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论文[样例5]

时间:2019-05-14 12:3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论文》。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论文

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

【摘要】经济外交作为一个概念,在最近几年日渐热门起来,它同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首先,经济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当中的一个突出因素;其次,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调动大国关系走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经济规则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的走势,建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各国综合竞争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崭新局面。中国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做出不少贡献。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为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对于当今中国来说,经济外交已经上升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的经济外交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而“一带一路”正是中国经济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战略构想的背景进展状况多元解读民生意义

【引言】“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正文】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背景

从国际环境出发,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不景气,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也面临着需求疲弱、增长势头分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解决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例如,基础设施滞后就是一个瓶颈,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在于打造一个大范围的合作构架,让各方都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形成广泛的互联互通。如此,便能够共同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谋求一些长远的增长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还要盘活经济,寻求一个共赢的结果,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讲,如今各国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来努力做出贡献,应对这些问题。

就当前国内局势来讲,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有很多积极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包括我们自身发展质量的问题,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中国经济实际上现在面临着一些阶段性的新变化:首先,中国已经由净资本引入国向净资本输出国在转变;第二个变化是中国在资本输出的过程当中也在带动着中国的产业向国外转移,由此也带来一些新的压力,比如,我们面临着富余产能怎么样走向世界的问题。中国自己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联动,也需要国内和国外的联动,这样形成一个巨大的合作框架、一个合作的网络,既带动中国经济,也会更强有力的带动世界和区域经济。

二.”一带一路”进展状况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进展。第一个进展是得到了各方面广泛的响应,如今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参与。第二个进展是刚开始提出的设想正在进一步的细化,正在向可操作性的方案迈进。第三个进展也是受到强烈关注的,就是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支撑性的机制,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正在有序稳步向前迈进。第四个进展是一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的项目也在稳步地向前推进。我们不难看出,“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经济外交新战略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日益成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三.”一带一路“的多元解读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其中包括有人说它是另一个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的倡议发起者更多地倾向于认为它是整个欧亚大陆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就是整个欧亚大陆这个大鹏腾飞的两只翅膀,这两只翅膀同时煽动起来,将为整个欧亚大陆,为亚太地区注入强大的活力。王毅外长曾经非常形象地说,“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一起合奏的一部交响乐,而不是中国自弹自唱的一部独奏曲。”正如“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所说的那样,“一带一路”建设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各国的加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民生意义

对于广大百姓而言,“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远的将来,坐高铁或者驾车走高速公路去欧洲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除了陆路交通,空中往来也更加便捷,不仅是中国辐射出去的航线,“一带一路”上相关国家之间的航线,都有望大幅增加,与之相伴,出行沿途国家机票价格也将更加实惠。而如今大热的“海淘”将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贸易通关和国际运输便利化将促进“海淘”范围扩大,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商品的跨境购买更容易,价格更便宜,品种更丰富;而“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则意味着海淘更规范、更方便、更安心,能买到更有特色的商品;海外贸易,将享受“降低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这一政策。将来,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手续将更简单、交税更少,机会更多;而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这也将为贸易结算提供更大便利。同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也被写进了文件里。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护照将会变得更给力,中国公民“说走就走”的选择也将更多元化。人才交流和教育合作,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愿景与行动》,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同时也会让中国学生增加留学国家的选择余地——可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学习。未来,青年人就业和创业的地理版图都将扩大,年轻人们将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频繁的民间友好交流中,“一带一路”国家间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友好战略关系,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大国形象,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略的力量。

【后言】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共创辉煌。中国梦、世界梦、每个人的梦,筑牢“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外交新形势下的战略要求,更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第二篇: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重点

摘要:“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发布,获得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响应。宣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路线图。“一带一路”的立体布局日趋清晰,同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我国分别同俄罗斯、欧洲签署了发展规划对接的联合声明,使“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两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也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正文: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结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剧锦文

经济日报[N]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4/2 第13版 [2] 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 人民出版社2015 [3] 冯并著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M] 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第三篇:2015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与福建自贸区建设

班级: 网络1413 论文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关键词:“一带一路”;自贸区。

正文: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福建自贸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

1、特殊地位

(1)历史上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

我省的泉州、福州和漳州,都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其中,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即宋元时期的主港之一,被誉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曾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密切往来,海外贸易的繁盛给泉州带来丰富的多元宗教、民族、文化,并与当地宗教、民族、文化相融合共发展。福州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通商口岸,唐、五代时达到全盛,与广州、扬州、明州并列为唐代四大贸易港口,明代随着郑和船队在此驻泊与扬航,福州港的商贸地位不断提升。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是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是这一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

2、独特作用

(1)发挥海西的先行先试作用。福建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可以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和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先行先试优势,积极作为,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区。

(2)发挥闽籍华侨华人深厚的人脉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核心要靠人。综观历史上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靠人走出来的、靠人干出来的,其中华侨华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见证者和实践者。目前华侨华人已经融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挥好他们的人脉作用,既是我国实现与周边地区全面融合的关键,也是福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重要特色。据统计,东南亚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1000多万祖籍福建,2012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中,东南亚华商有30位,24位是闽籍。加上与东盟关系紧密的两岸三地闽籍人脉资源,“海外福建”人的总数不比现有福建人口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剧锦文 经济日报 2015/4/2 第13版

第四篇:一带一路形势政策论文

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全局部署中的一大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整体和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总体性引领作用。本文简要结合目前的世情论述一下“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途径。

关键字:“一带一路”、意义 一带:

一带一路中的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其合作重点地区在于俄罗斯、中亚、中东、欧洲。

俄官方通过2014年《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对“一带”表明了支持。俄政策界也阐明俄是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共建“一带一路”对中俄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强调“一带”的提出有助于促进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推动中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合作,进而防范域外政治势力的干扰。中亚五国及蒙古的领导人及主要官员近期通过双边访问、官方文件等肯定了“一带”建设对本国及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均表达了响应和参与“一带”具体项目合作的积极姿态。东欧国家对“一带”热情较高,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和官员均表示本国处在欧亚交通要道的关键位置,愿在交通等领域积极共建“一带”进程。2014年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期间,海合会轮值国主席表示各成员国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法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等国官员和媒体表示,“一带”不仅是经济机遇,也符合各方长远安全利益,欧洲不应错过。一路:

一带一路中的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其合作重点在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

2014年8月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东盟各国外长表示中国提出的“2+7”合作倡议显示了推动东盟—中国关系的诚意和决心,泰国外交部常务次长表示东盟各国愿打造东盟—中国未来关系新的“钻石十年”,推进东盟—中国关系自贸区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深化互联互通建设,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持并愿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拉贾•莫汉等印度战略界学者认为,尽管印度“一带一路”存在许多保留,但印度无法阻止邻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与中国合作,更不应阻挠中国在该地区发起的丝绸之路倡议,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并影响这一行动计划。此外,一部分印度舆论从竞争角度解读“一带一路”,并称莫迪政府最近提出了利用印度“历史、文化和地理优势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竞争”的Mausam计划,规划了一个“印度主导的海洋世界”,包括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经过伊朗覆盖整个南亚,向东则通过马六甲海峡和泰国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地区。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南亚期间,作为印度洋沿岸重要岛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均表示希望积极加入“一路”建设。

舆论方向: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态度较为积极,舆论环境有利于两项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政策手段、前景及影响在沿线及域外国家引起热烈讨论,相关舆论既有积极和期待的一面,也有消极和疑虑的一面。应该正视的是,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国家官方、政策研究及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等主体开展对外传播,对“一带一路”进行更为全面、准确和务实的宣介,及时纠正误解、减少疑虑,创造积极的国际舆论氛围。

发展途径:

(一)针对周边及沿线国家:避免将倡议战略化和地缘政治化,强调和平共赢性质

部分国际舆论将“一带一路”解读为中国向周边及欧亚大陆推行的具有扩张性质的地缘政治战略,曲解和误读倡议的目的和意图。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所阐述,“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针对相关误读和疑虑,宜积极主动确立对外传播中的话语主导权,避免部分舆论将倡议政治化、战略化甚至军事化,并应主动突出“一带一路”的和平共赢性质,及其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继承性和一致性。

(二)针对域内外大国(美俄印欧等):强调倡议的合作性和非排他性

在“一带一路”沿线,各主要大国也提出了一系列地区合作倡议,包括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多边经济合作等。针对美俄印欧等域内外大国,应主动强调倡议的合作性、开放性、非排他性和互利共赢性,淡化其对抗性;针对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应积极营造“一带一路”建设中多方参与的氛围,探索与相关组织框架下现有倡议、项目等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和方式。

(三)针对相关国家及其民众:在具体地区和领域探索和夯实互利平等共赢合作的基础

一是针对域内外大国做好增信释疑工作。

二是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以平等互利的姿态开展合作,充分倾听和考虑相关国家内部企业、社会及民众的利益和诉求。

三是与沿线存在争端的国家妥善处理好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敏感问题。以南海争端为例,推动南海合作共赢是增强我与东盟国家相互信任、降低“一路”建设障碍的必经之路。

这“五通”从政策到民心,从道路到贸易,乃至货币,可谓虚实结合、重点突出,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机制,落实了内容。而贯穿并统领“五通”的,就是“丝路精神”,就是古代丝路各国共同创造的丝路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战略堪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招,“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活棋,是理念价值与交流方式、合作机制、具体措施相结合的最佳载体。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下载【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论文[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论文[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推荐阅读)

    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课程:形式与政策 姓名:11111 班级:11111 学号:11111111111 日期:2016年1月9日 一带一路 【摘要】: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

    形势与政策论文--香港一带一路

    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抓住时代机遇,助力经济发展 ——香港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如何担当好“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关键字:一带一路战略 香港优势与劣势 扬长避短 金融......

    2017形势与政策分析-一带一路(最新)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观后感

    观《一带一路》有感 ——沧海桑田,机遇与挑战的战歌 引言: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章,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

    “一带一路”形势政策分析[推荐]

    “一带一路”形势政策分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

    2021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2021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通用3篇】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