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11:原材料检验制度
中铁十一局株桥南山口制梁场企业标准
QB
QG/QZ02.02-2002
原材料检验制度
编
制:黄文忠 审
核:罗 勇 批
准:马永杰 受控标识: 发放编号:
2002-08-08发布
2002-08-10实施
中铁十一局株桥南山口制梁场
发布
前 言
本制度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制订,目的在于加强产品原材料检验,防止不合格原材料入库和投入生产使用。
本制度内容包括:水泥、砂、碎石或卵石、钢材和外加剂的检验标准方法。
本制度从2002年8月8日起实施。本制度由试验计量室提出并归口。本制度起草人:黄文忠。
原材料检验制度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制梁场产品用水泥、砂、石、钢材和外加剂等原村料的检验程序、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及验收标准。
二、引用标准
JGJ 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 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700-88 碳素结构钢
GB/T701-1997 低碳钢热扎圆盘条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 2101-89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2975-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GB/T5224-199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和热轧光圆钢筋 GB5020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002]56号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 青藏总指[2002]100号 青藏铁路高原地区耐久性混凝土目标管理措施
三、总则
1.为加强原材料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投入使用,特制定本检验制度。
2.原材料进场应按批检验和验收,未经检验和验收的材料不得使用。
3.原材料进场必须有生产厂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性能、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规定。
4、检验职责
物资部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材质证明书的检查核对,外观质量有疑问,则由物资部申请质检部复验。试验计量室负责原材料性能、质量指标的试验,并出据试验结果报告。
4、检验程序
(1)原材料进场后,首先由物资部核对质量证明书、材料牌号、品种规格、数量、炉(罐)号、出厂日期、编号、包装及检查外观(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并做好检查记录。如发现有问题,申请质检部复验。
(2)经外观质量等项目检验合格后,物资部填写《试验委托单》送试验计量室,试验计量室收到《试验委托单》后,到材料库取样试验。试验结果按规定要求填写试验报告,并进行合格性能判定。试验报告发物资部、监理各一份、试验计量室存档一份。
6、检验结果处理
(1)材料经外观质量检查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验收入库和投入使用。
(2)材料经检验结果如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不得验收入库。
四、水泥检验
1.质量标准
进场的水泥质量指标应符合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的规定。
2.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1)外观质量检查。进场水泥必须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每批进场水泥面核对、检查生产厂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数量、包装、质量证明书及是否受潮等。对袋装水泥应随机抽样20袋检验每袋水泥重量(50±1.0kg)。
(2)试验项目。每批水泥须试验胶砂强度,凝结时间、安全性和标准稠度用水量。
(3)试验方法。胶砂强度按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标准规定执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
3、批量及取样规定
(1)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重量不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是3个车罐中各采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秤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试验试样。
(2)袋装水泥。对同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重量不起过200t。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采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秤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试验试样。
4、水泥出厂期到三个月或者因受潮等原因影响到水泥质量时,使用前物资部通知质检部检查和试验计量室重新取样试验,根据复验结果和技术要求决定该水泥是否使用。
五、砂的检验
1、质量标准
选择砂场(厂)时,须有砂产地全面质量检查资料。砂的质量指标应符合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TB10201-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的规定,以及[2002]56号《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的要求。
2、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1)外观质量检查。每批进场的砂,应检查砂中是否混入灰块、泥块、石块及其它杂物等。
(2)试验项目。每批砂须检验颗料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每月一次抽样检验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和空隙率等指标。
(3)试验方法。砂按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执行。若取样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试样检验。
3、批量规定
(1)对砂产源固定,产量、质量稳定生产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供应的砂,以一批汽车运输同一产地、规格均相当的砂为一批,每批总重量不超守400m或600t。
(2)对分散生产或生产不稳定、运输同一产地、规格均相同的砂,以200m或300t为一批。
4、取样规定
(1)从汽车中取样时,在每批汽车中随机选择4辆,从每辆车中的两个不同部位各取等量试份,共8份,混拌均匀,组成一组试样。取样数量应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标准规定。若发现各辆汽车砂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应对有怀疑的汽车单独取样试样。
(2)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去掉,然后由不同的8个部位各采取等量试份,混拌均匀,组成一组试样。取样数量按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
33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
5、每天须从生立现场取样测定砂的含水率,根据砂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6、堆放时间过长或砂中混入杂物,有可能影响砂的质量时,使用前应重新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决定使用。
六、碎石、卵石检验
1、质量标准
选择石场(厂)时,须有石产地全面质量检查资料,碎石、卵石的质量指标应符合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及[2002]56号《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的要求。
2、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1)外观质量检查。每批进场的碎(卵)石应检查石中是否混入灰块、泥块及其它杂物等。
(2)试验项目。每批碎(卵)石须检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每月一次抽样,检验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和空隙等率等指标。
(3)试验方法。碎(卵)石检验方法按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
若取样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试验试样检验。
3.批量规定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和试验。用汽车运输以400m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如小型拖拉机)以200 m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处理。
4.取样规定
(1)从汽车上取样时,由每批汽车中随机选择8辆,从每辆车中的两个不同部位各采取等量试份,共16份,混拌均匀,组成一组试样。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机尾的出料处,按一定时间隙采取等量试份8份,混拌均匀,组成一组试样。
(3)在料堆上取样时,同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各5个不同部分取样,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份采取等量试份共15份,混拌均匀组成一组试样。
(4)如经观察,各辆汽车所装碎(卵)石的质量相差甚为悬殊时,应对有怀疑的汽车单独取样试验和验收。
5.每天须从生产现场取样测定碎(卵)石的含水率,根据碎(卵)石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6.碎(卵)石堆入时间过长,或混入杂物,有可能影响其质量时,使用前,应重新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决定使用。
七、钢材检验 1.质量标准
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工程结构等用的碳素结构钢、热轧圆盘条、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钢筋和钢铰线的质
33量指标应分别符合下列标准:
(1)GB 700-88 碳素结构钢
(2)GB/T 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3)GB 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4)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5)GB/T 5224-199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
(6)钢材质量指标除应分别符合上述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标准:
型钢应符合GB 2101-89《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标准规定。
2.检验项目(1)外观质量检查
每批进场的钢材须按相应的钢材标准抽样或全部核对检查牌号、规格、供货状态、尺寸偏差、表面质量、炉(罐)号、质量证明书等项目。
(2)试验项目
(1)大型圆钢(直径>25mm)、管材、型材、钢板进场后,经外观检查合格,验收其随行的质量证明书后,可直接办理进入库。对质量有疑问时,检验力学性能或化学成份。
(2)热轧圆盘条、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圆钢,每批须检验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和进行冷弯试验,对质量有疑问时,检验化学成份。(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每批须做拉力(整根破断)试验。对质量有疑问时,检验化学成份。
3.试验方法
(1)钢材拉力试验(测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方法应按GB 228-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拉力试验试样部分要求按GB 2975-82《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标准执行。拉伸试样尺寸、标距、精度等要求按GB 6398-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规定执行。
(2)钢材弯曲试验方法、试样规定等按GB/T232-1999《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
4.批量及取样规定
(1)热轧圆盘条、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圆钢 a.批量划分。每批钢筋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20t。
b.取样规定。每批钢筋任选2根(盘),每根(盘)钢筋钢筋取拉伸、弯曲试样各1个。
(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a.批量划分。每批钢绞线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制度的钢绞线组成。每批重量不大地10t(3盘)。
b.取样规定。每批钢铰线任选一盘进行拉力(整根破断)试验及弹性模量试样,试样从端部截取。
5.检验结果处理规定
10(1)热轧圆盘条、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圆钢
检验结果如有某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须从同一批中任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复验结果(包括该项试验所要求的任一指标)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整批钢材不得验收。
(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
钢铰线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再从未试验过的钢铰线盘中逐盘取样试验。合格盘者使用,不合格盘者报废。
八、外加剂的检验
1.质量指标
进场的减水剂质量指标应符合GB 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标准的规定。
2.检验项目
(1)外观质量检查。进场的减水剂须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每批减水剂须核对检查生产厂名、牌号、品种、包装、出厂日期、数量、质量证明书及检查变质受潮等项目。
(2)试验项目。当选用新的减水剂或更换生产厂家时,应对减水剂的性能进行全面试验,包括检验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含气量和硫酸钠、氯离子含量等,同时须进行配合比对比试验,确定掺量等参数。在正常情况下,每批减水剂应检验固体含量(液体减水剂检验密度)、PH值和水泥净浆流动度。对质量有疑问时,11 应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检验。
3.试验方法
减水剂试验方法按GB 8077-8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执行。
4.批量划分及取样规定
(1)批量划分。粉剂(固体)减水剂按同一品种、同一牌号为一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50t。水剂(液体)减水剂按同一品种、同一牌号,每月为一验收批,每批重量不大于100t。
(2)取样规定。GB 8077-8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规定取样检验。
5.外加剂质量指标应全部符合GB 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标准规定,否则为不合格品,不得验收必使用。
6.更换外加剂生产厂家、牌号、品种须经技术部、质检部同意。
九、防水层的检验 1.防水涂料的检验(1)质量指标
聚氨酯防水涂料应为经过省、市一级鉴定过的产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TB/T 2965-1999《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2)检验规则
a.防水涂料以每进场的同一牌号、同一生产厂家为一批,甲组份以不超过5t为一批,乙组份按产品重量配比相应的重要为一批。
b.进场的防水涂料须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或检测报告。每批防水涂料须检查核对生产厂名、牌号、名称、数量、包装、出厂日期等。
c.外观质量检查
每批防水涂料须检查结块、沉淀和离析。
颗粒度:用玻璃棒将防水涂料均匀地涂在玻璃棒上,肉眼观察其颗粒度,要求均匀,不得有明显颗粒或块状物。
分散性:表面不得有结块或凝固物,也不得有沉淀或表面分离水的现象。
若对质量有疑问申请质检部复查,外观质量检查应做好记录。2.防水卷材的检验(1)质量指标
氯化聚烯防水卷材性能指标应符合TB/T2963-1999《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1型防水层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2)检验规则
a.进场的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有生产厂家的持量证明书或检测报告。每批防水卷材应检查核对生产厂名、名称、规格、数量、包装、出厂日期等。
b.防水卷材检查验收以5000延米为一批,不足此数按一批计,随机抽取3卷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检查表面、长度、宽度、平直度、平整度等。
c.检验结果评定
抽查3卷产品,其中有两项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卷。对不合格卷应加倍抽样式复验,复验仍达不到要求时,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第二篇:原辅材料进货检验记录制度
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本店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严格把好原辅材料质量关,促进本店产品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店对所有原辅材料的质量检验。
二、职责
质检员负责原辅材料的进货检验工作。
三、工作程序
1、质检员对公司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按产品图样、标准、技术文件或定货合同的规定,进行进货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当某些检验和试验项目本店不能进行时,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并对所委托单位的检验能力、资质等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检验结束后,质检员应及时做好状态标识,经检验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原辅材料应做好记录,按退货处理。
4、对于无标准、又无明确性指导文件,也无生产厂合格证的或其采购产品不在合格供方评价范围内的,质检员有权拒绝验收检查。
5、质检员应做好检验记录,确保检验记录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字迹清晰,并有检验人员的签名。
6、质检员应得到质量负责人的授权,并在授权的检验范围内实施质量检验工作。
四、检验规程
1、原辅材料进厂应按合同的要求验收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外购原辅料进厂按供货量的5%抽样,检查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上犹眼之悦眼镜店
2011年12月1日
第三篇:漆包线检验标准
漆包线检验标准
1.外观检验:
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漆瘤和白色润滑剂,表面绝缘漆膜无脱落、氧化、划痕、损伤,无打结现象 2.尺寸检验:
2.1 漆包线直径:标准参照IEC60317对照表,检验方法:千分尺 2.2 导体直径: 标准参照IEC60317对照表,检验方法:千分尺 2.3 漆包线漆膜厚度:标准参照IEC60317对照表,检验方法:千分尺 2.4 导体误差值:标准参照IEC60317对照表 3.电性能: 3.1 电阻
取要检验的漆包线1m, 将两端的漆膜刮去,测量漆包线的电阻,电阻测量值要与IEC60317的要求电阻范围内;标准温度20度,换算公式:20度的电阻/234.5+标准温度=实际测量电阻/234.5+测量温度。3.2 可焊性
①剪取需要检验的铜线材料;
②根据材料可焊性条件范围设定锡炉温度;
③使用温度测量器对锡炉温度测量确认锡炉温度在材料承认书的可焊性条件范围内; ④焊锡条件依材料承认书,铜线上锡效果:当铜线浸锡后目检表面着锡面积95%以上,不遗留残渣。
⑤.非直焊性线径剥皮处理后依(第①-④点)作业。3.3 针孔及漏电流测试 3.3.1配置溶液及接线
A.配置盐水溶液:食盐30 克,清水10 公斤,浓度为3‰; B.配置酚酞溶液:酒精100 克,酚酞3 克;
C.配置溶液:每10 公斤盐水溶液加入20 毫升酚酞溶液;
D.按图1 检查盐浴装置正负极接线是否正确。导电体接正极直接接入盐浴池,被测定转子接负极;
E.将电源正负极正确连接后,通直流电12V1000mA,每次做盐浴前要检查溶液的导电性能,将“+”和“-”极直接浸入盐浴池中,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导通电流是否达到标准值:500mA,当电流达到500mA及以上才可测试。
3.3.2 漏电流及针孔数测试标准 3.3.2.1 电流法测试标准
3.3.2.2针孔数测试标准
如针孔数量少于五个且不在同一个部位30米之内,则可以接受,其它情形均不能接受。3.4 击穿电压
取漆包线0.5m对折一次,将对折部位剪断并刮去四根线漆皮,然后再对折两次,并将对折后的漆包线扭成麻花状态,扭绞33圈,(两端各有两个线头)分别用高压仪测试同一端的两根线头的耐高压能力。(高压标准:参照附件IEC60317 Ⅱ级标准)。
第四篇:检验标准铸造
检验要求及质检科规章制度
目标:提高自检能力,员工质量意识;做到不合格品不流转到下道工序。
一、检验要求:
1、检验员对操作工的自检件(首检件)2件,上班次的末尾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操作工的自检记录2-3个尺寸出入较大,则视为造假记录。一次考核操作员工200元。开票递交财务科进行扣除。另外检验员10%进行提层。
2、操作工应对自检件进行编号(白色记号笔);
2.1自检频次:样件全检,小批、批量自定。
2.2该操作工成品区域内发现废品1件20元。
3、下道工序发现上到工序不合格品,需要返工的产品无条件进行返修。若无法返修的(报废处理)则考核上道工序责任人20元/件;批量200元。
4、批量质量问题:
支架连续5件,控制臂3件,为批量。本批检验员考核200元。
5、外协产品检验:
4.1毛坯由铸工检验员负责检验,供应商应提交试棒6支/批次,本体解剖件2件/批次。
4.2半成品、成品由机加检验员负责检测。
4.3开票应包括:产品名称、图号、数量、状态、客户名称等信息;记录应保存清洁,用完的记录本及票据交到主管科长,保存时间3年。
6、记录的填写:除名称、图号、检验结果外,特别要求按照量具的精度进行填写。例如:卡尺:0.02精度;实测:20.1mm,应记录为20.12mm。
二、制度:
1、上班按刷卡为准,常白班4次(上午、下午各两次),三班倒刷两次(上班、下班); 忘记带卡立即向主管汇报填写证明卡。
2、上班时间应提前20分钟到车间与上班检验员进行交接。本班检验员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检验员一同签字。
3、吃饭时间定为30分钟;超出时间发现1次20元考核。4、7S要求:
3.1用后的工具放到规定的位置,桌面、台面应清洁、整齐。
3.2试样柜内物品的放置应与标识一致;
3.3卫生区的划分:老物理室责任人油漆检验员;新物理室及化验室本科室的当班检验员。
质检科
2015.04.18
第五篇:检验制度
检
验
制
度
一、生产质量部负责本厂产品的检验工作。
二、检验员对产品进行抽样,送检验室进行检验。
三、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影响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四、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得轻易下结论,应认真复查记录、查操作、查方法,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复查。
五、检验原始记录应由检验员填写并上报部门领导,检验员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六、质量部对产品检验结果须填写《检验报告单》并上报主管领导,质量部领导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七、检验记录必须归档,并保存三年。质量检验制度
1目的
规定本公司对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防止未经检验或验证,以及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转序或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3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记录的控制程序》
4职责
4.1检验是产品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验证(检验与试验)的管理工作。
4.2公司检验员统一由生产质量部归口管理,负责采购产品的入厂检验、对车间的过程产品的检验及最终产品的出厂检验。
5工作程序
5.1 检验和试验的原则
本公司凡特殊特性(关键、重要特性)抽样检验的接收准则为零缺陷。当出现非零缺陷时,应对抽样批进行100%的检验,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或组织评审后处置,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当使用其它接收标准时,须得到顾客的书面批准。
5.2进货检验/验证和试验
5.2.1本公司进货产品必须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检验:
1.对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资料的接收与评估,但须定期进行验证性检验;
2.进货检验/验证/或试验;
3.对供方进行的第二方或第三方评估或审核,并有合格的质量记录,但须定期进行验证性检验。
4.由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的零件评价。
5.研发部和质量部在决定进货检验的方法和控制级别时,须考虑零件的重要程度和供方所供产品的质量表现状况。
5.2.2进货检验/验证的范围
外购产品和委托供方加工的产品。
5.2.3检验的依据
检验计划
5.2.4进货检验和试验
5.2.1.1 外购、外协产品进厂,标上待检标识(或放在待检区内)后,然后由仓库管理员将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等核对无误后,通知检验员按规定要求检验/验证。
5.2.1.2检验员根据《来料检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或验证,当抽检过程出现一个不合格项时,需对该不合格项100%复检或交由采购员进行挑拣处理;如果不能100%复检时,判该批进货不合格。
5.3过程检验和试验
5.3.1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范围
过程控制计划、各工序工艺卡、工序检验作业指导书所提出的检验项目的范围。
5.3.2检验和试验的依据
1.产品标准、图样(样品)、产品技术要求、控制计划、检验计划、工艺作业指导书;
2.工序检验指导书;
3.与顾客商定的验收协议。
5.3.3验证(检验和试验)的方式
检验员实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完工检验的三检制。车间工人实行自检、互检,开展监督上工序,干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三工序法”。
5.3.4检验流程
1.工人加工的首件产品,经自检合格后,提交车间检验员,检验员检验合格后,通知生产工人,检验员作好首检记录。
2.在加工过程中,检验员要去各工位巡回抽查,监督执行工艺,发现产生不合格品的现象时,要立即通知工人和车间,采取纠正措施,并作好记录。
3.工人本批产品加工完后,经自检合格(无自检手段的项目除外)后交检, 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检验员确认后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5.2.1 a)办理。4.检验员按检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完后,在产品流转记录上检验栏目内填上不合格品数,并签名,合格数由下工序接收前点清数量后再填入合格数。(当检验员对该产品直接清点计数时,应填写合格品数量。)5.3.5检验程序
1.在进货检验,工序检验均合格的产品,方可进入最终检验站进行最终检验。
2.最终检验检验员按《检验作业指导书》及产品的相应标准进行检验。
成品经最终检验且全部项目合格,作好检验合格标识,填写检验记录后,方可通知入库。
5.4 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5.4.1当顾客要求时,销售部部门负责与顾客沟通联络商定,并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将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的频次、品种、数量、性能要求传达到质量部,由质量部组织进行。对公司无能力做的,可委托经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和试验。应详细记录检验结果,以便顾客要求时及时提供评审。
5.4.2当顾客未要求时,为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及评价产品质量水平,质量部每年至少一次选择代表型号及重要产品(主导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检验记录应妥善保存,需要时进行对比、分析、改进。
5.5检验试验记录
5.5.1按《记录的控制程序》,保存表明产品已经检验和试验的记录,这些记录应该是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所有规定的验收标准进行了检验和试验,并应标明负责合格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者。
5.5.2检验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作好不合格标识,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
本制度自2010年1月1号起实施
力姆泰克(北京)传动设备有限公司