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3篇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3篇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下面是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万荣县(那时叫万泉县)大旱,许多灾民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大水,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不让一人受饥饿。1928年和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篇二: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重了,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晓大道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分兴奋,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的佳人。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特别喜欢,在想如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人,疲劳不堪,路上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很好的临摹标准,所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准确,修辞精妙,简直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另外李家大院的负责人讲现在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连续剧,我们期待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映晋文化优秀的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轰动全国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篇三: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大院”比较多,到运城后才听说此地有一“李家大院”,说明他的名气不够大,也说明宣传的力度不够。譬如“乔家大院”的名头,就得予以张艺谋先生导演的电影“场景”,加之后来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更是家喻户晓。
山西的大院――乔家、王家、常家。各家大院都有不同,各有特点和风格,又有各自的故事。虽说各家大院相似的东西很多,但是却不能说“大同小异”,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看到他们的“实情”或者说不识大院的“庐山真面目”。借助网络把我拍摄的李家大院的照片贴出来,一同与大家分享。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万荣县,占地近千亩,建于清末民初,是以“慈善世家”名扬天下的晋南富商李子用私人宅院;步入大院,宛如走进晋商文化、慈善文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时光隧道,胜赏其间,可以触摸到院落里钟灵毓秀的品格和含而不露的文化底蕴。有句流传遐迩的名言: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
第二篇: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7篇)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1李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李家大院。推开李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20xx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李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李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李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李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20xx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2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西临209国道,东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盐湖,堪称风水宝地。
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六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胜地。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透光,守备森严;装饰考究,古朴典雅。
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走进李家大院,尤如投进吉祥的怀抱,那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样、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千姿百态、无所不备的字画、碑帖;展室里的创业、经商、善举史等等,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向中外游客展示其永恒的魅力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3山西“大院”比较多,到运城后才听说此地有一“李家大院”,说明他的名气不够大,也说明宣传的力度不够。譬如“乔家大院”的名头,就得予以张艺谋先生导演的电影“场景”,加之后来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更是家喻户晓。
山西的大院――乔家、王家、常家。各家大院都有不同,各有特点和风格,又有各自的故事。虽说各家大院相似的东西很多,但是却不能说“大同小异”,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看到他们的“实情”或者说不识大院的“庐山真面目”。借助网络把我拍摄的李家大院的照片贴出来,一同与大家分享。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万荣县,占地近千亩,建于清末民初,是以“慈善世家”名扬天下的晋南富商李子用私人宅院;步入大院,宛如走进晋商文化、慈善文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时光隧道,胜赏其间,可以触摸到院落里钟灵毓秀的品格和含而不露的文化底蕴。有句流传遐迩的名言: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4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万荣县(那时叫万泉县)大旱,许多灾民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大水,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不让一人受饥饿。1928年和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5王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推开王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00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位于大院西边的桂星书院、花园院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俯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还有夹院是上学的私孰,可见主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上仕途。东部是厨房院,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的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都是有讲究的。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19800平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因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门堡。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龙鲮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街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街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呼应,互相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渐为人们关注与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独处一隅乡间的闺院,确实令人反复吟哦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6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重了,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晓大道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分兴奋,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的佳人。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特别喜欢,在想如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人,疲劳不堪,路上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很好的临摹标准,所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准确,修辞精妙,简直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另外李家大院的负责人讲现在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连续剧,我们期待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映晋文化优秀的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轰动全国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7李家大院景区位于山西运城市区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闫景村。走进李家大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汉族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砖木石雕、字画、碑帖等遍布景区。
景区布局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
整体构造
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
院落特色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第三篇:山西运城市李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运城市李家大院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西运城市李家大院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西运城市李家大院导游词1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重了,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晓大道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分兴奋,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的佳人。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特别喜欢,在想如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人,疲劳不堪,路上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很好的临摹标准,所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准确,修辞精妙,简直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另外李家大院的负责人讲现在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连续剧,我们期待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映晋文化优秀的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轰动全国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山西运城市李家大院导游词2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万荣县(那时叫万泉县)大旱,许多灾民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大水,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不让一人受饥饿,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山西运城市李家大院导游词3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西临209国道,东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盐湖,堪称风水宝地。
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六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胜地。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20xx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透光,守备森严;装饰考究,古朴典雅。
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走进李家大院,尤如投进吉祥的怀抱,那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样、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千姿百态、无所不备的字画、碑帖;展室里的创业、经商、善举史等等,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向中外游客展示其永恒的魅力
第四篇: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共)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1王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推开王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00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位于大院西边的桂星书院、花园院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俯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还有夹院是上学的私孰,可见主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上仕途。东部是厨房院,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的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都是有讲究的。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19800平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因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门堡。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龙鲮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街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街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呼应,互相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渐为人们关注与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独处一隅乡间的闺院,确实令人反复吟哦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2山西“大院”比较多,到运城后才听说此地有一“李家大院”,说明他的名气不够大,也说明宣传的力度不够。譬如“乔家大院”的名头,就得予以张艺谋先生导演的电影“场景”,加之后来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更是家喻户晓。
山西的大院――乔家、王家、常家。各家大院都有不同,各有特点和风格,又有各自的故事。虽说各家大院相似的东西很多,但是却不能说“大同小异”,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看到他们的“实情”或者说不识大院的“庐山真面目”。借助网络把我拍摄的李家大院的照片贴出来,一同与大家分享。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万荣县,占地近千亩,建于清末民初,是以“慈善世家”名扬天下的晋南富商李子用私人宅院;步入大院,宛如走进晋商文化、慈善文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时光隧道,胜赏其间,可以触摸到院落里钟灵毓秀的品格和含而不露的文化底蕴。有句流传遐迩的名言: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3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重了,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晓大道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分兴奋,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的佳人。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特别喜欢,在想如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人,疲劳不堪,路上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很好的临摹标准,所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准确,修辞精妙,简直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另外李家大院的负责人讲现在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连续剧,我们期待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映晋文化优秀的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轰动全国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4李家大院景区位于山西运城市区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闫景村。走进李家大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汉族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砖木石雕、字画、碑帖等遍布景区。
景区布局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
整体构造
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
院落特色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5李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李家大院。推开李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李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李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李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李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6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万荣县(那时叫万泉县)大旱,许多灾民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大水,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不让一人受饥饿。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第五篇: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完整版
王家大院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1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王家大院史话
静升镇静升村,为晋中地区最大的村庄,村内自古除“九汉八堡十八道巷”外,尚有五里长街一条,现实际人口达万。灵石历史上四大家庭之一的静升王氏家族为太原王氏后裔,其先祖这一支早年从太原移居灵石县汾河峡谷间的沟营村(今富家滩镇属沟峪滩村),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宗祖王实又从沟营村迁至静升村,至今历680多年,传27世。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现可考文字表明,拥翠巷(通称王家巷)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锁瑞巷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拱秀巷内之义安院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崇宁堡(通称西堡子)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拱极堡(通称下南堡)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恒贞堡(通称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间。视履堡(通称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5座祠堂中仅存的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主祠堂建于嘉庆九年(1804年),耗银3200两的戏楼台至今幸存。
康乾嘉期间,王家人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条途径,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余人,另有贡生、监生、生员125人。官职中有广西柳州知府、湖南宝庆知府、刑部陕西司郎中、山东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陕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贵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的3座府第宅,司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时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标志康乾嘉期间,王家先后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节孝坊外,其余为功德坊、恤典坊、忠义坊等。
王氏家庭从道光后逐渐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于是红门堡内便有一家先将祖院出卖。出卖后,异姓新主人不满于堡门楼上“合堡同宗”之匾,执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为“合堡同德”暂存。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筑豪华,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达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仅以964两纹银,又易主他姓。再后来,当年合族引以为荣、奉旨为王梦鹏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面积为428平方米的孝义祠,也只以2000吊铜钱卖出。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王氏家族中当时资财还比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饮让,匆匆地将其在静升本土和晋南、晋中、石家庄、保定及京津一带的商号全部变卖处理,尔后举家南迁。自此,作为一方望族的王家,历经600多年的奋发与辉煌,终于销声匿迹,仅仅成为一方土地上的历史话题了。1950年土地改革后,王家大院已属于贫下中农所有。贫下中农居住期间,许多主体建筑,非但未遭破坏,且大部分还保持了原有风貌。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2
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前些天,大家也领略过它们的风采啦,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在到达王家大院之前呢,我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家大院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那时,除了大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就有12人,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官员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等省市。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王家被迫举家南迁,大院人去楼空,而王家人也漂浮异乡。而在现代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异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建筑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国内外发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头版头条的长篇报道,引起了在北京及周边省市普遍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那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考察王家年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以很高的评价。所以啊大家今天来到王家大院绝对是票有所值。
好啦,王家大院到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下车,跟随我前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现开放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孝义祠三部分,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在这里呢我也只以个人对王家大院的简单的理解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王家大院的特点,还有大家进了王家大院之后应该看点什么,注意些什么,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王家大院的各处的砖雕、木雕、石雕,它们姿态分成,各具特色,其次如果站在王家大院的最高处的院墙上,俯瞰一下整个王家大院,大家会发现红门堡的整体结构是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大家在进入之后,仔细的看看,就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特点。因为咱们相处时间挺长了,我还想给大家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太想大家知道我才疏学浅,所以等等会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进行细细的讲解,我就在最后尾随大家,大家如果有什么事,就到队伍最后找我,或给我打电话,咱们整个王家大院的游览时间是三个小时,因为王家大院整个建筑群是院内有院,门里套门,就像迷宫一般,虽然不会走不出来,但极易走散。因此,进入王家大院之后,大人要带好小孩子,老人随我一块走,如果是中年人或年轻人和队伍失散的话不要着急,一个人在高宅大院里面游览也别具风趣,并且会在游览完之后对整个大院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当走散时,你只需在三小时后,到咱们停车处集合,就可以啦。好了大家看到前面的那个穿着正是,留着寸头的殷俊小伙了没有,大家向那里靠拢,那位就是咱们的专业的讲解员,,什么没看见,就是那个脸上有疙瘩的那个。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3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王家年夜院是清代平易近居建筑的集年夜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巨匠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平易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年夜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巨细院落123座,衡宇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工具坚持,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锁城堡式建筑。外不美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年夜精湛壮不美观,天工人情地利。于貌似陈旧看法中千变万化,在连结北方传统平易近居共性的同时,又闪现出了卓越的个性妨现校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焰宏伟,功能齐全,根基上担任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气概,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在丰硕,适用而又美不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屋建瓴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配合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巨细院落既珠联璧合,又自力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受。此刻,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遵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名目,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传布下来的年夜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鱿脯根基上恢复了王家昔时的历史风貌。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门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都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气概;年夜年夜都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型。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今朝国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事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不雅参观、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1999 年,王家年夜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年夜闻名优异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2001 年,经由过程了ISO9000 国际质量打点系统认证;2002岁首,王家年夜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元;2003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2006年05月25日,王家年夜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核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呵护单元名单。灵石匠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巨室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念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年夜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早晨康、乾、嘉年间,那时,除年夜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搜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夜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王氏家族年夜十八世往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不美观身非凡,在自己,则主若是后辈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道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年夜喷香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体年夜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情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漂浮异乡。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年夜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名门望族。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4
王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推开王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00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位于大院西边的桂星书院、花园院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俯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还有夹院是上学的私孰,可见主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上仕途。东部是厨房院,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的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都是有讲究的。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19800平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因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门堡。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龙鲮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街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街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呼应,互相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渐为人们关注与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独处一隅乡间的闺院,确实令人反复吟哦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5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乘坐前往山西的列车。我是导游胡玉娟,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山西大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巩俐主演,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陈家大院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山西大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似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独特的地域风情。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堂皇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子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积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10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中院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商人飞黄腾达之后便在原籍置起屋宅,一座座大院便奇迹般的出现在晋中那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豪华气派,这是晋商实力的最真实写照。看不尽的大院高墙,仿佛里面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俗话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院。”乔家大院时第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大院。在这个完全城堡式的建筑里,院墙如同高墙,高大可见一斑。从前,更夫夜里便行走在院墙上打更,每每想起梆子的声音,那洪亮,方圆十里都可听见。乔家大院的布局讲究的是一个方正,工工整整的建筑风格配置豪华的家居摆设,一眼望去,不禁让人遥想起大院繁华时的种种。一盏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院墙,燃尽一地沧桑的流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渠家大院,有“晋商文化博物馆”之称。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栏杆院、统楼院与包厢式的戏台院被誉为渠家大院的“四绝”。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顶棚,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硬山顶式……让人惊诧不已。院落中的技艺精湛的石雕尽显渠家大院的高雅美观。
曹家大院突出在富贵之气。整体结构遵从篆书中的“寿”字,多寿多福多子是曹家大院的宗旨,三层四座的堂楼,虽不霸气,却充斥着贵气。
王家大院以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作为太原王氏后裔的静升王家,大院似乎饱含他们对于家族的殷切期望。此外还有申家大院、常家大院......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每个大院都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个场所都包含着中国晋商文化。从这些恢弘的建筑中,从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中,我们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真实缘由,但是放眼于大院建筑的绮丽豪华、交相辉映的辉煌,就已经足够让我们放飞遐思,遨游万里。
让我们走近大院,去感受——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词中的似水流年。
我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再次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最后一祝大家开心愉快二祝大家身体棒棒三祝大家工作顺利,永远幸福。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