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论文

时间:2019-05-14 12: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式与政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式与政策论文》。

第一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

目: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面总结科学 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 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 大政方针,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辉煌成就,昭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建设又好 又快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应对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 矛盾和困难。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破除那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长期发 展后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国土资源部门更加艰 巨的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与国土资源工作直接相关,如优化国 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节约集约,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需要以 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深入研究。部老领导们还就下一步国土资源工作积 极建言献策。他们建议,要加大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 种资源;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要很好地研究世界资源形势,争取矿产资源供应的 主动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必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地 部署;认真推进两法修改等。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实践十八大精神。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以后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岗位,作出更多业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列入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中,将其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 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目标并置,这给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怎样能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先 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十八大报告掷地有声:“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 之策。”将资源节约提升至如此高度,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与逻辑必然。早在2005年,党和国家已经部署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大重点工作,强化土地的 节约和集约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正是其中两项。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 全会提出坚持最严格的集约用地制度,与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称为“两个最 严格”土地管理制度。2011年,节约优先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十二五”规划纲 要。

同样首次写入规划纲要的,还有单位GDP地耗降低30%的目标。资源节约,不仅仅是为了留下青山绿水,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停下发展的脚步。人口多、底子 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这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以往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正是在总结梳理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准确地定位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站在历史发展的新 起点上,中国的发展不能走老路,经济转型是必由之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都必须在“科学”和“可持续”上下足功夫。而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历史进程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头戏”,必须以资源利 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前提。

从内地的“跨越发展”,到沿海的“转型创新”;从强化“民生优先”,到提高“幸福指数”;从规范权力运行,到强调源头反腐,各地党代会报告牢牢把握 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十二五”开局 的良好势头,也让人们对党的十八大更加充满信心。

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是不变的,背后反映的还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也可以说现在科学发展已经进入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次对科学发展观有新的表述,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进入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极其重要的。当年毛泽东讲的实事求是,邓小平讲的解放思想,江泽民讲的与时俱进。这都已经进入到世界和方法论,这是一种永恒性。科学发展观完全可以进入世界观和方法论,让这些共同构成党的理论体系,因为党的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将每一个时期创造的东西都融汇进去,共同形成一个指导一个民族的科学理论体 系。从这些鲜明的特点里面我们要看得出端倪来,怎么奋斗、怎么做、怎么走? 就是这些理论,体现在连续性、一贯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应对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 破除那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 顺利推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新一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向未来。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形势的一些新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需要我们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勇于变革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程。

大学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大学过得碌碌 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 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四 年后有所得,有所长。争取在未来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提升总之大学是 一个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他更强调自我约束,自我 控制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学习场所。因此,我们只有对自己高定位,高要求,专中且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并在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 竞争中鱼跃而出,独树一格。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 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为当的十八大献礼。

第二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国家安全

系(部)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X

2016年6月15日国家安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增强了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很迅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的结果。其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在评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时,不能只是看到表象,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事实上,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仍有很多国家对我国持敌对态度。

在这里我仅列出两点觉得最为重要的。

1、海上问题矛盾激中国目前周边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总体上看,海洋资源遭到掠夺,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战略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周边海域冲突多点爆发。总之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中国在14年面临的海上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着力打造“东海-南海争端链”美国目前“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重要战略内涵就是海洋战略的升级,由“蓝水战略”升级为“棕水战略”,在此过程中,美国将致力于打造一条“东海?南海争端链”,使其与第一、二岛链相配合,进一步围堵中国。相比之下,美国的“争端链”较之“岛链”封锁,从军事上来讲更加紧密,冲绳本岛基地?冲绳南岛监听站?苏比克港新基地?南沙非法睡莲基地?潜在的金兰湾军事存在,将东海、南海打造成一个逐步收紧的口袋;从政治上来讲更加有效,苏岩礁问题?东海划界问题?钓鱼岛争端?黄岩岛问题?南沙争端,形成地缘政治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地带。

二、日本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随着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实施,日本方面妄图成为军事大国的野心几乎暴露无遗。不得不说,日本目前的种种举措与历史上的某些行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计划主要针对他国的陆地领土,而目前日本的军事大国迷梦主要着力于同他国的海洋争端。在与邻国的几处海洋争端当中,日本将钓鱼岛问题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其国家防卫重点由东北逐步转向西南正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在接下来的一年间,日本将在中日海洋问题上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一方面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对抗性立场,对我国海警力量正常的执法活动以及防空识别区的正常运行进行指责、骚扰;另一方面在东海油气开采问题上进一步抹黑中国,干扰我国正常的油气生产活动。与此同时,日本方面还将致力于使二者交织起来,在东海海域保持紧张状态,为日本的扩军炫武提供“理由”。而事实上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失去了钓鱼岛中国就像被点了穴位的人,将会处处受制。

三、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中的两个“私人定制”目前,看似在台风“海燕”袭击后有所消停的菲律宾将在2014年展开两个“私人定制”的行动。其一,进一步推动其“南海国际仲裁”,菲方将根据目前取证阶段的一系列新要求,集中力量针对南海断续线、部分南沙岛礁法律效力及渔业问题搜寻有利于菲方的“证据”,以攻讦中国;其二,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启动的“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菲律宾将展开一系列合纵连横之举,试图在准则中掺杂私货,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解决进程。

四、越南与我发生渔业纠纷的可能性增大在过去的2013年,中越针对南海争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承诺通过双边对话、友好协商解决南海问题,并启动了一系列海洋低敏感问题解决进程。然而,随着中国海洋维权力量的逐步整合,海上执法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强,我国渔民在南海的捕捞亦呈现出广覆盖、高频次之势。对此,越南有关方面为其赴南海相关区域作业的渔民提供了全额柴油补贴和“南海特贴”,鼓励其在南海相关海域显示“存在”,这也势必增大其与中国海上执法力量以及渔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事实上08年的时候越南就曾因南沙群岛而与我国发生过争端,事实上因为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

第三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关于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2014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是让我们很痛心的惨剧。从老师的讲课中了解到,在八名的青年犯罪人中竟然有一名是16的少女,到底是什么使她和他们会走上这条道路呢?在这次的昆明事件中,我们是否可以强烈感受到如今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受着猛烈的冲击呢?是否更加了解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实在2013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曾提出明确的做法。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该《意见》出台的社会背景。

一、社会价值观的迷失

2014年的东莞扫黄事件是近期内发生的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仿佛在一夜之间,这座城市就成名了。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件事呢?黄色服务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日益泛滥。在这些服务业主脑的背后存在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迷失。其实在现在生活中,“小姐们”、传销人员大多都是被身边亲近的人、亲密的朋友给拉下和洗脑的。社会价值观的迷失让他们连亲情和友情都可以被抛在一边,不顾一切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那些被骗下水的人的价值观也是值得商榷的,有的因为拜金主义,有的则是想一步登天,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要不得的。

二、社会诚信的崩塌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这个电视剧中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康伯与通叔是认识几十年的好朋友,有一次通叔借了康伯2000块,可是时间久了之后通叔也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康伯以为他不想还了,于是多次想向他提及这件事,但都没开口。然后他就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向通叔借2000块,接着像通叔一样“忘了”这件事。后来才得知通叔是真的忘了这件事,并不是故意不还钱的。

再来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危害极深的三鹿奶粉事件、毒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都是社会诚信崩塌的现实表现。

三、倒扶门事件

先是彭宇案的发生,在2009年8月8日的晚上,贵州省都匀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刚缓过气来,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幸而,最终通过媒体的帮助,寻找到了证明彭女士无辜的目击证人。

在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所做的。可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让我们都霎时愣住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爱老都变成了是会惹麻烦的事?

四、家庭亲情撕裂

从老师讲课的PPT中可以看到在现今的社会中,老人无人赡养、夫妻反目成仇、婴儿惨遭遗弃发生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五、如今的世界文化思想相互影响,互相激荡,当代的青少年缺少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能让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信仰。因此,外来的文化,如给韩剧的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小结: 难道以上真的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吗?我们真的应该让技术或者金钱了凌驾在我们的价值观之上吗?不管不顾我们国家几千年建立起来的社会道德底线吗?真的是时候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我们社会的道德内容,回顾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

再来,我们可以看一下该《意见》的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

24字的核心价值观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提出“三个倡导”,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和点睛之笔,集中表达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立了精神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该《意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的,学校是我们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除此以外,我们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事件的养成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再次,脱离具体的社会价值规则的价值观教育,是“有骨无肉”、空泛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必须以对“价值哲学”的世界观定位为前提,培养人做“有理想的人”,促进人性朝向一个理想的状态发展。作为现在的年青人,我们应该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四有新人”,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出自己的一分力。

再来,我们看一下我们因该如何实践该《意见》。

第一:树立崇德问善的价值导向。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是可以让我们自觉培养和践行为这个志向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观。

第二: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的反腐和法治向人民展现了公平,扫黄和打黑向人民展示了政府的决心和有所为。我们应该要支持政府,并且与政府同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发挥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到知行合一,带领我们一起发挥政府与人民的最大合作力量。

第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失信惩戒制度、诚信制度等都是我们应该要加强建设的工作机制。而且,我们应该要建立健全的权力监制制度。在现在这个社会,权力腐败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造成因素,所以我们要坚决打击权力腐败。

除此以外,我们青少年的个人素质培养也是我们践行该《意见》的重要基础。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十五年来的读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死读书、读死书”,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那我们是否需要作出一些改变呢?比如多阅读、多反省、多运动、节制上网。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该《意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意识趋于多元化。当前中国各种社会意识并存,有的相互对立甚至激烈冲突。从总体上看,社会意识多元并存,有积极的一面,促进了社会思想的丰富和活跃,这是值得肯定之处。但是,也有消极性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明显淡化,甚至可以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与此同时,相对主义盛行,部分社会民众是非不分,善恶不辩。展开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一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对大自然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比如近日弥漫的雾霾,伤害之大有目共睹,不必多言。二是我们自身也承受了不少伤害。当前,道德失范的状况极其严重,人心深处的“雾霾”更值得忧虑和深思。在这一背景下,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该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因为我们也是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尽管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只有每个人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的和谐社会才得以实现。

第四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学习形式与政策课的所思所想所获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面对着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中国和世界,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把握形势大局、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在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有效地使理论学习和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相结合,缓解认识上的反差,解疑释惑,起到“桥梁”作用。用一句话来形象比喻,就像“登高望远”,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人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以帮助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国家把形势与政策课专门设置为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是有远见的安排。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随着大二结束,形式与政策也将与我们告别,在这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有很多感触。就我个人而言,《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课,但是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大学是我们思想构架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构建价值观,形成客观正确的思想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大学生,即便我们以后我们不再学习这门课程,但是也要时刻关注,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开始认识到了了解国家大事、形式、政策与方针的重要性。我认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与趋势,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对我们的发展和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它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学习发生在身边的众多事情,以此使得我们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这能使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个国家,每个地方的都互相影响着,都有着各种联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精通,而应该是对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有着充分的了解,应该走出去,去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样才不会被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所抛弃。对周围的形势与政策有一定的了解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做的。通过大学这几年的形势政策课的学习,使我对近几年来的国内外形势和政策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定规划。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还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几次金融危机中国始终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对,不仅利于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可以说,中国让世界有了战胜危机的信心。仅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中国已深入国际,有着牵动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话,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多年以前,温总理在美国访问时说:“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以用一个乘除法解释,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除以13亿就是一个小问题。”中国GDP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谐社会的理念,世界对中国威胁的担忧也已经有所减弱,但“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新的论调仍不断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培养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对社会的了解是必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要必须深入了解形式与政策的发展变化,懂得灵活运用政策辅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中国共产党产生于新文化运动的氛围中,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创造新文化为取向的党,它注定要在古与今,中与西之间创造新的政治。因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一: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发展新的方法论。具体来说我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女里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人民为基础的,领导人应坚持“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真正关注人民,解民所急,才能找到好的方法论。

其二:立足于传统文化,又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周辅成曾说“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伦理学,首先不是把仁或爱(或利他、自我牺牲等)讲清楚,而是要先把公平正义(或正义,公道等)讲清楚,爱而不公平比没有爱更可怕,可恨。”而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而要将其大力发扬,需要我们建立起以法律为基础的基本公民认同,完善法制体系,为社会提供奖罚的准绳。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说过“青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牢记更要付诸行动:二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将来为国家做贡献中国梦,共同梦,大家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国家会越变越好。

第五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字数不少于2000字 班级学号

写第一页

《关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就的切身体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全面认识和牢牢把握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新期待,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农业农村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致力于促进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使城乡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联系更加紧密。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来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从我省经济发展的布局特征来看,只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使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和三次产业之间进行顺畅流转,得到合理配置,为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只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到位,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局之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真正实现“惠及全省人民”,首先必须惠及千万农民,关键在于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小康,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不同利益群体普遍受益的过程。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三农”发展面临众多难题的必由之路。同30年前相比,当前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起点更高、基础更好、条件更为有利,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期盼和要求也更高,改革触及的领域也更加深广,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对农村的投入也需要更多。我们只有继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答案补充

不就是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对全局的重大贡献吗? 答案补充 第一,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第二,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一五”发展成绩奠定城市“十二五”发展基础 1.1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1.2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

2.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标示城市“十二五”发展高度 2.1 科学总结建国60年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经验 2.2 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2.3 城市体系显著完善 2.4 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2.5 城市管理体制显著优化 2.6 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3.“十二五”及更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 3.1 区域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 3.2 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 3.3 集群化与网络化

3.4 构建新型社区与市民社会 3.5 文化特色与品牌塑造 3.6 城市群与区域协同

4.中国城市“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特征

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 4.2 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 4.3 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 02 中国城市“十二五”发展趋势及任务分析报告 1.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1.1 从三个角度理解城市内涵式发展

1.2 准确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结果 1.3 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是城市“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2.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1 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最优方式 2.2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2.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抓手 3.1 城乡一体化制度极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2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3.3 以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现

4.1 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推进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 4.2 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迈向“深水区” 4.3 滨海新区: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 4.4 深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新经验 4.5 重庆:为推进城乡统筹提供新动力 4.6 成都:“全域成都”构建城乡体系新框架 5.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5.1 城市群是推进区域协作联合的重要发展模式 5.2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 5.3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区域一体化

03 中国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研究报告 1.国际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深刻调整 1.1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1.3 拉动内需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2.各类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 2.1 当前面临的不和谐问题更为广泛和深刻 2.2 当前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2.3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高 2.4 统筹兼顾成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3.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任务艰巨 3.1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管理面临新课题

3.2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4.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课题 4.1 阶层结构变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深刻体现 4.2 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4.3 “十二五”时期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两个切入点 5.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5.1 竞争与合作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5.2 我国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5.3 制度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6.城市面临各类风险增多,城市治理任务更趋繁重 6.1 城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6.2 我国城市治理模式亟待转型

6.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

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周年之际,中央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机再次把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摆在全党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当代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专家解说

在中国,农村改革问题可不是一个局部性的改革问题。

譬如说,大家都很关注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社保改革,还有金融改革、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改革。尽管这些改革都很重要,但这些改革还是属于局部领域的、一个大的方面的改革。相对于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相对于发展程度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广大乡村,中国农村改革则不同了,它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性的意义。我想从两个维度来谈这个问题,或者说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纵向维度来看

“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中国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纵向维度来看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道路,历经风雨取得巨大成就。30年成就起步于农村改革,又受制于农村改革。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上考虑,中国下一个30年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起步于哪里?新的战略突破口在哪里?再过30年,也就是到了2038年,已接近于本世纪中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目标是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等发达国家是个什么含义呢?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标准呢?

尽管我们不赞同“唯GDP主义”,但我认为人均GDP终究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之一。2007年中共十七大之后,我国专家做过测算: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0871亿元,约合美元2.645万亿,人均超过2000美元;按照预计年均增长7.5%并以当年不变价和汇率计算,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约为7.2万亿美元,按当年总人口14.5亿计算,人均约为5000美元。广东的专家测算是,到2020年,广东人均GDP可达7000美元(其中珠三角18000美元,粤东西北5400美元)。我国还有专家测算,到2050年,按当时15亿人口计算,我国人均GDP约为12000美元左右。

上述这些数字可以大致上为我们勾画出下一个30年以及再长一点的时间里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目标。在已走过的30年里,我们的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9%-10%的高增长;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为了达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我们还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约为6%-7%)。考虑到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难度就会加大;再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总量,人均GDP的指标要上去难度会更大;而人均GDP提高最大难度在农村。因为中国人口总量的约60%-70%在农村,即我国现有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我认为我国农民工群体仍应属于农村人口,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群体的法定身份、主体消费和基础财产都还在农村)。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如果不能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活力,如果不能再次更高水平地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中国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我们一方面自豪于已有的奇迹,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奇迹背后的困难和再发展的难度。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央再次把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选在农村改革,再次向全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对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具有核心的、战略的、全局性的意义。

从与世界互动发展的横向维度来看

“从这个国际比较中,更能说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更说明中央关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是抓住了中国下一个30年发展的事关全局的要害问题。”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发展的横向维度来看。30年前改革开放伊始(1978年),中央派出了多个高级别代表团对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其中以谷牧副总理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团历时36天,这个考察团成员之

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同志20年后回忆这次考察时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这一年的6月份一个月内中央政治局开三次会听取各考察团的汇报。(参见《学习时报》2008年10月6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多,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主要领域的交往,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或从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实地考察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来看,发达国家之所谓发达,不仅表现在工业和城市建设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们的农业和乡村建设也达到了现代化程度。可以说,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城乡生活水平同质化,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生活情趣、乃至衣着打扮基本相同,你很难分清谁是城市人谁是农村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基础教育、医疗保障、退休养老保障等主要社会福利上享有同等待遇,如可以常常看到校巴接送乡村的孩子上学;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化,即道路、水电通信管道、大型超市等与城市同步同标准地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现代工业体系已基本建成,中国已经有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青岛、大连、苏州、厦门等东南沿海一长串的现代城市,但中西北部大多数的农村却还非常落后,更不用说城乡二元结构在管理体制上、在公共财政投入上的巨大差异了。对这种现象,有评论说“中国城市像欧洲,中国农村像非洲”。从这个国际比较中,更能说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更说明中央关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是抓住了中国下一个30年发展的事关全局的要害问题。

还有一点,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旦步入现代化之后其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8%。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中国的农业人口是否也要减到5%~8%呢?即便是减少到10%,意味着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我们要把现有的和新增的六七亿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能否做到这一点?能否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口转移?或者说,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无必要完全按西方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模式走?我们能否摸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城市化的道路,能不能在保持相当农村人口的情况下,譬如说保持在20%左右而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可否设想把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口不放在城市而放在乡村居住,如果那时乡村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达到甚至超过城市的话,这不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可以在乡村安置相当数量的人口(加上为老年人服务的劳动力人口)吗?现在西方城市人口相当大的比例是已不工作的老年人口。借鉴西方,但又不同于西方之路。这是不是我们在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可以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呢?我想是的。

———我们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好的经验,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我国国情,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的道路;这个道路我们称之为中国发展模式。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难点在农村,但不能由此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是以农村为中心的建设,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事实上,建设新农村,既不可能是农村地区自身的建设,也不可能每一个乡村独立进行,它只能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实现,特别是通过县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来实现。首先,在县级区域,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最为紧密,除了少数与中心城市结为一体的郊区县,大部分县和县级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这类县的行政区域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县城作为县级区域唯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对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在大部分地区,“以城促乡”主要体现为以县城促乡村。其次,县域经济是一种中观经济。由于县域经济活动不只局限于某种行业或某类产品,而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部门结构、多层次隶属关系和多级生产力水平构成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所以县域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功能比较齐全,综合各产业各部门乃至社会单位于一身的国民经济小系统、小网络。“以工带农”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要素的互补,首先应着眼于县域。第三,大多数基础设施都具有区域性特点,一般说来,道路、供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县级区域内构成一个体系,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农村基础教育)的供给体系也是以县为单位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体系上继续生长,因而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提供也必定是基于县域的。正因为如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下载形式与政策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式与政策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当前大国关系及我国外交新挑战 摘要:世事纷繁,盘根错节,纵观经史,定大势者,必大国也。每一个大国都有其自己的利益核心,通常一国利益的实现总是以他国利益的某种损失为代价的,因此......

    形式与政策论文

    时事分析 专业班级还是被作者删了姓名被作者删了学号被作者删了 现代的社会是变化莫测的,局势的变化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娱乐,体育,还是国际,事情往往超出我们的意料。从......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内容提要:权力是一种可交换的社会资源,权力最基本的特征是不平等性和可交换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

    形式与政策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形式与政策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

    形式与政策论文(精选)

    形式与政策论文 题 目: 论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系 部: 动科系 专 业: 畜牧兽医 学 号: 131901134 学生姓名: 吴如仁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六日 温州科技......

    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模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1学年至 2012学年 第学期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科学教育 学号201110800084 姓名黄德汉 任课教师梁婵娟 交稿日期2012/9/2成绩 阅......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永远在路上》之人心向背观后感 ——论中国腐败与整治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专业 班级 摘要: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形式与政策论文(最终定稿)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催化下,西方政治极端民主化、经济极端市场化、社会极端自由化积弊尽显,陷入深刻危机。华尔街神话破灭,西方制度光环褪色。伦敦骚乱、默多克新闻集团丑闻等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