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区别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交替出现。由于学生对两种作文认识不到位,在写作中容易混淆,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失误,例如:写话题作文时,大量的引用所给材料,而写给材料作文时又抛开材料等。到底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有什么区别呢?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积累浅谈一下。
一、解析话题作文
要想理解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含义。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话题的方式,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如在下面话题作文试题中: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还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会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这是“材料”。
生存的压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仍然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
——这就是“提示语”。
请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显然是“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就是“要求”。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一个由头,如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的作文中,只要围绕着“成长需要压力”这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这个作文的写作材料,构思成文后就是一篇关于“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的作文样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由。它的要求宽泛,没有审题障碍,它只给学生们规定了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学生在这个宽泛的范围内,可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择文体。这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更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二、解析给材料作文
那么什么是给材料作文呢?给材料作文是一种半命题作文,它是根据所提给的一则或多则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作文方式。根据所提给的材料,可将给材料作文分为给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情境作文。很多学生容易和话题作文混淆的主要是给文字材料作文。例如下面给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
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 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和话题作文只有一个话题不同,给材料作文可以有多个话题,从树叶的角度:“自夸”,“目中无人”;从树根的角度:“奉献”,“默默无闻”;而从树叶和树根的角度:“不可数典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等等。
给材料作文的优势在于它有特殊的综合训练价值。它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想像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培养阅读分析能力。由于对同一材料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立意,因此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三、解析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只是引出话题,而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暗含了观点。
话题作文与以往的给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话题作文所提给的材料,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它既不含有观点,更不是论据。如下面的话题作文:
“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
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
这是《朋友》歌词的一部分,请由此展开联想,并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里的话题“朋友”只是一个引子,学生可以围绕“朋友”写人,可以纪事,也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转换视角,写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他们。
而给材料作文就不同了,它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材料本身就暗含了某种观点,学生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例如安徽省2006年课改区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对于所给材料,一定要明确材料内涵,弄清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材料中的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考生只要围绕这些提示语来思考即可。
这道题的写作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遭受挫折、失败、困惑、痛苦等方面后是如何由此获得某种意外惊奇的;也可写求学的坎坷历程、个人成长的风雨、对事物曲折的认知等等带给自己的意外收获。只要是围绕“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来选取材料,写出的文章都是切题的。
2、其次“话题作文”比“给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学生对话题本身进行分析、利用,只要从“话题”出发,凡与之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用什么样的体裁(除诗歌外一般不作文体限制),都是符合要求的。如安徽省2003年中考作文题是: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那么,只要是与“体验”有关的人、事、物、体会、见解都应属于写作的范围。加之此题又不限文体,于是,学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并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正是这样,“开放性”和“灵活性”才成为了话题作文显著的特点。而“给材料作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若材料未读懂,观点提炼有误,那便宣告了此次作文的失败。这种训练其实是把本不属于作文范围内的东西硬掺合进写作中,加之有文体的限制,这就更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悖的。正是这种局限,才使得“给材料作文”逐渐淡出中考,被“话题作文”取而代之。
3、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审读题目的顺序也不一样。在写作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这种“先看材料”的审读顺序,实际上给材料作文的审读顺序的惯性使然,因为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即“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非材料或提示语。不少学生在审题顺序时出现偏差,原因可
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像面对话题“共享生命”的作文,如果学生行文时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战争”、“环境”等内容立意,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次的题眼作用,没有在关键词上做文章,就会严重偏离了题意。
以上只是浅谈下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区别,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只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前提,学生真正些好作文需要在平时加大训练的力度,尤其是在创新作文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尤其在中考作文中考出优异的作文成绩。
第二篇: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无本质区别,它们之间具有包含、交叉关系,话题作文命题中的“话题”往往都是从一定的材料中引申出来,而任何作文材料中都包含着不止一个话题,当从材料中确定了话题之后就可以按话题作文的思路写作了。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都有由命题者提供的一则或多则(有文字材料、图画材料或文字材料加图画材料),但二者又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题思路不同
在命制材料作文题的时候,命题者往往在题目中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学生在感知和把握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这种材料作文的写作限制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一些,但一些写作上的条条框框依然束缚着学生的手脚。比如要求写成议论文体,要求中心论点从最佳角度提炼出来,行文一定要紧扣材料,写作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等,这样的要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题者所提供的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的由头。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对材料只字不提,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由此可见,话题作文无论是在表达上,还是在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都给学生留下了比材料作文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自由度。
下面分别来看两道高考作文题: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并根据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眉骨……”
要求: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本题材料是一首鸟儿们互相揭短的寓言诗。其寓意是要全面、辩证、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考生以此寓意确定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符合此材料作文的要求。材料作文一般要求立足材料本身,并从最佳角度提炼主题,确定写作的中心,然后再联系实际,写成议论性的文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歌德说,我一生只是辛苦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康德说,人一生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有奇异的色彩;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注定终生吃苦,我们注定活得不轻松,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
看了以上材料,你对“精彩”或许有新的认识,请以“精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这是一道供材料的话题作文,考生只要围绕“精彩”这一话题写作即可,不必拘泥于材料本身,且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这无疑给考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而话题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又不十分严格,考生可挑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二、处理思路不同
要写好话题作文,须针对话题求新求异,张扬个性。这是处理话题作文所给材料的基本思路,也是考生应有的思维方向。有了这种敢于创新的思想,才不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才能在话题作文的立意、构思、形式、语言等方面写出新意,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而材料作文则要求考生反复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写作要始终围绕材料进行。同学们在处理材料时应有求同意识,否则就有偏题之嫌。
来看这样一道供材料的话题作文:
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天,清扫庭院,偶见一棵树苗依石而长,生机盎然。“若搬开那块石头,它一定会长得更好吧!”这样想着,我便用力将压在树根上的石头搬走了。隔了几天,再到后院,竟发现那棵树苗倒在地上夭折了。
材料二: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一只被取出压力基因的小白鼠放入一个仿真空间,由于它没有压力基因,在攀越一座13米高的假山时漫不经心,跌落山下,摔死了。而另一只没被取出压力基因的小灰鼠小心翼翼地行走、觅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材料三:1920年,美国一位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不慎将邻居的玻璃窗户踢了一个洞,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哪里有钱赔,于是回家向父亲认错。父亲说:“钱可以先借给你,一年后归还。”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将12.5美元如数还给了父亲。许多年过去了,这个长大成人的男孩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的确,植物也好、动物也罢,没有了压力,就没有了生存的动力和希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如果我们按材料作文的思路去处理,那就要反复推敲材料,并从三则材料中提炼出共有的含义,确定写作的中心论点。
写话题作文就不同了,只要考生接触了话题材料,能明确所写的内容只要与话题“压力”有关即可,可以涉及关于压力的人和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就压力问题谈自己独特的看法,写成议论文,行文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不引用材料:还可以由压力生发联想,进行新颖的构思和立意,从而抒发丰富的感情,写成散文、寓言等。这样处理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多姿多彩,新颖活泼。
三、写作要求不同
1.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和材料“有关”,而材料作文要求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
2.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一般没有特殊限制,而材料作文常常有明确的要求。3.结构上:材料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是必须使用的。4.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的写作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尊重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看清题目要求,分清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三篇:话题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训练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材料
教师:同学们,话题作文连续在中考试卷中出现,但是随着2006年高考材料作文复出,今年我们有必要掌握材料作文,使应考准备更充分。下面我出两个作文试题,大家阅读分析,哪一个是材料作文,哪一个是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鱼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的来临,湖面解冻。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二)话题作文。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积累,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生阅读回答)
二、教师讲解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教师总结:很明显,从题面我们就能看出来,第一个是材料作文,第二个是话题作文,考场作文一般都是这样表述,不会难为大家,所以辨别什么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什么题目是话题作文,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遇到哪种作文,要写这样的作文,我们应该注意怎么写,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写作上的区别。
观察材料作文,题目只一句话: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观察话题作文是: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他们区别是:
1、话题作文里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就像我们问路,这个引子就是那个指路的人,他告诉你一个地址,你自己走去,这个人就和你没关系了,你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比如上面这个话题作文,以“过程”为话题,与“过程“相关的见解,写某一个过程,只要和“过程”相关都可以写,至于说其中所给的材料可以不用再管。
2、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材料作文里的材料大多情况是作为作文的主体内容的,材料中的主旨、观点、内含与你要写文章的主旨、内含、立意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材料就像你手里的路线地图,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能靠手里拿着地图找你要去的地方。你只能看地图走,沿着地图上的标志走。你要不时的拿出地图看,把路走对。又因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不止一条,你可以选择不同路线。
所以话题作文题干内容,一般有提示语,要求我们的作文围绕话题或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
而材料作文的要求,多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材料的实质、内涵,自选一个角度立意作文,命题者不会在题面中点明材料含义。
打个比方说,话题作文更像一只筐,只要合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个筐巨大无比,包罗万象。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有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广场是你的起点,你站在罗马广场上,可以到达任意一个罗马城的某个地方,你可以任选路线角度,通向四面八方。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必须以“罗马广场”为起点,而不是别的什么。这个起点实际上指的是材料作文中做给材料体现出来的主旨、含义、中心、观点。
下面我们来练习:
用第一个材料作文,写出你的作文立意。语言表述要概括简洁。
用第二个话题作文,设计作文题目。
注意我刚才对材料作文的解释,深入理解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内涵,从中可归纳出怎样的观点(论点)。
三、学生训练,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一)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指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掌握学生的观点,找出观点不同的学生和全班交流,同时教师也交流自己的观点:
1、从成功的条件角度——老夫妇用他们的爱心呵护了天鹅,却并没有最终使天鹅生存下来——溺爱不会造就成功,不会培养能力,而那些在逆境中历经艰辛的人更会走向成功。
2、从天鹅生理习性与客观规律的角度——老夫妇两以为冬天里的呵护,能帮助天鹅度过严寒,但是天鹅在冬天是会自己飞到暖和的南方的——一切违背客观和自然规律的行为,即使出于好心,也不会有好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3、从天鹅最后结果的角度——天鹅因为老夫妇的爱心呵护,沉湎于优越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停止了飞翔的使命与追求,告诉我们每个人,不要因为身边的温床,而停止放飞追求理想的翅膀。
„„„„„„„„„„„„
(二)以“过程”为话题的题目设计:
1、过程比结果重要
2、过程与结果
3、一路风景
4、生命的过程
5、路漫漫
6、生命因为过程而精彩
7、要过程,也要结果
8、结果里过程很重要
话题作文更适合我们展开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当然这个话题作文不是太好,有些限制我们的思维了。我们以后找好的话题作文进行作文题目设计的训练。
四、深入训练,进一步掌握材料作文的特点。
教师:请大家看这样两则材料,自选角度立意。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姐姐
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教师与学生交流:
1、从丛飞捐赠角度——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2、从受助者自感蒙羞的角度——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不要以怨报德。
3、从小李助学得到回报的角度——助人也是助己。
4、从女孩捐压岁钱的角度——学会帮助别人。
5、从两则材料对比的角度——助人与救心,爱心缺失与爱心传递。
6、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受恩→感恩→报恩→施恩。
遇到这种给出两个材料的作文,大家要注意两个材料对比的成分,善于从对比中发现材料内涵,或者从一个事件中归纳出对比的成分,从而使立意更深刻。那么这里的两个材料有那些方面的对比呢?大家谈一谈:
教师交流:
1、丛飞节衣缩食,慷慨捐助与受帮助者的冷漠自私的对比
2、受帮助者的冷漠自私,不思报恩与小女孩的知恩图报的对比
3、丛飞助人未得到回报与小李助人得到回报的对比
4、受助人冷漠自私,抱怨蒙羞与丛飞的宽容大度,以得报怨的对比
5、爱心缺失与爱心传递。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文,教师事先命材料作文题,留做家庭作业。
二、经过批改掌握,教师与学生交流作文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学生的材料作文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把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弄混。其具体表现是:把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放弃一边,或者从材料中截取一段或一句话,从一个枝节谈开去。比如上面关于歌手丛飞的材料作文,学生整个文章谈的是“面子”问题,与“感恩”这个意思没有丝毫关系了。这就是经常写“话题”作文造成的不良习惯,这也就是把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弄混了。
2、考场常见问题归纳:
(1)目无要求,抛开提示,审题搞主观主义。自以为是,主观认识偏离材料。(2)远离材料,另立山头,立意搞分裂主义。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
(3)把话题当题目,文不对题,拟题搞自由主义。
(4)观点陈旧,材料老化,选材搞共产主义,语言政治主义,产出政治书籍。(5)旁门左道,故意另类,创意搞冒险主义。
(6)天上地下,云里雾里,内容玄虚,不知所云,内容搞虚无主义。
(7)套话连篇,语言空洞乏味,行文搞形式主义。
(8)天下爱心,真假难辨,虚情假意,情感搞庸俗主义。
(9)抄袭套用,东挪西凑,思想搞机会主义。
教师针对以上问题,与学生逐一进行交流批评指正。
(注)以上作文试题是课堂教学的例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作文试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利用比较多的作文试题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第四篇: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一)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鱼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的来临,湖面解冻。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二)话题作文。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积累,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很明显,从题面我们就能看出来,第一个是材料作文,第二个是话题作文,考场作文一般都是这样表述,不会难为大家,所以辨别什么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什么题目是话题作文,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遇到哪种作文,要写这样的作文,我们应该注意怎么写,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写作上的区别。
观察材料作文,题目只一句话: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观察话题作文是: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他们区别是:
1、话题作文里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就像我们问路,这个引子就是那个指路的人,他告诉你一个地址,你自己走去,这个人就和你没关系了,你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比如上面这个话题作文,以“过程”为话题,与“过程“相关的见解,写某一个过程,只要和“过程”相关都可以写,至于说其中所给的材料可以不用再管。
2、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材料作文里的材料大多情况是作为作文的主体内容的,材料中的主旨、观点、内含与你要写文章的主旨、内含、立意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材料就像你手里的路线地图,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能靠手里拿着地图找你要去的地方。你只能看地图走,沿着地图上的标志走。你要不时的拿出地图看,把路走对。又因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不止一条,你可以选择不同路线。
所以话题作文题干内容,一般有提示语,要求我们的作文围绕话题或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而材料作文的要求,多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材料的实质、内涵,自选一个角度立意作文,命题者不会在题面中点明材料含义。
打个比方说,话题作文更像一只筐,只要合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个筐巨大无比,包罗万象。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有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广场是你的起点,你站在罗马广场上,可以到达任意一个罗马城的某个地方,你可以任选路线角度,通向四面八方。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必须以“罗马广场”为起点,而不是别的什么。这个起点实际上指的是材料作文中做的材料体现出来的主旨、含义、中心、观点。
下面我们来练习:
用第一个材料作文,写出你的作文立意。语言表述要概括简洁。用第二个话题作文,设计作文题目。
注意我刚才对材料作文的解释,深入理解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内涵,从中可归纳出怎样的观点(论点)。
三、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1、从成功的条件角度——老夫妇用他们的爱心呵护了天鹅,却并没有最终使天鹅生存下来——溺爱不会造就成功,不会培养能力,而那些在逆境中历经艰辛的人更会走向成功。
2、从天鹅生理习性与客观规律的角度——老夫妇两以为冬天里的呵护,能帮助天鹅度过严寒,但是天鹅在冬天是会自己飞到暖和的南方的——一切违背客观和自然规律的行为,即使出于好心,也不会有好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违规必然要失败)
3、从天鹅最后结果的角度——天鹅因为老夫妇的爱心呵护,沉湎于优越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停止了飞翔的使命与追求,告诉我们每个人,不要因为身边的温床,而停止放飞追求理想的翅膀。(没有追求,必然要失败)
(二)以“过程”为话题的题目设计:
1、过程比结果重要
2、过程与结果
3、一路风景
4、生命的过程
5、路漫漫
6、生命因为过程而精彩
7、要过程,也要结果
8、结果里过程很重要
请大家看这样两则材料,自选角度立意。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1、从丛飞捐赠角度——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2、从受助者自感蒙羞的角度——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不要以怨报德。
3、从小李助学得到回报的角度——助人也是助己。
4、从女孩捐压岁钱的角度——学会帮助别人。
5、从两则材料对比的角度——助人与救心,爱心缺失与爱心传递。
6、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受恩→感恩→报恩→施恩。
遇到这种给出两个材料的作文,大家要注意两个材料对比的成分,善于从对比中发现材料内涵,或者从一个事件中归纳出对比的成分,从而使立意更深刻。那么这里的两个材料有那些方面的对比呢?
1、丛飞节衣缩食,慷慨捐助与受帮助者的冷漠自私的对比
2、受帮助者的冷漠自私,不思报恩与小女孩的知恩图报的对比
3、丛飞助人未得到回报与小李助人得到回报的对比
4、受助人冷漠自私,抱怨蒙羞与丛飞的宽容大度,以得报怨的对比
5、爱心缺失与爱心传递。
守 望 幸 福
幸福是阳光,照亮黑暗的角落;幸福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灵„„
——题记
“幸福是什么呢?”有时我会呆呆地看着天空问。看到天空中太阳公公旁边有淘气的云娃娃相伴,太阳公公整天都笑嘻嘻地,好像笑容从来没有从它脸上溜走,觉得太阳公公肯定很幸福!看到太阳这样,让我想起了有一抹幸福在我的心间深深的刻着„„
悄悄的打开心灵之门,找出神秘宝盒,打开它。那是在两个星期前的一的夜晚,我手中拿了一份成绩单,偷偷的瞄了一眼,那红红的斜线,正像一根根针刺痛我的心,让我感到惧怕。真希望这时吹来一阵风,带走我的忧郁与悲伤。“当当”我快速的按着门铃,恨不得在背后装个火箭,带着我急速跑。妈妈一开门,我心中忧虑了一下,立刻的趴到床上,“哇哇„„”大哭起来。我觉得全世界就剩下我一个人,那样孤独寂寞。泪水十分顽皮一个接着一个跑下来,都把被子给浸湿了,我抬了抬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在想着;苏文彬这次比我考的高,我真的很失败,又不能做第一了!人生为什么会这么痛苦!
妈妈把我扔在地上的那份成绩单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慈怜的目光不断地投在我的心幕上,妈妈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她看到成绩单上的第一名不是我,而不是苏文彬。我十分愤怒地大喊了一句;“我要考第一!”时间好像停留在这一刻,空气好像凝结了。我的声音遍布屋里每个角落。母亲用她粗糙的双手,摸了摸我的脑袋,她的手温暖极了,融化了我冰冷的心,在母亲的抚摸下,我觉得十分舒适,好像到了一个幸福的国度,母亲语重心长的脸露出微笑地对我说:“我的大娃娃啊!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有坎坷,泥泞的道路。这一会儿有可能是咱松懈了,人家苏文彬爬到的高峰,下次咱尽量把他拉下来,爬上去。你可能每一次都考第一,但是我想让你知道,咱尽力就行了,不管考得怎么样!自己心服口服就行了!妈妈永远在你背后,默默地支持你,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宝贝!’真想把时间定格在这一刻,心中的小精灵很聪明的把这些话录了下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激励我,说完,一股暖意飘在我心头,好像突然有了超能力,觉得全身被信心电源充足,心中暗暗为自己打气,说:“加油!”
母亲的话,像一种巨大的力量,支持,鼓励我,每次当我要放弃时,心中的小精灵会把这段话放给我听,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有一抹幸福在心间,现在我可以解答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受到。幸福一直都待在我们身边,从未溜走过。母亲温暖的话语,是一种幸福。它将会永远保留在我的神秘宝盒中„„
把别人当成自己
一位智者给了少年四句话,其中一句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已”。
“把别人当成自已”即在别人有危难时伸出的一只手,在别人受苦时一丝同情的眼神,也就是关爱。
社会中何尝少了关爱!从母亲的一句问候,教师的一声鼓励、朋友一丝的赞扬到捐钱给灾区人民,不都体现了关爱吗?他们都有着“把别人当成自已”的精神,于是,才有了这些充满了浓浓关爱的情。
然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社会中,却有人冷若冰霜,丝毫不受感化。他们认为生活是冰冷的,没有感情,其实,正是由于他们冻伤了自已的心灵,才感受不到周围的关爱。
要体验到关爱,首先要把别人当成自已,即对别人施加关爱,如果那些冷若冰霜的人首先把别人当成自己,那么,尘封的心灵就会开启,关爱的阳光就会洒满心灵,他们也就会体验到社会的温情。所以说,把别人当成自已很简单,只要开启心灵之门,对别人表现出你的关爱。
这关爱并不须多,有时只是一句话,一丝微笑,甚至是一瞥眼神,就足以感化人心。面对一车的寂静,一个司机果断地下令,让全车人看看周围的人,并对对方说“你好”,就在目光相遇的刹那,就在大家说出“你好”时,汽车中冷淡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从此,大家都熟识了。每天,有一个人未来坐车,全车的人都替他担心。这不正是一种冷漠到关爱的体现吗? 可见,关爱有时很简单。
如果你是一个冷漠的人,就请把别人当成自已,让心灵变得火热赤诚;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就请继续做下去,并以此来让周围 的人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把别人当成自已”,这是一句誓言,同时也是我们应铭记于心的句子,让我们把别人当成自已,以火热赤诚之心面对每一个人。
把自己当成别人。
第五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推荐]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
待材料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
是命题者对考生写作的引导,是诱发考生思考写作内容的“由头”,是思维发散的触媒,考生写作时完全没有必
要援引材料,所写的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即可;而材
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则是考生写作的主要依据,包含着文
章的主旨,考生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并
由此而把作文延展开去。
2 .话题作文不要求考生扣住“材料”写作,只是
给考生一个大致的写作范围,用不用所给材料无所谓;
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考生必须使用的,考生必须
紧扣材料构思行文,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
3. 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
在作文中大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只
要没有特殊的限制,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剧本
等都可以写;而材料作文则常常只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
论文,而且以限定议论文居多。
4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思维空间比较广阔,考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可以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而材料作文自拟文题时就没有话题作文自由,不能脱离材料。
5 .话题作文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审题的重心不在材料本身,它提供的材料只是对话题所做的直观、形象的解说,是帮助考生认识话题、领悟话题的,是对考生拓展视野、激发思维所做的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其观点是直白的;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则要求与材料完全吻合,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激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 论这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 发我 们的 联想或感悟。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 一篇文章。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 800 字。
材料是陆游《书叹》诗的前四句。这是一则比喻性的材料。写作这类材料作文,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寓 意,这样才能保证立意正确; 二是要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喻体到本体,由喻体入 手,而着眼于“本体”行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 成,钻破亦在我。”以春蚕为喻,表现人生 哲理。“作茧”与“破茧”是春蚕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作 茧 化蛹,积蓄 力 量; 一旦时机成熟,便破茧成蛾,超越、升华。由此及彼,由蚕及人,联想开来,感悟人生哲理,自然有话可说。
可以着眼于“作茧”立意。诸如: 像蚕一样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是 一 种 修炼,是积蓄力量,是养精蓄锐,是蓄势待发; 作茧是适当与外界隔绝从而得以更好的成长; 在茧中丰满羽翼,积蓄力量; 为梦想蓄势,为成功蓄势; 要潜下心来,耐住寂 寞,磨练自己,修生养性; 作茧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为了有朝一日破茧而出,羽 化 成 蛾,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由“ 作 茧 ”我 们 很 容 易 想 到“ 作 茧 自缚”,其意为: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由此可以反向立意,诸 如 : 人 生 何 苦 自 作 茧,不 要 作 茧 自缚,切莫作茧自缚,莫让蚕茧遮望眼,作茧而不自缚,作茧未必自缚,作茧却非自缚。可以把“茧”看成是束缚、限制、困境,由此立意也行,诸如: 在苦难中磨练自己,不经历磨难怎能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战胜苦难,铸就辉煌; 为自己作茧,就是敢于吃苦,在苦难面前不退缩; 在逆境中 奋斗,最终破茧而出„„
可以着眼于“破茧”立意,诸如 : 破 茧而出,破茧出新我,挣脱束缚,摆脱束缚,创造精彩人生; 冲破束缚,超越自我,冲破精神的束缚,打破观念的 束缚,打破 思 维定势,冲 破心灵 之 茧,破除世俗之茧,破除习惯之茧; 破茧,拥抱蓝天„„怎样才能破茧呢?可以深入思考: 破茧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破茧需要坚定的信念,破茧的信念与果敢,有一颗不甘被缚、向往自由的心,破茧= 自信+ 沉稳,勇敢、自信与勤奋是破茧所必不可少的„„“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破茧需要耐心等待;破茧须要把握时机,破茧全靠自己,破茧在我,破茧还须作茧人„„
【误 区】
知识错误。春蚕本来是破茧化蛾,而不少同学误以为春蚕破茧后 化 为 蝴蝶,出现 知识 性错 误,诸如 :“破茧化蝶/ 破茧成蝶/ 我欲破茧成蝶/ 像春蚕一样破茧化蝶”;“终有一天蚕会化为蝶破茧而出,人也会克服所有的困难获得成功”等等。
突破人生之茧
小溪回转流淌,若想奔向大海的怀抱,必须冲破群山叠嶂的阻挡; 种子蓄势待发,若想接受阳光的沐浴,必须冲开泥土的屏障; 蝶蛹身居茧中,若想拥抱湛蓝的天空,必须破开茧的束缚。破开人生之茧,才能展现人生精彩,创造人生辉煌。
破开官场的乌烟瘴气之茧,冲开名利虚荣的温软缠绵之缚,才能让心灵得到解脱,让灵魂得到升华,活出旷达自得的真我境界。李白曾经被束缚于官场之茧之中,贵妃研 墨,力士脱 鞋,荣 华富 贵让 他沉 醉,然而他终不是官场中人,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正是在脱离官场之后,才成就了诗歌创作的高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无数士人的心声。“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豪放潇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成诗歌王国的珠穆朗玛,让世世代代敬仰。
破开权威的压迫,破开迷信守旧的包裹,才能让真理昭然世间。中世纪的欧洲幽昏暗惑,亚里斯多德权威的光环笼罩欧洲学者。他的地心学让人深信不疑,又压得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喘不过气来。两位年青的学者———伽利略和哥白尼,不肯迷信权威,经过认真科学的研究,他们毅然决然地提出了日心说。这犹如一盏明灯,驱散了无知的黑暗,将真理撒播人间。
破开贪生怕死,蝇苟私利这层茧,才能成为真英 雄,才能名垂青史。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已慢慢涤荡 了**亭的斑斑血迹; 几百年来的潮起潮落,已渐渐 湮灭了零丁洋的声声叹息。岳武穆和文天祥这两位民 族英雄,看透 生 死,破开 为 私 为已 这 层 茧,舍 报 国,永 为后人铭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这些诗句,至今 仍然活在无数炎黄子孙的心里。破开生死和私
利这层 茧,选择民族大义。岳飞和文天祥构筑了民族的忠骨,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人生如春天,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 我。作为一名有骨气,有意气的人,破开生命的茧,才 能成就精彩人生!
[ 简 评]
排比开头,有气势,显文采。从物着笔,由物及人,自然而然引出中心论点:“破开人生之茧,才能展现人
生精彩,创造人生辉煌。”然后分 3 个方面展开论证,分论点置于段首,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层次清楚。恰
当的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底蕴。
蓄势突破
春蚕不作茧化蛹,不破茧而出,就不能翩翩飞舞。人不积累能量,不在磨难中升华自己,就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实现生命潜在的价值。
作茧化蛹,积蓄力量 “十年磨一剑。”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人不能有好的素质。曾子,一个多么洪亮的名字。但他也曾是三岁小儿,也曾是愚鲁少年。孔子曾经说过“参也鲁”。就是这么一个鲁钝的曾子,却在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徒中脱颖而出,继承孔子的学说,他靠的是什么? 他人戏嬉玩耍,求名逐利时,他在刻苦钻研。因此,他比孔子其它弟子积蓄了更多的能量。这不仅仅弥补了他的缺陷,更使他素质超群,因而具备了继承孔子学说的基本条件。同曾子一样,我们虽然生活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也需要积累能量。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具备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人生,实现价值。然而,仅仅积累能量是不够的,正如禅宗中所讲的法门一样,人生也要有“渐修”有“顿悟”。破茧而出,超越升华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并非是说经过打击、受 磨 难 是 担 当 大 任 的 基础,而是指获得大成需要那磨难打击背后的升华。俞伯牙苦学琴艺不成,并不是他手法不够娴熟,技艺不够精湛,他实已积蓄了很大的能量。他缺少的 是 一 种 顿 悟,一 种 自 我 升 华。于是他赤脚 行走于海 边,手 指 磨 出 了 血,在 苦 痛 之 极时,他升华了,超 出了常人,成就了琴艺的神话。苏东坡的作品,早年不很突出,为什么? 非是他不饱读诗书,非是他没有良好的文笔,而是他缺少人生的升华,他太毛糙了。于是,乌 台诗案,放逐天涯海角,谪居黄州赤壁,他终于顿悟了,“一蓑烟 雨任平生 ”,一代 大 家 流芳千古。是精神的升华激发了人的潜能,激发出人的真正灵性。
我们积蓄力量,等待高考到来; 我们充满信心,坚信破茧终有时。我们知道,人生须 要积 蓄 力量,一旦时机成 熟,就要突破超越,展现人生的华彩。
[ 简 评]
扣住材料,反向落笔,简洁
明快地点明主旨。“作茧化蛹,积蓄力量。”“破茧而出,超越
升华。”两个分论点,句式一
致,有整齐之美; 分别单独成段,醒目。注意了第一层到第二层的过渡。曾参、俞伯牙等
事例较为妥当。如果能够运用
现 实 生 活 中 鲜 活 的 事 例,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