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试行)
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试行)
为了落实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人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地址,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在深圳兴办医疗机构,鼓励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更好地服务市民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类别、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现有医疗机构布局和城市整体规划等要求,制订本指导意见。
新增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申请变更地址的选址应同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选址应符合《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医疗机构设置目录。
二、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设置时,其所服务的社区人口要求:
1、医务室所在单位的服务人口在500人以上;
2、诊所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在5000人以上;
3、门诊部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1-2万人;
4、一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10-15万人;
5、二级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50万人;
6、三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组团的服务人口为100万以上;
三、在我市城市规划的同一组团内,新增医疗机构与现有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1、新增诊所与现有任何医疗机构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少于500 米;
2、新增门诊部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诊所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00米,与门诊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均含医院内设的)或医院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1000米;
3、新增医院与诊所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00米、与门诊部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1000米、与医院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2000米;新增专科医院与同类专科医院或设有市级以上同类重点专科的综合性医院之间的的最短距离不少于3000米。
四、符合下列情况的,对前述第二、三条规定可以适当放宽:
1、本市离退休专家自营诊所、门诊部的;
2、国内著名专家(卫生部属院校直属附属医院科主任、国家级临床类学会、协会副主委或主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深自营医疗机构;
3、国内外著名大学医学院校(卫生部部属院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所在国(地区)排名前10名的国外医学院校、省内院校包括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学院)在深兴办医院;
4、对国际国内具有医疗机构连锁经营经验机构(连锁经营医院时间5年以上、医院数量在20间以上或诊所门诊部100间以上的)在本市开设连锁医疗机构;
5、国内中医药著名品牌经营且具有突出特色、社会认可和政府扶持的机构自营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凡上述条件已经变化但在1-2年内仍无法达到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将撤销其根据本指引设置的医疗机构。
五、拟作医疗用房的房屋应为合法建筑(有房地产证或政府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合法的房地产权证明文件)。
六、选址的房屋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应医疗机构的最低要求:
1、医务室60平方米;
2、诊所80平方米;
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400平方米;
4、口腔门诊部及医疗美容门诊部400平方米;
5、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及其它专科门诊部500平方米;
6、综合门诊部600平方米;
7、医院5000平方米。
七、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肉菜市场之间应物理分隔,符合卫生及预防疾病的要求。医院建筑应为独立楼房,其选址是规划的医疗用地或可以转变为医疗用途的房屋(其使用性质原则上以商业、办公、厂房类为主,既有住宅、宿舍、居住小区会所、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以及与餐饮、生产性厂房紧临的房屋,不应用于医疗用房。既有房屋的使用性质以房地产权证明文件为准)。
八、选址相邻权利人(业主/住户和社区内现有医疗机构)无明显反对意见(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公示和专门委员会收集的意 见为准)。选址前,设置申请人应征询相邻权利人的意见。
九、选址符合消防、环保等规定要求。
十、以上未涉及到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的选址,由市卫生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篇:医疗机构选址报告
北京xxxxxxxxxxxxxx综合门诊部 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申请单位名称:北京xxxxxxxxxxxxxx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现住址:北京市通xxxxxxxxxxxxxx64号-1 拟担任北京通xxxxxxxxxxxxxx综合门诊部法人或负责人。
二、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近年来经过重新规划和高速发展,交通和经济迅猛发达,梨园镇周围人口密度大,高档小区多。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也不断增加,亚健康人群队伍不断增多。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同北京市其他地区一样。
三、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近年来通州区发展势头强劲,周边地区新建的居民小区不断增多,新兴的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相对而言,医疗资源出现紧缺现象。目前该址周围1000米没有医疗机构,北京xxxxxx综合门诊部的设立必将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四、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名称:北京xxxxxxx综合门诊部。选址:通州xxxxxxxxxxxxxxxx号
功能、任务:为方圆半径一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及流动人群,提供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科、口腔科等科的基本医疗服务。服务半径:1公里。
五、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
服务方式:门诊、急诊、其他(出诊)。服务时间:24小时为患者服务。
诊疗科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检验科、影像科。
六、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拟设医疗机构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为北京通惠康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聘请内科医师1人、外科医师1人、妇科医师1人、儿科医师1人、中医师1人、口腔医师1人、检验师1人、影像师1人、护士4人、调剂2人。
七、仪器、设备配置(详见附表3)
八、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该址周围1000米没有医疗机构,拟设立的北京通惠尔康综合门诊部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能更方便服务居民。
九、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拟设立的北京xxxxxxx综合门诊部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对污水处理按最新要求按装独立的污水收集、处理、排放设施,医用污水给予沉淀、消毒后排放。医用垃圾处理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签定《回收合同》。
十、通讯、供电、上下水道及消防设施情况:
北京xxxxxxx综合门诊部租用的是商业用房,面向大街独立开门,水、暖、电齐全。上述情况均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执行。配备电话、商业用电、污水处理装置及消防设备(灭火器)。
十一、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
拟设立的北京xxxxxxx综合门诊部为公司投资机构,全部资金来源均为公司。拟投资总额50万元,注册资金50万元,一次性现金和实物投入。
十二、投资预算
固定资金40万,分别为房屋租赁15万元,装修10万元,仪器设备15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用于购买药品、办公用品等。
十三、成本效益分析
申请人为北京xxxxxxx综合门诊部计划投资50万元人民币用于房屋租赁、维修及配备开展综合门诊部所需的诊疗设备、药品等。
根据医疗效益分析预测: 第一年预计收回总投资额的10%; 第二年预计收回总投资额的30%; 第三年预计收回总投资额的55%; 第四年预计收回投资额的80%; 第五年预计收回全部投资额:
申请人:北京xxxxxxx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20xx-3-20
第三篇:医疗机构选址报告
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报告
设置人姓名:联系电话: 设置单位名称:
具体选址:
一、设置医疗机构选址依据。
二、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四、占地和建筑面积
第四篇:《深圳市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办法(试行)》
深圳市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深圳市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辖区范围内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医疗机构执业应当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
医疗机构执业场所依法需要办理规划国土、环境保护、消防等行政许可的,在取得相应许可后方可进行施工和开展执业活动。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专科疾病防治院;
(二)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三)急救中心;
(四)疗养院、护理院;
(五)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
(六)港澳服务提供者举办的门诊部、诊所;
(七)由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业登记的其他医疗机构。
第五条 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
(一)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
(三)中医馆;
(四)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民族医诊所、中医坐堂医诊所、盲人医疗按摩所;
(五)由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业登记的其他医疗机构。
第六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等信息,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已取得成立的批准文件,营利性医疗机构已取得商事主体资格;
(二)按照规定须办理国家或者广东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置许可的,还应当取得相关批准文件;
(三)符合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四)医疗机构名称符合有关规定;
(五)医疗机构负责人不具有《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六)公立医疗机构还应当符合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八条 医疗机构的名称应当与主体资格登记的名称相一致。
医疗机构主体资格登记的地址应当作为其执业登记的地址。
第二章 首次执业登记
第九条 医疗机构申请首次执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成立批准文件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商事主体《营业执照》;
(三)医疗机构负责人的简历、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四)医疗机构执业场所的房地产权证明材料;未取得房地产权证明材料的,提交房屋竣工验收报告或者近3年的房屋建筑安全检测报告;
(五)医疗机构执业场所的使用证明材料;
(六)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
(七)医疗机构拟配备的卫生技术人员名录表;
(八)医疗废物处理协议;
(九)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承诺书;
(十)委托办理的,还应当提供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十一)按照规定须办理国家或者广东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置许可的,还应当提交相关批准文件;
(十二)申请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还应当提交药品零售药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十三)申请盲人医疗按摩所的,还应当提交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证。
第十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主要登记下列事项:
(一)名称、执业地址;
(二)医疗机构负责人;
(三)诊疗科目;
(四)经营性质;
(五)执业许可证的登记号、有效期限、发证日期以及发证机关。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主要登记下列事项:
(一)名称、执业地址、类别、级别;
(二)医疗机构负责人;
(三)经营性质、服务对象;
(四)诊疗科目、床位(含牙椅、血液透析床,下同)数量;
(五)执业许可证的登记号、有效期限、发证日期以及发证机关;
(六)按照规定应当登记的特殊诊疗技术或者服务项目;
(七)校验记录。
第十一条 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15年;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应当及时办理医师、护士的执业注册或者备案。医师、护士经执业注册或者备案后,医疗机构方可开展相应执业活动。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3个月内对医疗机构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变更与补办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变更执业地址、类别、级别、诊疗科目、床位数量、服务对象等,应当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执业登记。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在办理变更主体资格登记后15日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执业登记。申请变更的名称或者负责人不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45日内重新办理变更主体资格登记,并办理变更执业登记。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变更执业登记事项在原执业登记机关管辖权限内的,应当向原执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执业登记;变更执业登记事项超出原执业登记机关管辖权限的,应当按照首次执业登记的要求,向有管辖权限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执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三)申请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登记事项的,还应当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
(四)医疗机构申请变更执业登记承诺书;
(五)委托办理的,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六)本办法规定的与变更执业登记事项相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执业地址,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场所的房地产权证明材料;未取得房地产权证明材料的,提交房屋竣工验收报告或者近3年的房屋建筑安全检测报告;
(二)医疗机构执业场所的使用证明材料;
(三)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
医疗机构仅变更执业地址的门楼牌号而实际执业地址未迁移的,仅需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门楼牌地址变更证明。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类别,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体资格登记部门核准变更名称的证明文件;
(二)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
(三)医疗机构配备的卫生技术人员名录表;
(四)医疗机构设备清单;
(五)按照规定须办理国家或者广东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置许可的,还应当取得相关批准文件;
(六)申请变更为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还应当提交药品零售药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七)申请变更为盲人医疗按摩所的,还应当提交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证。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级别,还应当提交医疗机构级别认定自评报告。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申请增设诊疗科目,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开展诊疗科目的房屋设计平面图;
(二)拟开展诊疗科目配备的卫生技术人员名录表;
(三)拟开展诊疗科目配备的设备清单。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申请增加床位,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增加床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医疗服务需求报告;
(二)拟增加床位的科室平面布局图。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名称,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体资格登记部门核准变更名称的证明文件;
(二)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提交药品零售药店变更后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时,同时变更医疗机构类别的,应当按照变更类别提交申请材料。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负责人,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体资格登记部门核准变更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二)拟变更负责人的简历、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三)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提交药品零售药店变更后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为职工、学生等内部特定人群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等医疗机构申请变更服务对象,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提交成立批准文件,属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提交商事主体《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遗失或者破损的,医疗机构可向原执业登记机关申请补办。
第四章 校验与延续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达到校验周期的应当申请校验。下列医疗机构的校验周期为3年: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
(二)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疗养院、临床检验中心。
下列医疗机构的校验周期为1年:
(一)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
(二)床位未满100张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
(三)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诊所、医务所(室)、卫生所;
(五)前款未规定的其他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被执业登记机关作出“暂缓校验”结论后再次校验合格的,该医疗机构下一次校验的校验周期为1年。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周期届满前3个月内向执业登记机关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三)本校验周期内各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等执业登记事项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本校验周期内接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本校验周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八)委托办理的,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业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暂缓校验”结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校验审查所涉及的有关文件、病案和材料存在隐瞒、弄虚作假情况;
(二)不符合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期间;
(四)规划国土、环境保护、消防、卫生等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期间;
(五)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在暂缓校验期满后5日内向执业登记机关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经执业登记机关再次校验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再次校验不合格的,由执业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诊疗科目。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的,由执业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诊疗科目。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医疗机构应当向执业登记机关申请延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延续《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
(三)委托办理的,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第五章 停业与注销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停业,应当向执业登记机关备案。
除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医疗机构停业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停业后重新执业的,应当向执业登记机关报告。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业登记机关应当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
(三)医疗机构主体资格被注销;
(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吊销;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医疗机构无法继续执业;
(六)医疗机构歇业;
(七)医疗机构非因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停业超过1年;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办理流程和时限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应当在2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医疗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医疗机构需要补正的材料。医疗机构应当在40日内按照要求补正材料,逾期不补正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申请下列事项之一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现场审查:
(一)首次执业登记;
(二)变更执业地址(变更执业地址门楼牌号而实际执业地址未迁移的除外)、类别、级别、床位数量;
(三)校验;
(四)增设医疗美容科、产科等特殊诊疗科目;
(五)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现场审查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校验现场审查时,应当检查医疗机构执业场所是否依法取得规划国土、环境保护、消防等行政许可,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申请首次执业登记、变更执业登记、校验和延续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后3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后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审查和医疗机构整改的时间不计入上述办理时限。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审查时间不得超过10日。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按照国家或者广东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八条 广东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事项,按照广东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日为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试行3年。
第五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指导意见(试行)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指导意见(试行)
为了妥善、正确、及时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统一裁判标准,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患者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应予赔偿或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中的一方认为对方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提起诉讼,虽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医疗行为系指医师(士)、药师(士)、护士(师)、技师(士)为实施医疗、预防、保健等职能实施的行为。
二、原告起诉时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违约责任或是侵权赔偿责任的,案件案由应确定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原告起诉时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侵害了患者除生命健康权之外的如身体权、肖像权、名称权、名誉权、隐私权、亲权等其他民事权利,要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案件案由应确定为原告所主张受侵害的民事权利纠纷,如“身体权纠纷、肖像权纠纷、名称权纠纷、名誉权纠纷、隐私权纠纷、亲权纠纷”。
原告起诉时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没有侵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但是违背了双方之间的医疗合同义务,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违约责任的,或者是医疗机构起诉认为患者一方违反双方之间医疗合同义务,要求患者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件案由应确定为“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三、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诉讼中,虽然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要患者本人没有死亡的,仍应以患者本人为案件当事人。
四、医疗机构由个人开办且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由开办人作为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数人合伙开办的,由合伙开办人共同参加诉讼;实际经营者与开办人不一致的,由开办人和实际经营者共同参加诉讼。
具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开办到的分支机构可以作为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但具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应当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
五、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应当就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鉴定。但当事人双方对于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没有争议的除外。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当事人申请进行医疗过错或医疗过失等其他司法鉴定的,不予支持。
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依当事人申请进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
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委托医学会组织进行。
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费用,首次鉴定时由医疗机构预交;再次进行时,由申请再次鉴定的一方预交;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九、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鉴定不能进行,由该方当事人承担鉴定不能的不利后果;由于双方当事人各自的原因,致使鉴定不能进行,由双方当事人在各自的过错范围内,承担鉴定不能的不利后果。
十、当事人不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申请再次鉴定的,应当在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十五日内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接受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鉴定结论应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告之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的期限。
十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民事诉讼证据之一,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予以采信。
人民法院经审核后,对于本级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不予采信的,应当委托上一级直至中华医学会再次组织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十二、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或是不再进行,而应由医疗机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时,需要对患者的伤残等级情况进行鉴定的,可以委托医学会之外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
十三、审理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时,需要对医疗机构一方履约行为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进行鉴定的,可以委托医学会之外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
十四、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通知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专家鉴定组成员出庭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人民法在必要时可以另行通知专家辅助人到庭就专业性问题进行说明。
十五、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且该鉴定结论被人民法院采信的,医疗机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应由医疗机构一方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时,医疗机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纠纷中,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且该鉴定结论被人民法院采信的,医疗机构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六、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纠纷中,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确定。
十七、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医疗机构的赔偿范围及标准,对于相关统计数据无法查明或不明确时,可作如下处理:
1、“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为“医疗事故发生时深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为“医疗事故发生时深圳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3、“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为“深圳市医疗事故发生时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
十八、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完全责任的或由于医疗机构一方的原因使其责任程度无法确定时,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主要责任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不低于60%不高于90%的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次要责任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不低于10%不高于40%的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为轻微责任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不高于10%的赔偿责任。
十九、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确定“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时,应当考虑患者一方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的情况。
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医疗事故四级参照伤残等级十级处理。
二十、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所构成本指导意见第二条第二款所列其他侵权的,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确定。
二十一、非法行医行为损害患者生命健康权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承担赔偿责任。二
十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非法行医:
1、医疗机构不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超出许可的科目范围行医。
2、医师(生)不具有《医师资格证书》或是《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或是超出法定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
3、没有特定专业执业资格证书,从事特定专业医疗活动的。
4、其他非法行医的情形。
二十三、医疗机构一方与患者一方就医疗纠纷达成的协议系民事合同。
二十四、医疗机构存在欺诈医疗行为,患者一方要求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双倍赔偿的,应予支持。
二十五、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诉讼中,医疗行为被确认为符合法律及相关规章规定及医疗常规的,虽然未能达到患者预期医疗效果,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但是双方当事人对于医疗效果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二十六、本意见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本意见施行前已审结的案件,不适用本意见;本意见施行后尚未审结的一、二审案件,适用本意见。凡我院过去的规定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不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