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解析

时间:2019-05-14 12: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解析》。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解析

《黄河颂》教学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黄河颂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ài)

山巅(diān)

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

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伟大艰强(jiā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文学常识填空。

(1)

《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1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1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和“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字)

第二单元

黄河颂

1.B

解析:A项,“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ū,C项,“一泄万丈”的“泄”应写作“泻”,D项,“屏嶂”的“嶂”应写作“障”,“

伟大艰强”的“艰”应写作“坚”。

2.C

解析:气魄指气势。

3.D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2)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

5.B

解析:“望”字统领到“劈成南北两面”。

6.(1)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

(2)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7.是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

8.“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0.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成“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1.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

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12.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13.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14.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5.示例:潮来了,汹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排排白花花的潮水簇拥着冲过来,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大海霎时间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海浪似乎是千百个英勇的战士,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呼喊。岸上千斤重的巨石,只要被潮水轻轻一拂,就仿佛一下子沉”到海底”去了。一排排浪撞在岸上,溅起一片片浪花。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近黄河,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

2、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3、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教学重点:

1、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2、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教学难点:

1、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2、教学过程:

一、走近黄河历史

1、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 教师导入语:

同学们,毛主席曾经说过:“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誓死捍卫的家园。

可是,当日军举起侵略的屠刀,当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当上海失守、南京失守、徐州失守、武汉失守……当侵略军的铁蹄步步逼近我们的母亲河的时候,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怎么办?每个中国人都在问自己。“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青年诗人光未然,音乐才子冼星海,用他们的作品代表每个中国人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也为我们留下了史诗性的音乐巨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包含八个乐章。这组歌1939年在延安一经问世,就迅速唱遍大河上下,激励每个中国儿女为黄河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2、从题目《黄河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哪个字是关键?(课前板书题目、作者)预设:说到歌颂、赞颂黄河即可。

二、颂读黄河诗篇 教师过渡语:

是啊,这是一首唱给黄河的赞歌。学习诗歌,想要深入理解还要多读。今天,老师挑战一下自己——范读朗诵词。请同学们听完后要给评价哦。

1、范读引导,感受技巧(教师范读朗诵词——学生评价试读)

过渡语:从点评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朗诵的行家呀,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朗读技巧,那自己试试。

2、小组练读---美读美评(展示的小组全部起立依次展示,后组评前组。其余小组倾听总评。点评建议:优点+建议,能示范朗诵更好。)

预设:抓住六个“我们”读出自豪、骄傲之情。三个“啊,黄河!”虽同是赞颂,但“摇篮”一段,这三个字要读的温柔而深情;“巨人”一段要读出力量,读得坚定;“一泻万丈”、“铁的臂膀”读出气势,情感达到顶点的激情。要引导区分不同后,马上试读演练——指导完善。

三、赏读黄河形象

一赏: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教师过渡语:在颂读中,我们肯定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请大家以赏析的目光再读课文,思考:黄河是一条河,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了?

1、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出描绘黄河的的语句。(学生回答)

预设:描写黄河的语句:“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望”字统领描写。

2、齐读 谁能在黄河前加一个字概括这段话。板书望(绘)黄河

气势磅礴

3、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句赏读批注:黄河是一条的河。

自读批注——美读展示(先美读再展示,一人主持一个赏析点)学生展示,师生对话交流。明确:

预设1:抓住动词“奔、掀、结、奔、劈”等动词读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

不摧、历经曲折、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特点; 抓住“浊流、九曲”等形容词读出河水浑浊、蜿蜒曲折的特点等; 抓“万丈”“掀”等修辞赏黄河的气势逼人、势不可挡。

预设2:适时勾连衔接黄河诗句:古往今来,黄河雄浑的气魄,征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优美诗篇。在作者的描绘中,还可以领略这是诗句的神韵: 紧扣诗句勾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这黄河的水夹泥沙,从我的指间划出。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勾连描写黄河的诗句。

二赏、黄河还是什么形象?

教师过渡语:黄河是一条河,它的磅礴气势令人震撼。可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黄河绝不仅仅只是一条河流。请同学们用心赏读批注第一处“啊,黄河——发扬滋长”语段,用词语(原词、自创均可)概括,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黄河还是什么?并请结合文章语句和课外知识说明理由。看哪个组的词语最贴切,理由最充分。

赏读批注——合作展示(1人美读,1人解说)——教师补充,深入解读

预设:

1、是摇篮,有何作用?呵护中华民族 “几”字形形似反转的摇篮 呵护生命的摇篮 呵护文化的摇篮

2、是屏障(是巨人),为什么是屏障?保卫中华民族

地理上的屏障(从地里位置上阻挡外敌入侵。秦朝蒙恬在河套平原驻军,抵御北边匈奴入侵。日军害怕黄河的故事。呼应朗诵词“英雄的气魄”——民族精神,“体魄”——民族屏障。)

精神上的屏障(黄河在,家就在,民族就在,国家就在)

3、是巨人身上的臂膀,是哺育成长的乳汁。滋养中华民族

4、引导归纳总结:黄河像摇篮像巨人像母亲,呵护、保卫、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请在黄河前加一字概括这段内容。

学生回答。让我们用深情的颂读来赞颂她们吧:黄河——母亲。

四、感悟黄河精神

1、向黄河母亲学习什么?

过渡语:黄河不仅是一条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河流,她还是一位呵护、保卫、滋养我们民族的“母亲”。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日寇入侵、饱受屈辱的年代,我们中华儿女应向黄河、向母亲学习什么了?

预设:伟大坚强板书学黄河

伟大坚强

2、今日我们的誓言 教师过渡语:“伟大坚强”,在苦难的年代里,我们向黄河母亲学习“伟大坚强”,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一个词语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的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渐繁荣。习主席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建,带给古老的黄河新的生机。同学们能换一个相似的词语,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像你一样的!

3、美读课文颂精神

教师过渡语:黄河,以她磅礴的气势,母亲的情怀,启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伟大坚强,要勇往直前,要开拓进取……作为今日之少年的我们,更要铭记并发扬黄河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中国而努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颂读这献给黄河的赞歌。(全班分角色配乐诵读诗歌。)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情感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能力目标:①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②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境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2.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3。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四)、整体感悟

1、《欣赏黄河》:

在图片、歌声中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展示黄河源、黄河龙口、黄河公伯峡、壶口瀑布图片,听黄河颂vcd)下面我们把画面、文字、歌曲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及时点拨:

(朗诵配音)之前:歌曲听完了,你认为作品的内容主要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谈)

展示板书三大块: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你能在文中指出起始位置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说说)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呢?

(五)、合作学习

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学习,按你们喜欢的方式合作讨论、朗读,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依座次把同学们分成四列,按四列分别完成任务:序曲/望黄河/颂黄河/尾声

1、我们先来找关键词:你找出了哪个关键词?要读出怎样的感情?怎样读?我们先按〖一列:序曲,二列:望黄河〗的顺序进行。

2、三列、四列分别合作朗读。我们在来看《颂黄河》中,哪一句浓缩了作者所有情感?──“啊!黄河!”

三个“啊!黄河!”分别要读出怎样的感情?(试读以后让学生谈谈)

明确:深情/坚定/激昂。你能读出它们的层次吗?试试看。

3、我们师生来个大合作怎么样?你们看我们怎样合作?(按学生的意愿进行)其一:师(序曲)、女(望黄河)、男(颂黄河)、大家(尾声)。

4、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你能总结以下怎样朗读歌词吗?为了增强朗读效果,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手段呢?(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创见)

8.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四)绘黄河,拓展诗趣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6.黄河颂

序曲

主体(颂)摇篮 屏障 臂膀 民族魂

尾声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过程与方法:

精读文章,注重涵泳品味,在字斟句酌中,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

1、学习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

2、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黄河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思考探究”预习课文。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的古诗词名句,然后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可以说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2.黄河颂名片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 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3月份,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4.识记重点词语读音。

山巅(diān)澎湃(pénɡ)狂澜(lán)浊流(zhuó)宛转(wǎn)劈开(pī)屏障(pínɡ)哺育(bǔ)滋长(zī)摇篮(lán)一泻万丈(xiè)气魄(pò)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气魄:气势,魄力。滋长:生长;产生.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哺育:喂养,比喻培养。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倾听黄河的颂歌

现在请大家认真倾听课文录音,整体文章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你从标题“黄河颂”能看出哪些信息?

点拨:“颂”是关键词,意味着作者抒写歌颂赞美之情;歌颂赞美的对象是黄河。

2、说一说听了《黄河颂》,你有什么感受?

点拨:我感受到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黄河的形象,体味到作品中奔涌而出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我感受到中华儿女对黄河对热爱,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活动二:读出黄河的气势

同学们,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请大家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黄河的形象和宏伟的气势。要求:有感情的诵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读出气势。把握诗的内容,逐步理解黄河的形象和宏伟的气势。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分出诗歌的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点拨:

第一部分:朗颂词,表明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部分:歌词,歌颂黄河。

第一层:望黄河(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望到黄河的宏伟形象。第二层(啊!黄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

第三层(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精神。

2、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点拨:我们民族的精神是伟大而又坚强!

3、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字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有什么特点?

点拨:“望”字统领“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劈成南北两面。”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点拨: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是黄河的自然特点。

“奔向东南”“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是黄河的地理特征。

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5、最能体现诗人对黄河赞颂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点拨:最后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号召我们向黄河学习,充满战斗决心。活动三:品味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浸润在诗歌中,仔细品读诗歌,给课文做批注,在字斟句酌中,揣摩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下面问题理解作者要通过黄河颂抒发怎样的情感?

1、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说明黄河有宏大的气势,能显现出整首诗的阔大 意境。而“看”的距离较近,不能突出黄河的宏大气势。

2、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

点拨:“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从天而降、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感受到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

3、“奔向”“掀起”“结成”“劈成”这几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这几个词,渲染出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征表达的淋漓尽致。

4、为什么说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点拨: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5、为什么黄河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点拨: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6、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点拨: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这位黄河“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激发了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7、“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几次,其作用是什么? 点拨:反复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8、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这首诗歌作者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 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3月份,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点拨:这首诗歌抒发诗人对黄河的热爱、歌颂之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活动四:体会抒情的技巧

现在,我们合作交流,理解这首诗歌的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的?

问题: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点拨:这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抒情。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我们学过的《雨的四季》“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荷叶·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活动

五、读出爱国的激情

同学们,假如我们回到了那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我们要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以小组为单位朗诵《黄河颂》,看谁朗诵的更有感情,能激发出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

活动

六、学会对比阅读

请同学们将《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阅读,说说二者的异同点。《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点拨: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希望我们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使祖国更加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落后挨打的日子不再出现!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和俗语。

2.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民族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描写黄河宏伟形象 歌颂黄河伟大贡献 学习黄河坚强精神 激发自豪感与自信心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反思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反思(5篇范例)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

    第5课《黄河颂》字词小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字词小练第5课黄河颂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劈开(pī)澎湃(bài)山巅(diān)B.浊流(zhú)扮演(bàn)构筑(zhù)C.哺育(pǔ)发源(yuán)屏障(zh......

    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二)能力目标:1、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说课稿解析

    《最后一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说《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设计,四说教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

    七年级第二单元语文教学反思1119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潘小洋 不知不觉开学两个多月了,第三单元学了,考试也进行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感到付出有了一些回报!让我欣慰,但是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反思执教的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体会内心。 课前,我布置学生从书籍、网络中,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上课伊始,我让学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狂澜( ) 诧异( ) 默契( ) 金柝( ) ..... 2.结合句子,说说下列各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