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

时间:2019-05-14 13: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

第一篇: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

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

代课教师的忧伤 一句“回家”一张“白纸”

从代课教师,到代课人员,一词之差,几乎抹掉了偏远地区为教育奉献终身的人们一生的历史;从被请,到被清,一字之差,荣誉感与羞愧心就那么轻易地在一个人的心里打上难解的死结。

他们是一群被清退或正在等待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面前,变化终于传导到了这个社会最偏远的人群身上。

搭不上政策快车的人生,那些青春岁月的奉献注定无处安放,那些年华老去的坚持注定不留痕迹……

从书桌里捧出一本旧黄的相册,里面插满了和学生的毕业合影,一张张抽出来渐次摆开,整整20张。照片上的颜色从泛黄到鲜艳,显示着岁月的履痕,但坐在学生中间的苏汉伟,已从意气风发的端庄少年变成了垂垂老矣。

沧桑粗糙的手指,在不同年代的照片上抚过,苏汉伟一一点出学生的名字,告诉记者某某学生考上了大学现在是中科院的研究员,某某学生在机关里当了处长,某某学生现在成了某所学校的校长……

生于1967年的苏汉伟其实并不老,诸多白发和皱纹是最近几年新添的。2006年3月,教育部在一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预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把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从那时开始到现在,苏汉伟一直在等待“被清退”,这段时间心如煎熬。

看照片的这个早晨,是2010年9月1日上午7时多,阳光刚刚洒满山坳,从苏汉伟的家门前望去,远山处的校园清晰可见,孩子们早读的声音隐约飘来。此时,苏汉伟所在的甘肃省渭源县新寨镇黎家湾学区卢家山小学,已经开学一周。就在几分钟前,苏汉伟接到学校的通知,他本学期所代的课程将会调整,今天上午原定的课暂时不上了。

苏汉伟又一次焦虑起来,他不知道自己的教师生涯是否会在2011年的开学第二周戛然而止。

在教育部开出“清退令”后,各地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甘肃省就明确提出将“按照有情辞退、合理安置、适当补偿、择优考录的原则解决代课人员问题”。在2009年以前,甘肃有在岗代课教师2万余名。

近日,记者来到甘肃渭源,记录下8位代课教师的心声,还原他们“被清退”和“等待清退”的真相,话题依旧沉重。一句“回家”,一张“白纸” 【实录】

王安治(渭源县五竹学区黑鹰沟小学原代课教师,现年54岁):大概是2009年吧,也是现在这个季节。开学前的一天,是老师们报到的日子。学校有4名教师,3位公派的,就我一个是代课教师。快到中午的时候,还没给我报到,去找校长张春林,说让我再等等。等到下午两点多,校长告诉我,学校要合并了,公派的老师要分到其它学校去,让我回家。我清楚这是什么意思,说好听点是回家,说得明白点就是我被辞退了。我18岁在这里教书,最初的3年时间就我一个老师代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在讲台上干了34年,没有任何手续,说走就把我打发走了。出校门的时候,只有刘治老师一个人送我。我拄着拐一步一回头,离校越来越远,刘治难受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王政民(渭源县新寨学区张家堡小学原代课教师,现年70岁):我是1958年开始在小学代课的,到2006年9月被辞退时,已经64岁了。学校原来算我在内有4位代课教师,大家是一起被清理的。校长刘文是位不到30岁的小伙子,学校开学的那天,他把我们4人叫到他的房子里,难为情地说不出话来。我意识到该“一刀切”了,就主动打破尴尬说,没关系,就是那么回事嘛,你就直说吧,不用瞒着。刘文很难受,说咱这学校以前都是土房、危房,老师就你们几位,现在新校舍盖好了,老师也多了,什么都达标了,学区却让我通知你们回家。我说,我也知道自己再干也教不动了,但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是被清理,下讲台下得这么不光彩。后来,学区把我们几位代课教师请去,在新寨镇的街上吃了一顿饭,算是欢送吧。

王安治:回家后,我一直在干农活。2010年5月,有同事给我捎话说,省里、县里对清退的代课教师有了新政策,县领导答应给被清退的教师一定补偿,一是对教龄20年的代课教师,清退时一次补偿800元,20年以下的补助600元;二是被清退教师到60岁以后,按月发补助,按照以前的教龄每年算8元,像我这样34年教龄的可以每月领到272元。我就找学区、找乡政府,一次性800元的补偿虽然没领到,但给我补了一张通知,算是清退证明吧。我指望着到60岁后,拿着证明能按月领取一点钱。

王政民:我已经快70岁了,被清退5年了,没有人管过。听说县里有了政策,但只领过一次800元,到现在没有领到过其它任何补偿和补助。我教了一辈子的书,最后什么都不承认了,什么都没有了。谁能想到,政策讲着讲着也就不兑现了。【记录】

在渭源县,五竹学区和新寨学区相距很远,王安治和王政民从未相识。王安治所期盼的,在王政民那里,早就有了落空的验证。

王安治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几个“本本”给记者看。其中,有大专毕业证、有教师资格证、有汉语普通话水平合格证。他从教师资格证的夹页中,捏出一张白纸,打开是张镇政府的文件。在庄重的红字“渭源县五竹镇人民政府文件”下面,一段黑字落在纸上。

文件内容如下:“根据我镇各学校教师编制情况,依据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原后沟村小学代课教师张世贵、原黑鹰沟小学代课教师王安治2名代课教师辞退。各学校接通知后及时通知本人办理相关手续。”

落款日期是2009年9月13日。其实,这个文件是2010年7月,王安治找到镇政府,后来补办的,补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60岁后,领到那笔每月272元的生活补助。至于文件上所谓的“相关手续”,不过是一段“行政官腔”,“清退”一名代课教师其实不用任何手续,王安治也就没有任何手续可办。不论是一次性的800元或者600元,还是60岁以后每月的二三百元,在首都北京、在省城兰州,都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即便在渭源县城的建筑工地,一名小工的日工资也要百元以上。几百元,对王安治和王政民来说,根本无法改变他们贫困的生活,但是哪怕仅仅是一元钱,只要发到他们手里,也是对他们一生辛劳的肯定。

王安治和王政民的经历似有相识,曾经都被几次召之即来,也曾经被一声“回家”送别校园。1974年,王安治被当时的公社叫去教书,直到1983年因病离校。1985年再次被村小学请去,一直干到2009年。在1974年时,每月领12.5元,后来涨到22.5元,再涨到40元,2008年开始能领到200元,但只领了一年半。

从1958年开始,以及此后的1970年和1985年,王政民曾三次担任代课教师。其中,在1985年,还和县文体局签署了民办教师的聘用合同。让他极为诧异的是:来的时候明明是有合同的民办教师,但到后来不知怎么就被变成了“临时代课人员”。站了几十年的讲台,却成了“临时工”,连教师都不是了。

王安治和王政民,与全国40多万的代课教师一样,在贫困山村极度缺乏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极度匮乏的年代,光荣地站在讲台上。但是,当基础教育全面改观的时候,却迎来了教师生涯惨然的诀别。知识无法改变的命运 【实录】

漆海峰(渭源县蒲川中学原代课教师,现年41岁):以前,我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但是现在,连我自己也不相信这句话了。我1992年电大毕业,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被县教育局聘请为代课教师。从2006年暑假开始,学校就通知我们说,现在对代课教师逼得紧,如果下学期不通知你们,你就不要来上课了。在2006年之前,是县教育局给我们发工资,一直是80元,到2006年涨到了160元,可只拿了一年,就开始等待清退了。宣布这一决定的那天,学校50多名教师开会,我坐在角落里,心里悲愤地说不出话来。张灵芝(渭源县蒲川小学原代课教师,现年43岁,漆海峰的妻子):学校一共5位代课教师,从2006年到2007年又教了一年书,学校凑的钱给我们发工资。到2007年7月,期末考试结束我改完最后一张卷子,给学校一交,一切都结束了。没有人挽留我们,同事们都是公派的教师,大家同情我,劝我说,给那么点钱教书太亏了,出去做点什么不比在学校挣得多。话是这么说,但心里毕竟很难受,人生最美好的15年呀,真正是苦熬过来的,最后空荡荡地什么也没留下,反而变成了最贫穷的人。以前代课时,我们一周6天住在学校,离开的时候,海峰借了两辆三轮农用车,和校长姜学瑞把东西全搬回来。姜校长和海峰是初中同学,帮忙卸完东西,什么话也不好说就走了。我和海峰呆坐在家里,东西堆了一地,大概有一个多月都无心收拾。

漆海峰:孩子那年小学毕业,我对他说,我和你妈以后都不能教书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正式”的,你要好好学习,以后一定要当个“正式”的教师,要不然就会和爸爸妈妈一样,学得再好、再有本事也没有用。孩子惊恐地睁大了眼睛问我,你们都不是“正式”的吗?我说,不是。孩子听完,低下头,不忍再看我,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张灵芝:2007年底,我们听说县里给被“清退”的教师要发一点补助,海峰就约了几个同事一起找到学区,签了一个字,领回1200元钱,我俩每人600元。回到家里,捧着这笔“卖身钱”,我忍不住就哭了。我们15年的青春呀,就这样便宜卖了。2010年7月,省人社厅有个政策,要招录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且明确提出要拿出一些名额安置代课教师。海峰什么条件都符合,就去考了,分数是全县第18名,代课教师中的第一名。到9月9日,就是教师节的前一天,县里通知他去体检、填表,9月30日,人社厅的公示名单里都有海峰,但是后来就再也没有消息了。等到了11月10日,海峰和其他几位没被录取的代课教师去找县领导,也没有讲是什么原因,答复说,没办法,安置不了。那天,海峰一回家就倒在了床上,好几天都像个病人一样,不下地、不说话。我真的是不明白,怎么考上了,又不承认呢?当了代课教师,难道真是我们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吗?

漆海峰:通知我们去考试,我心想这是要把属于我们的岗位还给我们,可谁能想到,我们会再一次被戏弄。从那以后,我的心仿佛一直往下沉,落不到底,空荡荡一片。【记录】

汽车驶离国道,拐进一条颠簸的乡间公路,20分钟后借助暮色走进没有路灯的黑漆漆的渭源县莲峰镇,在街边终于遇到了漆海峰。

漆海峰夫妇在莲峰镇街边开了一间鞋店,房子是从熟人那里租来的,一年1000元的房租。“被清退”后,在亲友的资助下,2008年3月,夫妇二人开了这家小店,吃住都在店里,生意虽然不温不火,但收入要比以前代课时高很多。小店的厢房,大约只有五六平方米,三分之二的空间砌筑成大土炕。在漆海峰的枕边,拨开堆积的旧衣和被褥,码放着砖头般厚重的《中国最美的散文》、《红脚印》等几本书,在最为挫折的岁月中,漆海峰依然保持着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生活。

1990年代,高考(微博)落榜的漆海峰和张灵芝,同时走进了电大渭源分校。1992年毕业时,渭源县教育局专门发了一个104号文件,一次性聘请了43名代课教师。漆海峰夫妇的名字赫然在列。

漆海峰至今仍保持着这份已经发黄的的文件,纸质脆弱不堪。43位代课教师的命运,只要是落在这张纸上,就注定要饱受折磨。

渭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乡村,祖祖辈辈都有着崇文尚儒的人文传统。读书、考学、教书是农村知识青年永不落潮的理想人生“三部曲”。漆海峰夫妇丝毫不讳言自己当年的奋斗奢求,先以“代课”的身份走上讲台,以后寻机会“转正”,成为体面的公派教师。然后,别无所求,专心教农村的孩子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深谷,去外面的世界开辟人生。

但是,奋斗不一定有结果,付出未必有回报。因为是代课教师,漆海峰和张灵芝就要比常人付出得更多。别人出一份力,他们情愿付出十分。15年中,夫妇二人在学校、学区获得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等之类的奖状,可以贴满整整一面墙。

为了有机会“转正”,漆海峰夫妇还考取了多种资格证。可是在“被清退”时,以往的教学能力和业绩统统清零。2010年,通知漆海峰参加全省的招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试,他考上了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没能录取;2011年7月全省再次公开招录考试,这一次漆海峰被取消了报名资格。在渭源县,先是考上了不录用,后是不让报名,这种和漆海峰同样遭遇的代课教师共有8位,其他7人是刘忠勇、周永琳、焦友仁、刘玉红、常向霞、王鸿、王巨峰。说声“清退”好沉重 【实录】

毛谦(渭源县杨川小学代课教师,现年49岁):1986年我从部队复员后,因为我在部队当过两年的文化教员,所以一回乡就被县教育局聘请到杨川小学,到现在整整25年,可以说,这大半生都站在讲台上。县教育局给我签的劳动合同上,明明白白写着是民办教师,后来不知怎么别人都叫我们代课教师。我来时,杨川小学只有5位老师,4个是民办教师,现在其他几位都转正了,就剩我一个代课教师。现在每月的工资260元,是县里统一的标准,钱打在我的存折上。每次拿着折子去信用社取钱,人家都奇怪,问我,你这工资怎么这么低,不到最低工资标准,连个小工都不如。我也只能无奈地苦笑。一直都听说代课教师要清退,但是到现在还没有通知我。我随时可能被“清退”,但我期待出台个好政策,对我这25年的教龄能有个明确的说法。

苏汉伟(渭源县卢家山小学代课教师,现年44岁):前两年,学校通知我们说,来一个公派教师就“退”一个代课教师,现在,公派的教师已经来了4位,我们3位代课教师随时可能被“清退”。过去,学校里代课教师是骨干,教高年级的主课,现在我教科学、品德这样的副课,课时也越来越少,这就好像是“温水煮青蛙”,等到我们挨不下去了,就自己走人。张维荣(渭源县卢家山小学代课教师,现年45岁):我是1989年县教育局聘的民办教师,过去和苏汉伟老师配合,教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数学。那个时候,我们4个老师教六七十个学生,现在学校算上代课教师有7位老师,却只教三四十个学生。校舍是新的,但学生却少了,公派的教师已经绰绰有余,代课教师已经自然被边缘化了。退是必然的,但怎么退,总该有个说法吧。

张学峰(渭源县卢家山小学代课教师,现年30岁):过去当代课教师,有一种荣誉感。我是冲着这份荣誉感来的,在卢家山小学干了快10年了,现在荣誉感没有了,只有自卑感。每一次,走进学校自己心里都很难受,有一种入错行、走错路的感觉。现在的状态是,一年挨一年,一年盼一年,希望能安排个好出路。【记录】

毛谦的家在南面的山上,杨川小学在北面的山坪上,中间隔着很大的一片川地与河谷,路长2公里。开学的日子每天往返4次。25年了,这条路对于毛谦来说太熟悉了,但是现在,在等待随时可能被“清退”的日子里,他脚下越发沉重。他已经离不开这所小学,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就会接到“清退令”,从此再也不能踏进校门。

毛谦过去曾是杨川小学的教导主任,现在是那里唯一没有转正的代课教师。在学校里,其他8位公办教师见到他都是既同情又面有难色,一位老教师对记者说:“毛老师真是太亏了,几次转正的机会都错过了,按照现在新的考录政策,他又超龄了。”

截至目前,渭源县仍有20多位代课教师,分布在不同的学校上课。他们拿着极其微薄的工资,随时等待着可能会被“清退”的命运。他们之中,年纪大的已半百,年纪轻的也30岁出头,教龄最短的也有十余年了。

这些代课教师入行的时候,情况不一,有县教育局聘的,有乡镇学区聘的,也有被当年的老校长请来的,但现在他们都在等待同样的结局“清退”。

很多代课教师,一提“清退”二字眼泪都能掉下来,好像自己做了件丢人的事,抬不起头。过去,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干同样的工作,收入却是公办教师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同工不同酬,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在中国乡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时代,是他们在极端简陋的环境中,支撑了农村基础教育。

近来,各地有关代课教师的“清退政策”,执行到具体的每位教师身上,也是标准不一,繁琐的程序,冷酷的条条框框,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

现在,一个更奇怪的现象是,自从教育部发出“清退令”后,上至一些国家和省级机关、下至一些有关的领导,在严谨的表述中,已经没有了“代课教师”一说,都改用“代课人员”。虽然是两字之差,但却毫不留情地将代课教师的“教师身份”一笔抹去。

但是,代课教师的历史,他们在偏僻山乡对教育的贡献,他们传播给一代代莘莘学子的知识,真的能“抹”去吗?

第二篇: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难告别” 坚守甘肃山区数十载(图)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5日 2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44岁的代课教师李宝琴坚守甘肃定西市山区一所乡村小学二十余载,条件艰苦的这里难留人才,她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冯志军 摄

年近五旬的代课教师王芳萍坚守甘肃平凉市西部山区乡村讲台近三十载,虽然其任职的这所学校里目前只剩下两名学生,但她表示“虽然赚钱远远不如外出务工的村民,但是我们精神上很充实。”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 冯志军 信江)从周一到周五,孩子们每天六节课中有一半以上是由44岁的代课教师李宝琴完成。从教二十多年来,李宝琴至今依然活跃在偏远山区的一所乡村小学里,发挥着教学任务“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她目前还是没有为自己争取到作为教师的真正“名分”。

这是一所位于甘肃定西市西北部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与诸多中国西部的乡村学校一样,无论是其质量或是美观程度,这里的建筑规模无疑是大山深处较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除过多年来迎来送往的高校毕业生外,牢牢驻扎于此的依然是默默无闻的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虽然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高中毕业后的李宝琴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敬而选择入校代课。当时的她所期待的是,这不仅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涯相比,这亦是一碗相对而言的“轻巧饭”。

如今,李宝琴每月约有一千元人民币的收入,尽管不足公办教师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但已是当地今年财政补贴后“大幅上涨”的结果。“待遇低,咱们可以慢慢来,这是一种奉献。”李宝琴谈及当时选择入校代课的初衷时,闪烁着泪花的眼角依然流露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情结。

对李宝琴而言,她原本有机会通过考试使得“代课教师”的身份得以转正。但面对“经济窘迫、身体每况愈下、笔试能力低、记忆力越来越差”等多重因素制约,如今的她已无法与其他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同场竞技”,从而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真正的教师“身份”。

“如果教不好学生,我首先就对不起学生的家长。”周边村民的关怀是李宝琴坚守下来的精神支柱。“我把年轻的时光全部奉献在乡村学校了,现在年龄大了,也必须坚持到底。”她表示目前唯一的期待是,当她老了以后,能否得到一些养老的补贴?

无独有偶,在甘肃平凉市西部山区一所村级小学里,年近五旬的王海彦和“同龄”妻子王芳萍同样在山村小学里坚守了近30年。如今,他们每人拿着540元的月收入承担着农村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任。

在日益“讲究”的甘肃农村,与外出务工渐盛的“淘金潮”相比,王海彦夫妇的坚守无疑被视为“本末倒置”的某种“愚昧”。为了弥补这种日益加大的“差距”,他们除了正常教学外,还须通过闲暇时间饲养猪、牛等家畜,以供家里的两个学生。

“在乡村小学里,我已经从大姑娘变成了‘老太婆’,必须坚持到底。”王芳萍告诉记者,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两三天赚的钱几乎超过了他们一个月的收入。“虽然赚钱远远不如外出务工的村民,但是我们精神上很充实。”

“希望在我们退休后,能得到大半辈子扎根这里的一些养老补贴。”谈及代课教师的未来,王芳萍淡淡说道。

作为中国西部贫困省份的甘肃,在公派教师极度短缺的历史时期,代课老师曾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为无数农村孩子“跳出农门”默默奉献。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各自为眼下或者晚年旳生计所担忧。

本世纪初,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出台了坚决、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政策。根据国家清退代课人员的政策,甘肃当时按照“谁聘用、谁清退、谁补助”的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对不具备教师资格、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代课人员予以辞退,并给予合理的补偿。

据甘肃省教育厅统计,目前甘肃境内代课教师从2003年的3.18万人下降至2012年的8544人。这些代课人员平均代课年限15年,平均年龄38岁。

从2010年以后,甘肃明确了时间界限,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近年来,该省出台的解决代课人员的政策均是以2003年9月25日为截至时间,杜绝了各地以各种理由新聘代课人员的行为。

这期间,甘肃对“县聘代课人员”纳入招录范围。2010年、2011和2012年三年共择优招录1249人。其中2011年、2012年单独划出名额进行招录,保证了公平。对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但未能考录的代课人员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考核,妥善安排转岗。

与此同时,甘肃对符合一定条件,年满60周岁的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具体发放范围是“2003年9月25日以前经县市区聘用的,曾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上代课连续5年以上(含5年),凡年龄满60周岁,离开教学岗位后再未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的代课人员”。经统计,该省共有3.5万余人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

在对不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关门”的同时,甘肃还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近年来,该省相继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施对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省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等,这有效缓解了农村师资匮乏的局面。(完)

第三篇:代课教师

理性?良知?

——有感于“全面清退代课教师”

自2001年国务院发布《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起,关于代课教师何去何从就争论得沸沸扬扬。2006年3月27日,在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宣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自此,清退代课教师的历史性序幕就拉开了。接着,“怎样清退代课教师”、“清退后如何安置”等问题也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清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明确表态,不规定代课教师清退时限,并强调对待代课教师问题要“有情操作”,不能一“清”了之。

代课教师是指在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老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没有完全的享受教师的待遇,但是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者重要的历史责任。面对教育部提出“在短期内全面清退代课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教学质量,理性将他们全面清退;还是考虑到他们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发挥的积极作用,允许他们“代转公”,或者,对于那些素质较低的代课教师在清退过程中,给予令人满意的补偿?

在这个暑假,我跟随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九镇乡进行了社会调查,在与代课教师交谈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教育部不应该如此绝对,要求全面清退代课教师,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更应该重视这一特殊群体;

2、在代课教师的队伍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存在,应该放宽政策,给予他们“代转公”的机会;

3、关于代课教师的工资需提高,以留住这些边远地区的代课教师,进而保证山区孩子的“普九教育”。

我得出这些结论,主要是从九镇乡某村校代课教师李老师夫妇的从教经历中得出来的。李老师,男,生于1972年,大专学历,自2000年9月份在该村校教书,当时,由于全校只有一名老师,李老师需要身兼数职,是西部山区典型的“一人一校”。四年后,妻子熊某考虑到丈夫教书太辛苦,就通过函授获得中师文凭,随后,也来到该校协助任教。这10年中,李老师兢兢业业,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在与妻子合作的6年中,夫妻俩更是同心同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两不误。最近3年,该校的总成绩不敢说一直位列第一,但是每次前三是肯定的(全镇总共有9所学校,1所中心校和8所村校)。在2010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中,该校一年的学生更是超过中心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年级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地震,二年级是断代的)

虽然李老师夫妇的学生经常获得骄人的成绩,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工资却不像学生的成绩一样喜人。他们俩的固定工资是每人500元/月,此外还有200元生活费,但这200元是浮动工资,其中100元是肯定发的,但是另外的100元就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生的成绩好,才能领到这100元。由于李老师夫妇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基本上,他们俩的工资是每人700元/月。这与正式教师2000元/月左右相比,仅占到了1/3,典型的“同工不同酬”。

在访谈的过程中,李老师提到,现在他的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由于小女儿是义务教育阶段,免去学杂费,只需承担大女儿的费用,这个负担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等到大女儿考上大学,小女儿上高中,那么这高额的学费压力可能会迫使他们放弃继续任教的机会,转而选择外出打工。这样的话,这些山里的学生可能就会失去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其实,面对“同工不同酬”,李老师也不是没有选择参加“代转公”考试,但是转正的难度很大,仅以2008年为例(2009年该区因教育局长变更,取消了“代转公”考试),巴州区有代课教师11000名左右,但赢得转正机会的代课教师每年只有30名,可以说只有0.3%的比例,真的可以说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就算挤破了头,也不一定能获得这个名额。在这次考试中,李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取得了138.5的好成绩(总分150分),位列九镇乡第一名,与最高分相比也只差了7分,但是名额有限,李老师以一分之差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尽管伤心难过,但也无奈。今年10月份,巴州区又将举行“代转公”考试,李老师也复习了好久准备参加,祝愿李老师在这次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赢得转正的机会。

通过这个例子,我认为,在城市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清退代课教师,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现在强调精简编制,合理利用资源。但是在清退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代课教师在清退后怎么办,难道只是区区600元就将他们打发了,这是很不公平的,毕竟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至于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农村,这些代课教师在短期内不应该被清退,而且还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首先是这些地方条件太苦,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此任教;其次,有许多像李老师这样的代课教师存在,他们年轻,有时候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打工,这个时候必须考虑到公办教师的尽快补给;此外,代课教师虽然不在正式编制之内,但是他们确实为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的义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扣问自己的良知,慎重处理代课教师问题。

或许,有人会从理性的角度,指责代课教师素质低,耽误了孩子的“普九”教育。那么请试想:如果没有代课教师“糊弄小学生”,乡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将无法保障!如果没有代课教师抱着仅有的新的或旧的《新华字典》教书育人,什么“普九”“两基”全都是扯淡!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动手动脑制作教具,孩子们要理解上课的内容将会更加艰难!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兢兢业业,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可能只是一句空谈,因为发展不可能全靠文盲!

缺少了这44万代课教师,国家和政府将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很难!

第四篇:代课教师

现状: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特定历史阶段一部分教师群体,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确充满艰辛的默默的为教育事业而奉献。如今,部分代课教师为已经“代转正”,然后大部分代课教师“被清退”,面临着失业和艰苦生活。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据报道,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教育部宣布,在短时间内,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在大中城市里,他们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到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各种评优活动,均无法与正式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甚至连每年教师例行体检这种福利代课教师也没有资格享受,他们是实实在在的“铁人”。代课教师也集中在那些公办教师不愿意去的偏远地区,通常是那些“一个老师,一所学校的”。他们的工资不可以超过在编教师1/3,是“砖窑黑工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形容事情做的比别人多,但获得的报酬却仅仅是在编教师的一半不到。与“事倍功半”、“事倍工半”是近义词。

一是在学校教职工编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聘用代课教师可缓解教学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是学校拿出适当比例的空编用于聘用代课教师,有利于搞活学校内部的用人机制,还可避免今后因生源萎缩而带来的教职工分流压力。

三是政府为节约财政,逃避责任,甚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当时的劳动部还专门发文称:《劳动法》实施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平等的享有各种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待遇。)侵害代课教师。

广东从去年9月冻结代课教师名单,专心致力于解决5.8万名代课教师问题。按照省里的政策设计,将根据省统考的成绩决定代课教师的四种出路:转为公办教师、转为在编教辅岗位、转为合同聘用教师和辞退。所有的工作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种情况,最迟在明年底之前完成。为人性化地安置好代课教师群体,广东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然而事实不能令人乐观。一年下来,代课教师的总数仅下降1万名,在许多地市政府那里没有实质进展。即便像深圳和江门这样的富庶之地,“代转公”的比例也普遍很低。相较于政策推进迟缓的种种表现,在编制充裕的前提下,地市政府拒绝将通过省考的代课教师转正,实质上是对省里政策的公开抗拒。在另外一些地方,干脆就不组织代课教师培训及参加省考,隐瞒或截留省里的统一政策,代之以自行审核或全面辞退,对代课教师的出路问题草率行事。这些“血淋淋”的现状流布于省有关部门的申诉网页,充斥在省级媒体报道的网络留言中。种种迹象表明,在省里的压力下,某些地市政府正采取清除的极端办法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政策无法落实,尤其是有编制而不予兑现,常见的托辞是地方财政困难。实际上,欠发达地区的韶关、阳江、清远和云浮已把首批上线的代课教师全部转正。看来不是钱的问题,问题出在其他方面。无论是让编制空着,还是以土政策代替省里的规定,都确实造成了“代转公”的需求紧张。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各种对省里政策消极应付的做法,实为权力寻租和利益博弈积蓄资源。

吕玉刚表示,首先是要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规范中小学的用人行为,保证合格教师的补充需求。显然,此举是要将“代课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在当前水平,防止雪球越滚越大,从而有利于代课教师问题的标本兼治。

对现在还在岗的代课人员,吕玉刚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政府统筹、坚持标准、有进有出、积极稳妥、标本兼治”的思路,把妥善解决在岗代课人员问题与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结合起来。

首先是要允许那些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素质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参加公开招聘,择优进入到教师队伍。

其次,对那些被辞退的代课人员,则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并随着各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积极研究争取通过纳入城乡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可以说,“择优招聘、辞退补偿、纳入社保”给这项刚性政策予以了有情执行的空间,但是能否有情执行,有情执行的程度如何,正如吕玉刚所强调的“关键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毕竟,想要“择优录取”教师,一定要经过人事部门增加编制这一关;想要“辞退补偿”,得要由地方财政进行支付,需要纳入预算;想要“纳入社保”,则要由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规划。显然,代课教师的清退和安置,需要在政府统筹下,由教育、人事、财政、社保等多个部门共同“有情”执行,而要保证合情合理,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配套政策,省级政府制定统一的择优政策和补偿标准,并给予贫困县经费支持,如此才能体现公平,才能保证代课教师有序退出。

关于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建议

二、建议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离岗代课教师的问题,我们建议国家尽管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办法中:

(1)要明确对离岗代课教师进行必要的经济补偿,并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其补缴社会养老保险。

(2)要明确对离岗代课教师进行经济补偿的标准。如,对离岗代课教师的经济补偿总额为教龄乘以单位经济补偿标准。其中,单位经济补偿标准为该市(州)2009社会月平均工资;离岗代课教师的教龄为每担任一个自然年的代课任务为1年教龄,不足六个月的按0.5年计算,超过六个月少于一年的按1年计算。

(3)要明确对离岗代课教师补缴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缴费基数与标准、及领取条件,如:

Ⅰ、在代课期间,用人学校未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者,需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和社保部门为其进行补缴。教育部门提供补缴名单,社保部门制定标准,财政部门提供专项经费。费用总额经上报,由中央及省一级人民政府核准后按一定比例进行转移支付。

Ⅱ、对于教龄不足15年的,按实际教龄补偿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累计不足15年的部分可由其本人选择逐月缴纳或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对于教龄在15年及以上的,按15年教龄补缴。

Ⅲ、补缴基数为该市(州)2009的社会月平均工资。补缴比例为补缴基数的20%。其中财政转移支付12%,个人负担8%。为减轻个人缴费负担,对参保的离岗代课教师补缴所需费用,由财政按人均1000元/教龄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按6:4的比例分摊。

Ⅳ、对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代课教师,基本养老金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当月开始支领。对于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代课教师,基本养老金从财政及个人同时补缴完毕之日起的下月开始支领,并一次性补领从法定退休日起至补交完毕当月的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的构成和支领方式参照本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管理办法,并参加今后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按月支领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死亡的,分别按死亡时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3个月和10个月的标准给予丧葬补助费和遗属抚恤金,其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不再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就要按照党和国家提出的关注民生、老有所养的要求,把离岗代课教师的经济补偿问题和社会养老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并加以认真对待。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解决离岗代课教师问题,以及为地方政府解决提供指导原则及参考,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见附件2)。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各种离岗代课教师的问题,避免因此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第五篇:报告文学。

冲不垮的是精神

推不倒的是心的长城

灾难定格,历时定格

2011年8月19日,原本只是历史长河中极其普通的一天可是它却成了四川人民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流经巴蜀大地的石亭江、沱江等江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

肆虐的暴雨,凶猛的洪水横扫着什邡等地区,暴雨所到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小溪涨!江河涨!水库也涨!

德阳告急!绵阳告急!

流经地区的江河、水库全线告急,恶浪翻滚!

凶猛的洪水跳过设防水位,警戒水位,紧急水位,危险水位,疯狂地涂写着水位纪录。洪水就像是发怒的困兽,吞噬着巴蜀大地,吞噬着人们的家园。

暴雨成灾,中断东南大动脉

暴戾的洪魔,猝然不及防地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沟通出川大动脉的宝成铁路被无情的折断,导致无数旅客被困在车厢中。这其中将会造成多少不可弥补的事,这一切都是难以估量的。这场洪灾,牵动了领导的心,牵动了四川人民的心。那是多少个揪心不眠的日夜,那是多少个流汗流泪也流血的日夜。在这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流泪了,省长蒋巨峰也流泪了,那是心痛的泪,忧心的泪。于是成都市政府的领导人员立刻派出抢险工程队500人,机械80余台前往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灾区。他们在这里上演了一部部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那是一部惊心动魄的人与洪水搏斗的活剧。汗水与血水,生存与毁灭,坚韧与苦难,奉献与牺牲,组成了一曲曲英勇悲壮而又荡气回肠的旋律。

关键时刻,险象环生

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到达后没有耽误一分钟就开始抢险工作。他们来到石亭江铁路大桥边上,眼前的画面触目惊心。

一列从西安开往昆明的普快旅客列车K165,这列红皮列车已断成4截。其中,15和16这两节车厢被冲到铁路大桥下游500多米远的河中央,火车头到11节车厢已经过河,停在江南边的路基上。而第12到14节车厢停在大桥断裂的南部,剩下的第18节车厢停在断裂大桥的北部。

火车里面已不见行李,火车窗户玻璃可以看到被敲碎的痕迹,晚8点,天黑下来时,停在桥上的第12节车厢里面的灯还可以打亮。现场的铁路工作人员介绍,开灯是便于观察,防止火车继续滑入江中。领导联合德阳、绵竹有关领导成立抢险处置工作指挥部,采取四条措施进行现场处置:一是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围观数千群众坠河。二是维护交通秩序畅通,为施工人员及机具进场提供保障。三是对掉在河中的两节车厢以不再往下游移动为目标,防止对下游的桥梁造成损害。四是铁路部门牵头做方案,让悬挂的车厢尽快拖离,防止掉落。

两节车厢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因为连日暴雨,德阳全市加强了防汛巡查力度。当日上午,当地民兵巡查中发现石亭江上的铁路大桥南边岸基处江堤出现溃坝,广汉市小汉镇人武部长郑本禹受命带领50多个民兵在此处加固江堤。

30多岁的郑本禹说起当时的紧张时刻,依然难掩激动。他是挥舞榔头敲碎火车窗户,救出遇险旅客的8勇士之一。

郑本禹说,当日下午3点15分左右,他们正在加固江堤,离他们10多米远的铁路大桥上,由北向南开来一列红皮火车,他们看着火车前10节车厢已经过桥,突然铁路大桥中间2个桥墩垮塌,火车后部15和16这两节车厢掉下,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紧急!”郑本禹说,当时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几秒钟后他们反应过来,立即带领50多个民兵冲上铁路桥。

只有8名民兵手上有榔头,他们顺着铁路桥边一人多宽的人行道赶到垮塌处。“火车内的人乱成一团,哭喊声,求救声嘈杂一片。”郑本禹回忆说。

火车头被拉断后滑上路基,失去动力的中间几节车厢车门无法打开,车窗无法砸开,乘客不断求救。眼看V字形的两节车厢即将坠入江中,郑本禹带着8个手持榔头的民兵砸碎玻璃,开始救人。

里面推外面拉,近400旅客成功逃生

郑本禹介绍,有榔头的民兵负责砸玻璃,剩下的民兵在外面拉被困乘客,里面旅客从里面推。2节车厢里近400名旅客很快被救出车厢,郑本禹估计,总共花了约20分钟。约10分钟后,人员全部转移安置,两节车厢也掉入江中。

宝成线是一条复线铁路,断裂大桥西边是另外一条铁路线。郑本禹说,近400人被救出不久,一列从南往北开出的火车驶过,“估计引起了震动,15和16节车厢彻底断裂,掉入滚滚石亭江”。

郑本禹说,他们往两节车厢内仔细观望过,“确认里面已经没有旅客了”。武警消防支队防止车厢掉落立即冲到下游阻塞河道。

昨日下午6时,断桥现场的旅客被全部转移。石亭江北边靠近铁路桥的江底有10多米宽的溃堤,500多米远处,2节车厢被在建的成都到乐山高速铁路桥墩挡住。

昨晚,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带领60多个消防战士正架起大型探照灯,他们负责监视两节车厢,防止车厢被冲到下游,阻塞河道引起二次灾害。

黄强介绍,他们是下午3时19分接到报警,随后派人携带冲锋舟赶到现场。他介绍,到现场后2节车厢已被淤泥掩埋一半,没有发现遇险人员,铁路部门人员向其确认无人落水。旅客多自觉维护秩序安全转移

出事列车上的旅客告诉记者,事发后车上一度很混乱,经多人自觉维护疏散秩序,约1300人顺利逃生。

41岁的黎通泉在13号硬座车厢。车子刚到德阳时,黎通泉到12号值班车厢补了一个卧铺,后到10号餐车准备吃东西。

刚到餐车坐下来时,黎通泉车票还没来得及揣进口袋,火车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当时很恐怖,仿佛火车开到山路上一样”,黎通泉被抖坐在地板上。

黎通泉感到腰部剧痛,火车颠簸了半分钟左右,终于停下来。黎通泉说,列车长也在餐车,当时她“反应很快”,“很镇定”,要大家不要慌,并立即组织人群向已经过江的火车前部车厢转移。

黎通泉忍住腰部剧痛,从10号车厢转移到8号车厢上,有人扶他,还有人给他找位子坐。到了8号车厢,列车员继续要求旅客再向5号车厢转移。“当时我们也不知是桥墩塌了。”黎通泉说,他转移到5号车厢时,再也走不动了。

此时,旅客开始使用车厢内的破击锤,击碎车窗玻璃,一一撤出火车,闪了腰的黎通泉最后一个被抬出。

14号车厢 军人指挥疏散

昨晚,西安乘客王伟平介绍,当时他在14号车厢头厕所内。15时15分左右,他上完厕所,到洗漱间准备洗饭盒,突然火车剧烈一闪,他的肋骨撞在洗漱台上,因没有扶住,接连被撞两下,“当时以为是地震了”。王伟平马上打开洗漱间的门,到过道上一看,车厢里乱作一团,一些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痛哭。

车身已经倾斜,车窗下可见褐黄色江水,“很恐怖”。王伟平说,坐在一起的昆明军区现役军人王晓斌和另外几名退役军人都站出来,大声安慰大家不要慌张,并要求大家排队疏散。

“我看到他们都不慌张,我也平静下来了,帮助维持秩序。”王伟平说,很快车厢内的人排成排,向13号车厢前进。“有人越过座位向前冲,被我们制止了,后来秩序就稳定了”。

王伟平介绍,当时车厢已成V字形,14号车厢一头挂在铁路桥上,一头稍微倾斜向江中,15号车厢倾斜得更厉害。外面有人砸车玻璃,15和16号车厢也有人从窗子翻出。10多分钟后,王伟平附近的几节车厢内人全部疏散完毕。王伟平说,王晓斌是最后一个走出车厢的人,“他说里面已经没有人了”。

“今天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危险,感谢上苍保佑我„„”王伟平日记这样写道。

善后:根据旅客要求进行安置

现场指挥部介绍,1300名旅客随后被送往了广汉中学安置。

从昨晚8时开始,根据旅客自愿要求,当地政府组织大巴,对距离近的乘客,用大巴送回家,大部分愿意乘火车的旅客,使用大巴转运到广汉火车站,转车回家。如果有乘客要求暂住,当地政府将免费安排食宿,暂时安顿在广汉。今日凌晨,新的K165乘务组已经把需要的乘客运往昆明。

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介绍,目前他们已向指挥部建议,如果上游不再有大水下来,暂时不做处理。如果上游近日还有大水,建议使用爆破或火炮轰击,处理两节车厢,防止其继续下冲,撞坏下游在建桥梁。

中流砥柱,钢铁长城

滔滔洪水,冲不垮人民大堤;

滚滚洪魔,击不倒钢铁长城。

党员:中流砥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平时,党员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努力工作;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奋力拼搏,直至英勇献身。这正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夺取抗洪战争的胜利,这是一项极为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对参加抗洪斗争的每个党员的严峻考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如此。无论是董存瑞、黄继光,还是焦裕禄、孔繁森,等等,都对伟大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党内,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一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已在广大人民心中矗立起崇高的群体形象。在这场洪水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会更加熠熠生辉。

他们平凡的事迹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他们朴质的作风中映射着夺目的光彩。在暴雨如注、逐浪滔天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发出的“不要管我,救群众要紧”的呐喊,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他们就是中流砥柱。

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筑起了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他们关键时刻站起来,危险时刻豁出来,一个子弟兵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当洪水汹汹,畏人胆寒之时;当百姓群众水生火热之时,子弟兵冲锋在前,他们来得及用沙土,来不及用血肉之躯,当肆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卫人民。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大桥重建,给予表彰

10月13日上午,石亭江上鞭炮雷鸣、彩旗飘扬,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过石亭江大桥下行线,标志着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正式恢复双向通车,也标志着公司在经过53天的昼夜施工、艰苦重建后,圆满完成了石亭江大桥的抢险重建任务。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彭琳、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志诚、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光全、党委书记朱保胜等领导出席和参加了通车仪式。下午,省总工会、集团公司隆重表彰了在接到铁道部、集团公司重建石亭江大桥命令后,集中优势资源、汇集精兵强将,先后投入施工人员1000余人、各类施工机械200余套,全力投入到石亭江大桥灾后重建任务中的五公司。他们在抢建过程中,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青年突击队等活动,不断掀起施工决战高潮。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众志成城,不畏艰险,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冒风雨斗酷暑,七战洪水,三抢栈桥,清除拦路虎,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力克旧桥拆除、安全威胁、汛期洪水、工期压力“四大难关”,创造节点工期“六个第一”佳绩,实现安全、质量、工期、环境水土保护“四大目标”,为架梁铺轨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前7天完成了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光荣任务,开创了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新奇迹,再次展示“中铁二局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精神风采,全面兑现了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中铁二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集团公司对参见单位和员工给予隆重表彰。五公司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部获四川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泽伦、袁克远、谯华东等11名抢险重建勇士获集团公司党政工团授予“开路先锋”奖章;五公司党委书记朱保胜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抢险项目部党支部和第一、第三党小组分别获“先进党支部”、“党小组”称号;刘秦南,朱川林,郑高华等四名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首灾难,低头反思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物的故乡;

水,是无比珍贵的液态白金。

然而我们的洪灾也是由于水造成的。

在这场洪灾中,人们忘不了双眼布满了血丝的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人们忘不了与他们一起站在激流中打桩、与他们携手并肩、共同战斗的镇委书记和镇长;人们忘

不了靠前紧急指挥他们脱生,自己却走在最后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人们忘不了那一面面立在险工险段上、写着共产党员名字的生死牌。

当人们为自己和他人不屈不挠战胜洪水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时,也要悄悄地去听一听退去洪水的表白和心声:“我是水,我是雨水,我是露水,我是泉水,我是溪水,湖水,河水,江水„„,我在这个星球里生活了亿万年,让这个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变成一颗蔚蓝色的珍珠,让千百万种生命在这颗荒芜的星球上萌生,繁衍„„,我栖息在大树和小草的叶脉里,我沉睡在根系盘绕的泥土中,我嬉戏在山间,我荡漾在湖塘,我奔流在宽阔而又洁净的河床上„„,时至今天,我突然失去了家园,没有了树,没有了草,没有了深厚的土壤,没有了溪流和湖塘,我的河床变得拥挤又肮脏,我仓皇地奔突流浪,寻找我的家园„„”

鲁迅先生曾预言:“将来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为此,面对水,我们要学会敬畏,学会珍爱,学会善待,善待水就要像善待自己的宠儿那样充满无私,充满博爱,爱水的一切,享受水的一切,那时水也会尽显博大的胸襟与人类同家园共繁荣。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像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水,“水和血液等价”的日子,才会离我们而去„„

2011级汉文三班

唐开美

学号:***

下载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代课教师的忧伤 报告文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代课教师工作总结

    代课教师工作总结 代课教师工作总结1 自从重新代课,倍感压力。因为已经有六年时间不代课,对于书本知识我已忘记大半。再加上教材几次更换,,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我更......

    证明(代课教师)

    证明兹证明:,男(女),生于年月日,原住,现住,身份证号码:。该同志于年月至年月在达县乡(镇)学校代课,实际代课年限为年。 特此证明达县乡(镇)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签字:(公章)二O一三年月日达县......

    代课教师工作总结

    前锋中心校解决代课、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总结根据赵副县长和杨局长在2013年5月13日,凤庆县解决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工作部署会议上的安排部署及凤庆县《关于妥......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聘才网小编为您带来代课教师辞职报告,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欢迎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 范文一 尊敬的园领导: 很抱歉我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这个想法在我......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1 尊敬的领导:您好!从x月至今,进入公司一年的时间,得到公司及xxx县“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组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各位......

    代课教师合同

    聘用代课教师合同书 甲方(用人学校):乙方(应聘教师):根据工作需要,甲方同意聘用乙方为代课教师。为了切实维护双方的权益,认真履行双方的义务,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特签署本合同......

    代课教师鉴定

    周红教师的工作鉴定 周虹老师自2010年九月在我校代课期间,担任七八年级的计算机教学,并担任电子备课室管理员,在教学中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教学......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1 尊敬的学校领导:很抱歉我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这个想法在我心里已经埋藏很久了。从我第一天走进这所幼儿园到现在已经快满三年了,在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