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顾晨筱---读《新世纪儿童动物百科》有感
读《新世纪儿童动物百科》有感
我们班的同学读过许许多多的书,如《西游记》、《草房子》等。我也不例外,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等我都读过,但我最爱读《新世纪儿童动物百科》。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科学知识,分为动物、昆虫、恐龙三类。我最喜欢的是恐龙类有关知识,因为我是个恐龙迷。下面,我讲几个知识好让你们知道本书的大体内容,以及给我的启示。
每类知识篇分为主要内容、延伸知识、小博士园地和趣话四个部分,如:为什么小猪会争着吃母猪的奶?大家也许会发现小猪好像正在争奶吃,其实小猪是在找自己上一次喝奶的地方,它们每次喝奶地方相同,这是我从知道的知识。
还有恐龙化石知识。恐龙早已灭绝了,但其化石还在。科学家们不畏艰辛,一次又一次地从地底下发掘出恐龙化石,研究远古时代恐龙的生活习性,让我们对遥远的过去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是多么的了不起呀!这就如我们的学习一样,同样要努力,同样要时间,同样要坚持,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只能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可以失败,但决不可以气馁,否则就等于前功尽弃。许多名言都教育着我们要勤奋,勤奋可以成功,勤奋可以让我们拥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本书有许多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像海水的动力为什么可以发电,我至今还不明白,但科学家们早已知晓了。所以,对任何不懂的事,都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会去搞明白,当然搞明白也不是容易的事。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可以让人做事、工作方便的仪器。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勤奋上进,做一个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坚持不懈的人,去发现还未解开的谜团,做一个有用之才,为创建美好家园作贡献。
第二篇:读新世纪教师素养有感
读《新世纪教师素养》有感
读了整一学年的《新世纪教师素养》这本书后,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的同时,又对于漪老师的言论深为折服。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名师之述好矣!其实,毕生的经验之谈,又怎一个好字了得!在教育教学中身为新世纪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优质素养,于漪老师已经阐述得非常详尽而又独到。
最近我又抽空阅读了《新世纪教师素养》,使我学会如何建构生命课堂,并且明确了下列问题: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新课堂的特点是什么?教师的课堂行为应发生哪些转换?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益?怎样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下面是读书笔记摘要:
一、教师课堂行为要变化: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向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二、变“课本剧”为“教育诗”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变“课本剧”为“教育诗”。“教育诗”有三重含义:变计划性课堂为计划性和生成性互补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
1、变计划性课堂为计划性和生成性互补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流程。
2、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重点: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3、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和,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
2、要在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同时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形象直观和化难为易而代替学生的思维。
3、要通过网络使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会学,创造性地学习,我们要给学生猎枪,而不是个干粮。
4、要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5、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不要一位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要善于继承优秀的经验。
6、不要让网络取代教师,教师要发挥自己作为主导者的地位,我们反对教师一位地对学生
进行灌输,但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
7、该出手时才出手,不可滥用网络。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于网络。通过阅读我觉得师德是教师的根本,师德修养比教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最具有灵魂性的工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公民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现在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德育素养,要求我们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所以有以下几点感悟共勉:
1、一 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2、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必须有对职业的忠诚(对得起这份工作);
3、作为一种事业,教师必须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得起学生);
4、教师的价值既体现在职业上,更体现在事业上,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场所,展示才能的舞台,学校发展依赖教职工精神上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师德”自古是教师神圣的象征,是教师令人尊敬的根本。中国古代就把优秀教师尊称“圣贤”。那时,教师们也把“圣贤”当作榜样。但时代变了,教师的身份,工作的条件,社会的要求,现代理念等因素都影响着教师世界观的形成。那么,新世纪“师德”标准是什么?如何拥有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师德”?这些决定中国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困扰着许多教师。本人读了《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边读边思考,逐渐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有了许多的体会。
有人说教育是启人心智,育人心德的过程。我想古今中外对教育的评说都是如此。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这就要求新时期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都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就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师德建设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也亟待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这正是《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编辑出版的意义所在。这本书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标准,内涵和外延都有详细的阐述,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本好的教科书。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若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路标,纵然你的水平再高,教育的方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的思想、行为,情感都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为学生成长的无声路标,这种无声路标将在学生的心灵形成孩子进步的内在动力。我想,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洒进孩子心灵的“阳光”,如同引导孩子成长的“无声路标”。读着这本书使我的教师生涯有了归宿感。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在这一年中,我深深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清贫,但精神生活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我都心潮激动,有融入圣洁情境的感觉,似乎生命价值在教师工作中得到了升华。每当淳淳教诲和优良师德潜移默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都欣喜异常,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从事教师职业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师工作是社会少有的净土,一生从教会有无比的光荣和幸福感,是图清净的人获取高尚情操的理想职业。教师职业道德就寓含在甘愿清
贫,乐于奉献之中。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教师职业认识更上一层楼。一年的工作经历,更使我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中,最大的意义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烦恼;因他们的退步而沮丧;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望,有时也会感到很累,很烦。但是高尚教师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强烈的责任不断激励着教师用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培养,这是对教师的极大信任。教师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 “教育是爱的职业。”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道德修养的人生写照。
读着这本书,我似乎感觉自己人生意义有了新的寄托。每当我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的双眸,一颗颗无邪的心灵;当课间泡在孩子中间,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得到陶冶,那么得到满足,犹如身在山水之中,心灵也得到洗涤。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新世纪教师的人生意义就寄托在孩子成长之间。
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新世纪教师定位的认识达得新的层次。新世纪,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以培养高素质建设者的要求,做好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有“爱”,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路标”,更是培养孩子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求新知欲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位不断进取的人,是与学生一道成长的人。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教师的教育生命更有限,而教育事业则是无限的。教师的生命要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新世纪教师要在教育岗位上,经络春秋,苦心耕耘,用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去促进学生成长!
这一个学年我因读了《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而其乐融融。更通过读这本书达到修身养性而提升了生命质量。
滨江小学:吴琼
第三篇:读顾靖《永不放弃——尖兵成长法则》有感
一支素笔写兵心
--读顾靖《永不放弃——尖兵成长法则》有感
文/陶昱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片热土培养了无数爱国尚武的好儿女。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某红军旅战士顾靖就是其中一位。1992年出生的顾靖,是襄阳宜城人,2009年12月入伍。作为90后,一名热爱文学的青年军人,他给我的印象很好:为人谦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近日,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了顾靖的长篇军旅小说《永不放弃——尖兵成长法则》。通读这部作品,我有几点感想。
浓郁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军人,他在完成好军事训练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发挥写作特长。全书31万字全部是顾靖在担任班长期间所创作,他常常白天训练,晚上加班写作,有时加完班还接着站岗。还有多次灵感来了,他直接在靶壕里利用靶纸记录,这些辛劳的付出为这本书成为“全方位展示最真实军营、最真实战士”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入伍8年来,他始终聚焦基层官兵,讴歌热血军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各级报刊、网站发表作品1000余篇(幅),编剧、制作数部脍炙人口的军旅题材影视作品,著有中长篇小说100余万字,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所带班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倘若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没有执著追求的精神,顾靖是不能取得这些成绩的。全书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金刚钻”精神为核心,讲述了在2009年10万大学生入军营的时代背景下,性格叛逆的大学生士兵秦锐初入军营,却来到赫赫有名的“红九连”。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他不断校正人生航向,挑战极限,突破自己,最终实现了人生蜕变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时代主旋律,因而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擅于找准切入点,提升文章主题。多年的写作实践,练就了顾靖写作视角独特,提升主题的本领。这是的他的基本素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特别是在这个理想与现实看似矛盾的世界。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书中“钻尖”这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秦锐,那个桀骜不驯的新兵仿佛从某一方面映射着这样一批满是热血的青年士兵,从2009年到2017年,大学生士兵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成为部队这些年重要的兵源群体,他们走过了文凭自信,走过了知识代言,却也有部分人一度成为军事后进,就这样跌跌撞撞走过自己的军旅生涯。当然,我们不能强求一个摸索着成长的青年做出多么老练成熟的姿态,这本书中的态度让我看到了每一个热血青年在军营中的成长:一次次精疲力尽后,一次次突破自己中,我明白了奋斗的青春是有多踏实……“红九连的兵走出去要像红九连兵的样子,骨子里透着一股刚硬和自豪,血液里流淌的是荣誉和骄傲。”荣誉这个词,在我的记忆里是逐渐雕刻进去的。我也和那些大学生士兵一样,从地方院校入伍到提干,只不过我们的岗位不同罢了。书生气太重是这些人的通病,荣誉和个人主义是放不到一起的,凡事都为了个人,就算荣誉再多也不过沾沾自喜,相反,在红九连,荣誉都是为了集体的。书中描述的林忠、成石都是作者身边活生生的老班长,角色并不代表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这类人就生活在这个“拿荣誉当饭吃”的连队。很多人都说荣誉不能当饭吃,但是人绝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的,有时候也要有一点“念想”。战士就是为了一种使命和责任活着。他们肩负着天下安危,你说伟大不伟大?他们也是二十岁左右的孩子,你说辛苦不辛苦?但他们更是共和国的守护者,你说感动不感动?所以,继续前行吧,像个战士一样,永不放弃!
人物刻画意识有待增强。看完顾靖的小说,不禁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那部热剧《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以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征服了广大观众,秦锐所体现的“金刚钻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部电视剧里没有一名女主角,《永不放弃——尖兵成长法则》同样也没有。这是我认为这本书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毕竟许三多是一个普通老实憨厚的农村兵,而秦锐不同,他是才艺多能的城市大学生,作者作为90后作家,在写作上,也应该大胆些。毕竟“军中的男儿也有情,也愿伴你走天涯”。
《永不放弃——尖兵成长法则》是顾靖写作路上的第一道足迹,已有这些可圈可点之处,实属难能可贵。祝愿他能继续发挥优长,以笔作枪,为官兵代言,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陶昱,现役军人,2015年出版个人作品集《戎笔追梦》(长江出版社),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发表文章1000余篇。
第四篇: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当我第一次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幼儿教师,单靠自己专业知识和现有的实际经验去了解幼儿的心灵世界,和他们真正所需要的幸福快乐相差甚远。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这对于我来说,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可当我再一次读完《指南》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
《指南》和《刚要》一样,把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但《指南》相对于《纲要》来说,它把幼儿五大领域讲得更详细,具体、让读者一目了然。《指南》又把每个领域按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和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和发展目标都是对3——
4、4——
5、5——6岁三个年龄阶段幼儿所提出的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则给幼儿老师和家长列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和方法。这些让我们更清楚认识到每个年龄阶段幼儿应达到怎样的水平。使老师和家长对幼儿更好的实施保育和教育。
在语言目标中,提出了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时期,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要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语
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自由与成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幼儿与他人交谈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的一些愿望。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讲故事,听故事活动,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多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一起看书,讲故事,引导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讲话,不能当别人还没讲完,就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培养幼儿要等别人讲完,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幼儿讲话时,语言要简短,注意结合情景,以便于幼儿理解。这些目标对我们今后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大致发展水平提出了参考依据。
在人际交往目标中,小班幼儿(3—4岁)这一阶段提到了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教育建议则是主动亲近幼儿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验交往的快乐。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客人来访时,鼓励幼儿大胆接触和交谈,鼓励参与小朋友游戏,感受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在这一目标中,我现带的小班中就有这么一个幼儿,他叫余杰,由于小朋友性格倾于内向一点,每次我带全体幼儿到户外游戏滑滑梯时,余杰小朋友都是充当旁观者,都是坐
在边上看着小朋友玩。一天户外滑滑梯时,我就走到他面前,蹲下去摸着他的头说;余杰“你怎么不和小朋友玩呢”?他的回答就是一句“我不想玩”,然后,我又接着问:“你是不是害怕跌倒或者是小朋友不和你玩”?他不说话。于是,我就想,从余杰眼神中能看出他是很想玩的,可为什么,他给我的回答是:“不想玩呢”!
我琢磨了很久,联想到《指南》中就有这一目标,我就借鉴了“人际交往目标”中的教育建议和方法。每到户外活动时,我就带几个小朋友主动地去接近他,主动和他说话,和他一起玩,给他们分配一些小任务让他们几个去完成。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余杰小朋友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的他是那么胆怯、内向。现在,活泼开朗了很多,每天都能见到他小脸蛋上的笑容。我觉得《指南》越来越值得珍藏了,每天只要抽一点时间看一下,定会让我受益匪浅。
既然选择了幼教,我就更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幼教充满热情和兴趣,对幼儿充满责任心、爱心,去爱每一个幼儿,让每个幼儿感受到师爱如母爱。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童年是短暂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回什么。我们绝不能用成人眼光去看待幼儿,让幼儿做做不到的事,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现有的水平。我们就放开手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完成它,而不是包
办代替,剥夺孩子的自主能力。如今有了《指南》的引领作用,我将不断学习《指南》,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知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姓名:李梅仙性别:女年龄:22岁工作单位:威宁县新发乡中心幼儿园
通讯地址:威宁县新发乡联合村欧坪组
联系电话:***
第五篇:读《凯蒂的幸福时光》有感-四年级一班付悦晨亲子共读读后感
读《凯蒂的幸福时光》有感
金海岸小学四年级一班付悦晨亲子共读读后感
寒假快结束的时候,与女儿共同读了一本泰国作家写的《凯蒂的幸福时光》。每晚睡前女儿都要我读一段给她听,不厚的一本书,让我们两个都有相当的感触。
起初看到这本书,我们都认为大概就是写一个小女孩幸福快乐的生活故事,再加上封面上唯美的配画,给人感觉很轻松,可看到背面的书评和内容简介,才发现书里有爱有悲伤,有家庭有死亡,而且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美得出奇”,带着一连串的疑惑,我们走进了凯蒂的幸福时光。
凯蒂是一个漂亮懂事的泰国小女孩,跟她的外公外婆住在她们的“水上之家”,那里有她的好朋友,有古老的棚屋,有撒下绿荫的合欢树,有外公的平底船,有童年欢乐的幸福时光,也有困惑,那就是她已经记不得妈妈的样子,但她对妈妈思念却始终深埋在心里。直到有一天,妈妈的朋友把她带到妈妈身边,在“海边之家”一切真相慢慢揭开。妈妈生病了,无力照顾凯蒂,在一次意外中险些失去凯蒂,妈妈祈祷愿意用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交换凯蒂的安全,因为她知道自己残留的生命已不足以交换。对于母亲,没有比失去自己的孩子更加痛心的事了,凯蒂安全了,妈妈最终离开了凯蒂。
在妈妈生命的最后时光,跟凯蒂做了最后的团聚,在妈妈“城里的家”,也是凯蒂小时候住的家里,凯蒂渐渐了解了妈妈的一生,妈妈爱凯蒂,虽然没能看护凯蒂成长,她却在最后能动的时候,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归整在一间房间中,她希望有一开凯蒂能亲自来发掘、了解。凯蒂爱妈妈,看着妈妈的礼物,凯蒂很幸福,她感觉妈妈就在身旁,给她讲述过去的生活。带着妈妈的爱,凯蒂回到了“水上之家”,又投入了老棚屋、合欢树、平底船、好朋友的幸福生活。
故事很简单,却写出的不简单的幸福,不平凡的爱,美丽的景物描写,让人尤如身临其境,孩子听完了也念念不忘凯蒂那悠闲、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也许与凯蒂相比,孩子的现实生活远不如她来得幸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