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
(二)典型“模板”
1、说课稿(郑成成)93.22分
尊敬的各位考官(或评委):
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第----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写课题)
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来说我的教学思路。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上(下)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的表达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等词语,会认---等生字,会写---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的之情(难);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重)
教法和学法:在教法上,我主要以教学情境法,朗读感悟法为主,其他教法同时并存,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在学法上,以读-找-品-悟-诵为训练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发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生字词卡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阅读课,主要是读书课,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为原则,我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到课题后有怎样的想法或质疑,学生可能会提问-----,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走进文本。(通过谈话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出示生字词卡片以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重点指导—词中-字的书写结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练习,我巡视指导。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哪些方面内容来介绍----,并分析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根据学生的反馈,我用多媒体相机板书:(通过初读环节,让学生对文体进行一定的感知,理清写作脉络,为品读赏析做铺垫)
三:品读赏析,体悟情感,(重点环节)
首先,让学生带着()的问题,去默读()自然段。
生反馈,我适时板书:()。
其次,同桌交流-----在找出相应的句子。生反馈,我用多媒体展示句子:
再次,师生交流: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的理解或感受。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
针对文中其他段落|片段,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自学,我巡视指导。(以读-找-品-悟-诵为训练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四: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由于本课----------,是朗读训练的最佳范文,让学生以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以读促悟的方式进一步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练习,拓展运用: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水平的练习,学生可自由选择:善于积累的你,摘抄你喜欢的句子|段落
喜欢朗诵的你,朗诵你喜欢的段落
擅长写作的你,以----为话题,|抓住某物的特点写一篇小作文 以上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力求做到简单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转身擦黑板)。各位考官辛苦了!鞠躬离场
2、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的课题是《 鸟的天堂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展开: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 四 年级 上 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样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 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为完成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四年纪学生年段目标的特点,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课文,认识 8个生字,会写____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词句包含的思想感情。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较有困难,所以我将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为贯彻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框题的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法、阅读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同时辅助讲授法,以便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法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总结反思法,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圈点优美词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会学的方法,培育智慧。
三、教学过程: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平等对话的过程。依据这一要求,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我将注意引导学生潜心文本,获得独特体验,并且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整体教学思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 大榕树和群鸟活动视频的形式导入到本课,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景。并引出课题《 鸟的天堂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在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去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这时学生会对本课有初步的(去掉:认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我将用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相机理解“缝隙” 等词语的意思。并借助写字练习册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的生字。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3、细读课文,解决重、难点(去掉:知识)
在学生对本课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入本课的重、难点部分的学习,具体指导学生了解、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与作者息息相通,产生共鸣。随着“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特点的?”问题的出示,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让学生充满着阅读的期待和探究的欲望去默读课文,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感受最深的优美词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感 清楚地说出来,进行师生评议,以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最后由我将看法汇总,具体进行讲授,并指导学生解决归纳出的重点词句理解和赏析,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好词佳句。通过这种形式既理清文章的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同时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也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4、研读品位,扩展练习
接着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共同朗读课文,背诵精美的词句和段落,在朗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边读边思考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品味所描绘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我将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展示的形式扩展知识,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扩展知识面和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本课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下对本文进行体会探究,并背诵重要的段落(注意:看课文定,有的没有背诵任务)。“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习本课后,我会推荐学生读配套阅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知识和教学过程,板书主要包括课题,重点知识结构和生字词的书写,这样可以直观系统的展现本课的重点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二、说课举例
1、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说课稿(孔平)86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巨人的花园》。(板书)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过一个小男孩的提醒,巨人知道了自己的冷酷后,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从此,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这篇童话寓意深刻,语言简练优美。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是一篇值得学习的好文章。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在心理上的变化;将教学难点定为: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好的教法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重点采用朗读感悟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体会文章寓意。说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童话故事?为什么?”引导他们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等。进而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也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这一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切入正题,同时让他们对童话故事有了大体了解,为开展教学作铺垫。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用以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文章的大体脉络及内容。
3.默读全文,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及花园情景情景的变化。细读全文,深入研究
1.引导学生感受花园的变化
通过初读,学生对此有了一定了解。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花园变化的句子,感受巨人砌墙前——砌墙后——拆墙后的景色变化,在读中想象画面,为突破教学重点做铺垫。
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巨人前后心理变化语言的对比 通过对花园变化的想象。学生对其原因产生了好奇。因此,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找出巨人斥责语句。让学生站在巨人的立场上读一读这三句话,感受巨人的心理变化,以及说话的神情。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巨人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变化。再通过集体交流,加深理解与感悟。这两个环节一个侧重于花园的变化,一个侧重于巨人心理的变化。如此对比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对比写法的运用。
(板书)赶走孩子
冬天
留住孩子
春天 3.理解重点词句
①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②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句话揭示巨人明白了为什么他的花园没有春天。由此,让学生尝试说出这篇童话给我们揭示的深刻寓意。
(板书》分享快乐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编课本剧,切实感受巨人的心理变化。同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以及喜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
2.让学生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作文,巩固知识,加强运用。
四.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通过书写课题,文章脉络和所要表达的寓意三部分,力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学习。
巨人的花园
赶走孩子
冬天
留住孩子
春天 分享快乐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蝙蝠和雷达(陈沛)97.47分
教材解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对蝙蝠的研究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保障了飞机的飞行安全。本文结构严谨,运用类比与联想,知识性强,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学习本文,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3、学习说明文的写法,体会作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表达方式。
重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从而发明雷达的。学习说明文的写法。难点:通过科学家从蝙蝠研究中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朗读感悟法、批注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准备了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同时我也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面“资料袋”中的内容,初步了解仿生学的相关知识,然后用谈话法导入:“同学们,科学家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那么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又得到了哪些启示?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蝙蝠和雷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难写的生字,如“揭”、“碍”右半边容易混淆,我会引导学生重点区分。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会找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订正。在了解读书情况后,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以此把握学情,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做准备。
3、重点研读。用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
1、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出蝙蝠飞行秘密的?
2、雷达探路与蝙蝠飞行有什么共通之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词句,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结合课文旁边黄色气泡所提出的问题,找出蝙蝠探路的秘密。在此过程中,我会播放蝙蝠探路的科普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蝙蝠是怎样口耳并用来探路的。弄明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把雷达的探路过程与蝙蝠的探路过程相对比,让学生明白,雷达的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就相当于蝙蝠用嘴发出的超声波,无线电波将障碍物的情况显示在荧光屏上,就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反射回蝙蝠的耳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彻底弄懂科学家是怎样把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的。
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之后,我会让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说明文的写法,学习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的说明方式。在课堂最后,我会再向学生出示几个仿生学的例子,如根据海豚体型设计的潜艇、根据苍蝇眼睛所发明的蝇眼照相机,激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作业:
1、科学家们还从那些动物身上得到了启示?收集相关资料。
2、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从那些动物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设计哪些发明?办一张以“仿生学”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 蝙蝠和雷达
蝙蝠:嘴→超声波→耳朵 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第二篇:说课
南江县北极乡小学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研讨会汇报内容记录
时间:-----2012---6-----5 地点:办公室 主讲人员:罗朝勇
参加人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汇报内容:如何说课
通过本次南江县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研讨会的培训。我认为: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 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 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二、说课的意义
说课活动的好处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说课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很多教师的备课,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三、说课的类型
说课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学科分:语文说课、数学说课、音体美说课等;按用途分:示范说课、教研说课、考核说课等;但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根据此次培训我认为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课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尝试学习,自主探究,巩固练习;回顾小结,质疑问难、板书设计;教学预测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在这里我说的是实践型说课,而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以上是我对说课的一点肤浅认识,不对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说课模版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
部分,因此,在 中,占据 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
重视学法的指导„.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导入新知
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2、探索新知
鼓励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讨论、推理、表述等过程。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的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设计
8、布置作业
第四篇:说课
说课稿
一、自我介绍:姓名、单位、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所授学科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宏观——微观的过程
②、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有什么发展?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2)、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与教学大纲相对应
包括:知识目标: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目标、思想觉悟
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上升到能力。
依据:①、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 ②、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③、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依据: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能起到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重点;难点则是因生而异、因校而异的。4)、教材的处理: 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文、小问题......2、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②、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③、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要扬长避短。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
包括: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1)、导入: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
不仅仅是课堂练习,还包括提问。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可操作性。
4)、归纳总结: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
种植专业说课稿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好,我今天抽取的说课题目是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种植专业的 教材第 章的第 节《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的 教材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 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知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掌握 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和解决 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 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 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记住 ;(2)理解,尤其是 ;(3)2.能力 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 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思想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 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二、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 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
3.比较法:通过 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获得新知。
三、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 的性质。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 引入,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 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 知识 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 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 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 时,我强调,通过 让学生知道,这样学生 就能
在 讲解 时,由于 我就用 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 的教学中,由于,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 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为了 学习我采用 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3、学生提问、4、教师提问:
5、教学效果的反馈
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
6、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 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 为主线,运用 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7、布置作业:
五、板书
左板 右板
六、教学体会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姑且叫它“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专家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第五篇:说课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思路分析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教学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2.教学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前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前言部分用对拉斯科岩石上的两只手印及古埃及人的狮身人面像的猜想引出美术家展示自我的特定方式——自画像。第二部分分别对丢勒、金农的自画像进行鉴赏,认识到自画像是对美术家本人的自我认同和理想角色的一种定位。第三部分是通过伦勃朗的人生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欣赏来让学生体会一位美术家的人生经历(如同文学家笔下的自传)。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宋徽宗赵佶的在《听琴图》中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也是一种美术家真实的情感和人生状态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习非高考内容《美术鉴赏》,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中,各种形式的人物形象,已有所展示,学生对画作中所寄托的画家的思想、情感亦有所了解。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组交流、探讨的方式,分析、阐述美术家和他的自画像作品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讨论、分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的能力。即学会欣赏的方法,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兴趣—理解—创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设计
通过对凡高这样的世界级和具有争议的绘画大师的自画像,引起学生的感触,之后随着对画家自画像的观察与深入分析比较,让同学们体会画家自画像是真实自我的体现与内心的一种独白。在欣赏与体验过后达到教学目标。之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自拍或自画。布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小学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来引出动物作画
2.课件展出一组作品(出示大象的杰作),说说画面中是什么内容,感觉如何?(学生回答„)
这些画,看起来平常,甚至会觉得是涂鸦,同学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画的作者
3、告知学生是亚洲大象“帕亚”的作品,10~15分钟时间完成一幅画作。每幅售价250英镑(折合人民币4500元左右),在英国艺术展览馆,还展出了大象的自画像。以前,动物的作品一般会被扔弃或搁置一旁,但最近动物园管理人员发现,动物创作的画作也兼具经济价值,许多动物爱好者对这些“原生态”作品趋之若鹜,动物园也因此开发出了取之不尽的新财源。导致动物作画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帕亚竟能画出一幅“大象图”,显然是大象艺术的一次“革命”。
4、课件展示“大象艺术家”作画的照片和自画像。为什么觉得大象艺术家“帕亚”了不起呢?为什么说是一次“革命”?(画得非常好!能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因此能被称为艺术家)。自画像的出现,是艺术家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5、提问:大家平时有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平时都是在关注别人,却往往会忽视自己,偶尔的照照镜子,或许会觉得自己很陌生。换一个角度面对自己,会有很多感触。通过镜子是对自己进行一种审视,这是对于自我的认识。
引导:我们这一课也有一面镜子,那就是美术家的自画像。美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二)讲授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P60,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浏览下新课内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现代人懂得爱美么?当然不是。大家请欣赏古拉斯科岩画(前15000,法国),及古埃及壁画(前1400),可见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就已经具有作为画家的自我表现本能了。——拉斯科岩画上留下有‘艺术家’自己的‘手印’,表明此记录与自己有关,就像现代有人喜欢旅游时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类似,当然这样是不文明的;埃及壁画上画家用画面把自己的工作场景记录下来,以肯定自己的劳动价值及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两种自我表现就相当于现代画家在自己作品上‘落款、署名’。历史的巨轮缓慢移动,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画家们往往是不甘寂寞的,美术家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对话的机会。
第一节: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①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
‘自画像之父’,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师:请问三幅画面哪幅是画家? 生:都是。三幅画面人物相似。
师:解说相似原因,阐释画家画面定位。
个人定位:自比‘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②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清)
师:同学们听说过扬州八怪吗?你觉得八怪之一的金农的自画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形象怪异。师:解析原因。
个人定位: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第二节:浓缩的人生
屏幕上展出伦勃朗的自画像,并简短介绍伦勃朗的背景。
大家请先看到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自画像,透过画面可以试着来形容伦勃朗的一生
老师:风采青年——成功壮年《夜巡》——颓败老年
第三节: 场景中的自我
有这样一批画家,他们善于把自己表现在特定的场景中,用周围的人事物来衬托自己,以此来突显自己的存在。
① 贵族画家‘委拉斯贵兹’(17世纪、西班牙)
长期为西班牙皇室服务,一生富足,身心愉悦,曾为教皇作画。在他最有名的画作《宫娥》中,画家面对观众作画的形象:神情专注、表情愉悦,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人往往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画家在场景绘画中突出表现空间,善于运用镜子,展现给人们视线外的其他。
师:请一位同学找一找《宫娥》现场有几人?(11人)请同学们记住这位画家的一大特点:善于利用镜子来丰富和拓宽画面空间层 次,以及处理复杂的人物场景关系,这是画家的独到之处。② 永远背对观众的维米尔(17世纪、荷兰)
师:这位画家是哪个国家的?
生:荷兰
师:大家请看看屏幕上‘维米尔’的两副场景画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色调暗陈,男女各一名,男性背对观众,墙上有地图。
师:通过这个场景我们都了解到一些什么画家传递的信息呢?
1.地图——在当时的欧洲,印刷技术远远没有现今发达,当时拥有一副地图便是财富的象征。由此可知画家生活富足
2.背影——再看背对观众的画家,给观众感觉很神秘,仅望其项背。神秘的维米尔有没有悄悄的在你们耳边告诉你们为什么他要背对我们?没有?他刚刚悄悄的告诉我说:背对你们想让你们知道你们所看到的我远远不是最完整最真实的我,只是小部分的我,只是我让你们了解的我,‘美术家表现了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远远不是全部。’,如果你们真的想要认识全部的我,就
请关注我,走进我的艺术世界,那里有最真实的我„„他的背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 宋徽宗,赵佶——专业的书画家,业余的皇帝。
(三)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面?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四)课外拓展: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三位画家分别是: A.16世纪 德国 丢勒; B.17世纪 荷兰 伦勃朗; C.19——20世纪 荷兰 凡高 1.凡高——几近崩溃的精神世界 让同学们自己说下对梵高的了解。
凡高 —— 最有名的画家;
最悲剧的画家;
生前最潦倒,死后最富贵的画家。
凡高的一生是戏剧化的一生,矛盾的一生。请大家看到幻灯片中他的诸多自画像,再看看中间的照片形象(21岁),简直不能联想到这是同一人。凡高一生短暂(37岁),死于自杀,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具有超乎常人的生活激情,而生活却一再让他痛苦、绝望。所以大家看到他的自画像都是色彩浓烈,对比强烈,笔触鲜明的;他的眼神是具有攻击性的,像动物的眼睛,是他精神状态 的真实反映——这才是真实的凡高,自画像里的凡高,热爱生活,却被生活所抛弃。
(五)活动交流:
完成“活动建议一”或者“活动建议二”,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该环节在课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