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13:0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

第一篇: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它涉及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及信息管理等各个管理领域。因此,强化这项管理,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的各个领域及整体管理素质获得全面的提高。信用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交易风险过高,逾期应收帐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缺乏健全、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为此,我们在几年的研究工作实践中,总结并完善了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信用管理方式,即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根据该项管理模式,我们提出了一整套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方案。我们认为,以这套方案为基础,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可以使我国企业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信用管理机制并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

该项工程的具体目标是:

⑴ 强化客户资信管理,防范销售中的信用风险;

⑵ 控制逾期应收帐款,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财务质量;

⑶ 规范赊销业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用约束力;

⑷ 加强欠款追收,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⑸ 建立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素质。

(二)方案

1、企业信用管理职能的建立

企业实施全面的信用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

实施的管理机制和流程要点是:

⑴ 走出传统的管理误区,建立以信用部门为主的信用管理机制,如图所示:

⑵ 按照交易过程实行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如图所示: A. 事前控制:客户开发与筛选工作B. 事中控制: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的选择C.事后控制:应收帐款监控与债务处理

⑶ 应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A.资信信息管理技术B.信用分析技术C.应收帐款管理技术D.拖欠帐款催收技术

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监理应当行使如下四项基本职责:

⑴ 参与公司信用政策的制订、财务计划及信用额度的审核;

⑵ 实施客户资信信息的开发与管理;

⑶ 应收帐款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⑷ 拖欠帐款的催收与处理。

应当向企业提供如下的管理咨询服务:(1)公司整体的信用管理决策程序设计(2)信用管理部门职能设计

(3)利用计算机进行信用管理的软件服务(4)信用管理部门机构及工作程序设计

(5)信用经理及信用分析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设计(6)

信用管理专业人员培训

2、客户资信管理制度这项管理制度是企业以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办法。企业实施这项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控制,而且使客户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牢固地控制在公司整体管理之中。如图所示:

⑴ 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A.企业内部信息开发机制B.信息搜集的部门分工与规范C.信息记录表格的应用

⑵ 客户信息管理制度A.建立标准的客户信息分类系统B.客户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C.客户数据库的建立D.客户信息的共享与控制

⑶ 客户资信调查制度A.资信报告的购买B.资信报告在实际业务中的使用C.信息的识别与修正

⑷ 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A.以客户风险程度进行的分级管理B.以客户风险和合作潜力进行的分级管理C.建立在信用分析模型基础上的分级管理

3、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该项制度是指在企业交易过程中执行一套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通过该项制度,可以规范企业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分清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应收帐款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图所示:

⑴ 信用申请制度A.信用审批的基本流程B.客户信用申请的条件与管理C.对销售人员的管理

⑵ 信用额度核准制度A.信用分析标准的制订B.对信用分析人员的管理C.信用评估方法的应用原则D.信用审核的程序与权限

⑶ 交易审批制度A.公司信用政策的制订B.信用政策与信用额度的配套使用C.公司交易决策权限的划分及信用决策依据

4、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在我国企业中实施该项管理制度,旨在加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快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减少呆帐、坏帐损失,保证企业最终利润的实现。如图所示:

⑴ 销售分类帐管理制度A.建立以信用管理为主的应收帐款管理信息系统B.完备的信用管理功能设计C.销售、财务及信息管理部门的分工与协调

⑵ 帐龄监控制度A.帐龄分析与客户管理方法B.帐龄的分类与管理方法C.帐龄与金额的二维象限管理方法

⑶ 赊销客户监控制度A.赊销业务档案的建立B.应收帐款跟踪管理——RPM方法C.拖欠客户的资信调查

⑷ 欠款催收制度A.制订企业科学的收帐政策B.正确处理收帐与客户管理的关系C.对客户延期付款申请的审批程序与权限D.企业的收帐程序与委托服务

5、实施方案

⑴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高级研修班

东方保理中心每月为企业家举办一期研修班,介绍、讲解上述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案。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八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⑵ 企业信用管理俱乐部

东方保理中心以会员制的方式,向会员企业提供长期、连续、有针对性的管理咨询服务,逐步协助企业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掌握先进的信用技术。

⑶ 信用管理咨询

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我们承担专门的管理方案设计工作,包括企业管理现状的诊断、管理框架与流程的设计、信用分析技术模型的开发、具体管理制度的制订、管理表格和操作手册的制作以及信用管理软件的应用等多项工作,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接受了我们的管理咨询服务。基本的咨询工作程序如图:

第二篇:浅谈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张立峰赵晓毅

(河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许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强调管理艺术。文章从管理艺术内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管理艺术与管理艺术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探讨了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艺术 管理科学 应用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对象依照一定规则向预期方向或目标运动的理论。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正在发生着许多根本性改变。管理学的研究,已从具体的工作方法转向管理艺术的方法研究。许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强调管理的软化和艺术,认为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的”、“条条框框”的“硬”因素;同样也需要某些“非理性”的“软”因素。管理学作为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学科性质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然而,何为管理艺术,管理艺术和管理科学有何区别和联系,怎样在现代企业中应用管理艺术等重要问题仍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和回答。鉴于此,本文从对管理艺术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管理艺术与管理艺术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探讨了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管理艺术的内涵

不同的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管理艺术进行了界定,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刘杰,唐丽娜(2009)认为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刘永萍,闫肃(2006)认为管理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包括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方法等,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申志敏(2005)认为管理艺术是管理者适应具体管理对象的变化或对象所处环境的变化(即主体的和客体的变化)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张一江(2007)认为管理艺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

结合相关学者对管理艺术的定义,本文认为管理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基于管理科学并在实践中的升华,它更加注重东方传统文化对管理实践中的影响,更加强调个人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对于管理艺术应从以下几层次理解:

1、管理艺术表现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管理科学是对管理实践中带普遍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将管理科学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原则运用于具体问题时是一项困难的艺术,包含着管理者的主观创造性活动。-1-

2、管理艺术是管理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实践工作中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问题得到完美解决,给人以美的感受。

3、管理艺术是多样性的,管理才能和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要靠管理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灵感。

4、管理艺术是艺术性的东西。它是权变的具有灵活多变的美感。因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没有任何一次相同的管理行为。这种艺术性简单说来就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哲学现象。

5、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内部各类人员的活动,使组织成员同自已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活动过程。因此,在组织管理中,相对应有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具体方面的管理艺术。

6、管理艺术最大特点就是弹性化。而在弹性化的管理中,管理者的作为和影响力比较大,往往决定着管理的成功与否。因此,管理者必须以修身为本,以“德才兼备”树立威信。管理者除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外,还应有管理才能,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用科学依据、准确判断;要执行坚决果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而使组织成员感到这样的领导可以信赖,使其工作更加卖力。总之,管理者只有做到以“德才”服人,才能确保管理艺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有效管理。

二、管理艺术与管理科学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反映管理工作的科学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是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的,具体表现为:

1、管理艺术是管理科学的重要来源

管理是一种理性的事物,而构想与设计管理则是一种充分掌握理性规律基础上驾驭理性的艺术。此外,管理涉及的对象是人,而与人交流、协调,引领和把握住人行为的结果则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只有在大量的处理管理问题的实践艺术中,人们精选出比较稳定的、规范化的、对任何人都有效并被实践反复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知识固定下来,找出其规律性,它才形成科学,管理科学是具有管理艺术的沉淀和积累的科学。

2、管理艺术是管理科学的有益补充

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科学只能提供给管理者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解决问题、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因为具体问题的纷繁复杂,不同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很大差别,但都比较完美地解决了问题,使人感到管理的精深和美感,从而呈现出管理艺术。

3、管理艺术凸显管理科学的实践性

管理艺术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西方的管理十分重视明晰的定义,清楚的规定和正确的数据,形成了模式化的管理科学,而我们说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技巧,没有一个真正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并不只是通过简简单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得很好的,这也就是我们很难以将一个人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行简单的评价,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历却能够管理和经营好自己的组织,而有些人智商很高学历很高却无法胜任管理职位。

三、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企业管理中首要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能力有大小、品质有优劣、个性有差异。许多学者对人的管理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可找到成功的例证,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另一场合,另一个管理者去应用时又会觉得不灵。尽管管理学领域流派纷呈,方法各异,归纳起来,对人的管理无非是法、理、情的管理,管理艺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把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法的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包括组织的各种章程、条例、规程、程序、标准等。理的管理是立足于组织成员集体的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的管理,它的管理实施,是出于对整个组织的全局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可归结为对组织行为的长远的和近期的、综合的和局部的生存与发展效益的评价。情的管理是管理伦理性的体现。前面说到法的管理是不讲情的,而人又是富有感情的,管理不能没有情。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情的管理主要体现为人本管理。

法、理、情的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和手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不同的员工,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管理是很不容易的,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既要根据不同情况侧重于某种管理,又要把法、理、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同时,法、理、情的管理又或多或少有些缺陷,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不足,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二)在管理中实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刚性管理是管理者依靠一定的行政指挥系统,通过制定一系列章程、规定和规则,采取强制的方式与手段使员工遵守和执行,是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组织、机构管理的骨架构成。柔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它是随着时空的转换和社会的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它的理论支点是“以人为本”,它的实践意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它的本质特征是“人性化管理”,它的核心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疏导人、用好人”。

在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为日常运营工作提供标杆,确定每个人、每个岗位、每道程序的工作标准。“刚性”管理以强制性命令为主,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柔性管理则能实现刚性管理所无法实现的功能,柔性管理通过信任、激励、关怀,注重人的内心情感因素,建立有效的情感交流机制,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成员正确认识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自主地提高工作目标。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互补作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应以“刚性管理”为内在尺度,以“柔性管理”为外在表现,真正做到尊重、关心、平等、友爱,体现管理艺术。具体应做到:

1、刚中带柔的制度建设

现代“人本管理”就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完整而规范的法律、制度的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管理。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要实现人本主义柔性管理,就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法制化形式、制度化形式,向成员推销的最佳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标准和行为规范。

2、刚柔并济的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是等级权力控制,是垂直型的纵向线型管理系统。

这种管理形式强调的是制度+控制,虽然能使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但由于其缺乏灵活性而逐渐失去活力,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即学习型组织形式的结构)。这个新形态的组织,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构设置尽可能简单;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过渡;注重灵活性与有效性。

3、实施柔性管理,鼓励员工主动学习

企业管理层应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学习能使员工在工作、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方面得以满足。对于企业而言,信息的剧增使知识的组织、管理更为困难。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处理日常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企业成员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服务能力。

4、刚柔并济为企业成员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企业的全体成员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应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为主导,以“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为辅助,为员工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层要努力创造一个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影响员工,形成工作的合力;对待员工要公平、公正,坦诚相待,真心实意地做员工的朋友,增强亲和力。同时,员工也应了解领导、尊重领导,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实施爱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艺术,除了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和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施爱抚管理。所谓的爱抚管理是指关注企业职

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职工不受与工作相关事故的伤害和不患身体或心理疾病。

爱抚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职工的社会活动区域,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从职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转向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爱抚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产生着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企业人本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深化。通过爱抚管理的推行,企业可以取得如下实施效果: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减少企业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企业迎接新挑战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一江.现代企业人才管理艺术与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9):57—61.[2] 吕萍香.对管理艺术的感想[J].管理观察,2009(3):173.[3] 唐星敏.刚柔并济的图书馆管理艺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28—29.[4] 张友苏.管理艺术:法、理、情的有机统一[J].求是,2008(21):57—59.[5] 刘杰,唐丽娜.管理艺术随想[J].大众商务,2009(3):50—60.[6] 申志敏.试论管理艺术研究的形象思维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6):66.[7] 刘永萍,闫肃.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艺术——由《红楼梦》中的管理者看现代企业管理[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44—46.[8] 高崇友.企业管理艺术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4(6):83—86.作者简介:张立峰(1982-),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资本运营。赵晓毅(1982-),男,河南洛阳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注:通讯作者及联系方式

通讯作者:赵晓毅手机:***

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西道46号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08研四班 邮编:063009

E-mail:zxyjzxy@yahoo.com.cn

第三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目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实现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和保持企业基业蓬勃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效果,构建组织与员工的双赢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下内容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视角来探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构建职业生涯管理模式,进而整合职业生涯管理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人力资源 价值链 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里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而那些能够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一流人才的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真正赢家。现代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拥有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员工。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如何保留人才并使其得到发展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既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证,也是企业保竞争力的保证。因此,在企业内部引入职业生涯管理将可能是一个解决企业发展动力问题的途径。

二、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1]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比较规范、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一种体现员工与组织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在企业实践中。它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不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个模块,其有效实施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招聘、培训、工作设计、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等模块。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看,开展职业生涯活动的系统性很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中往往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有力措施的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少协同作用,没有统一整合到员工与组织的职业发展中

来。因此,我国职业生涯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组织的需要与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同时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协同作用,确保职业生涯管理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职业生涯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个路径。企业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理论认为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每个价值活动环节都可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企业经营的本质是通过经营人才来经营客户。最终是经营人,只有人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整合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形成企业价值。基于这一理论认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们将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的价值链理论。它是指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一体化的环节。价值链本身就是对人才激励和创新的过程。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与员工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它也是个体员工与组织基于组织战略进行价值设定、开发、评价与分配的一个系统化、柔性化和价值增值的过程。

三、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模式[2]

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是员工与组织相互作用、互相配合组成的“需求―道路”活性复杂实践系统,并表现为隐形的个体层面和显性的组

织层面,二者相互驱动,共同实现职业的发展。员工与组织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各模块管理的归宿和落脚点,其管理过程也是员工与组织彼此需求相互匹配与适应的统一过程。基于此,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模式的核心就是以人力资源各模块的整合实现职业生涯管理,具体讲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教育培训、职业生涯通道设计等方面,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并形成有效的互动,实现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方位管理。

第一,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开展。[2]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其与组织架构设置、岗位设置和员工晋升、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员工职业生涯真正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轨道,才能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二,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同时可以促进个体、团队和整个企业的绩效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而且,绩效考核是企业实现薪酬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训开发体系设计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薪酬发放和调整的依据。因此,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L的吻合性,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与绩效改进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要素。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企业的教育培训为员工职业生

涯发展起到了补充与促进作用,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促成和加速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在实践中,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员工职业规划培训,让企业的所有员工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做什么和怎么做,并在具体实施中随时根据需要开展培训和咨询活动,让职业生涯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培训开发工作,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培养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企业和员工真正实现共同成长,这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四,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职业通道是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和获得满意工作,或者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目前多路径、多通道的多重职业通道设计成为主要形式,它实现了职务和职能等级的并行,并且在薪酬制度设计上相互衔接和对应,从而鼓励员工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第五,开展跟踪反馈和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员工必须不断接受新岗位和层次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素质结构。对员工与岗位不相匹配的情况,要及时和员工进行探讨、加以修正,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监督员工往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第六,建立任职资格体系。[2]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既能引导员工的成长方向,又能衡量员工成长程度,使得员工的能力评价和晋升

有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自检。有效提升个人胜任力素质,为改善企业工作绩效,提高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效发挥积极作用。

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实施过程,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功。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视野下的职业生涯管理,无疑将有助于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本,使其统一到组织价值创造的轨道上来,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经济师》《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实操精解》

[1] 崔佳颖 主编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2008.07

[2]《经济师》杂志2011年第9期

[3]朱喻 主编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实操精解 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08.09

第四篇:浅论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创新

浅论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创新

本文属于中联论文网优秀论文

本文来源于:中联论文网转载请注明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严谨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文化制度的逐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创新实践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创新

全面预算管理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再加之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瑕疵问题,所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控制和考核,并使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得以统筹安排,从而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的全方位管理过程。通过此活动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

企业发展战略是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目前,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预算目标制定没有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而是以上级行政命令或短期利润目标为根本目的,缺乏对企业长期战略的考虑,形成了只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效益的弊端,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全面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2.全面预算缺乏协同效应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其核心职能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目前,部分企业全面预算不够全面,没有做到计划、生产、销售、投资等各有关部门的横向协同,未严格按照“以生产任务确定工作量,以工作量确定价值量,以确定的价值量优化工作量,以优化后的工作量确保生产任务完成”的预算思路。特别是部分企业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全面预算信息传递与共享效率较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相互割裂,同时缺少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全员参与性差。更多期刊发表详情请联系QQ:1286503325联系电话:***

3.预算考核执行缺乏刚性

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严考核,硬兑现,才能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年终考核时往往剔除生

产经营的特殊性等客观原因对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其结果就是各责任单位较好完成了经济责任制,营造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局面,使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影响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失去控制力。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创新

综合目前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应认识到加强其创新实践的必要性,因而使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总结多年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在企业实践中提出的创新方法如下:

1.凸显价值增值的预算管理

价值管理不是简单替代传统的财务管理,而是对财务管理内涵的拓展和升华,其通过对各种价值驱动因素的整合和梳理来实现价值增长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价值管理的过程涉及目标规划、预算编制、管理报告以及薪酬制定四个环节的内容,随着价值最大化的上升,价值管理作为一种创造价值与实现价值增长的管理方法,为企业整体的经营思想和财务管理理念提供了依据,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模式。基于资金价值的增值,在安排资金预算时按“压存量、控规模、理结算、抓清收、调结构、提效率”的管理思路,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存货”、“付息债务”等资金占用指标,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

2.体现企业战略的预算管理

企业战略目标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而预算目标制定作为实施全面预算的关键部分,应该围绕着企业制定的长期战略目标展开,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来制定财务预算目标。根据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考虑“走出去”发展战略、“去枝强干”及“内涵式”的发展思路,在预算安排上需合理配置资源。投资方面: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增加勘探开发投资,减少或清理整顿非主业投资;资金方面:加大海外筹融资力度,增加主业贷款授信额度,减少辅业资金净流出,提高资金管理集中度;效益方面:增加海外投资回报率、主业的内含报酬率,降低辅业盈利或削减经费支出;成本方面:通过“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成本标杆法管理,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引导企业注重“内涵式”的增长,提高成本核心竞争力;绩效方面:设置海外薪酬长期激励,加大主业奖惩力度,维持辅业薪酬水平。

3.引进经济增加值的预算理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综合指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市场销售、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均可以影响EVA的业绩表现。EVA的计算方法为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影响EVA的关键驱动因素即利润和资本占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不断提高经营利润、降低资本占用和有效利用资本来提升EVA。具体来讲,在增加利润方面主要有扩大收入、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增加投资收益、合理避税等。在降低资本占用方面主要有通过缩短收款期、加快存货周转、合理控制货币资金存量等措施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产周转率;盘活固定资产存量,有效利用固定资产;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回报率;严格控制付息债务规模等。

4.强化信息系统的集成运用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实现网络连接、信息传输、实时查询和过程控制,保证预算的编报、审批、执行、控制都能通过网络系统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将一些无须人工干预的管理标准、参数等嵌入到业务IT系统中,形成系统刚性约束;同时针对标准化业务处理,开发监测、稽核、对账等IT系统,增强对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实时监控能力,将生产作业信息及时转化为预算信息,实现从“人控”转为“机控”的转变,达到即时查询、模拟分析和实时控制的目的。实施ERP可以将计划管理、投资管理、资产运营、物资供应、财务核算、全面预算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系统管

理,运用ERP在线管控、及时精确报告提升全面预算的过程管控力度,促进规范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5.创新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不仅有财务因素,还有非财务因素。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时,首先应该考虑体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如资源占用量、资源替代率、市场占有率;其次应包括财务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另外,评价指标应根据企业规模、管理难易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评价方法不但要应用定量评价,而且要应用定性评价;不仅要应用综合评价,而且要应用动态评价、全生命周期评价。激励机制应将短期效益与长期业绩统筹考虑;设置长期薪酬激励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创新实践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彩云,关于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探析[J]现代商业,2011年29期

[2]张素会,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论坛,2011年12期

[3]苏黎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J]冶金财会,2005年08期

第五篇:浅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事业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称作职业生涯设计,其实质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员工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激发员工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的人才战略规划、更好地留住人才、提升员工素养。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员工福利利益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现代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说,人人都期望事业成功。俗话说“上进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然而,事业的成功,并非人人都能如愿,问题何在呢?如何做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事业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称作职业生涯设计,其实质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员工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激发员工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的人才战略规划、更好地留住人才、提升员工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应把服务企业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落脚点,积极运用先进的指导理论。应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进一步更新观念、健全机构,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确保收到实效。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人力资源己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

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随着个人选择工作机会和途径的增多,人员流动已成为各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对那些远离城市、效益又不好的企业来说,人员流动实际上成了单边流动——只有流出、很少有流入,对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形成一个“人才流失严重——研发能力削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不好——人才流失严重”的恶性循环。对企业来说,成熟员工的流失成本比新招聘人员成本要高出很多,特别是由于骨干员工的流失造成的各方面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因此,如何创建一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该成为企业要大力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企业对员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同时以相应合理的薪酬制度相配套,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课题。

对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传统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企业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又要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和条件。只有这两方面达到统一,企业才能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可以使企业在维持并提高现有生产率的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变化作好各类人力资源的准备;员工由于看到和明确了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才会对企业和本职工作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和依赖度,也才能充分发挥工作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个人绩效,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一个跨国公司,它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个跨国公司,它有着极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以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提供相应的培训而自居。在这个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有一位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从工作上来讲,他只是热衷于技术开发工作,没有丝毫的想从事管理的意识。因此公司组织的有关提高管理技能以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培

训,对这位工程师来讲也就失去了意义。他没有参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没有考虑给他安排这类的培训。两年多以后,这位工程师,开始感觉不平衡了。因为其他的工程技术人员,享受着公司为其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训费用,同时又可以占用上班时间。经过思考后,这位工程师向公司的培训部门提出了培训需求,因其喜欢做饭,要求公司在该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或者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公司负责培训的部门在拿到该员工的培训需求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职业生涯规划因人而异

当人们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份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由于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或者是由员工的自身特质决定的。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积累素材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此时还不能确定或者自身根本不知晓。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体现员工自我优势,因为这些优势使之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极强的竞争力,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因为人的认识是最复杂和多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确认,同时通过逐渐地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而人的多变性,也会导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生变化。

现在社会上,因对职业生涯认识的不足,大部分人甚至工作了二十几年或更

长时间的人,仍停留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阶段,即还没有真正进入职业生涯的设计阶段。这里企业是负有责任的。

职业爱好和身体特质最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职业设计与实现的过程,是员工职业发展与实现的过程、步骤和目标,它突出表现着员工个体素质因素的特点。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由员工个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工作,它是不以周围环境及社会状况为转移的。员工的最终职业生涯是由其自身素质决定的,而非其所学的专业。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利益体,它是以自己的利益需求为前提的,而非员工的个人需要,企业不可能放弃自身利益一味追求员工的利益。尽管如此,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可以处于主动地位。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其实现的条件在于企业中每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职业爱好与身体特质,而这两个因素恰恰就是影响和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两大因素。

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积极地协助员工,与他们共同发现他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不能简单地运用激励理论,一味地对员工进行物质、精神上的激励,因为在众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京有一家较大的酒店,为了使员工更好地工作,给每个员工都设计了职业发展方向,其中:员工的方向是领班;领班的方向是主管;主管的方向是部门经理。而酒楼的管理者们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对员工的认识来为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忽略了在同等激励作用下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这种企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包括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员工一入职,直接领导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自己的岗位就是该员工在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孤立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当以发现

员工的特质作为提高劳动效率的首要工作。

在发现和确定员工特质方面,在国外有较完整的测试方法,国内尚在完善之中。由于这些方法的出处以及内容的局限性,他们只能作为协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手段,不能以偏概全。根据员工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安排他们的工作是实现员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保证。确定员工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特质可以采用与员工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形式,予以了解,同时也可以注意员工在工作中处理不同工作内容的态度。工作结果中发现,最主要的还是要诱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长。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不会孤立地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培训。通常企业为了使他所选定的员工在不远的将来担任更高或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就会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与将来岗位的任职需求差异提供培训,即向员工提供任职发展方向培训。如果企业所实施的员工任职发展方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培训相吻合,只能表明企业在客观上起到了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作用。

要想实施好员工的任职发展方向培训,首要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的员工技能考评体系,同时要对企业内的不同岗位都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科学的任职要求,这样才能通过比较发现员工现有技能水平与某~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上的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提高性培训。但是对于小型企业则不宜搞得太细,只要选择出满足企业文化和岗位任职要求较为重要的项目进行考评、比较、培训即可。再有,一些员工的工作特质是培训不了的,比如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行。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经过培训,使之在短期内有所提高,并达到新的任职需求。

如何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为企业服务,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内在实质以及关键要素,由此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关键

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从而达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目标。

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员工沿着最佳的路线发展自己,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方法,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非常盛行,而我国在职业规划与管理领域起步较晚,不少企业对此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每一个企业有必要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切实研究并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书明 主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9

下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推广工程 (一)目标 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