外政府的政策有关吗?
A有一定的关系 B没有
9.面对这一路飘升的物价你认为?(可多选)
(A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行动对物品的价格进行控制
B有关部门应尽快规定最低工资,保障低收人人群的生活 C灵活改变税收 D发放保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