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限制词

时间:2019-05-14 12:5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明文限制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明文限制词》。

第一篇:说明文限制词

浅论说明文中“几乎”一词的表达作用

作者:胡惠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11期

【摘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其文体的鲜明特征。在语文学习中和考察中,对于字词的理解往往不能很好的依据语法要求做明确解答,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中的困扰和混乱。本文以“几乎”这一说明文词语在试题中考察为例,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各类说明性词语在句中的运用及分析,以期真正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说明文 准确性 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22-02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而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分析。该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各类说明性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从而去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其中,为了使学生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2010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说明文部分《等着春天到来》有这样一道试题:第①自然段中“几乎”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该文第①自然段内容如下:“有些禽兽的求生本领简直神奇。例如山雀,体重只有l/3盎司,真像一星生命的火花,丢给时速40英里的寒风去摆布。山雀在冬天的进食量为夏天的两倍。为了储存一层脂肪供寒夜取暖,山雀在白天几乎不断进食。这种鸟到冬天会多长三成羽毛,还会把毛耸起围住一股暖气。”该试题总得分为2分,参考答案为:“?几乎?一词强调了山雀进食的次数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中“强调了山雀进食的次数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为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1分。

关于2010年该道试题学生的得分情况没有谁做过精确地统计,但根据2011年学生模拟练习情况却可以发现,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参考答案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绝大多数学生答案大致如下:“几乎”是起限制作用,接近“不断进食”这种情况,但不是一直在“不断进食”,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对照参考答案,学生基本上只得一分。两种答案一比较,发现问题了。考后问学生:你感觉到这句话有体现山雀进食次数之多的意思吗?学生认为:该句话确实有体现山雀不断进食的意思,但这和“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句中的“不断进食”才是。学生的理解和考题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几乎的词义是:①将近于;接近于:例:今天到会的几乎有五千人。②差点儿(儿化):例:不是你提醒我,我几乎忘了│两条腿一软,几乎摔倒。也说几几乎。③基本。

又有示例:《西游记》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

该词的基本解释为: 1.差一点,例:几乎撞在一根电线杆上。2.差不多,接近,例:他的个儿几乎有两米高/这事他几乎忘了。

该词的详细解释为: 1.接近于。《易·系辞上》:“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孔颖达疏:“几,近也。”《宋书·孔琳之传》:“近孝武 之末,天下无事„„几乎家给人足。”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之三:“然自 秦 以来,治世之主几乎三代者,唐太宗 而已。”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和先生的蜜月旅行,几乎延长到两年。” 2.差点儿。多谓达到了即要发生而结果未发生的程度。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这里素梅在房中心头丕丕的跳,几乎把个胆吓破了。” 又例柔石 《二月》:“妇人几乎哭起来。” 对照词典释义,2010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中的“几乎”应该是采用“将近于,接近于”。这是一个对数量或程度进行限制的词语,全没有强调的含义。那是不是其他说明文中出现的“几乎”有如该试题参考答案中的说法呢?为此,笔者又搜集了近几年来各地中学毕业升学考试中的关于“几乎”试题。笔者发现这“几乎”的试题有两种问法。一种试题是问该词语能否删去,具体试题如下: 如2007年广安初中升学考试中《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其参考答案为:不能去掉。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质,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意近即可)

又如2007年内江初中升学考试中《鸟类的天堂》:“?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一句中?几乎?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其参考答案为:不能删。“几乎”表示“接近”、“将近”,不是全部,有了“几乎”留有余地,不绝对,表达更准确。(表态1分,围绕“准确”阐述2分)这些试题用能否删去的方法考查了学生对于“几乎”这个词语的作用。综上所述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几乎”一词在文中的作用都是对所在位置后的句子内容起到了很好限制作用,使其后的内容更符合实际情况,更真实可信,而没有强调作用。

第二种试题则是如2010年无锡市中学升学考试中问该词语的作用,具体试题如下:

如2006年泰州a卷《神秘的运动常数》;“?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几乎?在表达上的作用。”其参考答案为:“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

人教版语文课文《中国石拱桥》的辅导练习上还有这样一个习题:“?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其参考答案为:“?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该练习上的参考答案终于和2010年无锡市中学升学考试试题有了相同之处,那就是认为“几乎“一词起到了强调作用。这究竟怎么去判断呢?

很有意思的是,在该课文的《教师教学用书》上关于说明文词语作用的总结中有这样一条: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例同样就是:“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在该总结中这个“几乎”的作用分析如下:“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也就是“几乎“一词是对后面的“到处都有”起到了限制作用,使其表述更符合实际情况。该总结还补充同一文中例句有:“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这样一来,该总结也就《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近于、接近于”这一释义一致了,同时也和2007年广安初中升学考试中《可燃冰》、2007年内江初中升学考试中《鸟类的天堂》以及2006年泰州a卷《神秘的运动常数》的参考答案一致了。

而去除“几乎”这个词语来读所举句子,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2007年广安初中升学考试中《可燃冰》中句子是在强调产生的污染物质之少,但其主要是通过该句“几乎”后的“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这个内容完成的。同样,2006年泰州a卷《神秘的运动常数》中的句子起强调作用的任务也是由“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这个“几乎”后面的内容充当得。

我们还可以用《中国石拱桥》文句为例分析:“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去掉“几乎”后句子为:“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与河面平行。”如果要说强调桥的路面平坦,其平坦效果当然是后句更突出。完全平行和几乎完全平行还是有区别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几乎一词确实应该是一个修饰限制性词语,其主要作用是对后属内容的数量、程度等进行限制,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句子相关内容的强调作用不是由它承担,而是由其后属内容承担。所以2010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说明文部分《等着春天到来》中相关试题的参考答案中的“强调了山雀进食的次数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应该是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而不是“几乎”的表达作用,该问题与其参考答案不一致。

一个小小的“几乎”在句子中的作用,涉及到了应用语言学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在实际教学中多关注一下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多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进行科学而规范地研究,这将对我们的语言及思维的规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更好地为我们教学的规范与准确起到很大地影响,同时也让学生喜欢上品味语言,对语言学产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解读语文》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和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篇二:说明文专项训练之重点词语的作用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

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说明文的语言有时也在准确、严密前提下具

有生动性。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

1、起限制作用

a、分析词的表达作用

(1)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

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

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b、分析词能否去掉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用在这里,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事实(作者

原意)不符。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去 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句中 “至少”一词可不可以去掉?

不可以,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

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3)森林翼龙的翼展虽然仅为25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这一新翼龙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翼龙。

划线词“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更准确地表达隐居森林翼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翼龙;不排除今后还有

更小的翼龙发现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就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据说”一词能否删掉? “据说”,表揣测,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 的功效”,当然也可能没有,删去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这样说就太绝对了,缺乏一定

的科学考证。所以这样表示大概的词,反而体现了说话的严谨性。c、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1)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案: 不能。“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

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和事实不相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

严密性。

技巧点击:这类题的解题要先作出判断,然后从词义来分析两个词的区别,最后分析

互换后的表达效果

(2)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如果将“亟待”一词可以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

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

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

答: 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改成消除

意思就变为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替换。

2、起修饰作用

(1)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

“分外”是“非常、很”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冲

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

技巧点击:这类题先解词,然后再说明这类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在句子中的效果。

(2)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请说说“尤其”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尤其”是特别、更进一步的意思,在此起强调的作用,表示在有雾的天气里,一

些剧烈的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危害更大。

(3)“绿色住宅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句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 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

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和严密性.3、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1:对禽流感,人类所知还有限

①禽流感是随着家禽饲养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尽管历来的禽流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但是最近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却仍令人高度关注。目前,人们对禽

流感的发生、发展和遏制方法的认识仍待继续深化。文章第①段中的“发生”、“发展”、“遏制”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疫情是先“发生”,再“发展”,最后得到“遏制”,这样排序符合人们认识

规律和疫情自身进展的规律(或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3分)()? 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 ? 温差可以达25度。

?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 ? 是完全可能的。

?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去掉后,语义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在生产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 78.5千克二氧化碳。

?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和臭氧。篇三:说明文中词语能不能删去及作用

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格式

二、说明文中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不能删掉? 1.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并指出是下列作用中的哪一种:限定作用,强调作用,否定作用,推测作用等。2.然后概括加点词语所在句子写出的内容。3.如果将加点词语删掉的话,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可以照抄)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通过列举实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打比方:通过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而使文章更有文采。3.作比较:通过将„„与„„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起强调作用。4.分类别:通过将„„分类介绍,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从而使文章更有条理性。5.列数字:通过列举数据,具体明白地说明了„„,从而使文章更清楚更有说服力。6.摹状貌:通过将„„描摹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而使文章更具体明白。7.下定义:通过给„„概念下定义,准确、规范地说明了„„概念的具体内涵,使说明更严密、科学。8.作诠释: 通过对„„进行解释说明,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使说明更具体、清晰。1篇四:说明文常用词汇 unit three说明文 1.说明方位

空间

上、下

top上端,顶部

topmost最上的,最高的 upper上,上面的 uppermost最上的 above在„上 over在„上方

overhead在上头的,架空的 height高处,顶点 on 在„上 upon在„上 up在上,向上 bottom底部,底 base底部,底层

lower较低的,下面的 lowermost最低的 below在„下面 neneath在„下方

down在下,向下,下 low低 deep深 depth深度 under在„下面

内、外

inside里面的

within在里面,在内部 inner内部(的)internal内部的 interior内部(的)in在内,里面 inmost最内的

inward内部的,内向的 innermost最里面的 outside外面(的),外部(的)beyond在„之外 outer外部的 external外部的 exterior外部(的)out在外,外面 outmost最外面的

outward外部的,向外的 outermost最外面的前、后

front前,前面 frontal前面的 before在前面 ahead在前,向前 preceding前面的 anterior前面的 fore前部的 foremost最前的 former前面的

headmost最前面的 back后面 behind在后 after在后面

aftermost最后面的 following后面的 rear后面

rearmost最后面的 posterior后面的 hind后部的

hindmost最后面的中间

middle中间,中部 centre中心,中央 centremost在最中心的 mid当中的,中部的 midst在中间 amidst在中间 among在„之中 between在两者中

intermediate中间的 medial 中间的 mediant中央的,当中的左、右、四方 left左

left-hand左边的 sinistral左边的 right右边

right-hand右边的

dextral右边的 east东方

eastern东方的 easternmost最东的 orient东方 oriental东方的 west西方

western西方的

westernmost最西的 occident西方 occidental西方的 south南方

southern南方的

southernmost最南的 north北方 northern北方的

northernmost最北方的 2.说明距离

远、近以及其他 far远

farmost最远 faraway遥远 far-off遥远的 remote遥远的 distant远方的 farther更远 further更远 farthermost最远 furthermost最远 long-range远程的

long-distance位于远处的 yonder远处的,那边的 overseas海外的 transmarine海外的 near近 nearby附近的 close近的

adjacent邻近的

neighbouring邻近的 short-range近程的 surrounding周围的 side边,旁边 beside在旁边

flank侧面 lateral旁边的,侧面的 space太空 sky天空

tansoceanic大洋那边的 3.说明度量

大、小 big 大 large大 great大 huge 巨大的 vast巨大的

gigantic巨大的,庞大的 gigantesque庞大的 immense巨大的,广大的 enormous巨大的,庞大的 massive粗大的,巨大的 colossal庞大的,巨大的 tremendous极大的 grand宏大的 monstrous特大的,巨大的 bulky笨大的,庞大的 sizeable相当大的 oversize太大的 king-size特大的

good-sized相当大的,大号的 supersized超大的 giant巨大的

considerable相当大的 maximal最大的 mountainous巨大的,如山的 large-scale大型的 voluminous体积大的 large-sized大号的 mammoth巨大的,庞大的 small小的 little小的

petty小的,微小的 minor较小的 minimal最小的 minimum最小量 tiny极小的

undersized小型的

minute微小的 miniature小型的 diminitive小的

inconsiderable微小的

small-scale微小的,细微的 teeny极小的,微小的 wee极小的多、少

many多,多的

a great many许多,极多 countless无数的 uncounted无数的

a good many很多,相当多的 a lot of 许多 lots of 许多 much 许多 more更多的 most最多的

a number of 许多的 numbers of 许多的 numerous很多 a great quantity of 大量,许多 innumerable无数的 a host of 许多,大量 a great deal of 许多,大量 no little许多 not a little许多 quite a few相当多 not a few相当多

thousands of 许许多多 hundreds of 许许多多 millions of 许许多多,无数 few少数的,不多的 a few几个 little少

a little一点儿 less更少的 least最少的 a smlle amount of 少量的 a smlle number of 少数的 a small quantity of 少量的 minor较少的 minority少数篇五: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练习:说明文阅读与训练 专题4 说明文词语和句子的品味(新人教版)(河北专用)说明文词语和句子的品味

,河北中考考点突破)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或是关键信息点,或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或是承前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

(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几种情况(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提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内在含义。(2)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统领全文,有的阐明要旨,有的设疑激趣,有的总结全文,有的前后照应,有的承上启下。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既要注意它在段中和篇中的位置,还要认真深入地分析它和文章中心或结构的关系。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主要有五种题型(1)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与技巧: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可以,“××”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与技巧:不能删去,“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制。如果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了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的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句中的“××”词用得很准确/很形象,它表示的意思是??。(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模式与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到之后,用替代法进行验证,即用找到的语句替换代词,读一读是否通顺准确。只有通顺准确的答案才是最准确的。,河北中考考点剖析)【例】(2015沧州中考模拟)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原文有改动)1.考点2选文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1)从内容上考虑。关于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文章做具体的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等。(2)从结构上考虑。①开头语段的作用:a.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②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一般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其中说明文中问句的作用:a.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b.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c.设置悬念。③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3)从效果上考虑。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句子作用时,需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作用。

【答案】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2.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3.考点1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先去掉“至少”看句子是什么意思,再加上“至少”看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找出二者之差别写出即可。【答案】不能删去,“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不少于或超过90%。去掉之后就变成90%了,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4.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答案】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心跳。5.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

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答案】示例:

一、可以用指纹开门开锁。

二、用脸谱签到。1.考点2最后一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点1分析第②段加点的“这”和“它们”所指代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点1第①段中“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在地球上生活过。”中“据估计”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针对演练)(2016原创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百度大脑

①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有爆冷出局的,也有意外晋级的。本届比赛虽然没有了“预言帝”章鱼保罗,但是预测比赛结果已经有了新工具——能够分析数据、学习思考的人工智能。目前,百度公司就有这样一个叫做“百度大脑”的项目,用计算机加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去模拟人脑的思维,这个机器大脑到底是如何思考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②百度大脑可以提高语音识别、图像搜索准确率,助力大数据应用推理预测。德国夺冠率17%,阿根廷夺冠率12.9%??打开百度的大数据引擎,点开世界杯预测一栏,可以看到每个参赛队伍的夺冠概率分析——这都是根据大数据实时分析得出的结果。

③这个大数据引擎是如何运转的?与人类思考一样,大数据引擎对数据的搜索分析及预测也通过一个机器大脑——百度大脑来实现。这个“大脑”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包括模拟人脑学习分析的能力,从而通过多层的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进行数据智能分

析,然后做出预测。

④“从功能上来定义百度大脑,可以说它是以大规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旨在优化搜索业务和提升用户体验”。⑤目前,通过百度大脑的思考,语音识别的相对错误率降低了20%-30%,扫描文本图像生成汉字文本的相对错误率降低了30%,相似图像搜索效果显著超过同类产品,通过大数据显著提升广告点击率,提升网页搜索排序质量等等。

⑥同时百度大脑也能通过推理决策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助力,社会价值初步显现。除了预测世界杯外,还能预测高考择校、城市旅游热度、景点旅游舒适度、疾病等。比如,通过“疾病预测”可以知道所处城市是否处于流感高发期,大家都去哪个医院看病,从而了解当前流行病态势及未来7天的变化趋势。

⑦百度大数据引擎这样描述预测原理:“每天网民在百度搜索大量流行病相关信息,汇聚起来就有了统计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形成一个个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疾病的活跃指数”。分析数据形成预测模型,其中就有百度大脑的“思考”。⑧模仿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通过多层次的网络模型结构认知事物。⑨深度学习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方式,它通过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利用更多层次的网络模型结构来收集事物的外形、声音等信息,进行感知理解并产生相应行为。比如,要让机器“认识”物体,就需要若干层网络,首先要建立最基本的一层人工神经元,用来探知物体的边缘形状等基本信息,第二层神经元需要将第一层感知到的物体边缘形状拼凑起来,认知物体形状。然后第三层进一步拼凑信息从而得出物体整体的形态。

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全世界互联网巨头青睐,成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尽管人类大脑将生物秘密隐藏得还很深,但是“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的时代已经到来了。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百度大脑对人类有什么实用价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相似图像搜索效果显著超过同类产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全世界互联网巨头青睐,成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最后一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思考价值的问题。

第二篇:说明文

“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题目:百姓系心间,躬身好领导。

建设银行电厂支行

张茜

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一生中能贡献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可就是这四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二十年的工作奉献,让人民记住了他,牵挂着他。他,李林森部长。

特别的感谢单位能组织这次向李林森同志学习的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更为新一代年轻人树立了典范。

有人说,决定人一生的三种境界是高度、宽度和长度,高度代表信念与职守,宽度代表视野与胸怀,长度代表生命与时间,李林森部长用他信守的高度和广阔的宽度谱写了他虽然短暂却名垂青史的生命长度。

李林森(1969.09—2011.07),男,1969年9月生,汉族,四川宣汉县人,大学文化,1991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入党,曾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年7月31日,因病去世,享年42岁。年轻的生命就在一瞬间猝然而逝,逐渐消失的生命气息让那个每一个万源市老百姓姗姗落泪。所有人都不知道,在他年轻的生命背后蕴藏着多少艰辛和责任。李林森部长早在2009年7月已经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但他隐瞒病情忘我工作了近两年时间。病痛的折磨丝毫不能泯灭他工作的热情,相反,他忘我的工作让大家根本无法将他和可怕的癌症联系在一起。看到被洪水冲垮的房屋,看着受灾群众无助的眼神。李部长再也不能躺在病床上,他只能和死神搏斗来换取一分一秒的工作时间。

他把群众当命。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一来一去,来的时候简单,去的时候仍旧不复杂,他工作的中心、活动的轴心,几乎都围绕着三个字“老百姓”。李林森同志的为官之道是: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位置可能不同,岗位可能不同,分工也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会把你顶在头上。

同时,他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对于群众的要求,只要能办到的,他一定会遵守诺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人们服务而奋斗终身,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他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干劲,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从而铸就我们党不平凡的事业。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他把事业当命。李林森同志一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他身患肝癌、肺癌近两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忘我地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老百姓脱贫呕心沥血。他以他的公道正派、无私奉献,以超凡的实干精神,奏响了一曲新时期令人振聋发聩的组工干部的生命交响曲。他对党、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始终保持昂扬奋进、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他创先进、争优秀的辉煌业绩,最后汇成老百姓口中的一句话“这样的领导,我们爱”。

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为他们做过好事,他们就记得谁,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也就因为这样,李部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人民群众却永远也忘记不了他,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老百姓代代相传。因为李部长的身体,已经和他所热爱事业,热爱的百姓紧紧的系在一起。这也就教育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企业谋发展。

在平常的工作中,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要脚踏实地的干。李林森同志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的崇高境界、任劳任怨的优良作风;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心系群众、倾力为民的崇高品质,将深深刻印在我们心中,并成为我为此生理想奋斗的风向标,成为我时时刻刻应该奉行的人生准则。而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将转化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会以他为榜样。同时对照身边的同事,认真检查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向前迈进。

身为一名银行的工作人员,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李林森同志为民服务的态度。李林森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始终把基层装在心中,把群众放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在本职岗位上,我们应该把客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微笑服务,给客户宾至如归的感觉。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必要,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满足。在银行这个特殊的行业中,要学习李林森淡泊名利、不求虚荣的态度,要自省、自重、自警、自励,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誉所喜,不为悲所悲,不为利所驱,不为色所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李林森同志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是每一个青年应该尊敬和爱戴的人民公仆。我们应该把他的精神体现到实际的工作中,为客户服务,为集体争光。

第三篇:说明文

同学们,我向你们介绍一种水果,那就是草莓。

草莓,又叫红莓,地莓等,它的外型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不仅有色彩还有一般水果所没有的宜人芳香,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果中皇后”。

草莓中所含的葫萝卜素是合成纤维A的重要质,它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它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草莓对肠胃道和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草莓除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功效。草莓是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具预防癌作用。据研究,女性常吃草莓,对皮肤,头发均有保健作用。草莓在德国被誉为“神奇之果”。草莓还可以减肥,因为它含有一种叫天冬氨酸的物质,可以自然而平缓地除去体内的“矿渣”。中国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

据测定,每100克草莓果肉中含糖8至9克,蛋白质0.4至0.6克,维生素C50至100毫克,比苹果、葡萄高7到10倍。而它的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维生素B12,以及胡萝卜素、钙、磷、铁的含量也比苹果、梨、葡萄高3到4倍。台湾人把草莓称为“活的维生素丸”,德国人把草莓誉为“神奇之果”,可见是不无道理的。

选购草莓,以色泽鲜亮、有光泽、颗粒大、清香浓郁者为佳。食用前必须洗净、消毒。首先是摘掉叶子,用水冲洗,随后放入清洁的容器内,将高锰酸钾按1∶5000的比例稀释,将草莓放入消毒液中浸泡5至10分钟,也可用食盐溶液取代,最后再用凉开水浸泡1至2分钟后即可食用。

用500克草莓,加入少许白糖和100毫升冷冻汽水,搅成汁饮用,据说对去除面疱有效。

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第四篇:说明文

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课题: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复习课型:复习展示课

课时:1课时主备人:刘伟伟时间:11月8日

一、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2、朗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3、依据阅读考点为语段出题,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难点:根据阅读考点为语段出题,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自学检测

1、说明文的三要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顺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介绍事物演变时多用_________顺序;介绍建筑物时,常采用_________顺序;介绍事物原理、成因等常用_________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说明文语言时,答题思路为:先解释某词起什么作用或含义,然后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点的语言形式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据分为_________论据和_________论据。

8、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论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论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概括事实论据的文字表述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拓展题型往往有拟标语、谈设想、仿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需注意要求,谨慎应答。

(二)、合作探究:结合有关文体知识,为下面两个语段各拟出4—5个问题,并赋出相应分数。

闲话白菜钱国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问题:1、2、3、4、辨析较真(文/王朝明)

(1)不知从何时起,“较真”这个词悄悄挂上了些贬义色彩。比如说谁爱“较真”、太“较真”,言下之意是此人不好相处、认死理儿,甚或还有愚钝、狭隘、遇事爱钻牛角尖、与人斤斤计较的意思。

(2)然而,并非所有的“较真”都不必要。试问,如果布鲁诺不是宁肯被烧死也要坚持“日心说”,袁隆平不是较上了杂交稻的“真”,或许科学史的许多章节都将重写。不妨再设想一下,假如“华南虎”、“毒奶粉”、“躲猫猫”等一些公共事件中缺少了媒体、政府、公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与“较真”,假如汶川桑枣中学的叶志平不是一次次“较真”去搞校舍加固和安全演练……那么若干事情的走向与结果,可能不会是现在所乐经见的。

(3)可见,辨析、评价“较真”,关键不在于是否“较真”,而在于因何“较

真”、为谁“较真”。在一些琐事、小节上过于“较真”,容易生疏、隔阂感情,甚至闹僵关系,影响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这样的“较真”者,当不足取。但出于岗位职责、公民意识乃至做人的本分和良心,为追求真理和自由、推动发展和进步、维护公平和正义、弘扬“真、善、美”,为捍卫祖国声誉、人民利益和党纪国法尊严,敢于直面“险”,矢志挑战“难”,不畏叫板“恶”,这样的“较真”者和“较真”作为,值得褒扬,应予鼓呼。

(4)在很多时候,“较真”不仅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考验人们的立场和意志。在有的部门、单位,相对于“老好人”、“和事佬”,一些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干事认真的“较真”者,因为不好“说话”、不够“活络”、不会“通融”,反倒面临得罪人、“吃不开”甚至被“边缘化”的尴尬;还有一些人,不乏在危难、风险和压力下“较真”的勇气,但在“亲情”、“人情”、“面子”前败下阵来,“随大流”、“装糊涂”,做出一些丧失原则、有违规纪的事情,甚是可惜,须作警醒。

(5)是“较真”,还是放弃,需要每个人作出正确的辨判与抉择。在一定意义上,“较真”的过程,就是激浊扬清、拨乱反正、惩恶扬善的过程,就是明是非、判真假的过程,就是选方向、定路子的过程。

问题:1、2、3、4、(三)、归纳总结:做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时,我们应注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思收获:

学习本课后,我有哪些不足?我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确认说明文的类型。(重点)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功能等,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物说明文,一类是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主要意图是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如《松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事理说明文则旨在解释事理物因。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向沙漠进军》、《食物从何处来》等。

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常用的平实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诠释、配图表等。

文艺性(生动)说明文常用的生动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引用、拟人化、摹状貌、设问、反问等。

3.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找准说明对象的具体方法:

(1)看题目,不少说明文的题目就表明了说明的对象。如《松树》、《苏州园林》等。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4.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这是阅读说明文时最重要的,因为无论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阅读时如果能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方面。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的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一般说来,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中常见的各类事物的特征如下:

人物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能力、特长。

生物类:形态、类属、习性、产地、生活环境、益处与害处、培育方法与防治方法。自然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与害处。

科技类:形态、构造、原理、研究的历史、应用、前景。

书籍类: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时间、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意义。

生产试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二.分析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重点、难点、热点)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理,必须用一些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来决定的。对这些说明方法,要判断准确,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对

它们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语境进行正确的分析。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7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示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作用: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结构坚固等特点,具体真切,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注意:给事物分类,一定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才能使之眉目清楚,避免重叠交*的现象。示例: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

作用:这里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作者以风沙这两种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为依据,把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然后分别就它们如何向人类进攻及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做具体解说。条理清楚,界限分明,读者对风沙的进攻方式有了确切的了解。

示例:(神农架)这里的维管束植物有一百七十三科,八百六十属,二千多种(包括种以下等级)。有各种野生飞禽走兽五百七十多种,鱼类三十五种。

说起神农架的生物资源,应提到两个较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是药物资源丰饶。神农架是以传说中神农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这里出产的各种中草药有一千三百多种。人们给那些稀奇良药起了动听的名字,如“头顶一颗珠”(延令草)、“红边一碗水”(南方荷叶、叶下花)„„富饶的药物资源当然不可能是神农给留下的,那么,为什么它们都集中生长在这里?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另一方面是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神农架还存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的珍贵树种,如水春树、领春树„„“活化石”,还有国家列入保护对象的珙桐„„。

作用:条理十分清楚明了,令人对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阐述得具体,准确。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示例: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食盐);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作用:列举精确的数字说明死海水里含有矿物质数量之多,含量之高的特点,从而对死海海水浮力大的原因做了具体的科学的解说,因而有很强的说服力。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选择具体的或人们比较熟悉的,并与所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之进行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注意:作比较可以用同类事物相比,也可以用同一事物的先后情况相比,还可以用相反的事物作对比。

示例:其实这三件事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征。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烧熟了吃。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作用: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显示出语言是“平常”而又“极不平常”的人类所特有的功能,揭示出语言是使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易于读者认识与理解。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周全、严密的规定。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同设问结合;有的先具体说明,后概括成定义;有的先给事物下定义,然后加以解释。

示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运用下定义的方法,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揭示出统筹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这一概念有了明确的了解。

示例:行星是本身不发光,沿着一定的轨道绕着恒星转的星体。

作用: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提示出行星“本身不发光,沿着一定轨道绕恒星转”这一本质属性。使读者对行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示例:有一定体积而且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叫做固体。

作用:这里通过一句简短的话,把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这一本质特征准确地揭示出来了,使读者对什么是固体有了明确的了解。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注意:这里主要是强调相似性。

示例: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车道是圆型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转盘。„„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作用:用“满月”、“盘龙”比喻西直门立交桥的总貌,形象地写出西直门立交桥的造型特点,使“风格迥异”更具体化了,这样说明更通俗,更形象,更生动。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三.分析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重点、难点、热点)

说明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1.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2.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形状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特征,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远到近等顺序依次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总分、分总、总分总)、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一般来说,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学习说明顺序要注意相关的语言因素。时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

四.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分析段落层次。(重点、难点)

要根据说明的顺序理清结构:

说明顺序是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目的来确定的,把握住了说明的顺序,也就把握住了说明文的结构。

写事物的说明文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的,可依此来划分段落。

写事理的说明文,一般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几个部分为据来划分段落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五.准确概括段意、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

在把握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后,可用下列结构归纳文章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的说明,揭示了(或介绍了)„„的规律(或本质特征等等)。

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有时可以把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也概括进去。

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热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有的则讲究语言生动。但无论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现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准确无误。

2.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之一等词语,不能确定的就不要用确定的词语来表达,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3.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

七.准确理解说明文中的重点词句。(重点、难点、热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八.区分辨析说明文中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命题思路:

说明文阅读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说明文(段)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阅读分析说明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③了解说明顺序;④正确划分层次;⑤熟练地识辨说明方法;⑥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⑦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考查的重难点是语言的品析和结构的整合,其中,分析语言重在抓“准确”,在此前提下,再分析其生动或平实的特征。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辨析题,如辨析中心内容、选词填空、层次划分等是运用题,如“语言揣摩”、“画出中心句”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各种文体学习方法,能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试题特点】

主要题型为填写题、简答题、简述题、概括题、图表题,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次要题型为仿写题、判断题、选择题。

下载说明文限制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明文限制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明文

    说明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文的三要素: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

    说明文

    说明文 二、文学性开头1、概述本段内容 2、修辞 3、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某某。 三、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①不能 ②某某一词是限制性词语 ③解释 ④......

    说明文

    极地动物 地球上生活着许多动物,有很多都是我们不常见的,今天我有幸来到了天津海昌极地海洋馆,看到了许多极地动物,主要有企鹅、北极熊、和北极狐。我们首先到了企鹅展馆。他们......

    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大全]

    说明文 1、说明文的特点: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2、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说明文

    说明文基本知识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

    说明文

    航天服探秘(说明文材料) ①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不仅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出舱,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舱外航天服关键技术的国......

    说明文

    关于说明文1 蝙蝠,世界上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超过8800万年,安然度过了数次生物大灭绝。蝙蝠全身的骨质轻,头骨愈合程度较高,肩带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状突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