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时间:2019-05-14 13:1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第一篇: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讲课用)

热身练习:

下列诗词中黑体的字各有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就像海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的是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生活的“生”字,意思是出生,古人认为,日月是由大海孕育的,日月在大海中诞生。说明海月一体,而上升的“升”字只能说明个动作,用生活的“生”来得更加传神。而在唐代另外一位诗人张若虚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样的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的也是生活的“生”字,同样是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

炼 字

(一)关注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1、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答:“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答:“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答:“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例4:王昌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答:“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5: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景及情考虑)答:“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7: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8:“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注意活用为动词的词

【例1】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答案: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空”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例3】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例4】南北朝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前一句写室外:夜深寂静,雨滴台阶,异常单调。虽未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由此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后一句写室内:用一“暗”字,表现天已破晓,油灯将尽,充满离愁的屋子煞显昏暗。破晓屋内较暗,与白天不然,足见观察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夜未眠,“空阶”和“离室”,渲染出人心凄惶。

(二)关注修饰词

1、形容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答: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潜”“细”二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答: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4: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茫茫沙漠景观,“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 “直”突出无风而劲拔。沙漠毫无遮拦;“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圆”则表现落日雄浑。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例5: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2、数词

【例】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参考答案】“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分析: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三)关注特殊词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1: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例2: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时时”表现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表达出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并让人领略到汉语的音乐美。

例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例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例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

“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

“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①边塞诗:多以黄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如:“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②感怀诗:多以青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③田园诗:多以红色与绿色相对,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

(四)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数点雪花乱委,扑鹿 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

(五)注意含有修辞方法的词。

如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苏轼以为“古今绝唱”。

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风”起“弄 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又与终篇的“落红” 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首句作者用可“铺”之物比阳光,将“残阳”斜射的情景逼真而生动表现出来;另外与“照”相比,铺给人一种舒展感,表现出阳光的柔美。

技 巧 点 拨

炼字题设问方式:

①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

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④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⑤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1)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步骤:

1、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

2、看所要鉴赏的语言对这个对象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看它表现得怎样(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含蓄、凝练、淋漓尽致等),有怎样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作用)。例: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第一句中的“铺”字有什么作用?

答:“铺”字写出了“残阳”(表现对象)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对这个对象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用词更准确、形象(看它表现得怎样),而且它还能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更贴切地表现诗人此时的心境。(有怎样的作用)

一、对动词的考查

1、强调动态的动词的考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问:此诗中“望”字有什么妙用?

答:此诗之“望”,虚写作者(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置身峰头(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既生动形 10 象地(看它表现得怎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有怎样的作用)。

2、表引领作用的动词的考查(1)“某动词”领起了什么内容。(2)对领起内容进行概括叙述(3)由它领起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例: 望蓟门(唐)祖咏①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③,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①祖咏:唐代诗人。②三边:泛指边境。③胡月:胡地之月,边地之月。

结合原诗,众写景抒情的角度谈一谈“望”字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望在全诗中领起所见(“某动词”领起了什么内容):寒光、积雪、曙色、危旌、烽火等意象(对领起内容进行概括叙述),渲染了战斗场景气势之盛;全诗行文,由望中所见,生望中所感(“心惊”之感受,“论功”之壮志),景与情自然交融,使作者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业这种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由它领起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3、化动为静的动词的考查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化动为静,形象(看它表现得怎样)地描绘出遥看瀑布(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飞泻时的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对心理动词的考查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

注: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最好,把一个正在玩耍的儿童(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有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写活了,把儿时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了(看它表现得怎样)。

5、对兼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的字的考查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注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佛寺,即指柏林寺。

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首诗别有情趣(看它表现得怎样)。

6、形容词作动词的考查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第三句中的“绿”字有什么好处?

答:“绿”字化不十分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既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见出春风(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一派生机,欣欣向荣,并是全诗的诗眼(看它表现得怎样)。

7、化静为动的动词的考查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诗中的“护”“送”两字的运用有何妙处?

答: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溪水、青山拟人化,仿佛溪水(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也赞赏主人躬耕陇亩的品行,殷勤地环绕田亩将禾稼保护(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似乎青山(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也理解主人寄情山水的意趣,主动地推门而入,将青翠山色送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平淡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有情有意(看它表现得怎样),很好地烘托了主人品行的高洁,也表现出了诗人退出政治漩涡所感受到的田园意趣和心情的闲适(有怎样的作用)。

二、对副词的考查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又”字暗示作者(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饱含愁苦与无奈(看它表现得怎样)。

三、对数词的考查 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问:诗中的“一”字有什么好处?

答:梅花(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开在百花之前,称为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而开(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更突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突出一个“早”字(看它表现得怎样)。

四、对形容词的考查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诗中的“凉”字有什么作用?

答:凉字既写天(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又写心境的孤寂(看它表现得怎样)。

五、对象声词的考查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看它表现得怎样)。

六、对连词的考查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宋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问:此词中的“岂无”“难得”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答:“岂无”使上句成了设问句,“难得”使下句成了应答句。自问自答,上下句对偶,句意却单行直下,贯成一气,成为灵动自然的“流水对”。诗人的牢骚感慨之情,也借助这四个字的呼应自然流露出来。

第二篇: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第二课时)

授课人:朱鹏翔

教学目标:

1,总结炼字类高考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2,介绍常见炼字类型并体会其内在规律。

3,学习选用恰当词汇及语句准确鉴赏诗歌关键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炼字类高考题答题方法及相关知识的构建。2,选用恰当词汇及语句准确鉴赏诗歌关键字。

教学难点:

1,解读诗歌情景并准确分析诗歌关键字的表达效果。

课前预习:

找出下列诗句的关键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寺多红药烧人眼。4,春风又绿江南岸。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7,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8,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9,教学过程:

1,分析前一课时两道高考题训练的答案并总结炼字类考题答题方法及步骤。

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总结 :

“诗眼”分别是“咽” “冷”。“咽”即“呜咽”“幽咽”,“冷”即“清冷”。(释词意)山中流泉在岩石间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青苍幽深的松林间,让人感觉分外清冷。(作具体解释)“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出山中幽僻寂静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岑寂的意境。(作用)

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总结 :

“闹”字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之意(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写出杏花仿佛闹哄哄争相斗艳热烈地绽放,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的景象(描景象)。把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规律总结之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2,讲解常见炼字关键字类型及规律,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用恰当词汇合理组织语句规范答题步骤鉴赏此类关键字。

①动词鉴赏举例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裂开;浮,漂浮。(释义)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将吴楚两地在东南方向割裂开来,天地日日夜夜漂浮在动荡的水面上,(描述景象)写出洞庭湖浩渺无垠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同时“坼”“浮”二字的动态感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及对自己漂泊无依的感慨。(作用)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手法)羌笛吹奏出充满离愁别恨的《折杨柳》曲,似声声哀怨,(释义且具体解释)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作用)动词类炼字规律: 动词类关键字鉴赏,要注重对动词本身的动态性情状的描绘,更要注重对动词使用中为增加表现力而常常伴随的拟人等修辞的效果分析。②形容词鉴赏举例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显了枝叶的繁密。形容词类炼字规律:

形容词类关键字鉴赏,要注意选用合适词汇分析其从形、声、色等各方面描摹的事物的性状特点。③词类活用关键字鉴赏举例 a寺多红药烧人眼

“烧”字,夸张、通感手法的运用,(手法)突出了芍药花明艳似火给人以强烈视觉感受的特点。(效果及作用)b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写出春回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写出春风渐渐吹绿江南两岸动态的过程。词类活用鉴赏规律:

• 以形容词使动用法为多见 • 易造成通感的效果

• 形容词动用有静态转化为动态的效果 ④虚词关键词鉴赏举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自”均可释为“空自”,(释义)“好音”“春色”足可悦人耳目,但昔人已往,功业长逝,让身处乱世希冀英雄济世的诗人徒生草木无色好音空鸣的悲叹,(具体解释)也表达出诗人对蜀相诸葛亮的深沉缅怀之情。(作用)

⑤数词关键词鉴赏举例

“一”字突出天地之浩大沙鸥之孤单渺小的对比,形象表达出诗人晚年流落江湖的孤单寂寞及漂泊无依。3,课堂练习:

找出下列诗句关键字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杜甫)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学生回答,引导总结答案。答案要点:

“缀”突出楂梨青果累累下坠沉甸甸的感觉,“传”写出梅杏由青变黄的细微变化的动态感;“才”见秋水之清澈见底,“恰”写出小船承载恰好之稳重轻快。

4,课后作业:导学案题组一 附:

板书设计: 答题步骤:

释字义找手法——描述情景——点明作用 练字类型规律总结:

动词——动态性情状的描绘

形容词——形、声、色等性状特点 词类活用——通感、静态转化动态

第三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人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仍说炼字。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的词语来运用。字,本无好坏之分,然高手用之,却让人叹赏不已,在乎一个“合”字也。合景,就是指一个字能准确地表现当时的情境;合心,就是指这个字能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诗歌的中心。【鉴赏方法】

体会炼字之妙,关键是要找到合契之点。

合于一句之景(景物特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云:“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如帘而挂,“挂”字使瀑布变为静态,正合了“遥看”的句意,没有了飞珠溅玉,只似白练也。

合于全诗之旨(中心思想)。齐己《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全诗要表现梅之报春之早,不畏严寒。“一”字,既能合“早”之特点,又与全诗主旨相合,正是其妙处所在。

合于诗人之心(诗人感情)。是指诗中景物,已经是诗人用艺术手法加工了、附有诗人主观情思的景物,有如下术语可用:“化静为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虚实结合、拟人有人情味”等等。此时景物静的能动,无情可为有情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象银蛇一样舞动,高原象大象一样奔驰。此为化静为动,写出景物之生机,合于诗人之豪迈。【答题步骤】

步骤一:翻译原诗,揣摩全诗主旨,诗句景物特点(合契的内容就在此处);步骤二:确定答题格式,如果是合于景物特点,则答曰A:“某字准确地表现了……景物特点。”如果是合于人物心情,则答曰B:“运用了化静为动(或将抽象感情形象化、拟人富有人情味等),表现了诗人……心情”;步骤三:根据契合点,把步骤一的内容补充入步骤二的省略号,即可。【答题示例】

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金堡·清朝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

雨欲退,云不放。海欲进,江不让。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算安危帐。是铁衣著尽著僧衣,堪相傍。

问题:本词中足见诗人炼字功夫,“输”字妙,“竞”字绝,请分别说说此二字妙在何处?

分析:第一步:上阕写了黄巢矶的险峻,风浪激斗,借此表现抗清失败之痛。第二步:选择答题格式B。

第三步:填充答题格式B。“输”字用了拟人手法,合于景物“激烈”的特点,同时合于诗人内心壮烈的情怀:明明是风催浪卷,波涛汹涌,词人却偏偏想象成激浪与大风展开激烈的搏斗,最终那巨浪终于向风认输,甘拜下风,随风摆布。寓抗清“输”之痛也。

“竞”字,化抽象之声音为可见之“冰霜”,而冰霜之“竞”,则是化静为动,好象冰霜互相竞赛谁更寒冷似的,以突出寒气袭人之感。【小试身手】

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元

扁舟最小。纶巾蒲扇,酒瓮诗瓢。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金焦。

箬笠底风云缥缈①,钓竿头活计萧条。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

问题:本曲“船轻棹,一江夜潮”中“轻”字用得精妙,试简要叙述。参考答案:轻,有船轻的意思,合于前文提到的“活计萧条”所说的情况;同时还有轻快的意思,钓不着鱼,还能饮酒作诗吹箫,很好的表现了诗人达观的心态。乙: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

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

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

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 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

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

“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 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合人物感情,生动)

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

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

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合人物心情)

四、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中“秋”的有何含义?

“秋”既是写时令,又是写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2、“寒鸦飞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五、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注]魂宵:这里是极美,令人销魂的意思。

1、上阕中,“弄”字极富表现力,请说出好在何处?

“弄”字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就把一树杏花变成了一群顽童,读之似见它们在雨中追逐、雀跃、欢呼、嘻笑……表现了无限的生机。

2、下阕中,从哪些方面来些杏花的?

从“味”、“形”、“色”三个角度来描绘,味是“粉香”,形是“玉颜”,色是“淡红”。

六、点绛唇①

苏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②,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注]①本词写于被谏官弹劾罢官之后。②搔首:烦恼、牢骚之意。

1、“衔”字在词中有何妙处?

①“衔”,实际情形,北斗星闪现在山间②用“衔”字则用拟人手法,一方面,把北斗低垂,几与山接的视觉印象一语中的地活画出来。另一方面,把山峰与北斗“衔接”的具体情状描绘得无比确切:突起的山峰有如吻喙,北斗斗杓有如器皿,山峰接北斗有如吻喙

啄器皿。

2、南宋人编《草堂诗余》改“晓鸦”作“乱鸦”,“归梦”作“归兴”,两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晓鸦”,改“乱鸦”,增加了作者的憎恶之情;“归梦”改“归兴”,“归兴浓于酒”就是意味着归隐的意念即使在酒醉之际仍然非常清醒。诗人与现实政治决裂的决心可以说达到了极其坚定的程度。

七、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注]:商略,商量。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1、卓人月《词统》说:“商略”二字诞妙。你能说出妙在哪里吗?

“商略”,有二重意思:一商量,为数峰横野外,似与天商量着少下些雨,难受淋漓之苦;二据诗意,可引申出又在蕴酿着雨意,将再受淋漓之清苦。(诗题中有“过吴松”,作者当为羁旅途中)

2、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

八、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迎”妙在何处?

①“迎”,实际情形,船行进中,而且速度很快,美丽的山色是静止的;生动形象地写成山色迎面而来,却又快速离开。化静为动,拟人形象。

2、“寻浊酒”“试吟篇”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又表达了寄情山水的心怀。

九、留春令·咏梅花

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沿顿、相思处。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挂”字好在何处?

“挂”,①化无形为有形,“愁”本是无法挂的,这里却能挂在梢头,形象生动。②实际的意思是,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2、“一涓春月”,一作“一涓春水”,一字之差,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

3、“点”字有何妙处?

点,①实际情形是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②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黄富忠

Q375876314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炼字(推荐)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分析,探究归纳答题规律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吟咏诗韵鉴赏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

二、识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三、明类型: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炼字——炼哪些字?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炼字”即“炼意”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原则

四、悟规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罗邺(晚唐)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背”是背着,即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答题思路归纳: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点手法)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情境)

五、熟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本诗第一句中有个字意蕴丰富,请找出来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飞” 用得传神,有“纷飞”、“飞快”之义。(释含义)

2、既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又写出了船儿在夹岸林中穿行的情形,衬托出行船之快。

(描景象、点手法)

3、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和诗人内心的欢悦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明情境)

炼字注意事项:

1、寻找关键词:意象刻画更准确生动 意境描摹更富有韵味

情感表达更真切感人

2、答题要求:“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炼字原则)、规范答题

六、提能力

请根据这首诗出一个炼字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1、“老”本指衰老,这里有“使„„衰老”之意。(释含义)

2、秋风飒飒而起,吹得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描景象)

3、一个“老”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不仅写出了洞庭湖被西风吹老,也指诗人因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寄寓了诗人因秋风而生白发的悲秋之意和迟暮之感。(点手法,明情境)

末句中的“压”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试作分析。【参考答案】:

1、“压”有“压在”之义,说明梦的浓郁。(释含义)

2、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描景象)

3、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点手法,明情境)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言志、诗言情,诗歌归根结底是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而情感的表达在诗歌中通常又是通过意境的营造来实现的,诗人炼字往往炼的是意境和情感,在做题时我们如能抓住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再按一定的答题步骤规范答题,那便是极好的了。

八、作业布置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1、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2016年11月诗歌语言鉴赏教案 炼字 学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

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方法

3、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

第一课时 【高考真题】

[例1](2014年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三、[考点阐释] “炼字”题常见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对×字进行赏析。4.请赏析“×”字的表达效果。

5.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四、[解题技巧] 1.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3.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五、【当堂巩固】

[例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例4]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选一)(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江山此夜寒” 一句中“寒”用得非常好,试作分析。(4分)

[例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二月初惊见草芽”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最宜玩味。你认为是哪一个字?试做分析。

[例6]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技巧点拨]:

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 :

六、课后作业

《高考解码》即时训练1、2题

第二课时

一、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 :

(一)一要重点关注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例1】

王昌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

【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

(二)二要关注修饰语()

1、诗歌中的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形容词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

2、数词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早梅》

【例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3、副词

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例1】 南朝陈 阴铿 《江津送刘光录不及》:“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例2】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三)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1、关注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例2】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拟声词

拟声词,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例】《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例如杜甫诗“春草鹿呦呦”就是用“呦呦”摹拟鹿鸣声。

3、关注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念,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欣赏表颜色的词,一般可从两方面着手:

①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 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3:江清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诗眼”的鉴赏要点:

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诗眼”解题技巧:

1、该字的含义及其表述的内容;

2、该字的运用技巧或手法;

3、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构上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

1、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lǘ大夫庙》,完成练习。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例2(2003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例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下载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

    诗歌鉴赏之炼字 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微视频教学设计 枣庄市第十八中学王黎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 1、......

    2015年高考_诗歌鉴赏__炼字训练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

    诗歌鉴赏 炼字学生用教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炼字 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中炼字题的类型; 2、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理解字词的内涵,并按要求准确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的......

    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指导

    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指导 教学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 教学目的:1、了解炼字题的设问方式。2、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学会准确答题。 教学过程: 一......

    《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案 1、体会诗歌炼字的妙处,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2、规范诗歌鉴 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 情感态......

    诗歌鉴赏主题复习——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主题复习——炼字(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炼字题切入角度。 2.掌握炼字题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金 ·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