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单 位:松树岩小学
作 者:史振刚
联系方式:*** 电 话:03544272298 电子邮箱:szg19851001@163.com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
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
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吴斌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吴斌同学,你的耐力很好,欢迎你加入田径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吴斌同学,史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吴斌,史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史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去打工了,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经过这次的交谈,吴斌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史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吴斌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发展个性,创新教育
李家庄九年制学校 陈新敏
在通过体育健康课的准备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受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体育教学成人化的倾向,学习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主体作用尚不能真正发挥。体育老师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使学生学得太苦。从而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无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还是在“增强体质为中心”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体育传统教学的模式。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忽略了给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教案程序顺次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个人表现是由教师设定的,甚至任何队列调动均要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范围内展开,并且美其名曰“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表现是否出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针对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教师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造“动起来”的情景,在课程设臵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课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了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我们根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把教学中一般应遵循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技能活动规律,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按“动起来——乐起来——想起来——自我展现起来”来设计课的进程。
3、教师即兴示范调动学生动起来。以各种简便易行的队形变换,多种多样。积极性激发学习信心。趣味练习,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之练习情绪高涨。
4、活跃身心。以有节奏的,带有声响的个人的,双人的集体协调一致的各种操练习,既保持活跃情绪,又有适当调整负荷,准备进入主要阶段。
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渴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中,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唤起他们的竞争意识。
小学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正在发展。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发生“泛化”现象,表现为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集中;模仿力较强,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学习和掌握动作性,但动作技术的准确性较差,容易发生错误和多余动作。针对他们的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选择合理的方法。
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完成动作的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不能采用机械、呆板、枯燥单一的模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不易太严,规定不易过死,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体育,只能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学生的个性,极大的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往往只注意课的常规、规范、纪律严明,以至规定太多,要求太严太死,甚至出现罚、训的教学现象。如此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现在有的教师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的具体细微,使小学体育教学带有“技术化”、“成人化”的痕迹,不考虑小学生动作准确性差、协调性差等客观因素,强迫学生完成“力不能及”的动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参加体育活动,常常会出现一些差错或者少数学生有“出格”的表现。这些都在情理之中。这些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个别学生还有“出格”表现时,教师应及时、善意的提醒,让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整,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在8—12岁期间,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社会合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都在增强,但仍然很不成熟,往往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相信自己,甚至出现与群体对立的情绪。教师的适当引导,实际上是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合作能力。
充分发展少年儿童的个性,是创新教育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不能仅仅注意小学体育教学的生物功能,更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使少年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
3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体育技能。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习技能和参与游戏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示范与点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会简单的动作技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快速奔跑能力。
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1.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的教学方法,既考虑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采取示范讲解,学生分小组练习,小组自评,小组之间互评等形式进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及时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效果明显。2.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把发展学生个性与展示自我相结合,把学习运动技能与游戏比赛相结合,保证了合理的锻炼时间,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的课堂新模式,力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不足之处:1、在教学时,我急于讲解知识的动作要领,而忽略了创设教学情景效果,对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的时间较少,应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学、互学,提出问题、并及时分析问题。2、没能较好地调动和激励起学生参与“学”及“练”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调动不到位,个别学生锻炼意识、注意力不集中。
总之,“30米快速跑”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根据小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留心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尽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学习,大胆创新,把繁杂、枯燥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从学生的一切出发,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节奏。一堂完整的体育课是有几个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机结合起来的,无论就某项练习的本身,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是有一定的节奏性的。每堂课的.节奏包括运动负荷和课的密度两方面,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说运动负荷、课的密度与课的节奏是成正比的,即前者越大,节奏也越紧张,反之亦然。总的来说,课的节奏应该紧张些,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可的节奏松散,学生的纪律涣散,就打不到强身体的目的。教师要正确掌握课的节奏,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出发,因人而异。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的踏跳点和步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踏跳点在横杆影子六十厘米左右为起点,角度大约在与横杆三十度至四十度之间。在丈量步点时一般在平常步幅乘以“2”再减两步,这样在跳跃时才节奏分明。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过杆技术,可以把横杆固定在一个适当的高度,要求学生在这一高度上反复练习过杆技术。在铅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正确的角度,可设置一定的横杆,要求学生推出的铅球必须在横杆上面通过。实践证明,正确的把握运动节奏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十分有益的。
少年儿童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兴奋性强,乐于接受练习,他们不喜欢机械式的重复,而喜欢变化多样、手段新颖的练习方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1 游戏:跳绳接力
2 原地投掷垒球(投掷纸飞机)
在这次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所采用的引导、鼓励、表扬、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从整体看课前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材的选用、设计,都很成功。
一、在游戏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达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在游戏中安排了复习课:“前滚翻”和同学们特别喜爱的跳绳运动。用竞技的形式,将这两项结合起来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牵引着五十几位同学的心,这样让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都吸引过来。
将复习课安排在游戏中
1是起到巩固的效果;
2是辅导个体差异的学生;
3是无形中形成了积极的练习作用。
二、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
在游戏、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让学生也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在游戏和放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练习密度加大,这样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注重学生三基的培养。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而且更要让他知道为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是直接关系到动作质量的好坏,小学体育教师的技术、技能,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至关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也不容复视。
四、学生对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加强:
1 教师的语言应接近学生的年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扎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
3 加强组织纪律,加强课堂的组织。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4
分腿腾越 (山羊)设计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在40分钟短暂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分腿腾越 (山羊)的动作方法,主动学会分腿腾越 (山羊)的技巧。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5、社会适应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和关爱,特别是能关爱能力弱的同伴。通过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要有全面性。不要固定做几节操。要多做几节徒手操。
2、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设置一些与本课重点教学内容相关的准备活动,或者用本课主要教学器材做准备活动,都是常用的方法。对重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
案例探讨:为分腿腾越 (山羊)设计两项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
1、场地、器材。
合理:布置合理、器材的摆放利于活动的开展。
经济: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尽可能的'把场地用好用足用活。
节约:在小场地里上出精彩的课也是一种水平。外出比赛往往是在体育馆里上课,也就是一个篮球场的大小。尽量节约场地、器材。
创新:一物多用、传统体育器材、民间乡土器材、利用好自然资源
2、组织。
分不分组、怎么分组、怎么轮换、队伍怎么调动、出现突发事件怎么处理
3、内容的实施。
①宜精不宜多:设置练习的内容不要多,要精选。
②宜实不宜虚:注重练习完成的质量,不要只注重探究、合作。
③宜专不宜散:安排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注意集中在和本课相关的练习内容上。
4、重点
重点要突出: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
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
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
所以一节常态体育课,教学重点内容的设置不要多,一堂课教好一、两项技术就足够了。
5、难点
难点要关注:
教师难点教学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整体掌握教学内容的水平。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设置要重视,不能因为时间短就应付一下。本次展示课就缺乏亮点,形式、内容还是比较单一,设置也不尽合理,放松练习的针对性不强,放松效果也不好。让学生掌握放松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
案例探讨:放松练习做快节奏的模仿游泳划臂模动作,能不能起到放松作用?
教师只是用语言告诉学生 “不要紧张、放松”,这样的放松效果是不好的,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引导、带领学生去积极做练习,让学生达到真正身心松弛下来的目的。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5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不知不觉已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有十余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掂量出我们的分量,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6
感觉“转变角色”“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浅谈几点感想。
一、明确目标,让教学实践不盲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二、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今后一定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四、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五、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六、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们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老师应该就从这一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探究与改革。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3、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7
上课介绍了简易保龄球的练习方法,大家都觉得很兴奋,因为平时同学们很少接触到这种时尚的运动项目。老师在一条长10米左右的田径跑道上堆放着一些废旧的矿泉水瓶和几只不同重量的球。在完成了保龄球场地布置介绍后,请两位学生先做一次尝试。第一位同学是班级中有名的大力士,只见他抓起一个重的球,用习惯的掷法扔了过去,实心球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直接落在了用矿泉水瓶布置成的“保龄球瓶”区内,好一个中心开花,把矿泉水瓶几乎全部都打翻了,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第二位同学很沉着地拿了一个球,向前走了三步,只见他左腿前跨,右腿左伸,右臂向后高高扬起,迅速地由后向下、向前,沿地面将球滚出,球急速地冲向“保龄球瓶”,瞬间倒下了一大片,引得同学个个喊好。接着,老师并没有责怪前者,也没有表扬后者,只是拿出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学习目标:发展肌肉耐力和灵敏性;学习内容:简易保龄球运动”。老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刚才两位同学的击球方法,研究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学习目标。
同学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人认为既然是简易保龄球运动,器材又是那么不规范,那么,掷球的方法就可以自选,只要打倒球瓶就是好球,有人认为,既然是打保龄球,就要讲究规则,不能乱掷过去,这样太危险,也有人认为用滚动的打法是正确的,但不必过于追求动作姿势的美观……老师听了大家的'各种观点后,启发大家仔细进行一次计算,一次保龄球比赛,一般要掷出多少只球。经过计算,得到了结果是一个保龄球选手,在比赛中大约要掷60-80次球,现在,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上的小黑板,明确了打保龄球要采用这样的姿势和掷法,一是为了省力,二是为了动作的稳定性。也明确了学习打保龄球可以提高自己肌肉的耐力和动作的灵敏性。现在,大家更清楚了第一位尝试练习的同学光靠蛮力既不能持久,又不能准确,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不符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知不觉,半节课已经过去了,同学们赶快投入到兴致勃勃的练习中去了……
这里并没有提供大家一张设计探究式学习的教案,只是一件事情的表述。从传统的体育课来看,这节课的浪费时间太多了,学生的实际活动有效时间很少,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不足为取。而现在恐怕也会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这样的做法,不是违背了课程标准的初衷了吗?其实不然,首先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第一次的“浪费时间”,是为了第二次的更节省时间,同时,更重要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延伸性,它并不拘泥于40分钟之内,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建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可以迁移到校外和课外的。学生学会了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迁移到课外与校外,进而去应用。所以不仅不会有时间上的损失,只会带来更多的活动时间。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8
本课整个环节设计的很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上很适合二年级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叫台也很好,教学氛围很轻松,学生是快乐的,但因为没有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致使本节可多少还是有写缺憾。
活动时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换下一个模仿的动作。如果加上用口哨提示一下学生注意听教师的口令,及时更换动作,可能效果会更好。徒手操时教师不应该站在大的正方形当中,让学生分四队站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正反面和镜面示范的认识还很模糊,所以当教师在某一方向队列面前做示范动作时,另外三个方向的学生就不知道怎样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周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及时的提醒学生观察和模仿,组织欠缺。改进的地方应该是让学生集中在教师的周围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观察示范动作,然后再让学生返回原地进行练习,再指导评价,效果更好。游戏时向学生讲解的规则不够明确,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指导评价没有到位。所以这节课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9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操场上上体育实践课与室内理论课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必须遵守体育实践课常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严格的`课堂常规要求约束,方能事倍功半,方能实现和达成课的目标。
就我现在的四年级的四个班的常规来说,常规总是做不到每节课都是一样的,总需要老师来提醒。过了一段时间后常规就有点下滑,就是做得最好的班也是一样的。而且某些班的常规工作总是让我头疼,怎么说都无济于事,这节课反复强调后有些好转,可下节课却是老样子,的确让人有些苦恼。
我也明白,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还是要狠抓体育课的常规训练。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0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过去的这一个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体育课上面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表现,我们都曾经是小学生,现在学生的思想跟当时的我们相差很大,在做老师的这段时间里面我一直在观察、留意学生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我的了解和查阅有关资料,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这种特性在中低年级表现比较明显,高年级的学生会表现出另外一种特性,尤其是女生,女生对一些比较难的、对抗性比较激烈的、较累的体育项目表现出畏缩的情趣。体育课上面他们只对感兴趣的项目做出相应的举动,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老师体育一定的'要求,对他们多鼓励。但是多数男孩子对体育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一些球类项目和对抗性强的项目,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两者的交叉点。
低年级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是让他们下去上课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要解决的就是有意注意这点,当然根据他们的心里和生理特性主要安排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容易做,好玩的项目,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真的很重要,现在上课几乎都在外面,比较空旷,学生很容易被外面的事物吸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知识是一样的,如何让他进入学生的脑海里面,所以在教学中因才施教是教学的本质。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1
前段时间,我在四乙班上了一堂《障碍跑》,感觉很成功。教学中我以游戏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器材本身的安全因素,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力争在“障碍跑”教学过程中展现一堂锻炼大家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的体育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颖的游戏导入为主。
游戏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快速跑和障碍跑变得生动而有趣味。在障碍跑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在课的开始部分以“摸鼻子”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并及时改变教学中游戏的规则,使得游戏变得更加紧张、激烈、有趣,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得到增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玩中学,学中玩。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玩出更多的.、更有锻炼价值的方法,在练习中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中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集中表演,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德育渗透,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器材本身的安全因素,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在游戏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清楚的认识到:竞争是重点,合作是关键,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勇敢顽强,才能与强者做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2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改变我们原来那种“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的唯高分论英雄模式。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引导者,通过教学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并且养成自己进行学习、自主参加锻炼的目的,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准吧。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一点点体会:
小学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体育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和养成强健的体魄,最终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良好的体格是学生日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体育课程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并积极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一、首先要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是教学纲领,要灵活应用,简单说要根据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不能是和原来那样教材怎么要求就怎么教,完全的生搬硬套,应把教材与我们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灵活、机动地运用教材,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进行无限的延伸,教材才能用活,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教材的初衷。
二、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灵活运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很快速的融入课堂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游戏代替课前热身环节,通过多媒体播放等环节来开始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育学习,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和体育技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体育,感到学习体育的快乐,体会体育课程与现时生活的联系,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前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后来的“教师问,学生答”,直到现在课改中的“教师引,学生学”,我们渐渐的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了。新课改要求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育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去体验,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健康和快乐,通过课堂教学帮助他们构建了开展体育学习的平台,使他们真正的学到本领,即便是日后离开了老师,学生还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能够激发学生自我进行教育,自我进行再学习,自愿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当然了,老师在学生的自我学习中出现的创新火花,要及时进行跟踪表扬,小孩子啊,常常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及时的表扬会激发他们下次可能会蹦出更大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只要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进行学习、进行锻炼的`习惯,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总之在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进步和提高,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无论体育课程怎样瞬息万变,我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体育教学方法。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我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的体育课堂教学,引领我走进体育课改的新天地。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3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4
体育教学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快乐体育”为目的,将体育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接力跑中下压式交接棒的这一单元练习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下压式接力跑的基本技术,发展跑的速度和协调性,同时使学生身心素质方面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技术动作练习与自创辅助性游戏两者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课的设计上分为引入情景、激发兴趣、技能学练、拓展运用和调节评价。引入情景部分我主要是强化课堂常规和提出课的内容;激发兴趣部分是带领学生做徒手操、高抬腿和游戏;技能学练部分主要学习下压式传接棒的基本技术,从原地徒手传接棒到行进间传接棒练习,然后分组讨论练习和集体操练;拓展运用部分是小组比赛。从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积极参与度高,全部都掌握所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每位学生的共同发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强度、练习密度,同时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与优良思想品质的培养。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观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学后反思中充分体会交接棒的基本动作要领。学生观察很仔细,学习也很认真,游戏中基本没有看到学生传接棒时发生困难,而且交接速度也很快,由此也让我想到教学时必须根据内容来思考教学的方法,合理地选择教法和学法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2.采用多种分组形式来提供集体学生间的合作时间与空间,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相互帮助、相互改进,进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意识。
3、教学中对学生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应采正误对比方法来教学,请几位学生出来演练动作,教师讲评、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明白正确与错误的动作之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4、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技术练习验证,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5
在通过体育健康课的准备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受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体育教学成人化的倾向,学习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主体作用尚不能真正发挥。体育老师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使学生学得太苦。从而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无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还是在“增强体质为中心”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体育传统教学的模式。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忽略了给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教案程序顺次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个人表现是由教师设定的,甚至任何队列调动均要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范围内展开,并且美其名曰“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表现是否出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针对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教师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造“动起来”的情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课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了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我们根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把教学中一般应遵循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技能活动规律,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按“动起来——乐起来——想起来——自我展现起来”来设计课的进程。
3、教师即兴示范调动学生动起来。 以各种简便易行的队形变换,多种多样。积极性激发学习信心的趣味练习,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之练习情绪高涨。
4、活跃身心。以有节奏的,带有声响的个人的,双人的集体协调一致的各种操练习,既保持活跃情绪,又有适当调整负荷,准备进入主要阶段。
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渴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中,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唤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完成动作的'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不能采用机械、呆板、枯燥单一的模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不易太严,规定不易过死,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体育,只能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学生的个性,极大的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往往只注意课的常规、规范、纪律严明,以至规定太多,要求太严太死,甚至出现罚、训的教学现象。如此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现在有的教师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的具体细微,使小学体育教学带有“技术化”、“成人化”的痕迹,不考虑小学生动作准确性差、协调性差等客观因素,强迫学生完成“力不能及”的动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参加体育活动,常常会出现一些差错或者少数学生有“出格”的表现。这些都在情理之中。这些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个别学生还有“出格”表现时,教师应及时、善意的提醒,让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整,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教师的适当引导,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合作能力,使少年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发展学生跳跃能力》教学反思
王玉
体育与健康
三年级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主要是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本次课利用动画片《动物世界》引入课堂,逐近由易到难,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向前跳跃的方法,最后利用竞赛性游戏结束本次课,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
课前,我根据人教版水平二《体育与健康》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经过几个老师一起讨论、对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最终选择水平二《跳跃能力》的教学内容。
上完课后,回顾教学过程、再结合各位教师的点评进行了反思,感觉自己在整堂课的准备存在有太多的不足,尤其凸显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最欠缺。
本次教学内容设计上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学习流程。由易到难、利用拍手操热身、模仿动物向前跳和竞争性游戏连续跨跳一定标志物,让学生感受到在动物园模仿动物跳的乐趣,感受在比赛中的快乐。但是,在课中还存在太多的不足,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课中语言表达不够清楚,示范不到位,声音较小,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息息相关,课前对整堂的设计,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课前设计很重要;熟悉学生,要了解到学生身上的特点,每堂的设计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次,就是课前的一个语言预设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在课中清晰表达,让学生清楚听到,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让整堂课更有活气;最后,教师课中应变能力,在课中如何处理突发事情是关键。一堂离不开课前的准备和课中应变能力。不管在那些方面我都需要提高,需要加强学习。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奔跑跳跃游戏》
本节课通过学生进行游戏创编和活动的情况,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种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前的组织有效,学生的情绪高涨
上课前由体育委员提前将队伍带到上课地点,有序地进行队伍的集合,整理队伍后体育课的队形进行课前一分钟的常规练习。做得好方面:学生能按照体育委员的指令进行集队,动作比较迅速、规范。存在问题:个别同学的注意不是很集中,动作比较慢,以后需要加强。
二、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
课堂教学是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使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本课堂开始部分就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所学所知大胆地表现自我,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改变了以往的老师先做,然后学生才跟着做的教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运用各种器材进行游戏的创编与活动,学生的运动情绪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说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对问题以好朋友和引导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游戏“找朋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过度到如果进行游戏的创编与活动的过程,分组教学让小组长成为学生的“小老师”真正地为老师减轻了负担,能够有效地组织本小组的同学进行活动,从中可以发现在部分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很有序地进行游戏的创编与活动,运动的气氛很活跃;但有个别小组长由于组织不是很合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也就减少了,运动情绪也不那么高涨。这需要老师与小组长更多的沟通,使小组的活动发能更好地开展,充分体现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的环节通过分组的游戏比赛活动使学生感受成败的情绪变化,使学生认识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性。课的结束部分,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使陶醉的“水中世界”里轻松的游动,达到很好放松效果。整一节课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都很积极,真正实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体育教学反思《跳大绳﹑跳小绳》
体育课不单纯是一节课,是通过体育活动这种形式,使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都得到锻炼,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李老师这节课能够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按照新课程标准强调“健康第一”的这一理念,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跳绳既经济又实惠。跳绳是一项有创意的体育运动,任何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从事这一活动,不受季节影响;单独团体两相宜、耗资少,不受场地限制、富于技术性,创造性、艺术性。能培养身体协调能力,是培养其他运动的基础。
体育教学反思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