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游戏——帮助儿童架设音乐学习的桥梁
音乐游戏——帮助儿童架设音乐学习的桥梁
【摘要】: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它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关键字】:音乐游戏、兴趣、儿童
生活中的欢乐,言之不尽,则歌以咏之;歌咏之不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诗歌、歌曲、舞蹈等艺术门类产生于生活,是精神生活的精髓。我们应让音乐语言生活化,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学生的灵感得到释放,身心得到解放,内心得到开放。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就是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和教学相互融合,使孩子们在愉快游戏的同时,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不仅使人轻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它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让每位学生变成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对于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个体和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纵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而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定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这些由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决定。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音乐游戏,拨动学生兴趣之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探索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把音乐课上成听歌唱歌课,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游戏有效地打破了音乐学习的空间,将知识在愉快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进行一些节奏训练、听音训练时,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练习时,磁性线谱板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节奏型或听音练习题,可让学生进行听辨练习。老师拍出一条节奏题,就让学生在磁性线谱板上摆出教师所拍出的节奏,或找到老师弹奏的那个音高。这样,利用游戏,使抽象的节奏训练、听音训练变成了可见的高、低、长、短。教师还可及时反馈信息,控制教学节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短小精悍。要让学生在短小有趣的游戏中迅速进入音乐课的角色,感觉游戏似乎太短,从而激发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入课堂。如:新歌教学中可以以听强弱找位置、击鼓传花等小游戏引入主题。
三、音乐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音乐习惯。音乐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进作用。在生活常规的培养中,小学生对老师的指令有时不能很好地接受,但是音乐却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要让小学生坐好时,可以用《拍手点头》的音乐; 让学生排队时,可以用《开火车》的音乐。通过训练,在以后的活动中,儿童就能根据音乐的要求来做,而不再需要老师大声说,从而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音乐游戏,拨动学生创造之弦
创造是人的本质,是生命力和灵性的自由洋溢。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游戏,具有开发儿童“自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音乐游戏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去创编音乐、发展音乐。正如廖乃雄所说:“在音乐课堂中,游戏性和音乐性必然原而有之,这样,作为音乐游戏,方才能成为一种再好不过的,生动有趣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比如,当学生学完了“do、re、mi、fa、so、la、si”七个音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尝试着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如,我让七个学生来扮演七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的头上戴着一顶小帽子,帽子上写有七个音的唱名和节奏,让学生尝试着搬动小帽子,编织自己喜欢的旋律,再把排列好的旋律唱出来,然后发挥想象给它配上歌词,也可以根据歌词让学生选择旋律。通过这种愉快生动的游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得到发展,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有趣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创设一个自由轻松、生动有趣且富有个性的音乐课堂,让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游戏化的音乐课堂中展示并感受生活的乐趣,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中,更好地发挥课堂游戏的作用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音乐新课程标准》
【3】《轻松游戏,快乐学习》知网论文期刊
【4】潘广宇.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第二篇:音乐儿童在游戏
儿童在游戏
教学内容:
唱:《儿童在游戏》
动:儿歌诵读《活力Go Go Go 》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儿童在游戏》。熟练模唱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歌曲的相同和不同点。
2、饶有趣味地参与儿歌诵读,表现出稳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为儿歌设计声势动作。
教学重点:
准确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为儿歌诵读设计声势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两首乐曲,都是和运动有关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在课间的时候都喜欢什么呢? 你们都喜欢什么游戏? 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在课间的时候做游戏,他们都玩些什么呢?听了下面的歌曲,你就知道了!
二、学习歌曲《儿童在游戏》
1、欣赏歌曲
师出示歌曲,提示孩子们带着问题初听音乐。师问:这些儿童都做什么游戏呢?
让我们再次欣赏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动作我他们都做了哪些游戏?
2、学习歌词
师出示歌词,请同学们按节奏读一读。
师出示歌曲伴奏,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读一读。
3、学唱歌曲(1)、跟老师模唱旋律。
师问:你们发现蓝色的乐句和红色的乐句是怎样呢?
(2)、请大家带入歌词一起演唱全曲。(3)、分男女声演。唱歌曲,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
(4)、铝板琴演奏乐句,并唱谱。
三、儿歌诵读《活力Go Go Go》
1、导入
这群儿童在学校里的活动真多,他们在校园里朋友多吗?快乐吗?听我跟你说一说。
2、儿歌诵读
同学们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师出示儿歌,带着学生一起读一读。
3、设计声势动作
四、总结全课
第三篇:音乐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老鼠给猫送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活动准备 :
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磁带、圆舞板或木鱼。
活动过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去?我们一起去看看”。
⒉根据歌词操作木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⑴讲故事前半部,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一手?”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⑵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⒊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看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
⒋创编动作,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⑴“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表情),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
⑷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⒌学唱歌曲。
⑴“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 La来哼唱一遍。” 幼儿哼旋律。
⑵“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⑶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⒍游戏。
⑴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⑵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⑶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⑸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⒎活动结束(小结或在游戏尾声中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开城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幼儿尝试用鼓点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节奏。2.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3.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腰鼓及鼓棒幼儿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屋》。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回声游戏。
幼儿随音乐边敲腰鼓边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以前我们玩过回声游戏,今天我们用腰鼓也来玩一玩,好吗?那用腰鼓可以怎么玩呢? 幼1:教师敲,我们做回声。
幼2:我来敲,大家来做我的回声……。师:好的,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
教师合理采纳幼儿的方法,带领幼儿玩回声游戏,鼓励幼儿敲出不同的节奏型,丰富幼儿的节奏经验。评析
教师以前曾带领幼儿用唱歌的形式玩过回声游戏,此时,鼓励幼儿把以前的经验迁移到这里,用敲腰鼓的形式来玩,既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又巧妙地练习了多种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经验准备。2.音乐游戏:开城门。
师:回声游戏好玩吧?下面我们玩个更有趣的游戏——开城门。(出示多媒体画面)看,这里有一座非常神奇的音乐城,里面藏着许多神秘的礼物,想不想进去玩?不过,要进音乐小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三扇大门,每扇大门上都有一幅画,里面藏着有趣的节奏,假如你能用鼓点把这幅画中的节奏敲出来,你就能打开这扇门。你们有信心吗?(1)开第一扇门。
(出示下图:大手小手无序排列)师:咦,小朋友看,图中画了些什么?它们的位置是怎么样的?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示它?你能用鼓敲出来吗?(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段无规律的鼓点把画面内容表现出来)来,我们一起演奏音乐。(门打开了)评析
第一扇门上的内容是许多无序的小手,所以表示的是一段无规律的节奏。看似非常简单,却让幼儿明白了看图的方法,循序渐进,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2)开第二扇门。
(出示下图:大手小手有序排列)师: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和前面的一幅图有什么地方不同?这幅画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示呢?(鼓励幼儿用鼓点敲出图片中的节奏)师:这么多好听的节奏,除了大家一起敲,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演奏? 幼l:大手的地方敲鼓面,小手的地方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师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师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来敲…… 老师带领幼儿逐一尝试。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表现这幅画的节奏,看,门打开了吗?(演示画面:开第二扇门)
敲鼓身。
幼2:大手的地方大家一起敲,小手的地方只要一半人敲。
幼3:和老师合作敲,大手的地方老师敲,小手的地方小朋友敲。幼4:大手的地方站着敲,小手的地方蹲下来敲…… 老师带领幼儿逐一尝试。
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表现这幅画的节奏,看,门打开了吗?(演示画面:开第二扇门)
我和“mi”来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
2、知道“m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并能准确唱出“mi”。
3、准确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对“do,re”有一个固定的音高,能准确判断出它的位置(五线谱、钢琴)(2)、准确打出四分音符的节奏,认识高音谱表
2、材料准备:(1)、高音谱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若干(2)、儿歌《摇啊摇》五线谱 活动过程:
1、唱“la” 出示高音谱表
“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是谁?” “高音谱表”
在高音谱表上贴上“la”
“请你看看我身上的音符是谁?” “la”
“然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唱我的名字?”(跟着钢琴唱“la”)
2、复习“do、re”
教师手里拿着带有“la”的高音谱表
“你们还记得我的两个好朋友吗?看看他们是谁?” “do、re”
“我们一起来唱唱他们的名字吧”(跟着钢琴唱几遍“do、re”)
“你们太棒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新朋友吧”
3、引出“mi”
“我的新朋友就住在“re”的楼上”(教师在高音谱表上贴上“re”)“请你说说“mi”在高音谱表的什么位置?” “第一线”
“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它的名字吧”
(幼儿跟着钢琴唱几遍,然后以排火车的形式每个幼儿唱一遍。随时改正)
4、节奏练习
“请小朋友看一下这个“mi”是几分音符”
“四分音符” “四分音符唱几拍?”
“一拍”(引导幼儿用手打出节拍)
“我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四分音符的好朋友”(出示二分音符)
“请你看一下二分音符与四分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它的名字叫做二分音符,唱两拍,拍两下小手就是它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幼儿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出示《摇啊摇》五线谱
“你们的小手真巧,你能打出这条旋律的节奏吗?一起来试一下吧!”(引导幼儿打出歌曲节奏)
“上面的这些音的音高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一下”(引导幼儿认音高)
“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出来吧!”(跟着钢琴唱出谱子)延伸活动:
“你们知道“mi”在钢琴上的位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吧!”
中班韵律教案:《摘果子》
活动目标:
1、按音乐节奏,手脚协调地做摘果子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摘果子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创设“丰收的果园”情境
2、《摘果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小树叶》注重表达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2、欣赏《摘果子》的乐曲旋律,进入水果丰收情境,产生联想
3、学习律动
1)幼儿在情境中摘水果,感受水果的喜悦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如:手腕的转动等。
3)幼儿随音乐节奏练习摘水果的动作
4)随乐复习踵趾小跑步
5)手脚协调的随音乐做动作。
4、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的丰收情景
5、引导幼儿一人表演,二人,三人或集体合作表演
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吹泡泡》
一、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对音乐的开始与结束的反应能力。2. 对幼儿进行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控制和想象力的练习。3. 能够完整地歌唱歌曲并且大胆地表现歌曲地情感。
二、教具准备:吹泡泡的玩具、铃鼓、响板。
三、活动过程 1.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开始吹泡泡引起幼儿的注意。要求请每一位小朋友盯住一个泡泡去看,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颜色、形状,引出歌词。2. 请小朋友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破裂,破裂时发出“啪”的声音。3. 用声势表现,请幼儿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当泡泡破裂时跺一下脚表示。4. 二部练习,幼儿分成两组,当泡泡吹出时,一组小朋友各自跟一个泡泡,边拍手边发出“啊”的声音,泡破停声;另一组小朋友同样每人跟一个泡泡,在泡泡破裂时垛一下脚并且发出“啪”的声音。5. 出示乐器铃鼓、响板让幼儿辨认,用铃鼓跟吹出的泡泡,响板表示破裂的泡泡。6. 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地倾听。提问:这首好听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 为什么泡泡不见了? 泡泡飞到哪里去了? 7. 幼儿边唱边舞,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教师一起手拉手先做圆圈状,并边唱边跳,表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大泡泡;或者幼儿个体模拟泡泡自由的即兴舞蹈。当唱到“咦”时,所有的人做泡泡破裂状,并在原地接唱“泡泡不见了”。要求破裂的动作每个人各不相同,每一次的动作都和别人不一样,也包括自己的创作动作每次都不相同。歌词与谱例:
吹泡泡
1=D 2/4 1 ∣5 5 3∣(5656 51∣5 5 3)∣2 3 ∣72 1∣(2323 2 5∣72 1)∣
吹 呀 吹泡 泡
有大
又有小 1 ∣5 5 3 ∣4 ∣66 5∣44 0 ∣33 0∣χ 0∣ 2.1
72∣1―‖
飞 呀 飞上 天 飞
呀
飞上 天 泡泡
泡泡
咦
泡 泡
不见了。
大班歌曲游戏:小皮球(第1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
2、感应歌曲A段中的附拍。
3、快乐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活动难点:感应圆滑奏和断奏。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蛙鸣筒、铃鼓(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队形及教具的摆放:幼儿用软垫半圆形就坐,小皮球放在软垫后。
五、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
下雨了,宝宝没办法出去玩,小熊跑来安慰她:“下雨了,我们可以撑伞啊!雨伞……
(二)情景扮演
讨论:下雨天可以做什么
老师弹钢琴,幼儿表演画画、撑伞踏水、弹琴、打枕头仗
(三)故事引导:
外头飘起了雪花,小熊好奇地跑出去玩雪。宝宝一个人在家,突然,他听到玩具盒里的玩具正
在讨论……
(三)感应复拍
1、律动感应
﹡A段:滚手/身体左右摇晃。
﹡B段:跳/踢/丢/拍的玩球动作。单人/双人
2、皮球的游戏(1)手的律动
双手互滚/弹跳/丢/接/拍……(2)脚的律动
以脚滚球/夹球跳/侧踢球……
3、配合音乐律动 ﹡A段:滚球。
﹡B段:弹跳/丢/接/拍
(四)唱名旋律
1、持球,唱出唱名高低。
2、唱歌曲前段之唱名旋律。
名 称 :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目 标:1.幼儿听音乐做游戏。
2.学习在游戏中与同伴愉快合作。
准 备:头饰、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介绍游戏的名称《蝴蝶找花》。
2、幼儿分角色表演。轮流担任“蝴蝶”或“花”。部分幼儿扮“蝴蝶”,部分幼儿扮“花”。“花”分散在活动室里,摆出静止的姿态。
3、“蝴蝶”走小碎步 模仿蝴蝶飞舞并找“花”,在每乐句的末尾处,摆出找到花后闻花、采蜜等静止姿态。
4、根据春游的观察或日常生活经验,学做小蝴蝶飞的动作。
5、边听音乐,边看教师跟着音乐画小蝴蝶找花。(每句画一曲线,句末画一朵花)
6、听音乐,在乐句的末尾处拍一下手或做一个闻花、采蜜的静止动作。
7、跟着音乐学做小蝴蝶找花的动作,句末要静止摆出造型。
8、想出不同的蝴蝶动作和停在花朵上的姿态。
9、做“美丽的花”,花儿微微地随风摆动,乐句末尾保持静止姿态不动。游戏名称:“水可以用来……” 目标: 能用“水可以用来……。”的句式,说出水的各种用途。准备: 有关水的用途的小卡片(也可以做好幻灯片)
玩法: 任意翻一张卡片,根据内容用”水可以用来……。”的句式说出水的用途。变化延伸:水可以替换成“纸”、“火”、“风”……等名词,发展幼儿认知,锻炼发散性思维。
音乐游戏:《卖报歌》
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根据歌词表演动作并创编动作。
2.培养幼儿用表情,动作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拍手,教师交代游戏的名称《卖报歌》。
2.教师复习歌曲以后,请幼儿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然后请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边表演动作。
3.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曲活动的快乐。4.结束部分,教师讲评幼儿合作游戏的情况。
第四篇:架设沟通留守儿童心灵的桥梁
架设沟通留守儿童心灵的桥梁
安陆市雷公镇罗庙小学卢润明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走出家门,加入到打工潮,孩子或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随其他因公务留守家园的亲戚。留守儿童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这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课题—如何保持与留守儿童心灵的沟通问题。
为了更多地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孤寂的阴影,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尝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做法,愿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多方式调查了解留守生学习生活环境,真诚走进每位留
守儿童心灵。我们是农村学校,留守生比例在我班高达89%。为了确实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想,我坚持跟全班留守生逐一进行谈话,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电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每位留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用诚挚的爱心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谈话调查,我把他们的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平时的学习情况及他们的愿望等一一记录下来,编成留守生家庭档案。通过面对面、朋友式的谈话,孩子们慢慢放开了心理顾忌,大胆袒露自己的心声,我和留守生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二、开展多形式关爱活动,填补亲情渴求。据我了解,留守
生最大的渴求是亲情。有的孩子父母年头出门年尾才进家门,还有的孩子几年都没见到父母,他们最希望的是父母给他们买一件衣服、买一个玩具、带他们上街、一家人逛公园等,他们的要求不高,却朴实可爱。作为语文老师,我不可能代他们的父母实现孩子的愿望,但却可以变换形式,让他们同样体会到亲情就在他们的身边。如我经常翻阅我班留守生档案,知道某同学的生日到了,一束鲜花、一声祝福、一首生日快乐歌,一个平凡的示意都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除了亲人,还有人也在关爱着他们。为了让留守生能有机会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在我们老师的推动下,学校开通了亲情热线,几分钟的问候却让孩子们笑靥如花。课外活动是留守生快乐的家园,我把孩子们分成游戏、体育运动、图书阅览、文娱特长学习、心理咨询辅导若干组活动,充实的业余生活温暖了孩子们孤独的心灵。校园里的笑声多起来了。
三、把关爱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和内容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针对留守生的心理特点,我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譬如,当讲授《穷人》这课时,我除了用课件展示分析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还让学生畅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面对现实社会里我们邻居家的留守孩子,你会如何做呢?这样的设计既训
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拓展延伸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纯洁的心灵。教育他们把爱融进我们现实生活中,用善良和宽容关爱我们身边的同学,共筑平等友爱的和谐班集体。
总之,只有我们大家都献出一份爱心,用实实在在的关爱行为去呵护留守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多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给他们搭把手,帮他们过道坎,让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带领他们走进人生的新天地。
作者:卢润明
地址及工作单位:安陆市雷公镇罗庙小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32622
电子邮箱:lurunming137@163.com
第五篇:小班音乐游戏
小班音乐游戏:小茶壶
课前说课:
茶壶是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的生活用品,在孩子的眼中,茶壶只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物品。而歌曲《小茶壶》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里以拟人的方式给予了小茶壶生命,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歌词风趣、活泼这正好适合小班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鉴于此我设计本次活动,目的就是给孩子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茶壶形态,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并能与同伴一起表演和创作。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1、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以情景游戏引入活动,让孩子到老师家做客引出主题,然后倒茶!倒茶需要什么,就是茶壶,就可以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茶壶,并模仿茶壶的样子,接下去的环节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茶壶、小茶杯来进行角色表演。
2、通过实物呈现、出示图片的形式进行教学。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难点是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所以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出示的图片注意从易到难,先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再模仿动作,最后引导孩子创编不同茶壶的造型,孩子们通过看、听、说、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孩子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一只只不同的小茶壶。
小茶壶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活动准备:茶壶一把,与歌曲有关的图片两张,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做客”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老师家做客,想不想去啊?
二、观察图片,熟悉歌曲
1、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
你们看,这是谁呀?(茶壶)
2、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身体矮矮的”)
教师有节奏的唱出:我是一把茶壶矮又胖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
茶柄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 那这个呢?(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
教师有节奏的唱出:这是我把手这是我嘴
(3)出示第二幅图片,问问幼儿:“壶里的水怎样拉?”(水烧开拉,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教师有节奏的唱出:水滚啦,水滚啦!泡茶啦。
三、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1、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
2、我们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啊?(又矮又胖)来!我们来做一做。
那把手长在哪呢?壶嘴长在这儿。(动作示意)再来一次。
3、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幼儿创编)那壶嘴呢?(幼儿创编)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把手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宝宝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5、小朋友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咕噜咕噜”
四、请客人老师喝茶
五、结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