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 孩子成绩暴增
班主任提醒:暑期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 孩子成绩暴增
朗读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声朗读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有许多好处。暑假,每天坚持10分钟,帮孩子养成朗读的还习惯。
每每听到很多的家长抱怨孩子的成绩又下滑了,看到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而四处去打听这个培训班那个加强班的,其实爸爸妈妈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朗读也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数学解题时如果反复朗读题目,效果一定会更好。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南怀瑾老师,在聊关于儿童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古文,怎么读的问题时,也指出: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
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其实,高声朗诵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它能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产生自信!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孩子大声朗读,有以下十大好处—— 1.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2.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体会到优美发声的乐趣,孩子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进而慢慢开朗起来。
3.有利于孩子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
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4.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后进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后进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5.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6.有利于记忆材料
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对记忆有很大帮助。7.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
学习语文,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相比理性思维,直觉能更加敏捷而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的正误优劣。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又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的结果会使孩子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孩子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8.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9.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10.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写作水平。
反复朗诵典范文章,久而久之,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心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既然让孩子经常大声朗读如此重要,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呢?
1.朗读,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起好的习惯。越早带领孩子开始朗读,越容易养成习惯,效果越好。
2.朗读要选名家作品,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养成良好语感。朗读名篇集萃的语文课文,就是不错的选择。
3.朗读也是有技巧的,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尤为重要。
朗读这个好习惯是靠一朝一夕慢慢培养起来的,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第二篇:为孩子做好这7件事,胜过千万句唠叨![范文]
为孩子做好这7件事,胜过千万句唠
叨!
新的一年来到了,你准备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为了培养孩子,我们付出了很多,但除了为孩子的学习做计划,还有一些事情是更为重要的,更需要我们为孩子做出表率,为之付诸实践,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分享意识、平衡生活的能力以及学习精神都大有裨益。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2018年已经来了,在新的一年里,如果想培育一位不用时时操心、成长顺利的好孩子,我们怎么做?
你知道吗?一个有上进心、有分享意识、有平衡生活的能力、有学习精神的孩子,都来自拥有相似素养的妈妈。要想培养一个不用操心的孩子,在新年伊始,不仅要做好孩子的学习计划,更要做好表率,计划好以下这7件事。第一件事:做一个爱学习的妈妈
要知道,你没有学习精神,家里没有学习氛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是早晚的。孩子也许会顶撞你:“你天天打麻将看电视,凭什么让我吃苦受累爱学习?”你看,孩子作为父母行为的镜子,总是忠实地反映出父母的价值观。不爱学习的妈妈,难以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女儿钱瑗的功课我和鍾书都没有管过,但我们一有时间就各占一张书桌。孩子爱读书的种子,就是父母爱看书的身影决定的。
妈妈爱学习的内涵还不仅在于要吸纳自己专业领域的新知识,还在于要从头开始,学做一个合格妈妈。
教育,往往伴随着很多困惑、挫折与痛苦,有些妈妈只要一有苦恼,就寄望于某个专家能给出一包现成的万能药,孩子吃下去,马上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这真是一种偷懒心态,下次题目稍有变化,你还是会傻眼。
孩子的个体差异千差万别,个性、脾气、心理在成长过程中更是变化多端,所有的教育理念,运用于A身上有很好的效益,复刻在B身上未必会立竿见影。因此作为妈妈,你教育孩子要能结合孩子的成长特点、气质禀赋活用理论。这都需要学习、思考、反思、领悟。新年计划:
1、在家庭生活中创造爱学习的氛围。哪怕没有书房,也要在客厅、卧室、阳台安设读书角。经常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彼此探讨看法。
2、多看书,多报名参加教育学课程。系统地学习与孩子教育相关的理论。找到教育理论的源头之后,你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这就是作为母亲教育能力的一个巨大飞跃。
第二件事:勇担责任
孩子出了问题,不少妈妈的本能反应是把责任推出去!在学校,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有了矛盾,把责任推到对方家长身上;在家里,把责任推到临时监护的爷爷奶奶身上——我的孩子多无辜!
当然,事实当然未必如此!那么,遇事一股脑儿怪罪别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逃避自责,逃脱反省和自我检讨?看看孩子站在一边心知肚明的样子,老是推脱责任的你,在孩子心目中还有权威形象吗?
在日语里,有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叫作“责任担当”,哪怕是店员、清洁工,都把责任二字放在胸口。遇事先从自我检讨开始,先从向别人说“对不起!都是我的责任!给您添麻烦了!”开始。这样的态度,才成就了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严格自律,成就了一个国家的诚信与谦和。孩子,正是得益于这样的言传身教,才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羞耻心、有自省力的人。新年计划:
1、孩子有了问题,勇于检讨自己的失职。孩子不懂感恩,要检讨自己是否培养了他知恩图报的情怀;孩子懒惰,要反思自己是否包办代替太多;孩子任性,要反思自己是否给予了他有求必应的成长环境。
2、自己有不当之处,勇于道歉与改正。有道是,知耻而后勇,当众道歉往往是领会责任缺失带来的羞耻感的第一步,这一步不做到位,改正多半是要打折扣的!第三件事: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这件事应该这样办,那条路应该那样走”,生活中不乏这样对孩子每个选择包办的妈妈。孩子一反驳,她就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这样喜欢干预孩子做决定的妈妈,未来会收获什么样的孩子?
一种,是做不好事就怨天尤人、推脱责任的孩子; 另一种,是遇事完全没有主意的孩子。
未来学医还是学法律?进大公司还是创新小公司?找A还是找B做女朋友?“等我回去问问我妈看!”孩子这一生,都会是一个惟命是从的、在精神上无比懦弱矮小的人。在教育学上,有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就是:作为父母,其实我们的经验并不比孩子多一天!比如你的孩子十岁,你做妈妈的经验也只有10年而已,并不比他做孩子的经验更多。何况,孩子像一棵小树一样蹿动新芽,他每天都有新发展,应该他自己对生活学习内容做出选择。他主动做了选择,就相当于立下军令状,他才会对这一选择做出承诺,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新年计划:
1、从小事做起,帮助孩子积累在大事上做选择的勇气与智慧。到哪里去旅行、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些看似小事,其实蕴含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孩子他做小选择,相当于把这些价值观深埋,让它成为孩子心智成长的肥料,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你就可以放心把大事也交给他定夺。
2、当孩子举棋不定的时候,帮助他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一些重要选择上,孩子可能经验不够,那妈妈可以把选择的利弊都跟孩子充分讨论,然后将正反两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都告诉他,一起探讨,协助孩子做出选择。第四件事: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恩爱的父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完美的核心家庭,大家都彼此关照情感的需求,由夫妻双方与孩子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支撑力最强,而一旦妈妈与孩子之间的那条边特别短,特别亲昵,夫妻之间、父亲与孩子之间的那两条边特别长,特别疏远,那这个等边三角形已经变形,它的抗压力就会变弱。新年计划:
1、给予丈夫足够多的教子时间,并对他给予孩子的教益以极大的肯定。有时候,不如把给孩子开家长会、单独带孩子旅行的任务交给丈夫。一方面让孩子体会充满阳刚之气的教养方式,激发起孩子的幽默与热情、活力与担当,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方式,让丈夫成长为合格父亲。
2、经常由衷赞美丈夫的长处,展示他的力量与果断、毅力与恒心,令孩子视其为偶像。这样做,不但令孩子体会到你们情感的深厚,态度的一致,还把这样的潜台词传递给孩子与丈夫:“我们是一家人,在你最无助的时候,要记得还有我们无条件地支持你!”
第五件事:不贬损长辈的教养方式
当年轻妈妈将生活上的很多委屈和压力,迁移到两代人的教子分歧上,不感恩老人的付出,不尊重老人的努力,这样的分歧让孩子夹在当中无所适从。怯弱的孩子会不知所措,狡猾的孩子就会利用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分歧,见风使舵。而敏感的孩子,更会意识到,妈妈对奶奶的各种看不上,就是对他父系遗传的看不上。
因为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否定从襁褓期就带孩子的血亲长辈,就是否定孩子自小的生活环境与养育气氛,进而否定孩子本身。信口开河对婆婆说三道四的妈妈,一定没有意识到,当你贬损带孩子的老婆婆如何无知、怯弱、见识短浅、霸道不讲理时,其实也在影射自己的孩子!新年计划:
1、把教子重担再往自己这边挪一点儿!不要再当甩手掌柜!至于长辈,最好的做法,是让他们从沉重的责任与义务中解脱出来,享受天伦之乐。
2、在爱的基础上,与长辈平心静气地讨论。什么都没有“有爱的地方”,更让人感觉是一个家!老一辈教育孩子再有多大的错,让一让又怎么样?先感念长辈的付出,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让长辈心情舒畅,就能迅速消除分歧,保持两代人教子观念的“求大同、存小异”。第六件事:做一个零吼叫的妈妈
孩子考试,又犯了你提醒过十几次的错误,孩子晚上疯玩到你下班回来还没有开始写作业„„身为妈妈,你此时的反应是什么?是不是情绪失控,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仿佛自己的嗓门越大,孩子越可能记住妈妈的训诫?
研究说话心理学家们做过实验:将妈妈们的大吼大叫以超过85分贝的音量放出来,让10名7到11岁的儿童听,听完才给他们发纸笔,要他们把喇叭里的训诫写下来,结果,写下来的正确答案只有13.3%。这说明什么?大音量的吼叫,在孩子们的耳朵里根本就是一堆乱码!音量越大,语速越快,表情越是愤慨,孩子的注意力,越是会游离,他可能只顾得上关注“是什么事惹得妈妈这样狰狞?”至于引发妈妈生气的原因,孩子根本没有记住。
为什么这么多妈妈都企图借助吼叫来解决问题?
一个原因是在职业生活中女性压力太大,在教子问题上,输不起,急于求成的心态越来越严重,造成急躁没耐性的妈妈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妈妈的原生家庭里,吼叫式管教的印象根深蒂固。可是,吼叫往往令孩子反感不已。只要孩子一产生反感、不合作的情绪,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训诫内容就会一闪而过。新年计划:
1、在爆发情绪之前,深呼吸十次。问问自己:这样狂怒,是因为孩子刺激了我,还是我把工作或人际关系中或不顺带了回来?时时自问,可划清界线。
2、如果自己确实有愤懑,可以向孩子寻求安慰。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的管教中来,这对孩子不公平!第七件事:带动孩子走进自然
经常有妈妈议论自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冒;跟手机游戏机的黏性越来越大,视力越来越坏;生活能力特别差,照应自己的能力接近于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知不觉将孩子与大自然分割了开来,令孩子缺少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忍受严寒酷暑、亲近土地与原野的自由。孩子没有机会从事采摘、垂钓、搭帐篷等工作,没有机会体会一切生活都要以双手劳作来获得的自由与自豪。
法国作家西尔万• 泰松曾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6个月,后来他将这段生活写进了《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书中,他认为与自然的相处使自己更充实、生活能力成倍增长,对美的感悟力更深,心灵的丰富程度更完善。而这一切,都是自然的赐予。
也许有妈妈会反驳说:孩子光是双休日的培训班就要上两个整天,啥时有空带孩子出去?
作为妈妈,我们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就是把孩子的学习,与深入自然完全对立起来。在教育最发达的国度,比如芬兰,最先进的综合课程已经放在森林、原野中去上,孩子们穿上户外装,与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一起,锻炼在旷野中生存的能力。新年计划:
1、抽出时间来,带孩子去亲近自然。体味一下季节转换、农人劳作,观察动物迁徙。这里面就包含着地理、生物、科学的综合知识,也是写作变得有血有肉的根基。
2、启发孩子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比如实地看一下惊心动魄的垃圾围城、污水排放,让孩子有意识地成为环保卫士。引导、发动孩子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从小拥有善待自然环境的意识。
第三篇:妈妈一定要为儿子做好这14件事!为孩子收走了!
妈妈一定要为儿子做好这14件事!为孩子收走了!
孩子的成长,正如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充满朝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个成长敏感期,那在这样的特殊阶段,妈妈能够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做些什么呢?
一个人的成长会经历很多重要的转型期,有些是阶段性的,比如上幼儿园;有些则是里程碑式的,比如青春期。对于青春期而言,很多孩子可能从性格到行为都会来个大翻转,让我们大跌眼镜。
同时,青春期的男孩是会做一些蠢事的,这是一种天性。作为父母,我们幸好也曾经历过这段艰难岁月,所以根本不必对这个阶段的儿子大惊小怪。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和帮助儿子顺利度过这个转型期,把他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用我来告诉你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你每天都祈祷,你儿子不要惹出大麻烦,不要酗酒,不要碰毒品,不要丧身车祸,或者……
这样的祈祷可以不断继续下去。但是你对我所谓的“关键年份”——这些年份中,你儿子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改变他未来的人生——理解越透彻,你就能越好地帮助你儿子度过这些年月,并成功到达彼岸,将他培养成一个能较好适应环境的健康的成年人。初一到初三:青春期的男孩总是变化无常
每个青春期少年都会变得有些古怪。如果对此早有准备,你就不至于过分惊讶。变化无常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把青春期画成一幅图表,那张图将会布满弯曲起伏的线条。
如果你在儿子小时候,就与他建立起很好的关系,那就不必害怕你们的关系会突然变糟。的确,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你们的关系会有起伏,但是当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们的关系又会重新走上正轨。1.同龄人很重要,但提醒他尊重每个人
当儿子进入青春期,朋友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会花更多时间梳头打扮。你儿子正在创立自己的形象,而且他会尝试各种不同的身份。通常每一种身份都不会持续很久,因此,无需担心。但如果你儿子的行动变得隐秘,开始远离你,退出家庭活动,那你就应该当心了,是时候开始调查一番了。
在这个时期,你儿子的身体会持续不断地发生各种变化——青春痘纷纷冒出来,嗓子也开始变音。以前他从未对女孩子产生过兴趣,但是现在,他身上赫然显现了男性魅力。他也研究杂志封面或电视上那些英俊帅气、肌肉发达的男人们,他看起来丝毫没有那些美男的影子,这让他倍感挫折。他需要你的同情,也需要你的开导,让他可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同龄人会很重要,但是提醒你的儿子要尊重每一个人,而不只是他小团体中的那些孩子。他也应该尊重你,他的爸爸和兄弟姐妹们。你不应该容忍他有任何不得体的言行。
2.培养理财意识,从妈妈给的零花钱开始
让你的儿子学会管理他的钱很重要。把你一年中年花在儿子身上的钱都加起来——食物和生活用品,医药费还有别的费用——然后除以12。每个月初,把这笔钱给你的孩子。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你可以每周给他一次少量的钱。你应该向他解释,这笔零花钱是用来支付某些费用的,从一开始就给他列出费用清单,而且这笔钱必须维持一个月。在下个月之前,你不会再给他额外的钱。3.用奖励和责任引导他展望未来的生活
外面的世界是个可怕的世界,你必须向你儿子说明这一点。他不应该从他的伙伴那里了解到毒品、性等信息,而是应该从你这里。在青春期,你很有必要跟你儿子谈谈这样的话题。
你们何时展开这样的交谈呢?最好是在你儿子上六年级的时候。那些人可能叫你12岁的孩子吸食可卡因吗?不,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再过3年,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各种小药丸都会在他眼皮底下冒出来。
你不可能让你的儿子生活在真空中,但是你可以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这样,当他接触到时,他会把事情联系起来,记起妈妈过去说过的话。
这样做,你就正在帮助这个青春期少年展望未来的生活。你向他描绘出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这其中点缀着一些奖赏。但是,除了这些奖赏,他也必须承担起随之而来的责任和后果。高一到高三:动荡不安的青少年期
在这些年里,你可能不是每时每刻都喜欢你的儿子——让我告诉你,你儿子也不总是喜欢你——但是,你们俩会顺利度过这些艰难的岁月,成功抵达彼岸。这要求你们双方都要有点耐心。
以下是一个短小的指南,它能帮你们以更轻松、更幽默的方式顺利度过这些艰难岁月。
4.了解你儿子每天所处的环境
看看报纸、上上网,了解一下你儿子所在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更重要的是,倾听你儿子的内心。永远不要审问他,这只会让他闭上嘴,一直沉默下去。你应该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他会有所回应的。5.让家成为一个安全的港湾
家必须是一个让你儿子可以放松自己、回归自然的地方,即使是在他脾气暴躁之时。在家里,他不应该被迫说违心的话,也不应该做违心的事。他需要感受到你对他无条件的爱。6.留意他的行为
如果你注意到他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电脑上,当你进入到他房间时,他会吓一跳或者看起来很紧张,这时你最好查看一下他的上网历史记录。还有,如果你的儿子开始不在意自己的外表,也不吃饭,你必须清楚,有些孩子可能陷入抑郁情绪,需要你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消除这种负面情绪。7.想方设法了解他的朋友
特别注意认识你儿子的朋友。通常那意味着你得参加很多学校活动来了解他和谁在一起。你要做得巧妙一些。没有孩子愿意自己的妈妈盘问他的朋友,那会让他感到难堪。8.设定界限并坚持
在这个时期,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享有对家庭外出、规则和指导方针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规定儿子周五晚上10点之前必须回家,而他没有遵守,那他会失去一段时间内外出的权利。9.寻找奖励
抓住儿子做好事的美妙瞬间,把他好好赞扬一番。当你罕见地被他拥抱时,当他对你说:“妈妈,我爱你”时,请珍惜这些美好瞬间。可能很长时间以后,你才能再次听到这些话。
10.更多地关注他的内心,这才是长远的眼光!
把你挑剔的眼光尽量收敛起来。你可能不喜欢他绿色的头发,也不喜欢他的穿衣风格,但是只要他穿得还算体面,你就应该放他一马。反之,关注他的内心,因为那才是长远看来最重要的东西。11.他必须学会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家庭成员
当你的儿子考验你的时候,不要屈服。如果你让他逃脱惩罚,他就会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试图触犯你,让你改变主意。相反,如果他意识到妈妈说一不二,说到做到,那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局面,这不仅能完全改变他的态度,而且在家里他也会对你更加尊敬。12.面对儿子的挑衅,记住你才是权威
妈妈,不要低估你自己,你仍然手握所有的王牌。你的儿子可能有1米86,但你仍然是权威。因为现实就是,没有你的签名,他就不能参加网球队、足球队或田径队。你有很多武器能让他就范:参加体育项目、与小伙伴出去、得到零花钱。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连续性,好好执行那些你说了你会做的事。不要让步,即使他乞求你。一旦你的儿子得到了教训,他就不会再对妈妈的话置若罔闻。你也不必常年唠叨,因为那既让他愤怒万分,也让你身心俱疲。13.把他培养成一个关爱他人的孩子
十多岁的少年通常都非常自我中心。他会为自己考虑很多。他的头脑中充斥着有关“我、我、我”的种种想法。他不停地把自己与其他男孩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是否够好,还和其他男孩竞争想看看自己是否能追到那个女孩。
在这些充满了“我”的年月里,为什么不和你儿子一起,开展一些以他人为中心的家庭活动,来帮助你儿子把视野转移到自己以外的、那些不如他幸运的人们身上呢?
如果你想养育一个富有同情心、关爱他人的儿子,就给他一些可以让他同情的东西。社会上有很多让你儿子向他人提供帮助的机会,你只需好好找一找。一颗同情他人的心会让你儿子受益匪浅——也会让他身边的所有人受益匪浅——而且终身受益。
14.保持冷静,别计较小事
几百年来,父母们都在养育着他们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你并不是唯一一个经历这番狂野之旅的妈妈。
你的儿子会从你身上获得感情暗示。他会看着你如何处理他抛给你的高难度的弧线球。你,妈妈,决定了家里的情感温度。
因此,保持冷静。别计较那些小事,专注于关键问题。让家里的情感温度始终保持稳定,这从长远来看对所有人都非常有利。
第四篇:【推荐下载】这件事比雾霾更伤孩子,你却每天都在做
这件事比雾霾更伤孩子,你却每天都在做
假期跟妹妹小希聚了一下,她是母亲好友的女儿,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当地的一个公司。问她适不适应新工作,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她马上撅起嘴:“其他一切都挺好的,就是办公室有两个同事天天在聊家里那点儿事儿,神烦。”
跟小希说,你觉得烦可能是因为还没结婚,同事之间聊这些还是挺正常的。
“还结婚?我可不想结婚了,那俩同事就是前车之鉴。姐,你看到之前特别火的那篇网文了吗?就是我们公司那俩大姐日常抱怨的真实写照。”
说着,她从手机里给我找到了一个文章的截图,内容大致是一位已婚中年妇女的日常片段:
“想象一下:你伺候了一天客户,把儿子接上车,途中在班级家长微信群里参与暑假补课讨论,回家打发儿子去洗澡,开洗衣机洗他一天的脏衣烂袜,进厨房做菜,油烟机太久没洗都滴油了,周末得叫人来洗,老公回来,臭袜子脱了再踩木地板!儿子洗完澡就开始看动画,逼他去背半小时单词,饭菜上桌,两个男的连碗都不拿就在桌前等着,老公吃到一半说婆婆要来住一个月,吃完没人洗碗,老公去看球了,儿子在作业本底下藏着漫画,抽出来撕了,逼老公去洗澡……”
看完之后,不禁唏嘘。身边有几个人总用这样的语气描述每日的生活,难怪小丫头不想结婚了。过度抱怨 不该成为你的日常
其实抱怨是咱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常去做的事情。
雾霾肆虐,房价虚高,网络媒体上源源不断的各种负面新闻,家中日常的鸡毛蒜皮……每件事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
当抱怨过后,我们也许会得到同情和安慰,让心情舒缓。也许会引发他人共鸣,让我们自己得到认同;也许会通过这样做,把积郁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倾倒出去,感觉轻松不少。可是抱怨这种事情,跟运动和看书的道理类似,都是日久见影响。
锻炼跟不锻炼的人,阅读的人跟不阅读的人,在几天之内没什么区别。隔着一两个月看,似乎也差异不大。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看,绝对差异明显。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抱怨”,而是让抱怨成为自己的日常,让抱怨像雾霾一样,笼罩自己的生活。过度抱怨 最伤的人是自己
它会贬损你的形象,破坏你的人际。
常上微博的朋友,应该会发现隔段时间,汪峰的前妻葛荟婕和黄奕的前夫黄毅清就会登上热搜榜。原因无他,基本就是又发文攻击了各自前夫和前妻。最初舆论对二人是抱有同情的,支持二者的也不占少数。
随着两人“无休止攻击”模式的开启,舆论变成了“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双方应该都有问题。
而如今,网友们几乎对两人已经厌倦,都在质疑他们为何口口声声为孩子考虑,却在不停的撕破双方的脸皮,让孩子陷入难堪。也懒得再看他们的发声。活脱脱现实版祥林嫂的故事。
婚姻中的是非对错,外人一般难以知晓。适当的抱怨是会赢得舆论,但过度的抱怨,非
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把自身变成一个“怨妇”的形象。
而谁又会信任一个满满负能量的人,给予他难得的机会和百分百的认同呢? 过度抱怨 会伤害你的家庭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多少夫妻,耗尽一生做了彼此的差评师!》。里面有两个隐去了名字的例子,但是却好像十分普遍,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发生过。
比如一位女士厨艺了得,聚餐的人都由衷赞叹,她的丈夫却从来没有夸奖过。并在发现儿子裤子上染上了一块儿颜料后,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妻子“怎么当妈的”。
女士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饭菜做得营养可口。但就因为孩子不小心把裤子弄脏一点,这一切在丈夫眼中就一笔勾销,成了他口中不负责任的妈妈。
还有一位男士谦和有礼,但太太会一直找毛病攻击他。比如他开个车,妻子会一直抱怨: “哎呀,刚才明明该下高架的,你没长眼睛啊!”“那里是单行道哎,你还准备拐进去?”“那个傻帽居然冲我们死按喇叭,赶紧超过他啊!”“你是我见过的开车最怂的人!”……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可以想见,长此以往,夫妻双方的感情会变得多么寡淡。本应彼此欣赏彼此扶持的两个人,渐渐变成了彼此嫌弃,彼此心寒的“冤家”。
而孩子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他是无法学会心怀感恩的。他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只有挑剔指责,尖酸刻薄。
实际上,正是抱怨毁了幸福的婚姻和原本应该善良懂事的孩子。过度抱怨 会引发更差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出名的论断,被称之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也就是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论断的提出者费斯汀格举了一个例子。大致是:
丈夫把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后去洗澡。妻子担心手表被淋湿,就拿去放在桌子上。随后儿子拿面包时把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丈夫气得责骂了妻子,双方开始争吵。
又因为吵架,导致丈夫出门忘带公文包,妻子慌张帮助丈夫送东西却撞到了水果摊,儿子参加比赛本有机会夺冠,却因为心情不佳,首轮被淘汰等等一系列恶果。引发一切的,不过就是一块儿手表。它不过占整个事件的10%,后面的才是90%。如果最初丈夫能够理解妻子的好意,能够原谅儿子的过失。或者妻子能够理解丈夫因为手表打碎而产生的冲动烦躁,多一点点宽容。事情的结果就会发生改变。
这有点像我们文化中所说的所谓造业之因。心怀善念,彼此理解、感恩,多数事情都能大事化小,和谐处置。满腹牢骚,恶语伤人,多数时候会小事化大,两败俱伤。过度抱怨
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
很多人说“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这种话是毒鸡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是不可否认,行动的力量确实远大于坐以待毙,喋喋不休。我的一位同事小常就有类似的经历。
她家中有个小她很多的妹妹,今年12岁。小常妈妈因为一些原因,生下妹妹就离开家,爸爸工作又很忙,同事这个妹妹,基本是由同事一手带大的。
我们曾好奇的问,妹妹出生时,你自己不过就是十二三的小孩子,怎么能带好另一个小
婴儿呢?
同事说其实自己最初也很累,在妹妹捣乱的时候,也会对妹妹大吼大叫,天天抱怨,觉得特别委屈,甚至无数次都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不要孩子了。
可是后来妹妹渐渐能说话,能走了,她就发现了一个带孩子的绝招:“向孩子寻求帮助”。
同事说她有一次实在累了,就躺在沙发上,为了让妹妹安静一点,就跟4岁不到的妹妹说:“你看姐姐累一天了,你帮姐姐捶捶背好不好?”
她妹妹就特别有积极性的给她捶背,小手没什么劲,但是非常努力在做。
再后来同事就开始有意识的跟妹妹求助,“姐姐要做饭,你帮姐姐把菜摘一下好不好”,“姐姐一个人洗不了这么多衣服,你帮姐姐洗几件呗”……
同事说后来妹妹就特别好带了,妹妹把自己当成大人,特别乐于助人,而且为自己从小到大帮助了很多人而倍感骄傲。
我曾见过一些父母,也是因为孩子什么家务都不会做而烦恼不已。
但是当建议教给孩子一些家务技能,制定一些奖惩措施的时候,父母们又会为孩子开脱:他们学习太忙了,他们越帮越忙,算了算了。而后不久又开始抱怨,周而复始。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首先就是父母要成为幸福的养育者。
当你抱怨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自己在面对一个挑战和困难。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着手去做一些改变。哪怕看起来很微小或者很徒劳,但是也远胜过把自己置身于毫无还手之力的状态。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热爱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心怀阳光,减少抱怨。tips:内容仅供了解和参考.
第五篇:英语培训学校:成绩很重要,但对于孩子,这11件事一件不能少!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英语培训学校:成绩很重要,但对于孩子,这11件事一件不能少!
说起孩子,家长们可能马上就要想到成绩了,可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会长大也要自己生存。所以于他来说,以下11件事情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引起家长们重视!
1.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
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会得到认可。
而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3.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5.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外教一对一
6.不断探索的经历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完成月度“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8.指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9.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外教一对一
10.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http://www.xiexiebang.com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a.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
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b.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11.定期参与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