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时间:2019-05-14 13: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第一篇: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腐败,社会黑暗,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第二篇:向警予家书读后感体会发言

向警予家书读后感体会发言

一、千里求学,她从溪流汇入海洋

1895年,向警予出生于湘西山区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她就充满求知渴望,关心国家兴亡,先后到常德、*求学。在常德学习期间,她和丁玲之母蒋胜眉等7位女士结拜,一起探讨妇女运动、群众运动、工农解放等问题,外界称为“常德七姐妹”。

1919年底,向警予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留学期间,她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生活困苦,却磨灭不了她的学习意志。几个月后,她便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同时她的救国理想逐步发生了变化,从教育救国转变为革命救国。

期间,她的侄女向功治去信向她最信任的姑姑谈起自己不成熟的人生理想,回信中,向警予肯定了向功治在学业和思想上的进步,并且鼓励她亲师取友、问道求学。她写道“毛泽东、陶毅这一流先生们,是我的同志,是改造社会的健将,我望你常在他们眼前请教”“望你于潜心独研外,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

向警予在回信中既包含对后辈的关心爱护和教导,又宣示着自己寻求真理、改造中国的伟大抱负,体现了她爱国爱家高远的情怀和境界。

二、上下求索,她从柔弱走向坚强

1922年初,向警予回国,积极投入到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中,并在党的二大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先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等一系列文件和决议,并担任《妇女周报》的主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1939年三八妇女节时,毛泽东称赞她为“为大革命牺牲的模范妇女领袖、共产党员向警予”

1922年,向警予二哥病逝,革命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她在外地于同一天分别给父母、六哥、大嫂、二嫂连写4封家书,她写道“儿书此函,有一耿耿在念之事萦注于心,此度二哥之变两亲如不达观,恐于身体健康更重儿辈不孝之罪”。家书中,她还责备自己“不近人情”“不孝不友”,甚至追问自己“这样匆匆为什么?”一边是革命,一边是家庭,分身乏术的她面临巨大的压力,可她最终还是以一名女性最柔弱的心境,作出了一名革命者最坚定的选择。

三、淬火成钢,她从自由踏进牢房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被捕后,她仍然坚持斗争,面对严刑拷打,依然怀抱坚定的信仰,敌人用尽一切手段也不能从她口中得到任何党的机密。她对狱友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自己。”

参加革命以来,她甚少陪伴自己的孩子,甚至连女儿的回忆中,都说“对母亲的印象不甚清晰”。她最挂念的也是她的一双儿女,当时大的孩子不足7岁,小的只有3岁多,在狱中,她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一封慈母之信,里面写着“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残酷的生活无法让她儿女情长,她依然坚定地选择转身,走进风暴,拥抱信仰。

四、生若夏花,她以灿烂注解死亡

向警予是工人们敬爱的领袖,1928年5月1日,反对派专门选择在这一天杀害向警予,想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可是在去刑场的路上,向警予向工人们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恼羞成怒,只好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当天,她被杀害于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

向警予牺牲时留下遗言“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的明明白白,慷慷慨慨。”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放,为了党的事业和共产主义这“唯一光明唯一希望”,她舍弃了亲人、爱人、挚友乃至于自己的生命。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离家之人最盼家书,生离死别的烈士家书,更为动人,更为惊人。向警予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可她为革命勇往无前,舍生赴死的精神却无比绚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斯人已逝,我辈当立。革命先烈无私无我的境界和情怀需要我们学习传承,更需要在“两个百年”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继续*使命,担责在肩,砥砺前行

第三篇:试论向警予精神的现实意义

试论向警予精神的现实意义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值此向警予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她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业绩,追思她为人民和妇女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学习她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追求真理

坚守信仰

追求真理,坚守信仰,是向警予精神之本,也是向警予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向警予在青少年时代就已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追求新知识、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她是当时湖南学生爱国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和领导骨干。为了探求救国之路,她不远万里到法国勤工俭学,当她认识到“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种制度,在理不应存在,在势不能存在”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自己曾经信封的教育救国信念,把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她说:“我们不能不拜服马克思空前发明唯物史观之卓识。”她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从此要“驾飞艇以追之”。

她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为追求真理,刻苦学习法文,查阅字典,研读《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原著,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认识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改造中国与世界”。她说:“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要让千百万人都知道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起来革命这一条路。我们的信念是坚定的。别看现在我们人少,贫苦大众总是多数。只要大多数人都懂得要解放,我们的事业就能成功”。她和蔡和森等同志一道,主张旗帜鲜明地成立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实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向警予不仅自己坚信共产主义,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著作,而且写信给国内新民学会的朋友,鼓励他们到法国去接触革命浪潮,学习马克思主义,她说:“无论如何,耳目接触,总比在国内要好一些。”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想为中国革命多培养一些马列主义人才。而且她通过书信和编译资料,有力地帮助了毛泽东、陈独秀、向叔衡等同志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各国的情况及其革命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2年,向警予回国后,作为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亲任《妇女周报》主编,在《向导》《先锋》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中国妇女解放的文章,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认识中国社会和妇女问题,并对党的三大、四大妇女运动决议案起草了许多重要指导文件,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有关理论问题。

1927年,向警予从莫斯科回国,参加了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用马列主义理论,深刻地剖析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路线。她在担任湖北省总工会女工运动会会员,负责省委妇女部宣传工作以及《大江》报主笔期间,宣传党的主张,宣传马列主义,她说:“《大江》愿做你们的明灯,在黑暗中照亮你们走在光明的大路上。”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上,高度评价向警予,并号召大家“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的模范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同志,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些同志信念动摇,理想缺失,前途变“钱图”,有钱就图。“五毒贪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湖北省天门市市委原书记张二江就是佐证,他们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反面。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作为共产党员,掂掂我们肩负的使命,我们必须时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才是学习向警予精神的根本。

心系群众

一心为民

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是向警予精神之核,也是向警予的一生追求。

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源于向警予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她说:“我们眼看成千上万的劳苦民众,受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他们的生活像牛马,我们要为这些牛马谋解放!”“我们应当领导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925年5月10日,她在中国妇女协会成立大会上,大声疾呼:“要注意群众,时时为群众利益奋斗。并要热切帮助最多数、最下层、最痛苦的工农妇女广大群众。”这质朴的语言,集中表达了向警予对人民、对祖国的大爱。

向警予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她说:“盖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组织,要有一个伟大的群众的后援,然后才可以达到目的。”她反复强调,我们的主张若提出来,“没有群众的援助,是终于不能成功的。”在她的一生中,无论在艰苦岁月还是身居要职,都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做出决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努力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向警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她说:“党员是核心,要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身边没有群众,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正如陈云所说:“党脱离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向警予在工作中,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紧紧依靠群众,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家庭,了解情况,宣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为党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

向警予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吸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动力。她说:“我们要完成妇女解放的使命,只有去找群众,只有去找生活最痛苦、要求解放最迫切,而最富有解放精神与魄力的群众。这种群众,才是我们妇女运动真正的基础。”她反复强调群众最有智慧,最有办法,也最有力量,共产党人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她说:“一个革命者,就要在群众中锻炼自己,以后有了经验就会好的。”“要代表各种人民利益的要求,为各种人民的利益要求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警予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群众工作和领导工作。

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些党员却背离了党的宗旨,一生只有自己,一心只为自己,只为小家庭或者小圈子谋利益,蜕变成了腐败分子。我们要学习向警予心系群众、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努力践行习主席指示 “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使命艰巨而光荣。今天,面对艰巨繁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民忧、办实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脚踏实地 求真务实

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向警予精神之基,也是向警予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

对求真务实,向警予践行了一生。她说:“此事不在架空,而在求实”,“宜多方谛审,多方考虑,以求其真”,“当求真心得,做真事业”。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她常说自己就是“实事求是派”“要多干实事”“实干兴邦”。她常对同志们说:“我们的工作应当深入到下层贫苦民众中去,唤醒千百万最受压迫的妇女,为她们自己解放利益而奋斗。”即使在极端的白色恐怖情形之下,她也曾用一切方法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保持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团结了群众中的广大干部,努力为党工作。向警予以她短暂一生的实践证明,她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

向警予一生特别强调“知行统一”,这是成事的根本。说一套做一套,贻害无穷。她说:“我们只有根据我们自己的主张,一面努力准备改造社会的学识,一面参加实际的社会运动,学与行打成一片,真实的努力的前进”,“方能达到目的”。并希望党内同志“知行合一做个好模范”。正是因为她具有这种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向警予在党分配的工作中干得有声有色,成为了我党妇女界的杰出领袖。

依靠调查研究做决策,是向警予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她说:“出主意、作决策,绝对不能凭主观的空想。”并提倡“各种议案讨论,各代表各个自由陈述意见,互相切磋而资交换”。在党的三大、四大会前,向警予总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听取多方意见,为党的决议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学习向警予精神,就要像她那样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好工作。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干部很少下基层,坐在办公室拍脑子、作决策;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致蛮干、瞎干;有的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说大话、说假话等。习近平同志指出:“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多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的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的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勤奋学习勇于创新

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是向警予精神之源,也是向警予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质。

向警予从小就勤奋好学,正如蔡和森所说:“在学校,警予是最耸人听闻的‘文武双全’第一名。”1914年5月,杨昌济先生在日记中曾夸她是“女教育界之人才”。在法国,她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坚持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以致“煎伤太过”,几乎“不能支持”。她认为一个革命者,必须具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锲而不舍地钻研新的知识学问。她写道:“惟求真理乃能研究,能研究,学斯日新也。”她认为:“日新之学,学之大经也。”向警予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具备了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美国学者戴利亚?达文在她的《妇女与工作――革命中国的妇女与党》(1976)一书中写道:“在向警予1928年就义之前,她一直是共产党内主要理论家之一,是党在妇女问题上的权威”,“是共产党妇女工作纲领的奠基人。”

向警予一直倡导学习目的要明确,方能出效果。她说:“学问事业,原不是教师们能给于我的,根本还在自己的努力。但是仅止空空洞洞的努力,仍旧得不到结果的。第一要有目标,就是要知道我为什么读书;第二要有方法,就是要知道我怎样读书。这样有目标有方法的读书,才能得着读书的结果,发生读书的效果。我认为欲定吾人读书的目标,首宜认清时代,次宜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再次,宜认清今日社会急切的需要。”“我们读书的目标,应是‘准备改造社会的工具’。”并明确指出:“提倡看书报杂志,这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唯一妙法”。

至于读什么?向警予主张要广泛猎取,才能知识面广。她说:要“纵览古今,横观东西”,“历史学、社会学、社会进化史、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哲学等等,都应加一番体会”,“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等,都应弄个相当根底”,“那些具体的说明自然与人生的科学书,如生物学、人类学、文化史等”,“‘国学’书――凡是书都可以读的”。怎样读?向警予认为除个人读之外,还可组织读书会,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她说:“以上云云,完全是为个人读书说法,更进一步的办法,就是组织读书会,将志趣相同的团结起来,这就是树立中心,化臭腐为神奇的办法。”

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是向警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她说:“就该是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我在百忙中也要挤时间看书,有时还要写文章,拟定计划,要知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应多读新书报,多与实际社会接近。”她特别告诫干部要有真才实学,她说:“如果自己实力不雄厚,没有真才实学,便不自量力地去担任重要职务,是万万要不得的。”“有名无实,害人害已,余必不为。呜呼,余今乃知虚名之灾也。”

在向警予身上,学习和创新是紧密相连的。纵观她一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她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勇气。她21岁回到家乡溆浦接办女校,亲任校长,首招男女学生,还发动妇女不缠脚、不穿耳,提倡勤俭朴素和劳动,并亲自带领男女学生进行清洁扫街运动,并主动津贴贫苦学生,提倡半工半读,还翻山越岭走遍四乡开展劝学运动。她是女青年中第一个参加新民学会的女会员,勤工俭学时,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女党员。在上海,她带领女工上街游行罢工,创办妇女协会;在湖北,她主笔《大江》报,唤醒工农大众战胜白色恐怖。她说:“我们既挟雷霆万钧的大力,从事改进革新运动,应当朝个较高较进步的理想走。”“要为历史造光荣,敢望祖鞭先著。”“实施一切足以致世界经济重造乃人类亲善之方法。”

向警予的学习、创新精神,永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观看当今,在我们的队伍里,仍有一些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产生了只图享受,安于现状,宁愿花钱海吃海喝却不愿花钱买书订报,宁愿花时海聊打牌却不愿挤时间看书读报。我们学习向警予精神,就要践行习主席的教导“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

严于律己

胸怀坦荡

严于律己,胸怀坦荡,是向警予精神之要,也是向警予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

向警予始终站在贫苦劳动人民一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屈不挠面对困难,有情有义对待同志,一以贯之严格要求自律,自始至终谦虚谨慎,胸怀坦荡,是我们共产党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

向警予在学生时代和自己办学期间,就懂得纪律、法制的重要,必须严格遵守。她说:“法律制度为社会生活之模型,人的思想行为常常要受这种模型的限制”,只有“在严守秩序之中,达到最后的胜利”。在解释她亲自制订的“校训:自治心、公共心”时说:“自治心,就是要求每个人,自己约束管理自己,端正自己的品德;公共心,就是有关国家社会的事只要对公众有利,不论对自己有利无利,都应该去做”。向警予参加中共二大,成为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后,更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严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议”,成了她的最高准则。

向警予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敢于解剖自己,对自己的问题“毫不敷衍,毫不迁就”。她说:“女人另一个问题是苦闷,思想不开朗,这些都是落后弱者的表现。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向着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工作、学习,思想上已有远大的美好前景,还有什么能侵袭扰乱我们心境的呢?有时我也犯这个毛病,可是我警告了自己,努力克服它,决不让它玷污我!要前进,要奋斗,常常鞭策自己,警告自己则是完全必要的。”

向警予对待同志、对待亲人,谦逊随和,平易迈人,敢于担当,善于同人合作共事。无论在上海还是在湖北工作期间,从不以个人恩怨待人处事,在困难、危险时刻,总是冲在前面,勇挑重担,对同志关心、爱护,形成了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她常说:为人“要人格高尚”,“眼光要远,胸襟要阔”。陈桓乔在回忆《我和向警予大姐相处的日子》一文中说:“大姐原则性很强,同志有不正确的言论,她就当面指出,不说客套话。所以同志们对她是敬佩中也略带几分惧意,我们都称她‘向大姐’。当时她还有个别号‘老祖母’!这是对革命前辈的尊称。”

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的赞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盛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滥用权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戴着假面具,成为“双面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我们学习向警予精神,就要严格律己,力戒私奢贪,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提升道德境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自觉践行习主席的指示“加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权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以身作则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英勇无畏

坚贞不屈

英勇无畏,坚贞不屈,是向警予精神之髓,也是向警予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

英勇无畏,坚贞不屈,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向警予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表现在她一生的方方面面。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向警予不畏艰难,刻苦学习。她说:“有志改造社会的人不可不注意浏览”,在学习上也要“忍苦耐劳”。她在法勤工俭学,在苏学习期间,孜孜不倦地研读马克思、列宁原著,坚持攻坚克难,边查字典边阅读,并常常为一些理论问题或具体问题思考到深夜,她的爱人蔡和森说:“警予呀,常常在深夜还研究问题,有时还要拉我讨论,闹得我睡眠不足,真苦。”

向警予对革命工作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迎着困难上,敢啃硬骨头,她说:“革命者,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上海,她领导上海女工大罢工,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经常深入工厂,想尽一切办法同广大群众保持联系,团结广大群众和干部,顶住逆流,坚持斗争。在武汉时更是忘我工作,杨之华回忆说:“她担任总工会宣传部的秘书,白天跑的忙,晚上写的忙,忙得不能吃饭的时候,买几个烧饼来充饥。”当时,组织上考虑到武汉环境的险恶,打算让向警予到湖南去工作。但她不避艰险,不畏强暴。她说:“武汉的工作很重要,不能放弃,要有人留下来坚持斗争。”“全看我们能否在失败中忍耐奋斗。我们不要因为失败而灰心,要因失败而加倍努力!”后来经组织研究,决定她留在武汉,并担任了重要领导工作。她就是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忠心耿耿为党为革命事业奋斗。

生与死,是对革命者的一块试金石。向警予交出了合格答卷。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大批屠杀共产党人,一批又一批同志被捕和牺牲,周围的同志劝向警予转移到别的地区避避风险,她坚定地说:“不,斗争越是困难,越是残酷,越是需要我留在这里。我们革命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我决心贡献自己的一切”,“共产党是不怕杀头的,怕杀头不叫共产党”,“为主义牺牲视死如归”。1928年春,由于叛徒的告密,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她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敌人法庭上和监狱里,经受了各种严刑拷打,但她毫不屈服。她严守党的机密,教育难友坚定革命必胜信心,组织绝食,坚持斗争。在走向刑场的路上,向警予面不改色,仍然慷慨激昂地发表论说。她一边高唱《国际歌》,一边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

今天,全党上下,全国人民,正在为推进“四个全面”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我们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习主席指出:“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最好纪念。”

注释:

本文中所有引文摘自《向警予文选》(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向警予纪念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向警予》.(刘茂舒主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刘东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大校)

第四篇:爱国故事分享(模版)

有这么一群老人

回望2015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让他们在苦难中不退缩,在生死决择时不含糊,在战斗中不畏惧。他们来源于人民群众中,植根于人民群众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正如他们所说的“这样的祖国值得我守护,这样的人民值得我牺牲。”

抗战老兵是抗战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在他们的青年或者少年时期,遭遇了空前的国难,但年少的他们没有犹疑地参加了烽火连天的岁月,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战中,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的担当,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的奋争,见证了侵略者的残忍与猖狂,见证了中国军民的顽强与坚忍。有人否定这段历史,掩盖侵略者的罪行,有人戏说这段历史,歪曲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抹杀也不容篡改。这些历经战火的老兵就是历史的铁证,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历史的真相,没有人比他们感受更加深刻,他们的经历向世界表明了一个真实的抗战历史:中国人民以贫弱的国力,薄弱的军力历经十四年的抗争,以巨大的代价赢得了这场胜利。

抗战老兵是中华民族崇高精神的典型承载者。他们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绝,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努力创造和忠心的保护。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人们当代的责任。当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当年的抗战老兵们勇敢地担当起了时代的重任,走向战场,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当和平发展为世界的主题,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也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

第五篇:爱国故事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还被写成了歌曲,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小兵张嘎的故事最后还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成了千千万万小伙伴们的心目中的大英雄。

儿童团团长海娃的鸡毛信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儿有准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儿?‛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 6

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小学生爱国故事:《爱国将领吉鸿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将领吉鸿昌的故事。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名将吉鸿昌牺牲前写下的一首就义诗。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远在欧州的吉鸿昌听说后立刻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变卖家产与冯玉祥等在张家口建立了抗日同盟军。吉鸿昌率兵北征,多次打败了日军,收复了大片土地,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增强人们战胜敌人的信心。他还用自己的钱买了印刷工具,并在自家设立了秘密印刷厂,印刷了大量抗日宣传读物,他的夫人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

后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抓住,牺牲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然后在刑场上大声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牺牲。那一年,他才39岁。

吉鸿昌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景仰。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永远记住,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富,中国富。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吧!!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下载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国故事

    少年和祖国的未来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像先辈那样,从小就立下为国为民服务的壮志,好好学习,掌握各种本领,为建设和保卫祖国作好准备。 1990年,我国北京举办了第十一......

    经典爱国故事

    《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

    爱国故事

    爱国故事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 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

    爱国故事

    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

    爱国故事

    我是中国人!” 1931年秋,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

    爱国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

    爱国故事(最终定稿)

    爱国故事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

    爱国故事

    故事一——雄鹰和蜗牛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