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

时间:2019-05-14 13:4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

第一篇: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

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

2013年11月28日 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习近平26日所念的对联,出自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的楹联。图取自《大公报》资料图片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日前,总书记引用对联阐释为官之道引发关注,香港《大公报》28日刊载文章指出,追究对联的来源,可以看到中国自古为官之道的精髓。习近平引古喻今,意在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亲民为民,以民为本,问政于民。

文章摘编如下:

习近平26日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习近平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习近平提到的这副对联出自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恐怕是当今中国政坛受到高层关注最多的一副对联。2004年秋,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考察内乡时,也曾在内乡县衙看过此联。

1999年5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南阳火车站短暂停留时,听取汇报得知此联,很感兴趣,当即指示中办随行人员查找此联“出自何人之手”。

1995年6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内乡县衙三堂看到这副对联时,高度评价了其中阐述的官民辩证关系。另外还有多位中央领导人亦曾实地参观过此联。

据考证,这副对联乃清代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

内乡县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该县衙最大的特色当推遍及各院各房的匾额楹联,对为官之道、从政之道有着精辟独到的阐释,号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总书记此番引用对联,也意在以古喻今,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亲民为民,以民为本,问政于民。除了他所引用的三堂对联外,内乡县衙大堂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以及二堂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均在告诫为官者当遵纪守法、恪守政德、勤政爱民、赏罚分明,这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如,县丞衙大门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主簿衙大门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刑名钱粮夫子院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亦均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如果说上述对联所指所言都比较笼统概括的话,内乡县衙吏、礼、兵、刑、户、工六房的对联可堪称是针对不同部门官员的为官指南。如主管司法的刑房对联是 “按律量刑昭天理;依法治罪摒私情”,核心思想就是尊重法制,依法办事,不徇私情。

吏房主管人事,相当于先进的组织部,其门口对联是“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可以说涵盖了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这个环节。

负责财政赋税的户房对联是“编户方田勤并慎;征赋敛财公亦平”,同时是在提醒官员常思律己之心,常怀为政之德。

这些悬挂于政府大门两旁的对联,对于日日出入的官员是一种时时刻刻的警示,同时也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和百姓评价的载体。谆谆箴言,堪为当今为政者鉴。

第二篇:习近平谈为官之道 哪些人的事例曾被提到

习近平谈为官之道 哪些人的事例曾被提到?

【学习路上按】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在多次公开讲话、座谈会以及与干部谈心中,总书记多次提及为官之道。什么样的领导干部才是好干部,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提倡?为此,学习路上梳理了总书记提到的为官事例中的5位主人公,以飨读者。

当代优秀典型3位:什么样的干部才是群众心中的好官?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8日上午,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说到动情处,他还吟诵了自己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于1990年7月15日填写、并在7月16日《福州晚报》上刊登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指出,兰考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了中央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主线,分层分类抓好学习,广开言路汇集民意,原汁原味反馈意见,规定动作做得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注重教育实践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4年5月,习近平到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强调,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习近平指出,我对县一级职能、运转和县委书记的角色有亲身感悟,听了大家的发言很有感触,脑海里不断浮现我当县委书记时的画面,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焦裕禄同志为县委书记树立了榜样,大家要自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2015年1月,习近平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

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

——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摘自《之江新语》“潜绩”与“显绩”(2005年1月17日)

人物介绍:谷文昌191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随军渡海解放东山岛,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64年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文革”期间下放宁化县农村劳动,1972年后曾任龙溪行署林业局局长、农办主任、副专员。谷文昌在海岛东山县工作了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东山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的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郑九万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在了村民的回报上,是老百姓心中那杆秤称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分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我们树立郑九万这个先进典型的意义所在。

——摘自《之江新语》“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2006年7月20日)

人物介绍:郑九万,男,汉族,系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1951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98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2月-1994年3月,2002年4月至今先后两次连任村党支部书记。2003、2004均被评为山坑乡优秀共产党员。因连续几个晚上开会商讨高山红柿基地、村康庄工程建设,操劳过度,2005年10月5日凌晨,突发脑血管破裂形成动脉瘤而生命垂危,经碧莲中心卫生院、永嘉县人民医院简短诊治后,即被送往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通过两次手术,在多方努力及医务人员精心救治下,于2005年12月7日康复回家。(资料来源新华网)

历史人物2位:领导干部应鼓励讲真话 为人谦虚 锐意进取

初唐名臣裴矩

——领导干部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2012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人物介绍:初唐名臣裴矩以敢于直谏而为人称道。唐太宗称帝后,憎恶官吏贪污受贿,于是就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测试这些官员是否廉洁。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了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下令将其处死。对此,民部尚书裴矩进谏道:“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以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唐太宗听了不仅没有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反而高兴地对诸大臣们说:“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由此,人皆称裴矩为诤臣。

然而,裴矩在隋朝做丞相时,却被人们视为佞臣。裴矩以对西域外交上的成功而深得隋炀帝宠信,隋炀帝高兴的时候,“每日引矩至御坐”。隋炀帝专横跋扈,荒淫无度,裴矩不仅不进谏,而且在炀帝到达东都时,“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绮、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对此,炀帝十分欢欣,对身边人说:“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不仅如此,裴矩还迎合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心理,冒着巨大风险讨伐高丽,结果大败。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人物介绍: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上卿。史书记载正考父恭俭从政的故事。正考父贵为帝室之胄,且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却是个谦谦君子,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平和有加,俭朴至极。正考父的美名和故事,《史记·孔子世家》《左传》等典籍均有记载。《孔子世家》载:“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俭也如此。”

下载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借对联引古喻今 警示告诫为官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