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观察记录: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如下:
一、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三、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四、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六、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七、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九、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十、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着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十一、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十二、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第二篇: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1、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延长,中班幼儿上课时间为20~25分钟.
2、开始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动能静,反应快,动作敏捷,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在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身边奥秘的兴趣日渐浓厚。
3、活泼好动特点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嘴巴甜,语言能力增强。这一阶段的孩子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时刻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5、聪明中的麻烦。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不仅爱玩游戏而且会玩游戏。会自己确定游戏主题,安排角色,独立游戏。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我们的孩子多聪明,可是麻烦哪儿来呢?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6、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家长们要与师统一思想: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都指导他们自己做。我们在教育中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进行活动,让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试、去思考,自己擦鼻涕,能自己穿脱叠放衣服,能自己整理游戏材料、学习用品,很多孩子都能帮助老师擦桌子、扫地拖地,整理区角,是老师的好帮手。
第三篇: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有喜也逐步发展。
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
6、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
7、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8、幼儿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与合理的保证。
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
9、幼儿心理发展的质变在于认识活动、概括性和行为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其生理上有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有较大提高,对事物的反映比过去快,自制力也大大提高。
10、幼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地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能掌握多种技能,会用筷子、剪刀、会系鞋带等,会用不同材料建构较复杂造型,能有良好的习惯知道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11、幼儿能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且有了解周围世界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行分类比较,思维仍具体形象,往往依靠事物的形象作支柱,通过观察,与周围的人及实物相互作用,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12、幼儿理解能力增强,会判断是非,喜欢探究发现,爱提问题,有时要求成人对他们的成功加以肯定。特别喜欢玩游戏,不但爱玩,而且会玩,游戏内容情节丰富,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其好奇心,求知欲,并认识物体的性能,在与同伴一同游戏中,共同分享快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幼儿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掌握词汇的数量种类迅速增加,语言较连贯,吐字清楚,能大声表达自己的愿望,喜欢参与并享受多种形式的表演、表现活动,对自身、他人及周围环境有一定理解。
14、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中班仿编活动《奇怪的脸》活动评析
(仿编活动是儿童在文学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及构成的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调动自己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张雪老师《奇怪的脸》活动中让幼儿在仿编诗歌中几个词语进行替换的方法,是符合中班幼儿仿编能力的。众观整个活动,我有以下几个感受:
一、有序的结构达到有效的仿编。
在以往的仿编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出现仿编活动流于形式化的倾向。孩子们因为不清楚老师的仿编内容与目的,而变的在活动环节中无事可做。张老师在设计《奇怪的脸》的活动中,较好的采用先复习儿歌—— 儿歌——仿编儿歌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了原有儿歌的内容、结构,仿编的地方,使孩子们有目的的仿编,最终达到有效的学习
二、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整体功能
从活动中分析张老师把这个内容分成了三个教学活动:诗歌的学习、艺术活动《画脸》、仿编活动。一个内容通过教师的智慧设计了多个领域的教学活动,深入地挖掘了教育资源,体现出多重的教学价值。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能力,也提高了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及想象力。
三、凸显学习方式的层次性
本次活动教师采用了回忆经验(复习儿歌)——示范学习(请一名幼儿上来,体积仿编)——自主仿编的过程,较好的遵循了中班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让孩子们从学习中感受更多的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在示范中积累仿编的要素与经验,在仿编中运用语言提升自己的经验,发展了想象力,创造性的学习了文学作品。
四、多通道学习的相互作用
本次活动教师巧妙的利用了图谱的方式;爱学习儿歌,了解儿歌的框架,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儿歌中的“变”与“不变”地方,最后利用自己绘制的作品进行仿编,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重构:
1、丰富仿编学习的手段
2、提高仿编的练习频率(利用同伴之间交换作品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仿编练习机会)
浅谈中班儿歌仿编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摘要]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我们应当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特别在创编儿歌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创设民主课堂,让幼儿有话敢说、想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且选材更应符合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关键词:幼儿 儿歌仿编 语言环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代有关婴幼儿语言的研究却已发现,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兴趣,并有可能通过学习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我们应当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不仅促进他们口头语言的水平,而且锻炼幼儿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语言的能力,对此本园本学期进行了专门的语言教学课题研究,中班主要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仿编儿歌进行了专门的语言教学课题研究,中班主要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仿编儿歌进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教学中的成长总结如下:
一、在活动实施中,我们创设民主课堂,让幼儿有话敢说、想说
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幼儿在这个课堂中敢问、敢说。首先,我们在组织每个活动中,一般都将座位排成半圆形,同时,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幼儿融为一体,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教师和幼儿都是活动的参与者。让幼儿畅所欲言,不必担心自己说错受到指责和嘲笑,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肯定说得好的幼儿。同时教师要提供幼儿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幼儿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且声音响亮。如在上“小猴过生日”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们先讨论“什么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小猴”时,幼儿们各抒已见,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幼儿们都急着想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于是在老师进行木偶表演时,幼儿们又无形中养成了愿意并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另外在课堂上,我们还重视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给予幼儿应答,引发幼儿说的兴趣,保持幼儿说的积极性。如在“我是小画家”活动中,我们就采用了边演边讲的方法,我们将小画家的各种小动物、小鸡、小狗、小兔等角色设计成活动的,可任意摆放,让孩子们边操作边讲,他们感到非常有趣,自
己也就有了讲的兴趣。
二、创设了具有宽松、自由、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本着这样的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各个活动中我们都为幼儿创设了这样一个语言的环境,教师利用实物创设话的情境,即利用活动角布置、桌面材料、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如在“落叶”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足够的小动物和树叶,布置成了“小动物秋游”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相互交流及获得仿编儿歌的经验。同时通过操作小动物和树进行拼画,并请幼儿来讲讲自己的作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不觉中幼儿进行了儿歌仿编,达到了教学目的。幼儿有了一定的凭借物,即有了仿编的对象,他们就够大胆的进行仿编。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渗透了一些蕴含有语言教育任务的游戏,让幼儿在把小动物送回家时,并说成一句儿歌,让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时,将具体的、带有练习性质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幼儿易于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仿编儿歌的句式要求,有了这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
喜欢说了。
三、选材符合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物体和事物,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而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才可能调动起幼儿的原有经验,被孩子们理解、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想象和说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的选择都考虑到了有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如在“嘴和腿”活动中,幼儿们的兴趣很高,因为在孩子们熟悉各种小动物特征,更加喜爱它们,教师利用图片吸引孩子们进行观察及相互交流,孩子们情不自禁的说了起来,教师就借机引导幼儿:“一只小狗几张嘴,一对什么几条腿”。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如果在选 材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及年龄的特点就会影响幼儿们的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如在“小动物的家”活动中“房檐是小燕子的家,猪圈是小猪的家”等。对于房檐、猪圈幼儿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幼儿们的兴趣不是很高,这就要求教师们的选材,必须能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四、在活动实施中,采用了“一课三研”的方法
这里的“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获得较好的发展,如在实施“小雨点”课研中。第一个环节确立活动主题,我们几位老师先共同分析教材,并在课前提出问题,如“活动中师幼该如何互动”,“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等,让教师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反思帮助带教老师领会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由带教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自己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教育目标和活动方案,通过反复实践和共同研讨,逐步改变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小雨点”活动教学中,我们正是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第一全带教老师实施活动时,缺乏了师幼互动,于是我们又共同设计了游戏“下雨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仿编儿歌和教师进行互动。总之自开展“一课三研”活动以来,教师们受益匪浅。首先它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能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教材,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应性,做到明确、具体,有些老师凭借集体的力量,不断学习新理念,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再次激发了教师贩研究兴趣,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氛围。
积极开展创意性肢体表现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幼儿健康领域中,运动是幼儿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以往认为幼儿运动能力只是从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游戏或体操等体育活动中获得的,而忽视了幼儿获得运动经验和运动兴趣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创造性肢体表现活动。
一、什么是创造性肢体表现活动呢?创造性肢体表现活动是幼儿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特点、变化状态,结合生活原有经验进行思考、想象、创造后再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活动。它是儿童借助于自己的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尝试运动技巧,体验运用身体表达的那种满足和愉快的过程,因此也就自然融入了“健康”和“艺术”两个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其实在幼儿园里,每一名教师也许或多或少的组织过这样的活动,只是没有意识到过去所做的就是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这样的表现机会。比如:秋天到了,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然后请孩子们表演这个过程,孩子们此时会扮演成小树叶运用肢体,融入自己的感情,表现出落叶飘落时的各种姿态,这就是自然流露的一种自发的肢体表现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我们以往组织的由教师编排动作,幼儿只是机械模仿的律动或舞蹈表演活动。由于在这种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身心都极其投入,而且这种活动常常融于孩子们的游戏和模仿活动中,特别是那些能让他们扮某一角色,或能在听觉、视觉上给他们美感,或趣味性强的活动,深受他们的喜爱。这些活动从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出发,对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有很大作用。
二、这种活动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幼儿获得对自身、空间、以及自身与空间等方面的运动经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不断提高对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强调在活动中大胆运用身体,以自己特有的动作方式表现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使他们的理解、接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得到发展,发挥潜能,赋予幼儿在活动中的满足和成就感,提高审美能力,尝试运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增强身体运动能力。《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动作的协调灵活性,组织灵活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纲要》在艺术领域中也明确提出: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直觉,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创造性肢体表现活动正是体现出这两个领域的思想精髓。
三、为了能使广大教师在组织类似的活动中有所借鉴,我们将创造性身体运动的一些组织与实施的具体方法,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师的教育行为等向大家做一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共享。
(一)环境的创设
首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自由、大胆表现的宽松、安全的环境是激发孩子的创造、表演兴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灵感、表演兴趣,支持和引导幼儿发展表现潜能,才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活动无拘无束,进入主动尝试,探索活动的境地。
●精神环境的创设
1.提供时间与机会
在活动中我们不能只让孩子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而是让他们自然融入一种意境,与老师交谈和用肢体表现出来,不规定统一的动作,使幼儿懂得在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没有对错之分,对孩子的不同表现老师则表示接受与欣赏。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不仅仅是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开展肢体创意活动,还可以利用一些随机的时间如户外散步,环节过渡等都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表现机会。
一次,孩子们在倾听着儿童歌曲磁带,当唱到“小老鼠叽哩咕噜滚下来”时,有的孩子将全身缩成一团,从小椅子上滚到地上;有的用双手握拳做成双臂滚轱辘的样子,边唱边做;有的则做成小碎步的样子,围着小椅子跑上几圈;这完全是一种自发的、在自然状态下的肢体创意表现活动。虽然他们不会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但他们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用最容易表达的肢体动作表现出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影响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习惯,造成了一些看似混乱的情景,可这正是孩子们通过倾听在头脑中反应后,进行自由表达的最好时机。这时老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欣赏的观众,并不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制止这种局面让孩子安静下来。一定要让孩子放开,尝试去做各种动作,才能不断积累他们的经验。
2.教师自身参与和带动
师生关系是幼儿重要的心理环境之一。幼儿园教育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强调教师要以自己对幼儿良好的情绪去诱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反应,使师生情感交融,从而使教育效果达最优化。以情感为纽带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在肢体创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释放自己,主动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与孩子们在共同的游戏中一起用肢体表现,积极加入他们的活动,孩子们之间也是一种平等和互相学习的关系,没有嘲笑,没有心理负担,这对肢体表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环境的提供。
在“雕塑”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讨论雕塑的各种姿势,然后用一块较大的布将自己遮住,也成为一尊有姿势的雕像,放置在孩子们扮演的雕像群中,也许你的创意动作在所有雕像群中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尊,但重要的是你的参与,能够使孩子们信心十足。
●物质环境的提供
1.场地的准备。因为肢体表现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在活动前,教师要尽可能的提供给每一名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有些活动内容需要孩子移动身体,或是需要在不同的空间做出各种姿态,有的则需要几人配合,所以提供一定的场地是必要的。
2.在肢体创造活动中离不开音乐,音乐的配合与使用是活动中不可缺的要素。使用音乐和音效,使之与动作相辅相成。我们进行简单的动作,如:踢、跳、前进、转身时,如能够配上一些简单的旋律就更能激发幼儿的动感。创造某种心境和气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使之控制身体动作随之做出有节奏的表演。
例如: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将椅子随意摆放,告诉幼儿你将要播放一些音乐:“在音乐播放时请在教室里到处走走,注意不要撞到别人和椅子。当音乐停止时,找到你的椅子,并用身体上的两个部位去碰它。”“你用身体的哪两个部位去碰它呢?”改变方式——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坐在椅子上等。
再如:在组织幼儿模仿皮球的动作中配以节奏明显的背景音乐,孩子会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自然的随音乐节奏控制身体模仿皮球被拍起和落地的动作。在活动中尝试跟随节拍表演,培养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兴趣性,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人、事、动物、大自然的现象等都可以成为创造性肢体动作模仿和创造对象。兴趣是创造的源泉。
另外这些内容还要易于使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因为模仿、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可以具体想象和表现的素材基础,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延展孩子的想象,使动作有了表现创造的空间。
一次,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回来后,发现孩子们对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很感兴趣,孩子们谈论着不同状态,使幼儿充分了解气球的特点,使肢体创造建立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课件、图片的使用 课件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动态的吸引过程,同时因其具有生动形象性而倍受孩子们的欢迎,是形成有效师生互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在中班组织“魔法鞋”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生动的课件,首先从视觉上吸引幼儿的关注点,并从课件提供的画面中展开想象。“一只运动鞋”,人们穿上它可以做什么?“一只舞鞋”穿上它又可以做出什么动作?“一只娃娃鞋”穿上它宝宝可以做些什么?逐步引导孩子们做出各种自己想象中的动作,使活动气氛活跃,孩子参与积极性始终很高。
但要注意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涨,有的孩子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活动的节奏,可以在活动中建立必要的活动常规。而此类活动成功的关键即是专注力和想象力。因此可以与孩子共同制订一项规则,就是当孩子们看到或是听到一个信号后如拍三下手,听到一声铃鼓声等都可以作为信号,立即停止自己的活动,使自己安静下来。
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引领活动的展开,起到一种支架作用。
3.活动的结束部分:约占活动时间的10%-20%。
主要是缓解孩子高度兴奋的心情,放松身体,恢复状态的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轻音乐,引导幼儿做深呼吸,用语言引领幼儿使身体的每个部位得到休息与放松。教师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总结今天的活动,帮助孩子提升、积累身体动作经验。
结束语:在幼儿创造性肢体表现活动的组织实践过程中我们越发感到,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的节奏和表现力,而是身心体验、理解、想像、思考、集中、组织、创造、情感、自我表达和交流,他们充分体验到肢体创意活动时的运动乐趣,会对其将来形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作准备。
对于此项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我们刚刚起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幼儿创造性肢体活动必将会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运动教育的整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推荐]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下面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中班期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在活动中学会交往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至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第五篇:中班幼儿观察记录
姚王镇中心幼儿园桑木分园
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5年5月27日 观察班级:大班 观察内容:益智区 观察过程:
雨昕、子杰先后进入益智区,雨昕先取出自制棋,对着一旁正在选择材料的子杰说:“我们一起玩棋吧。”子杰同意了。她们各人选了棋子开始玩了起来旁边的独立在玩卡片的艺馨见她们玩得开心,停下了自己操作的玩具,坐在她们旁边看,边看边说:“我也要玩。”雨昕说:“等我们玩完了让再你玩。”艺馨在一旁边看边等待,等雨昕玩完一遍后,她赶快拿着一个棋子也加入到她们的游戏中。分析:
1、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注意到自己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的活动,能自主地寻找伙伴一起活动。案例中本来在一旁单独单独操作的艺馨在活动过程中 受到雨昕、子杰的影响,停止自己的操作而关注起她们下棋的活动,后来还主动要 求参加到她们的活动中。
2、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独立玩的现象逐渐减少,她们乐于交往,更喜欢与同伴 一起活动,边操作边交流,喜欢喜欢合作性游戏。如在这个活动中,子杰马上接雨 昕的要求两人一起玩下棋,而艺馨要加入她们的活动,雨昕和子杰也表示同意。措施:
1、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尽量提供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互动的环 境材料,让幼儿自愿组合,自主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游戏。如案例中的棋类游戏、接龙卡片、拼图等。使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游戏中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2、还可鼓励幼儿探索合作游戏的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操作时只有一个人怎么玩?两个人可以怎么玩?更多人游戏时怎么玩?从中拓展游戏的玩法,为幼儿合作游戏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