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影视史学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的实践

时间:2019-05-14 13:3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影视史学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影视史学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的实践》。

第一篇: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影视史学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的实践

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历史题材并不陌生。如何将文字的历史转变成鲜活的影像,是创作者遇到的共性难题。在创作《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两部历史纪录片时,我们不仅希望用电视来表现历史,更希望用电视明确传递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观点。

美国学者海登•怀特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影视史学”的概念,即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来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影视史学的观点认为:与文字截然不同的是,影像隐含了一套异于话语组织的代码,一套光、影、颜色、线条、造型形成的表意符号,一套特定的蒙太奇式衔接,这甚至将提供一套迥异的知识典范和“真实”概念。

一、“大历史”的故事化表述

受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中国的电视观众有自己独特的电视欣赏习惯,—般不喜欢抽象的议论,对纪录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细节描述以及整体的引人入胜有比较高的要求。而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表达出清晰的主题,也就是要找到将思想进行故事化的“文法”。在故事化的过程中,我们尽力做到以下三点:1.将宏大命题微观化;2.将历史事件情节化;3.寻求细节的陌生化。

二、“大历史”表述中的两极语境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历史纪录片最后的屏幕呈现,必然是经过不断选择的结果。如何选择细节、如何使用影像、如何铺排结构、如何提炼线索,都将决定传播的效果。

面对纷繁复杂的史实,我们确定了用“两极书写”进行架构的基本思路。所谓“两极书写”,正如影像中大全景和特写的“两极镜头”,我们的叙述主体分别是领袖和民众,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由二者构成观察历史的两个视角。

三、审美地表现“活”在当下的历史

我们的纪录片,正是要有意识地通过鲜活的当下场景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在现实中发现历史。我们所拍摄和使用的这些现实段落,是与纪录片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当下的情绪、当下的氛围、当下进行的活动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既要记录那些可与历史直接对接的现实场景,更要寻找那些虽然与历史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能体现出国家和民族精神传统的现实场景。

这是我们的纪录片到达历史的一种途径,而不只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勾连。在片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实现现实与历史巧妙转换的方式:1.时间的连接;2.空间的连接;3.场景的连接;4.精神的连接;5.艺术的连接。

四、用多种艺术手段丰富对历史的表达

对“影视史学”来说,不仅没有必要刻意地回避影像特质所带来的艺术性,相反,它应该“把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再创造”。

要艺术化地再现历史,除了前期拍摄提供的画面元素之外,后期制作还可以进一步提供补充元素。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于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后期制作所能实现的艺术性要超过前期。

动画特技的使用。大量重要的历史瞬间可凭此得以重现,把那些以前观众只能想象的历史“奇观”和场景复原在人们眼前,帮助观众理解历史。而为了体现纪录片应有的严谨,特技制作尽可能以历史文本记载为依据。

视觉特性的利用。充分发挥声、光、音、色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色彩的运用,在两部纪录片中都有各自的特点。

《大国崛起》运用不同的色彩渲染了九个世界性大国的民族特性和对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充分利用了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功能。

字幕的使用。除了解说词、采访对象身份字幕、同期声字幕等传统做法外,说明性字幕的功能在两部纪录片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

下载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影视史学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纪录片的语法重现历史——影视史学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