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词语解释

时间:2019-05-14 12: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词语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词语解释》。

第一篇:人教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词语解释

同仇敌忾

   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临危不惧

  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出自】:《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勇往直前

    【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示例】:人人俱摩拳擦掌,个个~。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前仆后继

    【解释】: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出自】: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示例】:~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清·秋瑾《吊吴烈士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力挽狂澜

    【解释】: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示例】:乾坤苍莽正风尘,~仗要人。

◎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二首》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中流砥柱

  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大义凛然     【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示例】: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形容勇士与英雄

豪情壮志

   【解释】: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自】: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现见坚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不屈不挠

   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出自】:《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示例】: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

◎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披荆斩棘

    【解释】: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示例】: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

奋发图强

   【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出自】: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

励精图治

    【解释】: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自】:《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示例】:~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众志成城

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 【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舍生取义

   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任重道远

   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再接再厉

    【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自】: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示例】: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不断进取。【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上册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若隐若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昂首东望:抬起头来向东边看。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横贯江面:(课文)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引人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毫不可惜:一点都不可惜,不值得心疼。

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绿树成阴: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鲜果飘香:就是刚成熟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狂风大作:刮大风,形容风很大。草翠花开:草绿了,花开了。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毫不相让:一点也不退让 形容行为坚决,意志坚定。从容不迫:沉着、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扬长而去:形容不顾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

空空如也: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供养不周:奉养、抚养不周全,不好。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架子十足:架子很大,对他人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或样子。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枝折花落:枝断了,花也落了。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姿态不一:姿态不同,各种都有。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谈何容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平安无事:①心境平静安宁。②没有危险或不幸;平稳安全。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骨肉同胞:指的是亲生的兄弟姐妹,或是比喻两个很陌生的人像是一家人。血脉亲情:形容有血缘关系的人,感情非常深厚。

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热闹非凡: 形容人群很多,现场气氛很热烈。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农耕社会:农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案

回顾·拓展七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七是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勿忘国耻”安排的,“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而“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展示台”展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特别是要充分结合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优势进行。如,请老红军、抗日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周年、“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设计理念】

初步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的。学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也有许多感受与体会,本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稍微系统的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搜集与处理信息。把交流有关“屈辱的历史”的资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收获的过程中,在交流中,获得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应用需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到了高年级,“展示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4、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教学重点】

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准备】

1、查阅学生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随堂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引入

1、回顾本组课文,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强烈地撞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让我们至今隐隐作痛;“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声音仿佛依然回响在我们耳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饱含深情的语句将我们的双眸润湿。

祖国曾经的屈辱,中国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同学们搜集了并条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资料积累本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

从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切入话题,肯定学生搜集的资料,更加激发学生交流资料的兴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1、刚才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资料。老师到各个小组看了看,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资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经常被同学们恰当引用的资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谈一谈自己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好方法吗? 课件出示:

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经验交流

友情提示: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可任选其一: ⑴搜集资料的途径。

⑵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⑶资料保存的方法,分类方法。⑷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3、小组交流。

交流资料前教师的友情提示,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参考,使学生的交流目的明确,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盘散沙”。

三、共享经验,平等交流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时的做法与经验。预设:

1、我经常到图书馆或者像“《窃读记》”中的小女孩似的到书店去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的时候,我先判断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属于哪个范畴的图书,比如搜集本组课文的有关资料。我一般是查阅“中国近代史”类的,或者“记实文学”类的书籍。找到书,我会先粗略的浏览,找到最有价值的资料再仔细阅读并记录下来。

2、我一般是通过网络来获取资料,我觉得更方便、快捷。只需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就能获得许多资料。但要注意搜索出来的材料有得很有价值,值得借鉴,也有些是垃圾,我们不要理睬。

教师相机引导:

要注意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健康上网不能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

3、我在电脑上建立了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把我搜集的资料按主题分类。比如第七单元的文件夹为“勿忘国耻”,在这个文件夹里又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下面我为大家读一读“中华儿女抗争类”中的一篇文章。

爱国──永不言弃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勇敢善战。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吉鸿昌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表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闻讯提前回国。船到上海,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淞炮台,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吉鸿昌在甲板上顿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对周围的人说:“看!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声痛哭。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后来,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园路5号家中的三楼,购置印刷设备,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长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4、我建立了资料积累本,建好了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也是十分方便的。我搜集了爱国名人名言,有些是图书馆查找的,有些是通过网络搜索的。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我觉得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资料。比如学习了24课《最后一分钟》,通过预习我知道故事发生在台湾,于是我查找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得知目前还有少数台独分子在恶意阻止台湾回归,而大多数台胞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迫切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还找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在上课的时候我就把资料读给大家听,使同学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浓浓的民族情感。

交流平台是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宽松而愉悦的氛围使其畅所欲言,不仅让学生习得了搜集、运用资料的方法而且提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鼓励搜集资料

同学们,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同学们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应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1、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日积月累的中16个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边读边巡视、纠正:

“同仇敌忾”中“忾”的音为“kài”意思是“愤恨”;“大义凛然”“凛”的音为“lǐn”不是“lǐng”;“披荆斩棘”中“荆”的音为“jīng”不是“jīn”。

3、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成语的大致理解。

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提倡学生利用工具书。

4、根据自己的感悟,再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出自己的感觉。从自由诵读,读对成语,到尝试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感悟再读成语都是学生自主地学习、感悟,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领作用。

二、多种形式读,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英雄的风度与气魄。

3、开火车读。

4、激励背诵:

⑴按文中的编排顺序背诵。⑵分类背诵: 教师提示:

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 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豪情壮志、任重道远、再接再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

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披荆斩棘。有表示英雄气概的,如:

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5、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三、交流课外成语,拓展积累

1、鼓励学生读出搜集的成语: 预设:

一马当先一身正气万夫不当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壮山河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战无不胜临危不惧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视死如归

2、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提供的成语,提倡其他同学积累。

3、读一读,背一背积累的成语。

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搜集与展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使他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尝试运用成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我们不仅要会背、会写,也要会用,请同学们用上书上或者你课外积累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

积累是运用的基础,为运用服务,利用已积累并感悟的成语进行写话训练。实现了课程总目标中的建议──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展示台:

一、参观烈士陵园

1、带领学生走入陵园,通过扫墓、敬献鲜花、默哀、读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活动。再次让他们感觉到革命先烈的事迹并不遥远,就是这些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写一写参观烈士陵园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散文、诗歌等。)

二、请抗日老英雄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老英雄讲完话可组织学生与之交流。

战争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请抗日老战士讲故事,现身说法,更能激发学生对战争的不满,向往和平的感情。

三、围绕“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举办展览

1、整理、提炼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真实。

2、展示作品,同学评议出“最佳设计奖”。

展览的举办,手抄报的制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建议】

1、回顾拓展七是本单元的专题学习的延伸,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课外资料的有机整合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有感而发,通过写“读后感”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活动直抒胸臆。努力提升学生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交流平台”让学生自主感知归纳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并在平等的氛围内合作、探究,相互共享。搜集、运用信息能力的提升不应是教师的僵硬的讲解,而是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他人的交流,反思,自我习得。

3、积累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通过朗读体会表达,并尝试运用。学习积累语言,就应该创设情境鼓励其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展示台”的设计,体现语文学习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展示作品不仅是为了展示成果,更要关注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学生在实践、展示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和熏陶。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 · 拓展七》教案

回顾·拓展七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 回顾 拓展七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

预设:

作者通过对小嘎子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聪敏机智、富有心计的男童形象。

作者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口齿伶俐、八面玲珑的王熙凤„„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眉清目秀容光焕发出水芙蓉冰清玉洁明眸皓齿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道貌岸然国色天香婀娜多姿衣冠楚楚亭亭玉立

鹤发童颜披头散发老态龙钟弱不禁风蓬头垢面雍容华贵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呆若木鸡、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张口结舌、挤眉弄眼

眉开眼笑、目不转晴、愁眉苦脸挤眉弄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昂首阔步、横冲直撞、蹑手蹑脚、欢呼雀跃、鬼鬼祟祟、载歌载舞

大步流星、摩拳擦掌、手疾眼快、手忙脚乱、争先恐后、步履蹒跚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例: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一诺千金、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直言不讳、拐弯抹角、滔滔不绝

推心置腹、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唠唠叨叨、绘声绘色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6.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7.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8.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写几句话。

下载人教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词语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词语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解释)

    五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解释)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大量阅读,写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解释)(模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解释) 第一单元----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五年级上册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六年级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下册)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读读写写 招牌 担忧急切 惧怕 环境 知趣 光顾 恐怕充足 理由 屋檐 其实 支撑 鼓励 环......

    五年级上册词语、日积月累5则范文

    词语、日积月累 词语部分 一、近义词: 贪婪——贪心 适宜——适合 惧怕——害怕 鼓励——鼓舞 隐藏——躲藏 争辩——争论 告诫——劝诫 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玷污——污辱......

    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词语盘点

    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一单元: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五年级语文上册 回顾 拓展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优秀范文5篇]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近反义词、词语盘点、日积月累doc

    第一单元 一、词语解释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适宜:适合,相宜。 倾盆大雨: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导学案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