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2: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

第一篇: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

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

看新诗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2009级3班

张曈曈 0921318

在现代派诗人中,与善写“主情型”诗歌的戴望舒相比,卞之琳的诗歌具有明显的“主智型”倾向。他的诗歌体现出“非个人化的抒情色彩”,擅长对宇宙、命运、人生等问题及其内在的隐秘联系进行知性的探讨,在展示此类哲学思辨的过程中,字里行间常带有深刻的象征意味。

象征,是自古就为诗人们所青睐的表现手法。但相比于中国古诗,新诗中的象征手法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因在于古代诗人运用象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使用具有某种特殊含义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或情感,例如“明月”表达思乡之情,“滔滔江水”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怀之情等,这些意象所含的隐喻虽然是内在的,但却是固定和人所共知的。

新诗的诗人们则发展出了另一种表达象征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再需要借用含有固定隐喻内涵的对象,而是对若干意象进行组织,通过将这个意象系统中各意象之间所存的逻辑联系投射在另外一些更深刻的概念之中,来表达某种象征意味。也就是说,在这种象征方式中,意象本身也许不具有特殊的含义,但当它被放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并伴随另外一些意象一同出现时,象征意义便随之产生了。

对于新诗中的象征,我们已不能再依靠推敲单个意象的内涵来进行解读,而需要将各意象联系起来,探索这一意象系统存在的意义及其内涵。

“有结构的象征系统”,被袁可嘉认为是“新诗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后人在论及此时阐述道,“根据文字学的研究,现代批评家认为诗的语言含有高度的象征性质。„„诗的语言是象征体,它的意义不止是它在辞书中的意义,而多半取决于全体的结构和当时上下文的词序”。这段论述正是对于新诗中的象征手法的极好概括。与“五四”时期的其他诗人相比,“非个人化、借物抒情”是卞之琳诗歌的一大特点。卞之琳的诗不重在对个人情感的渲染,而看重的是对思想果实的呈现。对于宇宙、命运这些命题中所含的深刻哲理,他常常通过象征的手法在诗中予以表现。他的象征,是借助于诗句中各意象之间的“有机组合、彼此互相诠释”来实现的。有人认为卞之琳的诗歌晦涩难懂,也正是因为有时他选取的意象之间的联系模糊不清,造成所要象征的概念不明。

因此,对于卞之琳诗歌中的象征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新诗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途经的具体路径。

首先来看《寂寞》: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在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包括“乡下小孩子”“蝈蝈”“夜明表”“墓草”“家园”。这些意象并不像“明月”或“滔滔江水”一样本身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唯有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理解。

首先,“乡下小孩子”“蝈蝈”和“夜明表”这三个意象组成了一个三角。童年时,陪在“乡下小孩子”身边的是“蝈蝈”,成年后,陪在“乡下小孩子”身边的是“夜明表”。因此,“蝈蝈”与“夜明表”具有某种对等关系。在这种对等关系中,不同的是二者出现的时间,相同的则是它们都陪伴“乡下小孩子”度过了人生中的寂寞时光。因此,“蝈蝈”和“夜明表”所象征的正是“乡下小孩子”在不同人生阶段中所感受到的寂寞,或者,更进一步来说,是“乡下小孩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状态。小的时候,纵然因没有玩伴而感到寂寞,但那寂寞是纯真烂漫的,用一只“蝈蝈”便可解决。成年后,他融入了社会,终日忙于为生活奔波,不停向前推进的“夜明表”时刻提醒着他压在肩上的负担,这时的寂寞显得更加沉重哀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蝈蝈”和“夜明表”都代表某种寂寞,表面上它们是同一的,但事实上二者呈现出一种对比。在对比中,“夜明表”将“蝈蝈”衬托得更加天真无邪,而“蝈蝈”则将“夜明表”衬托得更加沧桑与沉重。

这就是新诗中典型的象征系统,意象间需要相互诠释,才能使整首诗的象征意义得以显现。

其次,“乡下小孩子”“蝈蝈”“墓草”同样组成了一个意象三角。在“乡下小孩子”的童年时代,墓草是蝈蝈的家园,而在乡下小孩子去世后,墓草也将成为他的家园。这标志着一种命运的反转,小时候所“倾慕渴望”的事物,最终成为了寄托自己永恒孤寂的场所。这是“乡下小孩子”所不曾想到的,却成为了宿命中的现实。也就是说寂寞于人是无法摆脱的,人在生前千方百计想要摆脱寂寞,但有时却是徒劳的。而死后的寂寞,就更是持续千万年之久而无法挣脱的了。这层象征意味,只能通过将三个意象组合起来进行诠释,才能得到。

再来看《投》:

独自在山坡上,小孩儿,我见你

一边走一边唱,都厌了,随地 捡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说不定有人,小孩儿,曾把你(也不爱也不憎)好玩地捡起,像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

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是对于人类命运之于宇宙的偶然性或必然性的思考。“小孩儿”“小石头”“山谷”“尘世”是这首诗的主要意象。在这首诗中,“小孩儿”与“小石头”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山谷”和“尘世”则组成了另外一个象征系统。首先,从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我们已能体会到“小石头”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便是“小孩儿”,然而,二者所要表达的象征远不止于此。既然“小石头”中所含的某种内涵可以被转至“小孩儿”中,那么试按照这种思路来联想,被转移至“小孩儿”中的内涵,还可以被转移至谁处呢?我们首先需要来明确这种被转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结合诗句,它应该是一种个人命运的不可控性,或者说是宇宙间某一事件发生与否的偶然性、不可预测性。这种不可控性、不可预测性既属于石头,也属于小孩儿,那么我们再往深一层来思考,它不也是属于全体人类的吗?所以,诗人在诗句中用一条无形的线串起了小石头和小孩儿这两种意象,通过这两个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所具备的共同命运),诗人自然而然地暗中串起了第三个意象,也就是他希望通过象征手法来表达的那个最终概念——全体人类。而他要表达的事实上是,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像那小石头一样,不由自己控制地被投向了这个世界,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人的诞生带着一点滑稽、又带着一点宿命,带着一点喜剧的轻松、又带着一点悲剧的无奈。

对于此诗中的另外一个象征系统——“山谷”和“尘世”,我们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解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卞之琳的诗歌正是通过对于包含若干相互之间具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的意象系统的组建,来对某些更深刻的概念进行象征式表达的。这种表达象征的方式,相比于运用含有固定思想情感色彩的意象表达固定的概念,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能被运用得更为个性化,因此对于卞之琳以及其他渴望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辨的诗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这样的象征手法也是帮助新诗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施葵,独特的光辉:1937年的卞之琳诗歌,《江海纵横》,2010年,第2期。[2]罗麒,生命本质的形象测试——卞之琳《寂寞》赏析,《语文建设》,2010年第4期。

第二篇:1.从诗歌的意象法说起1

从诗歌的意象法说起

1.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诗歌涉及的“情”是多方面的,这里列举八类“情”:有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有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 赤诚献身的心声);有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有寄情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有感时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有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有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有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等等。

没有诗歌是不讲“理”的。诗歌的“理”一般从时、空、人、事四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

2.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四类:分别是物、景、人、事。基层是物,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或“老树”或“昏鸦”写的是物。中层是景,“枯藤”和“老树”和“昏鸦”构成的景。中上层是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后面的人或是景物前面的人或是景物之上的人,“枯藤、老树、昏鸦”之后就是思乡的作者;人的形象又分为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诗人自己的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奋发进取的形象等。上层是事,即人和人的关联,“枯藤、老树、昏鸦”其实在写作者思家人、以及令他失意痛苦悲凉孤独的事。

诗歌作品中常见的象的含义有:月亮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

常见的诗歌的象列举如下: ⑴写景咏物诗常用的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木

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烂柯

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双鲤

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

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

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锦瑟

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杨花

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⑵伤春作别诗常用的象

水晶帘

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

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

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

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娥眉

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温庭筠《菩萨蛮》: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罗幕

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乱红

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危楼

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班马

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⑶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象

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

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⑷羁旅行役诗常用的象

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红豆

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日暮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

表现迟暮的老年。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⑸咏史诗与边塞诗常用的象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河

指国家或祖国。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柳营

指军营。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后庭花

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芦荻

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法,即“怎么写的”,大致分为三类,A类是表达方式,B类是艺术手法,C类是修辞方法。A.表达方式五种:描写(点与面、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视听结合等,白描与工笔,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记叙、说明。B.艺术手法六类: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客栈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2)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如陆游的《咏梅》就是借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3)对比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燕歌行》中用达官贵人的歌舞来对比前方战士的苦战。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但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诗歌中的不少诗词都运用了这种手法。(4)化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词就成功地运用了多个典故,凝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5)联想想像。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像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像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6)比兴象征。比,就是打比方,用一个形象来表现有相似点的另一个形象。兴,就是先说一个形象,然后借此引出所要表现的另一个形象。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括诗歌的结构技巧,如篇章结构上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首尾圆合、卒章显志、呼应、重章叠句、抑扬顿挫、叠词、铺垫、曲笔、悬念等等。还包括形式技巧,如押韵、对仗、反复、顶真、回环等等。由于诗歌特殊的表达需要,诗人还常通过倒装、错落、夸张等语言的变形技巧,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主谓倒置以后,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律诗上的严谨无误,而且因动词“归”、“下”前置,增加了形象的动态效果。

C.修辞方法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其实,语文的阅读文本,从古文到诗歌,从现代文到作文,无不可以从意象法角度进行分析和把握。事同此理而已。

下载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卞之琳诗歌运用有组织的意象系统实施象征(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