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

时间:2019-05-14 13:1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

第一篇: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课程论文

题 目 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

姓 名 李娅倩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2010级4班 学 号 201013110419

目录

引言„„„„„„„„„„„„„„„„„„„„„„„„„„„„„„„3

选题意义与缘由„„„„„„„„„„„„„„„„„„„„„„„„„„3

第1章 宋庆龄简介

1.1宋庆龄的早年涯„„„„„„„„„„„„„„„„„„„„4 1.2宋庆龄的家庭„„„„„„„„„„„„„„„„„„„„„4

第二章 宋庆龄的生平

2.1 宋庆龄婚前„„„„„„„„„„„„„„„„„„„„„„5 2.2 宋庆龄婚后„„„„„„„„„„„„„„„„„„„„„„6

第三章 宋庆龄的政治之路

3.1敏锐的政治家视„„„„„„„„„„„„„„„„„„„„7 3.2灵活的策略,成熟的领袖„„„„„„„„„„„„„„„„8 3.3顾全大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

第四章宋庆龄精神给人们的启示

4.1“**”的精神„„„„„„„„„„„„„„„„„„„„8 结语………………………………………………………………………………„10 参考文献…………………………………………………………………………„10 致 谢……………………………………………………………………………„1

2引言

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成为“国之瑰宝”。她万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人民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宋庆龄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本文拟从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角度对其一生进行解读,目的在于加深了解,引发对自身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宋庆龄 人格 方略 启示

选题意义与缘由

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国家名誉主席,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从护法运动、第一次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里,始终坚定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长期的国际和国务活动中,为保卫世界和平、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好往来,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促进祖国统一,进行不懈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发扬宋庆龄的伟大精神而成立的宋庆龄基金会,其宗旨为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发展少儿事业,关注民族未来。全国和各地的宋庆龄基金会努力开展工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弘扬宋庆龄精神,进行爱心教育,化解各种矛盾,扶贫帮教,关注热点问题,必将推进社会和谐。满怀情感宣传宋庆龄的功绩,大张旗鼓弘扬宋庆龄精神,广泛深入宣传宋庆龄基金会的宗旨业务,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促进少年儿童的文教、科技和福利事业发展,是我们对宋庆龄同志的最好纪念。这也是本选题的意义所在。

第一章宋庆龄简介 1.1宋庆龄的早年生涯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母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1908年留学美国,1913年毕业于威斯里女子学院。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同年5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宋庆龄逝世后被誉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在评价一个人时,同时提到四个“主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2宋庆龄家庭的影响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早年留学美国,是一名爱国传教士,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者之一。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系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贤淑而有教养。对于儿女们来说,父亲宋嘉树是慈父,母亲倪桂贞是严母,但是他们教育儿女的观点确是一致的——他们反对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对他们影响很深,使他们认为孩子们长大以后必须为社会服务,母亲还教育宋庆龄“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在子女教育上,宋嘉树以“不计毁誉,敢于占先”为箴言,让他的六个子女,不分男女,都完成了美国的高等教育,这样的家庭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宋庆龄的其他五个兄弟姐妹,无一不在蒋介石政权中身居高位,他们操纵内政、外交、金融、经济„„成为蒋家政权中的“宋氏王朝”。宋庆龄追忆自己在美国受教育的情况时说:“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到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陶,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的力量之一,它的文化成为我所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这对我的祖国,十分需要民主精神的祖国,是非常珍贵的。” 父亲宋嘉树是宋庆龄思想启蒙的第一任老师。宋庆龄在少年时代就知道父亲在秘密进行着一些危险而正义的工作,她也知道父亲有一位被清政府通缉的好友孙中山,尽管但是她并不理解这些事情的全部意义,但她理解和信任自己的父亲。还是小女孩的宋庆龄,有一次在家中听孙中山对父亲说:“中国非革命不可,我们要推倒现在的这个君主政体,要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我要为这个目的而死。”她在旁边不觉轻轻应了一声;“我也要和你一样。”父辈的言论行动,多少影响了宋庆龄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孙中山,由于他始终是宋家谈论的英雄,这就使他的为人和精神品性在宋庆龄心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第二章宋庆龄的生平

2.1 宋庆龄婚前

娇柔的外表。宋庆龄早期的照片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娴雅有时显得柔弱美丽的女性。在佐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时,在同学们看来,她既“美丽”,又有点“忧郁”和“伤感”,真是她那副忧伤和沉思的神情,使她显得楚楚动人。她不喜欢抛头露面,生性腼腆和羞涩。结婚以后的宋庆龄不得不学着过公众生活,她给美国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你知道,我是多么害怕抛头露面!但是自从结婚以后,我不得不参与许多事务„„我每天要会见很多人,实际上是环境迫使我破沉默而与人交谈。”

一颗对待亲情柔软的心。宋庆龄很爱自己的父母,为了婚事而不得不违抗他们的意愿,这在她内心留下了永远的内疚和不安。宋庆龄病逝后,有人说,一生爱恋和忠诚于孙中山的孙夫人,会不会如同何香凝和廖仲恺夫妇一样合葬,于中山陵与孙中山和墓呢?出乎猜测者的预料,按照宋庆龄的遗嘱她将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宋庆龄怀着某种歉疚依恋她的双亲,尤其是她的母亲。在年过80岁后,宋庆龄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回忆自己22岁在上海不辞而别,投奔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并举行婚礼时说:“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别信以后,就乘下一班轮船赶到日本,想劝我离开丈夫,跟他们回去。我母亲哭着,正患肝病的父亲劝着„„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可见使父母伤了心的事在她的内心留下了多深的伤痕。

与李燕娥情同姐妹、生死相伴。李燕娥是宋庆龄的保姆,整整陪伴了宋庆龄五十三年。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爽快。在重庆、上海,国民党特务曾多次想用重金收买她,但李燕娥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被宋庆龄称赞是“不拿枪的警卫员”。宋庆龄把李燕娥看作家中的一员,虽然她比宋庆龄小十多岁,但宋庆龄一直称她为“李姐”。李燕娥的墓也在上海宋氏墓园,墓碑也和宋庆龄的一样,一直陪伴着宋庆龄的父母。一位国家元首级人物,和自己的保姆,以同样规格埋葬在同一墓地,这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罕见的。

宋庆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精神的美”,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像一块磁铁,把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紧紧地吸引在她的身边。斯诺曾说过:“通过她,我体验到了中国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史沫特莱担任了宋庆龄的英文秘书;路易·艾黎负责她关怀组织起来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马海德的上海诊所经常按宋庆龄的安排,成为上海地下党联络开会的地点;斯诺和爱泼斯坦则成为宋庆龄支持的《中国呼声》杂志的得力记者和撰稿人„„

2.2宋庆龄婚后

——完美的妻子

冲破世俗藩篱,与孙中山结为伴侣。孙中山是宋嘉树的好友,孙中山在遇到宋庆龄以前已经是有妇之夫,两人年纪相差27岁之多。孙宋的爱情受到了外界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宋庆龄遭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反对,他们甚至把不听话的女儿锁在了家中。宋庆龄最后在保姆的帮助下,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追随孙中山而去。孙中山是宋庆龄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孙中山协同并指导宋庆龄积极参与讨袁、护法为主要内容的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使得她得以在不断的失败、挫折与探求的实践中受到严酷的考验和磨砺,在政治上迅速成熟起来;孙中山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对革命的“不息的热忱”,成为宋庆龄毕生的楷模,激励着她在革命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孙中山逝世多年以后,宋庆龄曾对挚友斯诺这样表达过她的心路历程:“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了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从我认识孙中山博士的第一天起,到他去世为止,我一直忠诚于他,我现在依然忠诚于他。”[vi]孙中山曾特意赠与宋庆龄一条对联: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这条对联无疑是孙宋十年婚姻的凝练概括和最好褒奖。

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宋庆龄一生有两个重要抉择:第一次是在孙中山处于极度艰难的时候选择了孙中山和他代表的事业,第二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上海“清共”,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随后在南京另立中央,出现了两个政府,“宁汉分流”。随后,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国民党右派、“左派”都迅速右转。宋庆龄在汪精卫“分共”前夕,毅然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史称“七一四声明”),宣布与国民党决裂。从此,她就毅然与非常弱小的共产党站在一起。当时,宋庆龄完全可以留在国民党内,继续担任党的领袖和国民政府的高官。事实上,蒋介石和汪精卫也分别给她写来亲笔信作出解释。蒋介石专门派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轮番到武汉劝说宋庆龄与他合作。宋庆龄最敬重的母亲也写信劝她与蒋合作。宣布和国民党断绝关系,这在当时对于宋庆龄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首先,中国国民党是孙中山创建的党,也是她本人参与创建的党;其次,当时几乎所有的国民党或左或右都转向了反共的一方,共产党除去被杀的也都转入了地下。当时她只有自己一个人,在中国已经没有立锥之地;第三,她家里从母亲到兄弟姐妹统统反对她的立场。

在此,用罗曼·罗兰对宋庆龄的评价来概括宋庆龄的人格魅力再贴切不过了,“她从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在内心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

第三章宋庆龄的政治之路

3.1敏锐的政治家视角

“五卅惨案”发生后,针对当时一些人提出的释放犯人、抚恤死者家属、惩办凶手等要求的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案,宋庆龄敏锐地感觉到这样将会使运动中辍或引入歧途,她鲜明地提出“吾人今日万不可只顾目前之小利小害,而失远大之目的与彻底之主张”,这远大的目的与彻底之主张,就是“唤醒全国人民之民族精神,为长期之奋斗,务达取消一切之不平等条约之目的”。她号召在这场斗争中,巩固和发展因国共合作而组织起来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并组成广泛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3.2灵活的策略,成熟的领袖

在与蒋介石政权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宋庆龄逐渐成为有胆识、懂斗争艺术的成熟领袖。她组织并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反对暴政、争取民主及保障人权的英勇斗争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陈赓、罗登贤、廖承志等被捕后,“同盟”立即召开了临时执行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营救办法,除为陈赓等延聘律师外,还通过报纸发表宣言,号召“吾民应迅自觉悟,奋起力争,而要求罗、廖以及一切政治犯之释放,尤为第一要图”。宋庆龄同时发表《告中国人民书》,谴责非法逮捕与监禁的暴行,她抨击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对外屈膝投降,另一方面对内实行高压政策。

3.3顾全大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发生后,不少人主张枪毙蒋介石,此时宋庆龄再次表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宋庆龄深知内战一旦爆发,即给日本扩大侵华造成可乘之机。她马上将事变告诉救国会总干事胡子婴,问她是否陪同到西安“去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然而,当宋庆龄让孙科为她准备去西安的飞机时,南京政府却调兵遣将,准备轰炸西安,孙科无能为力,宋庆龄只好作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大力推动和督促下,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对于宋庆龄在争取民族独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邓颖超在给宋庆龄的献词中赞道:“你长期在蜕变的国民党的敌视、威胁下,能够奋勇当先,进行单枪匹马的战斗而坚持不懈,这种坚韧不拔、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不愧为人中之杰,女中之杰,伟大的革命战士。你比荷花更皎洁,比青松更坚贞。”

最后,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宋庆龄的人格魅力和方略魅力:柔而不弱,坚持信念;睿智卓识,顾全大局。

第四章宋庆龄精神对人们的启示

4.1 “**”的精神

要有坚定的信仰。动荡的局势,事务纷繁复杂,是非对错似是而非,要在动荡的局势中保持正确的方向,需要坚定的信仰作为指南针。信仰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思索。宋庆龄不因访苏期间由于斯大林在许多问题上的歧见致使遭到冷落而放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从信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发展到信仰共产主义。宋庆龄曾到欧洲学习考察多年,以丰富和锻造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由此,我们要有永不满足,不断求知的精神,知识对于实践永远都是缺乏的。

要有为信仰献身的精神。在蒋介石政权的残暴与独裁本质进一步暴露时,宋庆龄毅然选择了与国民党决裂。从个人情感来说她肯定是不舍的,同时决裂后蒋介石曾多次企图加害宋庆龄,但她一身浩然正气,随时准备为革命做出牺牲。人不可无信仰,有信仰但不践行信仰,那是伪信仰。约翰·根塞曾感慨,宋庆龄放弃了家庭,放弃了财产,放弃了权利,任何妇人都不能比她再能不顾牺牲的了。在践行信仰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不得不放弃一些我们看重的事物,但是我们要相信牺牲是值得的。

豁达的胸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从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一时的失意耿耿于怀将束缚我们前行的脚步。

爱情与事业的结合。宋庆龄选择了孙中山,更是选择了孙中山代表的革命事业。感情上相互搀扶,事业上相互帮助,这或许是女性在婚姻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杨澜在给女孩子的十四条建议中就提到:找一个能帮你实现梦想的老公。女人不要以为有些梦想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实现的,或者有些非常优秀的女人,特立独行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梦想,但是如果有着男人做后盾,这个梦想就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女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梦想跟随着自己一起嫁给一个男人,只要他愿意帮你实现梦想,就说明他是一个懂得欣赏你的男人。虽然爱情和事业很多时候难以两全,但是爱情和事业的结合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语

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文雅,优美,高贵,动人。她有几种最优秀文化内涵的结合和高尚的人格。她是一种美的典范,她把东方女子的天生丽质和中西文化的良好修养融为一体。她的眼神透出一种严肃坚定和热烈的神往。她楚楚动人,仪态万方,为中国创造了最美好的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及书目:

盛永华.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第3页

盛永华.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第32页

刘东平.宋庆龄图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第13页

刘东平.宋庆龄图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第40页

刘东平.宋庆龄图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第225页

盛永华.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第32页

何大章.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J].世纪桥,2008(7)盛永华.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第115页

徐锋.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四大贡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易俭如.坚贞如松的伟大女性——记国家荣誉主席宋庆龄[J].老友,2009(5)

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室.宋庆龄走过的道路[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盛永华.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 刘东平.宋庆龄图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伯思斯(Burns,J.M.)著;刘李胜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7 周大计.孙中山逝世前后的宋庆龄[J].决策,2009(1)徐锋.宋庆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四大贡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何大章.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J].世纪桥,2008(7)易俭如.坚贞如松的伟大女性——记国家荣誉主席宋庆龄[J].老友,2009(5)

致谢

本篇论文即将完稿,心中感慨万千。

本文是在朱红莉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完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 朱红莉老师渊博的学识、活跃的学术思想、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诲人不倦的精神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论文完成之际,我特别感谢朱红莉老师,同时祝愿老师及其家人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感谢对我进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衷心的感谢你们对我的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审阅,答辩和对本论文提出宝贵建议的所有老师们。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衷心的祝愿您们永远健康、幸福!

第二篇:近代史论文

谈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文摘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关键词:胜利、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转折点 正文:

一、中国人民抗日小英雄事迹: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深思中国抗日战争: 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战士,换来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抗战时,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神圣的天职。”对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主要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期间与中国之间的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被迫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随后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签降仪式。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这一切标志着我国抗战胜利。

三、抗日战争的过程:

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进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实际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江桥抗战,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是,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 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表明了对日本军阀挑衅的退让底线。7月28日、30日,日本军阀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1937年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守军将领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国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行动。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发表,这是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转变的重要标志。淞沪会战失利后,日本华中方面军开始进攻中华民国首府南京,南京保卫战打响。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南京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下令进行屠杀的司令官是松井石根,杀戮最严重的师团长是谷寿夫。

第二年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在越南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因法西斯国家进攻迅速,中国出现了广泛的悲观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宣传,鼓舞抗战士气。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随即日本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发动了扫荡重庆外围的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希望国民政府能尽速投降。在这场危及战时陪都重庆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三次长沙会战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尤其是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这一度改变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抗战士气。敌后战场开始大多为国民党的地方部队所占据。另外还有民间与共产党等抗日团体,而敌后地区也成为各抗日武装的势力范围。随着日本对敌后大规模扫荡以及蒋介石“曲线救国”策略的影响,国民革命军敌后控制区大大减少﹐日军没有足够兵力长期守住这些地区。而八路军、新四军利用其灵活的游击战技巧生存下来,成为插入敌后的一把尖刀,使敌军不得安宁。共产党成为敌后游击战的重要力量。至1940年7月,共产党已发展至近40余万人,并拥有约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近200万的民兵组织。

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以两国宣战日算起,中国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战场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 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四、抗日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走人民国防的道路是巩固一国之防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在“三个代表”的政党的有力领导下,人民的国防之路才能走通正确的战略指导对战争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战争的重要途径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会有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国防活动的实践不仅需要人民,而且将锤炼人民国防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与国际社会相协调。

参考文献:《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王秀鑫著,2015年03月第二版;《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李继锋著,2015年6月第一版

第三篇:近代史论文

思想决定革命成功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任何反动与社会革新,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胜利的。辛亥反动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乡村没有完成大的变动,农民没有一个大的变动。而新民主主义反动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乡村有了一个大的变动,农民有了一个大的变动。

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农民作为中国反动和社会革新的主力军,仍然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时时都想改动本人的命运,所以,生活堕入失望的农民常常勇于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安定天国运动就是近代农民希望改动本人命运的一次生动写照。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夭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在这次运动中,农民的弱点也再次流露出来:他们痛恨不平,所以拥护均匀主义以至绝对均匀;他们痛恨皇帝,但本人也想做一回皇帝梦;他们痛恨政治糜烂,但本人也羡慕奢豪堕落的生活。所以说小农阶级的的局限性,以及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中国农民的成功需要正确思想的领导。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了把主要由农民组成的中国红军改形成无产阶级指导下的反动军队,特意请郭沫若写了了著名的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我们能够看出,一代伟人毛泽东特别希望总结历史上李自成和洪秀全两次农民起义的经验,也特别请求我们党要汲取这两次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

而毛泽东之所以要突出明末农民军和安定天国的经验,显然是这两次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真实太典型了,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又的确有太多的类似相通之处。作为成功者,特别是农民反动的成功者,自豪的反映是腐败I。在成功到来或快要到来时,农民起义的领袖丢弃了反动的目标,疾速地走向,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切农民起义的通病。李自成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凯歌声中滋长了自豪心情。李自成和大顺王朝的农民首领们在承受大明江山的同时,也承受了大明王朝的专制与腐败。他们在北京纵声色、夺名利、掠财物、杀功臣,“纵贪横于京畿”,弄得京城民怨沸腾。与李自成一模一样,洪秀全与安定天国的农民首领们在定都天京的同时,也承受了大清王朝的专制与糜烂。无论洪秀全还是杨秀清,其贪心、朴素的水平较之他们反动的对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2、疏忽强敌。农民起义首领在获得成功后简直无一例外地急于敛财吃苦而置当前大敌于不顾。李自成农民军进京后,大敌在关外虎视眈眈,他却熟视无睹,听任数十万大军在北京城饮酒作乐。洪秀全的大敌在北方,他却只派了两万人的部队北伐,而本人在南京城大修天王府宫殿,所用兵丁达十多万。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洪秀全,失败的一个重要缘由就是疏忽了敌人,结果吃了大亏。

3、不讲政策。李自成在起义之初以民谣的方式宣传起义军的纲要:“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洪秀全也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反动的宣传是必要的手腕,但是虚假的宣传却是反动运动的大敌。李自成与洪秀全的反动宣传能够说从一开端就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李自成提出树立政权后将实行“三年免征”。可是,面对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军饷从何而来?为了筹集军饷,李自成纵容其部下在北京对明代高官富豪严刑拷打,讹诈钱财,结果形成社会猛烈**。洪秀全宣传的对等,只是遮人耳目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背后,他本人娶了88个老婆,他十几岁的儿子也娶了4个老婆,却不允许他的“兄弟姊妹”合家聚会。李自成也好,洪秀全也好,低价的许愿终于惹起天怒人怨。

4、脱离大众。李自成是一个军事家,一马当先,历经百战,马上18年,夺得大明江山。他在西安立国称帝,国号大顺。奇异的是,山海关战后,李自成败归,匆匆在4月28日于北京武英殿再次登位,承受百官朝贺。当夜五鼓,李自成仓皇出京。李自成两次称帝,阐明他的帝王思想十分浓重。其实,岂止是李自成,历史上一切的农民首领简直无一例外地都有浓重的帝王思想。洪秀全起义之初,迫不及待地在武宣东乡称王。定都南京,尚未获得全部江山,便在南京城里当起逍遥自由的安定天王了。洪秀全深居简出,以致于清军不断以为洪秀全只不过是安定天国虚拟的一尊偶像,可见洪秀全脱离大众到了何等水平!

5、妄杀功臣。妄杀功臣是历朝历代的通病,所谓“狡兔死,走卒烹”,农民起义首领也未能例外。李自成听信牛金星谗言,妄杀李岩、李牟两兄弟,惹起大顺政权内局部裂。1856年,天京发作内讧,韦昌辉杀了杨秀清,洪秀全杀了韦昌辉,安定天国早期中心首领六个人到内讧后仅剩洪秀全一个孤家寡人。民间传播说:“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照旧让咸丰”,民间传言竟不幸而言中。

重庆《新华日报》当年在登载郭沫若的文章时,同时登载了毛泽东的一段名言:“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之一开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是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的确不应当割断历史。这是由于,我们需求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

纵观历史上一朝一代的更迭,莫不与农民有关。一个王朝的崛起,常常是借助农民的力气;一个王朝的毁灭,常常也是出自农民的力气,真所谓“成也农民,败也农民”。李自成和洪秀全的经验通知我们,一个王朝的沦亡首先是人心的丧失,也即道义的丧失,而丧失人心、丧失道义的王朝必定是短命的。《甲申三百年祭》是史学家对三个世纪前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对共产党人而言,则反映了共产党人以历史为镜对将来命运的考虑,这正是《甲申三百年祭》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由此可见,中国农民的成功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导,而农民是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领袖决定了战役的胜负,而一个好的思想决定了战争的成败。

第四篇:近代史论文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张诚

(信息科技学院通信工程122班 学号:201205016239)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央领导人不断提倡弘扬长征精神,他们集体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新长征意味着当年红军长征的承续,这样,就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当年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新一代的血液,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为了让我们的祖国走向世界的最前列,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关键词:学习弘扬 长征精神

一.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表面上看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纵 横冲直撞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终于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胜利走完了 长征路。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几个方面的长征,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 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次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沿途各族人民广大群众共同谱写的一曲响彻云霄、震撼 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这次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的图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 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强渡嘉陵江、草地跋涉„„”无 不让我们的心灵震撼。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市,筹款数百万元,扩 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 武装和群众组织。走遍了千山万水。较大的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夹金 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丰河、潇水、湘水、清水河、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 江、大渡河、白龙河、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是历史记 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 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每人两只脚,长驱二万 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 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是因为有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如此 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篇大道理?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省内,发 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 而告结束.”

杨尚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概括“长征精神”为以下四个方 面:“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 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 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他说:“这样的信念,气概,品德和思想,是 红军坚强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奇迹.” 《西行漫记》一书指出:“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 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历不衰的热 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 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东 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二.当代大学生

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没有了硝烟,我们可以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 教室里学习,这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但想一想红军的长征,历经万千,艰苦 磨难„„就会知道我们多么幸福,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吧!争取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红军 长征途中,许多同志长眠在了那里,也有不少老红军活到了今天.一位作家走访过一位老红军 ,问老红军:“你们在与敌人作战时,在深山丛林中迂回穿插时,在过雪山草地时,想没有想过 生死问题.”老红军说:“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是穷苦人,一无所 有,没有牵挂.参加红军最初是为了找条活路,以后受教育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才有可理想 信念.为革命吃苦是光荣的.我们现在吃苦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我们牺牲了,是为了 解放天下穷苦人,这种牺牲值得.因此,打仗个个奋勇争先,不怕死.我们红军长征就是一部‘一不怕哭 ,二不怕死’的革命进行曲.”老红军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这种精神是多么珍贵 呀!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红军长征胜利已成为历史.但是,红军长征精神是永存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当代大学生要发扬当年的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 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铸中华民族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参考文献:长征行

中兴党史出版社

第五篇:近代史论文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我们回顾辛亥革命,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一、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是在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正常发展进程的情况下开始的,六、七十年代,列强凭借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特权,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

真正迈出现代化实际步伐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发动了“洋务运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活动。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社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注入了资产阶级的社会观念。但他们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不敢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雷池半步。这就使得他们的现代化努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并使现代化变成了不可实现的梦。

资产阶级维新派较之洋务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懂得,发展经济和文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条件。于是,他们首先致力于政治的革新,发动了“百日维新”,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但他们的先天不足在顽固派的反击下,冰消瓦解,一败涂地。但他们的斗争是有意义的。这些成了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强大推动力和社会要求。

事实证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为辛亥革命锻造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中坚力量和骨干成员,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这部分社会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他们正是早期现代化的产物。革命派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华侨和新军。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而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的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孙中山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系统的、契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以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为目标的政治纲领,他的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大主义,能够在二十世纪之初提出并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除了他本人的杰出贡献之外,还需要一个是社会环境。正是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创造并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涌入中国,而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甚至镇压的态度,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个政权衰败没落的本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首先必须集中全力推翻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朝政权,埋葬封建帝制,求得民族的独立,争取政治的民主。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革命,正是为走向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

所以说辛亥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之初,不是偶然的。它是鸦片战争以来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基础上的一场革命。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从事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民富国强’,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按照当时的标准实现现代化”。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实行’开放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这是辛亥革命一笔巨大的无形遗产,令后继者受益无穷。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是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它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它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之久并已日趋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上迅速掀起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兴高采烈地说:“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又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而实现民生主义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于民国创建伊始,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黄兴以民国元勋的身份努力倡行实业建设,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工商业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勃兴。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辛亥革命在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此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皇帝历来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由于辛亥革命砸碎了专制枷锁,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各种主义、思潮有机会在中国社会舞台上展现,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随之摆脱失败的迷惘,走上革命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承传了辛亥革命的志业,并把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终于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

“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和必需的基础,特别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来说,把长期束缚于封建主义精神枷锁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并使其实现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更是走向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切不可低估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历史功绩。“

三、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

毛泽东郑重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事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且把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根源在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软弱性,中外反动势力夹缝中的资产阶级不可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辛亥革命未竟的使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这些伟人和学者的言论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和发展。事实也证明如此。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大体上有两种:年长的大多参加过辛亥革命,并且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朱德等;年轻一些的大多也受到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由上可见,早期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和激励,成为他们投身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随后,又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接受了教训,看到它存在的严重弱点,认识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继续向前走。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帮助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走到工人和农民中间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斗争,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找到了足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四十五年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中国怎么样呢?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的预言完全实现了!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民族复兴的伟业,孙中山先生76年前的临终遗言,依然震聋发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孙中山先生生前一直非常关怀处于日本殖民者统治下的台湾同胞,曾三次去台湾,对台湾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继承先生遗志,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了繁荣稳定。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绝不允许改变。而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这既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宏伟事业的新的开端。在新世纪新起点,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将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推向胜利吧!!

参考文献:

《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王杰

《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江泽民语。

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1日)

邓颖超语

人民日报社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10.09《人民日报》)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1日)

下载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论文

    浙江财经学院论文题目:清末立宪运动学生年级:大一学生专业: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二零一二年五月[摘要]: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清末立宪运动发生的必然性以及清末立宪派为挽救民族危亡、......

    近代史论文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姓名:魏昳阳 院系:徐海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3-4班 学号:22130277 摘 要:中日两国是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在1894年、1931年、1937年发动了三......

    近代史论文

    中共一大代表之董必武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摘要: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

    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洋水师的兴衰系别:计算机系班级:软件一班姓名:XX 学号:67北洋水师的兴衰 1874年日本以“保卫当地侨民”为借口派兵登陆台湾,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其驱......

    近代史论文

    小组负责人:建筑二班: 蓝萱201202010207 小组成员:建筑二班: 孟晓晴201202010212 陈楚若201202010226 建筑三班:黄睿睿201202010306 钟婷雅玥201202010325 视觉传达二班:夏梦怡......

    近代史论文

    今天是党的88岁生日,我们的计划是去参观坐落在永城陈官庄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早上八点出发,先乘4路车然后又转了一班汽车就到了陈官庄。穿过一个农贸市场就看见淮海战役纪念馆......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论中共如何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

    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之我见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