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答案

时间:2019-05-14 13: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答案》。

第一篇:【最新】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答案

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师生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突破,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坚持开放办学,强化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奋斗目标: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大转型,把学校建成整体办学实力位居中西部同类型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经、管、文、工、法、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2、当前全球经济有“惊”有“险”

201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总体形势,可以说是“风雨飘摇”,多种风险因素导致全球经济有“惊”有“险”,加大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概括地说就是面临“六大风险”,背负“三座大山”,即:经济增速明显减慢导致市场信心缺失(风险1);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严重,导致全球经济走向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风险2);欧债危机久治不愈(大山1),债务危机威胁着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安全(风险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风险4),发展减速(大山2);美国“财政悬崖”或致衰退(大山3);宽松货币政策集体“亮相”,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风险5),气候引发新的世界粮食危机(风险6)

1)经济增速明显减慢导致市场信心缺失 这是风险1

2012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之忧弥漫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充满了悲观情绪。与4月的报告相比,最新报告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为3.5%和3.9%,其中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速为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降为5.6%。

美国经济反弹减弱、欧债危机持续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等都成为威胁全球经济的关键因素。

受经济减速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股市骤然“风生水起”。在极度恐慌的氛围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股市恐慌性下挫,投资者对经济下行的忧虑难以消除。

2)欧债危机久治不愈(大山1),债务危机威胁着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安全(风险2)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相关各方多次商讨,推出了花样繁多的政策措施,然而,危机却愈演愈烈,导致发达经济体国家人人自危。

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的深度恶化导致欧洲许多债务高危国在经济、金融、政治和社会各领域危机四伏,甚至涉及到欧元的存续。

虽然欧元区解体或欧元崩溃的结论还为时太早,也不能怀疑欧元区和欧盟捍卫欧元区和欧元的决心与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欧债危机的深度恶化将带来的后果不可低估,欧元区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3)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严重,导致全球 经济走向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风险3 欧洲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尽管在2012年6月的二十国集团(G20)墨西哥峰会上,各国就欧债危机,承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但是,至今,各国对如何解救欧债危机、阻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以及稳定全球经济,未能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也仍未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欧盟统计局8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欧元区17国及欧盟27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季度环比持平,第二季度同比分别下降了0.4%、0.2%。英国下降0.5%(昨日)。美国国会预算局前不久发布的报告表明,若出现“财政悬崖”,2013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萎缩1.3%,即重陷衰退,全年经济增速将仅为0.5% 日本今年的经济增长也很难到达2.0%。4)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风险4大山2)由于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拖累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到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增长虽仍然较快,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困扰,普遍实施了紧缩政策,使201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大打折扣。

国际社会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仍普遍表示不乐观。认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可能面临严重的,“二次衰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危险”的局面,将滑入长期衰退,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5)经济刺激政策致使通货膨胀风险增加(风险5)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将刺激经济放在了首要位置,各大央行不得已纷纷选择了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集体“亮相”。

这就会带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的波动,并导致全球性通胀抬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和通胀压力增大,有可能会引发又一轮的货币竞争性贬值,从而使各有关国家的货币摩擦升温,逐渐演变成一场新的“货币战”和“汇率战”,演绎出新一轮的“贸易战”,从而导致世界贸易发展受阻,甚至将严重影响到金融体系脆弱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特别是威胁到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和金融的稳定,严重危害全球经济。

(6)全球气候异常可能引发新的粮食危机

2012年6—8月,美国、俄罗斯、印度、黑海周边地区大旱,可能导致世界粮食严重歉收。美国农业部7月份把粮食产量预测下调12%,8月10日宣布再下调15%,全球对2008年粮食危机可能重演的恐慌升级。当粮食价格开始上涨,金融投机活动放大了粮价波动造成的影响,投机商豪赌价格涨得更高,由此进一步推高了粮价。

目前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中有85%是投机者,自6月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2月交割的玉米期货价格,已经上涨超过60%,农产品市场的金融化成为初级农产品价格飞涨的重要原因。

3、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短期宏观经济是否平衡,可以观察当前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是否匹配。潜在增长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或高于潜在增长率都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平衡被打破,经济会分别面临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问题。

根据测算,在考虑外需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后。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仍在8%以上,林毅夫先生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8%,仍将有20年时间。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7.6%,已经低于了当前的潜在增长率,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稳增长,防止经济进一步偏离潜在增长水平。

(2)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经济效益急剧恶化。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造成企业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一是市场需求萎缩。今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增长都比上年同期出现回落,二是财务成本高。虽然今年连续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着审批周期长、贷款规模较小、融资成本高、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三是停工项目大量增加。全国处在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的铁路工程占到全部项目的90%。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出现大量烂尾工程半拉子工程,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很难在短期内打破,使经济增长较长时间陷入停滞而难以自拔。当前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

(3)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正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从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看,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仍需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才能顺利跨入高收入阶段。在中等收入阶段如果经济出现明显减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难度就会明显加大。我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相当于1966年的日本和1987年的韩国,从日韩的经验看,我国也必须继续保持一段时期的高增长.才可以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因而,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的时候,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以确保我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不会中断,从而为改善民生、结构调整和保护环境奠定基础性条件。我国经济“稳增长”的条件 一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为51.27%,要达到一般发达国家约7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广阔的投资增长空间,还不能轻言投资过度。二是政策调整空间较大。当前,CPl已回落到2%附近,处于调控目标区间内。夏粮已经丰收,秋粮丰收在望,价格稳定的基础坚实。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有较大的运用余地,可望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四是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方向对我国有利。近期一些主要经济体已出台或拟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危机防火墙,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为化解危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我国经济“稳增长”原则和措施 一是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协调好货币政策和其他各项金融政策,继续促进社会融资总额的合理增长。

二是加快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改善民生支出,加大对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加快“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实施。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释放城市化需求。加快交通、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户籍、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障碍。

四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大会的主题 报告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了重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发展形势,科学制定了今后五年的总体任务和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报告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完成“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的行动纲领,是推进重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工作指南。

报告起草伊始,张德江同志就明确要求,报告“主题要与中央的指导方针相一致、与中央对重庆的要求相一致、与重庆的实际相一致、与干部群众的期望相一致”。这为确定党代会报告主题指明了方向。市委以对人民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反复慎重研究,最后将报告主题确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1)这一主题承载中央的重托,把握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314”总体部署明确的重要任务。确定这样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对重庆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办好重庆事情的科学态度。(2)这一主题彰显时代的要求,把握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大势

走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小康”奋斗,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和方向,是新阶段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发展前进的新趋势。作为“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重庆,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小康进程,更是必由之路和大势所趋。确定这样的主题,切合重庆客观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规律。

(3)这一主题反映群众的期望,把握了重庆330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的是百姓福祉。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仍不富裕,广大群众对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满怀憧憬和期盼。确定这样的主题,集中反映了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是民心所向、民心所盼。5.“六个切实”保障民生发展 把民生作为专章,这本身就表明市委对民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报告开宗明义地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报告围绕劳有所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扶持创业兴业,切实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住有所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民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非常实在的举措。

在创业就业方面,报告提出要大兴创业之风,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教育方面,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响亮提出要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通篇唯一的数字“保持教育经费不低于GDP4%”就在这部分,在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特别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富民兴渝的战略任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对于促进产业升级、转移农村劳动力、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在改善居住方面,报告强调既要发挥政府保障的补充作用,也要发挥市场供给的主体作用,要稳步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在医疗服务方面,报告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调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着力提高城乡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在提高收入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尤其强调“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以上措施都非常实在具体,没有高指标和空口号,应该做到,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

二、1.胡锦涛在7.23讲话中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要做到科学发展,最根本的是转变发展方式,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未来的改革发展将更加注重目的性。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具体说来,要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精彩,特别是要解决好民生方面的公平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关于经济领域,总书记号召,要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四化”是个新概括,表明农业现代化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政治建设方面,总书记要求,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一讲话表明,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法治方面将更有力度,将会跃上新台阶。

社会建设方面,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两“多”、三“更”,这种表述是以前没有的,折射出进一步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信念和决心。

党建方面,指出“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五大建设的排序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制度建设”前面。这样更具有逻辑性,也突出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体现了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开拓奋进的精神,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定下了基调,吹响新征程的前进号角,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道德风气如何提升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

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普遍开展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德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断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面对当前道德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提高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2、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完善“官德”考评,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治理突出问题。当前道德领域问题很多,不可能短时期一并解决,应该从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当前要围绕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努力使这几个方面问题得到明显改变,增强群众对道德建设的信心。

4、善用榜样带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推出的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短短一年多,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就突破1000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应该继续精心选树典型,特别是动员群众发现身边的感动、评选身边的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5、加快我国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6、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第二篇: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形势与政策答案

形势与政策答案(韬韬版)

一、问答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怎样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①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

兴就不算完成。

③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3、可以合成一点)

当前目标是:①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②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③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④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⑤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任务: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

4,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②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③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④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⑤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⑥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5、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OOO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二、论述题

1、简述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主要总体差异和具体特征。

总体差异:①两种梦想存在着文化传统与文化心理的差异;

②两种梦想存在着政治理论与政权结构的差异;

③两种梦想存在国家生存状态与发展阶段的差异。

具体特征:①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②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③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到;

(以上10点都是概要,大家可以简单扩充)

2、以史鉴今,通过欣赏《理想照耀中国》,谈谈理想对于中国现实的重要意义。(这是我网上找的答案,感觉只是理论,压根儿没有联系《理想照耀中国》,不是很好,最好还是自己写答案吧)

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实现现阶段共同理想与实现最高理想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最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最高理想就没有实现的基础。我们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最高理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社会成员只有使个人理想服从民族、国家的共同理想,与共同理想保持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大目标中去,将个人追求汇入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去,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在创造社会利益的同时实现个人利益。必须正确处理远大抱负

与脚踏实地的关系,既胸怀远大理想,又扎实苦干,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从容面对一切挑战,以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解决我们面对的一切困难。

(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经过改革开放30民正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康庄大道上阔步迈进。同时也应该看到,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美好,看不到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的合理性,从而消极悲观。尤其应该认识到,因为现实不如理想那么美好,才更需要我们为改变现实而努力奋斗。埋头苦干,用智慧和汗水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把美好理想变为现实。

第三篇:重庆工商大学2013-2014年形势与政策答案

2013 CTBU形势与政策答案

1中共十八大的主题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头就阐明了大会的主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十八大报告中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哪些重要任务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是什么?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进农民福祉;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大力推进从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到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此,2013农村农业的主要工作是: 一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发挥市场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二要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按照规划加快农村水、路、电、气、房等建设步伐,抓好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受污染土壤等治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三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者,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特别是示范社的政策扶持。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征地制度等其他各项改革。继续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四要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适应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谈谈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基本内容: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

[3]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5目前中日关系”政冷”导致”经凉”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众所周知,在中日关系方面,自日本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许多中日交流活动也被中止。安倍晋三22日曾表示,将向中国派遣特使以改善两国关系。可就在同一天,中国领土钓鱼岛上空再现日本航空自卫队出动F15战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的危险游戏。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无论在出口还是在进口领域都是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日本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且截至2010年年底,进军中国的日本企业已经达到约2.3万家,超过美国跃居第一。

目前中日关系由政冷导致经凉主要表现在日中之间大量的经贸交流活动已经被延期或取消。日中绿色博览会就是一例。此外参观东京商工会议所等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也受到了影响。纪念仪式的取消在经济界也引发了广泛的不安,日中经济关系也日益趋冷。

另外,面对今年大规模的抗议和暴力活动,中国各地的日本企业纷纷停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这一争端列为使世界经济比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脆弱的因素之

一。然而在冲突背后,繁荣与和平的压力似乎压倒一切。在政治、战略、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双方仍是对手,但两国经济是相互依存的范例。

在日本,路透社对生产商的调查发现,商业信心处于几个月来的最低点,经理们列举的原因包括全球减缓和当前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中国还使用了强化对日本进口商品实施通关检查等经济手段。这种强硬态度可能导致海外投资减少及消费低迷,给正在进入下行通道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风险。

由于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作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支点之一的外来投资已经大幅放缓。而今年至8月日本对华投资出现16%的增长。在反日游行中,日本的超市和企业遭遇了打砸抢烧,即使游行不再发生,未来的对华投资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减少。对华投资减少将直接打击那些一直以来依靠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增长的地方经济,并且阻碍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尽管中国政府试图通过追加公共投资实现今年7.5%的增长目标,但现在看来形势不容乐观。实际上在制造业本地化和零部件供应网络的国际化的环境下,很难分辨出究竟什么才是日本制造,因而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抵制日货。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降低反而会成为进一步影响经济复苏的桎梏

6试论述”五位一体”努力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政治)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生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路径

(1)经济建设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加快)

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重要任务: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

(3)文化建设方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社会建设方面,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7通过观看<中国之路>,你对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有何认识? 中国崛起是每个中国人关心和向往的问题.但如何崛起是一门学问

实际上,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也是先靠军事崛起,通过侵略战争来获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市场,而实现自己的世界强国的。从历史看,世界上大的战争均是西方国家发动的,或者是他们之间发生的。西方国家对外发动战争,如英国法国侵略中国,不仅获得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产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国家侵略中国后,获得“开放通商口岸”和获得探矿权利。这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积累、工业原料和产品市场。而这些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外国才能获得。

为了资源,西方国家之间也展开了竞争。最著名是是在中国发生的日俄战争,以及在欧洲发生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的起因都是为了获得对世界的控制权。另欧洲老牌强国以外的是,他们之间的消耗导致了彼此相互削弱,而被后来的美国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介入而分出胜负,但是对世界的控制权利即霸权也被美国顺利获得。美国用武力开始控制世界。美国也开始成为世界真正的霸权。

而中国一直倡导不同于西方国家武装崛起的和平崛起.首先,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

第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人类五分之一人口将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从而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崛起,外界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并将会改变世界原有的权力格局平衡。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得到显著的增长,尤其是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尤为引人注目。仅仅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贸易增加了3倍,从2004年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3万亿美元。[2]据估计,如果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或更早些时候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991年的近4.2%增长至2010年的13.6%(按购买力平价)。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高达10.5%(如图1)。中国经济的增长在21世纪的头十年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其GDP的总量在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已经居世界第二位。就总量而言,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制造商和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者。显然,正如评论所指出的,“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造成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再分配”。[3]

用对外贸易衡量,中国的崛起更加引人注目。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1991年的不足140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超过3万亿美元,在2002年排名世界第五,2004年排名世界第三,2007年排名世界第二,2008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占世界的比例从4.3%上升至10.4%。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1991年外汇储备额为2710亿美元,2011年已升至3万亿美元,较1991年增加了1230倍。

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得益于其改革开放政策,改革的方向是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而开放则是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中国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按新增GDP计算,中国在2006年超过了美国,在2009年超过欧盟,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6]

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在经济层面,随着中国经济体的壮大,内部的供应和需求都可以产生出巨大的外部影响力。在供应方面,因为中国内部廉价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土地),中国正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价廉商品,供应全球市场。在需求方面,中国内部巨大的需求已经开始对国际原材料

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际石油、钢材、铁矿等价格变化都离不开中国的因素。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林肯指出,包括东南亚和港台地区在内的东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日本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急剧下降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统计数据显示,从1981到2001年,东亚国家对日本的出口从23%下降到14%,而从日本进口的份额也从25%下降到18%.同时,日本对东亚各国的直接投资下降了47%.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大规模从亚太地区进口包括能源、矿产和森林在内的自然资源,带动了许多国家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日本、韩国的工业品,越南、印度的农产品,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产品、中亚的石油、南亚的矿藏,东盟各国的原材料,各种产品都能够在中国找到市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就业。同时,中国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亚太地区大量闲置资本前往中国投资,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新的财源。就连欧美国家都感到冲击。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他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言可喻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政治层面上,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和进步事业的。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四篇:重庆工商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1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2.①.要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十二五”是适应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五年规划第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显著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的经济短期内难以再现上一轮高速增长的景象,世界复苏的可能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而又艰难复杂的一个过程。第二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在明显分化,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第三方面,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第四方面,国际金融体系和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问题更加凸现。②.“十二五”规划是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的五年规划。总的看来,“十二五”时期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就是总的一个趋势是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巨大的需求潜力,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市场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压力有进一步的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的大;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⑷深化体制改革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⑸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⑹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③.“十二五”规划是我们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规划。

3.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5.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决定的。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③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⑤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⑥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一、其中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一个能够克服自身缺点不断进步的党。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现代化)这样两个根本性的历史任务。只有首先经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为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摧毁代表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反动政权,创建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首先集中力量投入工人运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参加了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但由于党当时还处在幼年时期,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后期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特别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这次革命在1927年遭到了失败。此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中国的国情,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和相关的方针政策;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建立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强了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国以后,顺利地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科学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02年的十六大上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我们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07年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绩,求真务实系统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首次将关注民生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全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又快又好的和谐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五篇:重庆工商大学 2014-2015上 形势与政策(参考)

重庆工商大学 2014-2015上期 形势与政策(参考)

一、简答

1.校漂族:校漂族指的是指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的人群。他们生活在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的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

分类:“校漂族”分成四类,认为“校漂族”主要是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派”;少量是坐吃家庭财富的“潇洒派”;而因为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离校的“边缘派”则占极少数。

从心理层面上看:主要源于安全需要、依赖心理、逃避心理等原因,许多毕业生把“校漂”作为人生的缓冲期,漂泊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类“校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高校毕业生不要因为逃避社会而把学校当作“避风港”,要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工人心理素质,勇于去创出自己的新天地。

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条件: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有不尽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国民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重庆工商大学 2014-2015上期 形势与政策(参考)

政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3.决定的内容: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4、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目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5、怎样理解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重庆工商大学 2014-2015上期 形势与政策(参考)

国际地位是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论述

1、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道路、理论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重庆工商大学 2014-2015上期 形势与政策(参考)

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的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的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当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它包括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以及一些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在于:它坚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个根本政治制度,同时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

它符合我国的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正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大量办大事,有效地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2、对近代化进程失败的看法: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一条坎坷之路。制约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有:

1、先天不足: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奇缺、思想僵化。

2、面临的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3、缺乏正确的道路:外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中国却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4、缺乏安全的政治环境: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

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特点分析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

这三次运动都未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来完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民主化的进程艰难,逐渐由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向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转变。

政治民主化历经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要不断发展、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专制 4 重庆工商大学 2014-2015上期 形势与政策(参考)

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为争取民主政治所做出的努力和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而有利于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回顾开始至今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和思考,以便为今后的现代化道路所借鉴。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事务的关系。

第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建设先进文化来引导,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第四,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破除封闭意识,坚持开放改革。

第五,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是现代化历程的必然结果,无法也不可能依靠别人来解决,只有脚踏实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卧薪尝胆,不断努力探索,我们的现代化才能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一页。

请酌情参考!

下载【最新】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年形势与政策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上半年形式与政策答案(五篇范文)

    重庆工商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一、问答题 1、 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答案

    篇一:形势与政策答案整理 1.为什么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归根......

    形势与政策答案

    转]重庆工商大学2012-2013第2学期 形势与政策答案 2013-5-6 16:25阅读转载自StockMan 赞(10)赞(10)赞(10)赞(10) 转载(51) 分享(60)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编辑已经是第一......

    形势与政策答案

    autocheck autochk * 复习思考题: 1、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为何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的相似之处有三点:一是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

    形势与政策答案

    2014 年下期《形势与政策》课后思考题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敬业、......

    形势与政策答案

    1.为什么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坐落于重庆,是重庆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高校,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

    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与中国共产党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的将领不包括。 A、李济深 B、蔡廷锴 C、冯玉祥 D、蒋光鼐 正确答案: C 2“蓉欧快铁”的始发地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