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

时间:2019-05-14 12: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

第一篇: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

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

首先,作对联,要合于下列五大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我们可以把以上内容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我们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其次,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

一、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二、反复

为把所要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据《井冈山的武装割据——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之二》所载,这是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新城,在欢庆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万人大会上,讲台两侧贴的楹联。这副楹联上联反复用了四个“新”字,使欢迎新战友的气氛更加热烈;下联反复用了四个“旧”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摧毁旧世界的坚强决心。又如: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这副楹联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巧。其中“关”字与“对”字均为复字,而“关关”与“对对”又貌似叠字,其实前一个“关”与“对”是作动词用,后一个“关”与“对”是作名词用,意义各不相同,整副楹联叙事简明又富有情趣。

也有几个字在联语中间间隔地出现的。如: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三、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请看: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为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再看: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运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请看:

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吴忠礼题南京弘济寺的一副对联。作者在创作中将复字法和叠字法重复使用,上联突出一“声”字,下联突出一“色”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楹联虽短而寓意深刻,与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的长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

五、析字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两种形式。

1.拆字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鸟;

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这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所撰。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鳳”析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市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2.合字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下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六、镶嵌

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1.镶嵌节气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2.镶嵌姓字

鱼游万孔秋江冷;

柏成林丛夏岳高。

3.镶嵌序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镶嵌方位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5.镶嵌药名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6.镶嵌年号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7.镶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七、加减

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

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3.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八、翻造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方法称作翻造法。请看: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之佳作。

九、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1.谐音

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

十、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几种样式: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

十一、转类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好”字读“hǎo”,第二个“好”字读“hào”,下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十二、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式: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三、用典

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十四、比喻

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1.明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2.隐喻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3.借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十五、夸张

请看: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极力的夸张。再看一副名胜联: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联语以“千骑急”、“万山来”极力夸张潮势之汹涌,“潮”与“骑”、“山”虽无共同之处,但利用“千骑急”和“万山来”之气势,来形容“潮”之涨落之势,在艺术表现上仍给的以真切之感,不愧为写潮佳作。再如下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接夸张。

十六、数字

请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而且符合事理。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十七、方位

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桂馨所撰: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一种横空出世之感。再看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

十八、联绵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例如: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再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

莺啼燕语芳菲节;

蝶影蜂声浪漫诗。

福州春意亭联:

第二篇:对联常识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猜你们一定认识很多花,接下来我就考考你,有信心吗?让我看看谁的精神状态最好(示范暗示坐端正)。

(灯片1)问这是什么花?(给学生短时思考,回答不出即暗示)对这是鸡冠花,像大公鸡头冠,(字母“鸡冠花”)。好,再来一种花,(灯片1)问:这又是什么花? 提示:这是一种草,叫狗尾巴草,像狗的尾巴,(字母“狗尾草”)

2、同学们发现没,这“鸡冠花”和“狗尾草”六个字成两竖排,看上去感觉很对仗,“鸡对狗”,“冠对尾”(就是头和尾),“花对草”,形成一幅可爱有趣的对联,一个是上联,一个是下联,来

我们男女生分开读一次,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

3、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学习“对联”常识,(板书“对联”)

二、学习阅读材料、感受对联的妙处(每人发一张)

1、请学生自己读《趣联巧对》故事一,(板书“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指着板书一起分享这首对联的妙处:花甲,指老人60岁,重逢,说明两个60,正好120,再加上三七21年,正好是141岁,„„

2、下面我们一起来读第二则故事(师生一起读),(板书“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教师简要作解释„„

3、读了这两则故事,我们想想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唐伯虎和祝枝山,为什么会巧妙地出上联,巧妙地对下联?(对对联,说明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平时对事物认真的观察思考,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如果不知道“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岁月”、“春秋”都可以表示,就不可能对出这副绝妙的数字对联。同样,祝枝山平时没有对“水车车水”情景的仔细观察,唐伯虎没有以往对“风扇扇风”情景的观察和记忆,也是不可能对出那副工整巧妙、传颂一时的对联的。同学们学作对联,也必须加强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观察思考)

三、总结对联特点

1、像这样有趣的对联还有很多,(灯片2:“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作简单解释

2、我们发现这些对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想想看,你发现了对联有什么特点么?„„归纳板书: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合。(平仄就是音节,平即一二声,仄即三四声)

3、我们来看学过的一首古诗(灯片3:杜甫《绝句》古诗配画),朗读一遍,明白这首律诗与对联的关系:“两个”对?“黄鹂”对?„„“千秋雪”对?

4、我们学过的古诗名句中有好多就是对联(灯片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灯片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5、刚才这些都是古代古诗中的对联,现在来欣赏几副现代的。

(灯片6: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举国欢庆,举世欢腾(灯片7: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多么情深义重啊!

6、(灯片8: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铸佞臣。)讲述这个对联的由来,故事:

岳飞是南宋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朝廷小人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 ”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后,狱卒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用隆重的仪式葬于杭州西湖边上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现在已经开辟为旅游景点,供后人瞻仰,在岳飞墓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岳飞墓的门上有楹联,刻在门的两侧,这副对联就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无生命的东西,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用到对联中,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联中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

四、其它对联的种类

除了我们常见的对联,还有“倒顺联、组合联、数字联”,比如,(灯片9,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灯片10: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

五、辅导练习

1、欣赏了那么多对联,下面我们亲自来试一试,练一练,有兴趣么?好,我来出几个对联,其中有几个字空了,请你来补上,看看谁最厉害,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灯片11“对字”)(灯片12)

2、接下来增加点难度,(灯片13“对词)(灯片14)

3、现在我们来对句子,请看屏幕,(灯片15“日出江花”)(灯片16“接天莲叶无穷碧”)

4、这是古诗中的比较熟练,下面是你们没见过的,(灯片17老师乐学无悔”)(灯片18,学到老,老不服老;)

5、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很厉害,接下来我们动笔练一练,这里组对联放在一起,次序打乱了,请你按照对联的常识,把它们整理出来,一共有八句,四副对联。(发练习卡)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点,三分钟后,集体校对,并朗读四副对联

六、总结,延展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一节课一起走进了对联世界,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师言并板书“小对联,大学问”

2、总结,老师板书对联(灯片19,读联用联感受对联意义,勤学善学传承语言魅力)

第三篇: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藏字格

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解:上联忘八,谐音王八,下联打无耻。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字写三秋离北塞 路通一线到鹏图 注解:上联隐「雁」。下联隐「指南针」。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注解:上联隐「笛」。下联隐「梦」。

一肩风雪三千里 两眼乾坤十二时 注解:上联隐「轿夫」。下联隐「猫」。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如准给假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叠字格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出自:浙江长阳南云山寺。

搔搔痒痒,痒痒搔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 ——塾 师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李调元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冶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作者:寄尘 出自:上海豫园花神庙。

复字格

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

寇准与友同出游,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便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出自:湖南长沙白沙井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注解:上联唐伯虎出。下联祝枝山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回文格

上下联互为倒读

据说清代北京有个“天然居”酒家。乾隆微服出游,进店喝酒,忽而想到这副回文对,非常得意。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后又将这副对联作为上联,然而他想不出下联,让纪晓岚对,纪晓岚道: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集句格

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读书破万卷(杜甫)落笔起群英(李白)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鲁迅录《离骚》悬于书室

联旁格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叶接着和对道: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注解:广东东莞虎门联--每字偏旁内涵「金」、「木」、「水」、「火」和「土」。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一、比喻法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

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

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飞来峰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江西省石钏山坡仙楼有一副对联:“岭上梅子熟未?座中木樨香乎?”这两联同上述两联不同的,就是上下两句都是问,答案是通过游人的感受中找寻,更为有味。

四、衬托法

对联写作的衬托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侧面衬托;一是反面衬托。所谓侧面衬托,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旁边的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引人寻味。民族英

雄郑成功祠有一副对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意,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这样,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

五、对比法

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此道理。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老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

六、集句法

集句,是对联写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在古代对联中,集句联占着很大的分量,这里,只略举数例。

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烟宜雨复宜晴。

这是用于广东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对联,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

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有人撰江西省九江瑟瑟亭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获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词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诗句中的词癔,描述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瑟瑟声那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

郭老曾摘取毛泽东同志词句成联:“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上联为《沁园春•雪》词句,下联为《清平乐•会昌》词句。不但对仗工整,意境亦清新。读后,爱国主义热情油然而生,使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象这样的“集句法”,它的特点是:用现成的句语,按照对联的形式格调凑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意境,有时十分浑成,比自己创作的还好。

精华对联

智对辽使

宋神宗时,天下太平,与辽邦交往也比较多,加之在文字上没有多少禁忌,两国人士交往也常常说个笑话,谈点诗文,关系更为融洽。

一次,辽国派来一位颇精汉语的使臣,皇帝让苏东坡去陪同.使臣早知东坡的大名,便想以奇文难倒他,寒暄之后说:”我们辽国流传一个出句: 三光日月星,头一字是三,统领了三种发光物,对句不应再是三,有必须统领三个词.因此我们国内没有人能对的上。“

苏东坡说:”这其实不难.我先给你对一个 四诗风雅颂.雅,本来分大雅 小雅,与风和颂合而成为四诗的.“ 辽使非常佩服,起身报拳,向苏东坡致意。

这时,忽然电闪雷鸣,来了阵疾风暴雨.苏东坡灵机一动,指指窗外,说:”对句还可以取此景,叫做 一阵风雷雨.“ 辽使十分惊奇苏学士的敏捷才思,由原来想难倒人家,变得由衷的叹服了。

到了吃饭时,苏东坡还没忘刚才的话茬儿,慢慢的又说出了对句 四德元亨利.辽使听了,这次有些不以为然,想起来与学士辩论一番:古人曾把元亨利贞称为四德,这个贞字跟

谁也不能合并,为什麽给去掉了呢?

苏东坡看出了辽使的情绪变化,连忙笑盈盈的说:”请坐好,听我仔细说明省去最后一字是有道理的.宋辽两国习惯不同,我们这里讲究避讳,皇上的名字,哪怕是同音字都不能说出来的.“

辽使突然记起,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这”祯“与”贞“同音,也自然说不得了.他不但赞赏”四德元亨利“想的绝妙,而且感谢他提醒了自己:”若不是学士截住了话头儿,我差一点说初犯忌讳的话来呀!“

苏东坡说:”哪里哪里,各国情况不同,你就是说出那个字,我们皇上也不会怪罪,因为我们是 两国兄弟邦 嘛!“

辽使一拍桌子:”不得了!学士顺口所说,不又是一个对子吗?“

副一则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妙联点评

——摘自余德全等著《古今绝妙对联汇赏》

1.《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 见。

2.相传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3.《解人颐》云,唐伯虎见张灵,常在一起喝酒。一日唐曰: 贾岛醉来非假倒,张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唐代诗人。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蓍《酒德颂》。此联用了两种手法。“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4.《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 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5.《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

里去; 显祖久而无对。后见新娘穿的绣花鞋,遂得句云: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因蜡烛上的龙同是蜡烛做的,燃烧时同时烧掉,故言“由火里去”。因凤绣在穿于双脚的鞋上,故言“向地边来”。联话以矛盾统一见趣。

6.《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像。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云: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下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风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等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7.《纪晓岚外传》云,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顶,见东岳庙北有弥高岩,出对要纪昀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纪对道: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联为用典。坚,深也。上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道,语出《论语•子罕》。此言泰山。下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伟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此亦言泰山。上下联首二句为自对,“之弥”与“乎其”为重言。

8.《评释古今巧对》云,唐伯虎幼时,一日随父外出,见一和尚带枷示众,与父言之,父出句曰: 削发又犯法,伯虎对道: 出家却带枷。

”发”与“法”、“家”与“枷”音同而字异,是为混异。削发出家,与犯法带枷,相映成趣。

9.《楹联丛话》载,北京宣武门外赵象庵家,菊花最盛。一日刘金门等借园赏菊,主人求题新联。问主何好,答曰:“无他好,惟爱菊如性命耳。”金门信手书云: 只以菊花为性命;

一时无对。又问主人何姓,答曰姓赵,于是得下联: 本来松雪是神仙。

松雪,既为自然物与“菊花”相对,又为赵孟頫之号,是隐切赵姓无疑,对主人亦甚恭维。

10.清洪薛成《庸庵笔记》言,安庆有位十二岁的诸生叫孟昭暹,工诗文书法,尤善对。曾以“盘庚”对“箕子”名噪一时。适逢曾国藩驻兵安庆,闻其名而召见他。问其家世,知其祖亦是诸生,遂口占四字命对,曰: 孙承祖志,对曰: 孟受曾传。

孟,本指孟子,此借指自己。曾,本指曾子,此借指曾国藩,无怪曾听后要“大加赞赏”了。联语自对后又上下联相对,非常工整。

11.《古今谭概》载,关懈其貌不扬。为推官时,一次过南徐(今镇江)。见一穿大红衣服的客人伸开脚坐着,有些傲慢的样子。关很有礼貌地上前相问。回答说,他是: 太子洗马高乘鱼,过了好久,高回过头来问关。关答到,他是: 皇后骑牛低钓鳖。

高惊骇,问是何官。关笑着说:“不是什么官,不过是想与您的话对得真切罢了。”

这种不管内容,只图对仗工稳的对联,乃无情对。

12.《名联谈趣》言,河南名酒“状元红”之代理商中庆公司和香港《商报》联合为状元红酒举行过一次征联。出联是: 千载龙潭蒸琥珀;

得对一千五百多,获优异奖者共五联。其一是: 深宵牛渚下丝纶。

状元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此言“千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龙潭,在河南蔡县卧龙岗,状元红即以此泉水酿成。状元红色泽红润晶莹,形似树脂化石琥珀,故此以“琥珀”喻代之。

下联“深”虽不是数词,但有深必有浅,其中隐含有数。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采石矶。丝纶,既可解作钓丝,亦可解作皇帝的诏旨,此处喻指一种志向,即太公钓鱼,不在鱼而在社稷也。此对句堪为姣姣者。

13.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16.《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17.《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22.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26.《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27.《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

半醉半醒过半夜;

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

三更三点到三河。

脱脱叩谢,尽欢而罢。

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28.《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转类。

29.《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30.《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

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31.《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32.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32.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两字让人呼不肖,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33.《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34.《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35.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37.《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

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联中“绝对”拾趣

在我国千姿百态的对联中,有一些上联,因构思奇巧,令人难以对出贴切的下联,一时成了无人能对的“绝对”。

古时一位书生去拜望岳母,小住一日便欲归去,岳母苦留不住。这时,天上雷声骤响,下起了大雨,岳母灵机一动,要与女婿对句,对上了才可回去。

岳母出的上联是:“下大雨,空中雳,鸡蛋豆腐留女婿。”书生仔细一想,被难住了,因为,这上联正是“夏大禹、孔仲尼、姬旦(周公)、杜甫、刘禹锡”5个前贤、文豪的谐音。据说,这一上联至今也没人对出下联。

民间还流传着一副以三国时人名、地名串成的“绝对”:“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这一上联以音义双关为奇巧;笼中谐音“隆中”,孔明(有光亮的缝隙)、张飞(展翅飞翔)、关羽(翅膀被锁),同时是三国时的3个人名。

清朝同治年间,长沙有位文人作了一上联征对:“烟沿艳檐烟燕眼”。上联7字都同音,而且说了一件事的过程:门前的烟沿着艳丽的屋檐冲到了燕子窝里,熏了燕子的眼睛。下联也要求7字同音,且说明一件事的原委,确是有相当的难度。

有一副传统绝对:“荷花荷(叶)莲蓬藕。”上联7字全为草字头,且全为名词,最难的一点是:荷花、荷叶、莲、蓬、藕分别是荷的5个部分,包括了根、茎、花、叶、果实。要找到能与之相对的事物,并能满足前面的所有条件,是极难的事情。

1991年,中国楹联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征联,上联是:“南湖延水中南海。”虽然应征者踊跃,但无一佳对获一等奖,遂成为“绝对”。此上联难点有三:其一,三个地名建党时期、抗战时期和建国时期的代表,阶段性很强;其二,水由湖入海,意义贯通,无废字、衬字,且“延”字既为地名,又作动词;三是“南”字重复使用。

名人与对联

1.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写孔子)2.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 11.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写项羽)

12.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写项羽)

13.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写张良)

14.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写韩信)

15.家传十四篇书,合三苍为一;律讽九千字学,通五经无双。(写许慎)16.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写王昭君)

17.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鞲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陕西苏武庙)

18.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19.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忠臣之遗像,万古清高。(武侯祠)

20.心悬八卦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成都武侯祠)

21.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成孚足千秋。(悼诸葛亮)2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三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悼诸葛亮)23.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遍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写诸葛亮)24.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写关羽)25.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

26.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27.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颂李白)’

28.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写李白)29.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写李白)

30.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写李白)

3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成都杜甫草堂)3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为杜甫题)

33.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写杜甫)。

34.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为生民请命,恫鳏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写杜甫)

35.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写杜甫)

36.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顾复初题杜甫草堂)

37.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苏州虎丘白居易祠)

38.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洛阳白居易墓联)39.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洛阳白居易墓联)

40.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写韩愈)’

41.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

自纵横。(悼沈括)

4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悼范仲淹)

43.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曩不孤。(悼欧阳修)

44.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悼苏洵父子)

45.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写苏轼)

46.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青白在人间。(写于谦)

47.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写于谦)

48.理冤狱关节不到,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写包公)

4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浙江杭州西湖岳坟联)

50.万里留长城,南渡朝廷从此小;一坏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写岳飞)

51.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写岳飞)

52.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为辛弃疾题)53.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稼轩祠联)

5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花。(悼李清照)55.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写李清照)56.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写陆游)

57.扬震旦天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欧亚盟主。博我皇道,安我汉京。(写成吉思汗)58.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为蒲松龄题)59.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写蒲松龄)

60.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写归有光)

61.改革衣服之观,人间温暖;极错彩金之妙,天下文明。(写黄道婆)

62.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写郑成功)

63.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坑志,方知海外有孤臣。(写郑成功)

64.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坏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扬州史可法墓)

65.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坏故土,还留胜衣冠。(写史可法)

6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67.江户矢丹枕,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孙中山挽秋瑾)68.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写孙中山)69.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悼鲁迅)

第四篇: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一、什么是对联

1、什么叫对联

对联俗成对子。它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和书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长期流传下来,已经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共同习俗。

对联可歌颂,可讽喻,长短灵活,雅俗共赏,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在名园古迹,游览胜地,好的对联配上一手好字,可以为环境增色。

它还可以贻赠亲朋,表达真挚情谊;或供自赏,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情怀;或用于红白喜事,寄寓悲欢哀乐: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尤其是过春节张贴的对联,可以表现新年的新气象,歌颂新生活,用得最普遍,连山乡僻壤,农家小户,都很重视。

对联由上下联组成,它来源于律诗的对偶句。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这两联诗抽出来,可以说就是两副对联。

二、撰写对联的要求

1、内容、词义相对

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就是上下联在意义上要有一定联系。无论是正对、反对,还是流水对,都要防止出现“对开”的毛病。所谓“对开”,就是上下联脱节,各唱各的调,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在意境上互相联系,分别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正对: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正对要避免“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机械重复,说的完全是一回事。这就既浪费笔墨,又索然无味了。下面是乾隆给一位老人送的一副贺寿的对联,请问这位老人高寿?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141岁)

这是一副内含数字运算的对联,上下联不仅词句对仗,而且运算的方式相同,结果相等。上联中“花甲”,指六十岁;重开者,乘二,则是一百二十岁;外加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岂不正是一百四十一岁。下联中“古稀”,指七十岁;双庆者,两倍,内多一个春秋,则加上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在唐代,律诗允许“合掌”,唐以后,人们就认为“合掌”不好。

反对,是相反的事物互相映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流水对,是上下联意思连贯一气,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而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水对不常见,也较难作。

2、词性、结构相同

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还有分得更细的,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颜色对颜色等。如: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从词性看,“文章”、“风雨”都是名词(这里“风雨”是一个词,指政治风雨)。“千”、“十”都是数词,“古”、“年”都是名词,“事”、“人”都是名词。“千古”、“十年”都是偏正,“千古事”、“十年人”都是偏正。而且,上下联都是主谓句。

3、平仄相对

汉字读音有四声,古代叫“平、上、去、入”,现在叫“阴、阳、上、去”。实际上现在已经把古代的“入”声分到“阴、阳、上”三声中去了,又从“阴”中分出“阴平、阳平”。古代“上、去、入”是仄声;现在“上、去”是仄声,阴平、阳平是平声。平仄交替使用,读起来,铿锵有致。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这是标准的句式,也有放宽要求的,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不论”,就是可以马虎一点,所谓“分明”,就是严格执行。而上联落脚仄声,下联落脚平声,那是不能更改的。

总之,好的对联,内容上,要求思想境界高远,有真情实感;形式上,能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文字精切,对仗工稳,平仄妥帖。

三、对联的类型

1、按内容分: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2、按所用场合分,可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

3、按修辞手法或特点分可分为:①双关联:就是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对联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同,其真正的意思是隐含的。

才子徐文长年少时恃才放旷,经常出私塾先生的洋相。一次,先生指着他的鼻子说:“眼珠子,鼻孔子,珠(诸)子在前孔子在后”,他灵机一动,指着先生的胡子对出了下联:“胡后生,眉先生,后生却长先生却短。”先生怒不可遏,吼道:“二猿伐木楚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徐文长毫不示弱,随口吟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先生气得脸色发青,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同学们,你知道“总裁为您服务,领袖由我安排”这副对联贴在什么店面最合适吗? ②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

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山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人间配定好人。”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③ 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④ 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

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乾隆与纪晓岚回文对 清代北京有个叫“天然居”的酒楼。一次乾隆路过这家酒楼,称赞楼名的高雅,遂以楼名为题作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下联却苦索不得。因为下联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后五字是前五字的颠倒,既要语意完整,又要平仄协调,还要意境美好,的确困难,他便指令群臣属对。正当大家大伤脑筋之时,纪晓岚已经对出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此联对丈工整,意境完美,博得随得群臣的称赞。

据说后人对此也有一副对联是: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⑤ 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

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

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

⑥ 连字联:就是利用多音字现象,用同一汉字的不同音义组成对联。

宋代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的石碑上有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加..点的字通“潮”;下联加点的字通“涨”。

再如:“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⑦ 叠字联:就是单字的重叠,但这种对联不易把握。

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四、对联举例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标点不同,意思不同,想想怎么标。)

欧阳修妙对出关

宋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十二岁那年,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老兵念出上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略加思索,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原来下联是: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鼓励学习的对联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若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关人名的对联 孙行者;祖冲之。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阁(葛)亮; 塘中栽藕,节节太白里(李)青莲。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童芷苓,童小苓,母女同唱一流京剧; 莫非仙,莫少仙,父子合演四面魔术。马骉(biāo)马识途,艺苑文坛双骏马; 牛犇(bēn)牛得草,银幕舞台二劲牛。贾岛一醉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有关地名的对联

九寨沟九华山九江集美;三门峡三叠石三水临清。山海关上观山海,九州山海今朝秀; 日月潭中谈日月,两岸日月何时圆。有关片名的对联

英雄儿女,战斗里成长;钢铁战士,烈火中永生。山道弯弯路漫漫车轮滚滚;花儿朵朵月溶溶杜鹃声声。芙蓉花仙相会芙蓉镇;少林小子归宿少林寺。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对联

大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弟子该死,谷不熟,麦不熟,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上级吃下级,一连吃到农褐皮; 下级骗上级,径直骗到江主席。欣赏下面趣联:

小学,中学,大学,学无止境;

希望,失望,绝望,望眼欲穿 横批:学而无望 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横批:生无可恋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可跳。横批:空前绝后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山羊过山,山撞山羊角,咩咩咩;水牛吃水,水触水牛鼻,呼呼呼。

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森林木茂,木茂林化森; 下钩为考,上钩为老,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二两酒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间皮厚腹中空。戴冬帽,背秋时,哪知春夏;走南路,说北话,不是东西。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解缙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解缙悠悠对来: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小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旧草捆新秧,父缠子;老篮提嫩笋,母兜儿。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五、对联考题

1、下列哪一联用来对上联最好()借新债,还旧债,借债还债债还债; A、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B、挣大钱,花小钱,挣钱花钱钱生钱。

根据对联特点,下联应内容、词性、词义、结构、平仄与上联相对,A、B两联都符合。再看联中有关的字的位置,上联中“还”出现了三次,A联相应位置的“补”也出现了三次,而B 联中“花”仅出现两次,第三次的位置上是“生”。故选A。

2、体会上联特点,找出规律,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下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春香、夏香、秋香、冬香。)(上联1、3字“蒲、桃”与5、6字“葡萄”同音,下联1、3字也应与5、6字同音。)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一生不知作过多少妙联,令人赞叹不已。其中有这样一副用药用植物作的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此副对联,初看极平常,并无别致惊人之语,但细一琢磨品析,方知“柳暗花明”之妙,实属一副奇联巧对。奇在何处?奇在上联的蒲、桃两种药用植物名,恰好与第三种药用植物名“葡萄”同音,而蒲属草本植物,桃和葡萄属木本植物,故“草本”在前,“木本”在后,以相呼应。巧在何处?巧在对下联中,梅和桂也是两种植物药名,恰好与第三种“玫瑰”药用植物也是同音。梅花于冬末春初开放,桂花和玫瑰花于夏秋时节开放,故照应上句“春香秋香”。真可谓对得奇巧奥妙,名不虚传。

3、体会上联特点,找出规律,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下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A.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B.乡情国情世界情情情挂念。

(班事、校事、家事、乡情、县情、国事、省情、国情、天下事、天下情、世界事、世界情、关心、放心、挂念)(“情”与“声”平仄不相对。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念”与“耳”平仄不相对。)

4.上联是“梨花院落溶溶月”,下面哪句可以做下联?

①柳絮池塘淡淡风

②榆英临窗片片雪

③带水芙蓉点点雨

④丁香初绽悠悠云

“梨花” 是偏正式名词,“带水”不是名词,排除③;“丁香”不是偏正式名词,排除④;“院落”是名词,“临窗”是动宾短语,排除②;“池塘” 是名词,后边也相对,故选①。

答题方法总结:首先看上下联各句相同位置的各个词词性是否相同,甚至是否是同一小类;其次看上下联短语结构是否相同;再次看上联有无其他修辞手法,下联是否也有;还要看平仄是否相对;最后看还含有什么特点(如“蒲、桃”与“葡萄”同音等)。依据以上五条逐一排除。

5、从下列每副教师婚联中可看出是教什么学科的老师结婚?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数学)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数学)1 2 3 4 5 6 7;ABCDEFG。(音乐、英语)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 阴电阳电异性电性性吸引。(数学、物理)常慕连理花并蒂;今效鸳鸯蝶双飞。(植物、动物)

6、下面是郭沫若为四位文化名人:写的对联,请指出是为谁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写人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哉,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大名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7、运用学过的知识,猜猜下面这些对联是悼念谁的?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屈原 贾谊)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bèi)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苏武)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找尘寰。(司马迁)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诸葛亮)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名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诸葛亮)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诸葛亮)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诸葛亮)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诸葛亮)一对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诸葛亮)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诸葛亮)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陶渊明)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云扶桑。(李白)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白居易)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张旭)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道心头。(范仲淹)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三苏)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辛弃疾)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录何瓦琴句赠瞿秋白)

8、读对联,完成下列问题: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完成

1、六出、七擒()2东和()3收二川()4北拒()5排八阵()

答案:收二川:收荆益二川(收汉蜀二川)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东和:东和孙吴 北拒:北拒曹操排八阵:排设八阵(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图

9、下面的对联能不能改,能改又怎么改?不能改的理由是什么? 东临碣石涛声旧;西近阳关柳色新。

改为:东临碣石涛声古;西近阳关柳色新。蒋介石千古;中华民族万年。(不能改,这副挽联的用意是说“蒋介石对不起中华民族”。)

10、(2006年温州市)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分)[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 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临危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11、(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12、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5分)武侯祠: 一千七百年的沉思,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①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②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 答案:①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千秋。②能从个人品格、聪明才智、民族气节、历史成就等方面。(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13、(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苛政猛于虎)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答案: 求避苛政宁肯进山葬虎口)

14、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2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答案: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六、对联的难与易

最容易的是对联,这在旧中国是文人思维的基本功。它也最容易分析人手。例如,最熟知的有: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这最简单,只是字与宇对。复杂一点如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对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毛泽东)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周恩来)这就不只是字与字对,而且有巧妙的涵义。更难一点如清代名儒纪晓岚被一江船上武夫难倒的故事。这武夫乘的船有帆,纪晓岚的船无帆用橹。武夫出联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里利用“橹速”与“鲁肃”谐音,“帆快”与“樊哙”谐音,说文不如武。纪晓岚一时无对,被困数日,闷闷不乐。直到数日后抵福州主持院试大典,听到乐声才顿悟到,下联应是: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这里“笛清”与“狄青”谐音,“萧和”与“萧何”谐音,说武不如文。这对联就不止于形式,字与字对,而且通过谐音运用典故,达到对称。七、十分有趣的对联

①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曰:水流东坡诗(尸)。

②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改成: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③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烟笼芍药。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水漂葫芦。

④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八刀分米粉。秀才对:千里重(中)金锺。(“中金锺”是上榜之意哦.锺是钟的古体)这是一副拆字联。

⑤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副: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60岁时被流放到广东海南,路过湘南时遇到一姓柳的郎中,交谈中得知郎中学识渊博,精通医药。郎中见东坡才华横溢,气度非凡,因此出一药联,请东坡对出下联。东坡哈哈一笑,欣然应允。郎中出联:仙鹤弹琵琶(枇杷)高奏神曲;东坡略作思索,对曰:雷公敲木瓜休惊云母。郎中又出一联:红孩儿戴红花吃红豆;东坡不假思索对曰:白头翁摘白梅尝白果。郎中再出一联:何首乌身披穿山甲,骑地龙,挥大戟,与木贼战百合;东坡即对曰:吴茱萸头戴金银花,坐河车,握仙茅,比草寇(蔻)胜五倍。郎中听后连声称道:“奇才,奇才!”

⑦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⑧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⑨祝枝山对斗三个秀才 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祝枝山,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因此远近闻名。有一次,他来杭州游玩,人们慕名相邀,求联索书者络绎不绝,把个祝才子忙得不亦乐乎。不料好事多磨,无意中得罪了杭州城里的显宦徐某,说祝枝山卖弄学间,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一天,徐某邀集城中三个最富才学、自命不凡者,要与祝枝山斗对。三个秀才洋洋自得,有备而来。甲秀才欲夺先手,有心刁难,出一上联曰:屋北鹿独宿;五个字全用的是同韵字,难度不小。祝枝山成竹在胸,随口对曰:溪西鸡齐啼。用的也都是同韵字。

乙秀才见末难倒祝枝山,摇头晃脑地走上前来,吟一联曰: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用的是谐音。祝枝山略加思索,也以谐音相对:莫姑吃蘑菇,蘑菇真鲜,莫姑真仙。

丙秀才看看还没有难倒祝枝山,他挖空心思出了一联:大丈夫半截人体;指的是前三字的下半截,构思巧妙,并含鄙视之意。祝枝山笑问丙贵姓,丙秀才说姓“朱”。祝枝山即对曰:朱先生三个牛头。指的是前三字的上半截,不仅精妙巧合,工稳贴切,而且反唇相讥,嘲讽辛辣。三个秀才一听,面面相觑,张口结舌,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第五篇: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下载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传统对联的一些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春节对联大全

    事业宏辉图煌大年展年奔好前,程财,源财广运进亨步通步创高大。业 。迎新鸿春运前当程头似迎锦百,福贺,佳吉节星事高业照辉纳煌千。 祥 。天时顺地风利顺兴水伟顺业人,意富,贵得平......

    对联常识(精选5篇)

    SUDA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 “对联”基本常识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

    奇妙的对联教师版 五、课堂互动(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对联常识之《声律启蒙》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

    对联

    对联 春联: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对联

    1. 请把下面八个短语分别组合成适合中秋节和元宵节的两副对联,要求上下联的组合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 欢歌笑靥②十分思念百分念③三秋桂子④万户当门观瑞雪 ⑤千重山远⑥......

    对联

    对联教案 一、2004年的几道高考题: 1、2004年全国卷24小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国兴旺家......

    对联

    对联 能吃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文章千古在 仕途一时兴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田不生无明草 性地常开智慧花 欲除烦恼须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