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事诉讼案例分析
浅谈对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理解
民事诉讼法中涵盖的内容众多,在民事诉讼案例分析的这门课程的论文上,就此以一个案例为入口浅谈一下对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理解和分析。
案例如下:1998年9月预谋在甲县病逝,其生前在乙县居住过的三间平房尤其大儿子余大接管。余大在原来房屋的基础上加盖了二层三间房屋,余大全家搬进去居住。余大的弟弟余二认为房屋是父亲留下的,应当有他的一份,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对父亲遗产的一半的所有权。当被告和原告就房屋分割争议时,其堂兄从海外归来,也向法院提出了房屋产权要求。愚兄称争议房屋不是余某的遗产,而是余兄在出国前借给余某居住的。当时由于余大、余二都不给余某提供住处,老人无处可居。余兄办好一切出国手续后,就提出让余某居住并负责照管房屋,待余兄归国后再返还,余某表示同意。因此,余兄要求加入到诉讼中来,认为双方所争房产产权完全归自己享有,原被告无权分割房产,并要求余大赔偿改造房屋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同意余兄参加诉讼。在法庭辩论期间,余二发现余大的诉讼代理人是审判长的妻子,于是提出要求审判长回避的申请。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奥育儿亲自向人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书。人民法院准许了原告余二的撤诉,裁定终止本案的审理。
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例涵括了很多民事诉讼上的知识点:(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可以断定在本案中乙县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可以断定在法庭辩论期间,余二是能申请回避的。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同时,申请回避是否合法,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回避的理由成立,二是时间正确。在本案中,被告代理律师与合议庭成员有夫妻关系,属于法定的回避事由之一。原告据悉提出回避申请,其理由是合法的,符合上述第一条件。但由于这一理由在开庭后得知,因而在法庭辩论终原告结前提出,在时间上也是合法的。因此,原告申请回避理由成立,形式合法,法院应该予以准许。(3)余兄有权利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关于这一点字接下来的篇幅中将详细的进行分析。
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的诉讼参加人。从实体上看,一是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二是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而参加诉讼;三是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辅助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从程序上看,是在他人的诉讼已经开始、法院作出裁判之前参加诉讼。
根据第三人对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否具有独立的请求权,我国民事诉讼法把第仨人分为两类:一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二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已该诉讼的原、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而参加诉讼的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在本案中涉及的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应当合乎一下条件:(1)必须是他人之间的诉讼正在进行;(2)必须针对诉讼标的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3)必须以本诉讼的原、被告为共同的被告;(4)必须向管辖本诉讼的人民法院提出。本案中,余兄认为自己是房屋的所有者,而向本诉讼的人民法院提出了对房屋的独立主张,合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条件。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的地位相当于原告,以本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的诉讼。这是因为他既不同意本诉讼原告的主张,也不同意本诉讼被告的主张。他认为,不论是原告胜诉,还是被告胜诉,豆浆损害她的民事权益,实际上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以独立的实体权利人的地位,向人民法院提出了一个新的诉讼。因此,她享有原告的诉讼权利,承担原告的诉讼义务。人民法院对待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的诉讼,实际上是把两个诉讼合并在一个诉讼程序中共同加以审理,这两个诉讼是:原来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即诉;第三人和原来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在本案中,余兄既不同意余大的主张,也不同意余二的主张,因为不管他们俩谁胜诉,他都不能找回他对房屋所享有的所有权,他只有作为第三人对本诉的原、被告进行起诉,主张他对房屋的所有权。
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认定:对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的确定,在司法实践中,操作规范不一,第三人的确定是一个难点,往往因为把握不准第三人确立的标准,存在错列、漏列或乱列第三人的现象,由此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审查和认定:(1)对案件的诉讼标的的全部或者部分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如本诉的原被告正在争夺的对房产的所有权,第三人余兄认为该房产既不属于原告余二,也不属于被告余大,而是属于自己,他所提出是我请求权就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此时,他可以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2)主张由于诉讼结果而使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也可以独立参加诉讼。如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则在合同双方因合同纠纷发生争议提起诉讼时,第三人认为该合同应为无效合同的,则可以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主动提出参加诉讼。
综上,对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认定只有做出准确的定位,才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法院正确、简洁的审理案件,对减少诉累、简化程序、减少诉讼成本、避免裁判矛盾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篇:民事诉讼案例分析
(孙某与钱某合伙经营一家五金店,后因经营理念不合,孙某唆使赵龙、赵虎兄弟寻衅将钱某打伤,钱某花费医疗费2万元,营养费3000元,交通费2000元。)问题:
1.请结合本案,简要概括钱某的起诉状或法院的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起诉状或一审判决书择一作答;二者均答时,评判排列在先者)
2.如果乙市中院调解无效,应当如何处理?
3.如果甲县法院重审本案,应当在程序上注意哪些特殊事项?
4.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管理领域面临许多挑战,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民事诉讼等多种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成为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同时,司法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公平正义通过司法渠道得到彰显。请结合本案和社会发展情况,试述调解和审判在转型时期的关系。
1.法院应当受理此案。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向法院起诉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被告为复议机关,且张某具有原告资格,起诉未超过法定期限,不存在不受理的情形,故法院应当受理此案。
2.不成立。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属于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不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故不应当要求该信息与申请人的生产、生活和科研等特殊需要有关。
3.省政府应当审查省财政厅拒绝公开目录的行为是否合法,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复议决定。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属主动公开信息,如省政府已授权财政厅确定并公布,省政府应责令财政厅及时公布;如未授权相关机构确定并公布,省政府应主动公布。
4.对于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未予公开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5.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院应当告知其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对行政机关的答复或者逾期不予答复不服的,张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居住在甲市A区的王某驾车以60公里时速在甲市B区行驶,突遇居住在甲市C区的刘某骑自行车横穿马路,王某紧急刹车,刘某在车前倒地受伤。)问题:
1.对刘某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哪个(些)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
2.本案所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属于法律规定中的哪种证据?属于理论上的哪类证据?
3.根据民事诉讼法学(包括证据法学)相关原理,一审法院判决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
4.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二审法院判决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
1.对本案享有管辖权的有甲市A区法院和甲市B区法院。本案属于侵权纠纷,侵权行为地与被告住所地法院享有管辖权;本案的侵权行为发生在甲市B区,被告王某居住在甲市A区。
2.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分类:本案中,交通大队的事故认定书、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都属于书证,王某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就他的车与刘某倒地之后的状态的视频资料属
于视听资料。根据理论上对证据的分类:上述证据都属于间接证据;甲市B区交通大队的交通事故处理认定书、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王某自己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就他的车与刘某倒地之后的状态的视频资料属于原始证据,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属于传来证据;就证明王某的车撞到刘某并致刘受伤的事实而言,刘某提供的各类证据均为本证,王某提供的证据为反证。
3.一审法院判决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判决没有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作出事实认定,违反了辩论原则;第二,在案件争执的法律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院没有根据证明责任原理来作出判决;第三,法院未对第二个争执焦点作出事实认定。
理由说明:(1)本案当事人的争执焦点是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驾车撞倒了刘某;刘某受伤之后所留下的后遗症是否是因为对刘某采取的医疗措施不当所致。但法院判决中没有对这两个争议事实进行认定,而是把法院自己认为成立的事实——刘某因受到王某开车的惊吓而摔倒,作为判决的根据,而这一事实当事人并未主张,也没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辩论。因此,在这问题上,法院的做法实际上是严重地限制了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
(2)法院通过调取相关证据,以及经过开庭审理,最后仍然无法确定王某的车是否撞到了刘某。此时,当事人所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法院应当根据证明责任分配来作出判决。
4.二审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是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因为,依据法律规定,只有在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情况下,二审法院才可以维持原判,驳回上诉。而本案中,二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了王某开车撞到了刘某,该事实认定与一审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根本性的差别,这说明一审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不清或存在错误,在此情况下,二审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而不应当维持原判。
(案情:甲公司职工黎某因公司拖欠其工资,多次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发生争吵,王某一怒之下打了黎某耳光。)问题:
1.王某、江甲、江乙是否为本案当事人?各是什么诉讼地位?为什么?
2.原告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公司制作的王某办公室损坏设备登记表、对损坏设备拍摄的照片、律师尚某调查江乙的录音资料。上述材料能否作为本案证据?如果能,分别属于法律规定的何种证据?
3.甲公司向法院提交的委托律师尚某代理诉讼的授权委托书上仅写明“全权代理”字样,尚某根据此授权可以行使哪些诉讼权利?为什么?
4.一审法院对甲公司要求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黎某要求甲公司支付劳动报酬的诉讼请求依法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5.根据现行法律规定,黎某解决甲公司拖欠工资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1.(1)王某不是本案当事人,因为本案是以甲公司名义提起诉讼的。王某是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直接代表甲公司参加诉讼。
(2)江甲不是本案当事人,因为他未参与本案毁坏财物的行为。江甲是江乙的法定诉讼代理人。
(3)江乙是本案当事人,因为江乙是致害人。江乙是本案共同被告之一。
2.(1)损坏设备登记表不能作为本案证据;
(2)照片可以作为本案证据,属于物证;
(3)录音资料可以作为本案证据,属于视听资料。
3.尚某除不能进行和解、变更诉讼请求、承认对方诉讼请求、增加和放弃诉讼请求、撤诉以及上诉之外,其他诉讼权利均可行使。因为甲公司对律师尚某的授权属于一般授权,尚某可以行使属于一般授权范围内的各项诉讼权利。
4.(1)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甲公司要求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因为主体不适格;
(2)法院应当裁定驳回黎某要求甲公司支付劳动报酬的诉讼请求,因为这属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只有经过劳动仲裁后,才能向法院起诉。
5.黎某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劳动报酬问题:
(1)与甲公司协商解决;
(2)请工会或第三方与甲公司协商解决;
(3)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4)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5)如果不服劳动仲裁,且黎某要求给付的劳动报酬数额高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案情 甲省A县大力公司与乙省B县铁成公司,在丙省C县签订煤炭买卖合同,由大力公司向铁成公司出售3,000吨煤炭,交货地点为C县。双方约定,因合同所生纠纷,由A县法院或C县法院管辖。)问题
1.本案哪个(些)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
2.一审法院在审理中存在什么错误?为什么?
3.分析二审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4.二审法院的判决有何错误?为什么?
5.大力公司可以向哪个(些)法院申请再审?
6.法院对大力公司提出的再审请求如何处理?为什么?
1.B县和D县法院有管辖权。当事人双方约定了两个法院,管辖协议无效。本案为合同纠纷,属特殊地域管辖,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的履行地管辖。
2.一审法院追加季某为被告是错误的,因为本案并不是必要共同诉讼;一审法院漏判当事人解除合同的请求是错误的,因为判决应针对当事人请求作出。
3.本案中,上诉人为铁成公司;被上诉人为大力公司;季某按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4.二审法院对一审漏审的原告解除合同的请求进行判决是错误的。对这一请求二审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5.大力公司可以向丁省高院申请再审。
6.法院应当裁定再审,因当事人有新证据;法院应当就解除合同的请求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甲市A县的刘某与乙市B区的何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何某位于丙市C区的一套房屋。)问题:
1.刘某、何某发生纠纷后依法应当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纠纷?理由是什么?
2.刘某提出的回避申请和重新进行仲裁程序的申请,何某提出的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分别应由谁审查并作出决定或裁定?
3.如何评价仲裁庭(委)在本案审理中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4.刘某可以向哪个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何某可以向哪个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
决?对于刘某、何某的申请,法院在程序上如何操作?理由是什么?
5.如法院认为本案可以重新仲裁,应当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
6.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刘某、何某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他们的纠纷?理由是什么?
1.根据本案情况,当事人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因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无效。但刘某向M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何某未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的,仲裁协议有效,当事人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
2.仲裁员的回避应当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重新进行仲裁程序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协议的效力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3.(1)仲裁委员会直接指定首席仲裁员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或者在规定期间内没有选定首席仲裁员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才能指定仲裁员。
(2)仲裁员回避后,仲裁委员会主任直接另行指定一名仲裁员是错误的。因为仲裁员回避后,仍应当由何某选任仲裁员,只有在何某委托仲裁委主任指定或者在规定期间内没有选定仲裁员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主任才能直接指定。
(3)仲裁庭继续进行仲裁的做法是正确的。理由有二:一是即使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也只能在第一次开庭前提出,在此之后提出不影响仲裁庭的审理;二是仲裁员回避后的程序进行问题由仲裁庭决定。
4.(1)刘某应当向乙市中级法院或丙市中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为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对仲裁裁决的申请执行,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2)何某应当向甲市中级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仲裁裁决的撤销由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3)受理执行的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甲市中级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受理执行的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甲市中级法院裁定驳回何某撤销仲裁申请的,受理执行的法院裁定恢复执行。
5.如法院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且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法院应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仲裁的或仲裁庭未在指定的期间内开始仲裁的,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6.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也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因为,一方面原仲裁协议和管辖协议都是无效的,另一方面,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原协议即已失效,只能重新达成协议方能申请仲裁。
【主要参考法律规定】《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
第三篇:W1民事诉讼案例
民事诉讼案例分析1
朱老师整理
甲市某高校8名学生利用假日乘坐甲市运输公司的长途汽车去乙市某风景点旅游,汽车行至丁市,司机称汽车刹车故障,请8名学生下车另搭汽车到目的地,并退还剩余车费,学生认为剩余车费不够他们到达目的地,认为司机应该赔偿耽误他们的时间造成的经济损失,司机不同意,因此产生了分歧,8名学生约定去法院起诉该运输公司。
1、哪些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
2、如果8名学生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都提出诉讼,应如何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3、若有管辖权的法院之间就本案管辖权问题发生了争议,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4、如果8名学生的诉状为法院所接受并开始审查,此案属于什么诉讼,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本案属于运输合同纠纷(司机的行为属于违反运输合同的违约行为而非侵权),不是运输事故所导致的侵权纠纷。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据此,甲市、乙市的法院有管辖权。甲市是始发地也是被告住所地,乙地是运输目的地。
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后,其他收到起诉的法院没有立案的,不得再立案,已经立案的,应裁定移送最先立案的法院(民事诉讼意见33)。
3、《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据此,法院先协商,协商不成,报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4、由于本案属于客运合同纠纷,学生请求营运公司违约损害赔偿,所以属于给付之诉。
(朱老师说:同学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原告是哪种共同诉讼,其性质是什么?被告是谁?司机在诉讼中的地位是什么?)
第四篇:民事诉讼法学课堂教学案例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案例
▲管辖案例
1.王某(男)与李某(女)于1998年8月在A县结婚,1999年5月,王某因盗窃被判刑3年,关押在B县劳动改造场所。李某在王某被判刑后即投奔在C县的姐姐处打工谋生。2001年5月,李某提出离婚。
问:A、B、C三县法院中的哪一个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为什么?
2. A县与C、D、E、F四县相邻。A县加工厂和B县食品厂于1999年10月9日在C县签订了一份真空食品袋加工承揽合同,其中约定:“运输方式:加工厂代办托运;履行地点:加工厂在D县的仓库。”“发生纠纷的解决方式:可以向C县和E县的人民法院起诉。”合同签订后,加工厂即在其设在F县的分厂进行加工,并在F县车站发货。食品厂收货后即投入使用。因真空食品袋质量不合格,致使食品厂袋装食品变质,损失5万多元。两厂几经协商未果。食品厂法定代表人即找律师咨询,最后提出:“怎么起诉都可以,但必须在B县法院打官司,你能办就委托你,否则我另请高明。”
问:(1)E县、C县、F县、D县、A县法院是否都有管辖权?为什么?(2)如果你是律师,能否满足食品厂的要求?为什么?
3.济南市某超市与南京市某汽车运输公司在南京签订了一份运送盐水鸭的合同。汽车运输公司所属二车队在从南京向济南运输途中,行至泰安市附近发生车祸,车、货俱损。超市因此向汽车运输公司索赔。运输公司则以车祸责任不在己方为由拒绝赔偿,超市欲向法院起诉,请问:(1)假设该超市与运输公司未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那么,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请说明理由。(2)假设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管辖法院,那么,可以约定由哪些法院管辖?请说明理由。(3)假设运输公司途经泰安时,由于发生车祸,撞毁了当地村民李某停在路边的三轮车,李某要求赔偿损失,可向哪个法院提起诉讼?请说明理由。
▲诉讼当事人案例
1.幼儿王甲在幼儿园玩耍时不慎将另一幼儿张乙的眼睛碰伤,张的父母为其治疗伤势,医疗费、误工损失等共计5000元人民币,张的父母请求王的父母承担赔偿责任,而王的父母则以王为幼儿,其致害行为并无过错为由不予赔偿。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张的父母起诉至人民法院。
问:(1)张乙的父母能否以原告的身份起诉?为什么?(2)本案的当事人应当包括哪些?诉讼地位分别是什么?
2.于老太有二子一女,长子李甲,次子李乙,女儿李丙。李甲、李丙均在外地工作,于老太有房屋6间,她与次子一家住了三间,其余三间租给了王某居住。于老太死亡后,次子李乙独自料理了丧事,并将房屋6间卖给了王某而另购了新房居住。长子李甲得知后以李乙为被告要求兄弟二人平分财产。在诉讼过程中,李丙向该法院起诉要求分得遗产房。李甲则因病发去世,其儿子李丁要求参加诉讼。
问:本案中上述各人处于何种诉讼地位?为什么?
3.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甲、乙、丙、丁的农田,使四户农民种的粮食分别减产40%、50%、60%、65%,索赔协商无果,四户农民先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审判员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达成了赔偿协议。当人民法院按照赔偿协议制作调解书后送达时,化工厂、甲、乙、丙分别签收了调解书,丁则以调解非自愿和赔偿数额偏低为由拒绝签收,并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1)本案属于何种共同诉讼的形式?为什么?(2)本案中的调解书对哪些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3)丁再次起诉是否必要?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必要,丁应当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
4.甲市某高校八位学生利用假日乘坐甲市运输公司的长途汽车去乙市某风景点旅游。汽车行至丁市时,司机称汽车刹车出现故障,请八位乘客下车另搭别的汽车到目的地,并退还剩余路程的车费给八位学生。八位学生认为所退余资不够他们到达目的地的费用,并认为司机还应该赔偿因耽误他们的时间造成的经济损失。司机不同意,因而产生了分歧。八位学生约定去法院起诉该运输公司。
问:(1)八位学生应向哪个法院起诉?(2)应如何确定该案的管辖法院?
(3)如果八位学生的诉状为法院所接受并开始审理,此案属于什么诉讼?
5.1998年4月,某市公交公司(单位在D区)司机章某在营运过程中不慎将路边一电线杆撞倒。张某立即打电话告知供电局(单位在C区),请求组织抢修,但供电局没有及时排除故障,致使事故状态持续3个小时,A区与B区共有45户居民的电器遭到了损坏。45户居民推举王某为代表与公交公司和供电局进行交涉,但没有结果。王某等45户居民一起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共计5万元。
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本案中谁是被告?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本案应当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3)在诉讼中,王某被推为诉讼代表人,他与其他受到侵害的居民是什么关系?(4)王某进行哪些诉讼行为需要经过被代表的居民同意?
6.1996年8月2日,江某在杏花饭店(经理赵某)设宴招待焦某、耿某等六位朋友。席间,服务员朴某误将装有碱水的瓶子当作白酒瓶送至席上。醉意的焦某打开碱水瓶猛喝一口,导致口腔和食道烧伤。事后,焦某治伤用去医疗费1000元。由于赵某、江某和朴某都不愿意赔偿焦某的损失,焦某准备向法院起诉。
问:谁是本案的被告?
7.甄某、乔某、雷某商量合伙开设餐馆,由班某负责领取营业执照并担任负责人,乔某负责租赁房屋。乔某找到王某,协议租赁王某私有住房两间,每月租金1000元,约定按月支付。餐馆经营6个月后,因经营管理不善,亏损较大,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王某找乔某交涉,要求乔某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乔某以自己不是餐馆负责人为由拒绝了王某的要求。王某又找甄某交涉,甄某表示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于是王某起诉到法院。受诉人民法院在确定当事人的问题上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甄某等三人合伙仍然是个人,对与原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着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应属共同诉讼,合伙人应为共同被告;另一种意见认为,个人合伙组织是一个经济实体,是民事主体,合伙组织即餐馆可以作为本案的诉讼当事人,由它的负责人甄某作为代表人进行诉讼。
问:如何确定本案的被告?
8.李某与赵某是邻居,李某委托张某包工包料保证质量砌一段墙,并付工钱、料钱1000元。但该墙砌完后不到三天便倒塌,并砸坏了赵某的财产,致使赵某受损失800元。赵某诉某应否参加诉讼?到法院要求李某赔偿损失。在诉讼中,李称该墙是委托张某砌的,不到三天就倒了,纯属工程质量问题,张某应负责任,应为被告。故要求法院更换被告。
问:李某的要求对不对?张某应否参加诉讼?
▲诉讼代理人案例
1.精神病患者某甲,未婚,一日突然用木棒将邻居乙的小孩击伤,经抢救治疗后脱险。双方就损害赔偿未能达成协议。乙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甲赔偿损失。甲的父母均不愿代甲应诉。
问:(1)如果甲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列为被告?(2)本案依法可以由哪些人代理甲参加诉讼?(3)甲的父亲要求委托一名律师和一名医生与他一道出庭代理诉讼,是否可以?
2.王某(16周岁)踢球时不慎将路边的行人李甲撞倒,致使李甲小臂骨折。李甲就赔偿事宜同王某的父亲老王协商不成,于是以老王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并委托其弟弟李乙代理其进行诉讼,并向法院递交了委托协议书,协议中关于代理权问题有如下的条款:“李乙全权代理本人进行诉讼。”在一审程序中,老王同李乙进行协商,达成了和解,李乙于是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问:(1)老王是不是本案中的合格的当事人?为什么?人民法院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2)李甲是不是本案中的合格的当事人?为什么?(3)如果李甲被确诊为间歇性精神病人,那么李甲委托李乙进行诉讼的委托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4)李乙在本案中处于何种法律地位?李乙代理李甲进行的和解以及撤诉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3.刘某是精神病患者,在隐瞒病史的情况下同张某结婚。婚后不久,张某发现了刘某的病情而提出离婚。刘某的母亲不愿意,于是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由于张某不熟悉法律知识,于是聘请律师李某代理其进行诉讼。
问:(1)刘某能否亲自进行诉讼?为什么?如果他不能进行诉讼,法院应当如何处理?(2)张某想聘请律师李某代理其进行全部的诉讼活动,那么她应当如何写授权委托书?(仅写出授权条款即可)(3)张某认为既然自己已经将全部诉讼权利授权给律师李某,因此自己不必亲自出庭参加诉讼了。她的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原告田某(女)与被告谢某(男)均系哑人。1998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1999年10月10日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因夫妻双方性格不和,经常发生争执。2002年田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谢某离婚,并要求抚养女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原、被告均系哑人,于是分别通知原告之母席某与被告之父谢某,分别作为原被告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经审理,在双方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达成调解协议:“同意原告与被告离婚;婚生女儿由原告田某抚养,被告谢某每月给付抚养费50元。”
问:本案应设法定代理人还是应当由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人民法院按照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达成准予当事人离婚的调解协议是否合适? ▲总论其它章节案例
1.甲男与乙女的离婚纠纷经法院调解甲、乙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其后法院制作调解书向甲乙进行送达。甲接受了送达并签字。
问:(1)如乙不在家,法院工作人员能否交其同住的甲签收?(2)如乙在家但拒绝签收调解书,法院工作人员邀请乙所在街道的居委会主任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居委会主任签名,将调解书留在乙家中,视为送达。那么调解书的效力如何?乙是否可再起诉?(3)如乙正好出差在外,法院工作人员找到乙的诉讼代理律师丙,让他代为签收。该律师是否有权代当事人签收调解书?
2.甲乙因纠纷诉至法院。法院做出判决后,分别于7月4日、7月6日将判决书送达至甲、乙手中。甲不服一审判决欲提出上诉,但7月10日甲遇车祸昏迷被送进医院,7月20日出院。
问:此时甲的上诉期限是否已过?甲是否还可提起上诉?
3.甲曾经借给乙1万元钱。甲几次催要未果。2003年9月8号甲找到乙家,乙不在家,邻居丙告知甲说乙正准备迁往外地。甲看到院里停有乙的一辆小货车(价值约3万元),担心乙溜走赖帐,甲当日即到当地区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扣押乙的货车。区人民法院当日15时接受申请,次日派人了解核实情况,证实该车确为乙所有,于9月11日做出财产保全的裁定,扣押乙的货车。乙于9月13日从外地回来到法院打听才得知原因。乙对裁定不服,于9月20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在复议期间,区人民法院暂时解除扣押,等待复议结果。甲则于9月27日向该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返还借款1万元。
问:本案处理过程中,哪些做法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4.原告甲与被告乙因拖欠房租一案开庭审理时,被告乙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故拒不到庭。法院合议庭便裁定将被告乙拘传到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乙又违反法庭规则,合议庭当庭裁定对其罚款2000元。
问:该案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5.李某向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委托王律师作为他的委托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王律师要到外地办案,他就告诉李某:“在我出去的这段时间内,法院可能要进行调解,调解活动你可以参加,但千万不能收调解书,一收调解书调解协议就生效了,不收调解书调解协议就生不了效。”在这期间,李某并未收到法院送达的调解书,只是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但审判员却说调解协议已经生效了。
问:律师和审判员谁的话符合法律规定?
6.某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宅基地纠纷案件。宣判后,旁听群众何某、王某在法院门口议论该案时使用了一些不文明语句,如“审判员都傻乎乎的”、“简直把法院的脸部丢尽了”等等。书记员赵某听见这些话,认为是辱骂了审判人员,遂以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对何某、王某各处以罚款10元。
问:对何某、王某的处理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为什么?
▲审判程序案例 1.人民法院审理了甲诉乙的损害赔偿案件,3月20日向乙发送了起诉状副本,并告知10日内提交答辩状。乙因工作繁忙而向法院申请顺延,经法院研究同意延长10日。法院决定4月30日开庭审理此案,书记员委托法院勤杂工将出庭通知书交给乙。恰逢乙家无人,该勤杂工边将通知书交给乙的邻居之子(其15岁)签收。本案经审理决定不当庭宣判,通知双方5月4日到庭宣判,5月6日将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告知双方务必于5月21日前上诉,否则原判决生效。
请指出审理程序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2.周某夫妇有四个子女分别是周甲、周乙、周丙和周丁(男,35岁,留美博士生)。2002年,周某夫妇因病先后去世,原告周甲、周丙与被告周乙共同料理完后事后,因遗产分割发生纠纷,诉至法院。法院受理后,经审查,发现周丁作为继承人在美国留学,未参加本案诉讼。
问:(1)对于周丁,法院应当如何处理?(2)周丁应当以何种身份参加诉讼?(3)如果周丁不参加诉讼,法院应当如何处理?(4)如果周丁表示参加诉讼并已回国,但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仍不参加诉讼,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3.李某和张某1999年5月结婚,婚后不久,张某突然外出无音,经多方寻找而无下落。李某于2001年8月向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被告张某离婚。法院认为该案简单,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该案,由陪审员一人独任审理此案。2001年12月20日,区人民法院某法庭判决原被告离婚,并在判决书上加盖了该人民法庭的印章。
问:(1)本案在诉讼程序上有哪些错误?(2)法院依法应当如何审理本案?
4.肖某与吴某是邻居,2000年初,肖某向吴某借款5000元,言明一年归还。一年后,吴某找肖某多次索要,肖某不仅不还,还提出吴某盖房时用了肖某的木材,应当一起结算。2001年3月吴某到某基层法院的法庭起诉了肖某,要求肖某还款。肖某提起了反诉,要求吴某归还所借的木材。法庭的张法官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理了此案,2001年8月作出了判决,在判决书上加盖了人民法庭的印章。肖某不服一审判决,在法定的上诉期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了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不当,判决撤消原判,发回重审。法庭的张法官又重审了此案,改变了原来的判决,双方当事人均未再上诉。问:该案在程序上是否合法?
5.夏某与周某合同纠纷一案,王某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一审法院于2001年8月4日作出判决,并同日送达。判决宣判时,夏某当场表示不上诉,但8月18日又向一审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周某当场口头表示上诉,但始终未向法院递交上诉状;王某当场口头表示上诉,但在上诉期内未直接到一审法院递交上诉状,而是在8月18日通过邮局向一审法院递交了上诉状,法院于8月24日收到王某的上诉状。请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分析夏某、周某和王某行为的法律后果。
6.王某不服A县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由二名审判员、一名陪审员审理后,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于是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后来王某又向A县法院提出申诉,A县法院审查后,认为原判决确有错误,经院长决定,撤销原判,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A县法院再审后作出了判决,告知当事人不得上诉。
问:本案审理中哪些地方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请说明理由。
7.甲和乙是邻居。2000年5月,甲和乙因门前排水沟的走向问题产生了争议,在双方打架的过程中,甲将乙的脸部打伤,经鉴定乙的伤为轻伤。乙住院治疗20天才出院。乙出院后要求甲赔偿。经甲和乙所在地的法律服务所的司法助理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甲一次性赔偿乙5000元,乙今后不得再提出其他要求。乙出院后发现创伤影响其容貌且无法恢复,乙因此觉得甲的赔偿数额少,又去找甲交涉。甲认为双方就此事已处理完毕,拒绝再给乙任何赔偿。乙欲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提供的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审法院受理后,查明甲与乙已达成协议,并已经履行,遂裁定驳回乙的起诉。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为什么?乙可以采取何种措施?
(2)假设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理查明,乙与甲的纠纷曾经司法助理员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且乙表示不再提出其他请求,法院认为该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不予支持乙的诉讼请求,判决驳回乙的诉讼请求。乙能否再次起诉?
(3)假设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后主持调解,乙与甲达成协议,由甲再赔偿乙2000元。人民法院向乙送达调解书时,乙未在家,于是将调解书留在了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假设一审法院受理案件后主持调解,乙与甲达成协议,由甲再赔偿乙2000元,并当庭支付。上述事实由书记员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在笔录上签字。3日后,乙反悔,认为甲赔偿的数额少,并声称法院的审判人员在调解之前并未征得其同意,在调解过程中对其施加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乙能否上诉?为什么?
(5)如果二审法院决定提审,应如何进行?可否继续主持调解?
8.范某与赵某的离婚诉讼,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范某不同意离婚,法院经过调查,做出了双方离婚的判决。范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了范某的上诉。判决生效后,范某向法院申请再审。
问:(1)法院应当如何处理?(2)如果双方就离婚达成了一致意见,只是在财产分割上意见不一致。法院在财产认定上,误将范某婚前所购买的一台彩电和一影碟机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为此范某在判决生效后申请再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3)如果判决生效后,范某发现仍有寄存在亲戚处的一台空调尚未分割且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遂向法院申请再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9.某钢铁厂与某汽车配件厂于1998年2月因履行合同发生纠纷诉至某县人民法院。县法院经开庭审理作出判决,钢铁厂不服提出上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11月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0年8月,钢铁厂认为第一审判决有错误,因为当时一个审判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这一情况是才得知的,并以此为理由申请再审。
问:(1)对于钢铁厂的申请再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2)钢铁厂可以向哪些法院申请再审?(3)如果再审,法院按照何种程序再审?
10.2002年10月1日,王某向张某借了5000元钱,答应于2003年1月1日前还清。可是,直到2003年2月还不见王某还钱,张某多次催促,王某口头答应还款却依然迟迟拖延。2003年8月1日,张某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出具了当时借款的借据。法院接到申请后,于8月10日通知张某受理此案,并于8月30日向王某发出支付令,8月31日,王某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声称他早已还清张某的5000元借款。法院于是组织人员进行审查,发现王某的异议纯属捏造,遂驳回王某的异议,维持原支付令。
问:(1)此案涉及的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什么程序?(2)法院于8月10日通知张某受理其申请妥当吗?(3)法院于8月30日向王某发出支付令在期限上符合法律规定吗? 6(4)法院对王某的书面异议所采取的态度正确吗?为什么?
11.某机械设备公司1994年10月6日向票据支付单位所在地的A区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称本公司一张面额5万元的可以背书转让的汇票丢失。人民法院因其未先挂失,不予受理。该机械设备公司遂到银行办理了挂失手续,又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法院接到申请后即刻向银行发出止付通知。经审查,决定立案受理,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在5日后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在30日内向该法院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届满,没有人向法院提出申报,法院因此作出了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
问:此案在审理程序上有哪些错误?
12.李某(女)与陈某(男)于2000年10月1日结婚,婚后二人感情不和,陈某经常打骂李某,李某2001年9月2向法院起诉离婚,陈某委托代理人张某出庭,自己以已经委托了律师为由没有出庭。法院于2001年11月3日判决李某和陈某不准离婚。2001年12月,李某发现陈某与某女青年有不正当关系,又于2001年12月9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以判决不准离婚的,在6个月内不得再起诉为由,以裁定驳回了李某的起诉。李某对此裁定不服,在接到裁定书后第三日申请该人民法院对该裁定进行再审,人民法院没有受理李某的申请。陈某也觉得和李某生活下去已没有意义,打算与李某离婚,但二人对财产分配问题不能达成共识。2001年12月28日,陈某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同样以判决不准离婚的,在6个月内不准再起诉为由驳回了陈某的起诉。接到裁定书的第二天,陈某便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法院作出的驳回起诉裁定有错误,认为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审人民法院组成了包括李某的哥哥在内的合议庭,并作出了离婚的判决书,判决书于2002年2月27日生效。2004年3月28日,陈某认为财产分配不合理,遂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原审法院认为判决离婚的案件不能再审,对此案没有立案审理。
问:(1)陈某对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的裁定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应当受理,应当如何处理?
(2)陈某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原审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在本案中,原审法院没有受理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3)在本案中,还存在哪些程序错误?
▲执行程序案例
1.孙某向某市人民法院起诉陈某拖欠货款,市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一审判决,责令陈某向孙某支付货款2万元。双方都没有提起上诉。因陈某拒不支付2万元货款,而且有转移财产的迹象,孙某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法院受理了孙某的申请,趁陈某和妻子出门做生意,家里没人的时候,没有通知任何单位和组织,将陈某家里价值合计2万元左右的彩电、冰箱和电脑进行了查封。执行人员制作了一份清单,上写“彩电、冰箱、电脑各一台”,拿回法院附卷备查。
问:(1)市人民法院的做法有无不妥?为什么?(2)被查封的彩电、冰箱和电脑由谁保管?
2.A公司诉B公司不履行合同一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法院判决被告B公司应在三个月内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150万元。B公司既不上诉,也不履行生效判决。7 经A公司申请,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依法对B公司强制执行。经查,B公司亏空严重,现仅有办公楼一座,价值150万元;小汽车一辆,价值20万元;大卡车两辆,价值30万元。总价值约200万元。
问:(1)人民法院能否对B公司的办公楼、汽车一并进行查封和扣押?为什么?(2)人民法院能否将扣押的汽车加入人民法院的司机班,负责接送干警上下班?为什么?(3)后来B公司为了能继续照常营业,向法院提出在不影响价值的前提下,继续使用被查封的办公楼,被人民法院拒绝。人民法院的做法对吗?(4)一年后,人民法院决定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变价,所得价款用来清偿对A公司的债务。人民法院执行庭在征得院长同意后,自行将办公楼估价为100万元,小汽车与大卡车共估价为50万元,变卖给了法院的关系户C单位,并约定先交付对方使用,待一年后再付款。人民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3.某巾被厂多年向京东宾馆供应床上用品,双方的合作关系良好。但是自1997年3月开始,巾被厂以次充好,并不再继续履行合同,给京东宾馆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就东宾馆多次找到巾被厂,要求其退还预付货款60万元,并赔偿其损失50万元,但对方不予任何答复。京东宾馆于1999年4月起诉至法院,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法院经审理,于2000年3月作出判决,责令巾被厂于判决生效后15日内退还京东宾馆预付货款60万元,赔偿其经济损失40万元。判决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但巾被厂并没有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根据生效的判决,京东宾馆申请法院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了解到巾被厂已于1997年2月经批准与澳大利亚合资成立了澳贸巾被有限责任公司,为独立法人,巾被厂已经以其80%的厂房及设备出资该合资公司,巾被厂已无履行义务的能力。问:法院在此种情况下,可否采取执行措施来实现生效判决的内容?如可以,则应当采取何种执行措施?
▲涉外程序案例
1.王长江与张瑞是大学本科的同学,1995年两人在上海登记结婚。婚后感情一般。1997年王长江去加拿大留学,开始时,二人信件来往还较频繁。1999年1月王长江加入加拿大籍后,二人感情迅速降温。2000年后,二人完全失去了联系,张瑞寄给王长江的信均因“查无此人”被退回。2001年1月,张瑞向某人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受理后,因王长江下落不明,以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起诉状副本,公告期为60日,要求王在公告期届满后15日内提出答辩状。因王长江未提出答辩状,也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2001年12月,该人民法院缺席判决二人离婚。并公告的方式向王送达判决书,说明本送达公告期为60日,受送达人如对本判决不服,可在公告期届满后15日后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问: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在程序上有哪些错误或不当之处?
第五篇:2011年民事诉讼案例:如何合理调整员工工资?
2006年4月1日,许某受聘于一家广告公司,并与公司签署了一份《高级职员聘用合同》,合同中约定“正式聘用许某为公司的设计总监”,合同期为1年。合同同时约定,许某的税前工资是11537元。2006年4月和5月,许某如数拿到了合同约定的工资。6月份,因许某业绩考核突然变差,公司以许某工作业绩下滑为由,并根据劳动合同第5条第2款“许某的薪酬由公司董事会予以审定,同时按照公司董事会的意见,根据其工作业绩对其薪酬水平予以修改”的规定,将许某工资级别由原29级降为27级,发税前工资7880元。7月份,公司又以许某未能做正常的业务工作为由,决定按待岗处理,工资发5000元。2006年8月7日,双方签订《解除劳动合同书》,该书中说明:“公司与许某经协调,就解除劳动合同事宜达成如下共识:
1、双方的劳动合同从许某与公司签订本协议之日起解除„„”,8月7日后,许某办理了工作交接。
在劳动合同解除以后,许某认为自己的合同工资为11537元,但公司所发的6月份工资仅为7880元,7月工资仅为5000元,因此多次找公司交涉要求补发所欠的工资。公司则认为,决定在2006年6月许某的工资由29级降到27级,发放标准为7880元,7月份因许某的工作业绩大幅度下滑,公司又决定将许某按待岗处理,每月发给5000元工资。上述决定是根据许某的工作业绩的评定、公司的章程作出的,完全符合许某与公司签订的《高级职员聘用合同》第5条第2款之约定,所以不同意许某补发工资的要求。双方协商不成,许某便就此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
本期问题:
1、公司能否根据许某的业绩下滑情况,适时调整他的相应工资级别,您的理由是什么?
2、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您,面对类似许某的情况,将会如何处理,来保证公司利益? 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用人单位随意变更劳动合同的案例。
在本案中,许某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并就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劳动合同的必备要件作出了约定。根据《劳动法》第17条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因此,该公司在与许某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约定了相关事项后,就应该认真、完整地履行合同的内容,否则就构成了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那么,劳动合同一经签订是不是就永远不能变更了呢?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也作出了规定,即经过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或出现了法定情形后,劳动合同可以变更。”
本案中,该公司为了变更劳动合同,便以许某工作业绩大幅度下滑为由,降低了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在公司作出这一决定的过程中,明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司认定许某工作业绩大幅度下滑必须要有的证据。公司如果以业绩原因调整员工的岗位或薪水,首先应该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该员工确属业绩不良,已经构成了不能胜任工作的客观事实,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作进一步的决定。缺乏充足的证据或者只凭公司的主观印象,就贸然认定员工业绩不行,继而变更劳动合同显然不妥。第二,即使许某确实存在业绩下滑、不能胜任公司本职工作的问题,公司如果要按照规章制度变更劳动合同中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内容,也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不能违反或不履行基本程序。本案中的这家公司明明在劳动合同第5条第2款规定“许某的薪酬由公司董事会予以审定,同时按照公司董事会的意见,根据其工作业绩对其薪酬水平予以修改”,但是,公司变更许某的劳动合同时,却没有履行上述程序,没有经过公司的董事会,仅仅口头通知许某本人,明显违反合同的约定。
因此,从本案的案件描述上看,公司不可对许某的薪酬作出调整。此案提醒用人单位在变更劳动合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只要注重证据的绩效收集的收集和履行相应的决定流程,即可对员工的工资作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