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园导游词

时间:2019-05-14 12: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徽园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徽园导游词》。

第一篇:徽园导游词

安徽徽园导游词

徽园是199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而建立的大型纪念园.徽园位于合肥市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邻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明珠广场,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具有欧州风情的欧风街.西傍大学城.并与少儿活动中心隔街相邻.徽园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徽园占地面积20余公顷.园区整体建筑规划建设系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构架,“长江”,“淮河”横贯其间.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采用皖南水口园林建筑风格.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全省17个城市在相应的区位都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得益彰

【徽园】

徽园大门很有气势,其五根花冠状的大圆柱是代表建国五十周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顶上盛开的五个玻璃球便有硕果累累之意.五根柱子每根高32米(整体拉开的序幕是100米。可称得上是华东六省一市第一门),而且里面是楼堤,不过暂时没有对外开放。这五根柱子造价很高,每根造价是260万,全部是用玻璃铸造出的,全体通电,到了晚上点灯时非常亮、非常好看。

徽园大门的五根高32米的花冠状球柱,象征着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取得丰硕成果,那五个大理石球,便是硕果累累之意。与大门相连的是世纪桥,它的寓意有二:一是作为长江、淮河的分界点,东面的水域是淮河,西面的流域是长江;二是世纪桥像电话听筒的桥栏造型,意为让人倾听安徽历史的声音。同时也预示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通信极为发达。世纪桥通往的广场便是世纪广场,广场为椭圆形,面积一万平方米,围绕世纪广场的看台,呈阶梯形,面对彩色喷泉和宽广水面。每逢节假日,这里都有大型的文艺演出,白色帐篷下的阶梯是世纪广场的看台,供游客休息、观看演出。

【淮北园】

淮北园的主要建筑物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行馆。它体现了淮北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馆状甚为奇特,它从天空鸟瞰下来是一个“北”字。有“淮北战役新煤城”之称的淮北市,1961年伴着源源涌出地表的煤层出现在新中国的版图上,它位于苏、鲁、豫、皖4省的交汇处,现辖三区一县,总面积2714平方公里,人口192万,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

淮北市的地理环境相当优越,区域内平原广褒,水域宽阔,低山丘陵点缀其间。四季如画的原野,绿树覆盖的山川碧波荡漾的水面交相辉映,把淮北装扮的秀丽多彩。淮北市的物产更是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铜、石灰岩等13种,以煤炭产量最为丰富,总储量272亿吨,成为安徽省两大煤城之一。淮北市地区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种田步伐的加快,使得淮北市成为华东著名的粮、棉、油、禽兽、水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亳州园】

亳州园由花戏楼、古井亭,芍药园组成,部分工程尚在建设中。花戏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本是座关帝庙,以前是明清时山西、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称“山陕会馆”,会馆之所以称为今名,是因为院中有座色彩绚丽,美仑美奂的“花”戏楼。花戏楼有三绝:一绝是铁旗杆,二绝是木雕,三绝是山门。古井亭传说1800多年前,魏将独孤信被敌杀,临死前将相伴一生的金锏掷入一口井,从此水质大变,用该井水酿出酒甜冽爽口,后来曹操将“九酿春酒法”敬献给汗献帝,使宝贵酿酒之法得以保存。安徽名酒“古井贡酒”就源自于古井水酿造而成。芍药它是一种集欣赏与药用为一体的花卉。亳州素有“药都”之称,其中亳芍和亳菊在全国的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相传,地下运兵道是曹操所建,全长6000多米,离地面约5尺到1丈,底宽2—4尺,高6尺,有单行道,并行双道,转弯道等多种类型,纵横交错,规模宏大。在这里也象征性建造了一座上下结构三层全长200多米的地下道。地下道还有一个妙处就是严寒隆冬这里温暖如春,酷暑盛夏这里凉如深秋。

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三面与河南毗邻,面积8394平方公里,人口512万人。辖涡阳、蒙城、利辛县和谯城区。这里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古迹遍地,有“皖北明珠”这美誉.远在3700多年前,商汤建都于亳,西周时称“焦”,战国时称“谯”。几千年泱泱涡水哺育了众多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其中有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曹操和被科技界誉为神医的华佗。

【宿州园】

宿州园主体建筑宿州馆以展览灵璧石和萧县的钟馗画为主,馆的周围葡萄和梨树、寓意萧县盛产葡萄、砀山盛产梨。馆内的灵璧石品种繁多,最有特色的当数灵璧磬石和灵璧奇石。古时的宫廷编磬就是由磬石制造而成的。灵璧石是是从地下2。5深处挖出来的,它是碳酸盐经过几亿年的风化而形成的。它跻身于四大名石之首,被清朝乾隆皇帝誉称“天下第一奇石”。展馆外的奇石广场放置着大型奇石精品七件。展馆两侧的两块大型奇石雄狮和猛虎,重达数十吨,既肖形状景,又具有奇石的瘦、皱、漏、透之美。展馆后面的奇石园中,高达6米的“蛟龙探海”等奇石,各具备神韵,尽显灵璧石的风采。梨园: 宿州砀山酥梨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县酥梨栽培面积已达19万亩,此处亦有数十棵梨树。

宿州市地处安徽省北端,与江苏、山东、河南三省相连,辖砀山县、萧县、泗县、灵璧县和埇桥区等四县一区,总面积9786平方公里,人口563.1万。历史绵长的宿州,文化积淀丰富,名胜古迹众多。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这里,至今留有明誓诛暴的涉故台;国家森林公园一皇藏峪,曾是汉高祖刘邦避秦之地,其独特的温带森林景观在皖北大地独一无二;以盛产玉石得名的灵璧是楚汉相争时的垓下战场,留有“虞姬墓”“垓下聚”等名胜古迹和“霸王别姬”的百世美传;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砀山县,境内的果海绿洲,面积之大,居世界之首,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人白居易曾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并写下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绝唱;灵璧石和钟馗画更是盛誉海内外。

【阜阳园】

园区由主要建筑三子亭、颍州西湖组成。三字亭是纪念阜阳曾出现春秋末宋国相邑(今涡阳)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和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以及春秋时齐国颍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庄子所建。颍州西湖是仿造西湖,它坐落在千里锦绣,源远流长的颍河之畔,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明镜,它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历代名湖之一。唐宋八大家多涉足于此,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诗词。湖面上的拱形桥仿似杭州西湖断桥。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及颍上县,它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的重要产区,有大蒜之乡、苔干之乡、麻油之乡、柳编之乡的美称。阜阳史称颍州又叫汝阴,顺昌。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就诞生在这里。文物古迹众多,城区有刘公祠、资福寺、文风塔等人文景点城郊有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苏轼故居会老堂、“四•九”农民暴动旧址、颍州西湖、管鲍祠、清凉寺、八里河、淮上公园等。

【六安园】

六安园称六安山川,浓缩了天堂寨的景观。天堂寨位于皖西金寨县内,古称多云山。自元以后义军聚寨屯兵,改称天堂寨,寓吉祥求快乐之意。它是华东地区保存的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它的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6.5%,位居我国所有景区第一位,占地面积120平方公里,景区的大小瀑布有40多道之多,而其中天下罕见的是“瀑布群景区”,五道落差在40米以上的展现在游人面前,冰肌浸骨,清流透明,千载不涸,甚为壮观。佛子岭水库:六安地处大别山区,境内崇山峻岭,水系纵横,利用天然的水得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化浩大的水利工程,此水库是被誉为“五朵金花”中的五大水库之一。

六安市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市辖两区五县。六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封刘庆为六安王,六安由此得名,相传上古时期,禹封皋陶后裔于六,所以六安又称“皋城”。在历史长河中这里发生过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淝水之战、六霍起义、刘邓挺进大别山等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皖西籍有108名,赢得“将军之乡”的美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保护完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有省级风景名用区万佛湖、万佛山、八公山、大华山、铜锣寨,还有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6处和众多的革命遗址。

【淮南园】

淮南园主要由淮南馆及八公山组成。淮南馆主要根据安徽电力馆的形状所建,象征着准南是安徽省重要煤炭电力一业城市。馆内主要展销八公山豆腐。每年九月份,在淮南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豆腐节。场面非常庞大。与淮南馆相对的并是八公山。八公山之名始与西汉,因有过苏非、李尚、左吴、田由、伍被、毛被、雷被、晋昌等。才气仙气俱佳的八公而得名。其北临淮河、南接淝河、山势险峻,是古城寿县、凤台的屏障,历年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再距今1600多年前的晋太元八年(公元38年)谢玄以少量精兵打胜了前秦符坚的率领的百万大军。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升仙台:相传是刘安和八公乘龙飞升上天的地方。

在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安徽的中西部,淮河的中上游坐落着一座我国大型能源基地——淮南。淮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为淮南国国府,汉淮南王刘安再八公山招贤纳士,编撰了学术巨著《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千古美食豆腐。进入晋代,这里发生了一起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淮南市有十分可观的资源优势,全市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已探明储量153亿吨,是全国的五大煤田之一。淮南市山清水秀、上窑、舜耕、八公山三山鼎立,还可以通过“山在风声鹤唳中”的想象,缅怀往事、探古寻幽,也可以欣赏到“淮水东南阔、天风渡亦难”的滔滔淮河气魄。

【铜陵园】

主要以铜文化为特色,分为铜陵馆和青铜文化园两部分。铜陵馆:平面为椭圆形,造型由铜和鼎抽象而成,外墙浮雕采用青铜纹饰,正门上方饰以青铜文化节会徽,馆前两侧分置水幕墙,除表现青铜文化主题外,寓意“一言九鼎,民心如镜”。四嬉铜娃:由铜陵出土的青铜文物宋代青铜器,铜娃两头四身连体,形似两个双“喜”,意为多子多福,喜事临门。此铜像展现铜陵悠远、灿烂的青铜文化。凤凰·牡丹:取意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凤凰山盛产牡丹,系中国南方牡丹基地,生产丹皮有1600多年的历史。白鳍豚与人:缘自铜陵乃世界珍稀动物白鳍豚的家乡,白鳍豚有“水中大熊猫”之美称,并与铜陵这方水土和谐共生,体现了强烈的现代环保意识。铜官生辉:由馆前的“铜官山”和同顶景亭构成,亭顶为铜矿石,柱似井架隐喻采治历史悠久,成就巨大。

铜陵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贸港口城市,辖一县三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人口70万。矿产资源丰富,硫铁矿、石灰石、黄金、白银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铜都”,介于长江著名港口、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和芜湖市之间,左为古代战略要地池州,背依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南近著名的黄山和太平湖风景区,交通便捷,沪铜线连接中国最发达的大都市上海。铜陵旅游资源比较丰厚,镜内有天井湖公园,凤凰山风景区,铜陵白鳍豚养护场等。

【安庆园】

安庆园由安庆馆、天女散花雕塑及振风塔组成振风塔位于安庆市迎江寺内又叫万佛塔,建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名“振风”是取“以振文风”之意,为楼格式砖石结构。7层8角。塔尖为葫芦状,直耸云端,园区的振风塔是以1/2的比例所建。“天上人间”是七仙女的造型,主要为纪念著名的黄梅戏表演家严凤英。她在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舞蹈和表演中的艺术创造,将黄梅戏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峰,并由此奠定了黄梅戏在中国地方戏曲中的突出地位。安庆馆又称戏剧院,建筑风格反映了安庆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风格。

安庆是长江沿岸十大著名港口城市之一,位于安徽省西部,辖1市7县3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10万。宋庆元元年(1195年)设安庆府,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建立安徽省制,自此至1938年共170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安庆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杰地灵,古迹星罗,名人辈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厚,发展旅游独具优势。近年来旅游产品不断出新。具备了普通路线与特殊路线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旅游服务经营能力,开始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格局:境内有天柱山、浮山、花亭湖、菱湖等风景区。

【池州园】

池州园位于整个园区西北部,东北临长江,东接铜陵园区,西南与黄山园区相邻,主要分入口处,杏花村景区、佛教文化区,升金湖景区、生态园区、溶洞景区等六大景区。入口区,一牧童骑于牛背,手指远方,让人不禁想起《清明》中“借向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处——杏花村景区。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杏花酒肆“杏花洒肆”里面有口黄公井,又名“香泉井”,史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尧舜对奕亭:在池州东至县,尧舜曾在此下棋共商国事。升金湖:有“中国鹤湖”美称,是我省第一个以水禽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保护区,越冬期间每年吸引70余种10万多只湿地鸟类,水产丰富,有“日产千金”之说。梅公桥: 位于升金湖上,是为了纪念宋代开山鼻祖梅尧臣而建。肉身宝殿: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殿前的铜像是地藏王菩萨,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送子观音、十八罗汉等菩萨,体现出了我国深厚的佛教文化。石岩溶洞:洞内有石乳、石笋等。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1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沿州置府以来,迄今已有1380年历史。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沛。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有牯牛降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水禽湿地保护区等,旅游景观独特,拥有九华山、齐山、秋浦河、溶洞群、大历山等自然景观,杏花标、陶公祠等人文景观。

【宣城园】

宣城园围绕宣城市所独有的茶文化、竹之乡、活化石、宣纸制造工艺等题材将园区分为三个区域:茶园、竹园、展馆。展馆以错落有致的空间组合以及徽派建筑“白墙灰瓦、马头墙”。传统的民居原型加以创新和变化,既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文脉,又具有新颍清雅的现代风韵。园区还浓缩了泾县的桃花潭,一代诗仙李白《赠汪伦》中所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再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敬亭山:皖东南土壤肥沃,盛产茶叶,其中以绿雪茶最赋盛名,园内山坡上栽种了绿茶,形成一片绿油油的茶园,象征着皖东南的茶文化。太极洞: 距今大约有两亿五千万年的历史,由于地质运动,碳酸盐岩经地下水的持续冲刷和溶解而成。洞内“险峻、壮观、绚丽、神奇”,钟乳石绚丽多姿,石柱鳞次栉比,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将其与“登州海市,雷州冕鼓,钱塘江潮”并称为“天下四绝”。竹园:广德是全国“四大竹海”之一,被称“纸中之王”,“笔中之一”的宣纸,宣笔闻名遐迩,竹之乡的竹文化体现了皖东南悠久的文化韵律。

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依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辖宁国市、郎溪、广德、绩溪、旌德五县和宣州区。整个市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2万,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浦东开发与皖江开发的陆上纽带,这里公路四通八达,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相接,皖赣铁路复线和宣杭铁路、318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宣城境内自然、人文景观都很丰富,有著名的李白“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4A级风景区太极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鱼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教寺双塔及各种洞穴祠堂等。

【马鞍山园】

主要由主体建筑太白楼、牌楼及临水假山等构成,配以地方特色的树木花卉,艺术地再现采石矶、太白楼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一座具有马鞍山地方特色的精品园林。太白楼,原名谪仙楼,后人为了纪念李白而建,采用我国传统的飞檐重阁、玻璃筒瓦、歇山屋顶、元斗拱式建筑式样。它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并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一楼的木制李白雕像体现了李白42岁被唐玄宗招进京最辉煌那段历史,本以为可以报国报民,一展鸿图,所以诗人昂首挺胸,洋洋自得起步吟诗。太白楼的左右廊壁上嵌立着十八块碑,是根据马鞍山采石矶现有的一百多块碑石内容筛选重新雕刻而成,内容丰富,有李白不同生活时期的诗歌代表作,也有后人凭吊李白的诗歌。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的长江东岸,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横锁大江南北,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大名矶。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气候宜人,现辖四区一县,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人口118万,是一座具有江南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以建筑、化工、机械、轻工、电子等为支柱的多种门类的工业体系。马鞍山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全市拥有采石矶风景区、濮塘风景名胜区两个省级风景区及太白楼、李白墓、朱然墓等六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起,每年在农历重阳节举办的“中国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国际文化交流节庆活动之一。

【芜湖园】

芜湖园位于徽园“长江”之滨,芜湖馆背依“赭山”,前临“镜湖”,芜湖馆呈半圆弧形,似张开双臂迎候八方宾客;坡前耸立一可动雕塑“风帆”,其主要体现芜湖人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馆的背面四块青铜浮雕,记述着芜湖的过去和现在。赭山:相传铸剑名将干将曾在邻近的赤铸山炼剑,而将赭山熏成了赭色而得名。镜湖:原名陶塘,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所建,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故名镜湖。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长江三角洲连成一体,南依安徽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太平湖风景区,北接南京、上海,全市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芜湖市历史悠久,早时因“地势低洼,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后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改名称为芜湖,沿用至今。芜湖市是个商业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古老商埠。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北宋时被誉为“长江巨埠,皖中之坚”。公元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创下“芜湖米市”辉煌,至今盛名不衰。芜湖境内山水环绕,风光宜人,市区内赭山公园,镜湖公园、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神山公园等成为市民、游客游憩的好去处。

【巢湖园】

主要由巢湖、银屏山、半汤温泉、陋室亭及巢湖馆组成。重点塑造和体现巢湖美丽的山水风光。巢湖及五大淡水湖之一因形而得名,她那弯曲的弧度,恰似一只鸟巢,还有个别名叫焦湖,来源一地神话传说《陷巢湖》。临于湖边的即巢湖馆,其造型似一扬帆远航的帆船,寓意巢湖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世纪。银屏山上有一株白牡丹,生长在银屏山仙人洞洞口上高约60M的陡壁上,每逢谷雨前后开放,相传此花具有预报气象的作用。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花开三朵主干旱,花开五朵兆丰年”。每逢四月“银屏牡丹节”时,很多游人都前往银屏山一睹其容。“半汤”温泉主要由一组雾状喷泉而成,位于市郊的汤山,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好的治序作用。山下水潭边有座四方亭子叫陋室亭,公元824年,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往和州(今和县)刺史时所建,并在这里写下诗涌千古的华章《陋室铭》。另外,在巢湖馆的入口处有一组在巢湖王岗汉墓和凌家遗址发掘的有很高考古价值的文物造型(此处是按比例放大的),烘托园区的历史文化氛围。

巢湖市是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历史悠久,三、四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夏朝为古巢国,殷更称南巢,秦设巢县,唐置朝州,宋设巢县。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以湖命巢湖市,现辖庐江,无为、含山、和县、居巢区四县一区和巢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人口445万。巢湖市物产丰富,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是安徽省重点水产、蔬菜生产基地,全市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35种。巢湖历史悠久,以和县猿人、银山猿人和凌家滩等为代表的文化遗址昭示着巢湖流域是人类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全市自然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50多处,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为一体。

【滁州园】

滁州园由滁州馆、醉翁亭、九曲流觞三部分组成。滁州馆整体建筑为具有现代派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造型呈谷仓形状。主要为了纪念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取得的骄人成就。醉翁亭是按照1:1的比例所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命山僧智仙建亭于酿泉旁,登亭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并撰写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以记其事,此序1986年被评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九曲流觞即古人饮酒作诗的地方,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三便会集于这样弯弯的小渠旁,即景即兴吟诗作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兰序集序》中对此有过详尽描述。城市概况

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淮河之间,东接历史名城扬州,南临江苏省会南京,北靠安徽省工业重镇蚌埠,西与煤城淮南毗邻,处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辐射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越,现辖2区6县市,即琅琊区,南谯区和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和嘉山县。滁州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4A级风景区琅琊山、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及我国著名的讽刺文学大师吴敬梓的纪念馆等。

【黄山园】

总体规划建筑设计为徽州古建筑为主。主要浓缩了石碑坊及黄山“四绝”中的“怪石”和我省最大的人工湖泊——太平湖、纪念徽州商人所建的徽商馆,在不能全貌展示黄山的风采和气势局限下,本着“小中集锦、力求神韵”的意图,在弹丸之地布置了高达26米的“飞来石”以及旁边的“猴子观海”、“仙人晒靴”。以玲珑剔透的揽胜阁、朴素淡雅的水街等展示徽文派建筑的艺术精华,以数百年树龄的银杏、罗汉树、樟树等为主体,辅之乔、灌、花、草结合的造园手法,体现徽派园林的特色和韵味。明代汤显祖说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独特建筑。位于园内的牌坊是四柱三间单面立于村头为主的牌坊。黄山群峰塑像:从揽胜亭看到的似天外飞来的石头叫飞来石,亦称“仙桃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黄山群峰塑像,山峦迭峰,奇峰林立,有猴子望太平、仙人晒靴等奇景。太平湖:是我省最大的人工湖泊,建于1970年,湖面面积达88平方千米,太平湖秀丽脱俗,水清见底,有“黄山情侣”之称,园内太平湖是其缩影。徽商馆: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徽州商人而建,徽商自明至清,称雄商界300多年,与山西帮平分天下,有“无徽不成镇”的俗语。水口园林:古代徽州历来注重村落水口的营造,显示平民老百姓的朴实淳厚之风,突出实用原则,是一幅山村锦绣画。

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徽州区基础上成立了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辖3区、4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市政府设在屯溪区,屯溪是黄山市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古时徽州又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清康熙六年(1167年)安徽建省的时候,就是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黄山境内有世纪遗产2处,国家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保护街区2处,由此可见黄山市旅游资源之丰富,密度之大,品位之高,举世罕见。

【合肥馆】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东邻滁州,西界六安,南与巢湖市相望,水依舜耕山与淮南市相连。辖长丰、肥东、肥西三县,庐阳、包河、蜀山、瑶海四区。总面积:749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占安徽省面积的5.2%,总人口:438。18万,市区人口:142.57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秦并六国,建立郡县制,置合肥县。公元581年,随置庐州治于合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1400余年均为庐州治所,故又名庐州,其地名的来历,缘由淝水、北魏郦道元《水径注》:“施于合肥,故曰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美誉。1998年合肥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此外,辖区内还有风光秀丽的大蜀山森林公园及四顶山风景区,还有由火电厂山活动形成的凹陷盆地——蜀山湖,有由人工改造而成的岱山湖,有沟通环城水系和巢湖水系的南淝河,朋犹如珍珠般熠熠生辉的磨墩水库和大堰湾水库。合肥园概况

合肥馆背水朝南,馆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合肥的地理位置、城市形态、布局、科教基地、旧城改造、住宅建设、新区开发、城市风貌、旅游、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通信、环境保护、城市人防、地下空间开发、抗震、消防等方面,展示了在整体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馆内还采用模型向大家展示合肥正在建设中的省电网生产调度楼、合肥南淝河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国际会议中心、市图书馆等景象,从这些展出的图片、模型中,可以看出合肥市正在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态势,以及城市未来的建设构架。目前,合肥市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朝着全面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和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蚌埠园】

由浮雕、休憩广场,石榴园组成。浮雕述说的是大禹治水得故事,大禹是黄河流域夏氏族部落的领袖。治水也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黄河流域的水患治理成功后,开始治理淮河。曾在今天的怀远县“禹会村”,召集诸侯共商大事,并留下了广泛流传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人们为纪念他,在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涂山之巅建了禹王宫。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也就是涂山禹王庙会日。浮雕主要通过了八副图画的精雕刻,来体现了大禹精神永存的思想。石榴园反映了怀远县盛产石榴。怀远的石榴在唐代就开始种植,以“玉石子”、“玛瑙子”为名贵。五月榴花似火,十月佳果折枝,是去怀远旅游的好季节。

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面积59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16平方公里。蚌埠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和安徽省主要干线淮南线的交江枢纽,也是千里长淮的第一大港,水陆交通便利。境内风光秀丽,古为采珠之地,故被誉为“淮上明珠”也称为“珠城”。蚌埠一带很早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明初蚌埠是小有名气的鱼村集镇。清代中叶之后,蚌埠集已非常热闹,并先后建有魁星阁、文昌阁、东岳庙等建筑。乾隆十九年(1754年)正式设立蚌埠镇。1952年成为安徽省省辖市;镜内风景名胜多处,有荆涂山风景区,卞洞、垓下古战场遣迹等。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杏花酒肆】

杏花酒肆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唐会宗四年(公元844年),晚唐诗人杜牧出任池州刺史,一年的阳春三月,他到城西游览,只见到岗上杏花满坡,绵延十里,灿若红霞,山岗上有一小村酒店,买酒者颇多,因有感触,文思泉涌,定下了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此,杏花村蜚声四海,名播青史,饮誉天下。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是仿造西湖,它坐落在千里锦绣,源远流长的颍河之畔,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明镜,它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历代名湖之一。唐宋八大家多涉足于此,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诗词。湖面上的拱形桥仿似杭州西湖断桥。

第二篇:网师园导游词

网师园

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陈从周教授说“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建于宋朝时期,当时这座小小的园林竟然花了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门厅】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万卷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

【撷秀楼】俗称女厅。梁架下大匾系绿色底黑色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撷取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塔尖、瑞光塔等隐现窗前。女厅是晚清光绪时候建造的(1896年),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陈设富有旧时女眷活动的特色。

【梯云室】梯云室庭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是二层楼建筑,原是园主子女的内室。再看铺地,这里尽是荷花和鱼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蝙蝠因为与幸福谐音,所以蝙蝠表示幸福,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飞翔的蝙蝠与云纹在一起的形式,这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亦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好愿望。古语说千岁鹤,不老松,因此松鹤表示永远年轻长寿。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了网师园的住宅区。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各个厅堂之间总有一个天井。为什么要设置天井呢?一是便于采光,古时候没有电,遇到阴雨天,室内较暗。二是便于排水,天井中有数个阴沟,因此,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易积水。三是有利于厅内的人呼吸到新鲜空气,香气袭人。

五峰书屋】此处为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面宽五间,书屋旧时为园主藏书读书处,楼上为读画楼,该书屋相对的天井,东西方向较宽,前为撷秀楼北墙,造园者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

【竹外一枝轩】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而筑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射鸭廊】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

【看松读画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殿春簃】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曾是芍药圃,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似,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平洁的整片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河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1932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作临本,名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1940年死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地。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1978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赞叹不已,决定仿照殿春簃建造一座古典庭院。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因此定名为明轩。明轩于1979年10月下旬动工,1980年4月竣工。明轩全长30米,宽13.5米,四周是7米高的封闭山墙。明轩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月到风来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濯缨水阁】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主题,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人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四个典故,耐人寻味。大意是说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精神,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

从濯缨水阁往东走,便是黄石叠砌的云岗,它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

【引静桥】这是苏州最小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俗称小拱桥,誉称袖珍小桥。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桥长2.45米.宽0.92米,用花岩石砌筑,桥面中心有牡丹图案。此桥是南宋遗物。引静桥是欣赏网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该池名彩霞池,相传这池名是以南宋国主史正志之爱女的芳名而得名,并沿用至今。【小山丛桂轩】从射鸭廊南头右拐便来到了小山丛桂轩,北周文学家庚信《枯树赋》中有“小山则丛桂留人”句,点出了此处意境,故以“小山丛桂”命名。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故而此轩曾名道古轩,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舒展飘逸,南面步柱安连续长官,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东西两面平墙以上均装玻璃,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回廊,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该轩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人如在山水中生活。轩北面正中是一扇正方形大窗,窗在云岗下,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窗中间为圆形大窗景,窗外重峦迭嶂,乔木丛生,真象一幅天然图画。

【蹈和馆】自小山丛桂轩向西南,有曲廊可至蹈和馆,馆额取“履贞蹈和”为名,寓平和安吉之意。此馆面东,南北三间,前有落地花窗,南北开花窗,这里原是园主宴居之所,现在辟为画廊。

【琴室】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有匾额,墙上砖刻“铁琴”,是一座别致小院。亭中间放琴桌,琴砖一方,长约一米半,宽约半米,中间漏空,四面镂以精致花纹图案,琴砖底部垫红木几架,壁间放红木挂屏,嵌云南大理石,气势磅礴。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庭院的西墙壁上嵌有十块扇形碑帖条书石,是同治园主李鸿裔的精美书法,这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

第三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 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夏 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 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

冬 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 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 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 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 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 竹石雅乾坤”。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第四篇:中华民族园导游词范文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亚运村西南。1994年6月1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北京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该园建设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同时,也在首都为各民族提供一个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永久性窗口。

全园占地约45公顷,分南北两园。目前试开放的北园占地约20公顷,园内建有民族村寨36个,还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北园内有民族村寨16个,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望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沧源岩画等。少数民族村寨均采用1:1的比例,亭楼屋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按少数民族风格,真实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整个公园集民族建筑、文化展示、歌舞表演、体育竞技为一体,是一座露天的少数民族人文博物馆。10多支民族表演队活跃在各个村寨中,进行吹笙、对歌、弹琴、纺纱、蜡染等表演,构成一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

北京中华民族园的建成,使京城又多了一处别具特色的公园,从而它也成为北京旅游的一个新景点、新热点。许多外国首脑、贵宾和专家,都称赞北京中华民族园正在成为“中华民族活的大百科博物馆”。现在的民族园月月推出新活动,园内设施不断完善。

第五篇:留园导游词

【门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解放,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平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近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平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近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下载徽园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徽园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园导游词

    【门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

    留园导游词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 的园林—留园。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 丽堂皇。......

    鳌园导游词

    政法学院学生义务导游团 导游词【嘉庚公园(含鳌园)】 Chapter1:序言 嘉庚公园位于集美鳌园北侧,与鳌园相连,是后人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而兴建的。按照......

    何园导游词

    何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非常欢迎各位参观晚清第一名园——何园。此园因园主人姓何而得名,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全园总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

    何园导游词

    何园 主要游览路线: 何家花园 —— 复道回廊 —— 何氏住宅 —— 片石山房 【何家花园】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国晚清第一名园”——何园。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

    何园导游词

    何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小秦,很荣幸能为大家讲解晚清第一名园——何园。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何园与个园一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名园,江南孤例”之称,但凡来......

    园博园导游词

    园博园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南通园艺博览园。 南通园艺博览园位于南通市区南端著名的狼山风景名胜区内,这里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全园占地面积2.4公顷(合约36亩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