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3: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

第一篇: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

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

摘要:先秦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以及纵横家等流派的思想,这些思想自成体系,其中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各家思想中人才管理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先秦思想;人才;选拔;管理;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代代流传的传统的人才思想都是人类历史的文化瑰宝,经过时代与岁月的积淀,对现代社会的人才发展观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先秦诸子百家虽然在人才观方面没有专门的论述,但是在他们的思想和言论中均有涉及人才观的方面。儒家的唯才是举,道家的自我发展,墨家的任人唯贤、以德为先,法家的用其所长,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现代人才管理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各家的人才思想

1.儒家的人才思想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曾子等,他们每个人在哲学思维和社会思想方面均略微不同,但是儒家思想该学派共同的宗旨是一致的。

儒家关于培养人才首要标准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或者说道德完善的人,是儒家教育人的终极目的。而其有道德的内涵又极为丰富,首先就是忠与孝,仁与义。对社会、集体、家庭忠诚,对父母亲人孝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追求目标;仁义二字是分别取自:“仁以待人”、“礼义廉耻”。其次就是中庸之德。儒家儒家培养讲究中庸之人。所谓中庸,即不偏激不极端,凡事讲究不过、不及,即不走极端化。遇到任何事情,不偏执地处理问题,利用温和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思考和行动,偏执、傲慢、愤怒等都是中庸所不能容忍的处理方式。

在有道德的基础上儒家思想对于人才还有以下标准:首先就是要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要成为一个有气节的人。其次还要具有“博学于文”的知识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习中要有着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兴趣以及独到的见解。最后还要具有“躬行君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温故而知新”的创新能力。

关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的具体措施,儒家也有其一定的方法。(1)举荐人才,主张打破人才选拔中的门第、年龄、辈分的限制来选拔人才,对年轻有才华的人可以破格录用。(2)选拔过程中需要“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个人的言谈和行动是否一致来考察人才是否合格。(3)检验人才需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人的行为结果、行为过程、香味的动机乃至个人的醒悟、爱好等全方位考察人才。(4)评价人才的过程中重视舆论的作用,人的品行、才能往往通过舆论有所体现,需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5)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举直错诸往”,把优秀的人才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整套选拔、使用人才的方法。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主张还未能完全跳出宗法制下是世卿世禄用人制度的框架,但他提出的一系列的唯才是举、观言察行、知人善用、量才而用和反对求全责备等等的思想主张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道家的人才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老子、庄子,道家的思想以“道”来诠释宇窗物,主张道法自然,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道家老子的人才观是将人才分为理想人和现实人两类,提出了理想人——圣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不受外物诱惑保持自身精神气节自主人。而对现实的人才,老子认为贤才是上善、上士、善人,提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明确有道即贤的标准,并以此标准将君主分为五等,以“太上”为最高,其他根据民众对君主的态度来区分,依次为“亲之”、“誉之”、“畏之”、“侮之”。而士列三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所以老子的人才皆是按“道”行事,以“道”划分。庄子也提出了自己理想人才,称为“真人”,或为“至人”、“神人”。“真人”类似于老子的“圣人”,也是不受外界异化而保持真我本性的理想人,但庄子进一步论述真人的本质特征,主要从三个要素入手,一为忘物,脱于万事世俗;二为齐生死,坦然面对生死;三为忘已,无关牵挂欲求,追求天人合一。

道家人才思想对于各类人的定义明确,内涵丰富,不仅分层次,还细分等次。道家对于人才要求不追求名利,脱于世外,要善于知足,勤于实践,把这些作为人才所应具有的高贵品质,但尊崇无为处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却有十分消极的遏制人才发展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弊端。道家的人才思想是建立在其“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政治理想之上的,政治理想的虚无飘渺,必然使建立在其上的人才思想虚幻空洞,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从而为现实所摈弃。

2.法家的人才思想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是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学派。

法家思想在人才的选拔上,提出首先是任人唯才、非贤,在推举人才上,讲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不任人唯亲,唯才是取,不以出身。重视人的才能。在人才的选用上,法家人物普遍反对“贤”者,这个“贤”即是儒家的标准:“有德者”。韩非子完全从公用观点出发,认为:“国有贤者,国之忧也。”反对君主任用所谓的“隐士贤人”。人才要证明其有用,不要为虚名所累。商鞅则干脆认为治国要任用“奸民”,因“良民”有德,讲道义,有良心,不肯揭发他人罪恶,于治国无利,而“奸民”则为利所驱,必互相监视,动辄举报,于治国有利。法家在选拔人才上,还讲究以法择人,“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度也。” 在人才的选用上,必须建立一种选拔制度,有一种制度保障,就可以避免人才的选拔上的主观性、随意性,还可以避免人事任用中的弊端与漏洞。

在如何用人上,法家的原则首先是量才用人,用人所长。“使鸡司晨,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不统一的,全能全才是没有的,无能无才也罕见,善于用人者,总是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上不过,臣不诬能。” 使其各称其职、各安其位。其次讲求任人以事,重要性就在于“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有没有才能,授之以事则立现:“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智愚分矣。故无术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 最后任用人才,要责之以功。“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 功利观本来就是法家理论的出发点,如果所用之人无“功”,没有工作实绩,没有什么建树,那么就不能称得上人才。“功”也是赏赐、提拔的依据。依功用人,不能招致百姓的不平与非议。

法家的人才思想对儒家贤才思想提出异议,法家更重要的是重视人才的能力而不是道德,同时对于人才的管理提出以需要严格和规范的制度要求,这是人才管理上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尽管当时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但这一新思想对于人才的管理依然有一定的启发。

3.墨家的人才思想

墨家的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其学说成于儒家和道家,但在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墨家的人才标准也是贤人。即德行宽厚、言谈雄辩、博通道术、多才多艺、上下调和、清正廉洁者。可以说,墨子所说的贤人是德才兼备的能人。首先,在个人素质方面,必须德才兼备。贤者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它包括德行、才能、学问、三个方面,而在这三者中间,德行是首要的,是根本,其次方为才能和学问。其次,在行为上。墨子提出的为贤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勤以教人”,让有力气的人赶快去帮助别人,有财物的人努力去分给别人,有方法的人勉励地教人。从德行方面要求人向善。贤者任官,则应勤政,早朝晏退,早出暮入。

墨家的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吸收了各式各样的人才,因此,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提出一套具体而完善的措施。(1)选贤不分等级,在墨子的理论中论述了三条基本的原则“举义不避贵贱”、“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推举公义,回避私怨。不避贵贱”强调的是“有能”的人就举用。(2)以能授官,以德就列,听贤人们的言论,考核他们的行为,观察他们的办事能力而谨慎地授予官职。但是“听其言”往往只是片面的,不能够具体全面的了解这个人。于是墨子深入的提出与“迹其行”相结合。通过一个人的讲话和对他行为表现的分析,得出此人的能力的大小。做到察其所长,用其所长,做出量才任用,人适其位。墨子不仅主张大力选拔人才,而且认为应尽可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考察他的能力,根据能力的大小授予相应的官职,根据德行给予相应的官位。(3)监督方法:即任前试用制、任上监督制、任后评论制。墨子的“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都是“慎予官”的体现,其实这就是任前考察和试用制,考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任命为政长。应按劳动的业绩确定奖赏,按照功勋来发给俸禄。所以官不可能永远富贵,民不可能终身下贱。有才能的就举拔他们,没有才能的就撤消他们。墨子对政长(特别是对君主)提出了任后评论制。(4)提高贤能的政治、经济地位,墨子主张要给贤者提供优厚的条件对贤者,必须使贤者富裕,令他们显贵,尊敬他们,称誉他们;给他们高官,给他们厚禄,给他们事做,给他们决断的权令。显然,这条件既包括一定的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激励。就是说,既要给予优厚的物质待遇,又要赋予其崇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要授予其职权使其充分施展才能。

墨家因成于儒道两家,人才思想也承袭了儒家的贤才,但其贤的内容又扩大了一些,更为广泛,同时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选拔、使用、管理人才的方法。使得墨家在当时快速壮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其人才管理的制度和思想在后世也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4.兵家的人才思想

兵家的思想主要以研究作战、用兵的军事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

兵家对于人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德、学、识、才四个方面。“德”即道德操守。如要有“能清、能静、能平、能整”,“仁、信、忠”的高尚情操,“将必先己”,“劳逸必以身同”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作风,“以身殉国,一意而已”的献身精神等等。兵家认为,人才的道德操守有高尚与卑劣之分,这种差别会对人才进行谋略运筹的最终结局产生巨大影响。“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知识的占有量。一切企盼成功的人才,都应该是“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的饱学之士,至少也应当是自己所涉足领域中的专家、权威。“学”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善于向他人学习。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而众人的智慧才是力量的无穷源泉。“识”指分析、判断能力,孙子称之“庙算”。“才”指处理事物的能力。它包括使用权柄的能力,当需要行使权力时,应该做到“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对于人才的考察和使用,兵家的思想是“举贤授能”。选拔任用贤才能士,是关系到事物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甚至国家兴衰也与此密切相关。兵家还十分重视对人才进行考察,总结出了许多“察才”的经验方法。《六韬》就提出了“六守八徵”的观人知人之法。“六守”为“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八徵”为“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春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兵家的这些察才之法,强调考察人才,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不仅要识其才,而且要辨其德,不仅要在一般性日常工作生活中考察人才,更要通过特别设定的环境情况来辨识人才的高下优劣,唯其如此,才能达成“举贤授能”的目标。

兵家思想主要是用于军事的管理,其对人才的要求和任用也是基于行军作战中的需要,但提出的人才标准和考察方法对于今天的人才管理,特别是军事人才的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5.纵横家的人才思想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各国割据纷争的情况下,一支凭借辩才进行政治活动的人而形成一个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张仪、苏秦、唐雎、蔺相如、范雎、邹忌、毛遂、孙膑、庞涓等人。

纵横家的人大多出生贫贱,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纵横家并没有对人才提出具体的标准,但可以从其优秀的纵横家身上发现一些特质。纵横家主要使用外交策略和游说技巧。他们擅长外交,注重外力的作用,擅于审时度势,有的放矢,热衷于计谋和策略,没有忠诚度,轻仁义而重权变。因此一个纵横谋士要懂得纵观全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思,拥有优秀的辩论技巧,能够灵活多变,擅长谋略,能够果断的选择和放弃。

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对于人才的管理没有提出详细的思想,但纵横家这一类人的出现以及其特质,展现了一类具有自由主义和侠士精神的人才特征,丰富了人才的的内涵。

二、各家的人才思想的比较

儒家的人才思想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开创了中国古代的“贤人之风”,还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方法,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提出的“贤人”的标准被后世广为推崇和沿用,而随着儒家的正统统治思想在历史上的确立,其人才的选拔、使用措施也逐渐成为后世主要的人才管理措施。墨家也提出的是“尚贤”,但对于贤才的标准相比较儒家范围更大,但其核心都是要求德才兼备的人才。墨家同样也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人才选拔、使用以及考察的方法。其具体内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主张打破门第、等级观念,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监督管理中儒家重视舆论的作用,墨家同样重视其就任后的监督工作,同时墨家还提出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要有一定的激励手段。

道家人才思想提出关于其人才的观点,详细的对各类人才的标准和范围进行了划分,提出真正的人才是追求淡泊名利、脱于世外、勤于实践的一类人。纵横家对于人才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但与道家的人才追求是截然相反的,纵横谋士重视名利和权力,立于当世,善于审视当下时局,作出正确果断的选择去追求实现自己的抱负,没有忠诚度。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因此,其人才思想中更多的体现出制度的重要性。法家人才要求同样反对儒家的贤才,提出任人唯才,重视一个人的才能而忽视其道德水平;人才的使用中也是用制度来管理,主要是用其才能,使其各司其职,同时又有着一套奖惩制度来管理。兵家思想的核心是军事,因此其人才的标准比较全面,要求人才德、学、识、才都具备,同法家类似也是用其才能,但却强调德的重要性,将其放在首位。考察人才不仅有日常工作的考察,还有特殊情境下的考察,全方位的考察人才是否合格。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除了道家明确的反对尚贤,认为贤才是伴随社会**的结果,而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法家认为严厉的法制才能有贤才之外,其他如儒家、墨家、兵家等都提出了自己尊举贤才的观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包罗万象,有丰富的不同的人才的具体定义、不同的人才标准人才的层次划分以及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在中国的人才思想的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国人才思想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三、各家人才管理思想对现代人才管理的借鉴

通过对个家人才思想的了解,认为先秦时期的人才思想中对于现代的人才管理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任用贤能,以德为先。先秦时期以及诸子百家,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高尚品德,认为人才具备德贤,应是以德为先。现代的人才管理中在考察期个人能力的同时依然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在考察和选拔人才中将个人道德品质放在重要的位置。

2.尊重人才,以用为本。春秋战国时期用人不论国家,不求所有,不讲所属,充分尊重人才的自由发挥,切实做到以用为本。此为主要注重人才的能力,并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当今人才的管理也是如此,组织尽可能的将人才放到与之能力匹配的岗位,充分运用其才能,达到最大的使用效果。

3.活用人才,合理流动。先秦时期许多人才流动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当一个环境不适应,不能激发人才作用的发挥时,应积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人的能力和环境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那在人才的管理中就要随着其变化,让人才也要流动。如今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也需随时监控和把握人岗匹配以及人与组织匹配的程度,对于人才的管理适时的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邓建华.(2000)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三题.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3)45-48 [2]刘雯芳.(2004)三十年来战国纵横家研究综述.山西大学学报.27.(4)54-59 [3]刘志云.(2008)试论先秦儒家的用人思想.科技创业月刊.11:128-129 [4]吕锡琛.(2000)论道家思想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启示.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 89-91 [5]聂翔雁.(2006)墨子人才思想研究.吉林:吉林大学 [6]戚国明.(2010)孔子人才思想研究.扬州大学

[7]孙克诚.(1998)试论法家思想的现代管理价值.广西民族学院学报.9:250-258 [8]危波.(2012)先秦时期主要人才思想浅析.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9]周静.(2014)中国传统人才思想对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影响研究.湖南:湖南工业大学

第二篇: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可谓两个重要的法律思想流派,二者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权衡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区别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首先,在治国之道上。儒家推崇“人治”,提倡“仁政”,弘扬“德主刑辅”的思想。儒者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对待百姓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宽猛相济”,使民心悦诚服,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而实然,“礼治”与“德治”均须“贤者”来贯彻,当权者的贤明与否对政事兴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贤人政治,国君表率”便被儒家置于了律法的更上位。与此相反,法家则极端强调法律之权威,倡导“一断于法”,以法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和取舍标准,申令法之功用在于“禁奸”,而非劝善,国家应凭靠强制力量“缘法而治”,入法制之轨。

其次,在确立刑罚的程度上。儒者摈斥“暴政而为、滥杀酷刑”,从“仁政德治”的主张出发,力图做到“以德去刑、慎刑戒杀、先教后刑、刑罚适中”。而法家则立足于人“性恶好利”的观点,主张“轻罪重判、小罪重罚”,认为“严刑”方能“去奸止过”,“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才可使民“服法畏法、莫敢为非”,最终实现“以刑去刑”。

最后,在法律的适用中。儒家始终秉持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将“礼”作为立法和司法的主要原则,来维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刑法”与“礼”发生矛盾时,不惜“以礼屈法”。而法家则抨击儒者的“礼有等差”,提倡“法不阿贵、刑无等级”、“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在治国上实现“一赏、一教、一刑”,凡“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均“罪死不赦”,即所有臣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尽管儒法两家的思想迥异显然,但二者仍有统一之处。首先,二者均认为法律在本质上是君主统治国民的工具。其次,儒者在重视道德教化的同时,也认可了刑杀的必要性,讲求“宽猛相济”。最后,法家并未摈弃“礼”,在“爱民便民”的基础上也常“礼法并用”。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为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指航的作用。它们的互补与交融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理论。

第三篇:浅谈儒法道墨教育思想的异同

浅谈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摘要:儒、墨、道、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适应当时社会的思想,分别由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创立并得到发展。一定的社会孕育一定的思想,且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必然的不同点。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法,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来阐述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关键词:儒、法、墨、道的教育思想;比较异同

一、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

(二)从内容来看,这些思想无疑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

(三)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一)关于教育目的:

1、儒家:孔子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推行其政治主张,在政治上主张举贤才,在教育上主张培养“君子”“圣人”“贤人”或“君子儒”“大丈夫”“大儒”等,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能为实现德治、仁政、礼治的理想而奋斗的人才。

2、墨家: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兼士”“义侠”等,认为要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培养能“以兼易别”的“兼士”,才能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公平合理”社会。

3、道家:主张培养“上士”“隐君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即回到自然中去,过者“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能体悟自然之道。

4、法家:主张培养“耕战之士”或“智世能法之士”,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墨家的“兼爱”等说教,也反对道家的“恍惚之言、恬淡之谈”。要求教育也“服之以法”,以培养“法术之士”为教育目的。

(二)关于教育内容

1、孔子重视道德教育,主张以道德教育为主,以“六经”为主要教材。墨子与孔子一样重视“德行”,也讲《诗》《书》但全盘否定了《礼》《乐》的价值。墨子十分重视武艺、科技的教育。还注重辩论学、逻辑学。这说明墨家的教育内容大大突破了儒家的“六经”的范畴。

2、墨家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二是实用知识和技术。其教育内容为我国科技发展史和科学发展史写下了极为难得的光辉篇章,他们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不仅在中国每就在当时的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也居于领先和突出地位。

3、法家的教育内容突出了“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重视“耕战”和军事教育,以提高人民的实际作战能了为主。

4、道家的教育内容不同于儒、墨、法家。道家没有书本教材,主张回到古朴的原始自然状态,因此道家主张以“天道”为其教育内容。,要求人们听凭自然、顺应自然。

(三)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

1、儒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所提倡的社会规范思想是“礼”,其核心是“仁”;孟子是孔子之道的忠实捍卫者,他提出了“性善论”,包括“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恶性本身是无法根本改变的,但是可以用“伪”来抑制人的恶性而使之归于善;荀子和孟子的人性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是对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之人性论的发展。

2、墨家认为人的本性是“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认为人没有先天的思想意识,只有一种可塑的素质,一切知识和道德观念都是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造成的。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即墨子的社会整合方案是“兼爱”,社会控制方案分别为“天志”、“明鬼”、“尚同”,社会平等的思想是“尚贤”。

3、道家的人性论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论。人是“无知无欲”“无识无情”的,一切听凭自然的安排,一切人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包括教育。一切智慧和道德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教育的作用只能加速对人性的背叛,加重社会的纷争。教育是多余的。

4、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商鞅认为凡人都是贪怕死、好逸恶劳的。只有严刑峻法,才能使恶人就范。教育作用的发挥应建立在“因人情”的基础上,他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具矣”。

我们国家现在充分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也是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周龙.儒法道三家法律思想之比较[J].青海社会科学,1996,03:104-108.【3】喻中.儒法道三家思想之“要旨”[J].人民检察,2012,19:49-50.

下载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秦儒道法墨兵及纵横家的选人用人思想综述(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