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合集)

时间:2019-05-14 12:4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

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人口状况及社会形势,浅谈开放二胎政策在中国经济、女性就业、教育这几个方面上的影响。【关键词】开放二胎 经济 女性就业 教育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人口面临新的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快速下降。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4%-1.5%的水平,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如果尽快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可以缓解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养老金空账危机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否则,越晚“放开二胎”,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将会越大。

二、开放二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拉动相关产业链经济增长

放开二胎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中长期对老龄化的缓冲;对于经济趋势的短期影响相对有限。但即便如此,全面放开二胎则相当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找到了一个理论上的均衡解(具体效果要待事后验证),对中国资产在预期上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而且,部分直接关联产业仍将会从婴儿潮中受益。按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粗略估算,二胎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1600亿。

短期内,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2)“放开二胎”对稳定房价的作用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情况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为明显。目前房价过高,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范围,房价上涨趋势不变,那么楼市泡沫破裂,房价大跌不久就将成为现实。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一旦发生崩盘,必将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中长期来看,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的需求。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胎,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胎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收益,促进楼市刚性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和软着陆,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过渡。

(3)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的一轮人口红利形成,其对中国GDP潜在增速的贡献将逐渐上升。

三、开放二胎政策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放开二胎”可使人口结构变化趋于正常,避免社保基金的崩盘危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成为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的逆转,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在2011年降到谷底(0.38),随后开始缓慢上升,2020年将升至0.4,2033年升至0.5以上。

如果继续坚持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放开二胎”,那么按照联合国的预测,本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口抚养比依然持续上升,2070年将达到0.8的超高水平,即4个劳动力至少需要供养2个老人和1个小孩。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放开二胎”将使得年轻人口得以迅速增加,这能够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劳动人口增多,加上科技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样老人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不会发生社保空账甚至崩盘危机。

四、开放二胎政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

开放二胎政策无疑会给女性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女性享有孕假和产假的权利,虽是保障了妇女的权益,却不可避免的使女性就业更加困难。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每一胎公司都不得不为女职工放产前假、产假、哺乳假、保胎假,不仅损失了员工在这段时间内为公司创造效益的机会,还要按照劳动时间给妇女支付薪资。所以,开放二胎使女性就业更加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关部门能对相关政策做一些调整,比如女性生育丈夫的单位也发放补助,或者女性生育期间带薪休假的工资由民政局或其他社会保障部门支付,公司只要做到批假,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女性就业问题。

四、开放二胎政策对教育的影响(1)对早教行业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预计2017年将会出现生育高峰,这对早教行业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一笔资源储备。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今众多家长迫切渴望的要求,因此,早教行业也将随着二胎开放政策迎来爆发式增长。

(2)给中考、高考考生造成升学压力,公共教育资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就拿今年江苏省高考减招一事来说,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江苏本省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江苏省将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安排到中西部省份。此决策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家长们纷纷表示抗议。家长的反应,无疑是映射激烈的高考竞争的一面镜子。

与生育政策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到来。要多种渠道丰富教育资源,既大力发展公办学校,也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投入、拓展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深化城乡、校际教师交流,将超编学校教师调配交流至缺编学校。加大内部调控,加强学段分流,明确超编明显的学段教师经过培训分流至缺编的其他学段,如初中教师向小学分流。开展中小学教师跨学科培训,调优同一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结构和人数配置。

五、顺应潮流,积极应对。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有利于促进解决独生子女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促进独生子女的社会化,使他们融入社会,多接触社会,改善他们的社会与家庭环境,有利于完善孩子们的人格,从根本上说,这是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同时这也会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这对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有着巨大的意义,这是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第二篇:政治开放二胎政策

开放二胎政策

2013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决议》提出,坚持计划神域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单独”二胎政策),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政策理解

要了解“单独”二胎政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二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七)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八)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九)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有其他特殊情形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需经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然而“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

二、原因

国家会什么会开放二胎政策呢?首先,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妇女总生育率为1.5-1.6,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总和生育率2.1;据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两亿人,中国的人口结构在今后的20年至30年之内将严重老化,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口问题引发的问题急需解决,如: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养老金空账危机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三、放开二胎的好处

1.“一方面是老龄化加速,另一方面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已经进入了减少阶段。”原新说,适当的放宽生育政策,将促进人口结构性问题向良性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决定》对单独二胎政策的明确,积极而正面地回应了民意渴望、专家呼吁。民间热议也将就此告一段落,未来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历史也将就此结束,独生子女带来的五伦不全、成长不利、素质降低等弊端也将得到改善。可以说,在当前这个关键节点上,对单独二胎进行调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首先在人口政策本身的层面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独生子女政策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对于人口的过度控制使得出生率急剧下降,并始终处于低增长率的阶段,至2013年劳动人口到达峰值,之后将会出现负增长。

其次是对整个人口政策调整起着前哨站的作用。单独二胎的放开,也可以作为检验生育愿望,试探人口增长情况的前哨站,如果公众的出生愿望不强,像有的试点地方那样,即便全面放开也不会导致增长的话,那么就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全面的放开,最终实现生育自由的格局。

最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个人的生育愿望将会趋同,同时离婚率的居高不下,男女比例的失衡,养育成本的增长,社会保障的完善,都可能影响到实际的生育情况。从全球来看,生育率与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而不得不采取鼓励生育和放开移民等政策,都说明人口政策的调整必须切合有利的节点。现在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不啻为未雨绸缪之举。

此外,放开二胎将使“失独家庭”的机率变得更小,既顾及了亲情伦理,又纾解了社会隐忧。事实上,无论从个人权利、社会福祉还是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单独二胎启动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利在当代,功在长远,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

3.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喻珮 高洁 张玉洁)今后,类似“如果爸爸妈妈给你生一个小弟弟、小妹妹的话,你要不要”这样的问话,将不再是中国家庭里的一句“玩笑话”。

随着中国宣布将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记者采访发现,当这一单选题变成多选题,一些小朋友欢欣鼓舞,也有一些小朋友受到“严重惊吓”,表示“抗议”。

记者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一到五年级随机各抽取一个班展开采访,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孩子坚决反对。

他们的理由很多:

——“如果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都没有那么疼我了”;

——“弟弟妹妹爱哭闹,太麻烦,会吵我”;

——“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我怕爸爸妈妈照顾不过来”;

——“有了妹妹后,妈妈总表扬妹妹,没有以前那样疼我了”„„

今年6岁的广州女孩翎翎则对“弟弟妹妹”强烈渴望,她现在已经腻着姑姑家不满两岁的弟弟,因为“不能把弟弟带回家被她玩”而不高兴,强烈支持爸爸妈妈多生一个。

翎翎的姑姑禤旭英说:“翎翎其实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亲弟弟妹妹的到来将意味着什么,她只是想多一个玩具而已。”

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举将对中国“单独家庭”带来重大的结构调整。

中国年幼的独生子女需要一个玩伴缓解爸妈不能陪的孤单,但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巧克力可能会被分掉一半的客观现实”。

“不能无视孩子们的这些想法。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在妈妈怀孕期间离家出走了,以致这个妈妈因情绪激动而流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说,尽管她的这位朋友多次和孩子沟通不会减少对她的爱,但是孩子对这个事情依然非常敏感,朋友“生二胎的念头从此搁下”。

“‘爱被分走’的心态是小孩子的正常反应,一开始没有弟弟妹妹的时候,小孩子普遍有这种担心。一旦有了兄弟姐妹之后,孩子的负面影响会慢慢消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教讲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情绪所产生的正面效果应远远大于孩子的不良反应。

罗教讲指出,比较和争抢是非独生子女中常有的事情,但是亲情的纽带远大于利益的争抢,这是家庭伦理的体现、家庭魅力之所在。“捡哥哥穿过的衣服、用哥哥用过的书本是常有的事,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感情反而更深。”

面对第二胎的降临,家庭投资必然会增加。但是随着社会财富越来越丰富,养活孩子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罗教讲建议,作为父母,应该慎重决策,以小孩子能接受的语言进行劝导,告诉他们“有了弟弟妹妹会更好玩、更健康的成长”。4.人才回流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王先生是一位建筑师,作为独子的他,家人都希望他能多生几个孩子,但由于妻子不是独生子女而一直没能如愿。后来,他在美国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便毅然决定辞职来海外发展,现在他第三个孩子都快3岁了。“单独二胎的政策,对像我一样的人来说很具有吸引力,至少他们不必为生孩子而出国发展了”,王先生说。

在政府放宽单独生育第二胎前,很多人认为赴美生子是一个理性的权衡,许多海外留学和工作的华人为能够多生几个孩子而选择留在国外。再加上美国宪法规定,凡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均拥有美国公民身份并享有公民权利,这和中国的“超生罚款”政策相比具有优势。

当下,中国新富阶层早已成为海外生子的重要群体,明星、教授、医生、建筑师、外企高管等,许多人才选择在国外发展,对中国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在“单独二胎”政策启动实施之后,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又多了一个回国内发展的理由。

“要想让孩子真正融入国外的主流社会,还是很有难度的。作为移民的后代,如果孩子想入读哈佛、斯坦福这样的名校,注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此相比,回国发展不仅能够给孩子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家长本身也能在国内拥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刚从杜克大学毕业的张小姐如是说。

均衡发展

美国《周刊报道》近日发表评论称:“中国调整独生子女政策,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理念:这对中共保持经济增长和掌控政权不可或缺。”中国目前面临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不足和社会保障费用增加等问题,放开“单独生二胎”有助于增加年轻人口,缓解将来人口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符合国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同时,国内的与时俱进也为海外华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经济转型,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未来的投资机会更多、环境更开放、发展更稳定,这将为海外华人在中国市场大展身手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改革势头下,海归热潮必将凝聚一股新的力量,为中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四、外媒和群众的声音 各国媒体的声音

1.日本的《经济新闻》评论说,中国目前面临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不足和社会保障费用增加等问题,开放单独生二胎有助于增加年轻人口,缓解将来人口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单独生二胎政策能否实现劳动力人口增加还不明朗,因为在中国城市地区不想生孩子的夫妇正在增加。

2.新西兰的主流报纸《自治领邮报》说,中国对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是一个明智的举措,今后中国家庭的孩子将不会像独生子女那样孤单。而对于放宽生育政策是否会导致人口激增的问题,海外专家普遍认为不必担忧。

3.美联社援引专家观点说,由于养育孩子费用高昂等原因,中国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下降了,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中国出现婴儿潮。群众的声音

根据新浪微博关于单独二胎的微话题,有不到2/3的网民认为:“可以生,这样孩子就能有伴了,也可以减轻孩子将来养老负担。”有超过1/3的网民认为:“不生,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不为自己好也的为孩子好。”

由此可以看出外媒对单独二胎政策持肯定的态度,而国民则更关注在新政策下生不生二胎的问题。愿意生二胎的一方考虑到孩子养老负担的问题,不愿生二胎的一方则考虑到生活压力大、养育孩子成本太高的问题,外媒也在评论中提到这点。虽然开放了单独二胎政策,国民还有想生却不敢生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单独二胎政策带来的有利因素,政府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提高家庭收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等等。

五、意义

1.放开“二胎”的经济学意义 1人口红利消失 经济高速增长不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测,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将分别降至7.2%和6.1%。

众所周知,人口变动会对经济发展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人口丰富自然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这将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减少则会出现劳动力短缺,这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放开二胎是重要解决办法之一。2中国生育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 ○

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4%-1.5%的水平,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也在绝对减少。当劳动力出现短缺之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降低,超过8%的高增长时代将不复存在。

3放开“二胎”可化解楼市泡沫 ○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住宅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泡沫。而且房地产泡沫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放开二胎”可化解楼市泡沫,避免出现楼市崩盘的局面。

2004年,北京楼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是4500元/平米左右,8年后,北京楼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每平米超过2万元。房价如此之高,对平均月薪不到5000的北京市民来说,买房无异于做梦。

目前房价过高,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范围,房价上涨趋势不变,那么楼市泡沫破裂,房价大跌不久就将成为现实。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一旦发生崩盘,必将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如果“放开二胎”将极大地促进楼市刚性需求的增加,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和软着陆,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过渡。

4“放开二胎”可使人口结构变化趋于正常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成为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的逆转,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在2011年降到谷底(0.38),随后开始缓慢上升,2020年将升至0.4,2033年升至0.5以上。如果继续坚持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放开二胎”,那么按照联合国的预测,本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口抚养比依然持续上升,2070年将达到0.8的超高水平,即4个劳动力至少需要供养2个老人和1个小孩。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放开二胎”将使得年轻人口得以迅速增加,这能够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劳动人口增多,加上科技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样老人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不会发生社保空账,甚至崩盘的危机。

六、总结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此前,我国已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即“双独二胎”)。这次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改善家庭人口结构,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而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对缓解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养老金空账危机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意义重大。

第三篇:二胎政策何时开放??

二胎政策何时开放??

导语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人口倒三角结构和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显现,在新形势下,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国策,面临新抉择。国家计生委被拆分之后,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调整?二胎政策会否全面放开?面对下一个十年,这是我们的第三问。(本期责编:谭礼剑)01 “一代之约”已到 全面放开二胎呼声高涨

有关计生政策调整的言论上演了多次罗生门,二胎政策正处历史关口。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在每年的两会中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而近年来,也不时会传出中国将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的消息。不过,国家计生委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来辟谣:“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计划生育政策已执行超过30年,兑现承诺时间点已到

去年8月,伊朗宣布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斥资1900亿里亚尔(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鼓励民众多生孩子,以阻止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中国民众对计生政策的讨论。[…详细]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始于1980年。当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二胎和独生子女政策。该公开信同时还提到,“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详细] 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结婚生子年龄。而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官方权威学者从反对到赞成 各界呼吁“一胎”松绑

2009年底,保守派权威、计划生育副总设计师田雪原在人民日报撰文,抛出

“二胎方案”,而长期支持计生政策的国情专家胡鞍钢也呼吁对人口政策重新调整。这被解读为“计生领域内部也发出了不同声音”。[…详细] 胡鞍钢最初赞同计划生育政策时提出中国资源紧缺,应进行人口控制以防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现在他提出,“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现在的资源已经能够承受起人口政策的调整。[…详细] 2012年7月5日,15名学者联名向全国人大上书,呼吁松绑二胎政策,要求在尊重公民生育权的前提下,让公民自主、负责任地生育。他们认为,人口政策属于国家战略政策,短期不是非常紧急,但是长期不调整,等问题出现则没有了调整的机会。[…详细] 有“忧民哥”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表示,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宽生二胎。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提出相关建议,但一直没有得到国家计生委的回应。[…详细] 02

“一胎”负面效应集中凸显 基本国策面临新挑战

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学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博,2008年5月在美国遭遇车祸去世。失独父母 老无所依

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像笛妈这样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有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详细] 十年之前的愚人节,王德林和妻子李桂芬和笛妈一样,也失去了自己唯一儿子。在李桂芬的电脑里,收藏着她为儿子建的悼念网页。她常常专注地盯着网页上儿子帅气的照片发呆,一盯就是半天……2006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每天都活在沉痛的回忆中,夫妻二人决定搬家。王德林说:“既要回避儿子工作学习过的地方,又不能回老家,害怕亲戚朋友异样的关心,索性选择了陌生的城市珠海。”

王德林说,自己和妻子都非常迷茫,不知道会落得个什么下场,“我们不怕死,就怕死不了。死了就算了,就怕要死不活地躺在床上,又没有人来照顾。”。[…详细] 随着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老年,“失独老人”和“失独家庭”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当“失独老人”年老体衰,需要孩子照顾时,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老无所依加精神寄托的缺失,使这一人群成为计生政策的间接牺牲品。未富先老 劳力短缺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181,其中城市为0.8821,乡村为1.4375,镇为1.153,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总和生育率2.1。

总和生育率水平过低,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老龄化加快,同时劳动力总量减少,养老负担加大。据2009年数据显示: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5%。有学者判断,从2013年开始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预计,中国老龄化速度在未来十年还会加速,在2021-2031年左右,由于大批老年人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全部进入老年,最高峰时期,中国的老年人人口会达到约4亿。[…详细] 3月7日至9日,黑龙江一家企业连续三天参加招聘会,却硬是没招到一个力工,“5年前,800元就能轻松招到个力工,可现在即使涨到了3000元,却还是招不到。”企业招聘主管无奈地感慨。年轻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在沿海地区更加普遍,已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详细] 03

“二胎”的代价:解聘与败诉,躲藏与强制流产

在广大农村,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生标语是计生宣传的主要形式,这些标语往往冷漠、强制甚至带有恐吓意味。安康7个月大胎儿被强制流产 引爆基层粗暴执法质疑

2012年6月2日15点40分,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因为无钱交纳4万元的超生罚款,在经历70多个小时的生死逃亡后,已经怀孕7月的农妇冯建梅被强制引产。引产剂注入身体后,冯建梅并没有痛感,但心却撕裂成碎片。那一刻,是这位母亲出生以来,最绝望的一刻。6月4日凌晨三点,在被强制注射引产剂36小时后,冯建梅腹内的死胎被排出体外。这个7个月大的胎儿,已经近乎发育完全。一周之后,冯建梅与死胎的合影被上传到网络,引发轩然大波。经媒体曝光后,当地多名官员被处分,但这个7个月大的孩子却已经长眠老家山上。父亲邓吉元一直没有去看这个被强制引产的孩子,他说,“不想去,触动那些,挺伤心的”。[…详细]近年来,类似“陕西镇坪强制引产事件”等计划生育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一些基层政府和计生干部把社会抚养费视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在倡导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今天,无论是人口学界的专业研究成果,还是计生政策在基层变异引发的负面事件,都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和警惕。

"超生教授"杨支柱:“二胎“抗争的坎坷之路

有人在为放开二胎奔走呼吁,也有人正在为生育二胎倔强地抗争。

杨支柱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名教授,2004年,38岁的杨支柱和陈虹结婚。2006年,陈虹怀上了第一胎,生下了女儿若一。三年之后,2009年,陈虹再次意外怀孕。她的态度与丈夫一样,同样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年底,他们的二女儿若楠出生。

随后,杨支柱因为超生被学院解聘。2010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计生委指控杨支柱夫妇“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向其征收“社会抚养费”240642元。杨支柱曾两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海淀区计生委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决定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但均被法院驳回。

杨支柱夫妇此前已经料到处罚不可避免,他也不是没有办法逃避,但最终他们都放弃了,“因为怕麻烦别人,因为觉得没有尊严”。

熟悉杨支柱的律师周泽表示,杨支柱一直批判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合理,“不合理的东西为什么要去追求?可能是秉性的东西在起作用,一种潜在的意识,认为不合理,就用行动去抵制。”[…详细] 04

“二胎”何时放开?国家计生委说时间来回答

计划生育政策之下,“三口之家”成为中国最典型家庭结构。而政策干预的结果之一是人口性别比越来越高。撤并计生委,为停止计划生育取下了紧箍咒?

“放开二胎”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持续升温,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同时也提到,“要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被媒体解读为是政府释放的一种新信号。北大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计划生育内容,表明我国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但不排除微调或试点新二胎政策的可能,两者并不矛盾。新形势下的许多问题也要纳入思考,比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地区人口分布不均等都是人口政策设计的重要方面。[…详细]

而3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显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被撤销,并与卫生部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计生政策调整的关口,以“控制人口”为首要目的的计生委已无存在土壤。拆分计生委,被普遍视为下一步计生政策改革的前奏。生育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国家计生委仍不松口

对于计生政策调整和改革,业界大致有三种思路。一是强调分省、分步骤放开二胎生育,首先分批放开“单独”家庭二孩生育;二时呼吁尽快废除二胎生育限制,逐步过渡到鼓励生育制度;三十强调立即放开生育管制,实现生育自由。

计生委的官方方案,就是第一种的分步放开“单独”家庭二胎生育。实际上,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福建、天津、上海等地已开始在农村试点“单独家庭”放开二胎。国家计生委内部也有不少人士对此持支持态度,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近日就表示,下一步还将逐步考虑扩大单独家庭二胎制试点城市的范围。这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放开二胎的曙光”。[…详细] 但计生委官方却从未对计生政策松口。比如国家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就表示,“大部制改革不意味着计划生育工作被削弱,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仍是今后人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老龄化是社会进步表现,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是饮鸩止渴。”[…详细] 而对何时全面放开二胎,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的答案更让人心里没底,“大家等待吧,时间会回答这一问题,给你们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显然,王培安的回答并不令人满意。多大范围的人群能够合法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力,依然还是个未知数。[…详细]

结语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计划生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生育水平,还需要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组成。改革的最终方向,必然是指向计生政策的调整,但如何调整,仍存玄机。

第四篇:开放二胎对教育影响

生育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过去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成为“独子化”家庭,当二胎潮出现后,养育方式、儿童交往方式,父母陪伴方式和工作方式、给孩子的物质投入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等会随之变化。

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独生子女已成为一种常态,而二胎政策放宽后,对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新鲜事,而孩子对未知之事没有安全感,便会产生认知异样。日常生活中,父母将生活的压力无意间传递给了孩子,使得孩子误认为正常的人丁添加是对自身资源的剥夺。

独生子女向多子女家庭变化必然带来新的教育需求,特别是群育和自我劳动能力。群育最初应该来自于家庭教育,同样,家庭也是群育最早场所,而独生子女家庭已 经不具备群育的条件。简单讲,群育即人们在群体生活中具有的合伦常的智慧和应对能力。孩子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同伴,楼内小伙伴和洋娃娃的假想并不能让孩子 学会分享。虽然学校也是集体氛围,但存在学分排名的竞争,并不是群育的最好场所。儿童的劳动和自我服务,最初受教的地方也应是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 会通过争吵、求公道和妥协习得相互照顾,儿童自我劳作、照顾弟妹和家务劳动的能力也在其中获得。

生育是夫妻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二胎政策的 开放给年轻夫妻带来多方面的顾虑,主要是看护人手、生活经费及教育资金三方面。目前,第一个孩子多是在祖父母辈的看护下长大,而当第二个孩子来临之时,基 于老人的身体等各方面原因,父母多会面临其中一人半日制工作或者全职照顾家庭;生活费用压力,如果参照第一胎抚育成本,添加第二个孩子将面临双倍的费用付 出;而教育资金的投入是最为主要的问题,祖父母辈抚育多子女的经验不可复制。育儿资金投入被林林总总的商业竞争裹挟,给父母带来很大压力和焦虑。

独生子女一代作为多子女的父母,他们将受益于多子女,完成其成长。养育多子女的挑战和条件取舍、多子女之间的合作和乐趣会带给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一定的快 乐、反思和意想不到的成长。随着二胎社会到来,也会逐渐恢复传统家庭文化中朴实的伦常关系,长幼之分,仁爱之心,而不仅仅是基于权利的索取和理所应当。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调整道德规范和公共政策,以确保群体最大和谐关系为目的。道德规范是调节人类关系温和而普遍的信条,社会公共力量也将推进政府有关生育 补贴、儿童支持以及妇女就业政策的调整,比如,用人单位管理父母职员工的规章上更加宽容人性;企业的生育保险金中包含二胎,保证和生育第一个孩子一样的产 假;确保给妇女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可能性,等等。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家长们颇为关注的“小升初”时节。面临子女 “幼升小”“小升初”阶段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使出浑身解数,进入择校模式:托人写条子;自愿交纳高昂的捐资助学费;购置高价学区房;报名 “培优班”“占坑班”“特长班”等等。确实,当下的择校问题客观存在,且在“小升初”阶段较为突出,在大城市地区尤为明显。家长给孩子择校,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数量不够,分布不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生源结构、教学质量等均 不同程度存在地区、城乡、校际差异,进而演变为学校优劣之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 越高,对追求“好学校”的热情与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加入择校大军的家长层出不穷。直接原因是家长想通过择校,使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为孩子升入好学校、找 到好工作、获得好生活奠定基础。还有,利益相关者也助推了择校现象。同时,招生制度不健全,监督惩治机制没跟上,也为择校行为的出现留下了制度层面的可乘 之机。

不可否认,择校行为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个性化教育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从小就显现出高于同龄人的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却只能就近升入没有相应的特色教育或个性化教育条件的中学,那么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于人才培养也是损失。另外,如果两所学校教育质量确有高低之分,家长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并无过错,但择校现象弊端也颇多。例如,通过权力寻租与择校费择校有悖于教育公平,“培优班”择校违背了儿童少年成长的规律,填鸭式 的考级考证班择校更会抹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此,奉劝子女真有特长或确为早培苗子的家长可以在制度范围内公平公正参与择校,否则,劳民伤财,既不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会受到制度的约束。

教育部门还需下大力气降温择校热。一是出台招生细则、限制择校行为、治理择校乱收费等具体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杜 绝利益寻租机会。二是通过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校、探索学区制、建立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换等措施加快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办好家门口学校的步 伐,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家门口学校的满意度。三是通过健全高中招生制度、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措施,创造人人获得精彩 人生的机会,免去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关于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

关于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

[摘要]中国在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人口的主要矛盾也已经从增长速度过快变成了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等。为很好地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区域分步骤的放宽二胎政策便成了最为可行的方案,这样就充分考虑到政策调整的时间紧迫性,同时也避免人口在短期内急剧变化。

[关键词]单独二胎;计划生育;人口红利;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几经变化,逐步形成了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好的控制了我国人口发展的速度,但伴随而来的也是“一胎化”造成的老龄化,高龄化,用工荒,劳动力资源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过程

(1)1949年-1953年间,出生率保持在高水平,死亡率则降低了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也上升了7个千分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于此,人口控制成了工作重点。1957年我国正式出台《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明确的指出要节制生育,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此项生育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

(2)1958年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客观上导致了节制生育政策的停顿。接下来的两年,国民经济困难,群众的生育也处于自发状态。1962-1963年,国民经济好转,人口急剧回升并迅速膨胀,此问题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1962年《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出台,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工作。1964年,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专门指导和宣传计划生育工作,此时,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广大农村并未全面实施该项政策,因此,我国迎来了第二个人口高峰期。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十年间出生率从19.03‰上升到23.33‰,死亡率从6.91‰降到6.72‰,自然增长率12.12‰升到16.61‰,人口总数在十年中也增加了14326万人。文革结束之后,国民经济和其他方面步入正常轨道。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国和国宪法》,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中国十二大报告指出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提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的首要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的方向转变。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开始实施.2006年12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长期以来的“一胎化”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按照自然规律,男女性别出生的正常比值应该处于103-107。198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的性别比值就持续高位,1982年出现了108.47的比值,开始超过107的国际警戒线,此后这个比值便持续走高,1994年达到115。到了2004年则高达121,虽然2012年稍有缓解,但也是117.7的高值。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15个省份男女出生比在115%以上,其中9个省份也高达120%以上。目前,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例的平均值117.84,居于世界首位。我国已经成为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长期的男女比例失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学者顾宝昌就提出“婚龄期两性比例失调容易引发婚外恋、同性恋、拐卖妇女、强迫婚姻、重婚、嫖娼、强奸、通奸、性侵犯等社会现象”。

(二)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社会如果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7%,那么这样的社会就叫做”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总人口的10.45%,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达到7.09%.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1.77亿多,占总人口的13.26%.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60岁以上人口到2030年将占总人口的25%左右,到了2050年这个数值将达到33%。我国社会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问题,社会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老人终会逝去,这样就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失独风险增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达到126,743万人,出生率14.03%,自然增长率7.58%。人口专家易富贤根据此次人口普查结果在《大国空巢》中推测到:目前我国约有2.18亿独生子女,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前离世,这样一来,在十几年内就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1所谓的失独者,指的是那些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失去独生子女,并很难生养第二胎的人。2012年的《中国新闻周刊》也提到: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并年每年增加7.6万个。这就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在老年没有子女的关怀,这将是严重的社会隐患。

(四)“人口红利”或将消失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我国的出生率小而且老龄化程度低,社会需要抚养的老人和少儿的人数较少,青壮年比重较大,劳动力资源充足,就业率较高,这就出现了人口红利。但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求比例也相应变化。过去出现的人口红利开始慢慢萎缩。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015年前后,整个劳动力供给达到顶点后将开始下降。中国人口学会理事马芒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一定的过程,至少对于安徽,四川等这样的人口输出大省来说,2020年之前,仍将处于“人口红利期”。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认为“人口红利不是一个人口结构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这两年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已经说明,廉价劳动力资源已经不能再源源不断的供给了。”他说,我国的人口红利在2011年就已经消失了。尽管专家在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问题上莫衷一是,但我国劳动力人口剩余程度不断地降低确实事实,“民工荒”至少敲响了人口红利消失的警钟。

3、单独二胎政策及出台背景

单独二胎,就是指夫妻双方有一人是独生子女,且第一胎不是多胞胎的,即可生育第二胎。独生子女就是那些没有同母同父,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如果符合条件的夫妻第一胎是双胞胎或是多胞胎的话,那么他们也是不适合二胎政策。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准生条例中,允许生第二胎的条件有七个方面:

(1)第一台子女是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且医学上认为父母可再生育健康的第二胎的;

(2)夫妻或有一方患有不孕不育症,符合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

(3)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4)夫妻双方均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的;

(5)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港澳同胞的,其回国定居不满六年只有一个孩子的,或其生育的孩子不能在大陆内地定居的,可以再生第二胎;

(6)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等导致残疾并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人员,烈士的独生子女;

(7)普遍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农村,即夫妻双方或是一方是农村居民,且只生育过一个女孩的,可以生第二胎,若果第一胎是男孩,则不可以生育第二胎3。

“单独二胎”政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学者也观点不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认为“动比不动好”,他认为我国的生育政策已经大大滞后于我们的实际需要,越拖就越被动,越拖问题就越难解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认为,若要普遍实行放开二胎,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风险也比较大。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尝试单独二胎政策,但必须基于稳定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的之上,且需要慎重考虑。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认为,就目前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稳妥的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各地分类指导,不能盲目笼统的实行“放开二胎”,更不能“一刀切”。

(单位:‰)

年份

类别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出生率 18.21 21.04 21.06 17.12 14.03 12.4 11.9

自然增长率 11.87 14.26 14.39 10.55 7.58 5.89 4.79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率更是总体维持在12‰左右,远远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一方面会使我国人口在未来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我国也会因为低生育率迎来劳动人口萎缩期。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控制了我国的社会人口总规模,但产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随着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状态,青年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制约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单独二胎”政策的理论基础

哈佛大学教授David E.Bloom和Jeffrey G.Williamson指出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这表现为,人口结构转变初期,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小,意味着抚养的负担大,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年龄的转变,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比例加大,这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而当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持平时,其对经济的影响也趋于中性。4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过去的几十年间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红利。

因此,人口需求理论者认为,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用工荒”的状态,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人口需求理论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

“单独二胎”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只要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2013年计划生育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4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会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符合政策夫妇可携带相关证件到街道乡镇计生办申请再生育。2013年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截止2014年3月份,浙江、北京等7省市已正式实施,江苏、内蒙古等21个省市正在筹备中。截至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共有27万多对,已批准的有24万。单独两孩政策起步良好,进展顺利,符合预期。

然而,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并不能阻止我国人口长期保持低生育率的大趋势,有限的生育反弹之后,仍将长期存在超低生育率的风险,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人口短缺问题仍将长期困扰着我国。

6、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之路

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生育政策需要注意的是:

1、“人生而平等”是普世倡导的价值,我国《宪法》也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条款。但是无论“双独二胎”还是“单独二胎”,与平等权都有抵触。在人口压力减少的情况下,把平等的生育权归还民众正当其时。

2、还应未雨绸缪,考虑“鼓励生育”的问题。如果城市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大于预期,则不仅要考虑“放开二胎”的问题,还要考虑“鼓励二胎”。以帮助由于现实压力或生活问题而不愿生二胎的人,促成人口结构转型。

3、“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计划控制,优化适度放开并重的方针,全方位解决人口问题”,5要高度重视人口结构调整,综合考虑男女比例、人口素质、中区域衡等问题,确保人口结构的优化。

4、人口政策的调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各地要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灵活实行生育政策。国家层面宜从宏观上把握,不宜过细,给个地方留下调整空间。

5、“适当的人口数量,优良的人口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6“一胎化”的生育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并不能长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二胎开放将有助于我国在保证人口质量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更好更全面的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政策,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国空巢》,易富贤

[2]百度

[3]准生条例

[4]David E.Bloom,Jeffrey G..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tions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NBER Working Paper No.6268 November,1997

[5]张克豪.单独二胎政策的优劣分析------基于我国计划生育问题及开放二胎政策的思考[N].郑州大学

[6]汪妍.二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N].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1).

下载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对于符合特殊情况的已经育有一个孩子的夫妻,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计划生育行......

    二胎政策

    符合生二胎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只有一个孩子,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严重遗传性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者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或者......

    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2016最新消息:计生法修正案通过 “全面二孩”政策元旦起实施 “晚婚假”正式取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经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

    二胎政策范文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遏制人口暴增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出政策,并且从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以及人......

    二胎政策(大全)

    一、序论 1.立题背景 1966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此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性调节和控制性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3年,我国又推出单独二孩基本国策......

    二胎政策

    实施了六年多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经过重新修订于今年1月1日正式亮相了,新、旧对比有什么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昨天,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相关负责......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利大于弊二辩稿

    谢谢主席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刚才我方一辩已经很好的对我方观点进行阐述,下面我将对我方观点进行进一步阐述。首先,从社会长久稳定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生育......

    二胎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大陆将全面实行二胎化生育的政策,随着实行几十年的“一胎政策”的正式终结。这次开启二胎政策是中央对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