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2: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

第一篇:《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

《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

在图书馆这个书海中,我有幸遇到了《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这本书,被它的标题和封面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将它读完了,越读越深入,越读越吸引人,让我感悟颇多。

首先,这是一本访谈录,受访者是著名的中医大家,熊继柏老先生,从医50余年从未间断,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一位名老中医,他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他的言论观点字字珠玑,让人赞不绝口。

相见恨晚,如果能早点遇到这本书,对我学习中医一定能有很大的帮助。

熊老在书中说到三点:第一,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得聪明和勤奋结合,这句话也许耳熟能详了,但熊老强调,学中医,就得发狠,不要命的去学,要不然是不会有很大的成就的。熊老13开始当学徒学习中医,熟背许多中医经典书籍,比如《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经典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熊老的确是发了狠学习了中医,即使在后来成名之后,熊老也坚持在学习,不仅学习中医方面的知识,对西医知识也认真地学习了,并且每天门诊和在校教学后,仍坚持晚上撰写文章,熊老真是应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第二,要想搞好知识,一定得静下心来。熊老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有时候更加重视对外语的学习,而专业知识却没搞好。这句话对我来说特别受益,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特别静不下心来的学生,往往在学习的时候,还想着玩手机,想着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情,导致自己的学业不精,半生不熟。在最近的日子里,每当我烦躁困惑的时候,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让自己学会静下心来,好好学术,好好奋斗。第三,中医必须实践。熊老17岁开始行医,50多年来,从来没有在临床上间断过,熊老认为中医的灵魂和魅力就在于临床,不搞临床是搞不好中医的。对于大三的我来说,现在有幸能有机会去江苏省中医院抄方,但心理也曾动摇过自己抄方到底有多大作用,对自己到底有多少好处。熊老告诉我,中医光学书本是不行的,很多东西,书上讲了,记不住也记不清,唯有临床接触了,才能深深印在脑子里。熊老就脉诊说道,中医诊断书上的脉诊描述的再详细,再生动,也不如你亲自在病人身上摸到来得真实。另外熊老也认为中医临床的实践积累是长时间的,三年五年的临床经验完全是不够的,也许要十年甚至更久的积累。熊老的告诫,让我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也许将来刚上临床的时期是艰苦的,但坚持下来,就是不断成长。

熊老让我看到了中医的魅力,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强大。

熊老在书中的几个观点,让我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1、中医越老越吃香是错误的观念。大众一般认为中医越老,经验越丰富,看病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老中医也往往得到大众的青睐,而年轻的中医生有时更多的是坐冷板凳,我其实一直反感这种现象,我觉得年轻医生也有很多优点,而且如果大家都排斥年轻医生,将来就没有名老中医了,不可否认,所有的老中医都是从年轻医生一步步走出来的,一个医家曾说过,一个好医生,身上肯定背负着几条人命。熊老也这么认为,而且熊老也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医生做起的,熊老感叹,人老了,虽然经验丰富,但不如年轻时候思维灵敏,用药也不如年轻时候果敢、大胆。所有,熊老坦言,自己年轻时候能治好的病人放到现在,也不一定能治得好。

2、中医专治慢性病、专门搞调理这个错误观念。熊老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许多中医包括熊老在临床上常常碰到病人来了要求调理调理,但熊老尖锐的说:“我是治病的,不是搞调理的”。我非常喜欢熊老的这个观点,有时候自己听到调理调理这种话,感觉中医也挺屈辱的,但熊老用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中医也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古有记载,调理只是中医的一个小部分。

3、中医治病要注重方而不是药。以前我学习中药后,觉得自己只要熟练掌握中药的知识,就完全可以开方救人了,方剂学似乎并不是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组方。但熊老强烈的批评了我这种想法,熊老认为,中医的奥妙就在于方剂的配伍,前人的经验流传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如果随意的自己去组配药物,就像西医一样重视单味药,那就是大杂烩。麻黄配石膏、麻黄配桂枝、麻黄配连翘和赤小豆,都是有特殊的作用的,这种配伍的奥妙是中医的精华啊。熊老认为,学习中医,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方剂积累,他对学生的要求是这样的:背500首可以,背1000首更好。当然不纯粹是背诵,还要用的熟,最好是不要歌诀,说到一首方子,就立马能把药物说出来。这些要求可能有些高,但也让我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有了方向。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熊老就像是一个偶像一下,让我无比崇敬。我对自己未来的学习也有了许多规划和构想。第一,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并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临床。熊老很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甚至提出了中医院校就应该招收文科生,因为文科生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才能看得懂中医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才能学好中医。同时也要重视方剂的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第二,坚持临床,把握省中跟随导师抄方的机会,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临床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不断督促自己的学习。第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选择了中医,就选择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只有在这条道路行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第二篇:个人自学中医读书心得

个人自学中医读书心得

我自学中医快两年了,现将一些个人自学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有心学习医道的朋友有所帮助。

能找个好师傅最好,如果实在没条件,那么看参考我的经验。另话说在前面,我不是医生,仅仅是一个半桶水的中医爱好者(一笑)

建议先去看现在的一些启蒙书畅销书,《思考中医》【建议快速浏览不用细看】、《扶阳论坛》、《扶阳讲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建议有空反复参看】

或者到三七网或者民间中医网上面看看精华帖

或者去看《万病至简论》【建议有空反复参看】,掌握阴阳的道道先【根柢模型形成】。

然后看《四圣心源》,思想模型进一步得以清晰后。

然后回头看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略看先整体浏览】

然后可以加修《正常人体解剖学》、《经络学》

然后再提升

时常参看《道德经》、《我说参同契》、《易经杂说》、《楞严大义今释》【建议多看南怀瑾的书】

然后再找“庄严”的书看看,同时参看《万病至简》,紧紧把握了根道。

此时可以回头理解经典。

然后参读百家之说。

《郑钦安医书阐释》

《陈士铎医学全书》

《景岳全书》

《脾胃论》

《丹溪心法》

《类经》

……

到这里大体模型应该已经立体了,多看看诸家医案和自己实证。

例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医师承十元丛书》等等……

关于药物,这个天下万物皆是药。气味性质只要分清阴阳基本自己都能明辨了。各自体会去吧。

至此,有什么疑问自己琢磨或者上网找人讨论去吧。经师人师各随各缘。

最后说明一下。由于我个人读书从来没有一本书钻到底的习惯,所以都是东看一些西看一些,有疑问,有疑惑就记录下来,哪天就不知道忽然在哪本书上或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就能解惑了呵呵。因此我推荐的学习法不一定合适你们,毕竟仅仅是我自己的读书经验。补充一点,曾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看物理的书籍,例如霍金的书,量子力学等等,这些也有帮助,不过这些佛经上或者道家的书里都有详细的研究说明,要看直接看佛经就好了。同时这些都只是由一而万,只要掌握了一个道法的根柢,自己都能以无推有,以一御万,不需要那么痛苦一个个去求的。

然后真悟到了些什么,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聪明有多厉害,和同道多分享分享,然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悟道的那个其实前人早就写明白了,只是我们没留心而已。

另外,有点成绩了不要老想着出书赚钱,至少自己先实证检验它个十几二十年,确定不误人子弟了再写书,然后文字反复校好,确定无误了再出书,不要为了名利就乱出书这样可不是善事,一定要谨慎。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此非虚言,执医之机要,确实可以通用一切。

最后,祝诸有缘人,学有所成,早日成道,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第三篇:西医学学中医 中医学经典读书心得报告

走近中医、了解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

一、书名《中医基础理论》

二、著者:印会河 主编

三、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页数:145

五、内容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共计八个部分。

1.绪论详细介绍了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对于生命活动的唯物认识、形神关系,以及对于疾病的唯物分析等方面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从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方面体现了其辩证观;以及详细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阴阳、五行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3.藏象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各脏腑虽然深藏于体内,难以进行直观观察,但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系统与体表的某些组织器官相互联系。内脏有病,与之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可出现异常反应,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舌象、脉象等。临床上,通过观察这些病理现象,根据它们与人体脏腑的联系,来推断内部脏腑的病变,为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正如朱丹溪所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4.气血津液从生理和病理方面,阐述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5.经络阐述了经络在沟通表里上下、连络脏腑器官感应传到、调节机体各部分机能平衡方面的功能活动。

6.病因与发病本章认为疾病是人体对来自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有害因素进行斗争的复杂过程,即“正邪相争”。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邪相争,从而引起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所致。正气的强弱不仅决定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也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变化。

7.病机中医病机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机的因素,除包括邪正、阴阳、气血津液及病

变部位之外,天气、地区、环境,以及人体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亦都会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疾病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因此,综合患病机体各方面的情况,对其病机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判断,方能把握住疾病的本质。

8.预防原则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主张在未病之前加强体育锻炼,不妄作劳,保持情绪乐观,并适当预防投药;而在既病之后,则应防其传变,及时地控制疾病的发展,进行有效地治疗。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关系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几方面,其目的在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审证求因、审因论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解决疾病的根本矛盾,从而纠正失调的阴阳关系,使之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获得阴阳的动态平衡。

六、读后心得

印会河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已六十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学术思想开放,主张改革,力倡中医西医相结合,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锐意发展,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其主编的第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保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比较适合初入门者来学习,是近年来公认的比较经典的一本教材。

我觉得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

1.阴阳学说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如就四季气候变迁来看,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即可逐渐向寒凉转化;而从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则亦会逐渐向温热转化。此即四季气候“阴阳转化”的规律。又如白天阳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盛,机体的生理活动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为阴消阳长;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转为抑制,则是阳消阴长。

2.五行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官、五味、五音等进行了五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这种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即为临床诊察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肋胀痛,脉弦,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可诊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色青,口泛酸水,可诊为肝木乘火、肝脾不和。

悲为肺至,属金;怒为肝至,属木。金能克木,故悲能胜怒.恐为肾至,属水;喜为心至,属火。水能克火,故恐能胜喜.怒为肝至,属木;思为脾至,属土。木能克土,故怒能胜思.喜为心至,属火;忧为肺至,属金。木能克金,故喜能胜忧.思为脾至,属土;恐为肾至,属水。土能克水,故思能胜恐.3.藏象如中医认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等。

如肝开窍于目,眼病实证。可采用清肝的方药来治疗;眼病虚证。可采用养肝补血的方药;心开窍舌,口舌生疮,可用清心火及泻小肠之热的方药治疗。

如果脾气虚损,不能升清反而下陷,则可导致人体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痢脱肛等,中医学称之为“中气下陷证”,则可用益气升提的方法治疗。

4.经络在针灸取穴方面,中医学亦常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如下选穴原则,如上病下取(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取涌泉或太冲)、下病上取(治脱肛常灸百会)、从左治右、从右治左(如治疗偏瘫,常配取健侧的穴位),其他还有俞募取穴、原络取穴等。

七、小结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过去的五千年中,伴随我们的健康一路走来,时至今日,仍然为我们的生活及健康保驾护航。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理论和研究方法。也许,他的研究方式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差异,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医对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的走进中医,了解中医,进而接受中医,作为近年来被公认的比较经典的一本教材,印会河教授主编的第五版《中医基础理论》则可以中医学习入门以及中医科研的很好的参考工具书。

但是,在中医学的定义中,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相提并论的,为什么这种临床经验没能包含在理论体系当中呢?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八、附注:本书一九八四年第一版。

护理系吕劲

第四篇:《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读书心得

《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 》读书笔记 花了两天时间,迅速浏览了一次这篇文章。

主要讲了“开合”,“厚薄”,“定散”概念。一般白天开,晚上合,能量强的时候开,弱的时候合。开的时候,你和世界不断交流各种信息,拥有强烈的互动。

当你放松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开始接受宇宙赐予你的能量。所以可以随时提醒自己全身放松。太极、习字和静坐(很舒适的坐着,任何地方都不用力,不紧绷)都是很好的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找个时间放空自己。

厚薄是指身体厚薄,厚实是身体强壮,肌肉有弹性(非绷紧),薄是相对瘦、或者虚胖。

定时神定,如果能量不足,人很疲劳的时候,还在玩手机或者看电视,就会失去更多能量,恶性循环,更难睡着。

对于手机,电脑,他的童话化,就是在那一端有一个精灵在吸食你的精华(能量)。

关于教育:

对于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以后会很健康,能够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能够投入积极正向的工作,但是又不会把他弄的很被动很疲劳,然后他的经济状况会不错,他的周围会有很好的朋友……你可以想这种状态,不要去想具体的东西。太具体,会失去沿途的很多风景。

与小朋友接触,要观察他会在什么情况下和你处在一个频率,交流效果最好。不能全放任,也不能管的太死。

当你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 要仔细观察你所有行为心理结构是什么?恐惧?担心不被接纳?担心达不到别人的标准? 当你对自己有所了解的时候,你自然也能对家人有所了解,你就能站在更深和更完整的角度和你的孩子交流,这个部分其实是更核心的一层,只能靠自己。

定目标也不完全是坏事,但是一定要随时随地,而且一定要看自己的状态和孩子的状态。是互动的,在灵活的状态下调整。但是如果总是外求,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无形中都是紧张的。

很多事情在这个阶段,可能看起来像个大问题,但是如果他内在的生命的基本结构是稳定的,然后他的外部环境——他的家庭,是相对稳定的,只要这两点是稳定的,他以后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处理好,而且都能够学习到必须学习的东西,这样他就永远都在自动升级。在教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你再忙再累的时候,都要把你自己和重要的人放在心里,这就是古代说的“神光照耀”。

你这个强者,如果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就会有滋养你的东西流向你。可能这么多年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流过你,但是因为你比较强,觉得你自己能够搞好,那东西就流走了。

科学里是新发现,没有放病毒的一边也感染了肿瘤病毒。它通过信息层面就能过去,物质阻隔不了它。这在在中医里一直很明确。中医认为所有的病,绝对不只是物质的部分在流通,信息部分更重要。说明小朋友正心很重要。

关于嗜好:

有的人他会喜欢收集邮票,或者收集古董,当他过多收集,过于陶醉的时候,就是说明他生命的能量,有一部分没有找到接口,任何东西都不要轻易说把它发泄掉,其实需要一个接口,找到接口之后呢,生命能量流出去,还能有新的东西流回来。这是一个循环,不要发泄,但是如果我们这个出口太少,没有接口的时候,最后只能就是发泄掉,我看到很多人都喜欢用“发泄”这个词。

推荐书目:

华德福的教育《儿童健康指南》 《人体使用手册》(上/下)吴清忠著 •

《字里藏医》徐文兵 著 •

《救命饮食》坎贝尔 著 •

《心灵瑜伽》韦达.斯瓦米著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著 •

《大学微言》南怀瑾 著 •

《道德经》 •

《太上感应篇》 •

《太上老君说清静经》 •

《六祖坛经》 •

《金刚经》

我只是观察一件事情:我的身体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果你要学毛笔字,你的重点不是把字写得多好,你去体会 写字的时候,我的紧张度,心里面的焦灼度。打太极也是,打成猴拳都没关系,如果你是很放松的打出一个猴拳,那就是成功啦。

下载《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读书心得(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