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结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结
一、修辞手法类
设问示例: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题直击: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类
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
答题范式:(1)本诗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解析: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三、抒情方式类
设问示例: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考题直击: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思想感情类
设问示例: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题直击: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五、观点品评类
设问示例: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题步骤: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答题范式:(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题直击:子夜吴歌 ·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解析: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六、比较鉴赏类
设问示例: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答题范式: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考题直击: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病 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答案解析: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七、意象赏析类
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范式: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考题直击: 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案解析: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八、意境品味类
设问示例: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九、字词推敲类
设问示例: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考题直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案解析: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十、诗眼赏析类
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答题步骤: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题直击: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解析:① “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十一、语言风格类
设问示例: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考题直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案解析:《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第二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的六种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能力层级要求最高的一道题(E级),分值一般为8分。高难度和高分值,使得广大考生既失分严重又心有不甘。纠其原因,瓶颈往往在于答题不得要领。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的探究和梳理,提炼出了古诗词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应景意境?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第12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高考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高考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范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二诊)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17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五、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范式]思结构 +(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虑主旨(它对突出全诗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高考参考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六、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 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高考参考答案]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品味和揣摩。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题的制高点。
第三篇: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一.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二诗人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三语言特点
①清新。②平淡,也称质朴。③绚丽。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⑥简洁。四表现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c、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g、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h、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i、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六诗歌意象诠释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8)松——坚贞高洁。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14)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15)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16)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17)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18)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名望(19)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20)其它类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21)时段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意象:①望月怀远。②伤春悲秋。③见流水而思年华易逝。④折柳赠别。⑤以梧桐细雨写凄楚悲凉。⑥以菊花写隐逸。⑦以松柏表坚贞。⑧以莲花表高洁。⑨以牡丹写富贵。⑩以百合花写夫妻恩爱。11以松鹤写高奉。12梅花表现贞洁的品格。七.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1)表现离别、思乡、怀人的:
杨柳、长亭、(古代送别饯行的地方)
月,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月代表着团圆,它也就成为思乡的寄托。
大雁,作为候鸟来往于南北,思归的人望着大雁归去,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羌笛之声,往往勾起思念之情。
(2)象征精神品质的:
松、竹、梅、莲、菊、冰雪,象征人的高洁的品质。
(3)表现凄凉、悲伤、孤独的:
梧桐、细雨、鹧鸪、杜鹃、猿啼、寒蝉、流水,野草、落木、夕阳。
(4)象征边塞生活的:
大漠、黄沙、烽火、长烟、长河、关山、孤城、羌笛、战鼓、号角。八.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九.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a忧国伤时: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b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c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d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古讽今的情怀;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e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答题类型 修辞手法
1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品评
1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意象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意境品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字词推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眼赏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说
明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相比初中要难,要灵活,为了帮助同学们应对语文考试,提高各类题型的答题准确率,特根据平时考试和高考的考试题型,提供答题的方法和答题要点给大家,希望每一个人要认真阅读,在平时的训练中按照本方法积极练习,用好用活!
总结答题模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无聊的行为。如果内容不理解,也就用不上答题模式,所以一般理解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把握文章的内容。但由于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朝夕之工就可以办到,而目前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决有些同学的虽然理解内容,但却往往被委屈、被失分的问题,所以我们总结了一些答题模式提供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揣摩,好好使用。
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而提问方式又是千奇百怪,我们虽然总结了不少模式,但相对于问法而言,却又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套用这些模式时,要学会变通。对于一些没能够提及到的问法,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本题问法与哪一类相似”,然后再套用相应的答题模式,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012--11--20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目 录
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或感伤什么。
模式:①列举意象 —→展示意象组成的画面—→说明情感
②特点—→解释画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特点):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画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面意境描述)。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情感概括)。
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2012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特点)。秋雨潇潇,落叶飘飞,岁暮时分,孤船在江中漂泊(画面解释),表现出作者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思乡之情。(感情)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答案】孤舟(直接要求分析意象作用,不再列举)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结构作用);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感情)。
示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意象列举)天上白鹭翻飞,地面流水潺潺,鳜鱼嬉游。田野里农夫正忙。作者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画面描述)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感情)
示例4:(2012年湖南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2)全诗意境雄健、壮美,(特点)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解释画面)。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情感)。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怎样的感情。
模式:手法名称—→解释原文,证明手法—→(怎样的)的表现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示例1: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名称)。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解释)。两处反衬都突出了(怎么样)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情感)。
示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手法名称)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解释),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形式上的好处和感情)
或列锦类(名称):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解释),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形式上的作用),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情感)。
示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2年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 【答案】衬托手法的运用(手法名称)。“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解释原文,证明手法)。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情感)。
示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2012年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二字分别用了通感和拟人的手法。(手法名称)“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解释证明手法)。这两个字形象生动(好处)的表现出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情感)的诗人形象。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解释)。这样非常自然地(好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感)。
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2)(命题人已经说出语言特色,此处可以省略)①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春归”“和春住”。 ②想像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解释)。借助清丽的语言,表现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感)示例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答:
答案 语言风格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口语)(特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非常口语化,浅显易懂;“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更显出现代语言的特色(解释证明)。诗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清晰明白地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情感)。示例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2—23题。
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2)同意。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亮明观点)。此词的语言豪迈雄浑,大气磅礴,与她其他作品的哀婉、缠绵、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纤细、秾酽有明显的差别(解释语言风格)。内容上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解释内容差别)。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某字)。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解释)。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怎样)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意境情感)。
例
2、苏 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答案(1)“复”又之意。(指出某字)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解释);“仿佛”(指出某字)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解释)。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情感)。(本题虽然没有问某一个字的作用,但实际上暗含了要求从炼字角度答题的要求)
例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4分)答案:住:停住、停留之意(解释)。“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证明其作用)。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感情)。
示例
4、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解释其联系),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分析证明),形象生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分析好处)抒发了自己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情感)。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示例②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 秦观 {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本诗中“山抹微云”中“抹”字历来为人称颂,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答案(1)“抹”字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间的云迹,诗中有画(含义);“抹”字突显(怎样)云淡山远之貌(主旨),与后文“天粘衰草”一同(结构)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示例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村闲望 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释】
①桡,船桨,指代船。②烟芜,笼罩着烟气的野草。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⑦绷,布幅。
(1)全诗诗眼是哪个词?结合全诗分析。(4分)答: ▲
(1)闲望(指出该字)。全诗围绕“望”字写景,围绕“闲”字抒情。先写粗略统观放眼一望,再细写近看,最后再写远望;画船静泊,烟草凄迷,荷下眠翠鸟,芦中藏鹭鸶,溪云淡淡,渔屋迷茫,酒旗招展,酒家隐现(具体分析),所有景都是闲静之景,通过“望”之景,表达作者的闲适之情(情感)。示例
4、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⑶“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倦”字,总领全诗内容(点明作用)。“孔林”几句,写出了历史风云人物如今都已变成荒烟蔓草,表现出对功名的倦怠。同时也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分析含义)。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安闲自在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
示例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1)找出这首元曲的诗眼,并阐释其具体含意。
答案(1)“愁”是本曲的诗眼(点明诗眼)。上片,作者以故国远离,孤帆漂泊,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下片借鼓声、浪声、钟声表现出国家沦陷、流落江湖的惆怅。(分析解释)“愁”字,总结上文(结构上的作用),总写出作者对国家破败、人生漂泊的慨叹(情感)。示例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卖花声〃悟世 【元】乔吉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1)这首散曲题为《悟世》,请简析作者“悟”到了什么。答案“悟”一词总领全曲内容(点明结构上的作用)。前三句写出作者感悟到对官场的心灰意冷,富贵如梦,功名如杯弓蛇影一样的虚幻;后三句,作者感悟到,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才是人生的真谛。“悟”字表现出作者的孤傲与高洁。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①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某几句)作一赏析。
②全诗(某几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③全诗(某几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情景关系的问法比较多,只要属于这一类诗歌无论怎么 问,都可以从二者关系的角度答题)
答题模式:A:本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描述文中的的景物—→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或
B:描述文中的的景物—→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总评)
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1)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描述景物)!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情感)。情景交融(总评)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3)题。
阮郎归·初夏
苏 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
答案 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景物描述),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情感)。寓情于景,含蓄蕴藉(总评)。 示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答案(1)唱彻《阳关》,翘首远望(景物描述),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情感);此一离别,路途艰险,多加餐饭(景物描述),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情感);山高水长烟雾迷蒙(景物描述),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情感)。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总评)
示例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情感)。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景物描述及作用)。情景交融(总评)。
示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作者触景生情(总评),表现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景物描述)。表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现出对大唐王朝的深深的忧虑。(情感)
示例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答: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景物描述),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景情关系);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愿望(情感)。示例7.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示例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作者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总评)。以凤凰自喻,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但却遭西风摧残,无处安身(事物描述)。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
①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主旨)东风乍起,云阴雨浓,但农民仍然外出,耕耘田地(解释)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诗中技巧不明显,可以放过总括)
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2)示例:表现出作者对闭适自在生活的向往(概括);“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解释)。选择几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作者对自由自在、清净闲适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总括)
情感、主旨类别提示:
(1)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孤傲清高,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2)边塞征战诗:○1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和草菅人命; ○2讽刺军中苦乐不均,表对战士的同情; ○3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4征人念远思归、思乡怀亲; ○5憧憬美好生活、向往和平;○6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7奋勇杀敌、以身许国; ○8描写塞外生活艰苦;
(3)咏史怀古诗:○1凭吊古迹古人,感慨身世,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2追慕古贤,表对古人缅怀之情,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3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怀古伤今,讽刺社会现实; ○4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常用手法:用典;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咏物抒怀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6)关心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残酷剥削的揭露;对老百姓生活无着的怜悯,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指斥。这一类诗歌的主题往往是揭露与同情并存,答题时要兼顾到两个方面。
(7)歌颂爱情,表达思慕之情:爱情诗是诗歌的一大主题,往往抒发诗人或诗歌主人公对对象的爱慕、思恋及赞美,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有些爱情诗歌虽然也抒发了对美人的思慕与向往,但往往是以美人比作君王,表现出自己希望能够得到重用,或抒发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答题时要注意。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特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解释)。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描写手法),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总括)。
示例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刻画了一个热爱自然、闲适自在、物我两忘的形象(特征),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解说)。从这些动作与心理(手法)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总括)。
示例③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野菊花具有淡雅清高,高洁自持的特征(特征),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②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解说)。作者借物抒怀(手法),表现出自己的孤傲与高洁(总括)。
示例(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形象特征)。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
①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2)①同意(亮明观点)。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边解释便评价)。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总评)。(评价情感)示例2: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襄州一中
答题模式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五篇: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答题模式(教师)
《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答题模式》学案
近年诗歌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
考查规律:1.考查面大但仍以唐诗宋词为首选
2.写景抒情类居多
3.强化了对语言,表现手法的考查
“四步做题法”: 1.通读诗篇,大体掌握该诗所讲的内容
2.研究标题,区分诗歌类型
3.细读诗句,划出关键词 4.读题,按照诗歌类型回答
一、分析意境型
所谓“意境”在此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他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答题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步骤:
1.概括诗中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要尽量忠实于原诗,在联想再创造上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记要答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这种手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eg:陈与义《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补:诗歌鉴赏中有哪些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2、描写手法
(1)烘托、衬托(正衬反衬)(2)对比对照
(3)白描细节、以小见大、以少总多(4)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3、修辞手法(1)比兴(2)比喻(3)拟人(4)对偶(5)对比(6)用典
(7)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8)夸张
三、分析语言特色(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eg:邯郸冬至 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之一,在阳历十二月二
十二、或二十三日。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民间互馈酒食,贺节,类似过春节。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朴质无华(步骤一),如“逢冬至”“影伴身”“想的家中”“还应说着”等语言明白如话(步骤二)表达了游子的思家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他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倦字意为疲倦,又意为厌倦(步骤一)一个倦字描写出了作者东奔西走,宦游天下的疲倦,又写出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纵情山水,终老林泉的无限向往(步骤二)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林,诗酒自娱做了伏笔(步骤三)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
2、分析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夜归(作者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步骤一)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嶙”、“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3 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步骤二)
六、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的好,有人认为某字用的不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1.表明自己的观点2.找到原词句中关键的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方式来翻译.题竹石牧牛 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解!牛砺解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伯时:宋茂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
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羊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黄庭坚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如何理解?
答案示例:一种自然平和、富于趣味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步骤一)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步骤二)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七、诗歌鉴赏之语句赏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关键/重要词语的理解以及诗歌语言刻画形象、表达情绪、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运用诗歌鉴赏知识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所有的知识点。
从高考的角度看,一般是以“句子”(含某联某阕)为赏析对象的。常见题型:①诗歌ⅩⅩ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②诗歌ⅩⅩ联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③请赏析诗歌的ⅩⅩ联。
解题思路:①用词巧妙——关注语言本身,炼字的角度
②手法巧妙——表达技巧的角度(修辞手法,写景句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安排)
③构思巧妙——关注字词的布局安排,句子内部间的联系,句与句之
间的联系,多从结构考虑
教学示例:(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示例】①手法巧妙。这两句从声与色(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整句描绘出山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②构思巧妙。颔联与首联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同时也为尾联称赞山泉作了铺垫。及时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注]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 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开》被誉为咏梅佳作。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①构思巧妙。通常是以“梅”来比赋人的高尚节操,作者却反向为之,将“梅”比作高士、美人,设喻新奇。②手法巧妙。诗人采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高士、美人本就高洁典雅,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更烘托出梅花高洁孤傲的品格。同时,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2、(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示例一】①用词巧妙。“清瘦”一词极为精炼传神,写出山峰的形态——高峻挺拔。②手法巧妙。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峻秀。“出”字以动写静,赋予山峰动态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示例二】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课后巩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诗歌颈联颇为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答案示例】用词巧妙。“拂”与“侵”字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竹声萧萧“拂琴”,5 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
八、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一)走进高考2015年全国1卷)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
写是凭听闻所得。
(二)模拟高考:【肇庆二模】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8~9题。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哀。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
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2)《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广东省适应性考试】 山坡羊•西湖杂咏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①面。叩逋仙②,访坡仙③,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释】①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②逋仙:指北宋诗人林逋,他曾隐居西湖,赏梅养鹤。③坡仙:指北宋文学家苏轼,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
9、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1)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还不愿返回,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喜悦和兴奋。(3分)
(2)唐诗直抒胸臆,绿荫下白沙堤的“行不足”,直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3分)
(三)设题角度小结: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3、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5、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
☆设题角度主要有三个:
1、抒发情感的异同;
2、表现手法的异同。
3、意象(或意境)的异同。
(四)方法小结:
1、审题(审清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答题,特别是注意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
2、按要求答题。
(1)比较手法:明确各自的手法,分析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2)比较情感:明确各自抒发的情感,简单分析如何抒发情感的。
(题目、作者、诗眼、注释、具体诗句)
3、分点作答:(1)某诗„„①„„②„„③„„
(2)本诗„„①„„②„„③„„
(五)巩固练习:
1、夜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
求生计开始
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2)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 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2、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
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
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答:(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2)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3、余干旅舍①(作者: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均属羁旅之作,抒发的感情同
中有异。请
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答:(1)刘诗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独,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2)王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写景开阔,意境恢弘,虽有时序交替的感慨,但传达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思离愁之情较淡。
4、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④忘机:忘却俗念。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答:(1)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视觉、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寂静的晚渡图。(2分)(2)不同之处,本诗巧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3)王诗,巧用叠词,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面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